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三十一卷 (3)

回本書目錄

三十一卷 (3)

1. (五)氣血津液病

清氣在陰,濁氣在陽,營氣順脈,衛氣逆行,清濁相干,亂於胸中,是為大悗。故氣亂於心,則煩心密嘿,俯首靜伏;亂於肺,則俯仰喘喝,接手以呼;亂於腸胃,則為霍亂;亂於臂脛,則為四厥;亂於頭,則為厥逆,頭重眩僕。(見針刺類二十七。)

寒氣生濁,熱氣生清。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䐜脹。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陰陽一。)

足陽明,其病氣逆則喉痹瘁喑。足太陰,厥氣上逆則霍亂。足少陰,其病氣逆則煩悶。足厥陰,其病氣逆則睪腫卒疝。(經絡五。)

長則氣治,短則氣病,上盛則氣高,下盛則氣脹,代則氣衰,細則氣少。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脈色二十一。)

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疾病七十九。)

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藏象十一。)

乳之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脈色十一。)

一呼脈一動,一吸脈一動,曰少氣。(脈色三。)

脈小者,尺之皮膚亦減而少氣。(脈色十七。)

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疾病五。)

一陽發病,少氣。(疾病六。)

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疾病九十一。)

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痠,耳數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藏象二十五。)

衝脈為病,逆氣裡急。(經絡二十七。)

怒則氣逆,甚則嘔血。(疾病二十六。)

谷入多而氣少者,得之有所脫血。脈小血多者,飲中熱也。脈大血少者,脈有風氣,水漿不入也。(疾病二十一。)

少陰所謂咳則有血者,陽脈傷也,陽氣未盛於上而脈滿,滿則咳,故血見於鼻也。(疾病十一。)

脾移熱於肝,則為驚衄。(疾病四十六。)

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唾血。肝脈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腎脈軟而散者,當病少血。(脈色二十。)

臂多青脈,曰脫血。安臥脈盛,謂之脫血。(脈色十六。)

結陰者,便血一升,再結二升,三結三升。(疾病六。)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疾病七十一。)

陽絡傷則血外溢,血外溢則衄血,陰絡傷則血內溢,血內溢則後血。(疾病二。)

血泄者,脈急血無所行也。(疾病九。)

孫絡外溢,則經有留血。(疾病十八。)

心脈微澀為血溢。肺脈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肺脈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腎脈微澀為不月。(脈色十九。)

血氣者,喜溫而惡寒,寒則泣不能流,溫則消而去之。(疾病十九。)

陰虛陽搏謂之崩。(脈色二十九。)

白血出者死。(運氣三十陽明司天下。)

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疾病三十一。)

婦人之生,有餘於氣,不足於血,以其數脫血也。(藏象十七。)

白話文:

(五)氣血津液病

陰氣清朗,陽氣渾濁。營氣循經脈運行,衛氣逆向運行,陰陽之氣交錯混亂,在胸中擾動不安,這就是大悗(一種重症)。因此,氣亂於心,則會煩躁不安、默默寡言,低頭靜坐;氣亂於肺,則會呼吸急促、喘息不已,張開雙手呼吸;氣亂於腸胃,則會患霍亂;氣亂於四肢,則會四肢厥冷;氣亂於頭部,則會發生厥逆,頭昏沉欲倒。(見針刺類二十七)

寒氣導致氣機濁滯,熱氣導致氣機清朗。清氣下陷,則會導致飲食不消化、腹瀉;濁氣上逆,則會導致腹脹。壯火之氣衰弱,少火之氣旺盛。壯火耗傷氣血,氣血則滋養少火。壯火散布氣血,少火生髮氣血。(陰陽一)

足陽明經,其病氣逆則會引起喉嚨阻塞、聲音嘶啞。足太陰經,厥氣上逆則會引起霍亂。足少陰經,其病氣逆則會引起煩悶。足厥陰經,其病氣逆則會引起睪丸腫脹、疝氣。(經絡五)

