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回本書目錄

1. 三十二卷

2. 會通類

3. 十三、疾病(下)

4. (十三)風證

風者百病之始也。(見脈色類三十二。)

風者百病之始也。風從外入,令人振寒,汗出頭痛,身重惡寒。從風憎風。病大風,骨節重,鬚眉墮,名曰大風。癘風。偏枯。痱之為病。智亂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風痙,身反折。(針刺三十六。)

賊風邪氣乘虛傷人。(運氣三十六。)

陽受風氣,陰受濕氣。傷於風者,上先受之;傷於濕者,下先受之。(疾病十三。)

邪風之至,疾如風雨。(論治八。)

風成為寒熱,久風為飧泄,脈風成為癘。(疾病類七十七。)

病在陽者命曰風,病在陰者命曰痹,陰陽俱病命曰風痹。風寒傷形。(針刺三十一。)

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不熱脈滑曰病風。(脈色三。)

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疾病二十一。)

脈滑曰風。(脈色十六。)

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故中惡風者,陽受氣也。(脈色二十一。)

二陽之病發心脾,其傳為風消。(疾病六。)

面腫曰風。(疾病五十九。)

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開,逢虛風,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見其形。(針刺十三。)

八風傷人為病。(運氣三十五。)

白話文:

風是百病的開端。

風從體外入侵,會讓人發抖、出汗、頭痛、全身沉重、怕冷,而且怕風。患上大風病,關節沉重,眉毛、鬍鬚脫落,稱為大風病、癘風或半身不遂。痱子也會讓人神志不清,說話含糊,病情輕微可以治療,嚴重到無法說話則無法治療。風痙則會使身體反折。

邪風惡氣趁虛而入,侵害人體。

陽氣受風,陰氣受濕。受風侵害者,上半身先發病;受濕侵害者,下半身先發病。

邪風來襲,速度如同風雨般迅猛。

風邪久留會轉化為寒熱,久病成風則會導致腹瀉,脈絡受風則會形成癘疾。

病在陽氣則稱為風證,病在陰氣則稱為痹證,陰陽俱病則稱為風痹。風寒侵犯肌體。

人呼吸一次,脈搏跳動三次,吸氣時脈搏也跳動三次且很快,寸口脈不熱而滑利,就是風證。

脈搏有力但血少,表示有風邪。

脈搏滑利就是風證。

脈搏來時緩慢去時急速,上半身虛弱下半身充實,就是惡風。所以中惡風的人,是陽氣受邪氣侵害。

二陽經的病症,會侵犯心脾,然後轉化為消瘦的疾病。

面部腫脹也是風證。

正氣不足的人,如果用力出汗,毛孔張開,遇上邪風入侵,因為病情輕微,所以不易察覺。

八種風邪都會使人致病。

5. (十四)寒熱病

陰主寒,陽主熱,寒甚則熱,熱甚則寒,故曰寒生熱,熱生寒,此陰陽之變也。(見脈色類三十三。)

寒極生熱,熱極生寒。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重寒則熱,重熱則寒。寒傷形,熱傷氣。(陰陽一。)

故犯賊風虛邪者陽受之,陽受之則入六腑,入六腑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疾病十三。)

陽勝者則為熱,陰勝者則為寒,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寒勝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骨,內傷骨為骨蝕。(疾病四。)

寒則腠理閉,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營衛通,汗大泄,故氣泄矣。(疾病二十六。)

寒多則筋攣骨痛,熱多則筋弛骨消,肉爍䐃破,毛直而敗。(經絡三十一。)

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脈色三十五。)

寒則反折筋急,熱則筋弛縱不收,陰痿不用。陽急則反折,陰急則俯不伸。(疾病六十九。)

陰氣不足則內熱,陽氣有餘則外熱,內熱相搏,熱於懷炭,外畏綿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針刺類三十三。)

三陽為病發寒熱。(疾病六。)

陽明所謂洒洒振寒者,陽明者午也,五月盛陽之陰也,陽盛而陰氣加之,故洒洒振寒也。(疾病十一。)

肺脈微急為肺寒熱。脾脈小甚為寒熱。(脈色十九。)

寸口脈沉而弱,沉而喘,曰寒熱。緩而滑曰熱中。脈尺粗常熱者,謂之熱中。(脈色十六。)

夏脈太過,則令人身熱而膚痛,為浸淫。(脈色十。)

沉細數散者,寒熱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脈色二十一。)

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疾病五十二。)

榮衛稽留,衛散營溢,氣竭血著,外為發熱,內為少氣。(經絡八。)

血並於陽,氣並於陰,乃為炅中。(疾病十九。)

