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二十七卷 (7)

回本書目錄

二十七卷 (7)

1. 三十三、三陰三陽幽明分至

(《素問·至真要大論》)

白話文:

「凡病之發,必由正氣不足,邪氣乘之。正氣者,人身之本也;邪氣者,外來之害也。故欲治病,先固其正氣,使正氣充盈,邪氣無所容身。正氣充足,則能抵抗百病,邪氣不能侵入。」

帝曰:願聞陰陽之三也何謂?(厥陰少陰太陰,三陰也。少陽陽明太陽,三陽也。)岐伯曰,:氣有多少異用也。(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而此曰三者,以陰陽之氣各有盛衰,盛者氣多,衰者氣少。《天元紀大論》曰: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按陰陽類論以厥陰為一陰,少陰為二陰,太陰為三陰,少陽為一陽,陽明為二陽,太陽為三陽,數各不同,故氣亦有異。)帝曰:陽明何謂也?岐伯曰:兩陽合明也。

白話文:

黃帝說:我想聽聽關於陰陽三方面的論述,這些三方面指什麼?

岐伯回答道:氣有強弱之別。(《易經》中說:一個陰一個陽叫做道,而這裡說三者,是因為陰陽之氣各有所盛衰,盛的就氣多,衰的就氣少。《天元紀大論》中說:陰陽之氣各有所強弱,所以稱為三陰三陽。按照陰陽類比的說法,厥陰為一陰,少陰為二陰,太陰為三陰,少陽為一陽,陽明為二陽,太陽為三陽,它們的數量不同,所以氣也各有強弱。)

黃帝問:陽明是什麼意思?

岐伯回答道:兩個陽氣結合在一起就叫做明。

(兩陽合明,陽之盛也。《陰陽系日月篇》曰:辰者三月,主左足之陽明: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陽明,此兩陽合於前,故曰陽明。丙主左手之陽明,丁主右手之陽明,此兩火併合,故曰陽明。)帝曰:厥陰何也?岐伯曰:兩陰交盡也。(厥,盡也。兩陰交盡,陰之極也。《陰陽系日月篇》曰:戌者九月,主右足之厥陰;亥者十月,主左足之厥陰。

此兩陰交盡,故曰厥陰。詳經絡類三十四。)

白話文:

兩條陽經會合在一起,陽氣很盛。根據《陰陽系日月篇》,辰月(三月)主左足的陽明經;巳月(四月)主右足的陽明經。這兩條陽經會合在前面,所以稱為「陽明」。丙火主左手的陽明經;丁火主右手的陽明經。這兩條火經合在一起,所以也稱為「陽明」。

黃帝問:什麼是「厥陰」?

岐伯回答:兩條陰經交會到盡頭。厥,就是盡頭的意思。兩條陰經交會到盡頭,是陰氣極盛的時候。根據《陰陽系日月篇》,戌月(九月)主右足的厥陰經;亥月(十月)主左足的厥陰經。

帝曰:幽明何如?岐伯曰:兩陰交盡故曰幽,兩陽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異也。(幽明者,陰陽盛極之象也。故《陰陽系日月篇》以辰巳為陽明,戌亥為厥陰。夫辰巳之氣暑,戌亥之氣寒。如夜寒晝熱,冬寒夏熱,西北寒、東南熱,無非辰巳戌亥之氣,故幽明之配,為寒暑之異。

白話文:

黃帝問:陰暗和光明是怎樣的?

