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十二卷 (22)
十二卷 (22)
1. 十六、祝由
因對以刺法論人神失守五鬼外干之義,且解之曰:君以肺氣不足,眼多白花,故見白鬼;若腎水不足者,眼多黑花,當見黑鬼矣。此皆正氣不足,神魂不附於體,而外見本臟之色也,亦何冤之有哉?生大喜曰:有是哉妙理也。余之床側,尚有一黑鬼在,余心雖不懼,而甚惡之,但不堪言耳,今得教可釋然矣。
遂連進金水兩臟之藥而愈。此知其病所從生,而微言以釋之也。諸如此類,皆鬼從心生,而實非鬼神所為,故曰似鬼神也。然鬼既在心,則誠有難以藥石奏效,而非祝由不可者矣。使祝由家能因岐伯之言而推廣其妙,則功無不奏,術無不神,無怪其列於十三科之一,又豈近代惑世誣民者流,所可同日語哉。賊風篇義見疾病類三十一,所當互考。
又按:鬼神之謂,雖屬渺茫,然易曰: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孔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然則鬼神之道,其可忽哉。故周官之有大祝者,掌六祝之辭以事鬼神,示祈福祥,求永貞也。注曰:告神之辭曰祝號者,尊其名為美稱也。又有男巫者,春招弭以除疾病。
注曰:招吉祥,弭禍祟,而疾病可除矣。又有女祝者,掌王后之內祭祀,以時招梗禬禳之事。注曰:招以召祥,梗以御癘,縠以除災害,禳以弭變異,四者所以除疾殃也。以此觀之,則巫祝之用,雖先王大聖未始或廢,蓋藉以宣誠悃,通鬼神而消災害,實亦先巫祝由之意也。故其法至今流傳,如肘瘟、骨鯁、邪祟、神志等疾,間或取效。
然必其輕淺小疾,乃可用之。設果內有虛邪,外有實邪,苟舍正大之法而祟尚虛無,鮮不誤事。奈何末世奸徒,借神鬼為妖祥,假符祝為欺誑。今之人,既不知祝由之法自有一種當用之處,乃欲動輒賴之,信為實然,致有妄言禍福而惑亂人心者,有禁止醫藥而坐失幾宜者,有當忌寒涼而誤吞符水者,有作為怪誕而蕩人神氣者,本以治病而適以誤病,本以去鬼而適以致鬼,此之為害,未可枚舉,其不為奸巫所竅笑者幾希矣。故曰拘於鬼神者,不可與言至德。
又曰信巫不信醫,一不治也。籲!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彼鬼神者,以天地之至德,二氣之良能,既不得逆天命以禍福私人,又焉得樂諂媚以祝禳免患?尼父曰: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又曰:敬鬼神而遠之。此則吾心之所謂祝由也。苟有事於斯者,幸鑑余之迂論。運氣類四十四章有按當考。
)
白話文:
【十六、祝由】
談及針刺法治療時,論及人體精神失守、外邪侵擾的道理,並解釋說:「若你肺氣不足,眼前常現白花,便會見到白色鬼影;若腎水虧虛,眼前多見黑花,則會見到黑色鬼影。這都是正氣虛弱,神魂未能安定於體內,因而外顯出臟腑對應的色象,哪是什麼冤魂作祟呢?」病人聽後欣喜道:「原來如此!這道理精妙。我床邊確實有一黑影,雖不害怕,卻十分厭惡,只是難以啟齒。如今聽您解釋,總算釋懷了。」
於是連續服用調補肺腎的藥物而痊癒。此例說明,若明白病因,稍加開導便能解開心結。諸如此類情況,實則鬼影生於內心,並非真有鬼神作怪,故稱「似鬼神」。然而,若心結已深,單靠藥物未必見效,此時便需祝由之術。若祝由師能領會岐伯所言,推展其奧妙,則療效必佳,甚至可謂神術,難怪被列為醫術十三科之一,絕非近代那些欺世盜名者可比。
因此祝由之法流傳至今,如治瘟疫、骨鯁、邪祟、神志異常等症,偶見成效。但僅適用於輕淺小病,若內有虛邪、外有實邪,卻捨正道而迷信虛無,往往誤事。可嘆後世奸人假借鬼神之名,以符咒欺騙民眾。如今有人不明祝由真正適用之處,動輒依賴,甚至妄言禍福、禁止醫藥、誤服符水、裝神弄鬼,反使病情加重——本想治病卻誤病,意圖驅鬼反招鬼,此類危害不勝枚舉,豈不讓奸巫暗自嘲笑?
故《內經》提醒:「拘泥鬼神者,不可與之談論至德。」又說:「信巫不信醫,乃不治之症。」唉!人生於天地之間,性命由天所繫。鬼神承天地至德、陰陽良能,既無法違逆天命私自降禍賜福,又怎會因諂媚祝禱而免除災患?孔子言:「獲罪於天,無處祈禱。」又說:「敬鬼神而遠之。」這才是祝由的真正精神。若有人涉及此道,願以此論為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