喜怒不適,食飲不節,寒溫不時,則寒汁流於腸中,流於腸中則蟲寒,蟲寒則積聚,守於下管,則腸胃充郭,衛氣不營,邪氣居之。(針刺四十八。)

形寒寒飲則傷肺。(疾病三。)

中熱則胃中消穀,消穀則蟲上下作,腸胃充郭故胃緩,胃緩則氣逆,故唾出。(疾病五十八。)

氣虛身熱,此謂反也。氣實者,熱也。氣虛者,寒也。(疾病二十一。)

皮寒熱者,不可附席,毛髮焦,鼻槁臘。肌寒熱者,肌痛,毛髮焦而唇槁臘。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齒未槁,取其少陰於陰股之絡;齒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針刺四十一。)

掌中熱者,腹中熱;掌中寒者,腹中寒。魚上白肉有青血脈者,胃中有寒。(脈色十八。)

中熱消癉則便寒,寒中之屬則便熱。胃中熱,則消穀,令人懸心善飢,臍以下皮熱;腸中熱,則出黃如糜,臍以下皮寒。胃中寒,則腹脹;腸中寒,則腸鳴飧泄。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飢,小腹痛脹。(論治二。)

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而不流,溫則消而去之。(疾病十九。)

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熱。(疾病七十六。)

不遠熱則熱至,不遠寒則寒至。寒至則堅痞腹滿,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熱至則身熱,吐下霍亂,癰疽瘡瘍,瞀郁注下,瞤瘈腫脹,嘔鼽衄頭痛,骨節變肉痛,血溢血泄,淋閟之病生矣。(運氣二十。)

診寒熱,赤脈上下至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脈色三十三。)

人之病,同時而傷,其身多熱者易已,多寒者難已。(藏象二十二。)

白話文:

(十四)寒熱病

陰主寒,陽主熱。寒氣很重就會發熱,熱氣很重就會發寒,所以說寒能生熱,熱能生寒,這是陰陽變化的道理。(見脈色類三十三)

寒氣極盛會生熱,熱氣極盛會生寒。寒氣容易產生濁氣,熱氣容易產生清氣。清氣在下,就會導致消化不良腹瀉;濁氣在上,就會導致脹滿。寒重則熱,熱重則寒。寒邪傷及形體,熱邪傷及氣機。(陰陽一)

因此,如果感染了外邪風邪,陽氣會首先受到影響,陽氣受損就會進入六腑,進入六腑就會發熱,不能安臥,還會喘息。(疾病十三)

陽氣盛則為熱,陰氣盛則為寒。寒邪則真氣虧損,真氣虧損則虛弱,虛弱則寒邪搏結於皮膚之間。寒邪勝過熱邪,則骨痛肉枯;熱邪勝過寒邪,則肌肉腐爛化膿,甚至傷及骨骼,造成骨蝕。(疾病四)

寒邪則肌膚腠理閉塞,氣機不通,所以氣機收斂;熱邪則腠理開洩,營衛之氣通暢,汗液大量排出,所以氣機外泄。(疾病二十六)

寒邪過盛則筋脈攣縮骨骼疼痛,熱邪過盛則筋脈鬆弛骨骼消瘦,肌肉灼痛潰爛,毛髮豎立而脫落。(經絡三十一)

寒邪過盛則體液凝滯,凝滯則呈現青黑色;熱邪過盛則體液濕潤,濕潤則呈現黃赤色。(脈色三十五)

寒邪則筋脈反折拘急,熱邪則筋脈鬆弛下垂不能收縮,甚至陽痿不舉。陽氣急則反折,陰氣急則彎曲不能伸直。(疾病六十九)

陰氣不足則內熱,陽氣過盛則外熱。內熱互相搏結,熱得像懷抱炭火一樣,外面卻怕絲綿靠近身體,不能靠近床席。(針刺類三十三)

三陽經受邪犯病,會出現寒熱交替。(疾病六)

陽明經所謂的洒洒振寒,是因為陽明經主司午時,五月陽氣最盛,而陰氣也開始加重,所以會有洒洒振寒的感覺。(疾病十一)

肺經脈搏微弱而急促,是肺寒熱的表現;脾經脈搏細小而甚弱,也是寒熱的表現。(脈色十九)

寸口脈沉而弱,並伴有喘息,是寒熱的表現;脈象緩慢而滑利,是熱邪內陷的表現;尺脈粗大而經常發熱,也是熱邪內陷的表現。(脈色十六)

夏季脈象過盛,會導致身體發熱皮膚疼痛,這是浸淫的表現。(脈色十)

脈象沉細數而散亂,是寒熱的表現;按壓脈搏,感覺內推而外不深入,表示體內有熱。(脈色二十一)

