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二十八卷 (6)
二十八卷 (6)
1. 四十三、十二臟神失守位邪鬼外干之刺
(《素問·遺篇刺法論》)
白話文:
【素問·遺篇刺法論】主要探討了中醫針灸的理論與實踐,詳細描述了針灸的應用方法、適應症、禁忌症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病情選用不同穴位進行治療。此外,該篇還強調了在施行針灸療法時需考慮的天氣、時間、患者情緒等各種因素,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
鈔選穴道:選取合適的穴位是針灸療效的關鍵。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和需要治療的部位來選擇穴道。
-
注意針灸的深淺:針灸時,針尖插入的深度需適當,太淺或太深都不利於療效的發揮。
-
考慮天氣因素:針灸療程應避免在極端的天氣下進行,如大風、雷雨等,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
-
關注治療時間:針灸的時間選擇也很重要,一般認為在早晨和傍晚進行針灸較為適合,因為這兩個時段人體的生理機能比較平穩。
-
應對特殊人羣:對於年老體弱、體質虛弱的人羣,針灸療程應更加謹慎,並可能需要調整針灸的頻率和強度。
-
穩定情緒:治療期間,保持患者情緒穩定對療效有著積極影響,因此在針灸過程中,應關心患者情緒,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
注意針灸後的護理:針灸後,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同時保持針孔清潔,防止感染。
這些內容總結了中醫針灸治療的基本原則和實踐經驗,為現代針灸治療提供了理論指導。
黃帝問曰:人虛即神遊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願聞刺法。(全其真即保其神,神全則邪不能幹也。)岐伯稽首再拜曰:昭乎哉問!謂神移失守,雖在其體,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壽。(虛而無邪,未必致死。若神氣既虛,邪復干之,則夭壽矣。)
白話文:
黃帝問道:人身體虛弱時,神氣遊離,守不住自身位置,導致邪氣外侵,這是引發死亡的原因。請問如何保全自身的真氣?
岐伯拜兩拜後說:你的問題真是高明!神氣流走失守,雖然還在體內,但不會致命。如果還有邪氣侵犯,就會導致壽命折損。
(身體虛弱但沒有邪氣入侵,未必會致命。但如果神氣虛弱,又遭遇邪氣的侵犯,就會導致壽命縮短。)
只如厥陰失守,天以虛,人氣肝虛,感天重虛,即魂遊於上,(厥陰屬木,在人應肝,人之肝虛,復感天虛,則肝不藏魂。魂屬陽,故遊散於上。神光不聚,而白屍鬼犯之,令人暴亡也。)邪干厥大氣,身溫猶可刺之,(厥,逆也。大氣,元氣也。肝木失守,金邪犯之。若神氣未脫,四肢雖冷,心腹尚溫,口中無涎,舌卵不縮者,尚可刺救復甦。
白話文:
就好像厥陰經絡失去固守,導致天部虛弱,人體肝氣虛弱,受到天部虛弱的影響,導致魂魄遊離於上。(厥陰屬木,在人體對應肝臟,肝臟虛弱,又受到天部的虛弱影響,肝臟就不能藏魂。魂魄屬陽,因此會遊離於上。神光不能凝聚,白屍鬼就會侵犯,導致人突然死亡。)邪氣侵犯厥陰經絡中的元氣,身體溫暖時仍可針刺。(厥,逆也。大氣,元氣也。肝木失去固守,金邪侵犯。如果神氣尚未脫離,四肢雖然寒冷,心腹尚且溫暖,口中沒有涎水,舌頭沒有縮小的,仍可通過針刺救治使其復甦。)
