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三十一卷 (2)

回本書目錄

三十一卷 (2)

1. (三)時氣病

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夏傷於暑,秋為痎瘧。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臟。(見疾病類五。)

白話文:

春天感染風寒,邪氣滯留不去,會演變成久瀉。夏天受暑熱侵襲,秋天就會得瘧疾。秋天受濕邪侵襲,濕氣向上侵犯,會引起咳嗽,發作為虛弱抽搐。冬天受寒,春天必定會得熱病。一年四季的變化,會對五臟造成不同的損傷。(出自《疾病類五》)

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夏傷於暑,秋必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陰陽一。脈色三十三略同。)

白話文:

冬天受寒,春天容易得溫病;春天受風,夏天會腹瀉;夏天受暑,秋天容易得瘧疾;秋天受濕,冬天會咳嗽。(陰陽一。脈色三十三略同。)

春氣者病在頭,夏氣者病在臟,秋氣者病在肩背,冬氣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脅,長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風瘧,冬善病痹厥。故冬不按蹺,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夫精者,身之本也。

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脈法也。(疾病二十七。)

白話文:

春天的病症在頭部,夏天的病症在五臟,秋天的病症在肩背,冬天的病症在四肢。因此,春天容易患上流鼻血,初夏容易患上胸脅疼痛,盛夏容易患上腹瀉和著涼,秋天容易患上瘧疾,冬天容易患上麻痺和昏厥。因此,冬天不適合做按蹺運動,春天不適合流鼻血,春天不適合患頸部和頭部疾病,初夏不適合患胸脅疼痛,盛夏不適合患腹瀉和著涼,秋天不適合患瘧疾,冬天不適合患麻痺、昏厥、腹瀉和出汗等疾病。精氣是人體的根本。

春青風,夏陽風,秋涼風,冬寒風。黃色薄皮弱肉者,不勝春之虛風;白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夏之虛風;青色薄皮弱肉者,不勝秋之虛風;赤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冬之虛風。黑色皮薄而肉不堅、色不一者,長夏至而有虛風者病矣。(藏象二十一。)

白話文:

春天的風屬青色,夏天的風屬陽色,秋天的風屬涼色,冬天的風屬寒色。

皮膚黃而薄,肉質較弱的人,容易受春天虛弱的風所傷。 皮膚白而薄,肉質較弱的人,容易受夏天虛弱的風所傷。 皮膚青而薄,肉質較弱的人,容易受秋天虛弱的風所傷。 皮膚紅而薄,肉質較弱的人,容易受冬天虛弱的風所傷。

皮膚黑而薄,但肉質不堅實,顏色不均勻的人,在長夏時節容易因虛弱的風而生病。(出自《藏象二十一》)

清氣大來,燥之勝也,風木受邪,肝病生焉;熱氣大來,火之勝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氣大來,水之勝也,火熱受邪,心病生焉;濕氣大來,土之勝也,寒水受邪,腎病生焉;風氣大來,木之勝也,土濕受邪,脾病生焉;所謂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虛,則邪甚也。失時之和,亦邪甚也。

白話文:

當天氣過於乾燥時,風邪侵襲,易得肝病;當天氣過於炎熱時,火邪侵襲,易得肺病;當天氣過於寒冷時,水邪侵襲,易得心病;當天氣過於潮濕時,土邪侵襲,易得腎病;當天氣過於大風時,木邪侵襲,易得脾病。這就是因為感受外邪而生病。如果在身體抵抗力較弱的時候,外邪的侵襲就會更嚴重;如果在天氣不調和的時候,外邪的侵襲也會更嚴重。

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於邪,則病危矣。有勝之氣,其必來復也。(運氣三十一。)

是故邪氣者,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至其變化,不可為度。(針刺十九。)

白話文:

所以在月經期間,如果受到邪氣的侵襲會非常嚴重。如果再次受到邪氣的影響,病情就會變得危急。當有克制它的氣出現時,就一定會來反制。

因此,邪氣通常是跟隨著四季的氣候和人體的气血變化而入侵的,等到它發生變化時,就很難預測了。

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人與天地相參,故五臟各以治時感於寒則受病,微則為咳,甚則為泄為痛。乘秋則肺先受邪,乘春則肝先受之,乘夏則心先受之,乘至陰則脾先受之,乘冬則腎先受之。(疾病五十二。)

