《類經》~ 十二卷 (24)
十二卷 (24)
1. 十七、治之要極無失色脈治之極於一
是故天寒無刺,天溫無凝,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之。此之謂也。不審逆從者,謂不審量其病可治與不可治也。愚按:王太僕引經注此,其說雖是,而殊有未盡者,如不本四時,則有不知運氣之盛衰,陰陽之消長,故好用溫熱者,忘天地之赫曦,專用寒涼者,昧主客之流衍,五音皆有宜忌,胡可視為泛常,故五常政大論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
設不知此而犯之,如抱薪救火,因雪加霜,誤人誤己而終身不悟者,良可慨矣!如不知日月,王注即以日月為解,然本篇所言者原在色脈,故不知色脈,則心無參伍之妙,診無表裡之明。色脈不合者,孰當舍證以從脈?緩急相礙者,孰當先此而後彼?理趣不明,其妄孰甚,此色脈之參合必不可少,故云日月也。
又若不審逆從,則有氣色之逆從,如玉版論要曰:色見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為逆,下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男子左為逆,右為從。衛氣失常篇曰:審察其有餘不足而調之,可以知逆順矣。有四時脈息之逆從,如平人氣象論曰:脈有逆從四時,未有臟形,春夏而脈瘦,秋冬而脈浮大,命曰逆四時也。
玉機真藏論曰:所謂逆四時者,春得肺脈,夏得腎脈,秋得心脈,冬得脾脈,其至皆懸絕沉澀者,命曰逆四時也。有脈證之逆從,如平人氣象論曰: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者,皆難治,命曰反四時也。玉機真藏論曰:病熱脈靜,泄而脈大,脫血而脈實,病在中脈實堅,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也。有治法之逆從,如至真要大論曰: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
逆,正順也;若順,逆也。又曰:微者逆之,甚者從之。又曰:逆者正治,從者反治,從少從多,觀其事也。五常政大論曰:強其內守,必同其氣,可使平也,假者反之。是皆逆從之道,醫所最當潛心者。若不明四時脈證之逆從,則不識死生之理而病必多失;不明論治之逆從,則必至妄投而絕人長命。是乃所謂醫殺之耳,此暮世之通弊也,宜詳察之。
)病形已成,乃欲微針治其外,湯液治其內,(既不能防於未然,又不能察其見在,心粗見淺,針藥亂施也。)粗工凶凶,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粗工,學不精而庸淺也。凶凶,好自用而孟浪也。若輩者,意其為實而攻之,則假實未去而真虛至;意其為熱而寒之,則故熱未除而新寒起。
是不足以治人,而適足以害人耳。)帝曰:願聞要道。岐伯曰:治之要極,無失色脈,用之不惑,治之大則。(色脈之與疾病,猶形之與影,聲之與應也。故察病之要道,在深明色脈之精微而不至惑亂,即明如日月之大法也。)逆從到行,標本不得,亡神失國。(逆從到行,反順為逆也。
白話文:
十七、治療的關鍵在於不失色脈,治療的根本在於一貫原則
在寒冷的天氣不宜針刺,溫暖時則無需顧慮氣血凝滯;月亮的初生階段(上弦月)不宜用瀉法,月圓時不宜用補法,月廓空虛時(下弦月至朔月)則不宜治療——這就是順應天時調治的原則。不審察病情的逆從(順應或違背自然規律),意味著未能判斷疾病能否治癒的關鍵。
例如,若不遵循四時規律,便無法掌握五運六氣的盛衰與陰陽消長。偏好溫熱療法者,可能忽視盛夏炎熱的天氣;慣用寒涼藥物者,可能混淆主客氣運的變化。五音(五行)療法各有宜忌,豈能隨意輕忽?《五常政大論》強調:「必先順應歲氣,不可違逆自然之和諧。」若違背此理,猶如抱薪救火、雪上加霜,誤人害己卻渾然不覺,實在可嘆!
若不辨日月對色脈的影響(王冰注釋以日月為喻),則難以理解色脈關係的奧妙,診斷時也無法分清表裡。當色脈不符時,該捨棄症狀而依從脈象,還是優先處理急症?若不明此理,便會妄加判斷,凸顯色脈合參的必要性,正如日月運行般不可忽視。
若不審察逆從,可能忽略氣色的順逆規律,如《玉版論要》提到:氣色顯現於上部為逆,下部為順;女子右側顯現為逆,左側為順;男子反之。《衛氣失常篇》指出,需審察氣血盈虧來調治,才能辨明順逆。四時脈象亦有逆從,如《平人氣象論》所言:春夏脈應洪大卻細弱,秋冬脈應沈穩卻浮大,即為逆四時。《玉機真臟論》進一步解釋:春季見肺脈、夏季見腎脈等違逆季節的脈象,且脈來懸絕沈澀,均屬逆四時。
脈證不符亦屬逆從,如《平人氣象論》所述:風熱病卻脈靜、腹瀉失血卻脈實、病在內臟卻脈虛等,皆難治。《玉機真臟論》補充:熱病脈靜、瀉痢脈大、失血脈實等矛盾現象,皆預後不良。治療時也須權衡逆從,《至真要大論》提出:有時需逆向治療收效,有時需順勢而為;輕症宜逆治,重症宜從治;正治為逆,反治為從,需依病情調整。《五常政大論》強調:調和內在氣機與外在環境,方能平衡,異常時則需反向施治。
若不明四時脈證的逆從,便難斷生死,致使誤診;不明治療的逆從,則會用藥不當,反害人性命。這正是後世醫者的通病,必須謹慎!
(若疾病成形後,才想用針灸外治、湯藥內調,既未防範於未然,又未能洞察現狀,草率施治,便是庸醫所為。)粗率的醫者狂妄自大,認為強攻可癒,反使舊病未除、新疾又起。(庸醫學識淺薄卻魯莽行事,誤判實證而猛攻,反致正氣更虛;誤認熱症而寒治,反使舊熱未退、新寒滋生。此輩非但無法治病,更會害人。)
黃帝問:「願聞關鍵之道。」岐伯答:「治療的核心在於把握色脈,運用無誤,即為根本法則。(色脈與疾病如形影相隨、聲響相應。唯有精通色脈精微,方能不惑,此為如日月般明晰的準則。)」若逆從顛倒、標本錯亂,將導致人體氣機敗亡,猶如國家失治般危殆。(「逆從到行」即違背順應之理,反致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