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四卷 (2)

回本書目錄

四卷 (2)

1. 二十、首面耐寒因於氣聚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

白話文: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中的部分内容翻译为现代白话文如下:

人体内的经脉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是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如果外邪侵入人体,首先会沿着皮毛进入络脉,进一步可能侵入经脉。当邪气进入经脉后,就会随着气血的流动影响到相应的脏腑,导致疾病的发生。疾病的症状会在体表或内脏有所表现,通过观察这些症状可以了解疾病的情况,并据此进行治疗。保持经脉的畅通,排除邪气,恢复脏腑的功能,是治疗的关键。

黃帝問於岐伯曰:首面與身形也,屬骨連筋、同血合於氣耳。天寒則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衣何也?(人之頭面身形,本同一氣,至於猝暴嚴寒,則地裂水冰,肢體為之凜慄,而面獨不懼,故以為問。)岐伯答曰: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頭面為人之首,凡周身陰陽經絡無所不聚,故其血氣皆上行於面而走諸竅。空,孔同。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人的頭臉和身體,都是骨頭連著筋,血氣相通。但是,天氣很冷的時候,地面會裂開,冰凌會結得很高,突然遇到很冷的天氣,手腳都會感到寒冷僵硬,可是為什麼臉部卻不會寒冷呢?」

岐伯回答:「人體的十二條經脈,三百六十五條絡脈,它們的血氣都會向上運行到臉部,流經面部的孔竅。頭臉是人體的中心,所有經絡都匯集於此,所以血氣都會上行到面部,流經各個孔竅。」

)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精陽氣者,陽氣之精華也,故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彆氣者,旁行之氣也。氣自兩側上行於耳,氣達則竅聰,所以能聽。)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宗氣,大氣也。宗氣積於胸中,上通於鼻而行呼吸,所以能臭。

白話文:

精純的陽氣會上升到眼睛形成瞳仁。(精純的陽氣是陽氣的精華,所以說五臟六腑的精氣都會上升到眼睛形成它的精華。)陽氣的一支會流動到耳朵形成聽覺。(一支陽氣是指側行的陽氣。陽氣從兩側上升到耳朵,氣息通暢則聽覺靈敏,所以能聽見聲音。)宗氣會上升到鼻子形成嗅覺。(宗氣是大氣。宗氣聚集在胸中,向上通達鼻子進行呼吸,所以能嗅到氣味。)

)其濁氣出於胃,走唇舌而為味。(濁氣,穀氣也。谷入於胃,氣達於唇舌,所以知味。)其氣之津液,皆上熏於面,(凡諸氣之津液,皆上熏於面。如脈度篇曰:五臟常內閱於上七竅也,故肺氣通於鼻,心氣通於舌,肝氣通於目,脾氣通於口,腎氣通於耳。此五臟之氣皆上通乎七竅,不獨諸陽經絡乃得上頭也。

白話文:

胃裡的水穀精氣化生的濁氣,通過脣舌而感知味道。(濁氣,也就是穀氣。穀物進入胃中,氣息到達脣舌,因此就能感知味道。)這些氣息和津液,都會蒸騰到面上。(所有氣息的津液,都會蒸騰到面上。如《脈度篇》所說:五臟經常通過上方的七竅內視自身,因此肺氣通向鼻子,心氣通向舌頭,肝氣通向眼睛,脾氣通向嘴巴,腎氣通向耳朵。這些五臟的氣息都上達於七竅,不只是陽經絡脈才能到達頭部。)

)而皮又厚,其肉堅,故天氣甚寒,不能勝之也。(一身血氣既皆聚於頭面,故其皮厚肉堅異於他處,而寒氣不能勝之也。愚按:本篇所言首面耐寒之義,原無陰陽之分。考之四十七難曰:人面獨耐寒者何也?然。人頭者,諸陽之會也。諸陰脈皆至頸胸中而還,獨諸陽脈皆上至頭耳,故令面耐寒也。

白話文:

而皮膚又很厚、肌肉堅實,所以即便天氣極冷,也抵禦不了這種寒冷。(全身的血氣都集中在頭部和臉部,所以它們的皮膚和肌肉比其他部位更厚實、堅固,因此寒氣無法侵入。愚按:本篇所說的頭部和臉部耐寒的原理,原先並沒有陰陽之分的區別。參考四十七難所說:「人的臉部獨自耐寒是什麼原因?」答案是肯定的。人頭是諸陽彙集的地方。諸陰經脈都到達頸胸中部再返回,唯有諸陽經脈都向上通達頭部和耳朵,所以導致臉部耐寒。

此說殊有不然。夫頭為諸陽之會則是,曰陰不上頭則非。蓋陰陽升降之道,亦焉有地不交天藏不上頭之理?即如本篇有曰:諸陽之會,皆在於面。蓋言面為陽聚之處,而非曰無陰也。義見疾病類三。又如陰陽別論曰:三陽在頭,三陰在手。蓋一言陽明主表,指人迎也;一言太陰主裡,指脈口也。

白話文:

這樣的說法非常不對。說頭是諸陽交會,這倒是對的;說陰氣不上頭,那就是錯了。因為陰陽升降的規律中,怎麼可能存在地不與天相交、藏不上頭的道理?例如本篇中說:「諸陽交會,都在於面。」這句話說面是陽氣聚集的地方,而不是說面上沒有陰氣。它的道理請參閱疾病分類第三類。又如《陰陽別論》說:「三陽在頭,三陰在手。」這句話說陽明主表,是指人迎脈;說太陰主裡,是指脈口。

亦非云陰不上頭也。又如本輸篇所列頸項諸經行次,止言六陽而不言陰者,蓋單言諸陽之次序,如傷寒止言足經而手在其中之意,亦非無陰之謂也。難經之意,本據此數者,而實未究其詳。觀太陰陽明論曰:陰氣從足上行至頭,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陽氣從手上行至頭,而下行至足。

白話文:

這並非表示陰氣不會上升到頭部。就像《本輸篇》列出的頸部各條經絡的循行次序,只提到六條陽經,沒有提到陰經,但這只是單獨陳述陽經的次序,就像《傷寒論》只提到足經,但手經也在其中一樣,這並非表示沒有陰經。難經的觀點,就是根據這些說法,但實際上並沒有深入研究其詳情。查看《太陰陽明論》,其中說到:陰氣從足部上升到頭部,然後向下循臂部到指端;陽氣從手部上升到頭部,然後向下到足部。

及本篇所謂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豈陰經獨不上頭耶?第近代所傳經穴諸圖,亦但云陽穴上頭,而陰穴止於胸腋者,蓋陽穴之見於肌表者若此,而陰脈之內行者不能悉也。矧陰陽表裡,俱有所會,故但取陽穴則可為陰經之帥,而陰亦在其中矣。

白話文:

文中的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條絡脈,它們的血氣都上行到面部,並通過竅穴運行。難道只有陰經不上頭嗎?

不過,現今流傳的經穴圖譜,只說明陽穴上行至頭部,而陰穴只到胸部和腋窩。這是因為,陽經在人體表面顯現的穴位是這樣的,但陰經在體內行走的脈絡無法全部看得見。

況且,陰陽經脈表裡相應,彼此都有交會的地方。所以,只要選取陽經的穴位,就可以作為陰經的領導,因為陰經也包含在其中。

及詳考經脈等論,則手足六陰無不上頭者,今列諸脈於下,以便明者考校。手少陰上挾咽,走喉嚨,系舌本,出於面,系目系,合目內眥。手厥陰循喉嚨,出耳後,合少陽完骨之下。手足少陰太陰皆會於耳中,上絡左角。手太陰循喉嚨。足少陰循喉嚨,系舌本,其筋上至項,結於枕骨,與足太陽之筋合。

白話文:

如果詳細考查經絡理論,則手足六條陰經中沒有不向上頭部延伸的。現在將這些經脈一一列出如下,以便有心人考查驗證。

手少陰經向上夾住咽喉,經過喉嚨,與舌根相連,出於面部,與眼睛相連,連接兩眼內角。手厥陰經沿著喉嚨,從耳後而出,在陽明經完骨穴的下方與它連接。手太陰和足太陰經都匯集於耳中,向上絡於左耳角。足少陰經沿著喉嚨,與舌根相連。它的筋向上至頸部,結於枕骨,與足太陽經的筋相連接。

經脈詳考:

  • **手少陰心經:**起於胸中,出於心包,沿著手臂內側向上,經由腋下、肘窩,至手小指少沖穴。循咽喉,上挾舌本,出於面部,絡於目系,合於目內眥。
  • **手厥陰心包經:**起於心包,循著咽喉,出於耳後,與足陽明胃經連接於完骨穴。
  • **手足少陰腎經、太陰脾經:**均會於耳中,上絡左耳角。
  • **足少陰腎經:**循著咽喉,與舌根相連。它的筋向上至頸部,結於枕骨,與足太陽膀胱經連接。

足太陰合於陽明上行結於咽,連舌本;支者結舌本,貫舌中,散舌下。足厥陰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絡於舌本,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於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

白話文:

足太陰脾經與陽明胃經相通,往上交會於咽喉,連接到舌根;它的支脈交會於舌根,貫穿舌頭中,散佈於舌底。足厥陰肝經循行於喉嚨後方,往上進入下顎,絡於舌根,連接眼睛的連接組織,再往上出額頭,與督脈在頭頂相會;它的支脈從眼睛的連接組織開始,往下經過臉頰內側,環繞嘴脣內側。

2. 二十一、堅弱勇怯受病忍痛不同

(靈樞論勇篇,全,附:酒悖)

白話文:

人之所以能夠勇於面對困難,是因為精神意志堅定,內心沒有恐懼。如果一個人心志專一,不為外物所動,那麼就能夠在困難面前保持鎮定,從而表現出勇敢的行為。反之,如果內心充滿恐懼,精神散漫,就難以應對挑戰,也就無法展現出勇氣。

另外,對於飲酒過量導致的行為失常,這並不是真正的勇氣,而是由於酒精的作用使得人的理智喪失,從而做出一些平時不會做的行為。這種狀態下的人,雖然可能短暫表現出無畏的樣子,但實際上是失去自我控制的表現。因此,這種由酒精引起的行為並不是值得提倡的。

黃帝問於少俞曰:有人於此,並行並立,其年之長少等也,衣之厚薄均也,卒然遇烈風暴雨,或病或不病,或皆病,或皆不病,其故何也?(卒音猝。)少俞曰:帝問何急?黃帝曰:願盡聞之。(急者,先也。)少俞曰:春青風,夏陽風,秋涼風,冬寒風。凡此四時之風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白話文:

黃帝問少俞說:「假如有幾個人,他們一起行走、站立,他們的年齡相仿,穿的衣服厚度也差不多,突然遇到強烈的風雨,有的人會生病,有的人不會生病,有的人全部生病,有的人全部不會生病,這是為什麼呢?」(「卒」字,讀音同「猝」)

少俞回答說:「陛下問得這麼急迫做什麼?」黃帝說:「我希望聽你說清楚。」(「急」指先決條件)

少俞說:「春天的風是青風,夏天的風是陽風,秋天的風是涼風,冬天的風是寒風。這四時之風,所引起的疾病形狀都不相同。」

(春之青風得木氣,夏之陽風得火氣,秋之涼風得金氣,冬之寒風得水氣。凡此四時之風,各有所王,有所王則有所制,故其所病各不同形也。)黃帝曰:四時之風,病人如何?少俞曰:黃色薄皮弱肉者,不勝春之虛風。(黃者,土之色。黃色薄皮弱肉者,脾氣不足也,故不勝春木之虛風。

白話文:

春天吹拂的青風帶有木氣,夏天的陽風帶有火氣,秋天的涼風帶有金氣,冬天的寒風帶有水氣。這四時的風,各有它們執掌的季節,執掌的季節就有它制約的方位,所以它們引起的疾病表現也不同。

黃帝說:四時之風,得病的人會怎樣?

