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二十八卷 (3)
二十八卷 (3)
1. 三十九、司天不遷正不退位之刺
(《素問·遺篇刺法論》)
白話文:
【素問·遺篇刺法論】主要探討了中醫針灸的理論與實踐,詳細描述了針灸的應用方法、適應症、禁忌症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病情選用不同穴位進行治療。此外,該篇還強調了在施行針灸療法時需考慮的天氣、時間、患者情緒等各種因素,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
鈔選穴道:選取合適的穴位是針灸療效的關鍵。要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和需要治療的部位來選擇穴道。
-
注意針灸的深淺:針灸時,針尖插入的深度需適當,太淺或太深都不利於療效的發揮。
-
考慮天氣因素:針灸療程應避免在極端的天氣下進行,如大風、雷雨等,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
-
關注治療時間:針灸的時間選擇也很重要,一般認為在早晨和傍晚進行針灸較為適合,因為這兩個時段人體的生理機能比較平穩。
-
應對特殊人羣:對於年老體弱、體質虛弱的人羣,針灸療程應更加謹慎,並可能需要調整針灸的頻率和強度。
-
穩定情緒:治療期間,保持患者情緒穩定對療效有著積極影響,因此在針灸過程中,應關心患者情緒,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
注意針灸後的護理:針灸後,需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同時保持針孔清潔,防止感染。
這些內容總結了中醫針灸治療的基本原則和實踐經驗,為現代針灸治療提供了理論指導。
黃帝問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願聞司天未得遷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萬化之或其皆妄,然與民為病,可得先除,欲濟群生,願聞其說。(知其氣有不正,故當預防。)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問!言其至理,聖念慈憫,欲濟群生,臣乃盡陳斯道,可申洞微。(申,明也。
白話文:
黃帝問道:升降針刺之法,重要的是把握要領,我想知道天上的運行失常,導致四季交替無常,如此一來,萬物變化是否都會混亂,雖然這些混亂對人們來說是病,但可以事先防範,我想救濟天下眾生,希望聽聽您對此的見解。(知道氣候有失常,所以應該預防。)岐伯磕頭再拜道:您問得真是深入!您講的是最深刻的道理,您的聖明充滿慈愛,想要救濟天下眾生,我一定會把這個道理全部告訴您,可以讓您明白最深妙的道理。(「申」是「明」的意思。)
洞,幽也。)太陽復布,即厥陰不遷正,不遷正氣塞於上,當瀉足厥陰之所流。(辰戌歲太陽司天之後,厥陰繼之。若寒水既退而復布,則巳亥之厥陰不得遷正,風化不行,木氣鬱塞於上,人病在肝,故當瀉足厥陰之所流,行間穴也。刺六分,留七呼,氣至急出之。)厥陰復布,少陰不遷正,不遷正即氣塞於上,當刺心包絡脈之所流。
白話文:
古文: 洞,幽也。)太陽復布,即厥陰不遷正,不遷正氣塞於上,當瀉足厥陰之所流。
「洞」字的意思是隱藏、幽暗。太陽經絡氣血重新分佈,但厥陰經絡的氣血卻沒有按照正常規律運行,導致氣血鬱結在上方,應該疏通足厥陰經絡所流經的部位。
古文: (辰戌歲太陽司天之後,厥陰繼之。若寒水既退而復布,則巳亥之厥陰不得遷正,風化不行,木氣鬱塞於上,人病在肝,故當瀉足厥陰之所流,行間穴也。刺六分,留七呼,氣至急出之。)厥陰復布,少陰不遷正,不遷正即氣塞於上,當刺心包絡脈之所流。