岐伯答:兩個陰氣極盡,所以稱為幽;兩個陽氣合為光明,所以稱為明。幽明交替,是寒暑不同的緣故。

(幽明是指陰陽盛到極點的現象。所以《陰陽系日月篇》中以辰巳為陽明,戌亥為厥陰。因為辰巳之氣炎熱,戌亥之氣寒冷。如同夜晚寒冷白天炎熱,冬天寒冷夏天炎熱,西北寒冷東南炎熱,這些現象都是辰巳戌亥之氣的影響,所以幽明交替,會造成寒暑的不同。)

)帝曰:分至何如?岐伯曰:氣至之謂至,氣分之謂分,至則氣同,分則氣異,所謂天地之正紀也。(分言春秋二分,至言冬夏二至。冬夏言至者,陰陽之至極也。如司天主夏至,在泉主冬至,此六氣之至也。夏至熱極涼生,而夜短晝長之極,冬至寒極溫生,而晝短夜長之極,此陰陽盈縮之至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道:「分至和至是什麼意思?」岐伯回答說:「氣到達了某個階段叫至,氣分開叫做分,至了氣就相同,分了氣就各不相同,這就是天地運行的規律。」(分指春秋二分,至指冬夏二至。冬夏說至,是指陰陽達到極點。比如司天負責夏至,在泉負責冬至,這是六氣的至。夏至時熱到極點,寒氣開始生發,白天最長,而夜晚最短;冬至時寒到極點,溫氣開始生發,夜晚最長,而白天最短。這就是陰陽盈虛的極點。)

春秋言分者,陰陽之中分也。初氣居春分之前,二氣居春分之後,四氣居秋分之前,五氣居秋分之後,此間氣之分也。春分前寒而後熱,前則晝短夜長,後則夜短晝長;秋分前熱而後寒,前則夜短晝長,後則晝短夜長,此寒熱晝夜之分也。至則純陰純陽,故曰氣同。分則前後更易,故曰氣異。

此天地歲氣之正紀也。)

白話文:

在春秋時期,「分」指的是陰陽之間的交替。

春分之前,初氣(初生之氣)佔優勢。春分之後,二氣(陰陽二氣)均衡。秋分之前,四氣(風、火、暑、濕)佔優勢。秋分之後,五氣(金、木、水、火、土)佔優勢。這是氣候變化的區分。

春分前寒冷,之後轉暖。春分前晝短夜長,之後夜短晝長。秋分前炎熱,之後轉涼。秋分前夜短晝長,之後晝短夜長。這是冷熱和晝夜變化的區分。

只有在至點時,才會出現純陰或純陽的極端狀態,所以說這時氣候是一致的。而「分」是指前後交替,所以說氣候是不同的。

2. 三十四、六氣補瀉用有先後

(《素問·至真要大論》)

白話文:

「凡病之發,必由正氣不足,邪氣乘之。正氣者,人身之本也;邪氣者,外來之害也。故欲治病,先固其正氣,使正氣充盈,邪氣無所容身。正氣充足,則能抵抗百病,邪氣不能侵入。」

帝曰:夫子言春秋氣始於前,冬夏氣始於後,余已知之矣;然六氣往復,主歲不常也,其補瀉奈何?(初之氣,始於立春前十五日,四之氣,始於立秋前十五日,故春秋氣始於前。三之氣,始於立夏後十五日,終之氣,始於立冬後十五日,故冬夏氣始於後,此不易之次序也。然六氣迭為進退,舊者去而新者來,往復不常,則其補瀉之味,亦用有先後也。

白話文:

皇帝說:您說的春秋之氣從前開始,冬夏之氣從後開始,我已經知道了。但是六氣輪迴,掌管一年四季的時間並不固定,那麼補充和瀉下的方法應該如何?

(立春前十五天是初之氣的開始,立秋前十五天是四之氣的開始,因此春秋之氣從前開始。立夏後十五天是三之氣的開始,立冬後十五天是終之氣的開始,因此冬夏之氣從後開始,這是不可改變的順序。但六氣交替前進後退,舊的氣離開,新的氣到來,往復不常,那麼它的補瀉之味也必須有先後之分。)

)岐伯曰:上下所主,隨其攸利,正其味,則其要也,左右同法。(司天在泉,上下各有所主,應補應瀉,但隨所利而用之,其要以正味為主也。左右間氣,上者同於司天,下者同於在泉,故曰同法。)《大要》曰:少陽之主,先甘後咸;陽明之主,先辛後酸;太陽之主,先咸後苦;厥陰之主,先酸后辛;少陰之主,先甘後咸;太陰之主,先苦後甘。(主謂主歲,非客主之主也。