少俞回答:皮膚黃薄、肌肉孱弱的人,抵抗不了春天的虛風。(黃色是土的顏色,皮膚黃薄、肌肉孱弱的人是脾氣不足,所以抵抗不了春天木氣的虛風。)

虛風義見運氣類三十五。)白色薄皮弱肉者,不勝夏之虛風。(白者,金之色。白色薄皮弱肉者,肺氣不足也,故不勝夏火之虛風而為病。)青色薄皮弱肉,不勝秋之虛風。(青者,木之色。青色薄皮弱肉者,肝氣不足也,故不勝秋金之虛風而為病。)赤色薄皮弱肉,不勝冬之虛風也。

白話文:

(出處:中醫經典《虛風義見》第 35 條)

白皮膚、肉薄 的人容易在夏天受虛風影響而生病。(白色是金行的顏色。白皮膚、肉薄的人肺氣不足,因此無法抵禦夏天的虛熱之風,而導致疾病。)

青皮膚、肉薄 的人容易在秋天受虛風影響而生病。(青色是木行的顏色。青皮膚、肉薄的人肝氣不足,因此無法抵禦秋天的虛寒之風,而導致疾病。)

紅皮膚、肉薄 的人容易在冬天受虛風影響而生病。

(赤者,火之色。赤色薄皮弱肉者,心氣不足也,故不勝冬水之虛風而為病。)黃帝曰:黑色不病乎?少俞曰:黑色而皮厚肉堅,固不傷於四時之風;其皮薄而肉不堅、色不一者,長夏至而有虛風者病矣。(黑者,水之色。黑色而皮薄肉不堅,及色時變而不一者,腎氣不足也,故不勝長夏土令之虛風而為病。

白話文:

(紅色是火象徵的顏色。面色偏紅、皮膚薄、肌肉弱的人,是心氣不足,因此無法抵禦冬季水寒之氣的虛寒而生病。)黃帝問:黑色的人不會生病嗎?少俞回答:黑色皮膚厚,肌肉堅實的人,自然不會被季節變化的風寒所侵害;如果皮膚薄、肌肉不堅實、面色不均勻的人,到了夏季末,就會因為虛風而生病。(黑色是水象徵的顏色。皮膚薄、肌肉不堅實,或面色隨時間而變化、不均勻的人,是腎氣不足,所以無法抵禦夏季土氣主導的虛風而生病。

)其皮厚而肌肉堅者,長夏至而有虛風,不病矣;其皮厚而肌肉堅者,必重感於寒,外內皆然乃病。黃帝曰:善。(若黑色而皮厚肉堅者,雖遇長夏之虛風,亦不能病;但既感於風,又感於寒,是為重感,既傷於內,又傷於外,是為外內俱傷,乃不免於病也。然則黑色而皮肉堅者,誠有異於他色之易病者矣。

白話文:

皮厚且肌肉結實的人,在長夏時節吹拂虛風,也不會生病;但皮厚且肌肉結實的人,一定會重感於寒,無論外在或內在,都會生病。黃帝說:說得好。

黃帝曰:夫人之忍痛與不忍痛者,非勇怯之分也。夫勇士之不忍痛者,見難則前,見痛則止;夫怯士之忍痛者,聞難則恐,遇痛不動。夫勇士之忍痛者,見難不恐,遇痛不動;夫怯士之不忍痛者,見難與痛,目轉面盻,恐不能言,失氣驚悸,(一本無悸字。)顏色變更,(一本作變化。

白話文:

