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二十七卷 (3)

回本書目錄

二十七卷 (3)

1. 二十六、邪氣反勝之治

(《素問·至真要大論》)

白話文:

「凡病之發,必由正氣不足,邪氣乘之。正氣者,人身之本也;邪氣者,外來之害也。故欲治病,先固其正氣,使正氣充盈,邪氣無所容身。正氣充足,則能抵抗百病,邪氣不能侵入。」

帝曰:邪氣反勝,治之奈何?(反勝者,以天地氣有不足,則間氣乘虛為邪而反勝之也。)岐伯曰:風司於地,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苦甘,以辛平之。(凡寅申歲厥陰風木在泉而或氣有不及,則金之清氣反勝之,故當治以酸溫,酸求木之同氣,溫以制清也。佐以苦甘,苦以溫金,甘以緩肝之急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道:邪氣反過來壓制人體,這應該如何治療?(邪氣反勝,是因為天地之間的正氣不足,虛弱的邪氣趁機作祟,反過來壓制人體。)

岐伯回答道:風氣掌管大地,清氣反過來壓制風氣。可以用酸溫的藥物來治療,輔以苦甘之味,再用辛平之氣來平衡。

(凡是在寅申年(歲)的時候,厥陰風木之氣在泉水之下,如果正氣不足,那麼金之清氣就會反過來壓制風氣,所以應該用酸溫的藥物來治療。酸味與木同氣,溫性可以制約清氣。輔以苦甘之味,苦味可以溫補金氣,甘味可以緩解肝氣的急迫感。)

以辛平之,木之正味,其補以辛;金之正味,其瀉以辛也。)熱司於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凡卯酉歲少陰君火在泉而或氣有不及,則水之寒氣反勝之,故當治以甘熱,甘能勝水,熱能制寒也。佐以苦辛,寒得苦而溫,得辛而散也。以鹹平之,火之正味,其補以咸;水之正味,其瀉以咸也,)濕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苦冷,佐以鹹甘,以苦平之。(凡辰戌歲太陰濕土在泉而或氣有不及,則火之熱氣反勝之,故當治以苦冷,抑火邪也。

白話文:

辛和甘平的味道,是木頭的本味,用辛味來補養;辛和甘平的味道,是金屬的本味,用辛味來瀉除。

太熱主宰地下,太寒就會反過來勝過太熱,用甘熱來治療,輔助以苦辛,用鹹平來平衡。(凡是卯酉年,少陰君火在泉中,如果氣有不足,那麼水的寒氣就會反過來勝過太熱,所以應當用甘熱來治療,甘能勝水,熱能制寒。輔助以苦辛,寒得苦而溫暖,得辛而疏散。用鹹平來平衡,火氣的本味是鹹味,用鹹味來補養;水的本味是鹹味,用鹹味來瀉除。)

太濕主宰地下,太熱就會反過來勝過太濕,用苦冷來治療,輔助以鹹甘,用苦平來平衡。(凡是辰戌年,太陰濕土在泉中,如果氣有不足,那麼火的熱氣就會反過來勝過太濕,所以應當用苦冷來治療,抑制火邪。)

佐以鹹甘,鹹寒制熱,甘濕補土也。以苦平之,即苦冷之義。)火司於地,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鹹平之。(凡巳亥歲少陽相火在泉而氣有不及,與上文熱司於地者同其治。)燥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為利。(凡子午歲陽明燥金在泉而氣有不及,則熱反勝之,治以平寒,以金司於地,氣本肅殺,若用大寒,必助其慘,故但宜平寒,抑其熱耳。佐以苦甘,所以瀉火也。

白話文:

結合鹹味和甘味,鹹寒味可用於調節熱性,甘濕味補益脾胃。此外,再配合苦平味,也就是苦寒味來平衡。

在五行中,火象徵地上的氣候,遇寒則會被抑制,因此治療時可用甘熱味,再輔以苦辛味,以鹹平味來調和。

(在巳亥流年,少陽相火源頭虛弱,與上文所說的熱象徵地上的氣候,治療方法相同。)