白話文:

岐伯說:上面和下面的(陰陽)氣勢所主掌的部位,應當根據其有利的方面加以調整,調整它的味道,是治療的要點。左右兩邊的邪氣也是按照同樣的方法治療。(司天在泉,上面和下面各有主掌的部位,應該補的補,應該瀉的瀉,但應當隨機應變而使用,治療要點是以調整味道為主。左右之間的邪氣,上面的和司天類似,下面的和在泉類似,所以說用同樣的方法治療。)《大要》說:少陽所主掌的歲份,先甘後鹹;陽明所主掌的歲份,先辛後酸;太陽所主掌的歲份,先鹹後苦;厥陰所主掌的歲份,先酸後辛;少陰所主掌的歲份,先甘後鹹;太陰所主掌的歲份,先苦後甘。(主是指主歲,不是主客之間的主。)

按此即六氣補瀉之正味,六氣勝至,必當先去其有餘,後補其不足,故諸味之用,皆先瀉而後補。)佐以所利,資以所生,是謂得氣。(自補瀉正味之外,而復佐以所利,兼其所宜也。資以所生,助其化源也,是得六氣之和平矣。)

白話文:

根據這個原則,就是六氣補瀉的正道。六氣過盛,必須先去掉過剩的,然後再補不足的。因此,使用各種藥味,都應先瀉後補。

輔助藥味以幫助功能,補給藥味以滋養來源,這樣就能得到氣的平衡。(除了補瀉正味之外,還輔以有助於其功能的藥味,兼顧其宜用之味。補給滋養其化生來源的藥味,有助於其化生的根本,這樣就能得到六氣的平和。)

3. 三十五、九宮八風

(《靈樞·九宮八風篇》全)

白話文:

《靈樞·九宮八風篇》的內容講述了人體與自然界的關係,特別是不同方位的風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文中描述了根據天干地支和八卦理論來確定治療方法,並且強調了環境對疾病預防的重要性。還提到了如何根據不同的季節和風向來調整針灸治療的方向和深度,以及如何根據五行理論來協調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此外,還論述了如何通過觀察自然界的變化來預測疾病的發生,並提出了相應的養生保健之道。

太一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太一,北辰也。按《西志》曰: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之常居也。蓋太者至尊之稱,一者萬數之始,為天元之主宰,故曰太一,即北極也。北極居中不動而鬥運於外,鬥有七星,附者一星。自一至四為魁,自五至七為杓。

白話文:

北極星通常在冬至這一天,在北斗七星的葉蟄宮停留四十六天。(太一指北極星,根據《西志》的記載:中宮天極星中,最亮的那顆星就是太一的常駐地。太指至尊,一為萬數之始,是天元的主宰,因此稱之為太一,也就是北極。北極位於中央不動,而北斗七星則圍繞著它運轉,北斗七星有七顆星,還附帶有一顆星。從第一顆到第四顆是魁星,從第五顆到第七顆是杓星。)

斗杓旋指十二辰,以建時節,而北極統之,故曰北辰,古云太一運璇璣以齊七政者,此之謂也。斗杓所指之辰,謂之月建,即氣令所王之方,如冬至節,月建在正北,故云太一居葉蟄之宮。葉蟄,坎宮也。以周歲日數分屬八宮,則每宮得四十六日,惟乾巽天門地戶兩宮止四十五日,共紀三百六十六日,以盡一歲之數。後仿此。

白話文:

北斗七星的勺子柄可以指向黃道十二宮,用來確定時間季節。北極星掌管著北斗七星,所以稱為北辰。古人說太一運轉北斗七星以調和七曜,指的就是這個。北斗七星勺子柄所指向的宮位,稱為月建,也就是氣候節令的主宰方。比如冬至節時,月建位於正北方,所以說太一居於葉蟄之宮。葉蟄是北方的卦象。將一年分為八個宮位,每宮得到 46 天,除了乾宮和巽宮(天門和地戶)只有 45 天。這樣總共是 366 天,正好是一年的時間。以後依此類推。

坎宮四十六日,主冬至、小寒、大寒三節。有九宮八風圖,在《圖翼》二卷。葉,效甲切。)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即上文四十六日之次日,謂起於四十七日也。後仿此。天留,艮宮也,主立春、雨水、驚蟄三節,共四十六日,太一之所移居也。連前共九十二日而止。

白話文:

坎宮(北方)有四十六天,主掌冬至、小寒、大寒三個節氣。有九宮八風圖,收錄在《圖翼》第二卷中。葉(音效),用「甲」作為切音。

明日太一移居天留(東北方),四十六天。(「明日」指前文提到的四十六天的隔日,也就是從四十七天開始。後面的內容都以此類推。天留是艮宮,主掌立春、雨水、驚蟄三個節氣,共有四十六天,是太一居留的地方。連同之前的九十二天,共計一百三十八天。

)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倉門,震宮也,自九十三日起,當春分、清明、穀雨三節,共四十六日,至一百三十八日而止。)明日居陰洛四十六日,(陰洛,巽宮也,自一百三十九日起,主立夏、小滿、芒種三節,共四十五日,至一百八十三日而止。)明日居天宮四十六日,(天宮,離宮也,主夏至、小暑、大暑三節,共四十六日,至二百二十九日而止。

白話文:

明日進入震宮四十六天。 明日進入巽宮四十六天。 明日進入離宮四十六天。

)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玄委,坤宮也,主立秋、處暑、白露三節,共四十六日,至二百七十五日而止。)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倉果,兌宮也,主秋分、寒露、霜降三節,共四十六日,至三百二十一日而止。)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新洛,乾宮也,主立冬、小雪、大雪三節,共四十五日,至三百六十六日,周一歲之全數而止。)明日復居葉蟄之宮,曰冬至矣。

白話文:

從明天開始進入「玄委」宮位,持續四十六天。(玄委指坤卦的宮位,主宰立秋、處暑、白露三個節氣,共四十六天,直到二百七十五天結束。)

從明天開始進入「倉果」宮位,持續四十六天。(倉果指兌卦的宮位,主宰秋分、寒露、霜降三個節氣,共四十六天,直到三百二十一天結束。)

從明天開始進入「新洛」宮位,持續四十五天。(新洛指乾卦的宮位,主宰立冬、小雪、大雪三個節氣,共四十五天,直到三百六十六天結束,這也是一年完整的周數。)

從明天開始再回到「葉蟄」宮位,就是冬至了。

(歲盡一周,復起於葉蟄之宮,交於冬至,乃為來歲之首也。)太一日遊,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數所在日,從一處至九日復反於一,常如是無已,終而復始。(此結上文而總其義也。太乙始於坎,終於干,乃八宮之日也,八盡而九,則復反於一而循環無已矣。然河圖宮九,而此居惟八,蓋中宮為太乙所主,而臨御乎八宮者也。

白話文:

(一年結束之時,再從冬眠的宮殿中甦醒,與冬至交會,就是來年的開始。)太陽運行,在冬至之日,居於冬眠的宮殿,每位於一宮殿中停留,從第一宮到第九宮,再反覆循環,永遠如此,永無休止。(這段總結了上文,闡述了其中的含義。太乙開始於坎宮,結束於乾宮,這組成了八宮的時間。八宮結束後是第九宮,然後重新回到第一宮,循環往復,永無休止。然而河圖中的宮殿有九個,而這裡只居於八個,這是因為中宮由太乙掌管,統御著其他八宮。)