後仿此。)刺其足少陽之所過,(丘墟穴也。肝膽相為表裡,故宜刺之。舊注曰:用毫針,於人近體暖針至溫,以左手按穴,咒曰:太上元君,常居其左,制之三魂。誦之三遍。次呼三魂名:爽靈、胎光、幽精。誦之三遍。次想青龍於穴下,刺入同身寸之三分,留三呼,徐徐出針,令親人授氣於口中,腹中鳴者可治之。)次刺肝之俞。
白話文:
接下來依循這個方法,刺足少陽經絡通過的地方(也就是丘墟穴)。肝和膽互相為表裡,所以應該針灸這裡。過去的註解說:使用毫針,將針靠近人體用溫暖的氣讓針溫熱,用左手按壓穴位,唸咒語:「太上元君,常駐在穴位左側,控制著三魂。」念誦三遍。接著呼喚三魂的名字:「爽靈、胎光、幽精。」念誦三遍。接著想像青龍在穴位之下,針刺進入體內一寸三分,停留三呼的時間,緩緩取出針,讓親人對著患者的嘴吹氣,如果肚子有鳴叫聲就表示可以治療。接著刺肝俞穴。
(肝俞,足太陽經穴,刺此所以補肝。舊注曰:用毫針,著身溫之,左手按穴,咒曰:太微帝君,元英制魂,真元反本,令入青雲。又呼三魂,各如前三遍。刺三分,留三呼,次進二分,留三呼,復取針至三分,留一呼,徐徐出之,即氣反而復活。)
白話文:
肝俞穴,屬於足太陽經的穴位,針刺此穴可以補益肝臟。
古籍記載:使用毫針,溫著身體,左手按壓穴位,唸咒語:「太微帝君,元英制魂,真元反本,令入青雲。」然後再分別呼喚三魂,各念三遍。
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三息,再進針二分,留針三息,最後將針取至三分,留針一息,緩緩取出,氣息就會恢復正常。
人病心虛,又遇君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虛,(人之心虛,而遇司天二火失守,又或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是為三虛,則神光不聚,邪必犯之。)遇火不及,黑屍鬼犯之,令人暴亡,(黑為水色,火運不及則水勝之,故見黑屍鬼。)可刺手少陽之所過,(陽池穴也。手少陽為相火之經,故宜補之。
白話文:
當一個人身體虛弱,又碰巧遇到主管人體陽氣的君火和相火失去控制,導致三虛(心虛、腎虛、肝虛),此時容易受到外邪入侵。
如果陽氣不足,就會導致水氣過盛,出現黑屍鬼犯身的現象,可能導致人突然死亡。(黑色代表水,陽氣不足則水氣盛,故出現黑屍鬼。)
可以針灸手少陽經(腕背側,小指側)的陽池穴。(陽池穴是手少陽經上的穴位,與相火有關,因此可以補益相火。)
舊注曰:用毫針,於人身溫暖,以手按穴,咒曰:太乙帝君,泥丸總神,丹無黑氣,來復其真。誦之三遍。想赤鳳於穴下,刺入二分,留七呼,次進一分,留三呼,復退留一呼,徐徐出針,手捫其穴,即令復活也。)復刺心俞。(足太陽經穴,刺之以補君火。舊注曰:用毫針,著身溫暖,以手按穴,咒曰:丹房守靈,五帝上清,陽和布體,來復黃庭。誦之三遍。
刺入同身寸之二分,留一呼,次進一分,留一呼,退至二分,留一呼,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
白話文:
舊注:
使用毫針,在人體溫暖的部位,用手指按住穴位,並唸咒語:「太乙帝君,泥丸總神,丹無黑氣,來復其真。」重複念誦三遍。想像一隻赤鳳在穴位下方,將針刺入二分,停留七次呼吸,再推進一分,停留三次呼吸,再後退停留一次呼吸,然後慢慢取出針,用手按住穴位,這樣就可以讓患者恢復精神。
復刺心俞(足太陽經穴):
這個穴位可以刺針來補益心火。
舊注:
使用毫針,在人體溫暖的部位,用手指按住穴位,並唸咒語:「丹房守靈,五帝上清,陽和布體,來復黃庭。」重複念誦三遍。
人脾病,又遇太陰司天失守,感而三虛,(土氣重虛,又或汗出於脾胃,是為三虛,則智意二神失守其位。)又遇土不及,青屍鬼邪犯之於人,令人暴亡,(青屍鬼,木邪也,脾土虛者乃見之。)可刺足陽明之所過,(衝陽穴也,刺此所以補胃。舊注曰:用毫針,著人身溫暖,以手按穴,咒曰:常在魂庭,始清太寧,元和布氣,六甲反真。誦之三遍。
