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十一卷 (5)
十一卷 (5)
1. 三、五味之走各有所病
又宣明五氣篇曰:苦走骨,骨病無多食苦。)
黃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少俞曰:甘入於胃,其氣弱小,不能上至於上焦,而與谷留於胃中者,令人柔潤者也,胃柔則緩,緩則蟲動,蟲動則令人悗心。其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甘性柔緩,故其氣弱小,不能至於上焦。味過於甘,則與穀氣留於胃中,令人柔潤而緩。
久則甘從濕化,致生諸蟲,蟲動於胃,甘緩於中,心當悗矣。悗,悶也。甘入脾,脾主肉,故甘走肉。宣明五氣篇曰:甘走肉,肉病無多食甘。)
白話文:
《三、五味的走向各有對應的病徵》
《宣明五氣篇》提到:苦味走向骨骼,骨骼有病時不宜多吃苦味食物。
黃帝問:甜味走向肌肉,但過量食用會讓人感到煩悶,這是為什麼?少俞回答:甜味進入胃後,其性質柔和而作用較弱,無法上升到上焦,而是與食物一起停留在胃中,使胃部變得柔軟濕潤。胃部過於柔軟就會鬆弛,鬆弛則容易引發寄生蟲躁動,蟲動便會導致心煩悶。甜味的能量向外作用於肌肉,所以說甜味走向肌肉。(甜味性質柔緩,因此其能量較弱,無法抵達上焦。過度攝取甜味,會使甜味與食物滯留胃中,造成胃部柔潤鬆弛。長期下來,甜味會轉化為濕氣,滋生寄生蟲。蟲在胃中活動,加上甜味的緩滯作用,便會引發心悶。悗,即悶的意思。甜味歸屬脾臟,脾主肌肉,因此甜味走向肌肉。《宣明五氣篇》說:甜味走向肌肉,肌肉有病時不宜多吃甜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