黃帝說:人的忍痛與不忍痛,不是勇敢與膽怯的分別。那些勇敢的人不忍痛,遇見困難就往前衝,看見痛苦就停止;那些膽怯的人忍耐痛苦,聽聞困難就害怕,遇到痛苦卻不動。那些勇敢的人忍耐痛苦,看見困難不害怕,遇到痛苦不動;那些膽怯的人不忍耐痛苦,看見困難和痛苦,眼神轉動,面容發呆,害怕得說不出話來,失去力氣,心驚肉跳,面色發青。

)乍死乍生。余見其然也,不知其何由,願聞其故。(此問能忍痛與不能忍痛者,非由勇怯而然也,夫勇士之氣剛,而有不能忍痛者,見難雖不恐,而見痛則退矣。怯士之氣餒,而有能忍痛者,聞難則恐,而遇痛不動也。又若勇而忍痛者,見難與痛皆不懼。怯而不忍痛者,見難與痛則目轉眩旋,面盻驚顧、甚至失言變色,莫知死生。

白話文:

有些人受到傷害時會突然死去,有些人卻能倖存下來。我看到這種現象,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希望能夠請教。

(對疼痛的忍受能力與勇氣或膽怯無關。勇敢的人氣勢剛強,卻有不能忍受疼痛的;面對危難時不害怕,但遇到疼痛就退縮了。膽怯的人氣勢弱,卻有能忍受疼痛的;聽到危難就害怕,但是遇到疼痛卻不動容。勇而能忍受疼痛的人,面對危難和疼痛都不懼怕。怯而不能忍受疼痛的人,面對危難和疼痛時會頭暈目眩、面容驚恐不安,甚至語無倫次、面色發白,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死去。

此四者之異,各有所由然也。)少俞曰:夫忍痛與不忍痛者,皮膚之薄厚,肌肉之堅脆緩急之分也,非勇怯之謂也。(此性質之當辨也。)黃帝曰:願聞勇怯之所由然。少俞曰:勇士者,目深以固,長衡直揚,三焦理橫,其心端直,其肝大以堅,其膽滿以傍,怒則氣盛而胸張,肝舉而膽橫,眥裂而目揚,毛起而面蒼,此勇士之由然者也。(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目深以固,臟氣之堅也。

白話文:

這四種不同的表現,各有其原因。少俞說:「能忍痛和不能忍痛,是由於皮膚的厚薄、肌肉的堅韌和鬆弛程度不同造成的,這不是勇氣與膽怯的原因。」(這種性質差異應該辨識清楚。)黃帝說:「希望聽聽勇氣與膽怯的由來。」少俞說:「有勇氣的人,眼神深邃而堅定,身形挺拔而昂揚,三焦氣機通暢,心胸正直,肝臟豐滿堅韌,膽汁充盈而偏向外側,憤怒時氣息激昂,胸膛寬闊,肝臟高舉,膽汁橫溢,眼睛瞪裂而目光炯炯,毛髮豎立而面色蒼白,這就是有勇氣的人的表現。」(眼睛是五臟六腑精氣的外顯,眼神深邃而堅定,說明臟氣堅固。)

長衡,闊大也,即從衡之意。直揚,視直而光露也。三焦理橫,凡剛急者肉必橫,柔緩者肉必縱也。其心端直者,剛勇之氣也。大以堅、滿以傍者,傍即傍開之謂,過於人之常度也。怒則氣盛而胸張、眥裂而目揚者,勇者之肝膽強,肝氣上衝也。毛起者,肝血外溢也。面蒼者,肝色外見也。

白話文:

長衡:身型修長肥胖,指體形類似橫衡。

直揚 :目光直視,神情顯露。

三焦理橫 :三焦氣血運行不暢,肌肉通常會橫向生長,肌肉柔軟舒展的人,肌肉通常會縱向生長。

心端直 :心地正直,有剛勇之氣。

大以堅、滿以傍 :指身體魁梧、肌肉結實,外觀超出常人。

怒則氣盛而胸張、眥裂而目揚 :發怒時氣血上衝,胸部擴張,眼眶裂開,雙目瞪大,說明肝膽強健,肝氣上逆。

毛起 :毛孔豎起,表示肝血外溢。

面蒼 :臉色蒼白,表示肝氣外顯。

此皆勇士之由然。然則勇怯之異,其由於肝膽者為多,故肝曰將軍之官,而取決於膽。)黃帝曰:願聞怯士之所由然。少俞曰:怯士者,目大而不減,陰陽相失,其焦理縱,𩩲𩨗短而小,肝系緩,其膽不滿而縱,腸胃挺,脅下空,雖方大怒,氣不能滿其胸,肝肺雖舉,氣衰復下,故不能久怒,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減,當作緘,封藏之謂。

白話文:

這些都是勇士之所以強壯的原因。然而,勇敢和懦弱的差異,大多來自於肝膽,因此肝被稱為「將帥之官」,而膽量則決定於膽。

黃帝說:「我想知道懦夫之所以懦弱的原因。」少俞說:「懦弱的人,眼睛大而缺乏神采,陰陽失調,筋脈鬆弛,眉毛和鬍鬚短而稀疏,肝臟韌帶鬆弛,膽汁不足且下垂,腸胃突出,肋骨下方空虛,即便極度憤怒,氣也無法充盈胸膛,肝肺雖然激動,但氣勢又衰弱而下降,所以不能持續憤怒,這就是懦夫之所以懦弱的原因。」

目大不緘者,神氣不堅也。陰陽相失者,血氣易亂也,即轉盻驚顧之意。其焦理縱者,肉理不橫也。𩩲𩨗短小者,其心卑小而甘出人下也。肝系緩者,不急也。膽不滿而縱者,汁少形長也。腸胃挺者,曲折少也。脅下空者,肝氣不實也,此其肝膽不充,氣不能滿,以故旋怒旋衰,是皆怯士之由然。

白話文:

眼神空洞不聚者,是精神氣不穩定的表現。陰陽失衡者,血氣易亂,容易轉動眼睛,東張西望。皮膚紋路縱嚮明顯者,身體組織肌肉不橫向排列。眉毛短小者,心胸狹窄,喜愛低人一等。肝臟虛弱者,反應遲鈍。膽汁不足且稀者,膽汁少,膽形細長。腸胃筆直無彎曲者,腸胃彎曲少。脅下空虛者,肝氣不足。這些都說明肝膽功能失調,氣血不足,導致時而暴怒,時而衰弱,都是膽怯懦弱之人的特徵。

愚按:勇者剛之氣,怯者懦之質。然勇有二:曰血氣之勇,曰禮義之勇。若臨難不恐,遇痛不動,此其資稟過人;然隨觸而發,未必皆能中節也。若夫禮義之勇,固亦不恐不動,而其從容有度,自非血氣之勇所可並言者。蓋血氣之勇出乎肝,禮義之勇出乎心。苟能守之以禮,制之以義,則血氣之勇可自有而無;充之以學,擴之以見,則禮義之勇可自無而有。昔人謂勇可學者,在明理養性而已。

然則勇與不勇雖由肝膽,而其為之主者,則仍在乎心耳。縱,平聲。𩩲𩨗,音結於。)

白話文:

愚見:勇者富有剛強之氣,怯者生來懦弱。但勇氣分兩種:一種是血氣之勇,一種是禮義之勇。若遇到危難不害怕,受疼痛也不動容,這是天生的資質過人;然而一時衝動,未必能恰到好處。至於禮義之勇,固然也是不害怕不動容,但其從容不迫、有條有理,非血氣之勇所能相提並論。蓋血氣之勇源自肝,禮義之勇源自心。如果能以禮約束,以義制約,則血氣之勇可以自然消失;如果學問充實,見識廣博,則禮義之勇可以自然產生。古人說勇氣可以學習,關鍵在於明白道理,培養品性。

黃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何臟使然?少俞曰:酒者,水穀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氣慓悍,其入於胃中則胃脹,氣上逆,滿於胸中,肝浮膽橫。當是之時,固比於勇士,氣衰則悔,與勇士同類,不知避之,名曰酒悖也。(慓,急也。悍,猛也。酒之性熱氣悍,故能脹胃浮肝,上氣壯膽。

白話文:

黃帝問道:膽小懦弱的人喝了酒後,竟然敢於面對英勇的戰士而不避讓,這是哪個臟腑的作用呢?