經脈氣機暢通則氣血調和,經脈阻塞則氣機病變;氣機上盛則氣上逆,氣機下盛則氣下陷;氣機代償則氣血衰弱,氣機微弱則氣血不足。脈搏頻數而跳動不規律,是陽脈病變,並伴有膿血便。(脈色二十一)

大驚恐懼,則會導致氣血分離。(疾病七十九)

五種氣息由鼻吸入,貯藏於心肺,心肺有病,則鼻竅功能受損。(藏象十一)

乳房下部跳動,與衣服摩擦,這是宗氣洩漏。(脈色十一)

一次呼吸,脈搏跳動一次,稱為少氣。(脈色三)

脈搏微弱,尺部皮膚也鬆弛,氣息微弱。(脈色十七)

因氣機失調而致腫脹,四肢氣血交替衰竭,陽氣耗盡。(疾病五)

一陽初發病,則氣息微弱。(疾病六)

說話聲音低微,終日才能恢復說話,這是氣血被奪奪。(疾病九十一)

精液虧損,則耳聾;氣血虧損,則目不明;津液虧損,則肌膚疏鬆,汗液大量流失;體液虧損,則骨骼關節屈伸不利,面色萎黃,腦髓消損,小腿酸痛,耳鳴頻數;血液虧損,則面色蒼白,沒有光澤。(藏象二十五)

衝脈生病,則氣逆,腸鳴腹痛。(經絡二十七)

憤怒則氣機逆亂,嚴重則嘔血。(疾病二十六)

飲食過多而氣血不足,是因有出血。(脈搏微弱,血液較多,是飲水中熱;脈搏強大,血液不足,是因有風邪,水液不能吸收。(疾病二十一)

少陰經咳嗽並伴有咯血,是陽脈受損,陽氣不能充盛於上,脈象卻充盈,充盈則咳嗽,所以咯血。(疾病十一)

脾臟的熱邪傳至肝臟,則會引起驚恐而鼻出血。(疾病四十六)

肺脈搏動有力而持久,將會咯血。肝脈搏動,是因為血液停滯於脅下,引起呼吸困難。脾脈搏動有力而持久,顏色黃,將會氣虛。腎脈軟弱而散漫,將會血虛。(脈色二十)

手臂上青筋暴露,稱為失血。安臥時脈象旺盛,也稱為失血。(脈色十六)

陰寒凝結,第一次便血一升,第二次便血二升,第三次便血三升。(疾病六)

悲傷過度則胞絡受損,胞絡受損則陽氣內動,則會引起心下出血,頻數小便並帶血。(疾病七十一)

陽絡受損則血液外溢,血液外溢則鼻出血;陰絡受損則血液內溢,血液內溢則便血。(疾病二)

血液洩漏,則脈象急促,血液不能正常運行。(疾病九)

孫絡外溢,則經絡滯留瘀血。(疾病十八)

心脈微弱而澀滯,是血液外溢。肺脈微弱而急促,是肺寒熱,疲倦,咳嗽咯血。肺脈微弱而滑利,是上下出血,澀滯嚴重則嘔血。腎脈微弱而澀滯,是月經不調。(脈色十九)

氣血喜溫惡寒,寒則血液凝滯不能流動,溫則血液融化而散去。(疾病十九)

陰虛陽亢則引起崩漏。(脈色二十九)

白色血液流出則死亡。(運氣三十陽明司天下)

月經不調,是胞脈阻塞,胞脈屬心而絡於胞宮,現在氣機上逆衝於肺,心氣不能下達胞宮,所以月經不調。(疾病三十一)

婦女天生氣血充足,而血液不足,是因為經常失血。(藏象十七)

2. (六)情志病

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志意和則精神專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臟不受邪矣。(見藏象類二十八。)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故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氣上行,脈滿去形。喜怒不節,寒暑過度,生乃不固。(陰陽一。《天元紀大論》作喜怒思憂恐,見運氣三。暴怒傷陰以下四句,又見論治十八。)

