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二十八卷 (1)

回本書目錄

二十八卷 (1)

1. 三十七、升降不前須窮刺法

(《素問·遺篇刺法論》)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中的《刺法論》篇章內容如下:

在上古時代,黃帝與岐伯討論針刺治病的方法。岐伯說,治療疾病時,應該根據四時的變化和人體十二經脈的運行規律來進行針刺。春天宜刺手太陰肺經和足厥陰肝經,夏天宜刺手少陰心經和足太陰脾經,長夏宜刺手陽明大腸經和足少陽膽經,秋天宜刺手太陽小腸經和足太陰腎經,冬天則宜刺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少陰膀胱經。

針刺的時候,要觀察病人的氣色和氣息,以及病情的輕重,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針刺的力量要適中,不能過深也不能過淺,要恰到好處地調理人體的氣血,使之恢復平衡。

此外,還應當注意環境的影響,如風、寒、濕、熱等外邪,以及飲食和情志等因素,這些都可能影響治療效果。醫生在治療時要全面考慮,才能達到最好的療效。

黃帝問曰:升降不前,氣交有變,即成暴郁,余已知之;如何預救生靈,可得卻乎?(卻,言預卻其氣,以免病也。)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臣聞夫子言:既明天元,須窮刺法,可以折郁扶運,補弱全真,瀉盛蠲余,令除斯苦。(夫子,岐伯之師,僦貸季也。天元即《天元紀大論》所謂六元等義。

白話文:

黃帝問道:氣機升降失常,氣候變化異常,就會導致突發疾病,這我已經知道了。那麼怎樣才能預先救助眾生,避免疾病呢?(「卻」,指預先解除疾病之氣,以避免生病。)岐伯恭敬拜了兩拜,回答道:您的問題太精妙了!我聽老師說過:掌握了《天元紀大論》後,必須深入鑽研鍼灸之法,才能調解氣機,扶正固元,補益虛弱,祛除病邪,緩解痛苦。(「夫子」指岐伯的老師僦貸季。「天元」即《天元紀大論》中提到的六元等理論。)

)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六元主歲,周流互遷,其有天星中運抑之不前,則升不得升,降不得降,氣交有變,故主甚凶。)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發郁,亦須待時,(升者自右而升於天,凡舊歲在泉之右間,必升為新歲司天之左間。後仿此。

白話文:

黃帝說:希望聽你說完。岐伯說:升上去卻無法向前,就會有很大的災禍。(一年有六個時節,相生相剋循環流轉,如果有天星在運行的過程中阻礙壓制它們,導致升不上升,降不下去,氣候交替就會發生變化,所以會導致極大的災禍。)就像樹木想要向上生長,但是卻被天柱阻礙抑壓,樹木想要發芽茂盛,也必須等待時機,(升指的是歲星從右側上升進入天空,凡是舊歲在右面,必然上升為新歲管轄左面天空。以下依此類推。

天柱,金星也。辰戌歲,木欲上升而金勝抑之,則木不能前而暴郁為害,木鬱欲發,亦必待其得位之時而後作。如《六元正紀大論》曰:鬱極乃發,待時而作。此之謂也。郁發義見本類前二十三。升降被抑不前,天時民病各異,義詳後章。有天地陰陽升降等圖,在《圖翼》二卷。

白話文:

天柱是金星。在辰戌年份,木星想上升卻被金星壓制,導致木星無法前進,鬱結而造成危害。木星鬱結想要發作,也必須等到它得勢的時間。就像《六元正紀大論》中說的:鬱結到極點才會發作,等待時機而發作。這就是其中的道理。鬱結發作的意義,見本類之前二十三章。升降被壓制無法前進,天時和人民的疾病各不相同,具體詳見後面的章節。有關天地陰陽升降的圖表,可以在《圖翼》第二卷中找到。

)當刺足厥陰之井。(木鬱不升,則人病在肝,故當刺足厥陰之井,大敦穴也。刺三分,留六呼,得氣急出之,先刺左,後刺右。又可於春分日吐之。)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發郁,亦須待時,(天蓬,水星也。巳亥歲,君火當升為天之左間,丑未歲,相火當升為天之左間,而水勝抑之,則火鬱不升而為害,火鬱之發,必待其得位之時也。)君火相火,同刺包絡之滎。

白話文:

此時應該針刺足厥陰肝經的井穴(大敦穴)。

(因為肝木鬱結不升,所以人就會產生肝病,因此要針刺足厥陰肝經的井穴,即大敦穴。針刺深度三分,留針六次呼吸,針刺得氣後迅速出針,先針刺左腿,再針刺右腿。也可以在春分這一天艾灸大敦穴。)