)太一移日,天必應之以風雨,以其日風雨則吉,歲美民安少病矣。(移日,交節過宮日也。節之前後,必有風雨應之。若當其日而風雨和調則吉,故歲美民安少病也。)先之則多雨,後之則多汗。(汗當作旱。風雨先期而至,其氣有餘,故多雨。風雨後期而至,其氣不足,故多汗。

白話文:

當太陽運行到「交節過宮日」時,上天必然會有風雨相應。如果在交節過宮日恰好有風雨,那麼就會有好收成,人民安居樂業,疾病也會減少。(交節過宮日:節氣前後交替的日子)

如果風雨來得早,則多雨;如果風雨來得晚,則多旱。(原先寫錯「汗」為「旱」)

這是因為:風雨來得早,其水氣充足,所以多雨;風雨來得晚,其水氣不足,所以多旱。

)太一在冬至之日有變,佔在君;(冬至為一歲之首,位在正北,君居宸極,南面而治,其象應之,故佔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變,佔在相;(春分為卯之中,位在正東,相持文衡,職司教化,其象應春,故佔在相。)太一在中宮之日有變,佔在吏;(中宮屬土,王在四維,吏有分任,其象應之,故佔在吏。

白話文:

冬至時太一星有變化,表示徵兆應驗在國君身上。(因為冬至是一年的開始,位於正北方,君王居於皇宮中央,面向南方治理國家,所以應驗在國君身上。)

春分時太一星有變化,表示徵兆應驗在宰相身上。(因為春分位於卯時中間,位於正東方,宰相負責教育和管理,所以應驗在宰相身上。)

中宮(即中央)時太一星有變化,表示徵兆應驗在官吏身上。(因為中宮屬土,君王統治四方,官吏各司其職,所以應驗在官吏身上。

)太一在秋分之日有變,佔在將;(秋分為酉之中,位居正西,將在威武,職司殺伐,其象應秋,故佔在將。)太一在夏至之日有變,佔在百姓。(夏至為午之中,位在正南,兆民眾庶,如物蕃盛,其象應夏,故佔在百姓。)所謂有變者,太一居五宮之日,病風折樹木,揚沙石,各以其所主占貴賤。

白話文:

秋分當天太一星如有異象,占卜在將軍身上。(秋分屬於西方的酉時,正對正西,將軍威武,職司殺伐,其形象符合秋季,因此占卜在將軍身上。)夏至當天太一星如有異象,占卜在百姓身上。(夏至屬於南方的午時,正對正南,象徵民眾繁盛,如萬物茂盛,其形象符合夏季,因此占卜在百姓身上。)所謂異象,是指太一星位於五宮(青龍、朱雀、白虎、玄武、勾陳)的某個方位時,出現強風吹斷樹木,飛揚沙石等情況,根據具體情況占卜吉凶。

(此釋上文有變之義,其病在風霾異常,折樹木,揚沙石者,乃謂之變,否則非也。太乙居五宮之日,言所重者,在子午卯酉四正之節及中宮之應,即四季土王用事之日是也。)因視風所從來而占之,(既察風雨之微甚以觀其變,又當察其方位以占吉凶。)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沖後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

白話文:

(上文提到「變化」的說法,指的是風雨異常,颳倒樹木、捲起沙石的現象。只有出現這種情況纔可以稱為「變化」,否則不能這樣稱呼。太乙在五宮的位置,所重視的是子午卯酉四個正位節氣以及中宮的相應關係,也就是四季土王主事的時日。)

因此,要觀察風從哪個方向而來才能占卜吉凶。(既要觀察風雨的強弱程度來預測變化,也要觀察風的方位來占卜順逆。)風從當地的方位而來,稱為「實風」,主生長萬物;風從相反的方向而來,稱為「虛風」,會傷害人體,主殺害。

謹候虛風而避之,故聖人日避虛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謂也。(所居者,太一所居之鄉也。如月建居子,風從北方來,冬氣之正也。月建居卯,風從東方來,春氣之正也。月建居午,風從南方來,夏氣之正也。月建居酉,風從西方來,秋氣之正也。四隅十二建,其氣皆然。