東方生風,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南方生熱,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中央生濕,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西方生燥,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北方生寒,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藏象五。)

東方色青,入通於肝,其病發驚駭。(藏象四。)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陰陽喜怒,飲食居處,大驚卒恐。則血氣分離,陰陽破散,經絡厥絕,脈道不通,陰陽相逆,衛氣稽留,經脈虛空,血氣不次,乃失其常。(疾病七十九。)

憂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因而喜大虛則腎氣乘矣,怒則肝氣乘矣,悲則肺氣乘矣,恐則脾氣乘矣,憂則心氣乘矣。(疾病二十九。)

怵惕思慮者則傷神,神傷則恐懼流淫而不止。悲哀動中者,竭絕而失主。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盛怒者,迷惑而不治。恐懼者,神蕩憚而不收。心怵惕思慮則傷神,神傷則恐懼自失,破䐃脫肉。脾憂愁而不解則傷意,意傷則悗亂,四肢不舉。肝悲哀動中則傷魂,魂傷則狂忘不精,當人陰縮而攣筋,兩脅骨不舉。

肺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皮革焦。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恐懼而不解則傷精,精傷則骨痠痿厥,精時自下。(藏象九。)

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惋善怒。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喜忘。喜怒不節則陰氣上逆,上逆則下虛,下虛則陽氣走之,故曰實矣。喜則氣下,悲則氣消,消則脈虛空,因寒飲食,寒氣熏滿,則血泣氣去,故曰虛矣。(疾病十九。)

胃為氣逆為噦為恐。膽為怒。精氣並於心則喜,並於肺則悲,並於肝則憂,並於脾則畏,並於腎則恐。陽入之陰則靜,陰出之陽則怒。(疾病二十五。)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疾病七十一。)

憂愁思慮即傷心。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運氣四十四。)

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疾病十八。)

多陽者多喜,多陰者多怒。(針刺二十二。)

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諺言曰:心悲名曰志悲。(疾病八十。)

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脾藏營,營舍意。心藏脈,脈舍神,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藏象十。)

愁憂恐懼則傷心,形寒寒飲則傷肺。(疾病三。)

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疾病七十九。)

憂恐忿怒傷氣。氣傷臟,乃病臟。(針刺三十一。)

春脈太過,則令人善怒。(脈色十。)

陽明所謂甚則厥,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者,陽氣與陰氣相搏,水火相惡,故惕然而驚也。所謂欲獨閉戶而處者,陰陽相搏也,陽盡而陰盛,故欲獨閉戶牖而居。所謂病至則欲乘高而歌,棄衣而走者,陰陽復爭,而外並於陽,故使之棄衣而走也。少陰所謂恐如人將捕之者,秋氣萬物未有畢去,陰氣少,陽氣入,陰陽相搏,故恐也。

肝氣當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所謂惡聞食臭者,胃無氣,故惡聞食臭也。(疾病十一。)

厥陰為闔,闔折則氣絕而喜悲。(經絡二十。)

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無故善怒,氣上走賁上。(針刺三十。)

形樂志苦,病生於脈;形樂志樂,病生於肉;形苦志樂,病生於筋;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論治十。)

嘗貴後賤,雖不中邪,病從內生,名曰脫營。嘗富後貧,名曰失精。五氣留連,病有所並。暴樂暴苦,始樂後苦,皆傷精氣,精氣竭絕,形體毀沮。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厥逆上行,滿脈去形。愚醫治之,不知補瀉,不知病情,精華日脫,邪氣乃並。故貴脫勢,雖不中邪,精神內傷,身必敗亡。始富後貧,雖不傷邪,皮焦筋屈,痿躄為攣。(論治十八。)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疾病五。)

目堅固以深者,長沖直揚,其心剛,剛則多怒,怒則氣上逆。(疾病七十六。)

心痹者,脈不通,厥氣上則恐。(疾病六十七。)

隔則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疾病七十八。)

飲食不節,喜怒不時,津液內溢,乃下留於睪。(針刺三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