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二十七卷 (4)

回本書目錄

二十七卷 (4)

1. 二十八、六氣之復病治

(《素問·至真要大論》)

白話文:

「凡病之發,必由正氣不足,邪氣乘之。正氣者,人身之本也;邪氣者,外來之害也。故欲治病,先固其正氣,使正氣充盈,邪氣無所容身。正氣充足,則能抵抗百病,邪氣不能侵入。」

帝曰:六氣之復何如?(復者,報復之義。六氣盛衰不常,有所勝,則有所復也。愚按:王氏曰:凡先有勝,後必復。新校正引《玄珠》正化對化之義云:正司化令之實,對司化令之虛,對化勝而有復,正化勝而不復。反以王注為未然。或又曰:甲丙戊庚壬陽年太過,有勝無復;乙丁己辛癸陰年不及,有勝必有復。

白話文:

皇帝問:六氣相生相剋的報復情況如何?

(「復」指報復。六氣的盛衰是變化的,當一方勝出時,另一方就會反擊報復。愚按:王氏說:凡是先有勝出的一方,後面必定會有反擊報復的一方。新校正版本引用《玄珠》中的解釋:「正化」掌管化生的實體,「對化」掌管化生的虛象。對化勝過正化,就會有反擊報復;而正化勝過對化,則不會有反擊報復。認為王氏的注釋有誤。另有說法認為:甲丙戊庚壬陽年時,陽氣過旺,只有勝出沒有報復;乙丁己辛癸陰年時,陰氣不足,雖然有勝出,但必定有報復。)

皆未達之言也。夫勝復之道,隨氣盛衰而見,非有正對之分。考之本經諸篇。原無此言。其於不及有復太過無復之說,蓋以《氣交變大論》,凡太過之運皆不言復,惟不及之年則有之。《六元正紀大論》所載六十年運氣之紀,亦惟不及之歲言復,而太過之年則無。似乎陽年太過,有勝無復也。

白話文:

那些說法都是錯誤的。盛衰復反的規律,是隨著氣的盛衰而顯現的,並非有固定的對應關係。考查中醫經典,原本就沒有這樣的說法。有關不足有復、過度無復的說法,是根據《氣交變大論》,凡是過度運行的都不提復,只有不及的年份纔有。而《六元正紀大論》記載的六十年運氣週期,也只有不及的年份提到復,而過度的年份則沒有。這似乎說明,陽年過度時,只有盛沒有復。

然《五常政大論》云:發生之紀,不務其德,則收氣復。赫曦之紀。暴烈其政,臟氣乃復,敦阜之紀,大風迅至,邪傷脾也。堅成之紀,政暴變,長氣斯救。流衍之紀,政過則化氣大舉。是皆以太過之歲為言,由此觀之,則陽年未嘗無復也。惟是陰年氣弱,彼來勝我,故子必起而報之,故謂之復。

白話文:

《五常政大論》中說:發生之年的時節,如果政事不施行仁德,就會導致收成不佳。赫曦之年的時節,如果政事過於嚴厲,臟腑之氣就會衰退。敦阜之年的時節,如果有大風暴雨,就會損傷脾臟之氣。堅成之年的時節,如果政事發生劇變,就會依靠肺氣的調和來維持。流衍之年的時節,如果政事過激,就會導致天地之氣大規模地變化。這些都是指陽氣過盛的年份。由此可見,陽年並沒有沒有衰退的時候。只有陰年氣候虛弱,其他年份的氣候來侵犯,所以陰年會發生反擊,這就是所謂的衰退。

陽年氣強,無勝我者,但以我勝彼,故承乃從而制之。然曰承曰復,本一理也,但相繼而制者謂之承,因勝而報者謂之復,勝復相仍,本無罅隙,故經曰有勝則復,無勝則否。勝至則復,無常數也。又曰微者復微,甚者復甚。

白話文:

陽氣旺盛的年份,沒有能勝過它的,只有陽氣能勝過陰氣,所以陰氣服從陽氣的制約。然而所謂「承」和「復」,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順序制約的稱為「承」,因勝而報復的稱為「復」。勝與復接連不斷,本無空隙,所以經文說:「有勝就會有復,沒有勝就不會復。」勝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復,沒有固定的數目。又說:「微小的勝就會復微小,強烈的勝就會復強烈。」

