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二十七卷 (5)
二十七卷 (5)
1. 二十九、天樞上下勝復有常
(《素問·至真要大論》)
白話文:
「凡病之發,必由正氣不足,邪氣乘之。正氣者,人身之本也;邪氣者,外來之害也。故欲治病,先固其正氣,使正氣充盈,邪氣無所容身。正氣充足,則能抵抗百病,邪氣不能侵入。」
帝曰:氣之上下何謂也?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氣三矣,天之分也,天氣主之;身半以下,其氣三矣,地之分也,地氣主之。(氣之上下,司天在泉也,而人身應之,則身半以上,陽氣三,陰氣亦三,是為手之六經,應天之分,故天氣主之。身半以下,亦陽氣三,陰氣三,是為足之六經,應地之氣,故地氣主之。
白話文:
皇帝問道:「氣在人體內的上下分佈是什麼樣的?」岐伯回答道:「人體從腰部往上,有六種氣,屬於天部的範圍,受天氣的支配。人體從腰部往下,也有六種氣,屬於地的範圍,受地氣的支配。」(氣在人體內的上下分佈,是天地的泉源所支配的,而人體與之相應。所以,人體的上半身有六條陽經,六條陰經,共十二條經脈,對應天部的氣候變化,由天氣支配。人體的下半身,也有六條陽經,六條陰經,同樣共十二條經脈,對應地部的氣候變化,由地氣支配。)
《六節藏象論》亦云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亦是三陰三陽之義。)以名命氣,以氣命處,而言其病。半,所謂天樞也。(以名命氣,謂正其名則氣有所屬,如三陰三陽者名也,名既立則六氣各有所主矣。以氣命處,謂六經之氣各有其位。察其氣則中外前後上下左右病處可知矣。
白話文:
《六節藏象論》也說,天地人的氣有三大類,三者相合而成天,三者相合而成地,三者相合而成一個人,這也是陰陽各三的意思。用名來表示氣,用氣來標明部位,再說明它們的病症。半,就是天樞穴。用名來表示氣,就是確定中醫上的名稱就可以確定氣的歸屬,例如陰陽各三就是名稱,名稱確定後,六種氣就會各有主治。用氣來標明部位,就是六條經絡的氣各有其相應的位置。診察氣就可以知道疾病在身體的裡外、前後、上下、左右哪個部位。
半,身半也,上下之中也。以人身言之,則前及於臍,後及於腰,故臍旁二寸名天樞穴,正取身半之義。又天樞詳義,見本類前九。)故上勝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勝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上勝則下虛而下俱病者,即名地氣也。下勝則上虛而上俱病者,即名天氣也,《六元正紀大論》曰: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亦此之謂。
白話文:
「半」字,表示中間,上下之間。以人體來說,就是從肚臍前面到後面腰部之間。因此,肚臍旁邊兩寸處的穴位稱為「天樞穴」,正是取其「身體中間」之意。(天樞穴的詳細意義,請參閱前面同類的第九條。)所以,如果上半身強盛而下半身都生病,就用「地」來命名;如果下半身強盛而上半身都生病,就用「天」來命名。(上半身強盛,那麼下半身就會虛弱而導致下半身都生病,這就稱作「地氣」。下半身強盛,那麼上半身就會虛弱而導致上半身都生病,這就稱作「天氣」。《六元正紀大論》說:「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所謂勝至,報氣屈伏而未發也,復至則不以天地異名,皆如復氣為法也。(凡勝至為病者,以報氣未發也,故病在上則求乎天,病在下則求乎地。若復氣已至,則不以天地異名,但求復氣所居,隨微甚以為治法也。如前章治六氣之復,及下文雲氣之復也,和者平之,暴者奪之,皆治復之法。
白話文:
所謂「勝至」,是疾病才剛開始進展,體內的抗病之氣還處於壓制和抑制疾病的階段,還沒有明顯發作。而「復至」則是疾病已經進展到一定程度,就不再以天地之氣的名稱來區分了,都按照治療復氣的方法來處理。
(凡是疾病處於「勝至」階段的,是因為體內的抗病之氣還沒有發作,所以病症在上面就治療「天氣」,病症在下面就治療「地氣」。如果疾病已經發展到「復至」階段,則不再以天地之氣的名稱來區分,只針對復氣所在的部位進行治療,根據具體情況的輕重來制定治療方案。就像前面章節中治療六氣之復,以及後面的雲氣之復一樣,和緩的疾病用平緩的方法治療,暴發性的疾病用強烈的辦法治療,這些都是治療復氣的方法。)
)帝曰:勝復之動,時有常乎?氣有必乎?岐伯曰:時有常位而氣無必也。(時有常,氣無必,義如下文。)帝曰:願聞其道也。岐伯曰: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勝之常也;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復之常也。(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勝在前,覆在後,故自初氣以至三氣,乃司天所主之時,太過則勝其不勝,不及則勝者來勝。此勝之常也。
白話文:
黃帝問:勝復的規律,是否有固定時間?氣候是否有必然的影響?
