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二十八卷 (7)
二十八卷 (7)
1. 四十四、神失守位邪鬼外干之義
(《素問·遺篇本病論》)
白話文:
【素問·遺篇本病論】主要探討了疾病的根本原因、預防方法和治療策略。文中強調了養生的重要性,認為疾病往往由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引起,因此,通過調整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以及適應自然環境,可以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此外,文中也提及了不同疾病的不同治療原則,強調了辨證施治的原則,即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來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法。這包括藥物治療、針灸、按摩等多種治療方式,同時也強調了預後和復康的過程。
總之,【素問·遺篇本病論】為後世中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指導。
黃帝曰:人氣不足,天氣如虛,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幹人,致有夭亡,可得聞乎?(神光,神明也。人氣與天氣皆失守,則陽神不聚,陰鬼幹人,致死之兆也。)岐伯曰:人之五臟,一臟不足,又會天虛,感邪之至也。(人有不足之臟,與天虛之氣相會者,其邪至甚,如肝遇木虛,心遇火虛之類也。)
白話文:
黃帝說:如果人體氣息不足,就會出現氣虛體弱的情況,人的精神就會失去控制,神光無法聚集,邪氣就會侵犯人體,導致早夭,請問這是真的嗎?(神光指神明的意思。人氣和天氣都虛弱的時候,陽神就無法聚集,陰鬼就會侵犯人體,這是死亡的徵兆。)岐伯回答說:如果人的五臟中有一臟氣不足,就會導致天虛,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人若有不足的臟器,與天氣正虛相應,邪氣就會特別厲害,比如肝臟遇上木虛,心臟遇上火虛的情況。)
人憂愁思慮即傷心,又或遇少陰司天,天數不及,太陰作接間至,即謂天虛也,此即人氣天氣同虛也。(少陰司天之年,太陰尚在左間。若少陰不足,則太陰作接者,未當至而至矣。此以君火之虛,與人心氣同虛也。)又遇驚而奪精,汗出於心,(奪精者,奪心之精也。五臟各有其精,如《本神篇》曰: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陰虛。
白話文:
人如果憂愁思慮,就會傷心,或者遇到少陰主宰天气的年份,天数不够,太阴就提前接替,这就是天虚。这种情况就是人体的元气和天气都虚弱。 (少陰主宰天气的年份,太陰还在左邊等待。如果少陰不足,太陰就提前接替,本不應該到来的却提前到来了。这是因为君火虛弱,跟人心气虚弱是一样的。) 另外如果遇到惊吓而导致精气耗损,汗出心胸,(精气耗损,就是耗损了心里的精气。五脏各有其精气,就像《本神篇》里说的:五脏主藏精气,不能损伤,损伤就会失去精气而陰虚。)
即此之義。)因而三虛,神明失守。(先有憂愁之傷,又有少陰不及,再遇驚而奪精,三虛相會,神明失守矣。)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遊上丹田,在帝太乙帝君泥丸君下。(人之腦為髓海,是謂上丹田,太乙帝君所居,亦曰泥丸君,總眾神者也。心之神明失守其位,則浮游於此。
白話文:
同理,(少陰)進而導致心、腎、脾三虛,神志失守。(首先有憂鬱的傷害,又有少陰不足,再遭遇驚嚇而耗損精氣,三虛相合,神志便失守了。)心是君主之官,神志由此而生,神志失守自己的位置,就會神遊上丹田,在太乙帝君、泥丸君的下方。(人的大腦是髓海,稱之為上丹田,是太乙帝君居所,也稱泥丸君,總領眾神。心的神志失守自己的位置,就會飄遊於此。)
)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火不及之歲,有黑屍鬼見之,令人暴亡。(心屬火,心神失守,神明衰也,又遇火運不及,故見水色之鬼。非但癸年,即戊年失守亦然,司天二火不及亦然。屍鬼者,魄之陰氣。陽脫陰孤,其人必死,故屍鬼見也。)
白話文:
當人的心神失去控制時,神采無法凝聚。如果再遇到火運衰敗的年份,就會有黑屍鬼出現,導致人突然死亡。(因為心屬火,心神失守,意識衰弱;再遇到火運衰敗,所以會看到屬水的鬼。不只是癸年,戊年失守時也是如此,司天二火衰敗時也是一樣。屍鬼就是魂魄的陰氣。陽氣脫離,陰氣孤獨,人就會死亡,因此會看到屍鬼。)
人飲食勞倦即傷脾,又或遇太陰司天,天數不及,即少陽作接間至,即謂之虛也,此即人氣虛而天氣虛也。(太陰司天之年,少陽尚為天之左間。若太陰不足,則接者先至而少陽得政。脾氣既傷,又遇太陰失守,是重虛也。)又遇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醉飽行房,汗出於脾,(衛氣不固,則五臟汗泄於外,邪得乘而犯之,故致人神失守也。)因而三虛,脾神失守。
白話文:
當人因飲食過度或勞累過度時,就會傷害脾臟。如果又遇到太陰司天之年(地球自轉軸指向太陽的季節),太陽能量不足,則少陽就會接替太陰間接主管天氣。這種情況稱為虛,是人體的元氣和天氣都虛弱了。(太陰司天之年,少陽原本是太陽的次要助手。若太陰能量不足,則少陽會提前接任,導致少陽主政。脾氣已經受損,再遇到太陰能量失守,就是雙重虛弱。)
此外,如果攝取過多食物,導致胃部出汗;或在醉酒或飽食的情況下行房,導致脾臟出汗(衛氣不固,導致五臟的汗液流泄到體外,邪氣得以趁虛而入,導致人體精神失守。)於是形成三虛,脾臟的元神失守。
(既傷於脾,次遇天虛,再加汗出,是三虛也。)脾為諫議之官,智周出焉,神既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也,(脾神失守,意智亂也。)卻遇土不及之年,或己年或甲年失守,或太陰天虛,青屍鬼見之,令人卒亡。(土運不及,不止己年,而甲亦有之,又或太陰司天,失守其位,故木邪鬼見,令人卒亡。
)
白話文:
在脾臟受傷後,又遇上天氣虛弱,加上出汗,這就是所謂的三虛。脾臟是身體的諫議官,負責思考和反應。當脾臟失守時,就會失去神光,思想和判斷力也會混亂。
如果在運勢不好的年份,比如己年或甲年,脾臟虛弱,或者太陰天虛,就會出現「青屍鬼」。這種邪鬼會讓人生病而死。
(注意:土運不強盛的年份不只有己年,甲年也有可能。此外,太陰司天如果失守,也會導致這種邪鬼出現,導致人突然死亡。)
人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即傷腎,腎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因而三虛,腎神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諸臟皆言作接間至及汗出之由,惟此不言,必脫失也。太陽寒水司天之年,厥陰尚為左間。若太陽不足,則厥陰作接間至,此天虛也。《經脈別論》云:持重遠行,汗出於腎,兼之坐濕入水,腎氣必傷,是為三虛。
白話文:
如果長時間坐在潮濕的地方或用力下水,會損傷腎臟。腎臟是負責強壯的器官,技能從中產生。因此會導致「三虛」,腎神失去控制。神志錯亂,目光渙散(其他臟腑都會說出產生間接至和出汗的原因,只有這個沒有說,應該是脫漏了)。太陽寒水掌管天之年份時,厥陰變成了左間。如果太陽不足,那麼厥陰就會變成接間至,這是「天虛」。《經脈別論》說:挑重物遠行,會從腎臟出汗,再加劇坐在潮濕的地方或下水,腎氣一定會受傷,這就是「三虛」。
腎神不守,則精衰志失也。)卻遇水不及之年,或辛不會符,或丙年失守,或太陽司天虛,有黃屍鬼至,見之令人暴亡。(水不及者,土邪犯之,故黃屍鬼見,卒然傷人。)
白話文:
腎氣不足,精氣就會衰弱,意志也會消沉。如果遇到水氣不夠的年份,或者辛金和己土不匹配,或者丙年失利,或者太陽主掌天空而虛弱,就會出現黃屍鬼。見了它的人會突然死亡。(水氣不夠,是因為土邪侵犯,所以黃屍鬼出現,會突然傷人。)
人或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也,又遇厥陰司天,天數不及,即少陰作接間至,是謂天虛也,此謂天虛人虛也。(厥陰司天之年,少陰當為左間。若厥陰不足,則少陰預至。肝氣既傷,厥陰又虛,天人俱不足也。)又遇疾走恐懼,汗出於肝。(天虛人虛,又汗出於肝,是為三虛。
白話文:
當一個人憤怒時,氣息逆行向上而不向下,這會損傷肝臟。此外,如果遇到厥陰之氣掌管天氣的年份,但天氣運轉不順,少陰之氣就會提前接替,這表示天虛。這就是所謂的天虛人虛。(厥陰之氣掌管天氣的年份,少陰之氣應為左手間。如果厥陰之氣不足,則少陰之氣會提前出現。此時,肝氣受損,厥陰之氣又虛,天地和人體都處於虛弱狀態。)如果此時還遇到快速奔跑或恐懼,汗液就會從肝臟排出。(天虛人虛,再加上肝臟出汗,這就是三虛的狀態。)
)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神位失守,神光不聚,(肝藏魂,失守則魂神不聚也。)又遇木不及年,或丁年不符,或壬年失守,或厥陰司天虛也,有白屍鬼見之,令人暴亡也。(白屍鬼見,金勝木也。)
白話文:
肝臟就像是人體的將軍,負責思考和計畫。如果肝臟的功能失調,神魂就會離散。(因為肝臟儲藏著魂,如果失調了,魂神就會無法聚集。)再遇到木年(甲、乙年)不到位,或丁年(丙、丁年)不協調,或壬年(癸、壬年)失調,或者厥陰之氣(肝經)主宰天界時虛弱,就會有白屍鬼出現,導致人突然死亡。(白屍鬼出現,是因為金剋木所致。)
以上五失守者,天虛而人虛也,神遊失守其位,即有五屍鬼幹人,令人暴亡也,謂之曰屍厥。(屍鬼幹人,則厥逆而死,故謂屍厥。神遊者,神氣雖遊,未離於身,尚不即死。若脈絕身冷,口中涎塞,舌短卵縮,則無及矣,否則速救可蘇也。以上五臟失守,獨缺金虛傷肺、赤屍鬼一證,必脫簡也。
白話文:
上述五種情況,是因為身體衰弱和精神失守,導致神氣遊走在外,離開本位,就有五個屍鬼作祟,會使人突然死亡,稱為「屍厥」。(屍鬼作祟,會導致人突然死亡,所以稱為「屍厥」。神氣遊走在外,雖然沒有離開身體,但尚未死亡。如果脈搏停止、身體冰冷、口中涎液阻塞、舌頭萎縮,就無法挽救了,否則可以緊急搶救,使人甦醒。上述五臟失守的情況,唯獨缺少金虛傷肺、赤屍鬼這一症狀,推測是資料遺漏了。
惟《邪氣臟腑病形篇》所言五臟之傷俱全,但與此稍有不同。詳疾病類三。)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圓也,非但屍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神光,即陽明之氣,凡陽氣不足,則陰邪犯之。二十難曰:脫陽者見鬼。即神失守位之義。
白話文:
只有《邪氣臟腑病形篇》中所說的五臟受傷的情況完全符合,但與這裡稍有不同。(詳見疾病類別三。)
人體受五神易位影響,就會出現神光不圓滿的情況,不僅是遇到屍鬼,所有受到邪氣侵犯的人,都是因為神靈失守造成的。(神光,就是陽明的氣,凡是陽氣不足,就會招來陰邪侵犯。二十難中說:陽氣脫離的人會看見鬼。這與神靈失守的意義相同。)
