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1. 二十九卷
2. 會通類
3. 一、攝生
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見疾病類五。)
惟賢人上配天以養頭,下象地以養足,中傍人事以養五臟。(陰陽四。)
聖人日避虛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謂也。(運氣三十五。)
夫陰陽之氣,清靜則生化治,動則苛疾起。(運氣三十二。)
人神不守,非達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復入本元,命曰歸宗。(運氣四十三。)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疾病二十七。)
冬日在骨,蟄蟲周密,君子居室。(脈色九。)
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體重,耳目不聰矣。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則強,不知則老,故同出而名異耳。智者察同,愚者察異,愚者不足,智者有餘,有餘則耳目聰明,身體輕強,老者復壯,壯者益治,。
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憺之能,從欲快志於虛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陰陽二。)
故養神者,必知形之肥瘦,營衛血氣之盛衰。血氣者,人之神,不可不謹養。(針刺十三。)
所有自來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淨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嚥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後,餌舌下津令無數。慎其大喜欲情於中,如不忌,即其氣復散也,心欲實,令少思。慎勿大怒,怒必真氣卻散之。欲令脾實,氣無滯飽,無久坐,食無大酸,無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
悲傷即肺動,而真氣復散也,人慾實肺者,要在息氣也。(運氣四十一。)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疾病六十七。)
陰陽和平之人,居處安靜,無為懼懼,無為忻忻,婉然從物,或與不爭,與時變化,尊則謙謙,譚而不治,是謂至治。(藏象三十。)
白話文:
一、攝生
順應自然規律,保持身心清靜,則陽氣充足,即使遇到外邪侵害,也能抵禦。這是順應時序的結果。因此聖人修煉精神,順應自然之氣,通達神明。反之,則會導致經絡阻塞,氣血運行不暢,身體虛弱,這是自己傷害自己,導致元氣衰減。所以聖人調和陰陽,使經脈暢通,骨髓強健,氣血充足。如此內外調和,外邪便無法侵害,耳目聰明,精神飽滿。(見疾病類五)
賢人修養身心,上應天意以滋養頭部,下效大地以滋養足部,中和人事以滋養五臟。(陰陽四)
聖人每日都像躲避利箭石頭一樣躲避外邪,所以外邪無法傷害他。(運氣三十五)
陰陽之氣,清靜則生化有條不紊,氣機紊亂則疾病產生。(運氣三十二)
精神不守,無法達到至真境界。至真之要,在於與天地之氣相通,神氣依附於自然之息,回覆本源,稱為歸宗。(運氣四十三)
精氣是身體的根本,所以能保全精氣的人,春天不會得溫病。(疾病二十七)
冬天陽氣潛藏於骨髓之中,昆蟲蟄伏,君子應當待在室內。(脈色九)
懂得七損八益的道理,就能調和陰陽,不懂得運用則會早衰。四十歲時陰氣開始衰減,起居活動也變差;五十歲時,身體沉重,耳目不聰明;六十歲時,性功能衰退,氣血大衰,九竅不利,下焦虛弱上焦充實,涕淚俱下。所以說,懂得養生之道就能強健,不懂得就會衰老,只是名稱不同而已。聰明的人能察覺其共通點,愚笨的人只看到其差異,愚笨的人有所不足,聰明的人則有所餘裕,有所餘裕就能耳目聰明,身體輕健,老年人能恢復年輕時的體力,強健的人則更加健康。
因此聖人總是做無為而治的事,喜好恬淡安靜,順從慾望卻能保持虛靜的狀態,所以壽命無窮,與天地同壽,這是聖人養生的方法。(陰陽二)
養神的人,必須了解形體的胖瘦,以及營衛氣血的盛衰。氣血是人的精神所在,不可不謹慎保養。(針刺十三)
久病腎虛者,可以在寅時面向南方,保持精神專注,屏住呼吸七次,然後緩慢吞嚥唾液多次。要謹慎避免大喜大怒,否則元氣會散失。想要強健脾胃,就要避免飲食過飽,久坐不動,不吃過酸的食物,不吃一切生冷食物,飲食宜甘淡。
悲傷會導致肺氣受損,元氣散失,想要強健肺部,就要注意呼吸。(運氣四十一)
飲食過量,則腸胃受損。(疾病六十七)
陰陽平和的人,居住環境安靜,不憂慮,不歡喜,順應自然,與世無爭,與時俱進,處於高位則謙虛謹慎,說話不多而做事有效率,這就是最高的治國之道。(藏象三十)
4. 二、陰陽五行
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上與《六節藏象論》同,詳運氣一。)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岐伯對曰: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陰陽者數句與《五運行大論》同,詳運氣類四。又手足陰陽系日月篇亦同,見經絡類三十四。
)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一也。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陽予之正,陰為之主。(見經絡類二十九。)
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紀綱,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故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運氣三。)
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寒暑燥濕風火,天之陰陽也,三陰三陽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陰陽也,生長化收藏下應之。天以陽生陰長,地以陽殺陰藏。天有陰陽,地亦有陰陽。故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相錯,而變由生也。(運氣三。)
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臟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陽氣者,煩勞則張。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疾病五。)
天氣,清靜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攝生五。)