白話文:
如果人脾氣虛弱,再加上太陰司天星宿失守,就會導致三虛(脾胃之氣嚴重虛弱,甚至脾胃會出汗,這種情況稱為三虛,導致智力和意念兩個神靈無法守住自己的位置)。另外,如果遇上脾土虛弱的情況,就會被青屍鬼邪入侵,導致人突然死亡(青屍鬼是木邪,脾土虛弱的人才會遇上)。
這時可以針刺足陽明經絡經過的地方(衝陽穴),以補益胃氣。傳統註解說:使用毫針,紮在人體溫暖的地方,用手按穴,並唸咒語:「常在魂庭,始清太寧,元和布氣,六甲反真。」念誦三遍。
先想黃庭於穴下,刺入三分,留三呼,次進二分,留一呼,徐徐退出,以手捫之。)復刺脾之俞。(脾俞,在足太陽經,補脾也。舊注曰:用毫針,以手按之,咒曰;太始干位,總統坤元,黃庭真氣,來復來全。誦之三遍。刺之三分,留二呼,進至五分,動氣至,徐徐出針。
)
白話文:
先將針刺入穴位下方三分,停留三息。然後再刺入兩分,停留一息。緩緩退出,用手按撫。
接著針刺脾俞穴。(脾俞穴位於足太陽經,主補脾胃。舊注中說:使用毫針,用手按住,唸咒語:「太始乾位,總統坤元,黃庭真氣,來復來全。」念誦三遍。針刺三分,停留兩息。再刺入五分,感到氣至,緩緩出針。
人肺病,遇陽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虛,(肺與陽明皆屬金,人虛天虛,又或汗出於肺,是為三虛,而火邪犯之。)又遇金不及,有赤屍鬼幹人,令人暴亡,(赤屍鬼,火邪也。金為火勝,故見赤鬼。)可刺手陽明之所過,(合谷穴也。肺與大腸為表裡,故當刺此以補金。舊注曰:用毫針,著人身溫暖,先以手按穴:咒曰:青氣真全,帝符日元,七魄歸右,今複本田。誦之三遍。
白話文:
當人患有肺病時,如果遇到陽明經(手陽明大腸經)失守,則肺虛且陽明經虛弱,又有汗液從肺中排出,這稱為「三虛」。此時,如果又有火邪侵犯,又恰逢金氣不足,就會有「赤屍鬼」進入人體作祟,導致人暴卒而亡。(「赤屍鬼」是指火邪,而金氣被火剋制,所以會出現「赤鬼」之象。)
此時,可以針刺手陽明經所經過的「合谷穴」。(肺與大腸互為表裡,所以應針刺此穴以補益金氣。)使用毫針,針入人體後感到溫暖。針刺之前,先用手按住穴位,並誦唸咒語:「青氣真全,帝符日元,七魄歸右,今複本田。」連續誦念三遍。
想白氣於穴下,刺入三分,留三呼,次進至五分,留三呼,復退一分,留一呼,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可復活也。)復刺肺俞。(肺俞在足太陽經,用針以補肺。舊注曰:用毫針,著體溫暖,先以手按穴,咒曰:左元真人,六合氣賓,天符帝力,來入其司。誦之三遍。針入一分半,留三呼,次進二分,留一呼,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
)
白話文:
想要讓白氣產生在穴位下方,刺針進三分深,留針三次呼吸的時間,然後再刺進五分深,留針三次呼吸的時間,再退出一分深,留針一次呼吸的時間,慢慢拔出針頭,用手按住穴位,就可以讓病人恢復生氣。
接著再刺肺俞穴。(肺俞穴位於足太陽經上,用針刺可補益肺部。古代註解說:使用毫針,讓針身溫暖後,先用手按住穴位,誦咒語:「左元真人,六合氣賓,天符帝力,來入其司。」重複誦三次。將針刺入一分半深,留針三次呼吸的時間,再刺進二分深,留針一次呼吸的時間,然後慢慢拔出針頭,用手按住穴位。
人腎病,又遇太陽司天失守,感而三虛,(人之水臟、天之水氣既皆不足,又遇汗出於腎,是為三虛而腎神失守,土邪必相犯也。)又遇水運不及之年,有黃屍鬼干犯人正氣,吸人神魂,致暴亡,(黃為土色,水臟神虛,故見土鬼。神魂散蕩,若為所吸,多致暴亡。若四肢厥冷氣脫,但得心腹微溫,眼色不易,唇口及舌不變,口中無涎,尚可救也。
白話文:
人患有腎病,又遇上天上的陽氣主宰受損,導致三個方面虛弱(人體的水臟和天上的水氣都不足,腎臟又出汗,這是三虛,腎神也受損,土氣邪氣一定會入侵)。又遇上水運不足的年份,會有黃色屍鬼侵犯人體正氣,吸取人體神魂,導致暴亡(黃色是土的顏色,水臟精神虛弱,所以見到了土鬼。神魂散亂,如果被吸走,大多會導致暴亡。如果四肢冰冷,氣息微弱,但心腹尚有餘溫,眼睛顏色不變,嘴脣和舌頭也沒有變化,口中沒有唾液,還有救)。
)可刺足太陽之所過,(京骨穴也。腎與膀胱為表裡,故當刺此以補水臟。舊注曰:用毫針,著人身溫暖,以手按穴,咒曰:元陽育嬰,五老反真,泥丸玄華,補精長存。想黑氣於穴下,刺入一分半,留三呼,乃進至三分,留一呼,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復刺腎俞。(在足太陽經,用針補之。
白話文:
可以針刺足太陽經的經過部位,(即京骨穴。腎臟與膀胱互為表裡,所以應該針刺此處來補腎臟。舊註解說:使用毫針,在人身上溫暖後,用手按住穴位,唸咒語:元陽育嬰,五老反真,泥丸玄華,補精長存。想像穴位下方有黑色氣體,刺入一分半,停留三呼,然後再刺入三分,停留一呼,慢慢拔出針,用手按住穴位。)接著再針刺腎俞穴。(位於足太陽經,使用針灸來補腎。)
舊注曰:用毫針,先以手按穴,咒曰:天玄日晶,太和昆靈,貞元內守,持入始清。誦之三遍。刺之三分,留三呼,次又進至五分,留三呼,徐徐出針,以手捫之。)
白話文:
以前記載:使用細針時,先用手按住穴位,唸咒語:「天玄日晶,太和昆靈,貞元內守,持入始清。」念誦三遍。刺入三分深,停留三口氣的時間,然後再深入到五分深,停留三口氣的時間。慢慢拔出針,用手按壓穴位。
黃帝問曰:十二臟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圓,恐邪干犯,治之可刺,願聞其要。(十二臟各有其神,相通運用,故曰相使。一有失位,則神光虧缺,是謂不圓。邪因得而犯之,刺治之法如後。)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問至理,道真宗,此非聖帝,焉究斯源?是謂氣神合道,契符上天。(天地之道,氣與神耳,人生之道,亦惟此也,故曰契符上天。
白話文:
黃帝問道:十二臟腑相互配合,如果神失去了自己的位子,就會導致神采不飽滿,擔心邪氣會趁虛而入,請問有什麼可以刺治的方法?岐伯拜了又拜說:您問得真好啊!您所詢問的是至高的道理,是真正道法的宗旨,如果不是聖明的君主,怎麼能探究到這個根源?這就是所謂的氣和神與道合一,與上天相符。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為一身之主,萬幾之舍,故神明出焉。若情欲傷心,最為五勞之首,心傷則神不守舍,損抑元陽,夭人長命,莫此為甚,而實人所不知。澄心則養神,抱元守一之道,端從此始。此下十二臟相使及君主神明等義,詳臟象類第一章。)可刺手少陰之源。
白話文:
心臟如同人體的君王,主宰著一切,神志也由此產生。(心臟是人體的主宰,百般事務的居所,所以神志由此產生。若感情慾望傷害了心臟,是五種勞損中最嚴重的,心臟受損則神志無法安居,損害元氣,壽命縮短,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卻是很多人不知道的。讓心靈澄靜就能養神,抱住元氣守住本真的方法,正是從這裡開始的。以下關於十二臟器相互作用、君王神明等義,詳見臟象類第一章。)可以針刺手少陰經的原穴。
(神門穴也。用長針,口中溫之,刺三分,留三呼,次進一分,留一呼,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凡刺各經之源者,皆所以補之也。後准此。)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肺藏氣,主行營衛,故治節由之。若形寒飲冷,悲憂過度,則肺氣受傷,神失守位。)可刺手太陰之源。