岐伯回答:時間是有固定位置(指季節),但氣候沒有必然的影響。(這個「時有常,氣無必」的意思,將在後面文章中說明。)
黃帝說:請詳細說明。
岐伯說:從初氣到終三氣,是由天氣(春夏秋)主導,這是勝的規律;從四氣到終氣,是由地氣(秋冬)主導,這是復的規律。(歲半以前,由天氣主導;歲半以後,由地氣主導;勝在先,復在後。所以從初氣到三氣,是天氣主導的時期,氣候過盛,就會勝過本不該勝的;氣候不足,則會被本應被勝的氣候所勝。這就是勝的規律。)
自四氣以至終氣,乃在泉所主之時,太過則承者起而制之,不及則子為母而復之,此復之常也。故曰時有常位。)有勝則復,無勝則否。(在勝必有復,無勝則無復。《五常政大論》曰:微者復微,甚者復甚。可見勝復之氣,或有或無,或微或甚,其變不一,故曰氣無必也。
白話文:
從四氣到終氣這段時間,都是由泉所掌管的。如果太過度的話,承者就會起來抑制它,如果不足的話,子就會為母而恢復它,這就是恢復的常規。所以說時間有固定的位置。有勝過就會恢復,沒有勝過就不會恢復。有勝過必定有恢復,沒有勝過就沒有恢復。《五常政大論》說:微小的原因導致微小的變化,強大的原因導致強大的變化。由此可見,勝過恢復的氣勢,或有或無,或微弱或強烈,變化不一,所以說氣沒有必然的規律。
)帝曰:善。復已而勝何如?岐伯曰:勝至則復,無常數也,衰乃止耳。(復已而勝,謂既復之後而又勝也。勝至則復,言再勝則再復,本無常數也。勝復之變,本由乎氣,若氣有餘而勝復微,則氣有未盡,故不免再勝再復。若勝復甚,則彼此氣盡而已,故衰乃止耳。)復已而勝,不復則害,此傷生也。
白話文:
黃帝說:「好。那如果再出現優勢,會如何?」岐伯說:「優勢達到極致就會轉化,沒有固定的次數,只有衰落才會停止。(『復已而勝』是指復原之後又出現優勢。『勝至則復』意指再次出現優勢,就會再次復原,本來就沒有固定的次數。優勢和復元的變化,原本是由氣所致,如果氣有餘力,優勢和復元較輕微,則表明氣尚未耗盡,因此難免會再出現優勢和復元。如果優勢和復元都很嚴重,則表示雙方的氣力都已耗盡,因此衰落就會停止。)復原之後若再出現優勢,若不復原就會造成傷害,這是損害生命的行為。」
(若有勝無復,則亢而為害,故傷生也。)帝曰:復而反病何也?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復其勝,則主勝之,故反病也。(復而反病,謂復反自病也。復氣居非其位,則客主之氣不相得,氣不相得而大復其勝,力極必虛,虛則主氣乘之,故反受病也。)所謂火燥熱也。
白話文:
如果正氣贏了,邪氣卻沒有消除,那麼正氣就會過度旺盛而產生危害,所以會傷及身體。皇帝問:正氣回復後,怎麼反而又生病了呢?岐伯回答:正氣本來應該居於它應有的位置,但是卻居於它不應有的位置,因此正邪之氣不相容。正氣恢復過多,就會壓制邪氣,所以才會讓病情加重。(所謂的「復而反病」是指回復後又再次生病的意思。正氣回復後如果居於它不應有的位置,那麼正邪之氣就會不相容。正邪之氣不相容,加上正氣過度恢復,正氣的力量就會達到極限而衰弱,一旦虛弱,邪氣就會乘虛而入,所以才會再次生病。)這就所謂的火候過度、燥熱。
