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三十一卷 (5)

回本書目錄

三十一卷 (5)

1. (十一)四肢病

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肢不舉。陰爭於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結陽者,腫四肢。(見疾病類六。)

虛邪偏容於身半,其入深,內居榮衛,榮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其邪氣淺者,脈偏痛。(疾病四。)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疾病五。)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膈偏枯,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其從者喑,三歲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脈色二十四。)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脾脈軟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胻腫,若水狀也。(脈色二十。)

太陽所謂偏虛者,冬寒頗有不足者,故偏虛為跛也。內奪而厥,則為喑俳,此腎虛也。陽明所謂脛腫而股不收者,是五月盛陽之陰也,陽者衰於五月,而一陰氣上,與陽始爭,故脛腫而股不收也。(疾病十一。)

脾脈太過,則令人四肢不舉。(脈色十。)

四肢解墮,此脾精之不行也。(疾病九。)

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藏象九。)

寸口脈中手長者,曰足脛痛。(脈色十六。)

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脈色二十一。)

蹠跛,風寒濕之病也。(疾病七十八。)

白話文:

(十一)四肢病

三陽經和三陰經同時生病,就會導致半身不遂、肌肉萎縮、四肢癱瘓。陰氣在內部爭奪,陽氣在外擾動,汗液不能收斂,導致四肢逆冷而起。陽氣鬱結,則四肢腫脹。(詳見疾病類六)

虛邪之氣偏盛停留在身體的一半,如果深入經絡,停留在榮衛二脈,榮衛稍衰弱,則正氣就會消失,邪氣獨留,就會發病成半身不遂。邪氣較淺的,則脈絡會偏痛。(詳見疾病四)筋骨受損,持續發展,如果得不到治療,汗出異常,也會導致半身不遂。(詳見疾病五)

胃脈沉而鼓脹,胃部外鼓脹,心脈細小而急促,都是膈肌部位的半身不遂,男性發病在左側,女性發病在右側,如果沒有語言障礙和舌頭轉動困難,是可以治療的,三十天就能痊癒;如果伴有語言障礙,則需要三年才能痊癒;如果年齡不到二十歲,則三年內會死亡。(詳見脈色二十四)

胃脈搏動有力而長,脈色赤紅,將會患上股骨骨折。脾脈軟弱而散漫,顏色暗淡無光澤,將會患上足部腫脹,如同水腫一般。(詳見脈色二十)

太陽經所謂的偏虛,是指冬天寒冷,身體陽氣不足,因此偏虛導致跛足。陽氣內虛而厥冷,則會導致語言障礙,這是腎虛。(詳見疾病十一)陽明經所謂的脛腫而大腿不能收縮,這是五月盛陽之時陰氣滋生的表現,陽氣在五月衰弱,陰氣上升,與陽氣開始爭奪,所以脛腫而股不收。(詳見疾病十一)

脾脈過盛,則會導致四肢癱瘓。(詳見脈色十)

四肢鬆軟無力,這是脾的精氣運行不暢的緣故。(詳見疾病九)

思慮傷神則神志混亂,四肢癱瘓。(詳見藏象九)

寸口脈中,手部的脈搏較長,表示足脛疼痛。(詳見脈色十六)

脈象向上推動,卻推不動向下,表示腰部和腳部清冷。(詳見脈色二十一)

足底跛足,是風寒濕邪所致的疾病。(詳見疾病七十八)

2. (十二)陰病

倉廩不藏,是門戶不要也。水泉不止,是膀胱不藏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見疾病類九十一。)

手太陰,虛則小便遺數。足少陰,實則閉癃。足厥陰,結於莖。氣逆則睪腫卒疝,實則挺長,虛則暴癢。(經絡五。)

厥陰之厥,腹脹涇溲不利,陰縮腫。厥陰厥逆,虛滿前閉。(疾病三十五。)

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疾病二十九。)

肝悲哀動中則傷魂,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藏象九。)

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陽明虛則宗筋縱。(疾病七十一。)

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疾病七十九。)

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痠。(疾病類五十八。)

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溺。(疾病二十五。)