肝火想要升發,但被天蓬星(水星)壓抑,肝火鬱積發作,也需要等到特定的時機。(天蓬星,即水星。巳亥年,君火應當升發為天之左方,醜未年,相火應當升發為天之左方,但如果水星太盛,壓抑肝火,就會導致肝火鬱結不升而產生疾病。肝火鬱結發作,必須要等到肝火得位的時機。)

君火和相火同時發作,應該針刺足少陽膽經的滎穴(陽陵泉穴)。

(火鬱不升,則人病在心,凡諸邪之在心者,皆在於心之包絡,故當刺包絡之滎,勞宮穴也。刺三分,留六呼,得氣急出之,先左後右。又法,當春三泄汗也。)土欲升而天衝窒抑之,土欲發郁,亦須待時,(天衝,木星也。子午歲,濕土當升為天之左間,而木勝抑之,則土鬱為害而發必待時也。

白話文:

如果體內火氣旺盛而不能上升,就會導致心臟疾病。所有積聚在心臟周圍的病邪,都存在於心包絡中。所以,應該針刺心包絡的滎穴,也就是勞宮穴。

針刺深度為三分,留針六次呼吸,感到氣血運行通暢後,迅速拔出針頭,先針刺左邊,然後再針刺右邊。還有一種方法,在春天時要多出三次汗。

土氣想要上升,但被天衝星所抑制而無法上升。土氣想要發散鬱結,也需要等待時機。(天衝星,指木星。子年生人和午年生人,濕土應該上升到天空的左邊,但是木星太盛就會抑制濕土,導致濕土鬱結,發病需要等待時機。)

)當刺足太陰之俞。(土鬱不升,則人病在脾,故當刺足太陰之俞,太白穴也。刺二分,留七呼,氣至急出之。先左後右。)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發郁,亦須待時,(天英,火星也。寅申歲,燥金當升為天之左間,而火勝抑之,則金鬱為害,待時而發也。)當刺手太陰之經。

白話文:

應該針刺足太陰脾經的俞穴。(土氣鬱結不升,就會導致脾臟疾病,因此應該針刺足太陰脾經的俞穴,也就是太白穴。針刺深度二分,針留七次呼吸的時間,氣血充盈後迅速出針。先針刺左側,再針刺右側。)金氣想要上升,但火星阻礙壓抑,金氣想要發洩鬱結,也需要等待時機。(火星,也稱天英。在寅申年,乾燥的庚金應該上升成為天之左方,但火星旺盛壓制它,就會導致金氣鬱結而危害身體,需要等待時機來發洩。)應該針刺手太陰肺經。

(金鬱不升,則人病在肺,故當刺手太陰之經,經渠穴也。刺三分,留三呼,氣至急出之,先左後右。)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發郁,亦須待時,(天芮,土星也。卯酉歲,寒水當升為天之左間,而土勝抑之,則水鬱為害,待時而發也。)當刺足少陰之合。(水鬱不升,則人病在腎,故當刺足少陰之合,陰谷穴也。

刺四分,留三呼,氣至急出之,先左後右。)

白話文:

(金氣鬱結不向上升,則人會得肺病,因此應針刺手太陰經的經渠穴。針刺三分,留針三呼,氣至後迅速出針,先刺左手再刺右手。)

水氣想要上升,但天芮星把它阻抑住。水氣想要發散鬱結,也需要等待時機。(天芮星,代表土星。卯酉歲,寒水應該上升為天的左側,而土氣旺盛把它壓制住,則水氣鬱積為害,需要等待時機發作。)此時應針刺足少陰經的合穴。(水氣鬱結不向上升,則人會得腎病,因此應針刺足少陰經的合穴,陰谷穴。)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預備;願聞其降,可以先防。岐伯曰:既明其升,必達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降者自左而入於地,凡舊歲司天之右間,必降為新歲在泉之左間。其有被抑不降者,亦可以刺治先防也。)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發,散而可得位,(地晶,金星也。

白話文:

黃帝說:疾病發生之前,可以有所準備,但更重要的是預防疾病發生。岐伯說:瞭解了人體氣血的上升規律,就能預知其下降的規律。人體的氣血升降規律,都可以提前防治。(氣血下降時從左邊進入地面,凡是舊年支配身體右半部的,必然下降到新的年份支配身體左半部。如果有氣血受到阻遏而不能下降,也可以通過針刺治療來預防。)如果人體氣血想要下降,但受到地晶星的阻抑,導致氣血下降不暢,受到阻抑而出現鬱結發作。如果氣血散開,就可以得到適當的位置。(地晶星,指金星。)