(此即居非其位也,火,少陽也。燥,陽明也。熱,少陰也。少陽少陰在泉,以客之火氣,而居主之水位,火氣大復,則水主勝之。陽明司天,以客之金氣,而居主之火位,金氣大復,則火主勝之。餘氣勝復,則無主勝之反病,故曰所謂火燥熱也。按:此以復氣反病為言,然燥在三氣之前,本非復之時也,但言復則勝可知矣,故勝氣不相得者亦當反病,天地之氣皆然也。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
水氣主宰泉水。而火氣卻客居水位,如果火氣過盛,水氣就會被火氣所抑制。陽光主宰天空。而金氣卻客居火位,如果金氣過盛,火氣就會被金氣所抑制。
其他氣勢盛復,則不會抑制氣勢的主氣而發生反病。所以說,所謂的火燥熱,是說復氣反病。
注意:這裡是以復氣反病來說明,但燥氣在三氣之前,本來不是復氣的時候。但只要說復氣就會得勝,所以不相得的勝氣也會導致反病。天地的氣勢都是這樣的。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夫氣之勝也,微者隨之,甚者制之,氣之復也,和者平之,暴者奪之。皆隨勝氣,安其屈伏,無問其數,以平為期,此其道也。(此總言勝復微甚之治也。微者隨之,順其氣以安之也。甚者制之,制以所畏也。和者平之,調其微邪也。暴者奪之,瀉其強盛也。
白話文:
皇上問道:「怎樣治療?」岐伯答道:「氣勢旺盛時,輕微的順應它,嚴重的抑制它;氣勢恢復時,溫和的平息它,猛烈的削減它。都根據旺盛的氣勢,平定它的旺盛或衰落,不論它有多少,以平穩為目標,這就是治療的方法。」(這是概括說明對氣勢旺盛或衰落時輕微或嚴重的治療方法。輕微的順應它,順應氣勢以安撫之。嚴重的抑制它,用它所畏懼的來抑制之。溫和的平息它,調和它的微弱邪氣。猛烈的削減它,瀉去它的旺盛之氣。)
但隨勝氣以治,則屈伏之氣可安矣。然不必計其數之多少,但以得平為期,乃氣勝之道。此言皆隨勝氣者,非單以勝氣為言,而復氣之至,氣亦勝矣,蓋兼言之也。本節治法,乃與前章治諸氣復相參閱。)帝曰:善。
白話文:
但是隨著強盛之氣的滋養,那麼屈服之氣就可以安定了。然而不必計算強盛之氣的多少,只要達到平衡作為目標,就是強盛之氣滋養的方法。這些話都是配合強盛之氣的,不是隻單純地以強盛之氣為論調,而當強盛之氣到達時,氣也就強盛了,這是兼顧而說的。(本節的治療方法,要與前一章治療各種氣病的方法相互參照。)皇帝說:好。
2. 三十、客主勝而無復病治各有正味
(《素問·至真要大論》)
白話文:
「凡病之發,必由正氣不足,邪氣乘之。正氣者,人身之本也;邪氣者,外來之害也。故欲治病,先固其正氣,使正氣充盈,邪氣無所容身。正氣充足,則能抵抗百病,邪氣不能侵入。」
帝曰:客主之勝復奈何?(客者,天地之六氣。主者,四時之六步。凡前云勝復者,皆客氣之變,故此復明主氣也。有逐年主氣客氣圖,在圖翼二卷。)岐伯曰:客主之氣,勝而無復也。(客氣動而變,主氣靜而常,氣強則勝,時去則已,故但以盛衰相勝而無復也。)帝曰:其逆從何如?岐伯曰:主勝逆,客勝從,天之道也。
白話文:
黃帝問:主氣和客氣的相互戰勝又如何呢?(客氣:天地間的六種氣。主氣:四季的六種節氣。前面提到的勝復,都是客氣的變化,所以這裡又說明主氣的變化。有逐年主氣客氣圖,在《圖翼》第二卷。)
岐伯回答:主氣和客氣,一方勝了,另一方就沒有復生的機會。(客氣運動而變化,主氣靜態而常存。氣勢強盛的一方會勝出,時節一過就結束了,所以只用盛衰來判斷勝負,而沒有復生的說法。)
黃帝問:那麼客氣和主氣的違逆和順從又是如何?
