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三十二卷 (6)

回本書目錄

三十二卷 (6)

1. (二十九)雜病

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瀉。(見陰陽類一。運氣類二十一。)

搏脈痹蹶,寒熱之交。脈孤為消氣,虛泄為奪血。孤為逆,虛為從。(論治十四。)

大則病進。(脈色二十一。)

白話文:

風邪過盛會導致振動,熱邪過盛會引起腫脹,燥邪過盛會造成乾澀,寒邪過盛會使氣血上浮,濕邪過盛會導致腹瀉。

脈搏強勁有力是因為寒熱交錯。脈象孤挺表示氣息消耗,虛弱泄瀉表示血液流失。孤挺的脈象是逆症,虛弱的脈象是順症。

脈象大表示病情加重。

中外病:春脈如弦,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夏脈如鉤,其氣來盛去亦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盛去反盛,此謂不及,病在中,秋脈如浮,其氣來毛而中央堅、兩旁虛,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毛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冬脈如營,其氣來如彈石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其去如數者,此謂不及,病在中。

白話文:

中外之病:

春季:

  • 脈象像琴絃,氣勢強勁有力,這是過盛,病在外表。
  • 脈象虛弱無力,這是過弱,病在體內。

夏季:

  • 脈象像魚鉤,氣勢旺盛來去同樣有力,這是過盛,病在外表。
  • 脈象來勢不強,但離去時反而更強,這是過弱,病在體內。

秋季:

  • 脈象浮淺,氣息鬆散,中間較實,兩邊較虛,這是過盛,病在外表。
  • 脈象浮淺,氣息微弱,這是過弱,病在體內。

冬季:

  • 脈象像鼓聲,氣息如彈射石塊般有力,這是過盛,病在外表。
  • 脈象離去時像數豆子一樣規律,這是過弱,病在體內。

四時脾脈,其來如水之流者,此謂太過,病在外;如鳥之喙者,此謂不及,在病中。(俱脈色十。)寸口脈沉而堅者,曰病在中;寸中脈浮而盛者,曰病在外。脈盛滑堅者,曰病在外;脈小實而堅者,病在內。(俱脈色十六。)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者,皆難治。病在中脈實堅,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

(俱脈色十二。)盛喘數絕者,則病在中。(脈色十一。)病在中而不實不堅,且聚且散。(論治六。)

白話文:

四季中脾脈的變化,如果像流水一樣來勢洶洶,表示脾氣過盛,病位在外。如果像鳥喙一樣尖細,表示脾氣不足,病位在內。(共有十種脈色)

寸口脈沉穩而堅硬,說明病位在中焦。寸中脈浮動而旺盛,說明病位在外。脈象旺盛、滑利、堅硬,說明病位在外。脈象細小、實際、堅硬,說明病位在內。(共有十六種脈色)

病位在中焦,脈象虛弱;病位在外,脈象澀滯堅硬,這兩種情況都難以治療。病位在中焦,脈象實大堅硬;病位在外,脈象虛弱不堅,這兩種情況也都難以治療。

新久病:脈小弱以澀,謂之久病;脈滑浮而疾者,謂之新病。(脈色十六。)新病久病,毀傷脈色。(脈色三十六。)其久病者,病去而瘠,必養必和,待其來復。(論治十二。)

暴病:太陽為開,開折則肉節瀆而暴病起矣。(經絡三十。)

白話文:

新病和久病:

  • **脈象:**脈搏細弱且澀,表示久病;脈搏滑浮且快,表示新病。(《脈色十六》)
  • **影響:**新病和久病會影響脈象的顏色。(《脈色三十六》)
  • **久病者:**疾病痊癒後會消瘦,需要調理身體,讓身體機能恢復正常。(《論治十二》)

解㑊:冬脈太過則令人解㑊,脊脈痛而少氣不欲言。(脈色十。)尺脈緩澀,謂之解㑊。(脈色十六。)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㑊,寒不甚,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疾病五十。)刺骨無傷髓,髓傷則銷鑠胻酸,體解㑊然不去矣。(針刺六十三。)

白話文:

解㑊: 冬天脈象過於強盛,會導致人感到解㑊,脊椎疼痛、呼吸急促,不想說話。(脈象圖十) 尺脈緩慢且遲滯,稱為解㑊。(脈象圖十六) 足少陽經絡的瘧疾,會讓人身體解㑊,寒熱都不太明顯,見了別人就心生恐懼,心中忐忑,發熱時出汗較多。(疾病五十)

刺骨無傷髓: 針刺骨頭時不要傷及骨髓,如果傷到了骨髓,骨髓就會逐漸消失,肌肉萎縮,解㑊的症狀也會持續不退。(針刺六十三)

食亦:大腸移熱於胃,善食而瘦,又謂之食亦。胃移熱於膽,亦曰食亦。(疾病四十六。)

毀傷:肝與腎脈並至,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濕若中水也。(脈色三十六。)

人有所墮墜,惡血留內,腹中滿脹,不得前後,先飲利藥,此上傷厥陰之脈,下傷少陰之絡。(針刺三十。)

白話文:

吃太多食物會導致大腸的熱氣傳到胃部,容易吃很多却瘦下來,這叫做「食亦」。胃部的熱氣傳到膽囊,也叫做「食亦」。

肝經和腎經的脈絡交匯,呈現青黑色,如果患上毀傷病,一開始不會出血,出血後就會像被水浸泡一樣濕潤。

人如果跌倒或墜落,導致瘀血積留在體內,腹部脹滿,無法排泄,可以先服用利尿藥。這種情況是上半身傷到了厥陰脈,下半身傷到了少陰絡脈。

痱:痱之為病也,身無痛者,四肢不收。智亂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針刺三十六。)

大僂: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脈為瘻。(疾病五。)

白話文:

痱子:痱子發病時,身體沒有疼痛,但四肢無法舒展。意識混亂但不嚴重,說話時還能表達清楚,可以治療;如果惡化到無法說話,就無法治療了。(出自《針灸甲乙經》卷三十六)

體重: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疾病九。)少陽所謂不可反側者,陰氣藏物也,物藏則不動,故不可反側也。(疾病十一。)

白話文:

體重:

  • 肝虛、腎虛、脾虛都會導致體重減輕。(醫論九)
  • 少陽病症所謂“不可反側”,是因為陰氣藏物。東西藏好後就不會動,所以說不可反側。(醫論十一)

柔痓:肺移熱於腎,傳為柔痓。(疾病四十六。)

譫妄:厥陰厥逆,前閉譫言。(疾病三十五。)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疾病十二。)

白話文:

柔痓:肺部的熱邪影響到腎,進而導致柔痓的發生。

譫妄:當厥陰經氣逆亂時,會出現閉塞不通和胡言亂語的情況。陽氣過盛會讓人說話沒有分寸,不分親疏地亂罵人。

膈洞:太陰為開,開折則倉廩無所輸膈洞,故開折者氣不足而生病也。(經絡三十。)腎脈微緩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還出。(脈色十九。)

重強:脾脈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脈色十。)

白話文:

膈洞:

  • 太陰經主開竅,如果它開合不利,那麼食物就無法輸送到胃裡,導致膈洞形成。因此,膈洞者氣血不足,容易生病。(出自《靈樞·經絡三十》)

腎脈微緩為洞:

  • 腎脈跳動微弱緩慢,稱為「洞」。「洞」者,指食物無法消化吸收,從食道嘔吐而出。(出自《難經·脈色十九》)

蛟蛔:心腸痛,憹作痛,腫聚,往來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熱喜渴涎出者,是蛟蛔也。(針刺四十六。)脾脈微滑,為蟲毒蛔蠍腹熱。(脈色十九。)

白話文:

蛟蛔(寄生蟲感染) :心腹絞痛,陣發性疼痛,有腫塊聚集,在腹部內上下移動。疼痛有時會緩解,伴有發熱、口渴、流涎等症狀。

脈診 :脾脈微滑,代表有蟲毒,如蛔蟲、蠍子引起的腹熱。

齲齒:診齲齒痛,按其陽之來,有過者獨熱,在左左熱,在右右熱,在上上熱,在下下熱。(脈色三十三。)手陽明實則齲聾。(經絡五。)