白話文:

五臟在特定的時期容易得病,如果不在這些時期,它們會互相傳染疾病。人體與天地相呼應,因此五臟在它們的特定管理時期會受到寒氣侵襲而生病。輕微的會導致咳嗽,嚴重的會導致腹瀉和疼痛。在秋季,肺臟最容易受到邪氣侵襲;在春季,肝臟最容易受到侵襲;在夏季,心臟最容易受到侵襲;在極陰之時,脾臟最容易受到侵襲;在冬季,腎臟最容易受到侵襲。

逆春氣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逆夏氣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逆秋氣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逆冬氣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攝生四。)

白話文:

違逆春季的氣候會損傷肝臟,到夏季的時候會出現寒症,而生長萬物的陽氣就會衰弱。違逆夏季的氣候會損傷心臟,到秋季的時候會出現瘧疾,而收斂萬物的天氣就會衰弱。違逆秋季的氣候會損傷肺臟,到冬季的時候會出現消化不良,而收藏萬物的機能就會衰弱。違逆冬季的氣候會損傷腎臟,到春天的時候會出現肢體麻痹和厥冷的症狀,而養育萬物的生機就會衰弱。(養生藥籤第四篇)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攝生六。)

白話文:

違反春季的氣候特徵,會導致少陽之氣無法生發,影響肝氣的運作。

違背夏季的氣候特徵,會導致太陽之氣無法強盛,影響心氣的功能。

違反秋季的氣候特徵,會導致太陰之氣無法收藏,影響肺氣的運行。

違背冬季的氣候特徵,會導致少陰之氣無法藏蓄,影響腎氣的穩固。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其病發驚駭。南方赤色,入通於心,故病在五臟。中央黃色,入通於脾,故病在舌本。西方白色,入通於肺,故病在背。北方黑色,入通於腎,故病在溪。(藏象四。)

白話文:

東方屬青色,與肝經相通,所以肝臟病變會出現驚恐不安的症狀。南方屬赤色,與心經相通,因此五臟的病變會影響心臟。中央屬黃色,與脾經相通,所以脾臟的病變會表現在舌根部位。西方屬白色,與肺經相通,因此肺部的病變會表現在背部。北方屬黑色,與腎經相通,所以腎臟的病變會表現在腰部。

厥陰所至為裡急,為支痛,為緛戾,為脅痛嘔泄。少陰所至為瘍疹身熱,為驚惑惡寒戰慄譫妄,為悲妄衄衊,為語笑。太陰所至為積飲痞隔,為稸滿,為中滿霍亂吐下,為重胕腫。少陽所至為嚏嘔,為瘡瘍,為驚躁瞀昧暴病,為喉痹耳鳴嘔湧,為暴注瞤瘈暴死。陽明所至為浮虛,為尻陰股膝髀腨胻足病,為脅痛皴揭,為鼽嚏。

白話文:

厥陰經

  • 腹瀉和想上廁所的感覺
  • 疼痛延伸到四肢
  • 肚子裡有寄生蟲
  • 肋間疼痛和嘔吐

少陰經

  • 膿瘡和身體發熱
  • 驚恐、怕冷、發抖、胡言亂語
  • 鼻子出血和流鼻涕
  • 言語過激、行為異常

太陰經

  • 積食和腹痛
  • 肚子脹滿
  • 腹瀉和嘔吐
  • 身體沉重和水腫

少陽經

  • 打噴嚏和嘔吐
  • 瘡瘍
  • 驚恐、頭暈、突發疾病
  • 喉嚨痛、耳鳴、嘔吐
  • 急性中風、失明、猝死

陽明經

  • 疲勞和虛弱
  • 臀部、大腿、小腿、腳的問題
  • 肋間疼痛、皮膚乾裂
  • 打噴嚏和流鼻涕

太陽所至為屈伸不利,為腰痛,為寢汗痙,為流泄禁止。故風勝則動,熱勝則腫,燥勝則乾,寒勝則浮,濕勝則濡泄,甚則水閉胕腫,隨氣所在,以言其變耳。(運氣二十一。)