丑未歲,厥陰當降為地之左間,而金勝窒之,降不得入,則鬱發為變,必待郁散,木乃得位也。)降而鬱發,暴如天間之待時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暴如天間之待時,言與司天之間氣同也。可速者,當速治之謂。)降可折其所勝也,(治降之法,當折其所勝,如木鬱則治金、金鬱則治火之類也。

白話文:

在牛年和羊年,厥陰之氣應當下降而進入地之左方,但金氣旺盛阻礙了厥陰之氣下降,導致厥陰之氣鬱積而發作。必須等到鬱結消散,木氣才能恢復正常的位置。

厥陰之氣下降而鬱結發作,就好像天空中的陽氣等待適當時機一樣。如果厥陰之氣無法下降,鬱結就會迅速加重。(用等待時機來比喻,是因為厥陰之氣與司掌天象的氣息有相同之處。迅速加重,是指應當迅速治療)

要治療厥陰之氣下降,可以針對其受到剋制的因素。例如,如果是木氣鬱結,就治療金氣;如果是金氣鬱結,就治療火氣。

與上文升之不前治其本經者異。)當刺手太陰之所出,刺手陽明之所入。(木鬱不降,則肝膽受病,當治金之勝,故刺手太陰之所出,少商穴也。刺一分,留三呼,氣至急出之。手陽明之所入,曲池穴也。刺五分,留七呼,氣至急出之。)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發,散而可矣。

白話文:

與上面那些只治標不治本的古代醫家不同。)應該刺手太陰經脈氣血輸出的原穴,再刺手陽明經脈氣血輸注的外穴。(肝氣鬱結不疏降,則會影響肝膽功能,應治療金行剋制肝木,所以刺手太陰經脈氣血輸出的原穴,即少商穴。刺入一分,留針三呼,氣至急速出針。手陽明經脈氣血輸注的外穴,即曲池穴。刺入五分,留針七呼,氣至急速出針。)火氣想向下運行,但是地氣陰寒阻滯它,火氣不能向下運行,被壓抑而鬱結,導致火熱上炎,疏散這股鬱結之氣就行了。

(地玄,水星也。寅申歲,少陰當降為地之左間,辰戌歲,少陽當降為地之左間,而水勝窒之,故郁發為變,必散而後可。)當折其所勝,可散其鬱,(火鬱不降,則心主受病,當治水之勝也。)當刺足少陰之所出,刺足太陽之所入。(足少陰之所出,湧泉穴也。刺三分,留三呼,氣至急出之,先左後右。

白話文:

(地玄,指的是水星。寅申年,少陰應該降到地的左方,辰戌年,少陽應該降到地的左方,但水盛而阻滯了它們,所以鬱結發成為變故,必須散開才能好。)應該制止水盛,才能散開鬱結。(火鬱不降,心主就會受病,應該治療水盛的問題。)應該針刺足少陰經的湧泉穴,最後針刺足太陽經。湧泉穴是足少陰經的起始點,針刺三分鐘,留針三分鐘,氣至急出,先左後右。

足太陽之所入,委中穴也。刺五分,留七呼,氣至急出之,先左後右。)土欲降而地蒼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發,散而可入,(地蒼,木星也。卯酉歲,太陰當降為地之左間,而木勝窒之,欲其鬱散,當速刺也。)當折其勝,可散其鬱,(土鬱不降,則脾胃受病,故當折木之勝。

白話文:

足太陽經的起始穴位是委中穴。針刺五分深,留針七次呼吸的時間,氣至時立刻出針,先刺左側,再刺右側。

土性屬陰,具有下降的特性,但木星在卯酉年時旺盛,會阻礙土氣下降。土氣無法順利下降,就會鬱積發散,可以通過針刺來疏散。

此時應該減弱木氣的旺盛,才能化解土氣的鬱積。(土氣鬱積於脾胃會導致脾胃疾病,因此需要減弱木氣的旺盛。)

)當刺足厥陰之所出,刺足少陽之所入。(足厥陰之所出,大敦穴也。刺三分,留十呼,氣至急出之。足少陽之所入,陽陵泉也。刺六分,留十呼,得氣急出之。)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發,散而可入。(地彤,火星也。巳亥歲,陽明當降為地之左間,而火勝窒之,則鬱發為變也。