然則氣之微甚,尚不可以假借,又何有陰陽正對復與不復之理哉?故本論無分太過不及之年,皆有淫勝反勝相勝之氣,可見陽年未必全盛而反勝者有之,陰年未必全衰而淫勝者亦有之,天地變化,消長無窮,但當隨厥氣幾而察以方月之義,庶得其妙;若必欲因辭害意,則失之遠矣。

白話文:

但是,氣勢的強弱微妙變化,都不可假借他人,那還能有什麼陰陽正對復與不復的道理呢?所以,本論中沒有分太過或不及的年份,都有淫邪之氣過盛、反擊邪氣過盛、兩者相勝的道理,可見陽氣旺盛的年份不一定完全興盛而被邪氣反擊,陰氣衰弱的年份也不一定完全衰弱而被邪氣過盛,天地變化,消長無盡,但應遵循實際情況和月份的特點來分析,才能領悟其中的奧妙;如果一定要按字面意思解釋,那將會差得很遠。

)岐伯曰:悉乎哉問也!厥陰之復,少腹堅滿,裡急暴痛,偃木飛沙,倮蟲不榮,厥心痛汗發,嘔吐,飲食不入,入而復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則入脾,食痹而吐。(厥陰風木之復,內應肝氣。少腹堅滿,肝邪實也。裡急暴痛,肝主筋膜,其氣急也。偃木飛沙,風之甚也。倮蟲不榮,木製土也。

白話文:

岐伯說:你的問題問得太深入、太全面了!厥陰經氣復發,小腹堅硬脹滿,腹中急痛劇烈,頭部昏昏沉沉,塵土飛揚的幻覺,小便短赤,心裡疼痛出汗,嘔吐,飲食下不去,勉強吃了又吐出來,筋骨發麻眩暈,精神恍惚,嚴重的話會侵犯脾臟,導致食道堵塞和嘔吐。(厥陰經屬風木,復發則內應肝氣。小腹堅硬脹滿,是肝邪充盛的表現。腹中急痛劇烈,肝主筋膜,所以肝邪發作則筋膜受累而疼痛劇烈。頭部昏昏沉沉,塵土飛揚的幻覺,是風邪過盛的緣故。小便短赤,是木邪剋制土氣的表現。)

厥心痛汗發,肝邪乘胃,上凌於心而陽氣泄也。飲食不入,入而復出,脾受肝傷也。掉為顫掉,眩為眩運,風淫所致也。風之甚者,必兼承製之化,故手足清冷而厥也。食痹者,食入不化,入則悶痛嘔汁,必吐出乃已也。)衝陽絕,死不治。(衝陽,胃脈也,胃絕則脾亦絕矣。

白話文:

心絞痛出汗 ,是肝臟的邪氣侵犯胃部,導致上逆於心,而陽氣外泄所致。

飲食不進 ,或者吃進去又吐出來,是脾臟受到肝臟損害的緣故。

手足顫抖頭暈目眩 ,是由於風邪入侵造成的。

風邪嚴重 的,還會兼有血虛的病變,所以手足冰冷而厥逆。

食積不化,食物進入後不消化,會造成腹脹疼痛,嘔吐酸水,只有嘔吐出來才能緩解。衝陽脈斷絕 ,則無法醫治。

按:前章天地淫勝,止言司天六脈絕者不治,而在泉未言;此章於六氣之復者復言之,正以明在泉之化,蓋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復之常也。)少陰之復,燠熱內作,煩躁鼽嚏,少腹絞痛,火見燔焫嗌燥。

白話文:

之前章節中,提到天氣變幻劇烈,六脈不通者會導致死亡,但沒有提及泉水狀況。這一章補充說明瞭六氣循環復甦的情況,旨在闡明泉水的變化。當四季氣息都結束時,由地氣主導,循環復甦是自然規律。在少陰時期的循環復甦階段,會有內熱升騰,煩躁不安、打噴嚏,小腹絞痛,心火旺盛、咽喉灼熱乾燥的症狀。