白話文:

太陽經所經過的地方出現氣血運行不暢的症狀,導致腰痛、睡覺時出汗抽筋、小便困難。如果風氣盛,則產生運動障礙;熱氣盛,則出現腫脹;燥氣盛,則皮膚乾燥;寒氣盛,則身體浮腫;濕氣盛,則出現水樣便泄;嚴重時,小便不通,大腿腫脹。這些症狀會隨著氣血所在的位置而變化。(《運氣二十一》)

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於邪,則死矣。(運氣二。)

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帝曰:氣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臨上,不當位也。(運氣四。)

白話文:

氣如果不能正常運行,這就叫做異常,異常就會發生變化。變化到了一定程度就會生病,對於克制自己的會表現得輕微,對於自己不能克制的會表現得嚴重,因此如果再次受到邪氣的侵襲,人就會死亡。

氣與氣之間相合則身體和順,不相合則會生病。黃帝問:氣相合還會生病是什麼原因?岐伯回答:這是因為位置上下不當,下面的氣上犯上面的氣,位置錯亂所致。

中執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逆則其病近,其害速;順則其病遠,其害微。所謂二火也。太過不及,皆曰天符,而變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運氣類七。)

太過者暴,不及者徐,暴者為病甚,徐者為病持。(運氣二十三。)

白話文:

身居高位的人中風,因為氣血運行急促,病情發展得快,也比較危險;身居中位的人中風,因為氣血運行得慢,所以病情發展得比較慢,但容易持續;身居地位卑微的人中風,因為氣血運行得太快,所以病情容易發作得很猛烈,甚至快速致死。

君王居上,臣子居下,這是順應自然法則的;臣子居上,君王居下,這是違背自然法則的。違背自然法則的,就會導致疾病發作得快,而且危害大;順應自然法則的,就會導致疾病發作得慢,而且危害小。這就是所說的「二火」之說,即陰陽兩氣過剩或不足,都會導致疾病的發生。而具體的病症表現和疾病的輕重緩急,則會因人而異。

月滿則海水西盛,人血氣積,雖遇賊風,其入淺不深。至其月郭空,則海水東盛,人氣血虛,遇賊風則其入深。三虛者,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三實者,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也。(運氣三十六。)

白話文:

當月亮圓滿時,海水會向西流動,人的氣血也充盈旺盛,即使遇到寒風,入侵也不會太深。

而當月亮殘缺時,海水會向東流動,人的氣血虛弱,遇到寒風就會侵入較深。

有三種「虛症」的情況:一是年老體衰;二是月亮殘缺;三是失去時令的和諧。如果在三虛的情況下受到寒風的侵害,就稱為「三虛」。

有三種「實症」的情況:一是年富力強;二是月亮圓滿;三是得到時令的和諧。即使遇到寒風邪氣,也不會受到傷害。

2. (四)虛實病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見疾病類三十一。)

氣之所併為血虛,血之所併為氣虛。故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疾病十九。)

白話文:

邪氣所集中的地方,那裡的正氣必定是虛弱的,陰虛的情況下陽氣必定會侵入。

氣虛時會表現為血虛,血虛時會表現為氣虛。所以氣虛時就沒有充足的血液,血虛時就沒有充盈的氣。

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實則腹脹經溲不利;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胸盈仰息;腎氣虛則厥,實則脹。(藏象十。)

白話文:

**肝氣虛的表現:**恐懼 **肝氣實的表現:**暴怒

脾氣虛的表現: 四肢無力、內臟不安定 脾氣實的表現: 腹部脹氣、大小便不通暢

**心氣虛的表現:**悲傷 心氣實的表現: 不停地笑

肺氣虛的表現: 鼻塞、呼吸不暢、氣短 肺氣實的表現: 喘鳴、胸部脹滿、躺不住、氣息不足

腎氣虛的表現: 手腳發冷 **腎氣實的表現:**脹滿

手太陰實則手銳掌熱,虛則欠㰦,小便遺數。手少陰實則支膈,虛則不能言。手心主實則心痛,虛則為頭強。手太陽實則節弛肘廢,虛則生疣,小者如指痂疥。手陽明實則齲聾,虛則齒寒痹隔。手少陽實則肘攣,虛則不收。足太陽實則鼽窒頭臂痛,虛則鼽衄。足少陽實則厥,虛則痿躄,坐不能起。