白話文:
(這裡指的是神門穴。使用長針,在口中溫熱後,刺入三分,留針三呼,然後再刺入一分,留針一呼,再慢慢拔出針,用手按住穴位。凡是刺入各條經脈的源頭,都是為了補充這些經脈的能量。後面的穴位以此為準。)
肺是相傳的官屬,主導規律的制定。(肺臟儲藏氣,主司推動營氣和衛氣的運行,所以規律的制定由肺來執行。如果身體受寒或過度悲傷憂愁,肺氣就會受損,神志就會失去控制。)可以刺入手太陰經的源頭。
(太淵穴也。用長針,口中溫之,以手按穴,刺入三分,留三呼,動氣至,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氣強而勇,故號將軍。性多變動,故主謀慮。若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則肝神受傷也。)可刺足厥陰之源。(太衝穴也。用長針,於口中先溫,以手按穴,刺入三分,留三呼,次進二分,留二呼,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膽氣剛果,故官為中正而主決斷。
白話文:
太淵穴是手太陰肺經的穴位。用長針,先在口中溫熱,然後用手按住穴位,刺入三分深,留針三呼的時間,等氣血運行到穴位後,慢慢拔出針,用手按住穴位。肝臟是將軍之官,負責謀慮,因為肝氣強勁勇猛,所以稱為將軍,且肝性多變動,因此主掌謀慮。如果生氣怒火上衝,氣逆上而不下,就會傷及肝神。可以刺足厥陰肝經的源頭,也就是太衝穴。用長針,先在口中溫熱,用手按住穴位,刺入三分深,留針三呼的時間,再進針二分深,留針二呼的時間,慢慢拔出針,用手按住穴位。膽囊是中正之官,負責決斷,因為膽氣剛毅果決,所以為中正之官,主掌決斷。
若大驚卒怒,其氣必傷,神光散失,病為惶懼膈噎等證。)可刺足少陽之源。(丘墟穴也,用長針。溫於口內,先以左手按穴,刺三分,留三呼,進至五分,留二呼,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膻中者,心包絡所居,相火之位,故為臣使。衛護君主,故喜樂出焉。
白話文:
如果你受到極大的驚嚇或突然發怒,你的氣就會受到傷害,神光會渙散,會產生恐慌、呃逆等症狀。這時,可以用針刺足少陽經的源頭(丘墟穴)。(操作方法:使用長針,用口溫熱。先用左手按住穴位,針刺三分,停留在針孔中三呼,再刺入五分,停留在針孔中二呼,然後慢慢拔出針,用手按住穴位。)膻中穴是臣屬和僕役的官邸,歡喜和快樂由此產生。(膻中穴是心包絡所在的部位,也是相火的所在,因此被稱為臣屬。它保護君主,所以歡喜和快樂由此產生。)
若五情不節,皆能傷之,令人失志恍惚,神光不聚,則邪犯之。)可刺心包絡所流。(勞宮穴也。用長針,於口中溫之,先以左手按穴,刺入三分,留二呼,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脾為諫議之官,知周出焉,(脾藏意,神志未定,意能通之,故為諫議之官。慮周萬事,皆由乎意,故智周出焉。
白話文:
如果情緒起伏過大,都會對心神造成傷害,導致神志不清,精神恍惚,眼睛無法集中,容易招致邪氣入侵。這時可以針刺心包絡經脈流經的部位(勞宮穴)。使用長針,用嘴溫熱後,用左手按住穴位,刺入三針分深,停留兩個呼息的時間,再緩緩拔出針頭,用手指按住穴位。
脾藏是勸諫官,掌管思慮,(脾臟藏有思想,神志未定時,思慮能幫助辨別,因此稱為勸諫官。思考周全,考慮周到,都是由思慮作用,所以智慧也由此產生。)
若意有所著,思有所傷,勞倦過度,則脾神散失矣。)可刺脾之源。(太白穴也。用長針,口內溫之,先以左手按穴,刺入二分,留五呼,進至三分,留五呼,徐徐出針,以手捫之。)胃為倉廩之官,五味出焉。(飢飽失宜,飲食無度,偏於嗜好,其神乃傷。)可刺胃之源。
