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十二卷 (17)
十二卷 (17)
1. 十四、揆度奇恆脈色主治
)易,重陽死,重陰死。(易,變易也。男以右為從而易於左,則陽人陽病,是重陽也。女以左為從而易於右,則陰人陰病,是重陰也。重陽重陰者,陰陽偏勝也。有偏勝則有偏絕,故不免於死矣。)陰陽反作,治在權衡相奪,(反作,如四氣調神論所謂反順為逆也,逆則病生矣。
治在權衡相奪,謂度其輕重而奪之使平,猶權衡也。作,舊作他,誤也,陰陽應象大論曰陰陽反作者是,今改從之。)奇恆事也,揆度事也。(此承上文而言陰陽反作者,即奇恆事也。權衡相奪者,即揆度事也。)搏脈痹躄,寒熱之交。(上文言奇恆之色,此下言奇恆之脈。
搏脈者,搏擊於手也,為邪盛正衰、陰陽乘亂之脈,故為痹為躄,為或寒或熱之交也。痹,頑痹也。躄,足不能行也。躄音碧。)脈孤為消氣,虛泄為奪血。(脈孤者,孤陰孤陽也。孤陽者洪大之極,陰氣必消,孤陰者微弱之甚,陽氣必消,故脈孤為消氣也。脈虛兼泄者必亡其陰,陰亡則血虛,故虛泄為奪血也。
)孤為逆,虛為從。(孤者偏絕之謂,絕者不可復生,故為逆。虛者不足之謂,不足者猶可補,故曰從。)行奇恆之法,以太陰始。(肺為百脈之朝會,故脈變奇恆之辨,當以太陰始。太陰者,手太陰之氣口也。)行所不勝曰逆,逆則死;(行所不勝,克我者也,如以木見金、以金見火之類是也。
)行所勝曰從,從則活。(行所勝,我克者也,如以木見土、以土見水之類是也。)八風四時之勝,終而復始,(八風之至,隨四時之勝,至數有常,則終而復始。此順常之令也。)逆行一過,不復可數,論要畢矣。(設或氣令失常,逆行一過,是為回則不轉,而至數紊亂,無復可以數計矣。
過,失也。喻言人之色脈,一有失調,則奇恆反作,變態百出,亦不可以常數計也。此則天人至數之論要,在逆從之間,察其神而畢矣。)
白話文:
【十四、揆�度奇恆脈色主治】
()
「易」指的是變易。男性以右側為順從,若病變從左側轉移到右側,代表陽性體質的人患陽病,稱為「重陽」;女性以左側為順從,若病變從右側轉移到左側,代表陰性體質的人患陰病,稱為「重陰」。重陽或重陰,皆因陰陽偏盛所致。一旦陰陽偏盛到極致,便會導致某一方衰竭,因此難以輓救而死亡。
若陰陽運行反常(即「反作」),治療需權衡輕重,調整其偏頗(「相奪」),如同用秤衡量平衡。前人所寫的「作」字誤為「他」,現依《陰陽應象大論》更正為「反作」。陰陽顛倒的情況屬於「奇恆」之事;而權衡調節的治療方法,則屬於「揆度」之事。
「搏脈」指脈搏強勁搏擊於手,是邪氣旺盛、正氣衰弱、陰陽混亂的脈象,患者可能出現肢體麻木(痹)、足部癱瘓(躄),或寒熱交替的症狀。若脈象呈現孤陰或孤陽(如極洪大或極微弱),代表陰氣或陽氣嚴重耗損,稱為「消氣」;若脈象虛弱且伴隨腹瀉,則可能因陰液虧損而導致失血。孤絕之症屬不可逆的危象(逆),而虛弱之症尚可調補(從)。
診斷奇恆脈象時,應從手太陰肺經的氣口脈開始(肺為百脈之會)。若疾病發展受剋制(如木遇金、金遇火),稱為「逆」,預後不良;若疾病能克制病邪(如木遇土、土遇水),稱為「從」,預後較佳。自然界的八風與四時變化循環有序,但若氣候異常逆行,便會擾亂規律,如同人體色脈失調時,病變將層出不窮。此為診治精要,關鍵在於觀察病勢的順逆與神氣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