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二卷 (10)

回本書目錄

二卷 (10)

1. 四、天精地形氣通於人

)以天地為之陰陽,(此重申上文,言賢人之養身,皆法乎天地之陰陽,如天氣地氣、風雷穀雨、川海九竅之類皆是也。)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汗出於陽而本於陰,故以天地之雨名之。雨即人之汗,汗即天之雨,皆陰精之所化。知雨之為義,則可與言汗矣。)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

氣本屬陽,陽勝則氣急,故以天地之疾風名之。知陰陽之權衡,動靜之承製,則可與言氣矣。)暴氣象雷,(天有雷霆,火鬱之發也;人有剛暴,怒氣之逆也。故語曰雷霆之怒。)逆氣象陽。(天地之氣,升降和則不逆矣。天不降,地不升,則陽亢於上,人之氣逆亦猶此也。

)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上文言人之陰陽,無不合乎天地,故賢人者必法天以治身。設不知此,而反天之紀,逆地之理,則災害至矣。此理字與前五里之裡不同,蓋彼言廣輿之裡,此言理氣之理。)

白話文:

四、天精地形氣通於人

人體的陰陽,來自天地間的陰陽。賢人養生,都效法天地間的陰陽運作,例如天氣地氣、風雷雨露、河流海洋、人體九竅等等。

汗液,如同天地的雨水;汗水從陽氣排出,但根源在於陰氣,所以用天地的雨水來比喻。雨是人體汗水的象徵,汗水是天雨的象徵,都是陰精所化生的。了解雨的道理,就能理解汗水的道理。

人體的陽氣,如同天地的疾風;氣本屬陽,陽氣旺盛則氣息急促,所以用天地的疾風來比喻。了解陰陽的平衡,以及動靜的相互制約,就能理解人體之氣的道理。

暴怒之氣如同天雷,天有雷霆,是火氣鬱結爆發;人有暴怒,是怒氣逆衝。所以說「雷霆之怒」。

氣逆如同陽氣不順,天地之氣,升降和順就不會逆亂。天不降雨,地不生氣,就會導致陽氣亢盛於上,人體的氣逆也是同樣道理。

所以,如果養生不遵循天地規律,不順應自然道理,就會招致災害。賢人養生,必效法天地來調養自身。如果不了解這個道理,反而違背天地規律,就會招致災害。「理」字在此處和前面「百里」的「里」不同,前面指的是廣闊地域的「里」,這裡指的是氣的運行規律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