在五行中,燥象徵地上的氣候,遇熱則會加重,因此治療時可用平寒味,再輔以苦甘味,以酸平味來調和,以達到平衡為目的。

(在子午流年,陽明燥金源頭虛弱,則熱象徵地上的氣候而加重,治療時可用平寒味,因為五行中金象徵地上的氣候,本性肅殺,如果使用過於寒涼的藥物,會助長其肅殺之氣,因此只宜用平寒味來抑制其熱性。再輔以苦甘味,是為了瀉火。)

以酸平之,金之正味,其補以酸也。以和為利,戒過用也,即平寒之意。)寒司於地,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凡丑未歲太陽寒水在泉而氣有不及,則熱反勝之,故治以鹹冷,抑火邪也。佐以甘辛,甘瀉火而辛能散也。以苦平之,水之正味,其補以苦也。

白話文:

用酸味來平衡,因為酸味是金元素的本味,用酸味來補充。用和緩的方式來調養,不要過度使用,這是維持寒性的意思。

寒氣屬於地氣,熱氣會反過來加劇寒氣,要用鹹味和寒涼之性來治療,再輔以甘味和辛味,用苦味來平衡。

(特別是在醜未年,太陽寒水在泉水裡而氣息不足,熱氣就會反過來加劇寒氣,所以用鹹味和寒涼之性來治療,抑制火邪。輔以甘味和辛味,甘味能緩和火氣,辛味能發散。用苦味來平衡,因為苦味是水元素的本味,用苦味來補充。)

王氏曰:此六氣方治,與前淫勝法殊貫。其云治者,瀉客邪之勝氣也。云佐者,皆所利所宜也。云平者,補已弱之正氣也。)

白話文:

帝曰:其司天邪勝何如?(言司天反勝也。)岐伯曰:風化於天,清反勝之,治以酸溫,佐以甘苦。(巳亥歲也。治與上文風同於地大同。)熱化於天,寒反勝之,治以甘溫,佐以苦酸辛。(子午歲也。治與上文熱司於地稍同,但少一鹹味,多一酸味,蓋火為水勝則心苦緩,故宜食酸以收之。

皇帝問:司天之氣如果勝過其他的氣,會怎樣?(表示司天之氣反過來勝過其他氣)

岐伯回答:如果風氣過盛在天上,清氣就會反過來勝過它。治療時使用酸性溫和的藥物,輔助藥物用甘味和苦味。(這是巳亥年。治療方法與上文風氣過盛在地上的治療方法相同)

如果熱氣過盛在天上,寒氣就會反過來勝過它。治療時使用甘性溫和的藥物,輔助藥物用苦味、酸味和辛味。(這是子午年。治療方法與上文熱氣過盛在地上的治療方法略有不同,少了一味鹹味,多了一味酸味。這是因為水勝過火時,心臟會感到苦澀緩慢,因此需要食用酸味食物來收斂。)

白話文:

皇帝問:司天之氣如果反過來勝過其他氣,會怎樣?

岐伯答:若風氣過盛於天,則清氣反勝之。治宜用酸味溫和之藥,佐以甘味、苦味。(此為巳亥年。治法與風氣過盛於地相同)

若熱氣過盛於天,則寒氣反勝之。治宜用甘味溫和之藥,佐以苦味、酸味、辛味。(此為子午年。治法與熱氣過盛於地略有不同,去鹹味,加酸味。蓋水勝火,則心苦澀遲緩,需用酸味收斂之。)

)濕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丑未歲也。苦寒所以祛熱,苦酸所以斂熱。按:此與上文濕司於地,皆當言風反勝之,而俱言熱者,蓋風火本屬同氣,均能勝濕故也。然佐以苦酸,則木之正味,其瀉以酸,此雖治熱,而亦兼乎風矣。)火化於天,寒反勝之,治以甘熱,佐以苦辛。

白話文:

如果天氣潮濕,就會容易出現燥熱,治療時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並輔以苦酸的藥物。火熱的天氣容易造成寒涼,治療時應該用甘熱的藥物,並輔以苦辛的藥物。