白話文:

齲齒(蛀牙)

診斷齲齒引起的疼痛:

  • 根據陽氣流動的情況來判斷:如果有過度發熱的現象,單獨出現熱感,在左側就左側發熱,在右側就右側發熱,在上顎就上顎發熱,在下顎就下顎發熱。(脈象和麪色符合《脈色三十三》所描述)
  • 手陽明經(大腸經)氣血旺盛,則會導致齲齒和聽力受損。(《經絡五》)

五運太過不及,下應民病。(運氣十。)

五運三氣之病。(運氣十三。)

天氣地氣制有所從之病。(運氣十四。)

六十年運氣政令之病。(運氣十七。)

五郁之發為病。(運氣二十三。)

天地淫勝病治。(運氣二十五。)

六氣相勝病治。(運氣二十七。)

六氣之復病治。(運氣二十八。)

客主勝而無復病治。(運氣三十。)

升降不前,氣變民病之異。(運氣三十八。)

不遷正退位,氣變民病之異。(運氣四十。)

刺治諸病。(針刺五十三。)

白話文:

五運的盛衰失衡,會導致不同的疾病發生。

五運三氣的相互影響,也會造成疾病。

天氣和地氣的變化,都會影響疾病的發生。

六十年的運氣變化,會影響政治和民生,進而影響疾病。

五種鬱結的積累,會導致疾病的產生。

天地失衡,過於旺盛或衰敗,都會造成疾病,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進行治療。

六氣相互影響,會造成不同的疾病,需要針對不同的氣候變化進行治療。

六氣反復變化,會造成疾病,需要根據不同的變化進行治療。

客氣和主氣的勝負變化,會造成疾病,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治療。

升降失調,氣機變化,會導致不同的疾病。

不遷正退位,氣機變化,會導致不同的疾病。

針灸可以治療各種疾病。

2. (三十)死證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見論治類十七。運氣四十四。)

人以水穀為本,故人絕水穀則死,脈無胃氣亦死。(脈色十二。)

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脈色十一。)

所謂陰者,真臟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脈色二十六。)

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藏象九。)

心傷則神去,神去則死矣。(針刺二十三。)

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脈色五。)

平人而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藏象十五。)

白話文:

擁有神氣的人就會興旺,失去神氣的人就會滅亡。

人靠水穀維持生命,所以人如果斷絕水穀就會死亡,脈象沒有胃氣也會死亡。

人如果沒有胃氣就叫做逆,逆的人就會死亡。

所謂陰是指真正的臟腑,如果陰氣外露就代表身體敗壞,敗壞必然會死亡。觀察陰氣可以分辨疾病的部位;觀察陰氣可以知道死生的時間。

五臟是儲藏精氣的地方,不可受傷,受傷就會失去守護,導致陰虛,陰虛就會沒有氣,沒有氣就會死亡。

心臟受傷就會神氣離去,神氣離去就會死亡。

五臟已經敗壞,臉色一定會呈現夭夭之相,夭夭之相一定會死亡。

健康的人,如果氣盛於形體,就會長壽;生病的人,如果形體消瘦,氣盛於形體,就會死亡,形體勝過氣,就會很危險。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予之期日。(脈色二十七通章宜察。)

形弱氣虛死;形氣有餘,脈氣不足死;脈氣有餘,形氣不足生。(脈色七。)

白話文:

身體骨頭消瘦,肌肉萎縮,胸腔充滿氣體,呼吸困難。這種脈象氣動形體,預計半年後死亡。如果真臟脈象顯現,即可確定死亡時間。(脈色二十七種,應通讀章節來辨別。)

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目內陷者死。脫肉身不去者死。足太陽氣絕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寒熱病者,以平旦死。熱中及熱病者,以日中死。病風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皮膚著者死。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脈色類二十五。)

白話文:

如果身形強壯而脈象細微,呼吸短促,不能平順地呼吸,則有危險。如果身形消瘦而脈象粗大,表明胸中氣多,這種情況下會死亡。眼睛凹陷的人會死亡。脫去肌肉而肌肉尚未脫離,這種情況會死亡。足太陽經的氣絕了,腳就無法屈伸,這種情況下死亡時眼睛必會睜著。患有寒熱病的人,會在清晨死亡。患有熱中病和熱病的人,會在正午死亡。患有風病的人,會在傍晚死亡。患有水病的人,會在半夜死亡。如果肌肉已經脫落,即使九候都已調節正常,還是會死亡。皮膚顏色深的人會死亡。瞳孔往上翻的人,是太陽經氣不足;眼睛睜著的人,是太陽經的氣絕了。以上這些是判定生死的重要因素,不能不注意。(脈色類二十五。)

陰陽皆脫者,暴死。(藏象三十。)

陰陽如一者,病難治。(針刺二十三。)

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經絡二十三。)

白話文:

陰陽都脫失的人,是突然死亡的情況。

陰陽狀態完全一致的人,病情很難治療。

人的死亡可以有兩種情況,但不會有兩次生命。

心怵惕思慮則傷神,毛悴色夭死於冬。脾愁憂不解則傷意,毛悴色夭死於春。肝悲哀動中則傷魂,毛悴色夭死於秋。肺喜樂無極則傷魄,毛悴色夭死於夏。腎盛怒不止則傷志,毛悴色夭死於季夏。(藏象九。)

陰陽俱動,乍有形,乍無形,加以煩心,命曰陰勝其陽,此謂不表不里,其形不久。(針刺三十一。)

白話文:

過度恐懼焦慮和思考傷神,毛髮枯萎,面色暗淡,會在冬天死亡。脾臟鬱結憂慮不解傷意,毛髮枯萎,面色暗淡,會在春天死亡。肝臟悲傷哀傷會擾動心神,毛髮枯萎,面色暗淡,會在秋天死亡。肺部過度喜樂會傷魄,毛髮枯萎,面色暗淡,會在夏天死亡。腎臟過度憤怒不已會傷志,毛髮枯萎,面色暗淡,會在夏季末死亡。(出處:藏象九。)

熱病七日八日,脈微小,病者溲血口中乾,一日半而死,脈代者一日死。熱病已得汗出,而脈尚躁,喘且復熱,勿刺膚,喘甚者死。熱病七日八日,脈不躁,躁不散數,後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熱病不知所痛,耳聾不能自收,口乾,陽熱甚,陰頗有寒者,熱在髓,死不可治。

白話文:

發熱病七到八天

  • 脈搏微弱細小

  • 病人小便帶血、口乾

  • 1天半內死亡

  • 脈搏間歇性跳動

  • 1天內死亡

發熱病已出汗

  • 脈搏仍然浮躁
  • 喘氣且復發
  • 不要針刺皮膚
  • 喘氣嚴重者死亡

發熱病七到八天

  • 脈搏不浮躁
  • 浮躁脈搏持續不斷
  • 三天內出汗
  • 三天不出汗,四天內死亡

發熱病

  • 不知道哪裡疼痛
  • 耳聾、不能自主閉合
  • 口乾
  • 陽氣過熱,陰氣有點偏寒
  • 熱氣在骨髓內,無法治療,會死亡

熱病已得汗而脈尚躁盛,此陰脈之極也,死;其得汗而脈靜者生。熱病者,脈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陽脈之極也,死;脈盛躁得汗靜者生。熱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顴發赤,噦者死。二曰,泄而腹滿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熱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嬰兒熱而腹滿者死。

白話文:

如果發燒患者已出汗,但脈搏仍急促有力,這是陰脈極度亢盛,會導致死亡;如果出汗後脈搏平靜,則會康復。

如果發燒患者脈搏仍然強盛有力,但沒有出汗,這是陽脈極度亢盛,會導致死亡;如果脈搏強盛有力,出汗後平靜,則會康復。

有九種情況不能對發燒患者進行針灸:

  1. 不出汗,顴骨發紅,嘔吐,會死亡。
  2. 腹瀉且腹脹嚴重,會死亡。
  3. 眼睛不亮,發燒持續,會死亡。
  4. 老年人或嬰兒發燒且腹脹,會死亡。

五曰,汗不出,嘔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爛,熱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熱者死。九曰,熱而痙者死,腰折瘛瘲,齒噤齘也。(針刺四十。)