白話文:

務必嚴防冷風,並遠離它。因此,聖賢每天都要避免虛邪,就像躲避箭石一樣。邪氣便無法傷害人,這就是這個道理。(人居住的地方,是太一居住的鄉裏。例如:月亮位於北方,風就從北方吹來,這是冬天的正常現象。月亮位於東方,風就從東方吹來,這是春天的正常現象。月亮位於南方,風就從南方吹來,這是夏天的正常現象。月亮位於西方,風就從西方吹來,這是秋天的正常現象。十二個月份的四個角落,其氣候都如此。)

氣得其正者,正氣王也,故曰實風,所以能生長養萬物。沖者,對衝也。後者,言其來之遠,遠則氣盛也。如太一居子,風從南方來,火反勝也,太一居卯,風從西方來,金勝木也。太一居午,風從北方來,水勝火也。太一居酉,風從東方來,木反勝也。氣失其正者,正氣不足,故曰虛風,所以能傷人而主殺主害,最當避也。

白話文:

正氣充足的情況下,正氣就像君王,所以稱為「實風」,有能力滋生萬物。

「沖」是指相衝,「後」表示氣來自很遠的地方,遠方來氣勢強盛。

例如:

  • 當太一星位於子位時,風從南方來,火氣偏旺。
  • 太一星位於卯位時,風從西方來,金氣勝過木氣。
  • 太一星位於午位時,風從北方來,水氣勝過火氣。
  • 太一星位於酉位時,風從東方來,木氣反過來勝過金氣。

正氣不足的情況下,正氣不足,故稱為「虛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是最需要避免的。

又正氣正風義,詳疾病類四。)是故太一入徙,立於中宮,乃朝八風,以占吉凶也。(此正以明太一即北極也。蓋中不立,則方隅氣候皆不得其正,故太一立於中宮,而鬥建其外,然後可以朝八風,占吉凶,所謂北辰北極,天之樞紐者以此。)風從南方來,名曰大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心,外在於脈,氣主熱。

白話文:

此外,正氣和正風義的相關內容,請詳見《疾病分類四》。因此,太一星移入中宮,位於正中央,面對著八風,用來占卜吉凶。(這明示了太一星就是北極星。因為如果中宮不穩定,那麼方位氣候都不會正常,所以太一星必須位於中宮,鬥柄放在外面,才能迎接八風,佔測吉凶,這也是所謂的「北辰北極,是天的樞紐」的原因。)從南方來的風,叫做大弱風,它損傷人體時,會影響內在的心臟,外在的脈絡,其性質偏熱。

(此下皆言虛風傷人之為病。南方,離火宮也。凡熱盛之方,風至必微,故曰大弱風。其在於人,則火臟應之,內舍於心,外在於脈,其病為熱,心病則包絡在其中矣。)風從西南方來,名曰謀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脾,外在於肌,其氣主為弱。(西南方,坤土宮也。陰氣方生,陽氣猶盛,陰陽去就,若有所議,故曰謀風。

白話文:

這是關於虛風傷人的疾病。南方是離火宮,凡是熱盛的地方,風勢一定微弱,所以稱之為大弱風。這種風如果傷及人體,就會影響到心臟,內在藏於心裡,外在顯於脈搏,患者會發熱,心臟有病就會牽涉到包絡。

從西南方來的風,稱為謀風。謀風傷人,內在藏於脾臟,外在顯於肌肉,其氣息以虛弱為主。西南方是坤土宮,陰氣剛生,陽氣仍然旺盛,陰陽交替就像是在商議什麼,所以稱為謀風。

其在於人,則土臟應之,故內舍於脾,外在於肌。脾惡陰濕,故其氣主為弱。)風從西方來,名曰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肺,外在於皮膚,其氣主為燥。(西方,兌金宮也。金氣剛勁,故曰剛風。其在於人,則金臟應之,內舍於肺,外在皮膚,其病氣主燥也。)風從西北方來,名曰折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小腸,外在於手太陽脈,脈絕則溢,脈閉則結不通,善暴死,(西北方,乾金宮也。金主折傷,故曰折風。