愚按:此二篇所言五鬼幹人,其義最詳。蓋天地間萬物萬殊,莫非五行之化,人之臟氣,鬼之幹人,亦惟此耳。故五鬼為邪,各因所勝,此相制之理,出乎當然者也。然以余所驗,則有如心神失守、火自為邪者,多見赤鬼;肺金不足、氣虛茫然者,多見白鬼;腎陰虧損、目光昏暗者,多見黑鬼;肝木亡陽者,多見青鬼;脾濕為祟者,多見黃鬼。是皆不待勝制,而本臟之邪自見也。
白話文:
我認為這兩篇文章中提到的五鬼附身,闡述得非常詳細。因為天地萬物千變萬化,無不為五行變化而生,人體臟腑之氣,以及鬼附身人的現象,也都是這樣。所以五鬼屬於邪氣,各自因受相應五行剋制而形成。這是相輔相制的道理,自然而然。但我根據我的經驗,發現有以下幾種情況:
- 心神失守,心火自為邪氣的,多見紅鬼。
- 肺金不足,氣虛恍惚的,多見白鬼。
- 腎陰虧損,目光昏暗的,多見黑鬼。
- 肝木陽氣衰竭的,多見青鬼。
- 脾屬濕氣作祟的,多見黃鬼。
這些情況下,不以相生相剋為準,而是本臟本身的邪氣作祟所致。
至如山野之間,幽隱之處,鬼魅情形,誠有不測。若明本篇之義,則雖千態萬狀,只此五行包羅盡之,治之以勝,將安遁哉?然鬼本無形,乃能形見,既覺其無中之有,獨不能覺其有中之無乎?反之之明,在正心以壯氣,虛明以定神。神定,彼將自滅矣。天命所在,彼亦焉能以非禍加人哉?此全神卻鬼之道也。
白話文:
在荒郊野外和幽深隱祕的地方,經常會遇到詭異的靈異現象。但如果你理解了這篇古文的道理,那麼無論鬼怪有多麼千變萬化,都可以用五行理論來應對。用五行相剋的方法去對付它們,它們還能逃到哪去?
不過,鬼怪原本沒有形體,但它們會顯出形狀。既然你能覺察到它們虛無縹緲的存在,為什麼就不能覺察到它們實實在在的虛無呢?破解這些現象的關鍵在於端正心態,增強正氣,保持心神清明和穩定。當心神穩定後,那些鬼怪自然就會消滅。
這是藉助正氣驅除鬼怪的方法。鬼怪並非實體,它們的存在是符合天地規律的,所以它們也不能加害於人。這就是憑藉正氣驅除鬼怪的道理。
古德云:山鬼之伎倆有限,老僧之不見不聞無窮。斯言至矣。論治類十六章有按當考。)此謂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守則神全,失守則神散。神全則靈明圓聚,故生。神散則魂魄分離,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陽氣為神,陽盛則神全。陰氣為鬼,陽衰則鬼見。陰陽合氣,命之曰人。
白話文:
古人說:山精鬼怪的法術有限,高僧的「不見不聞」卻無窮無盡。這句話極有道理。(關於十六章的治療方法論,有相關論述可以參考。)這句話的意思是,守得住陽氣的人會生,守不住的人會死。(因為守得住陽氣,神志就能完整;守不住,神志就會渙散。神志完整,就能精神清明,靈魂圓融,所以能生。神志渙散,魂魄就會分離,所以會死。)得到陽氣的人會興盛,失去陽氣的人會衰亡。(陽氣就是神,陽氣旺盛則神志完整。陰氣就是鬼,陽氣衰弱則鬼魂出現。陰陽二氣結合,才會形成人類。)
其生在陽,其死在陰,故曰得神者昌,得其陽也。失神者亡,失其陽也。明陰陽聚散之道,則鬼神之妙固不難知,而得失之柄還由於我。古云人定勝天,本非虛語。觀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不於斯言益信乎?
白話文:
陽氣生長,陰氣凋零,因此得到陽氣的人就能興旺繁榮,失去陽氣的人就會衰亡。明白陰陽聚散的道理,那麼鬼神的奧妙也不難理解,而得失的關鍵就在於自己。古話說「人定勝天」,這並非虛言。看看孟子說的話:「追求就能得到,放棄就會失去。」這句話不益發讓人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