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故陽道實,陰道虛。(疾病十三。)
至陰虛,天氣絕;至陽盛,地氣不足。陰陽並交,至人之所行。陰陽並交者,陽氣先至,陰氣後至。是以聖人持診之道,先後陰陽而持之。(脈色類七。)
春夏則陽氣多而陰氣少,秋冬則陰氣盛而陽氣衰。(疾病三十四。)
陽從左,陰從右;老從上,少從下。是以春夏歸陽為生,歸秋冬為死;反之,則歸秋冬為生。(疾病八十四。)
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於下,故右熱而左溫;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故左寒而右涼。高者氣寒,下者氣熱。陰精所奉其人壽,陽精所降其人夭。崇高則陰氣治之,汙下則陽氣治之,陽勝者先天,陰勝者後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運氣十六。)
陰道偶,陽道奇。發於春夏,陰氣少,陽氣多。發於秋冬,陽氣少,陰氣多。(經絡三十。)
陽之動,始於溫,盛於暑;陰之動,始於清,盛於寒。夫陰陽之氣,清靜則生化治,動則苛疾起。(運氣三十二。)
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往復,寒暑彰其兆。(運氣十。)
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攝生類六。)
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經絡二十九。)
三陽為經,二陽為維,一陽為遊部。三陽為表,二陰為里,一陰至絕作朔晦,卻具合以正其理。所謂三陽者,太陽為經。二陽者,陽明也。一陽者,少陽也。三陰者,六經之所主也。三陽為父,二陽為衛,一陽為紀。三陰為母,二陰為雌,一陰為獨使。(疾病七。)
帝曰:願聞陰陽之三也何謂?岐伯曰:氣有多少異用也。陽明何謂也?兩陽合明也。厥陰何也?兩陰交盡也。兩陰交盡故曰幽,兩陽合明故曰明。(運氣三十三。)
太陰藏搏者,三陰也。一陰至,厥陰之治也。太陽藏何象?象三陽而浮也。少陽藏何象?象一陽也。陽明藏何象?象大浮也。二陰搏至,腎沉不浮也。(脈色十五。又三陰三陽次序,詳疾病七。)
巨陽者,諸陽之屬也。(疾病三十九。)
兩陽合於前,故曰陽明。兩陰交盡,故曰厥陰。足之陽者,陰中之少陽也;足之陰者,陰中之太陰也。手之陽者,陽中之太陽也;手之陰者,陽中之少陰也。腰以上者為陽,腰以下者為陰。其於五臟也,心為陽中之太陽,肺為陽中之少陰,肝為陰中之少陽,脾為陰中之至陰,腎為陰中之太陰。(經絡三十四。)
人生有形,不離陰陽。(針刺九。)
人有陰陽,治分五態,(藏象三十。)
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針刺三十一。)
陰者主臟,陽者主腑;陽受氣於四末,陰受氣於五臟。(針刺二十八。)
三陽在頭。三陰在手。(脈色二十六。)
陽受氣於上焦,以溫皮膚分肉之間。(疾病二十。)
重陽之人,其神易動。多陽者多喜,多陰者多怒。(針刺二十二。)
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論治八。)
所謂陰者,真藏也。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所謂陰陽者,去者為陰,至者為陽;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脈色二十六。)
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疾病六十七。)
陽氣起於足五趾之表,陰脈者集於足下而聚於足心。陰氣起於五趾之裡,集於膝下而聚於膝上。(疾病三十四。)
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始之有經,從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時為宜,補瀉勿失,與天地如一,得一之精,以知死生。是故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脈合陰陽。(脈色九。)
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疾病七十九。)
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脈色二十六。)
奪陰者死,奪陽者狂。(針刺五十九。)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臟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疾病二十四。)
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滅,土得木而達,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絕,萬物盡然,不可勝竭。(針刺類九。)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運氣三。)
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運氣三。)
帝曰:願聞平氣。岐伯曰: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備化,金曰審平,水曰靜順。帝曰: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監,金曰從革,水曰涸流。帝曰:太過何如?岐伯曰:木曰發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堅成,水曰流衍。(運氣十三。)
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運氣六。)
少陰君火,不司氣化。(運氣二十四。)
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藏象七。)
木發無時,水隨火也。(運氣二十三。)
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所謂二火也。(,運氣類七。)
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陰陽一。)
少水不能滅盛火,而陽獨治,獨治者不能生長也。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臟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慄,病名曰骨痹。(疾病四十五。)
水之精為志,火之精為神。一水不勝五火,故目眥盲。(疾病八十。)
二火不勝三水。(疾病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