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十二卷 (13)

回本書目錄

十二卷 (13)

1. 九、五方病治不同

(素問異法方宜論,全)

黃帝問曰:醫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治各不同,如下文砭石、毒藥、灸𤋲、九針、導引按蹺之類。)岐伯對曰:地勢使然也。(地勢不同,則氣習有異,故治法亦隨而不一也。)

故東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天地之氣,自東而升,為陽生之始,故發生之氣始於東方,而在時則為春。)魚鹽之地,海濱傍水。(地不滿東南,故東南低下而多水。魚鹽海濱,皆傍水之地利也。)其民食魚而嗜咸,皆安其處,美其食,得魚鹽之利,故居安食美。)魚者使人熱中,(魚,麟蟲也。

魚生水中,水體外陰而內陽,故能熱中。然水從寒化,亦脾寒者所忌。)鹽者勝血,(食鹹者渴,勝血之徵也。義詳氣味類三及疾病類二十五。)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為癰瘍。(血弱故黑色疏理。熱多故為癰瘍。)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砭石,石針也,即磁鋒之屬。

山海經曰: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為針。亦此類也。東方之民疏理而癰瘍,其病在肌表,故用砭石,砭石者其治在淺。凡後世所用砭石之法,亦自東方來也。砭音邊。)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處,天地之所收引也。(地之剛在西方,故多金玉砂石。然天地之氣,自西而降,故為天地之收引,而在時則應秋。)其民陵居而多風,水土剛強,(陵居,高處也,故多風。金氣肅殺,故水土剛強。)其民不衣而褐薦,其民華食而脂肥,(不衣,不事服飾也。

褐,毛布也。薦,草茵也。華,濃厚也,謂酥酪膏肉之類。飲食華厚,故人多脂肥。)故邪不能傷其形體,其病生於內。(水土剛強,飲食肥厚,肌肉充實,膚腠閉密,故邪不能傷其外,而惟飲食男女七情,病多生於內也。)其治宜毒藥,故毒藥者亦從西方來。(病生於內,故非針灸按導所能治,而宜用毒藥也。

毒藥者,總括藥餌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稱為毒藥。如五常政大論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九之類是也。凡後世所用毒藥之法,亦自西方來也。)

北方者,天地所閉藏之域也,(天之陰在北,故其氣閉藏,而在時則應冬。)其地高陵居,風寒冰冽。(地高陵居,西北之勢也。風寒冰冽,陰氣勝也。)其民樂野處而乳食,臟寒生滿病。(野處乳食,北人之性,胡地至今猶然。地氣寒,乳性亦寒,故令人臟寒。臟寒多滯,故生脹滿等病。

)其治宜灸𤋲,故灸𤋲者亦從北方來。(灸𤋲,艾灸火灼也,亦火針之屬,今北人多用之。故後世所用灸𤋲之法,亦自北方來也。𤋲,如瑞切。)

南方者,天地所長養,陽之所盛處也,(天之陽在南,故萬物長養,而在時則應夏。)其地下,水土弱,霧露之所聚也。(南方低下而濕,故水土弱而多霧露。)其民嗜酸而食胕,(胕,腐也。物之腐者,如豉鮓曲醬之屬是也。嗜音示。胕音父。)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攣痹。

白話文:

九、五方病治不同

黃帝問道:「醫生治病時,同一種病卻用不同的方法治療,結果都能痊癒,這是為什麼?」岐伯回答:「這是因為地理環境的影響。」

東方地區是天地生發之氣的源頭,氣候溫和,靠近海邊,盛產魚鹽。當地人喜歡吃魚和鹹食,生活安適,飲食豐美。但魚性熱,容易使人體內生熱;鹽能傷血,因此當地人皮膚偏黑、肌肉鬆弛,容易患瘡瘍。治療宜用砭石(石針),所以砭石療法源自東方。

西方地區多金玉砂石,氣候乾燥剛強。當地人住在高處,風大,水土堅硬。他們不講究衣著,飲食多為乳酪肉類,因此體型豐腴,外邪不易侵襲,但疾病多由內生(如飲食、情志所致)。治療宜用藥物,所以藥物療法源自西方。

北方地區氣候寒冷,天地之氣閉藏。當地人住在高地,風寒凜冽,喜歡野外生活並以乳製品為食。由於環境寒冷,乳性也寒,容易導致臟腑寒滯,引發脹滿等病。治療宜用艾灸或火針,所以灸法源自北方。

南方地區陽氣旺盛,萬物生長茂盛。地勢低窪,水土濕潤,多霧露。當地人喜歡吃酸味和發酵食品(如豆豉、醃魚等),因此皮膚緊密、色澤偏紅,但容易患筋脈拘攣、麻痺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