白話文:

針刺足厥陰經(大敦穴)的起始點。針刺三分深,留針十個呼吸,氣至後立即出針。針刺足少陽經(陽陵泉穴)的終點。針刺六分深,留針十個呼吸,得氣後立即出針。

金(金氣)想要下降,但地彤(火星)阻礙了它。金氣無法下降,因此鬱結發散,然後才能進入穴位。(地彤是火星,巳亥年,陽明經應下降至地之左間,但火星強盛阻礙了金氣下降,導致鬱結發散而出現變化。)

彤音同。)當折其勝,可散其鬱,(金鬱不降,則肺與大腸受病,當折火之勝也。)當刺心包絡所出,刺手少陽所入也。(心包絡所出,中衝穴也。刺一分,留二呼,氣至急出之。手少陽所入,天井穴也。刺一分,留十呼,得氣急出之。)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發,散而可入。

白話文:

「彤」發音同「同」。此時應削減火旺之氣,方能消散鬱結之氣。(由於金氣強盛而不能下降,導致肺和大腸受損,應削減火旺之氣。)應在心包絡經絡起始處刺針,同時在手少陽經絡末端處刺針。(心包絡經絡起始處,即中衝穴。刺入一分後,留針兩次呼氣時間,待氣產生後迅速出針。手少陽經絡末端處,即天井穴。刺入一分後,留針十次呼氣時間,待氣產生後迅速出針。)水氣欲下降,但因地勢阻礙而受阻,無法順利下降,受阻後鬱結發出,因而應藉由散佈的方式使之進入體內。

(地阜,土星也。子午歲,太陽當降為地之左間,而土勝窒之為郁,必散之而後降也。)當折其土,可散其鬱,(水鬱不降,則腎與膀胱受病,故折土之勝,則水鬱可散矣。)當刺足太陰之所出,刺足陽明之所入。(足太陰之所出,隱白穴也。刺一分,留三呼,氣至急出之。

白話文:

(地阜指土星。在子午年,太陽將降落到地球的左側,而土星過於強盛,會阻礙太陽降落,因此必須先化解土星的影響,才能讓太陽降落。)當土星的作用被化解後,就能疏散鬱結。(水氣鬱結不下降,則腎和膀胱會生病,所以化解土星的影響,就能解除水氣鬱結。)應該刺足太陰經的起始穴,並刺足陽明經的交會穴。(足太陰經的起始穴是隱白穴。刺入一分,保留三呼的時間,氣到後立即出針。

足陽明之所入,三里穴也。刺五分,留十呼,氣至急出之。)帝曰:五運之至,有前後與升降往來,有所承抑之,可得聞乎刺法?(五運之氣,各有所承所制也。)岐伯曰:當取其化源也。(取,治也。化源,氣化之本源也。此取字,總言當治之謂,與下文資取之取不同。)是故太過取之,不及資之。

白話文:

足陽明經所通過的穴位是三里穴。針刺五分,留針十口氣,氣到了趕緊出針。)帝問:五行的運行,有先後順序和升降往來,有什麼東西能抑制它,能聽聽刺法嗎?(五行的氣息,各有所剋制。)岐伯說:那就取它的化生源頭。(取,治療。化源,氣化產生的根本。這裡的「取」字,總括地說治療的意思,與下文的「資」字的「取」不同。)所以太過盛的就治療它,不足的就補充它。

(治化源之法,亦盛者當瀉,虛者當補也。)太過取之,次抑其鬱,取其運之化源,令折鬱氣;(次抑其鬱者,在取其致抑之化源,則鬱氣可折矣。)不及扶資,以扶運氣,以避虛邪也。(不及扶資,在扶其本氣之衰,則虛邪可避矣。)資取之法令出密語。(資取化源之法,詳出《玄珠密語》第一卷中。

前《六元正紀大論》所載六十年運氣之紀,有言資其化源、有言取其化源者,正此之謂。)

白話文:

(治療化源的方法,也是旺盛時應該瀉,虛弱時應該補。)太過的話就要取走,然後抑制它的鬱氣,取走它運動的化源,讓鬱氣消散;(抑制鬱氣,就是要取走它的抑制作用,這樣鬱氣就可以消散。)不足的話就要扶助正氣,以扶助運行之氣,以避免虛邪。(扶助正氣,就是要扶助衰弱的本氣,這樣虛邪就可以避免。)取用化源的方法詳細記載在《玄珠密語》的第一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