白話文:

手太陰(肺經)

  • 實證:手指尖銳,手掌發熱
  • 虛證:手部軟弱無力,小便頻繁

手少陰(心經)

  • 實證:胸膈脹悶不適
  • 虛證:不能言語

手心主(心包經)

  • 實證:心痛
  • 虛證:頭部僵硬

手太陽(大腸經)

  • 實證:肘關節鬆弛,手臂無力
  • 虛證:長出像手指痂一樣的小疣

手陽明(胃經)

  • 實證:蛀牙,耳聾
  • 虛證:牙齒寒冷,面部僵硬

手少陽(三焦經)

  • 實證:肘關節攣縮
  • 虛證:手肘無法伸展

足太陽(膀胱經)

  • 實證:頭部和手臂疼痛,鼻塞
  • 虛證:鼻出血

足少陽(膽經)

  • 實證:手腳冰涼
  • 虛證:下肢麻痹,坐立困難

足陽明實則狂癲,虛則足不收脛枯。足太陰實則腸中切痛,虛則鼓脹。足少陰實則閉癃,虛則腰痛。足厥陰實則挺長,虛則暴癢。任脈實則腹皮痛,虛則癢搔。督脈實則脊強,虛則頭重高搖之。脾之大絡實則身盡痛,虛則百節盡皆縱。(經絡五。)

白話文:

足陽明經氣實則會發狂發癲,虛則足部無法收縮,小腿枯瘦。

足太陰經氣實則腸道劇烈疼痛,虛則腹脹。

足少陰經氣實則大便不通、小便困難,虛則腰痛。

足厥陰經氣實則肌肉僵直,虛則劇烈發癢。

任脈氣血實則腹部疼痛,虛則發癢。

督脈氣血實則脊椎強直,虛則頭重,搖晃時感到暈眩。

脾經絡氣血實則全身疼痛,虛則四肢關節鬆弛。

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矣。(藏象九。)

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疾病五十三。)

實者,氣入也。虛者,氣出也。(疾病二十一。)

白話文:

五臟是負責儲藏精氣的,不可以受傷,受傷了就會失去固守的能力而導致陰虛,陰虛了就沒有氣了,沒有氣就會死亡。

勇敢的人氣血運行顺畅就没事,膽小的人氣血停滯就會生病。

實症是氣往內進入,虛症是氣往外泄出。

邪之所在,皆為不足。故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苦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疾病七十九。)

白話文:

病邪存在的身體部位,都會出現氣血不足的症狀。

所以,上焦氣血不足,大腦就會出現氣血供應不足,頭暈耳鳴,頭部搖晃;中焦氣血不足,大小便會出現異常,腸胃會出現絞痛;下焦氣血不足,就會出現身體麻痺不遂,心悸氣短。

營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營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疾病四十五。)

白話文:

營氣不足就會沒有感覺,衛氣不足就會無法使用肢體。如果營氣和衛氣都虛弱,那身體既沒有感覺也無法使用,雖然肉身還存在,但和人的意志無關,也就是死亡了。

氣海有餘者,氣滿胸中,悗息面赤;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飢不受穀食。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痠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經絡三十二。)

白話文:

氣海 氣海充足,氣滿於胸中,喘息急促面部發紅;氣海不足,氣息短促,說話都氣喘。

血海 血海充足,常常感覺自己的身體很大,恍惚不知自己有病;血海不足,也常常感覺自己的身體很小,狹窄不知自己有病。

水穀之海 水穀之海充足,則腹部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飢餓不能進食。

髓海 髓海充足,則動作敏捷力氣大,超出自己的承受範圍;髓海不足,則腦袋暈眩耳鳴,小腿痠痛頭暈目眩,什麼都看不見,懶散臥牀不起。

下虛則厥,下盛則熱,上虛則眩,上盛則熱痛。(經絡十二。)