白話文:
如果心裡有牽掛,思緒憂傷,過度勞累,就會導致脾的神氣散失。
這種情況下,可以針刺脾臟的源頭(即太白穴)。使用比較長的針,用嘴溫暖針頭,先用左手按住太白穴,然後將針刺入二分深,留針五個呼吸的時間,再進針至三分深,留針五個呼吸的時間,然後慢慢拔出針,用手輕按太白穴。
胃是儲藏食物的器官,五穀雜糧的營養都由胃消化吸收。
如果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偏食挑食,就會損傷胃神。
這種情況下,可以針刺胃臟的源頭。
(衝陽穴也。用長針,於口中溫之,先以左手按穴,刺入三分,留三呼,進二分,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食物至此,變化其形而出,閉結則腸胃壅滯,泄利則門戶不要,傳道失守,三焦元氣之所關也。)可刺大腸之源。(合谷穴也。用長針,口中溫之,刺入三分,留三呼,進至二分,留一呼,徐徐出之。
白話文:
衝陽穴
- 使用長針,在口中溫熱,左手按壓穴位,刺入三分深,停留三呼後,再刺入二分,緩慢取出,用手按住穴位。
大腸
- 負責傳導食物,將食物轉化後排出體外。
- 如果大腸閉結,腸胃會壅塞;如果大腸泄利,則門戶鬆弛,傳導功能失守,影響三焦元氣的運轉。
合谷穴
- 使用長針,在口中溫熱,刺入三分深,停留三呼後,再刺入二分,停留一呼後,緩慢取出。
)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盛水穀而分清濁,故曰化物出焉。清濁不,分,則小腸失其化矣。)可刺小腸之源。(腕骨穴也。用長針,口中溫針,先以左手按穴,刺三分,留三呼,進二分,留一呼,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色欲恐懼,強力入水,皆能傷腎。
白話文:
小腸是負責接收和盛放食物的臟器,負責把食物轉化出來(接收並消化食物,分出清濁,所以說負責轉化食物。如果清濁不能分辨,則小腸失去了它的轉化功能。)
可以針刺小腸的源頭(腕骨穴 )。(手腕的部位,使用長針,在口中溫熱針頭,先用左手按住穴位,針刺三分深,留針三口氣的時間,再進針三分,留針一口氣的時間,緩慢出針,用手按住穴位。)
腎臟是負責強壯的臟器,技巧和靈敏度由它產生。(色慾、恐懼、過度勞累、入水,都會傷及腎臟。)
腎傷則作強伎巧,神失其職矣。)刺其腎之源。(太谿穴也。用長針,於口中先溫,以左手按穴,刺入三分,留一呼,進一分,留一呼,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決瀆者,水道流通之義。如江河淮濟,不變其道,百川歸之,以入於海,故曰四瀆。
白話文:
腎臟受損,就會做一些過度精巧的技巧,神識失去了本來的職能。刺其腎臟的發源處(太谿穴)。(使用長針,在口中先溫熱,用左手按住穴位,刺入三分深,留針一段時間,再刺入一分深,留針一段時間,慢慢拔出針,用手按著穴位。)三焦是決瀆的官,水道由此排出。(決瀆是指水道流動的道理。就像長江、淮河、濟水,它們的河道不會改變,百川匯聚於此,最後流入大海,所以稱為四瀆。
人之三焦,在上主納,在中主運。在下主出。若出納運行不得其正,則三焦失守,神氣不聚,邪乘虛而犯之矣。)刺三焦之源。(陽池穴也。用長針,於口中溫之,先以左手按穴,刺三分,留三呼,進一分,留一呼,徐徐出針,以手捫之。)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膀胱為三焦之下澤,津液所聚,故曰州都。然賴下焦之氣,施化而通,若其不約而遺,不利而癃,皆氣海之失職也。
白話文:
人體的三焦,上部負責「納」,中部負責「運」,下部負責「出」。如果出入運行的功能不正常,三焦就會失守,神氣無法聚集,邪氣就會乘虛而入。