(辰、戌兩年,太陽經絡掌管人體後,厥陰經絡緊接著掌管。如果寒氣已經退卻卻又重新出現,那麼巳、亥兩年的厥陰經絡就不能按照規律運行,風化不能正常進行,肝氣鬱結在上方,人就會出現肝臟方面的疾病。因此,應該疏通足厥陰經絡所流經的部位,具體穴位為「行間穴」。針刺深度六分,留針期間讓患者呼氣七次,氣血調動後迅速出針。)厥陰經絡氣血重新分佈,少陰經絡的氣血卻沒有按照正常規律運行,導致氣血鬱結在上方,應該針刺心包絡經絡所流經的部位。
(巳亥歲厥陰司天之後,少陰繼之。若風氣既退而復布,則子午之少陰不得遷正,火化不行,熱氣鬱塞於上,人病在心主,故當瀉包絡之所流,勞宮穴也。刺三分,留六呼,氣至急出之。)少陰復布,太陰不遷正,不遷正即氣留於上,當刺足太陰之所流。(子午歲少陰司天之後,太陰繼之。
白話文:
當巳亥年,厥陰屬性當值於天后,少陰屬性緊隨其後。如果風濕之氣已經消退又再次出現,那麼子午年的少陰屬性就無法順利轉移至正位,火熱之氣無法運行,熱氣鬱積在上,人就會心主受損,因此要瀉出包絡氣血流經的部位,即勞宮穴。針刺深度三分,留針六個呼吸時間,感覺氣血流動起來就立即出針。
少陰屬性再次出現,太陰屬性無法轉移至正位,轉移正位即指氣血流動不通暢於上,應針刺足太陰氣血流經的部位。(子午年,少陰屬性當值於天后,太陰屬性緊隨其後。)
若君火復布,則丑未之太陰不得遷正,雨化不行,土氣留滯於上,人病在脾,故當刺足太陰之所流,大都穴也。刺三分,留七呼,氣至急出之。)太陰復布,少陽不遷正,不遷正則氣塞未通,當刺手太陽之所流,(丑未歲太陰司天之後,少陽繼之。若濕氣復布,則寅申之少陽不得遷正,火化不行,熱氣鬱塞,人病在三焦,故當刺手少陽之所流,液門穴也。刺二分,留三呼,氣至急出之。
白話文:
如果君火再次泛濫,醜未年的太陰不能移位至正位,雨水無法滋潤,土氣滯留在上方,人就會脾氣虛弱,所以要針灸足太陰的經絡通路,也就是大都穴。刺入三分,留針七次呼吸,氣血通暢後迅速出針。
太陰再次泛濫,少陽不能移位至正位,氣血不通暢,應針灸手太陽經絡通路(在醜未年太陰主天氣後,少陽接續其位)。
如果濕氣再次泛濫,寅申年的少陽不能移位至正位,火氣無法發揮作用,熱氣鬱結,人就會三焦虛弱,所以要針灸手少陽經絡通路,也就是液門穴。刺入二分,留針三次呼吸,氣血通暢後迅速出針。
)少陽復布,則陽明不遷正,不遷正則氣未通上,當刺手太陰之所流。(寅申歲少陽司天之後,陽明繼之。若相火復布,則卯酉之陽明不得遷正,金化不行,燥氣鬱滯,人病在肺,故當刺手太陰之所流,魚際穴也。刺二分,留三呼,得氣急出之。)陽明覆布,太陽不遷正,不遷正則復塞其氣,當刺足少陰之所流。
白話文:
如果你少陽經脈的邪氣死灰復燃,那麼陽明經脈就會無法正常運行。陽明經脈無法正常運行,氣血就會阻滯在中焦而不通達上焦。這時候應該針刺手太陰經絡的循行部位。(在寅申歲,少陽經脈主司天氣,陽明經脈繼之。如果心火邪熱死灰復燃,那麼卯酉年的陽明經脈就無法正常運行,金氣的化生也受到影響,燥氣鬱結,人就會得肺病,所以應該針刺手太陰經絡的循行部位,即魚際穴。針刺深度為二分,留針三呼,立即出針。)
如果你陽明經脈的邪熱死灰復燃,那麼太陽經脈就會無法正常運行。太陽經脈無法正常運行,就會堵塞氣機。這時候應該針刺足少陰經絡的循行部位。
(卯酉歲陽明司天之後,太陽繼之。若燥氣復布,則辰戌之太陽不得遷正,水化不行,寒氣復塞,人病在腎,故當刺足少陰之所流,然谷穴也。刺三分,留三呼,,得氣急出之。)
白話文:
在卯酉年的時候,陽明經脈主宰人體,之後是太陽經脈接續運行。如果燥氣再次滋生,那麼辰戌年的太陽經脈就無法正常運轉,水液運行受阻,寒氣再次閉塞,人體就會出現腎臟疾病。因此,需要針刺足少陰經脈的流注點,也就是穀穴。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三呼的時間,感受到氣血流動後立即出針。
帝曰:遷正不前。以通其要,願聞不退,欲折其餘,無令過失,可得明乎?岐伯曰:氣過有餘,復作布正,是名不過位也。(氣數有餘不退,故復作布正,而新舊不能過位。)使地氣不得後化,新司天未得遷正,故復布化令如故也。(天氣不退,則地氣不得後化,故新歲司天不能遷正,仍布舊歲之令。
白話文:
皇帝說:遷正(新的一年)還沒到來。為瞭解通它的道理,我想知道為什麼它不會延後,想要制止它,不讓它過度,請問這樣可行嗎?