如果吃了寒涼的食物進入胃中,沿著肺經上行到達肺部,就會導致肺寒,肺寒就會與外邪相合。(疾病五十二)

榮衛二氣運行不暢,衛氣散失營氣外溢,氣血衰竭,外在表現為發熱,內在表現為氣短。(經絡八)

血液凝聚於陽經,氣機凝聚於陰經,就是熱邪內陷。(疾病十九)

喜怒不節,飲食不節,寒溫失調,就會導致寒邪之氣流入腸道,流入腸道就會導致蟲寒,蟲寒就會積聚,停留在下焦,就會導致腸胃脹滿,衛氣不能運布,邪氣乘虛而入。(針刺四十八)

身體寒冷飲用寒涼之物會傷及肺部。(疾病三)

身體內有熱邪,胃中消化食物加快,消化食物加快則蟲子在腸胃上下蠕動,腸胃脹滿,因此胃氣虛弱,胃氣虛弱則氣機逆亂,所以會流口水。(疾病五十八)

氣虛而發熱,這是反常現象。氣機充實則為熱,氣機虛弱則為寒。(疾病二十一)

皮膚寒熱交替,不能靠近床席,毛髮焦枯,鼻子乾枯。肌肉寒熱交替,肌肉疼痛,毛髮焦枯嘴唇乾枯。骨骼寒熱交替,病情反复無常,汗出不止。牙齒還沒有乾枯,則從少陰經的陰股部取穴治療;牙齒已經乾枯,則不可治療。(針刺四十一)

手掌心發熱,則腹部發熱;手掌心發冷,則腹部發冷。魚際穴(大魚際)白肉處有青色血脈,則胃中有寒邪。(脈色十八)

身體內熱邪消退則大便稀溏,寒邪內盛則大便乾燥。胃中熱邪,則食物消化快,令人心煩易飢,肚臍以下皮膚發熱;腸中熱邪,則大便黃稀如粥,肚臍以下皮膚發冷。胃中寒邪,則腹部脹滿;腸中寒邪,則腸鳴腹瀉。胃中寒邪,腸中熱邪,則脹滿而且腹瀉;胃中熱邪,腸中寒邪,則容易飢餓,小腹疼痛脹滿。(論治二)

血氣喜歡溫暖而厭惡寒冷,遇寒則凝滯而不流通,遇溫則消散而去。(疾病十九)

骨骼瘦弱肌肉消瘦的人,容易患寒熱病。(疾病七十六)

不避開熱邪則熱邪就會侵入,不避開寒邪則寒邪就會侵入。寒邪侵入則身體僵硬痞塊,腹部脹滿,疼痛劇烈,腹瀉。熱邪侵入則身體發熱,嘔吐腹瀉霍亂,癰疽瘡瘍,神志不清,下痢,痙攣腫脹,嘔吐呃逆鼻衄頭痛,關節肌肉疼痛,出血,尿淋閉塞等病症就會產生。(運氣二十)

診斷寒熱,紅色脈絡從上到下到達瞳孔,見到一條脈絡,一年內會死;見到一條半脈絡,一年半內會死;見到兩條脈絡,兩年內會死;見到兩條半脈絡,兩年半內會死;見到三條脈絡,三年內會死。(脈色三十三)

人的疾病,同時受到多種邪氣的侵襲,身體熱邪多者容易痊癒,寒邪多者則難以痊癒。(藏象二十二)

6. (十五)傷寒

人傷於寒而傳為熱何也?岐伯曰:夫寒盛則生熱也。(見針刺類三十九。)

氣盛身寒,得之傷寒。氣虛身熱,得之傷暑。(疾病二十一。)

人一呼脈三動,一吸脈三動而躁,尺熱曰病溫。(脈色三。)

尺膚熱甚、脈盛躁者,病溫也。(脈色十八。)

疫癘有五。(論治二十。運氣四十一、四十二。)

諸熱病死生之刺。(針刺四十。)

白話文:

(十五)傷寒

人受寒後為何會轉變成熱症呢?岐伯說:寒邪盛極則會產生熱症。(見《針刺類》三十九篇)

氣盛但身體寒冷,這是傷寒造成的。氣虛但身體發熱,這是中暑造成的。(見《疾病》二十一篇)

人呼吸一次,脈搏跳動三次,吸氣一次,脈搏跳動三次且躁動不安,尺脈部位(手腕內側)熱,這是溫病。(見《脈色》三篇)

尺脈部位皮膚非常熱,脈搏有力且躁動,這是溫病。(見《脈色》十八篇)

疫病有五種。(見《論治》二十篇、《運氣》四十一、四十二篇)

各種熱病的死生,都可用針灸治療。(見《針刺》四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