少俞回答說:酒是水谷的精華,是煮熟的穀物變成液體的。它的性情暴烈。它進入胃中後,會使胃脹滿,氣往上逆,充滿胸中,使得肝臟浮起,膽橫於一邊。

此時,因為酒氣的壯盛,人暫時比得上英勇的戰士。但當酒氣減退後,膽子又會變小,回到與戰士同等的狀態,卻不知道要避讓。這就是所謂的「酒悖」。(「慓」是急躁的意思,而「悍」是勇猛的意思。酒性溫熱,氣又猛烈,因此能夠脹胃、浮肝,使氣壯膽大。)

方其醉也,則神為之惑,性為之亂,自比於勇而不知避;及其氣散肝平,乃知自悔。是因酒之所使,而作為悖逆,故曰酒悖。愚按:酒為水穀之液,血為水穀之精,酒入中焦,必求同類,故先歸血分。凡飲酒者身面皆赤,即其徵也。然血屬陰而性和,酒屬陽而氣悍,血欲靜而酒動之,血欲藏而酒亂之,血無氣不行,故血亂氣亦亂,氣散血亦散,擾亂一番,而血氣能無耗損者,未之有也。又若人之稟賦,臟有陰陽,而酒之氣質,亦有陰陽。

白話文:

當酒醉的時候,神智被迷惑,性情變得混亂,自比勇猛而不懂得規避。等到酒氣散去,肝氣平穩,才知道自己後悔莫及。這是因為酒的影響,導致行為荒唐,所以說酒是悖逆的。

愚見:酒是水穀的精華,血液是水穀的精粹。酒進入中焦後,必定尋找同類,所以首先歸於血液。所有飲酒的人,身體和麪部都會變紅,這就是證明。但是,血液性陰而和緩,酒性陽而猛烈。血液想要安靜,但酒卻讓它動蕩;血液想要收藏,但酒卻讓它混亂。血液離不開氣血的運行,所以血液混亂,氣血也會混亂。氣血散亂,血液也會散亂,一番擾亂之下,難免會有氣血損耗。

此外,人稟賦有陰陽,臟腑有陰陽,而酒的氣質也有陰陽。

蓋酒成於釀,其性則熱;汁化於水,其質則寒。故陽臟者得之則愈熱,陰臟者得之則愈寒。所以縱酒不節者,無論陰陽,均能為害。凡熱盛而過飲者,陽日勝則陰日消,每成風癉腫脹;寒盛而過飲者,熱性去而寒質留,多至傷腎敗脾。當其少壯,則旋耗旋生,固無所覺;及乎中衰而力有不勝,則宿孽為殃,莫能御矣。

然則酒悖之為害也,所關於壽元者非細,其可不知節乎?慓音飄。悍音旱。)

白話文:

酒的製作是用釀造的,它的性質是溫熱的;汁液是用水變化的,它的性質是寒涼的。所以陽氣盛的臟器得到酒後會更加溫熱,陰氣盛的臟器得到酒後會更加寒涼。因此縱情飲酒而沒有節制的人,無論是陽氣盛還是陰氣盛,都會受到傷害。凡是溫熱之氣盛而過度飲酒的人,陽氣日益旺盛而陰氣日益衰弱,常常會造成風痺腫脹;寒氣盛而過度飲酒的人,熱性退去而寒性留下,多半會傷腎敗脾。他們年輕力壯的時候,元氣會不斷耗散又不斷生長,所以感覺不到什麼;等到年老體衰,力量不行了,那些積累下來的惡果就會變成災難,無法抵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