(寅申歲也。治與上文熱司於地大同。)燥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卯酉歲也,辛寒所以散熱,苦甘所以瀉火。)寒化於天,熱反勝之,治以鹹冷,佐以苦辛。(辰戌歲也。治與上文寒司於地大同。)

白話文:

寅申年

  • 治療方法與上文熱主於地相同。

卯酉年

  • 熱邪從天而化,熱盛反壓制其他,治療使用辛寒藥,輔以苦甘藥。
  • 辛寒藥散熱,苦甘藥瀉火。

辰戌年

  • 治療方法與上文寒主於地相同。

2. 二十七、六氣相勝病治

(《素問·至真要大論》)

白話文:

「凡病之發,必由正氣不足,邪氣乘之。正氣者,人身之本也;邪氣者,外來之害也。故欲治病,先固其正氣,使正氣充盈,邪氣無所容身。正氣充足,則能抵抗百病,邪氣不能侵入。」

帝曰:六氣相勝奈何?相勝者,(六氣互有強弱,而乘虛相勝也。)岐伯曰:厥陰之勝,耳鳴頭眩,憒憒欲吐,胃膈如寒,大風數舉,倮蟲不滋,胠脅氣並,化而為熱,小便黃赤,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腸鳴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則嘔吐,膈咽不通。(厥陰之勝,風邪盛也。

白話文:

黃帝問:六種病氣互相爭勝,具體會出現什麼情況?

岐伯回答:厥陰之氣勝出時,會出現耳鳴、頭暈、心慌想吐、胃部像受寒一樣、大風多次發作、皮膚上的蟲子不長、兩脅之間氣機堵塞、轉化為熱、小便黃赤、心窩胃部疼痛、向上擴散到兩脅、腸鳴泄瀉、小腹疼痛、下部排泄物呈紅赤或白色,嚴重的話還會嘔吐,橫膈和咽喉不通暢。

耳鳴頭眩,肝脈會於頂巔而風主動也。憒憒欲吐,胃膈如寒,以木邪傷胃,胃虛生於寒也。倮蟲不滋,土氣衰也。胠脅氣並,肝邪聚也。化熱而小便黃赤,邪侵小腸也。其在上則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為嘔吐,為膈咽不通,在下則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皆肝經脈氣所及,而木邪乘於腸胃也。憒音貴,心亂也。

白話文:

耳鳴頭暈,是因為肝脈會聚在頭頂,肝風上攻。

心煩意亂,想嘔吐,胃部像受了寒一樣,是因為肝氣邪熱傷胃,胃虛導致寒氣產生。

肌肉萎縮不長,是因為脾氣衰弱。

脅肋部位氣血鬱結,是因為肝氣邪熱聚集。

化熱後小便黃赤,是因為邪熱侵襲了小腸。

如果在上面,就會出現胃脘痛、徹心痛,上衝兩脅,導致嘔吐,膈肌和咽喉不通暢;如果在下面,就會出現腹瀉、小腹疼痛,大便帶血或膿血,這都是因為肝經脈氣所到之處,肝氣邪熱乘虛侵襲了腸胃。

「憒」字讀「貴」,表示心神混亂。

胠音區。)少陰之勝,心下熱善飢,齊下反痛,氣遊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嘔逆躁煩,腹滿痛溏泄,傳為赤沃。(少陰之勝,君火盛也。少陰之脈起心中,出屬心系,故心下熱而善飢。少陰之脈絡小腸,而熱乘之,故齊下反痛。心火盛則熱及心包絡,包絡之脈歷絡三焦,故氣遊三焦。

白話文:

當少陰經氣勢強盛時(少陰經氣勢太旺),就會出現心下灼熱、容易飢餓的症狀。同時,小腸下方會感到疼痛,氣血會遊走於三焦。酷暑來臨,樹木會乾枯,草木會凋萎。患者還會出現嘔吐、煩躁、腹脹、腹痛、泄瀉等症狀,這些症狀最終會演變成赤沃之病(下利赤白)。

