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十一卷 (3)

回本書目錄

十一卷 (3)

1. 二、五穀五味其走其宜其禁

脾病者,宜食秔米飯牛肉棗葵。(此下言臟病所宜之味也。脾屬土,甘入脾,故宜用此甘物。)心病者,宜食麥羊肉杏薤。(心屬火,苦入心,故宜用此苦物。)腎病者,宜食大豆黃卷豬肉慄藿。(大豆黃卷,大豆芽也。腎屬水,鹹入腎,故宜用此咸物。)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

(肝屬木,酸入肝,故宜用此酸物。)肺病者,宜食黃黍雞肉桃蔥。(肺屬金,辛入肺,故宜用此辛物。此上五節,與五臟生成論之五合、宣明五氣篇之五入者意同,皆用本臟之味以治本臟之病也。)

五禁:肝病禁辛,(辛味屬金,能克肝木。此下五節,當與宣明五氣篇辛走氣、氣病無多食辛等義參看。)心病禁咸,(鹹味屬水,能克心火。)脾病禁酸,(酸味屬木,能克脾土。)腎病禁甘,(甘味屬土,能克腎水。)肺病禁苦。(苦味屬火,能克肺金。)

肝色青,宜食甘,秔米飯牛肉棗葵皆甘。(此下言臟氣所宜之味也。藏氣法時論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即此意也。此下五節,仍與藏氣法時論後文相同,見疾病類二十四。)心色赤,宜食酸,犬肉麻李韭皆酸。(藏氣法時論曰: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脾色黃,宜食鹹,大豆豕肉慄藿皆咸。

(啟玄子云:究斯宜食,乃調利機關之義也。腎為胃關,脾與胃合,故假咸柔耎以利其關,關利而胃氣乃行,胃行而脾氣方化。故脾之宜味,與他臟不同。藏氣法時論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肺色白,宜食苦,麥羊肉杏薤皆苦。(藏氣法時論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腎色黑,宜食辛,黃黍雞肉桃蔥皆辛。(藏氣法時論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津液,通氣也。)

白話文:

二、五穀五味對應臟腑的宜忌

適合的飲食:

  • 脾病(土臟):宜吃粳米飯、牛肉、紅棗、葵菜。(甘味入脾,故適合甘味食物。)
  • 心病(火臟):宜吃小麥、羊肉、杏、薤。(苦味入心,故適合苦味食物。)
  • 腎病(水臟):宜吃大豆芽、豬肉、栗子、豆葉。(鹹味入腎,故適合鹹味食物。)
  • 肝病(木臟):宜吃芝麻、狗肉、李子、韭菜。(酸味入肝,故適合酸味食物。)
  • 肺病(金臟):宜吃黃米、雞肉、桃子、蔥。(辛味入肺,故適合辛味食物。)

飲食禁忌:

  • 肝病禁辛(辛屬金,金剋木)。
  • 心病禁鹹(鹹屬水,水剋火)。
  • 脾病禁酸(酸屬木,木剋土)。
  • 腎病禁甘(甘屬土,土剋水)。
  • 肺病禁苦(苦屬火,火剋金)。

臟氣調養的飲食建議:

  • 肝色青,宜甘味(粳米飯、牛肉、紅棗、葵菜可緩和肝氣急躁)。
  • 心色赤,宜酸味(狗肉、芝麻、李子、韭菜可收斂心氣緩散)。
  • 脾色黃,宜鹹味(大豆、豬肉、栗子、豆葉能柔潤脾胃氣機)。
  • 肺色白,宜苦味(小麥、羊肉、杏、薤可降洩肺氣上逆)。
  • 腎色黑,宜辛味(黃米、雞肉、桃子、蔥能潤燥並疏通氣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