岐伯回答:主氣勝了就違逆,客氣勝了就順從,這就是天地之理。
(客行天令,運動不息,主守其位,只奉天命者也。主勝客,則違天之命而天氣不行,故為逆。客勝主,則以上臨下而政令乃布,故為從。)
白話文:
客人配合天象,不斷運動,主人鎮守其位,只服從天命。主人控制客人,就違背了天意,導致天氣不會運轉,所以是逆天。客人控制主人,就說明上勝過下,號令才能發布,所以是順天。
帝曰:其生病何如?岐伯曰:厥陰司天,客勝則耳鳴掉眩,甚則咳;主勝則胸脅痛,舌難以言。(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也。巳亥年厥陰司天,以風木之客,而加於厥陰少陰少陽之主。若客勝則木氣上動而風邪盛,故耳鳴掉眩,甚則為咳。若主勝則火挾木邪,在相火則胸脅痛,心包所居也;在君火則舌難言,心開竅於舌也。
白話文:
皇帝問:他們的病症具體是什麼?岐伯回答:厥陰之氣主宰當令季節,客邪如果過於旺盛,就會導致耳鳴、頭暈,嚴重時還會咳嗽;如果正氣旺盛,就會導致胸痛、肋痛,說話困難。(從立秋到立冬這三個月,天氣以太陰之氣為主。在已亥年,厥陰之氣主宰當令季節,風木之邪氣乘虛侵入厥陰、少陰、少陽之經。如果客邪過於旺盛,木氣上逆,風邪盛行,就會出現耳鳴、頭暈,嚴重時會演變成咳嗽。如果正氣旺盛,火邪夾雜木邪,在心包的位置就會引起胸腔疼痛,在心臟的位置就會導致說話困難,因為心臟通過舌頭開竅。)
)少陰司天,客勝則鼽嚏,頸項強肩背瞀熱,頭痛少氣,發熱耳聾目瞑,甚則胕腫血溢,瘡瘍咳喘;主勝則心熱煩躁,甚則脅痛支滿。(子午年少陰司天,以君火之客,而加於木火三氣之主。客勝則火在上焦,故熱居頭項肌表。主勝則火木為邪,故心肝二經為病。瞀音務,悶也。
白話文:
少陰經值宿主司一天,若是外邪過盛,就會出現鼻塞打噴嚏、頸項僵硬肩膀痠痛、視物昏暗發熱、頭痛氣虛、發燒耳聾眼睛發黑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腫脹出血、長瘡發炎咳喘。若是人體正氣佔優,就會出現心熱煩躁的症狀,嚴重時還會出現肋骨疼痛腹部脹滿等情況。(子午年少陰經值宿主司一天,主者心火為外邪,而太過於肝木心火的正氣。外邪過盛,則火氣上攻,所以熱症會集中在頭頸部肌肉表面。正氣佔優,則火木之氣化為病邪,所以心肝兩條經絡會發病。瞀音務,意思為昏沉。)
)太陰司天,客勝則首面胕腫,呼吸氣喘;主勝則胸腹滿,食已而瞀。(丑未年太陰司天,以濕土之客,而加於木火之主。客勝則濕熱上升,故首面浮腫而喘。主勝則風熱侵脾,故胸腹滿,食已而瞀。)少陽司天,客勝則丹胗外發,及為丹熛瘡瘍,嘔逆喉痹,,頭痛嗌,腫,耳聾血溢,內為瘛瘲;主勝則胸滿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熱。(寅申年少陽司天,以畏火之客,而加於木火之主。
白話文:
太陰當令
- 太陰主氣,外邪過盛時,會導致頭面浮腫、氣喘。
- 太陰主氣強盛時,會導致胸腹脹滿,進食後頭暈眼花。
少陽當令
- 少陽主氣,外邪過盛時,會導致熱毒發散到體外,形成毒瘡、喉嚨腫痛、嘔吐、頭痛、耳鳴、出血,內部則導致精神恍惚。
- 少陽主氣強盛時,會導致胸滿、咳嗽、仰臥呼吸困難,嚴重時還會出現吐血、手部發熱。
客主互勝,火在上焦,故為熱病如此。胗,疹同。熛,飄、標二音。瘛瘲音翅縱。按:下文云痙強拘瘛,是瘛為拘攣,瘲為弛縱可知。)陽明司天,清復內余,則咳衄嗌塞,心膈中熱,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卯酉年陽明司天,以燥金之客,而加於木火之主。金居火位,則客不勝主,故不言客主之勝。
白話文:
當客邪和主氣互相勝過時,客邪在上焦停留,因此會導致熱性疾病,病症表現如發熱、出疹等。疹和熛同音,發音為「標」。瘛、瘲發音同「翅縱」。註:下文提到痙攣、強直、拘攣、弛縱,可知瘛指拘攣,瘲指弛縱。
陽明經當令時,燥氣會內復於人體內,導致咳嗽、鼻出血、咽喉阻塞、心膈中熱,咳嗽不止且吐出白血的人會死亡。(在卯酉年,陽明經當令,燥金之邪作為客邪,與木火之氣作為主氣相爭。金性燥烈,位居火位,導致客邪無法勝過主氣,因此文中沒有提到客主勝負。)