(註:少陰之勝,是指體內陽氣過盛。少陰經脈起於心臟,與心包絡相連,所以心下會發熱、容易飢餓。小腸屬少陰經絡,熱邪會侵犯小腸,導致小腸下方疼痛。心火旺盛時,熱邪會蔓延至心包絡,心包絡的經脈分佈於三焦,所以氣血會遊走於三焦。)

其在天則炎暑至,在物則木乃津,草乃萎。火在上焦則嘔逆躁煩,在中焦則腹滿痛,在下焦則溏泄傳為赤沃。赤沃者,利血尿赤也。齊,臍同。)太陰之勝,,火氣內郁,瘡瘍於中,流散於外,病在胠脅,甚則心痛,熱格,頭痛喉痹項強,獨勝則濕氣內郁,寒迫下焦,痛留頂,互引眉間,胃滿,雨數至,燥(當作濕。)化乃見,少腹滿,腰脽重強,內不便,善注泄,足下溫,頭重足脛胕腫,飲發於中。

白話文:

夏季來臨,陽氣上升,溫度炎熱。對於植物來說,樹木開始枯萎,草類變得凋零。

火熱之氣在身體上焦(頭部)則會出現嘔吐、煩躁的症狀;在中焦(腹部)則會導致腹部脹滿、疼痛;在下焦(下腹部)則會出現溏瀉,甚至排出血便,稱為「赤沃」。

「赤沃」是指利血尿赤的症狀。(「齊」與「臍」同義。)

太陰之氣強盛,火氣內鬱,會導致體內生瘡瘍,流散到體外,出現脇肋疼痛,嚴重時會心痛、發熱、頭痛、喉嚨疼痛、頸項僵硬。

太陰之氣獨勝,則濕氣內鬱,寒氣逼迫下焦,頭頂疼痛,兩眉之間互引,胃部脹滿,雨水來臨時,濕邪化開才會好轉。

小腹脹滿,腰部痠痛沉重,大便不通暢,容易腹瀉,足部溫熱,頭重,小腿、腳底水腫,體內有飲邪積聚。

胕腫於上。(太陰之勝,濕邪盛也。寒濕外盛,則心火內郁,故瘡瘍先發於中,而後流散於外。心脈起心中,出腋下,故病在胠脅,甚則心痛。熱格於上,則為頭痛喉痹項強。若無熱而濕獨勝,則濕氣內郁,寒迫下焦,故痛留巔頂,互引眉間。胃屬土,不能制濕則為脹滿。其在天則雨數至,在物則濕化見。

白話文:

腫脹發生在胸部上方。(這是太陰經氣勢強盛,濕邪過盛的緣故。寒濕之氣在體外過於旺盛,則心火在體內鬱積,因此瘡瘍先在體內發作,然後散發到體外。心脈從心臟開始,通過腋下,因此病症在肋下,嚴重時會胸痛。熱邪阻滯在胸部上方,就會引起頭痛、喉嚨痛、脖子僵硬等症狀。如果沒有熱邪,只有濕邪過盛,那麼濕氣就會鬱積在體內,寒氣逼迫下焦,因此疼痛停留於頭頂,並相互牽引至眉毛之間。胃屬於土,不能控制濕邪,就會導致脹滿。在自然界中,這會導致連續下雨;在物體上,則會表現為濕潤柔軟。

濕下流則少腹滿,腰脽重強。內濕不便則清濁不分。故善注泄。濕鬱於下則熱生,故足溫。濕滯於上,故頭重。脾胃不能勝濕,則足脛胕腫,故飲發於中,浮腫於上也。)少陽之勝,熱客於胃,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飢,耳痛溺赤,善驚譫妄,暴熱消爍,草萎水涸,介蟲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少陽之勝,相火盛也。

白話文:

濕氣向下流動,就會導致小腹脹滿,腰部和兩側沉重有力。內濕會導致大小便不通暢,清濁不分。所以要善於排泄。濕氣鬱積在下部,就會生熱,所以足部發熱。濕氣阻滯在上部,就會導致頭重。脾胃不能運化濕氣,就會導致小腿腫脹,最終導致腹腔積水,上半身浮腫。