針刺三焦的源頭(陽池穴):
使用長針,在口中溫熱,用左手按壓穴位,刺入三分,停留三次呼吸,再進針一分,停留一次呼吸,慢慢出針,用手指按住穴位。
膀胱:
膀胱是儲藏津液的地方,氣化後才能排出體外。(膀胱是三焦的下部,津液會聚在此處,所以稱為「州都」。但是膀胱功能的正常運作,有賴於下焦氣化的推動。如果氣化不順暢,就會導致小便失禁或小便困難,都是氣海失職造成的。)
)刺膀胱之源。(京骨穴也。用長針,先溫於口中,以左手按穴,刺入三分,留三呼,進二分,留三呼,徐徐出針,以手捫其穴。)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不相失者謂之相使,失則神氣散亂,有邪干犯,災害至矣,宜用刺法以全其真也。)是故刺法有全神養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養和神也。
白話文:
(刺入)膀胱的本源。(也就是京骨穴。使用長針,先將針溫暖於口中,用左手按壓穴位,刺入三分,停留三呼,再推進二分,停留三呼,慢慢拔出針,用手按住穴位。)所有這十二個經絡都不可互相脫離。(互相不脫離就是相互作用,如果脫離,神氣就會散亂,邪氣就會入侵,帶來災難,應使用針刺的方法來保護它們的本真。)所以刺法有保全神氣、養護本真的宗旨,也是修真養生的方法,不是為了治療疾病,而是為了修養和調和神氣。
(此言針法有如此之妙,其要在修養和神而已。)道貴常存,補神固根,精氣不散,神守不分。(道貴常存者,貴其不衰也。不衰之道,在補神以固根。欲全其神,在精氣不散,則神守不分矣。)然即神守,而雖不去亦全真。(言神守者,豈惟神不去,正所以全真也。)人神不守,非達至真。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針灸技藝如此精妙,關鍵在於修養和精神。)道家重視長存不衰,補養精神固守根本,精氣不散失,精神永駐。(道家重視長存不衰,關鍵在於補養精神以固守根本。想要保持精神飽滿,在於精氣不散失,這樣精神才能永駐。)然而,即便精神永駐,雖然精神不離去,但依然能保持真性。(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精神永駐的人,不僅僅是精神不離去,而且還能保持真性。)人如果精神不守,就不能達到至真境界。
(至真之道,要在守神,不知守神,非達道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玄者,水之色。天玄者,天一之義。以至真之要,重在精也。)神守天息,復入本元,命曰歸宗。(天息者,鼻息通乎天也。守息則氣存,氣存則神存,故曰神守天息。以上三節,首言神,次言精,此言氣。
白話文:
追求真正的道,關鍵在於守護精神。不懂得守護精神,就不能達到道的境界。
追求真正的要旨,在於天玄。天玄指的是水的顏色,也就是天一之理。真正的要旨,重視精氣的修養。
精神順著呼吸,回歸根本,稱為歸宗。
呼吸連通天地,稱為天息。守護呼吸,氣就能保留下來,氣保留下來,精神就能存在。因此,精神守護著天息。
以上三段話,首先講述精神,其次講述精氣,最後講述呼吸。
夫人始生,先成精,精其本也。兒在母腹,先通胎息,氣其元也。既寶其精,又養其氣,復其本,返其元矣。精氣充而神自全,謂之內三寶。三者合一,即全真之道也,故曰歸宗。前有存三守一愚按,在四十一。)
白話文:
人出生之初,首先形成的是精,精是根本。胎兒在母腹中,首先與胎盤相通呼吸,氣是生命的源泉。既要珍視精,又要養護氣,恢復根本,返還源泉。精氣充足,神氣就會完備,稱為內三寶。三者合一,就是全真的大道,所以叫做歸宗。前面有句話是「存三守一」,注:在第 41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