然陽明以清肅為政,若清氣復盛而有餘於內,則熱邪承之,故為咳衄嗌塞等證,皆肺金受傷也。肺傷極則白血出,蓋血竭於肺,乃為白涎白液,涎液雖白,實血所化,故曰白血出者死。)太陽司天,客勝則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則咳;主勝則喉嗌中鳴。(辰戌年太陽司天,以寒水之客,而加於木火之主。
客勝則寒氣在上,故胸中不利,涕出而咳。主勝則火因寒覆,故陽氣欲達而喉嗌鳴也。)
白話文:
陽明經主宰清肅的機能,若清氣過於旺盛,內部就會過盛,這時熱邪就會趁機而入,因此會產生咳嗽、流鼻血、喉嚨阻塞等症狀,這些都是肺金受損所致。肺若受損嚴重,就會咳出白色血液,因為肺部的血已經耗盡,所以會變成白色的泡沫或液體。雖然泡沫或液體是白色的,但實際上是血液所轉化,所以稱為咳出白血的人會死亡。
太陽經主宰天氣,若邪氣較盛,就會導致胸中不適,流出清鼻涕,感受寒氣就會咳嗽;若正氣較盛,喉嚨就會有鳴叫聲。(辰、戌年太陽經主宰天氣,寒水之邪氣加於木火之正氣之上。
厥陰在泉,客勝則大關節不利,內為痙強拘瘛,外為不便;主勝則筋骨繇並,腰腹時痛。(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也。寅申年厥陰在泉,以風木之客,而加於太陰陽明太陽之主。客勝主勝,皆以木居土金水之鄉,肝木受制於下,故為關節不利,痙強拘瘛筋骨等病。繇,搖同。
白話文:
厥陰之氣藏於泉脈,外邪過盛時,就會導致關節僵硬、疼痛,內部會出現痙攣、抽搐、拘攣,外部會出現行動不便;正氣過盛時,會導致筋骨僵硬、痠痛,腰腹也會時常疼痛。
(四種氣候運行結束時,由地氣主導。寅申年(春季和秋季)厥陰之氣藏於泉脈,風木屬性的邪氣會侵犯太陰、陽明、太陽之氣屬性的正氣。邪氣過盛或者正氣過盛,都是由於木氣進入土、金、水氣屬性的區域,肝木受到下方的制約,所以會導致關節不利、痙攣、拘攣、筋骨等疾病。繇,同搖。)
並,攣束不開也。)少陰在泉,客勝則腰痛,尻股膝髀腨胻足病,瞀熱胻以酸,胕腫不能久立,溲便變;主勝則厥氣上行,心痛發熱,膈中,眾痹皆作,發於胠脅,魄汗不藏,四逆而起。(卯酉年少陰在泉,以君火之客,而加於土金水之主。客勝則腰尻下部為痛為熱為溲便變者,火居陰分也。
白話文:
少陰經脈在足部,如果外邪入侵而勝過人體正氣,就會導致腰痛,臀部、大腿、膝蓋、小腿和腳部出現病症,感覺到發熱、酸痛,小腿腫脹,無法久站,並且出現大小便異常。如果正氣失衡,導致少陰經氣上逆,就會出現心痛、發熱、胸悶等症狀,全身關節疼痛,特別是肋骨部位,容易出虛汗,四肢冰冷。
為胕腫不能久立者,火在太陰,脾主肌肉四肢也。主勝則君火受制於群陰,故為厥氣上行,心痛發熱等病。魄汗,陰汗也。四逆,厥冷也。《脈要精微論》曰: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即此謂也。)太陰在泉,客勝則足痿下重,便溲不時,濕客下焦,發而濡瀉,及為腫隱曲之疾;主勝則寒氣逆滿,食飲不下,甚則為疝。(辰戌年太陰在泉,以濕土之客,而加於金水之主。
白話文:
對於腿腳腫脹,無法長時間站立的人來說,這是因為熱氣在陰分,而脾臟掌管肌肉和四肢。當脾臟功能強盛時,熱氣就會受到陰氣的抑制,因此會出現氣厥上行、心痛發熱等症狀。魄汗,也就是陰汗。四逆,指的是厥冷。
《脈要精微論》中說:陰氣過剩會導致多汗身寒。這裡所說的也是這個意思。太陰在泉位,如果客氣勝過主氣,就會出現足痿下重、大小便不規律等症狀。濕邪入侵下焦,會引起腹瀉和腫脹隱痛。主氣勝過客氣,則寒氣逆滿,導致飲食不進,嚴重時會演變成疝氣。
(辰戌年太陰在泉位,濕土之客與金水之主相交會。)
客勝而為足痿下重等病,濕挾陰邪在下也。主勝而為寒氣逆滿、食飲不下者,寒水侮土傷脾也。甚則為疝,即隱曲之疾。蓋前陰者,太陰陽明之所合,而寒濕居之,故為是證。)少陽在泉,客勝則腰腹痛而反惡寒,甚則下白溺白;主勝則熱反上行而客於心,心痛發熱,格中而嘔,少陰同候。(巳亥年少陽在泉,以相火之客,而加於上金水之主。