分注時止,氣動於左,上行於右,咳皮膚痛暴喑,心痛鬱冒不知人,乃灑淅惡寒,振慄譫妄,寒已而熱,渴而欲飲,少氣骨萎,隔腸不便,外為浮腫噦噫,赤氣後化,流水不冰,熱氣大行,介蟲不福,病痱胗瘡瘍,癰疽痤痔,甚則入肺,咳而鼻淵,(少陰君火之復,燠熱內作,煩躁鼽嚏,火盛於中而炎於上也。少腹絞痛,火在陰也。

白話文:

分注停止時,氣體從左側開始活動,向上運行到右側,出現咳嗽、皮膚疼痛、突然失聲,心痛、胸悶、意識不清,還會伴隨發冷、發抖、神志不清,寒症退去後發熱,口渴想喝水,呼吸急促、骨骼瘦弱,腸胃不適,體表浮腫、呃逆,赤色痰液出現,排出的尿液不冰,熱氣盛行,寄生蟲滋生,患上濕疹、瘡瘍、癰疽、痤瘡、痔瘡,嚴重者會侵入肺部,咳嗽並伴有鼻塞。

火見燔焫嗌燥,身表焦熱而火在喉也。分注時止,謂大腸或泄,膀胱或癃,火居二便也。氣動於左,陽升在東也。上行於右,火必乘金也。咳而皮膚痛暴喑,肺主聲音,外合皮毛而受火之傷也。心痛鬱冒不知人,心邪自實而神明亂也。灑淅惡寒,振慄譫妄,寒已而熱,水火相爭,熱極生寒也。

白話文:

火熱上攻,燒灼咽喉,身體外部灼熱而火勢直衝喉嚨。火熱散發時會有暫停,這表示大腸可能發生腹瀉,膀胱可能發生尿閉,火氣集中在這些器官。氣息向左移動,表示陽氣上升到東邊。火熱向上移動到右邊,火勢必定會攻擊金屬性的器官。咳嗽並伴有皮膚疼痛,聲音沙啞,因為肺部主導聲音,與皮毛相應,受到了火熱的傷害。心臟疼痛,氣息鬱結,失去知覺,是因為心臟邪氣自己存在,神志不清亂了。發抖怕冷,寒顫妄言,寒氣已退,熱氣又升,這是水火相爭,熱到極點就會生寒。

渴而欲飲,亡津液也,少氣骨萎,壯火食氣,熱極傷精也。隔腸不便,熱結不通也。外為浮腫、為噦噫,熱勝則腫,火逆衝上也。赤氣後化,陽明先勝,少陰後復也,流水不冰,熱氣大行,介蟲不福,火盛制金也。痱胗瘡瘍,癰疽痤痔,火克肺金而皮毛受病也。火甚必傷肺,故咳而鼻淵所由作矣。

白話文:

感到口渴想喝水,是因為體液不足;氣虛、肌肉萎縮,是因為火氣旺盛損耗氣血;全身發熱到極點是因為熱氣傷及精華。大便不通,是因為熱氣積聚導致經絡不通暢。

外部出現浮腫或打嗝,是因為熱氣過盛,導致組織腫脹,火氣上逆。赤色氣息逐漸轉化,是因為陽明經氣先盛,然後少陰經氣又恢復;流水不會結冰,是因為熱氣旺盛;蟲子無法生存,是因為火氣過盛抑制了金氣。

痱子、瘡瘍、癰疽、痤瘡和痔瘡,是因為火氣剋制肺金,導致皮膚毛髮受損。火氣過盛必然會傷及肺臟,所以會出現咳嗽和鼻涕等症狀。

鼽音求。嚏音帝。焫,如瑞切,噦,於決切。痱音肺。痤,才何切。)天府絕,死不治。(天府,肺經穴也。)太陰之復,濕變乃舉,體重中滿,食飲不化,陰氣上厥,胸中不便,飲發於中,咳喘有聲,大雨時行,鱗見於陸,頭頂痛重而掉瘛尤甚,嘔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則入腎,竅瀉無度,(太陰濕土之復,體重中滿,飲食不化,自傷同氣也。陰氣上厥,胸中不便,濕從寒化也。