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膀胱移熱於小腸,膈腸不便。(疾病四十六。)

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疾病四十六。)

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脈色二十。)

腎脈微急為不得前後。腎脈大甚為陰痿,微澀為不月沉痔。(脈色十九。)

有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疾病三十六。)

足太陰之筋病,陰器紐痛,下引臍。足厥陰之筋病,陰器不用,傷於內則不起,傷於寒則縮入,傷於熱則縱挺不收。(疾病六十九。)

任脈為病,女子帶下。督脈為病,癃痔遺溺。(經絡二十七。)

肝所生病者,遺溺閉癃。(疾病十。)

小腸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睪而痛,時窘之後。(針刺二十四。)

太陽之勝,陰中乃瘍,隱曲不利,互引陰股。(運氣二十七。)

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疾病三十一。)

冬脈不及,則令人少腹滿,小便變。(脈色十。)

淫氣遺溺,痹聚在腎。(疾病六十七。)

白話文:

(十二)陰病

身體機能失調,就像倉庫不儲備糧食,門戶就會失守;膀胱失守,就像水泉不停地湧出。能保持身體機能平衡的人就能生存,失去平衡的人就會死亡。

手太陰經脈虛弱,就會頻尿。足少陰經脈實熱,就會小便閉塞不通。足厥陰經脈氣血瘀滯,會影響生殖器。氣逆則會導致睪丸腫脹和疝氣,經脈實則生殖器勃起,虛則會瘙癢。

厥陰經脈虛寒導致腹部脹滿,排尿排便困難,陰莖縮小腫脹。厥陰經脈氣逆,則會出現虛實夾雜、小便閉塞的情況。

脾經病變傳至腎經,會導致疝氣和腹部腫塊,下腹部會有灼熱疼痛感,並排出白色分泌物,也稱為蠱病。

肝臟悲傷鬱結,會傷及魂魄,導致陰莖縮小、肌肉痙攣、兩肋骨不能抬起。恐懼不安且無法解除,會傷及精氣,精氣受損則會導致骨頭酸痛、肌肉萎縮無力,甚至精液自行流出。

思慮過度,慾望無法滿足,或性生活過度,都會導致宗筋鬆弛,引發筋脈萎縮,甚至出現遺精。陽明經虛弱也會導致宗筋鬆弛。

中氣不足,排尿排便就會異常。

陰陽失調,會導致體液過度流失,精髓減少,過度流失則會虛弱,虛弱就會導致腰背疼痛、小腿酸痛。

膀胱功能失調,會導致小便閉塞或尿失禁。

子宮熱邪傳至膀胱,會導致排尿困難伴隨血尿。膀胱熱邪傳至小腸,則會導致小腸排泄不通暢。

肺部功能衰竭,則飲水量多於排尿量,最終將不治身亡。

肝臟經脈搏動有力而持續時間長,顏色卻不青紫,則預示疾病將會加重。

腎臟經脈脈象微弱而急促,則會導致性功能障礙。腎臟經脈脈象強大,則會導致陽痿;脈象微弱而澀滯,則會導致月經不調、痔瘡。

小便閉塞的人,一天小便多次,這也是氣血不足的表現。

足太陰經脈筋脈病變,會導致生殖器疼痛,疼痛感會向下腹部延伸至肚臍。足厥陰經脈筋脈病變,會導致生殖器功能障礙,內傷則勃起功能喪失,寒傷則生殖器收縮,熱傷則勃起且無法收縮。

任脈病變,女性會出現白帶異常。督脈病變,會導致小便閉塞、痔瘡和尿失禁。

肝臟疾病,會導致尿失禁和小便閉塞。

小腸疾病,會導致下腹部疼痛,腰部及脊柱沿著睪丸疼痛,並伴隨排便困難。

太陽經氣盛,陰部就會潰瘍,陰部彎曲處不適,會牽扯到陰部和大腿內側。

小便顏色發黃,說明下腹部有熱邪。

冬天脈象不足,會導致下腹部脹滿,小便異常。

性生活過度導致的尿失禁,會導致痹阻積聚在腎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