白話文:
邪氣侵襲身體而導致腿部無力、水腫等疾病,是因為濕邪挾帶陰邪在下半身作祟。正氣強盛而導致寒氣逆流上行,無法進食的,是因為寒水侵襲脾臟所致。嚴重時會演變成疝氣,也就是隱曲部位的疾病。因為陰部是太陰經和陽明經交會的地方,寒濕之氣在此聚集,因此會導致上述症狀。
少陽經在泉穴,邪氣侵襲就會腰腹疼痛、惡寒,嚴重時還會小便呈白色;正氣強盛就會導致熱氣逆行上行,侵犯心臟,造成心痛發熱、嘔吐,少陰經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巳亥年少陽經在泉穴,因為相火之邪侵襲,加重了心腎之正氣。)
客勝則火居陰分,故下焦熱、腰腹痛而惡寒下白。主勝則陰盛格陽,故熱反上行,心痛發熱,格中而嘔。少陽少陰皆屬火,故同候。)陽明在泉,客勝則清氣動下,少腹堅滿而數便瀉;主勝則腰重腹痛,少腹生寒,下為鶩溏,則寒厥於腸,上衝胸中,甚則喘不能久立。(子午歲陽明在泉,以燥金之客,而加於土金水之主。
白話文:
客勝則火居陰分 外邪勝過人體正氣時,火氣會積聚在下焦,導致下焦發熱、腰腹疼痛,同時畏寒,小便發白。
主勝則陰盛格陽 人體正氣勝過外邪時,陰氣旺盛,阻滯陽氣,導致熱氣反而向上運行,引起心痛、發熱,嘔吐。
少陽少陰皆屬火,故同候 少陽和少陰經絡都屬火,所以症狀相同。
陽明在泉,客勝則清氣動下 陽明經在泉穴位置,外邪勝過正氣時,會導致清氣往下動,引起小腹堅滿、腹瀉;
主勝則腰重腹痛,少腹生寒 正氣勝過外邪時,會引起腰部沉重、腹痛,小腹發冷,大便稀溏;
下為鶩溏,則寒厥於腸,上衝胸中,甚則喘不能久立 大便稀溏,寒氣會停留在腸道,向上衝擊胸中,嚴重時會導致喘息,不能久站。
(子午歲陽明在泉,以燥金之客,而加於土金水之主。) 子午年陽明經在泉穴位置,外邪為燥金邪氣,侵犯人體本屬土、金、水的主氣。
客勝則清寒之氣動於下焦,故少腹堅滿而便瀉。主勝則寒侵金臟,故下在腸腹則為腰重腹痛鶩溏寒厥,上於肺經則衝於胸中,甚則氣喘不能久立也。鶩,木、務二音,鴨也。)太陽在泉,寒復內余,則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脛足膝中痛。(丑未年太陽在泉,以寒水之客,而加於金水之主。
白話文:
當外邪入侵時,會導致下焦出現寒氣,因此小腹部會變硬且腹瀉。如果人體抵抗外邪,寒氣會侵犯腎臟,導致腹痛、便溏、寒厥等症狀;如果寒氣上侵肺經,會導致胸悶氣喘,甚至不能久站。
當太陽經氣到達湧泉穴時,如果外邪再次入侵,導致寒氣加重,就會出現腰尻疼痛、活動不便、股骨、脛骨、膝蓋等關節疼痛。
水居水位,故不言客主之勝。重陰氣盛,故寒復內余而為腰尻股脛足膝中痛。)帝曰:善。治之奈何?(治客主之勝。)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折之,不足者補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適其寒溫,同者逆之,異者從之。(高者抑之,欲其降也。
白話文:
因為水屬陰性,水氣過剩,所以沒有所謂客邪和主人之分。陰氣過盛,所以寒氣會再次入侵體內,造成腰部、臀部、大腿、小腿、腳踝和膝蓋疼痛。)軒轅黃帝說:很好。該如何治療呢?(治療客邪和主人之分。)岐伯說:過高的要抑制它,過低的要升舉它。過量的要折損它,不足的要補充它,用一些有用的藥物來輔佐,用一些適合的藥物來調和,務必使客邪和主人安定,使寒溫適宜,相似的就反向治療,不同的就順應治療。(過高的要抑制它,讓它下降。
下者舉之,欲其升也。有餘者折之,攻其實也。不足者補之,培其虛也。佐以所利,順其升降浮沉也。和以所宜,酌其氣味薄厚也。安其主客,審強弱以調之也。適其寒溫,用寒遠寒,用溫遠溫也。同者逆之,客主同氣者,可逆而治也。異者從之,客主異氣者,或從於客,或從於主也。
白話文:
用治療手段幫助虛弱的,是要讓它興盛生長。過度亢盛的,要加以抑制,削弱其力量。不足的,要進行補益,增強它的虛弱部分。