白話文:


鼽: 聲音像「求」。 嚏: 聲音像「帝」。 焫: 音同「瑞」,意為發熱。 噦: 音同「於決」,意為反胃。 痱: 音同「肺」。 痤: 音同「才何」。

天府穴不通,會致命。(天府穴位於肺經)

太陰經復發,濕氣浮動,身體沉重感充斥,飲食不消化,陰氣上逆,胸部不適,體內有飲水,咳嗽喘鳴,大雨連綿,魚鱗出現在陸地上,頭頂劇烈疼痛,嘔吐頻繁,吐出清澈液體,嚴重時會影響腎臟,排出過度。 (太陰屬濕土,復發時會出現體重、飲食不化、傷及同氣等症狀。陰氣上逆,胸部不適,則是濕從寒化所致。)

飲發於中,喘咳有聲,濕侵脾肺也,大雨時行,鱗見於陸,濕令行也,頭頂痛重而掉瘛尤甚,濕在三陽,筋脈濡軟也。嘔而密默,唾吐清液,寒濕內動也。甚則土邪傳腎,竅瀉無度,以腎開竅於二便,而門戶不要也。)太谿絕,死不治。(太谿,腎經穴也。

白話文:

  1. 身體內產生水飲,出現喘咳有聲的症狀,這是濕氣侵犯脾肺所致。
  2. 大雨連綿時,魚鱗會出現在陸地上,這是濕氣旺盛而流動的表現。
  3. 頭部頂部疼痛加劇,尤其是搖頭時,這是濕氣滯留於三陽經,導致筋脈濡軟。
  4. 出現嘔吐並伴有微熱,吐出清澈液體,這是寒濕之邪在體內活動的徵兆。
  5. 情況嚴重時,濕邪會傳遞到腎臟,導致大小便失禁,這是因為腎臟主管二便的開啟和關閉,而濕邪損傷了腎臟的調節功能。
  6. 太谿穴(腎經穴位)不通暢,則生命危急,難以救治。

)少陽之復,大熱將至,枯燥燔爇,介蟲乃耗,驚瘛咳衄,心熱煩躁,便數憎風,厥氣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瘛,火氣內發,上為口糜嘔逆,血溢血泄,發而為瘧,惡寒鼓慄,寒極反熱,嗌絡焦槁,渴引水漿,色變黃赤,少氣脈萎,化而為水,傳為胕腫,甚則入肺,咳而血泄,(少陽相火之復,故大熱至而枯燥燔爇。介蟲屬金,所以耗也。

白話文:

少陽經病情的復發,將會出現高燒。高熱會導致身體乾枯灼熱,使體內的寄生蟲受到損耗。患者會產生驚嚇、癲癇、咳嗽、鼻出血等症狀,同時伴有心熱煩躁、大便次數增多、畏風等問題。體內的虛寒之氣會上行,導致面部浮腫、眼睛乾澀發炎。體內的火氣上炎,會導致口舌糜爛、嘔吐逆流、血溢血泄,甚至誘發瘧疾。患者會出現畏寒、發抖、寒極生熱等症狀,嗓子發乾灼熱,口渴難耐,面色發黃發紅,氣息微弱,脈搏萎靡。火氣化而為水,會導致水腫。嚴重的情況下,水腫會入侵肺部,引起咳嗽和咳血。

(少陽經相火的復發,因此會導致高燒,進而引起身體乾枯灼熱。介蟲屬金,所以高燒時會被耗損。)

其病則驚瘛咳衄,心熱煩躁,火乘心肺也,便數憎風,表裡皆熱也。厥氣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瘛,火氣內發,上為口糜嘔逆,血溢血泄,皆火炎於上,故形色變而逼血妄行也。發而為瘧,惡寒鼓慄,寒極反熱,以風火相薄而陰陽相併也。嗌絡焦槁,,渴引水漿,津液涸也,色變黃赤,熱在脾則黃,在心則赤也,少氣脈萎,氣血傷也。化而為水,傳為胕腫,以氣蒸熱化,水道不通,而浮腫如泥也。