白話文:

五種:不出汗,嘔吐鮮血者死亡。 六種:舌頭根部潰爛,熱度不退者死亡。 七種:咳嗽而出鼻血,不出汗,汗出不到腳底者死亡。 八種:骨髓過熱者死亡。 九種:發熱而抽搐痙攣,腰部僵直佝僂,牙齒緊咬牙關者死亡。(適用於針刺四十分鐘。)

熱病脈靜,汗已出,脈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脈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䐃肉破,身熱,脈偏絕,是三逆也;淫而奪形身熱,色夭然白,及後下血衃,血衃篤重,是謂四逆也;寒熱奪形,脈堅搏,是謂五逆也。(針刺五十八。)

白話文:

  1. 熱病但脈搏微弱,而已經出汗,脈搏有力且浮躁,這是第一種逆證。
  2. 腹瀉,脈搏又大又洪亮,這是第二種逆證。
  3. 中風偏癱不能活動,肌肉腐爛,身體發熱,脈搏一側完全消失,這是第三種逆證。
  4. 病邪侵犯身體,導致身體發熱,面色異常蒼白,隨後下血便,血便粘稠沉重,這是第四種逆證。
  5. 寒熱同時侵襲身體,導致身體異常,脈搏堅硬有力,這是第五種逆證。

風熱而脈靜,泄而脫血脈實,病在中脈虛,病在外脈澀堅者,皆難治。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脈逆四時,為不可治。病在中脈實堅,病在外脈不實堅者,皆難治。(脈色十二。)

色夭面脫不治,百日盡已。脈短氣絕死,病溫虛甚死。易,重陰死,重陽死。(論治十四。)

白話文:

  • 風熱病,脈象卻平靜:出現泄瀉,脈象實大,表明病在內部脈絡虛弱,在外表脈絡阻塞凝滯,這類病難以治療。
  • 身體氣血失去平衡,稱為難治之症。
  • 脈象與四季相反,屬於無法治療的情況。
  • 病在內部脈絡實而堅,病在外表脈絡不實不堅,這類病都難以治療。

死陰之屬,不過三日而死;生陽之屬,不過四日而已。所謂生陽死陰者,肝之心謂之生陽,心之肺謂之死陰,肺之腎謂之重陰,腎之脾謂之闢陰,死不治。(疾病六。)

白話文:

受死陰之病的人,撐不過三日就會死;受生陽之病的人,撐不過四日而已。所謂生陽死陰,指的是:

  • 肝對應生陽
  • 心對應死陰
  • 肺對應重陰
  • 腎對應闢陰

如果出現這樣的對應關係,患病後將無法治癒。

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臟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藏象二十四。)

白話文:

如果不治療,依據三日或六日、三月或六月來判斷,病傳到五臟,便會死亡,這是隨著病傳遞到剋制部位的順序而定。所以說:從脈象的陽性特徵可以瞭解疾病的來源,從脈象的陰性特徵可以知道生死的期限。(摘自《藏象二十四》)

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運氣七。)

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針刺四十三。)

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必死。(脈色三十三。)

壞腑無治。(針刺九。)

諸經脈證死期。(脈色二十四。)

真臟脈死期。(脈色二十八。)

陰陽虛搏病候死期。(脈色二十九。)

骨寒熱者,齒已槁,死不治。(針刺四十一。)

白話文:

執行法律的人,生病來得快,病情也危急;執行命令的人,生病來得慢,病情卻持續;接近權貴的人,生病突然,而且會很快死去。

真的頭痛,頭疼得厲害,整個頭都痛,手腳冰冷到關節,無法治癒,必死無疑。

嬰兒生病,頭髮都倒豎起來,一定會死。

壞了內臟,就無法醫治。

所有經脈的病症,都預示著死亡。

真臟的脈象,預示著死亡。

陰陽虛弱搏擊的病症,預示著死亡。

骨頭又冷又熱,牙齒已經枯槁,無法治癒,必死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