白話文:

脾臟

  • 在人體中對應的是脾臟,因此內在與脾臟相應,外在則反映在肌肉上。
  • 脾臟不喜陰濕,因此其氣息的特性是柔弱的。

肺臟

  • 風從西方而來,稱為「剛風」,會傷及人體,內在與肺臟相應,外在則反映在皮膚上,其氣息的特性是乾燥。
  • (西方五行屬金,金氣剛強銳利,因此稱之為「剛風」。在人體中,對應的金臟是肺臟,因此內在與肺臟相應,外在則反映在皮膚上,其病氣的特性是乾燥。)

小腸

  • 風從西北方而來,稱為「折風」,會傷及人體,內在與小腸相應,外在則反映在手太陽經脈上。
  • 如果脈路不通暢,就會溢出體外;如果脈路阻塞,就會不通暢,容易猝死。
  • (西北方五行屬金,金主折傷,因此稱之為「折風」。在人體中,對應的金臟是小腸,因此內在與小腸相應,外在則反映在手太陽經脈上。)

凡風氣傷人,南應在上,北應在下,故此小腸手太陽經受病者,以小腸屬丙,為下焦之火府,而乾亥虛風,其沖在巳也。然西方之金,其氣肅殺,北方之水,其氣慘冽,西北合氣,最伐生陽,故令人善暴死。)風從北方來,名曰大剛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腎,外在於骨與肩背之膂筋,其氣主為寒也。(北方,坎水宮也,氣寒則風烈,故曰大剛風。

白話文:

凡是風氣傷人,南方應該在上面,北方應該在下面,所以小腸手太陽經受病的人,因為小腸屬丙,是下焦的火府,而乾亥虛風,它的衝擊力在巳。然而西方之金,它的氣質肅殺,北方之水,它的氣質慘烈,西北合氣,最能克制生陽,所以容易讓人突然暴死。

風從北方來,叫做大剛風,它傷人,內在會藏於腎,外在會表現在骨骼和肩背的膂筋上,它的氣質主寒。北方,是坎水宮,氣寒則風烈,所以叫做大剛風。

其在於人,則水臟應之,內舍於腎,外在於骨、肩背膂筋,足太陽經也。言腎則膀胱亦在其中,而病氣皆主寒也。)風從東北方來,名曰凶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大腸,外在於兩脅腋骨下及肢節。(東北方,艮土宮也。陰氣未退,陽和未盛,故曰凶風。其在於人,則傷及大腸。

白話文:

古文: 其在於人,則水臟應之,內舍於腎,外在於骨、肩背膂筋,足太陽經也。言腎則膀胱亦在其中,而病氣皆主寒也。)風從東北方來,名曰兇風,其傷人也,內舍於大腸,外在於兩脅腋骨下及肢節。(東北方,艮土宮也。陰氣未退,陽和未盛,故曰兇風。其在於人,則傷及大腸。

如果(疾病)在人身上,就對應於水臟,內寄於腎臟,外散在骨骼、肩背、脊椎和肌腱,這也是足太陽經的循行路線。說到腎,膀胱也包括在其中,而它們引起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性症狀。)風來自東北方,叫做「兇風」,它傷害人的時候,內寄於大腸,外散在兩肋腋窩下和四肢關節。(東北方,是八卦中的艮土位。此時陰氣還未消退,陽氣也不夠旺盛,所以稱之為「兇風」。如果它影響到人體,就會損傷大腸。

以大腸屬庚,為下焦之金府,而艮寅虛風,其沖在申也。兩脅腋骨下,大腸所近之位。肢節,手陽明脈氣所及。)風從東方來,名曰嬰兒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肝,外在於筋紐,其氣主為身濕。(東方,震木宮也,風生於東,故曰嬰兒風。其在於人,則木臟應之,故病舍於肝,外在於筋紐,肝病則膽在其中矣。