白話文: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驚嚇後抽搐、咳嗽出血、心火旺盛、煩躁、肺火過盛、大便頻繁、怕風、全身發熱,表明裡外皆熱。陽氣上衝,臉色晦暗如浮灰,眼睛昏花,內部火氣上炎,導致口舌生瘡、嘔吐反胃、血溢血泄,都是因為上焦火熱過盛,導致面色異常,妄行迫血。發作為瘧疾時,會出現怕冷、發抖,冷到極點後又發熱,這是風火交加、陰陽相爭所致。咽喉乾燥,口渴想喝水,是津液枯竭所致。面色發黃發紅,如果在脾臟則黃,在心臟則紅。氣息微弱,脈象細弱,是氣血受損所致。轉化為水腫時,會出現四肢浮腫,因為氣蒸熱化,水道不通,所以浮腫如泥。

火盛必傷金故甚則入肺,咳而血泄。爇,儒決切。瘛音翅。)尺澤絕,死不治。(尺澤,肺經穴也,按:前章少陰司天熱淫所勝言尺澤,少陽司天火淫所勝言天府,此章所言與前章相反,然皆系肺經之穴,以火剋金,故能互見其害。

白話文:

火氣旺盛必然會傷害金氣,所以嚴重的話會傷及肺部,出現咳嗽和咳血。火氣旺盛,讀音ㄐㄩㄝ。喘息,讀音ㄔˋ。尺澤穴回絕,表示已經死亡,無法救治。(尺澤穴是肺經上的穴位,註:前一章節中提到少陰司天,熱淫所勝時會影響尺澤穴;少陽司天,火淫所勝時會影響天府穴;本章節所述與前一章節相反,但都與肺經穴位相關,因為火克金,所以能互相影響而危害肺部。)

)陽明之復,清氣大舉,森木蒼干,毛蟲乃厲,病生胠脅,氣歸於左,善太息,甚則心痛痞滿,腹脹而泄,嘔吐咳噦煩心,病在膈中,頭痛,甚則入肝,驚駭筋攣,(陽明燥金之復,故清氣大舉,森木蒼干,毛蟲乃厲,金剋木也。病生胠脅,氣歸於左,肝木傷也。金氣盛則木鬱火衰而陽氣不達,故善太息。

白話文:

陽明經恢復生機時,清氣大量上升,就像茂密的樹木和蒼翠的樹幹。毛蟲就會作亂,導致胠脅疼痛。氣血會流向左側,患者會經常嘆息。嚴重時,會出現心痛、痞滿、腹脹腹瀉、嘔吐反胃、煩躁不安的症狀。病症位於橫膈膜部位,還會引起頭痛。嚴重時,會侵入肝臟,導致驚恐、筋攣等症狀。(陽明燥金經脈恢復正常時,清氣會大量上升,就像茂密的樹木和蒼翠的樹幹。毛蟲會作亂,這是因為金屬剋制木頭。胠脅疼痛,氣血流向左側,是肝木受傷的表現。金氣旺盛時,木氣鬱結,火氣衰弱,導致陽氣不通暢,所以患者會經常嘆息。)

甚則心痛痞滿,腹脹而泄,嘔吐咳噦煩心,清邪在中也。頭痛者,陰寒外束,熱聚於經也。金強侮肝,故為驚駭筋攣之病。)太衝絕,死不治。(太衝,肝經穴也。)太陽之復,厥氣上行,水凝雨冰,羽蟲乃死,心胃生寒,胸中不利,心痛痞滿,頭痛善悲,時眩僕食減,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堅,陽光不治,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唾出清水,及為噦噫,甚則入心,善忘善悲,(太陽寒水之復,其氣上行,則水凝雨冰。羽蟲屬火,水盛乃死也。

白話文:

情況嚴重的會心痛、腹部脹滿,腹脹並腹瀉,嘔吐、咳嗽、氣喘、煩躁,這些是邪氣在體內作祟。頭痛是因陰寒之氣從外束縛,熱氣聚集在經絡所致。金屬性太強會侵犯肝臟,因此會產生驚嚇和筋攣的疾病。太衝穴阻塞,就會死亡,無法醫治。(太衝穴是肝經的穴位。)太陽寒水的循環,厥陰之氣上行,水凝結為雨水和冰塊,鳥類就會死亡,心胃受寒,胸中不適,心痛、腹部脹滿,頭痛、容易悲傷,時常頭暈、食量減少,腰部和臀部反而疼痛,屈伸不便,大地乾裂、河水結冰,太陽的陽光無法照治,小腹收縮、睪丸上提,牽引到腰部和脊椎,上沖到心臟,吐出清澈的口水以及打嗝,情況嚴重的會影響心臟,容易健忘和悲傷。(太陽寒水的循環,其氣上行,就會導致水凝結為雨水和冰塊。鳥類屬火,水氣過盛就會死亡。)

其病心胃生寒,故胸中不利也。心痛痞滿,寒在膈間也。頭痛善悲,寒並於上而陽神虛也。時眩僕食減,清陽失位而胃中寒也。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寒歸水藏而連及太陽經也。地裂冰堅,陽光不治,水令行也。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於心,寒客三陰,上侵君火也。唾出清水,及為噦噫,寒水侮土,胃脘無陽也。

白話文:

他的病症是心胃生寒,所以胸口不舒服。心痛脹滿,是寒氣停留在膈膜之間。頭痛容易悲傷,是寒氣上攻,陽氣虛弱。時常頭暈,食慾不振,是清陽之氣錯位,胃中寒涼。腰部痠痛,彎曲伸展不便,是寒氣歸於腎臟,連及太陽經絡。腳底冰冷如堅冰,陽光照射無用,是水液運行失常。小腹下墜,牽拉腰脊,往上衝擊心臟,是寒氣侵犯三陰經,上攻君火。吐出清水,並且打嗝,是寒水剋制脾胃,胃部沒有陽氣。

寒甚者必乘心,心藏神,神不足則善忘善悲。脽音誰。睪音高,)神門絕,死不治。(神門,心經穴也。)帝曰:善。治之奈何?(治六氣之復。)岐伯曰:厥陰之復,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瀉之,以甘緩之。(厥陰風木之復,治以酸寒,木之正味,其瀉以酸,木火相生,宜清以寒也,佐以甘辛,木盛土衰,以甘補土,辛從金化,以辛制木也。瀉者,瀉肝之實。

白話文:

寒氣極盛時一定會影響心臟。心臟藏著人體的元神,元神不足就會容易健忘和悲傷。

心門絕閉,治療無效。(心門,指的是心經上的穴位)

帝說:「很好。那麼要如何治療呢?」(治療六氣復位的病症)

岐伯答:「厥陰復位,治療時要用具有酸性和寒性的藥物,並佐以甘味和辛味。用酸性物質治療,用甘味緩和,用辛味收斂。

厥陰風木復位時,治療要用酸寒藥物,因為酸味是木的正味,用酸味可以瀉清; 木火相生,需要用寒性物質來清熱,再佐以甘辛藥物,因為木盛土衰,用甘味可以補土,辛味從金化生,用辛味可以制約木氣。瀉治是指瀉肝氣過盛。」

緩者,緩肝之急也。)少陰之復,治以鹹寒,,佐以苦辛,以甘瀉之,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咸軟之。(少陰君火之復,治以鹹寒,制以所不勝也。佐以苦辛,發散其熱也。以甘瀉之,甘瀉火也。以酸收之,斂浮熱也。以苦發之,散火之郁也。以咸軟之,解熱之結也。)太陰之復,治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瀉之,燥之泄之。

白話文:

緩法: 減緩肝臟氣血的急迫。

少陰病的復發,治療方法:

  • 使用鹹寒藥物
  • 搭配苦辛藥物,宣發少陰熱氣
  • 用甘味藥物瀉火
  • 用酸味藥物斂縮浮熱
  • 用苦味藥物疏散鬱火
  • 用鹹味藥物緩解熱結

太陰病的復發,治療方法:

  • 使用苦熱藥物
  • 搭配酸辛藥物,宣發太陰濕熱
  • 用苦味藥物瀉太陰濕熱
  • 用燥泄藥物,排出濕熱

(太陰濕土之復,治以苦熱,苦能瀉土,熱能燥濕也。佐以酸辛,酸能制土,辛能溫寒也。以苦瀉之,燥之泄之,瀉以奪其壅,燥以勝其濕,泄以利其水也。)少陽之復,治以鹹冷,佐以苦辛,以咸軟之,以酸收之,辛苦發之,發不遠熱,無犯溫涼,少陰同法。(少陽相火之復,與上文少陰之復治同。