三焦者,太陽之別也,並太陽之正,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經絡十六。)

寒則真氣去,去則虛,虛則寒搏於皮膚之間。(疾病四。)

白話文:

下肢虛弱會導致逆冷,下肢過旺會引起熱感,上身虛弱會造成頭暈,上身過旺會引發熱痛。

三焦是太陽經的分支,和太陽經的主要部分相合,進入並連絡膀胱,約束下焦的功能,如果實症會導致小便不通,若是虛症則會出現尿失禁。

當受寒時,體內的正氣會減弱,正氣減弱後身體變虛,身體虛弱時寒氣就會在皮膚之間凝結。

陰氣盛,陽氣虛,故為振寒。胃不實則諸脈虛,諸脈虛則筋脈懈惰,筋脈懈惰則行陰用力,氣不能復,故為嚲。(疾病七十九。)

白話文:

陰氣強盛,陽氣衰弱,因此感到寒冷。胃氣虛弱導致全身經絡空虛,全身經絡空虛導致筋脈鬆弛無力,筋脈鬆弛無力導致行走時必須用陰氣,氣血運轉不暢,因此感到疲勞。

肝虛腎虛脾虛,皆令人體重煩冤。怯然少氣者,是水道不行,形氣消索也。(疾病九。)

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痠。(疾病五十八。)

內奪而厥,則為喑俳,此腎虛也。(疾病十一。)

白話文:

肝臟虛弱、腎臟虛弱、脾臟虛弱,都會使人感到身體沉重且煩悶。如果出現膽小且氣短的情況,這是由於水液代謝不順,導致形體和氣血衰弱。

骨髓和體液都減少並向下流動,過度下降會造成虛弱,因此會感到腰背疼痛並且小腿酸軟。

體內精氣損耗而導致厥逆,會出現聲音嘶啞和半身不遂的症狀,這是腎虛的表現。

八正之虛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虛,而逢天之虛,兩虛相感,其氣至骨,入則傷五臟,工候救之,弗能傷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虛邪者,八正之虛邪氣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開,逢虛風,其中人也微。(針刺十三。)

白話文:

身體有虛弱的地方,而遇到天氣的虛弱部分,兩者虛弱對應,其氣侵入骨骼,到了裡面就會傷害五臟,即便是經驗豐富的醫工急救也無法挽回,所以說:要了解天之忌諱。

虛邪是指八正的虛弱氣息。正邪是指身體形體因為用力出汗,毛孔打開,遇上虛弱的風,其中有體質虛弱的人會受到影響。(《針刺十三》)

三虛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為三虛。帝曰:願聞三實。少師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也。(運氣三十六。)

白話文:

三虛:是指身體虛弱,容易暴發疾病。三實:是指身體強健,邪氣不能侵害。

三虛的狀況是:遭遇年運衰弱,碰上月運空虛,失去時令的調和,被邪惡的風氣所傷。

黃帝說:我希望聽到三實的說法。少師說:遭遇年運旺盛,碰上月運豐滿,獲得時令的調和,即使有邪惡的風氣,也不能危及身體。

精、氣、津、液、血、脈脫者之病。(藏象二十五。)

五有餘、二不足者,死不治。(疾病三十六。)

人神失守,邪鬼外干。(運氣四十三。)

白話文:

精神、氣血、津液、血液、脈象如果有脫失的情況,這是疾病。

五行中有五項過剩、兩項不足的情況,是無法救治的病症。

人的精神失去守護,就會受到外界邪氣的干擾。

形肉已奪,是一奪也;大奪血之後,是二奪也;大汗出之後,是三奪也;大泄之後,是四奪也;新產及大血之後,是五奪也。此皆不可瀉。(針刺五十八。)

白話文:

當身體的形體和肉質已經受損時,這是第一次損傷;大量失血後,這是第二次損傷;大量出汗後,這是第三次損傷;大便溏瀉後,這是第四次損傷;剛生產完和大量出血後,這是第五次損傷。這些情況下都不可以進行瀉法治療。(出處:《針刺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