白話文:

根據中醫理論,大腸屬金,是下焦的金府,而艮寅區有虛風,會衝擊申區。腋骨下方是靠近大腸的位置。四肢關節,屬於手陽明脈脈氣所分佈的範圍。

從東方吹來的風,叫做嬰兒風。這種風侵襲人體時,內在會影響肝臟,外在會影響筋脈,其特點是會導致人體濕氣過重。

東方是震木宮,風產生於東方,因此稱為嬰兒風。風進入人體後,會影響木臟,所以病症會反映在肝臟上,外在則會影響筋脈,這是因為肝臟中也有膽的緣故。

風本勝濕,而其氣反為身濕者,以東南水鄉,濕氣所居,故東風多雨,濕徵可見矣。)風從東南方來,名曰弱風,其傷人也,內舍於胃,外在肌肉,其氣主體重。(東南方,巽木宮也。氣暖則風柔,故曰弱風。東南濕勝,挾木侮土,故其傷人,則內舍於胃,外在肌肉,其病氣主體重也。

白話文:

風的本性是勝過濕氣,但它的氣卻反而會讓人感到濕氣重。這是因為在東南方的水鄉,濕氣四處瀰漫。因此,東風常伴雨水,濕氣明顯可見。

從東南方向吹來的風,稱為「弱風」,它對人體的影響是:進入體內會侵害胃部,在體外會影響肌肉,它的氣會讓人感到身體沉重。(東南方,五行屬木。天氣溫暖時,風勢柔和,因此稱為弱風。東南方的濕氣較為旺盛,木氣會剋制土氣,所以其對人體的侵害會內及於胃部,外影響肌肉,造成的病症主要是身體沉重。)

)此八風皆從其虛之鄉來,乃能病人。(凡上文之為病者,皆以虛風為言,而實風不在其列。)三虛相搏,則為暴病卒死。(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時之和,是謂三虛,義詳下章。又三虛云驚而奪精、汗出於心等義,詳後四十三、四,二章。)兩實一虛,病則為淋露寒熱,犯其雨濕之地則為痿。

白話文:

這八種風氣,都是從人體虛弱的部分入侵,所以才會使人生病。(上面所講的疾病,都指的是虛風造成的,而實風則不在此列。)三種虛風相互交戰,就會導致急病暴死。(當年歲衰老、月份空虛、節氣失調,這就被稱為三虛,詳情請見下一章。另外,三虛也包括驚嚇而喪失精氣、心臟出汗等情況,詳情請見後面的第四十三章和第四十四章。)兩實一虛,就會引起淋露寒熱的疾病,如果再接觸到潮濕的地點,就會導致痿疾。

(兩實一虛,言三虛犯一亦能為病,其病則或因淋雨、或因露風而為寒熱,或犯其雨濕之地而為痿,皆一虛之為病也。)故聖人避風,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虛而偏中於邪風,則為擊僕偏枯矣。(邪風,非時不正之風也。擊僕,為風所擊而仆倒也。然必犯三虛而後為此病,則人之正氣實者,邪不能傷可知矣。

白話文:

如果人體有兩個地方實,一個地方虛,那三個虛弱的地方中只要有一個受到侵犯,也會生病。這種病可能會因為淋雨或受風寒而發燒,可能會在潮濕的地方導致癱瘓,這些都是因為一個虛弱的地方生病造成的。

所以聖人避開風邪,就像避開箭矢和石頭一樣。如果一個人有三個虛弱的地方,並且其中一個地方特別容易受到風邪侵襲,那麼就會導致半身不遂。

(這裡的「風邪」是指非季節性或異常的風,「半身不遂」指的是因風邪侵襲而導致的一側身體無法動彈。但這種病必須是在三個虛弱的地方同時受到侵犯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由此可知,正氣充足的人,邪氣是無法傷害他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