白話文:

太陰濕土之復

治療方法是用苦熱的藥物。苦能瀉去土,熱能燥去濕。輔助用酸辛,酸能制土,辛能溫寒。用苦瀉下,燥濕瀉下,瀉去壅塞,燥去濕氣,瀉下疏利水液。

少陽之復

治療方法是用鹹冷的藥物。輔助用苦辛,鹹能軟化,酸能收斂,苦辛發散。發散不致過熱,不抵觸溫涼,少陰也是這樣治療。

(少陽相火之復,與上文少陰之復治療方法相同。)

發不遠熱,無犯溫涼,重明用發者,勿犯寒涼也。少陰之治亦然。)陽明之復,治以辛溫,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補之。(陽明燥金之復,治以辛溫,金之正味,瀉之以辛,金之清燥,勝之以溫也。佐以苦甘,苦從火,化,以苦制金,木被金傷,以甘緩急也。

白話文:

頭髮生長不好,不能遠離熱源,也不要接觸寒涼,尤其是頭髮長得快的人,更要避免寒涼。少陰病的治療也是一樣。陽明經氣復甦時,應該用辛溫的藥物治療,輔以苦味和甘味,用苦味瀉火,用苦味下降,用酸味補益。陽明屬燥金,復甦時,應該用辛溫的藥物治療,金的正味是辛味,用辛味來瀉火,金的特性是清燥,用溫味來克制。輔以苦甘,苦味屬火,能化金,用苦味來制金,木被金所傷,用甘味來緩解急症。

以苦泄之下之,開燥結以通實邪;以酸補之,斂津液以滋乾涸也。)太陽之復,治以咸熱,佐以甘辛,以苦堅之。(太陽寒水之復,治以咸熱,水之正味,其瀉以咸,而治寒以熱也。佐以甘辛,甘從土化,用以制水,而辛能散寒也。寒水通於腎,腎不堅則寒易起,故《藏氣法時論》曰: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也。

白話文:

用苦寒的藥物來瀉下清利,開通燥結之處,以疏通實邪;用酸性的藥物來補益,收斂津液以滋養乾涸。

陽明經受損後復原,應以鹹熱性的藥物來治療,輔助以甘辛的藥物,用苦味來補堅。(陽明寒水受損後復原,應以鹹熱性的藥物來治療,鹹味為水正味,瀉水當用鹹,治寒當用熱。輔助以甘辛的藥物,甘味從土中化生,用來制水,而辛味能散寒。寒水通於腎,腎不堅固則寒氣易起,所以《藏氣法時論》說:腎要堅固,緊急時用苦味藥來補堅。)

)治諸勝復,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清者溫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潤之,急者緩之,堅者軟之,脆者堅之,衰者補之,強者瀉之。各安其氣,必清必靜,則病氣衰去,歸其所宗,此治之大體也。(此總結前章淫勝反勝相勝相復之治,皆不外乎此法,則正氣得安,病氣衰去,陰陽宗主各有所歸,自無偏勝之患,而治法盡於此矣。脆音翠。

)帝曰:善。

白話文:

治療各種身體狀況復發,寒冷的加熱,炎熱的降溫,溫熱的清涼,清涼的溫暖,擴散的收斂,鬱積的擴散,乾燥的滋潤,急促的緩和,堅硬的軟化,脆弱的強化,虛弱的補強,強壯的瀉下。讓身體各方面氣息安定,務必要清淨平和,那麼病氣就會衰弱消退,回到它的根本,這是治病的大原則。(這句話總結了上一章討論的邪氣過盛,身體產生反應,邪氣逐漸減弱的治療方法,這些方法都離不開這個原則。這樣,身體正氣就能得到安定,病氣就會衰弱消退,陰陽各自安於本位,自然不會出現偏盛的問題,治療方法也都包含在這裡了。翠字讀作「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