輔助性藥物按照它所適用的,順應其升降浮沉的變化。調和應用按照適宜的,酌量其氣味、藥性的濃淡。
確立主藥和輔藥的地位,判斷其強弱變化以調和它們。適當使用寒涼或溫熱的藥物,用寒涼的治療寒症,用溫熱的治療熱症。
相同類型的病症,可用相剋的藥物治療。客邪與正氣性質相同時,可用相剋的治法。
不同類型的病症,可以順應客邪或正氣的性質來治療,或是順從於客邪,或是順從於正氣。
)帝曰:治寒以熱,治熱以寒,氣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從之,余已知之矣;其於正味何如?(五行氣化,補瀉之味,各有專主,故曰正味。此不特客主之氣為然,凡治諸勝復者皆同。)岐伯曰:木位之主,其瀉以酸,其補以辛。(木之主氣,初之氣也,在春分前六十日有奇,乃厥陰風木所主之時,故曰木位之主。
白話文:
皇帝問:
治療寒冷用熱藥,治療熱症用寒藥,氣相合的就用相反的藥性,不相合的就順應原有的氣性,這個道理我已經知道了。那麼,對於正確的用藥之道,又是怎樣的呢?
岐伯答:
在五行氣化中,不同屬性的氣有各自專門的補瀉藥味,這就是所謂的正確藥味。不只是客氣和主氣如此,凡是治療諸相勝復的情況,都適用此原則。
在木當令的季節,瀉用酸味藥,補用辛味藥。
木性升,酸則反其性而斂之,故為瀉。辛則助其發生之氣,故為補。《藏氣法時論》曰: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火位之主,其瀉以甘,其補以咸。(火之主氣有二:春分後六十日有奇,少陰君火主之,二之氣也;夏至前後各三十日有奇,少陽相火主之,三之氣也。火性烈,甘則反其性而緩之,故為瀉。
白話文:
木的性質 木的性質是上升,酸味可以抑制它的上升性質,所以有瀉下的作用。辛味則可以幫助它生髮之氣,所以具有補益的作用。《藏氣法時論》中說:肝氣想要散發,就要趕緊食用辛味的食物來幫助它散發,用辛味補益它,用酸味瀉下它。
火的性質 火主位,用甘味瀉下它,用鹹味補益它。(火的主氣有兩種:春分後六十多天,少陰君火主之,是第二個氣;夏至前後各三十多天,少陽相火主之,是第三個氣。火的性質猛烈,甘味可以抑制它的性質而緩和它,所以具有瀉下的作用。
火欲軟,咸則順其氣而軟之,故為補。《藏氣法時論》曰: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用鹹補之,甘瀉之。)土位之主,其瀉以苦,其補以甘。(土之主氣,四之氣也,在秋分前六十日有奇,乃太陰濕土所主之之時。土性濕,苦則反其性而燥之,故為瀉。土欲緩,甘則順其氣而緩之,,故為補。
白話文:
如果想讓火屬性變柔軟,可以品嘗鹹味,因為鹹味能順應火氣並使其柔軟,所以鹹味有補益的作用。《藏氣法時論》中說:如果想讓心軟化,可以多食用鹹味的食物以使其變柔軟,用鹹味來補益,用甘味來瀉除。
土屬性掌管脾胃,苦味可以瀉除土氣,甘味可以補益土氣。(土氣為主氣,佔一年中的四分之一,在秋分前六十多天由太陰濕土主管。土性濕潤,苦味可以反制其濕性,使其乾燥,所以苦味有瀉除的作用。土氣宜緩,甘味可以順應土氣使其緩和,所以甘味有補益的作用。)
《藏氣法時論》曰: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金位之主,其瀉以辛,其補以酸。(金之主氣,五之氣也,在秋分後六十日有奇,乃陽明燥金所主之時。金性斂,辛則反其性而散之,故為瀉。金欲收,酸則順其氣而收之,故為補。《藏氣法時論》曰: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
白話文:
《藏氣法時論》中說:脾胃喜歡緩和,如果吃東西太急,就用甘味食物來緩和它,用苦味食物來瀉它,用甘味食物來補它。
肺主金,用辛味食物來瀉它,用酸味食物來補它。金性收斂,辛味可以反其性而散開它,所以辛味是瀉法。金氣欲收,酸味可以順應其氣而收斂它,所以酸味是補法。
《藏氣法時論》中說:肺喜歡收斂,如果呼吸太急促,就用酸味食物來收斂它,用酸味食物來補它,用辛味食物來瀉它。