岐伯回答:氣數有餘而沒有減退,又重新佈施正氣,這就是不過位的道理。(氣數有餘不減,因此又重新佈施正氣,而新舊正氣不會越過自己的位置。)導致地氣不能後化,新的一年司天之神還沒有能遷正,所以仍然佈施舊歲的正氣。 (天氣不退,則地氣不能後化,因此新歲司天之神不能遷正,仍然執行舊歲的正氣。)
)巳亥之歲,天數有餘,故厥陰不退位也,風行於上,木化布天,(以子午年猶行巳亥之令,熱化不行,風反為災也。)當刺足厥陰之所入。(曲泉穴也,刺六分,留七呼,氣至急出之。按上文云復布者,以舊氣再至,新氣被郁,郁散則病除,故當刺新氣之經。此下言不退者,以舊氣有餘,非瀉不除,舊邪退則新氣正矣,故當刺舊氣之經。
白話文:
在巳亥之年,老天爺能量太旺,所以厥陰之氣不退位,風在上面亂刮,木氣擴散到整個天空。(就像子午年還在行巳亥年的規律,火熱的變化不進行,反而風雨成了災禍。)此時應該刺足厥陰經的入口處。(就是曲泉穴,刺入六分,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氣到後立刻出針。按上文所說的復布,是因為老氣又來了,新氣被鬱結了,鬱結散開了病就除去了,所以應該刺新氣經過的經絡。後面說的「不退」,是因為老氣太多,不瀉除就不會消除,老氣退了新氣才能正常,所以應該刺老氣經過的經絡。)
二治不同,各有深意。)子午之歲,天數有餘,故少陰不退位也,熱行於上,火余化布天,(,以丑未之年,猶行子午之令,雨化不行,熱氣尚治也。)當刺手厥陰之所入。(曲澤穴也。刺三分,留七呼,得氣急出之。)丑未之歲,天數有餘,故太陰不退位也,濕行於上,雨化布天,(以寅申之歲,猶行丑未之政,火氣不行,濕仍布天也。)當刺足太陰之所入。
白話文:
治療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各自有深刻的道理。在子午年,天數有餘,所以少陰脈不退位,熱氣運行在上方,餘熱散佈在天空中(換句話說,在醜未年,仍然執行子午年的命令,雨水無法降下,熱氣仍然存在)。這時應該針刺手厥陰經脈的曲澤穴(針刺深度為三分,留針七次呼吸,得到氣後立刻拔針)。
在醜未年,天數有餘,所以太陰脈不退位,濕氣運行在上方,雨水散佈在天空中(換句話說,在寅申年,仍然執行醜未年的命令,火氣無法運行,濕氣仍然散佈在天空中)。這時應該針刺足太陰經脈的某個穴位(具體穴位未提及)。
(陰陵泉也,刺五分,留七呼,動氣至,急出之。)寅申之歲,天數有餘,故少陽不退位也,熱行於上,火化布天,(以卯酉之歲,猶行寅申之政,火尚布天,金化不行也。)當刺手少陽之所入。(天井穴也。刺三分,留七呼,氣至急出之。)卯酉之歲,天數有餘,故陽明不退位也,金行於上,燥化布天,(以辰戌之歲,猶行卯酉之令,燥尚布天,寒化不行也。)當刺手太陰之所入。
白話文:
陰陵泉穴,刺入五分深,停留七個呼吸的時間,等到氣血運行到穴位,就快速拔出針。
寅年和申年,天數有餘,所以少陽經氣沒有退去,熱氣上升,火性遍佈天地,(雖然已經是卯年和酉年,但仍然延續著寅年和申年的氣候,火性仍然遍佈天地,金性還沒有開始運行。)此時應該刺入手少陽經的起始穴位。(天井穴,刺入三分深,停留七個呼吸的時間,等到氣血運行到穴位,就快速拔出針。)
