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二卷 (10)
二卷 (10)
1. 四、天精地形氣通於人
)以天地為之陰陽,(此重申上文,言賢人之養身,皆法乎天地之陰陽,如天氣地氣、風雷穀雨、川海九竅之類皆是也。)陽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汗出於陽而本於陰,故以天地之雨名之。雨即人之汗,汗即天之雨,皆陰精之所化。知雨之為義,則可與言汗矣。)陽之氣,以天地之疾風名之。
氣本屬陽,陽勝則氣急,故以天地之疾風名之。知陰陽之權衡,動靜之承製,則可與言氣矣。)暴氣象雷,(天有雷霆,火鬱之發也;人有剛暴,怒氣之逆也。故語曰雷霆之怒。)逆氣象陽。(天地之氣,升降和則不逆矣。天不降,地不升,則陽亢於上,人之氣逆亦猶此也。
)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上文言人之陰陽,無不合乎天地,故賢人者必法天以治身。設不知此,而反天之紀,逆地之理,則災害至矣。此理字與前五里之裡不同,蓋彼言廣輿之裡,此言理氣之理。)
白話文:
四、天精地形氣通於人
以天地間的陰陽變化為法則(這段重申前文,說明賢人養生之道,皆效法天地陰陽之理,例如天氣、地氣、風雷、穀雨、川海、九竅等現象皆屬此類)。
人體的汗液,可用天地間的雨來比喻(汗由陽氣推動而根源於陰精,因此以天地之雨形容。雨如同人的汗,汗如同天的雨,皆由陰精所化生。理解雨的意義,便能進一步探討汗的道理)。
人體的陽氣,可用天地間的疾風來比喻(氣本屬陽,陽氣過盛則氣勢急促,因此以疾風形容。若能掌握陰陽的平衡與動靜的制約關係,便能深入討論氣的運行)。
暴怒之氣如同雷霆(天有雷霆,是因火氣鬱積而爆發;人有暴怒,是因怒氣逆行。因此俗語稱「雷霆之怒」)。
逆亂之氣如同烈日(天地之氣若升降調和,便不會逆亂。若天不降、地不升,則陽氣亢盛於上,人體的氣機逆亂亦與此相似)。
因此,治病若不遵循天道的規律、不順應地勢的道理,災害便會降臨(前文提到人體的陰陽變化與天地相應,故賢人必效法天地以調養自身。若違背天紀、逆反地理,則災禍將至。此處的「理」字與前文「五里」的「里」不同,前者指地理結構,此處指氣運變化的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