)水位之主,其瀉以咸,其補以苦。(水之主氣,終之氣也,在冬至前後各三十日有奇,乃太陽寒水所主之時。水性凝,咸則反其性而軟之,故為瀉。水欲堅,苦則順其氣而堅之,故為補。《藏氣法時論》曰: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
白話文:
水是萬物的基礎,想要瀉掉水濕,就用鹹味;想要補強水氣,就用苦味。(水是主氣,終結之氣,在冬至前後各三十多天,是太陽寒水所支配的時候。水性凝結,鹹味可以改變它的性質,讓它軟化,所以用來瀉水。水需要堅固,苦味可以順應它的特性,讓它堅固,所以用來補水。《藏氣法時論》中說:腎臟需要堅固,就用苦味來堅固它,苦味用來補,鹹味用來瀉。)對於厥陰經的病邪,用辛味來補,用酸味來瀉,用甘味來緩解。
(客者,客氣之為病也。後仿此。厥陰之客。與上文木位之主同其治。而復曰以甘緩之者,木主肝,《藏氣法時論》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也。)少陰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收之。(少陰君火之客,與上文火位之主同其治。以咸收之誤也,當作酸。《藏氣法時論》曰: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者,是其義。
白話文:
(客氣:指客氣所造成的疾病。後面的厥陰客氣也仿照此文。)厥陰客氣的治療方法和上文木位的君火相同。再次提到用甘味緩和,是因為木主肝,《藏氣法時論》說:「肝氣苦急,急食甘味以緩和。」
少陰客氣可以用鹹味滋補,用甘味瀉下,用鹹味收斂。(少陰君火客氣的治療方法和上文火位的君火相同。用鹹味收斂是錯誤的,應該用酸味。《藏氣法時論》說:「心氣苦緩,急食酸味以收斂。」就是這個道理。)
)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太陰濕土之客,與上文土位之主治同。)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軟之。(少陽相火之客,與上文火位之主,少陰之客治同。但曰以咸軟之者,按:《藏氣法時論》曰:心欲軟,急食鹹以軟之。雖心非少陽,而君相皆火,故味同也。
白話文:
太陰(脾胃)的入侵者:
- 補用甘味(滋補脾胃)
- 瀉用苦味(清除濕氣)
- 緩和用甘味(緩解濕氣)
少陽(膽)的入侵者:
- 補用鹹味(滋補膽氣)
- 瀉用甘味(清除火氣)
- 緩和用鹹味(軟化火氣)
)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泄之。(陽明燥金之客,與上文金位之主治同。復言以苦泄之者,金主肺,《藏氣法時論》曰: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也。)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咸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開發腠理,致津液,通氣也。(太陽寒水之客,與上文水位之主治同。
白話文:
在陽明經脈出現的病邪,可以用酸味來補充,用辛味來瀉出,用苦味來導泄。
在太陽經脈出現的病邪,可以用苦味來補充,用鹹味來瀉出,用苦味來收斂,用辛味來滋潤,打開身體表面的毛孔,引入津液,疏通氣血。
復曰以辛潤之者,水屬腎,如《藏氣法時論》曰: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也。開發腠理等義,俱與彼同,詳疾病類二十四。)帝曰:善。
白話文:
他又回答說:用辛涼之品滋潤,水屬腎,就像《藏氣法時論》中說的:腎怕乾燥,需要緊急服用辛味藥物來滋潤。至於開發腠理等意思,都同於前面所說,詳見疾病類別二十四。皇帝說: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