卯年和酉年,天數有餘,所以陽明經氣沒有退去,金性上升,燥氣遍佈天地,(雖然已經是辰年和戌年,但仍然延續著卯年和酉年的氣候,燥氣仍然遍佈天地,寒性還沒有開始運行。)此時應該刺入手太陰經的起始穴位。
(尺澤穴也。刺三分,留三呼,氣至急出之。)辰戌之歲,天數有餘,故太陽不退位也,寒行於上,凜,水化布天,(巳亥年,猶行辰戌之令,寒氣布天,風化不行也。)當刺足少陰之所入。(陰谷穴也。刺四分,留三呼,動氣至,急出之。)故天地氣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預可平疴。
疴,安戈切,疾苦也。)
白話文:
尺澤穴: 針刺深度三分,留針三息,氣至時快速出針。
在辰戌之年,陽氣旺盛,太陽之氣不減退,寒氣在上面運行,造成寒凜,水氣在天上散佈。
(在巳亥年,還在遵循辰戌年的法則,寒氣仍然布滿天空,風氣不流通。)
此時應針刺足少陰經的入口。
陰谷穴: 針刺深度四分,留針三息,感到氣至時,快速出針。
因此,天地之氣逆亂,化為百姓的疾病。按照這個方法針刺,可以預先平息疾病。
2. 四十、不遷正退位氣變民病之異
(《素問·遺篇本病論》)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中的《遺篇本病論》部分講述了疾病的根本原因和發展過程,強調了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諈以及預防保健的重要性。該篇章指出,當人的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不符合自然界規律時,就容易導致身體失衡,進而引發各種疾病。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適應自然變化是維持健康的重要方法。
帝曰:升降不前,晰知其宗,願聞遷正,可得明乎?(晰音昔,明也。)岐伯曰:正司中位,是謂遷正位。司天不得其遷正者,即前司天以過交司之日,(新舊之交,大寒日也。)即遇司天太過有餘日也,即仍舊治天數,新司天未得遷正也。(新舊相遇,而舊者有餘未退,仍治天數,則新者未得遷正。)
白話文:
皇帝問道:升降不能順利進行,我已經知道它的根本原因,希望聽到您對於遷正的看法,可以明白嗎?(晰:明亮的意思)岐伯回答:中位主管一切,這就是所謂的遷正位。司天(掌管天氣)如果無法順利遷正,就會在前司天掌管的時間交替時(新舊交替之日,即大寒日)遇到舊司天氣勢過強、時間過長的情況,舊司天就會繼續管理天氣,而新司天還無法遷正。(舊司天與新司天相遇,但舊司天氣勢未退,仍掌管天氣,則新司天無法遷正)
厥陰不遷正,即風暄不時,花卉萎瘁;(巳亥年,太陽未退位,則厥陰不遷正,風木失時,故有此變。卉音毀。)民病淋溲,目系轉,轉筋喜怒,小便赤。(木失其正,肝經病也。)風欲令而寒由不去,溫暄不正,春正失時。(木王於春,其氣不伸,故失時也。)
白話文:
厥陰之氣不順暢,就像風和煦不按時來,花草就會枯萎。(巳亥年,太陽之氣還沒退位,所以厥陰之氣也不順暢,風木之氣錯亂,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變化。卉讀音:毀。)人們會出現尿頻尿急,眼睛發紅,抽筋,喜怒無常,小便發紅的症狀。(木氣失調,是肝經有病。)風想溫和卻寒氣不退,溫和也不正常,春天應有的規律也被打破。(木氣在春天當令,但其氣勢無法舒展,所以才失調。)
少陰不遷正,即冷氣不退,春冷後寒,暄暖不時;(子午年,若厥陰不退位,則少陰不遷正,君火不正,故春多寒冷,暄暖不能及時。)民病寒熱,四肢煩痛,腰脊強直。(陽氣不正,時多寒冷,故民為寒熱煩痛等病。)木氣雖有餘,位不過於君火也。(上年厥陰陰氣,至本年初氣之末,交於春分,則主客君火已皆得位,木雖有餘,故不能過此。)
白話文:
少陰之氣不能正常運轉,即寒氣不退,春天依然寒冷,溫暖氣候不適時地到來。(子午年,如果厥陰之氣不退位,那麼少陰之氣也不能正常運轉,君火不能正常運行,所以春天常常寒冷,溫暖氣候不能及時到來。)百姓生病,寒熱交加,四肢煩痛,腰脊僵直。(陽氣不能正常運行,所以百姓多患有寒熱煩痛等疾病。)木氣雖然有餘,但它的位置沒有超過君火。(去年厥陰之氣,到今年年初氣之末,交於春分,則主客君火已經都得位,木氣雖然有餘,但不能超過這個位置。)
太陰不遷正,即雲雨失令,萬物枯焦,當生不發;(丑未年,若少陰不退位,則太陰不遷正,萬物賴土以生,土氣失正,故當生不發。)民病手足肢節腫滿,大腹水腫,填臆不食,飧泄脅滿,四肢不舉。(土氣失和,脾經為病也。)雨化欲令,熱猶治之,溫煦於氣,亢而不澤。(君火有餘,濕化不行也。)
白話文:
太陰之氣如果不運行於正位,就會導致陰陽失調,造成乾旱,植物無法生長。
如果醜未年少陰之氣不退位,那麼太陰之氣也不能運行於正位。萬物生長依賴於土氣,如今土氣失衡,所以當生的植物無法發芽。
百姓們會患上手腳腫脹、腹部積水、胸悶不思飲食、腹瀉脅部脹滿、四肢抬不起來等疾病。
(這些症狀是由於土氣失衡,導致脾經受損。)
下雨時想要滋潤萬物,但燥熱之氣仍然嚴重,無法讓雨水滋潤土地。(這是因為君火過剩,濕氣無法正常分佈。)
少陽不遷正,則炎灼弗令,苗莠不榮,酷暑於秋,肅殺晚至,霜露不時;(寅申年,若太陰不退位,則少陽不遷正,相火失正,故炎灼弗令,苗莠不榮,暑熱肅殺,其至皆晚也。莠音有,似稷之草。)民病㾬瘧骨熱,心悸驚駭,甚時血溢。(皆相火鬱熱之病。)
白話文:
若少陽經氣運轉不正常,便會感到灼熱,無法清熱,雜草不能生長,酷暑會持續到秋天,秋風遲來,霜露不時而至。
(寅申年,如果太陰經氣不上升,少陽經氣就會運轉不正常,相火失去了正常調節,所以會感到灼熱,無法清熱,雜草不能生長,酷暑和秋風都會遲到。)
百姓會患上瘧疾、骨熱病、心悸、驚嚇,有時還會吐血。(這些都是相火鬱積發熱的疾病。)
陽明不遷正,則暑化於前,肅殺於後,草木反榮;(卯酉年,若少陽不退位,則陽明不遷正,金為火制,故暑熱在前,肅殺在後。金令衰遲,故草木反榮。)民病寒熱鼽嚏,皮毛折,爪甲枯焦,甚則喘嗽息高,悲傷不樂。(相火灼金,肺經受病也。)熱化乃布,燥化未令,即清勁未行,肺金復病。(清勁未行,金之衰也。)
白話文:
如果陽明之氣沒有正常運行,暑熱就會出現在前面,肅殺之氣就會出現在後面,草木也會重新發芽。(卯酉年,如果少陽之氣沒有退位,陽明之氣就不能正常運行,金氣被火氣剋制,所以前面出現暑熱,後面出現肅殺之氣。金氣衰弱,所以草木重新發芽。)民眾會生病,出現寒熱交替、打噴嚏、皮毛脫落、爪子和指甲乾枯,嚴重的還會氣喘咳嗽、呼吸困難、悲傷不快樂。(相火灼傷金氣,肺經受到了傷害。)暑熱已經化開,燥邪還沒到發動的時候,清水的季節還沒到,肺金又受到傷害。(清水的季節還沒到,也是金氣衰弱的原因。)
太陽不遷正,則冬清反寒,易令於春,殺霜在前,寒冰於後,陽光復治,凜冽不作,氛云待時;(辰戌年,若陽明不退位,則太陽不遷正,水正衰遲,故冬清反寒,易令於春。陰氣不布故陽光復治,凜冽不作。)民病溫癘至,喉閉嗌乾,煩燥而渴,喘息而有音也。(水虧金燥,故民為溫癘煩燥,喘息有音之病。
白話文:
如果太陽之氣沒有轉移到正確的位置(辰戌年),那麼冬季的清氣就會反過來變成寒氣,容易導致春季出現異常情況,霜凍會提前出現,寒冰會緊隨其後,陽光又會恢復照射,寒風不再凜冽,霧氣等待著合適的時機出現。
這種情況下,民眾會患上溫熱病,喉嚨閉塞,口乾舌燥,煩躁口渴,喘息有聲。這是因為水氣不足,金氣乾燥所導致的,因此人們會出現溫熱病、煩躁、喘息有聲等症狀。
)寒化待燥,猶治天氣,過失序,與民作災。(寒化須待燥去,猶得治天,但過期失序,則與民為災也。他氣皆然。)
白話文:
寒氣要等到乾燥纔好處理,就像治理天氣一樣,如果錯過時序,就會對人民造成災禍。(其他氣候也是這樣。)
帝曰:遷正早晚,以命其旨,願聞退位,可得明哉?岐伯曰:所謂不退者,即天數未終,(天數未終,餘氣仍在,雖遇交司,故猶不退位。)即天數有餘,名曰復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天數有餘,應退不退,故於新歲,猶行舊歲之令。)
白話文:
皇帝問:要如何決定更替時機,下令退位呢?我希望知道退位時,能得到明確的徵兆嗎?
岐伯答:所謂不退位,指的是天數還沒結束(天數還沒結束,餘氣還在,即使遇到交接時期,也不會退位)。天數還有多餘的時間,稱作「復佈政」,因此也叫做「再治天」,也就是天命依然持續,不會退位(天數有餘,應該退位卻不退位,因此在新的一年,仍然施行舊一年的政令)。
厥陰不退位,即大風早舉,時雨不降,濕令不化;(木製土,風勝濕也。)民病溫疫疵廢風生,民病皆肢節痛,頭目痛,伏熱內煩,咽喉干引飲。(疵,黑斑也。廢,肢體偏廢也。風氣有餘,故為此溫疫疼痛伏熱諸病。疵音慈。)
白話文:
當厥陰之氣不退回正常位置,就會導致狂風四起,及時的雨水不會降下,濕氣無法轉化。(木能克土,風盛就會勝過濕氣。)人們因此會患上溫熱性的瘟疫、黑斑、偏癱、風生,症狀包括肢體關節疼痛、頭部和眼睛疼痛、內熱煩躁、咽喉乾渴。
少陰不退位,即溫生春冬,蟄蟲早至,草木發生;(君火再布溫熱盛行也。)民病膈熱咽乾,血溢驚駭,小便赤澀,丹瘤𤺋瘡瘍留毒。(皆火盛之病。)
白話文:
如果少陰之氣不退守,就會導致天氣溫和而春天和冬天提早到來,冬眠的昆蟲會早點甦醒,草木也會提前發芽生長。(因為君火再次旺盛,溫暖盛行。)
此時,人體容易出現心隔發熱、咽喉乾燥、血氣上溢、驚嚇不安、小便赤黃不通暢、生出丹瘤、潰瘍和膿瘡並留有毒素。(這些都是火氣過盛的疾病。)
太陰不退位而取,寒暑不時,埃昏布作,濕令不去;(太陰土氣,王在四維,再治不退,故或寒或暑,其至不時,而埃昏布作矣。)民病四肢少力,食飲不下,泄注淋滿,足脛寒,陰痿閉塞,失溺小便數。(土氣不退,濕滯在脾,故為四肢少力,食飲不下等病。土邪傷腎,故為陰痿失溺等病。)
白話文:
太陰之氣不正常地運行,導致寒暑出現異常,塵土飛揚,濕氣久留不散。(太陰土氣掌管四時,如果運行不正常,就會出現寒或暑,而且時間不定,並伴隨塵土飛揚和濕氣。)民眾會出現四肢無力、飲食不暢、腹瀉尿頻、足脛寒冷、陽痿閉塞、小便失禁等疾病。(土氣運行異常,濕氣滯留於脾,導致四肢無力、飲食不暢等疾病。土邪又會損傷腎臟,導致陽痿失禁等疾病。)
少陽不退位,即熱生於春,暑乃後化,冬溫不凍,流水不冰,蟄蟲出見;(上年相火不退,故熱生於春,後化遲留不去也。)民病少氣,寒熱更作,便血上熱,小腹堅滿,小便赤沃,甚則血溢。(民病少氣,熱傷氣也。赤沃,赤尿也。皆相火之為病。)
白話文:
少陽之氣未能斂藏(退位),導致熱氣在春天產生,暑氣久久不散;冬天也不寒冷,流水也結不了冰,蟄居的蟲子都跑出來了。(上一年相火沒有退卻,所以熱氣在春天產生,久久不散。)人們容易感到氣短,寒熱交替,大便帶血,上腹有熱感,小腹堅硬脹滿,小便呈紅色或黃色,嚴重時還會便血。(人們容易氣短,是因為熱氣損傷了氣。紅色或黃色的小便,都是相火所致的病症。)
陽明不退位,即春生清冷,草木晚榮,寒熱間作;(金氣清肅,陽和不舒,故寒熱間作。)民病嘔吐暴注,食飲不下,大便乾燥,四肢不舉,目瞑掉眩。(嘔吐暴注,食飲不下,清寒犯胃也,大便乾燥,金之氣也,木受金邪,肝筋為病,故四肢不舉,目瞑掉眩。此下獨缺太陽不退位一條,古文之脫失也。)
白話文:
陽明之氣不退位,就會出現春生時節清冷,草木生長晚,寒熱交替的情況。(金氣清肅,陽氣和煦不舒展,所以會出現寒熱交替。)人們會出現嘔吐、腹瀉嚴重,飲食難以下嚥,大便乾燥,四肢不能舉動,眼睛閉合昏眩的症狀。(嘔吐、腹瀉嚴重,飲食難以下嚥,是清寒侵犯胃所致;大便乾燥,是金氣所致;木氣受金氣邪氣侵犯,肝筋發病,所以四肢不能舉動,眼睛閉合昏眩。此條中,只有太陽之氣不退位這一條缺失,可能是古文脫落所致。)
帝曰:天歲早晚,余以知之,願聞地數,可得聞乎?岐伯曰:地下遷正昇天退位不前之法,即地土產化,萬物失時之化也。(天氣三,地氣亦三。地之三者,左間當遷正,右間當昇天,在泉當退位也,若地數不前而失其正,即應於地土之產化,皆萬物失時之化也。舊本升字下無天字,失也,今增補之。)
白話文:
黃帝說:「天上有春夏秋冬,我已經知道了。請問地上的規律,可以聽我一聽嗎?」
岐伯說:「大地也有升遷、昇天、退位的三個步驟,它們運行不正常就會導致萬物生長失調。(天地之氣都是三種。地上的三種就是:右側中間位應當升遷,左側中間位應當昇天,泉位應當退位。如果地上的規律沒有順序,失去了正常運行,就會影響地上的萬物生長,導致萬物失調。過去的版本中,「升」字沒有「天」字,有缺失,現在補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