少陽旺盛,熱邪侵犯胃部,就會煩躁不安、心痛、眼睛發紅、欲嘔吐、吐出酸水、容易飢餓、耳痛、小便發紅、容易受到驚嚇並胡言亂語、全身發熱消瘦、草木枯萎、水源乾涸、動物蜷縮不動、小腹疼痛、下身排出紅色或白色的液體。(少陽旺盛,是指相火旺盛。)

熱客於胃而上行,則為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飢耳痛等病,下行則為溺赤。火盛則傷陰,故善驚譫妄,暴熱消爍。熱極則害物,故草萎水涸。介蟲屬金,故遇火而屈。熱陷下焦,故少腹為痛。下沃赤白者,熱在血分則赤,氣分則白,大便曰利,小便曰濁也。)陽明之勝,清發於中,左胠脅痛溏泄,內為嗌塞,外發㿗疝,大涼肅殺,華英改容,毛蟲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陽明之勝,金邪盛也,金氣寒肅,故清發於中。

白話文:

熱氣侵犯胃部並上行,會導致煩心、心痛、眼睛發紅、想吐、吐酸水、容易感到飢餓、耳朵痛等症狀。熱氣下行則會導致小便赤熱。

火熱過盛會傷及陰液,因此容易受驚、說胡話,而且會發高燒導致消瘦。熱氣過於嚴重就會對身體造成危害,就像草木枯萎、水源乾涸一樣。

介蟲屬於金,所以遇到火熱就會萎縮。熱氣陷於下焦,就會導致小腹部疼痛。

如果小便呈現紅色,則是熱氣在血液中;如果小便是白色,則是熱氣在氣分中。大便稀溏稱為「利」,小便混濁稱為「濁」。

當陽明經過於旺盛時,會導致體內清氣上浮,左邊胸肋疼痛、腹瀉,內在會導致咽喉阻塞,外在則會發作疝氣。過於涼爽乾燥的環境會導致植物凋零、昆蟲受災,胸口也會感到不適,咽喉阻塞而咳嗽。

(註:陽明之勝,可能是指金邪過於旺盛,因為金氣具有寒肅的性質。)

木受其制,故左胠脅痛。清氣在下則為溏泄,在上則為嗌塞,在少腹則為㿗疝,在天則大涼肅殺,在物則華英改容。毛蟲,木蟲也,故受其殃。胸中,肺所居也,燥勝則肺氣斂而失其治節,故有不便而嗌塞為咳也。

白話文:

當木氣受到抑制時,會導致左側肋部疼痛。清氣沉降在下方,會導致腹瀉;上浮在上方,會導致喉嚨阻塞;滯留在少腹,會導致疝氣;散發在天地間,會帶來強烈的寒氣和殺傷力;作用在動植物上,會讓它們改變形態和顏色。毛蟲是木蟲,所以也會受到木氣的影響。胸中是肺臟所在之處,當燥氣過盛時,肺氣就會收斂,失去調節功能,導致胸悶和喉嚨阻塞引發咳嗽。

)太陽之勝,凝慄且至,非時水冰,羽乃後化,痔瘧發,寒厥入胃則內生心痛,陰中乃瘍,隱曲不利,互引陰股,筋肉拘苛,血脈凝泣,絡滿色變,或為血泄,皮膚痞腫,腹滿食減,熱反上行,頭項囟頂腦戶中痛,目如脫,寒入下焦,傳為濡瀉。(太陽之勝,水邪盛也,故為凝慄水冰。

白話文:

當太陽之氣過盛,會引起嚴重的寒顫,甚至在非寒冬時節也會感到異常寒冷,羽毛不長,痔瘡和瘧疾也會發作。寒氣進入胃部,會引起心痛;陰部出現腫脹,疼痛隱曲不通,互相牽扯陰部和大腿,肌肉僵硬,血脈不通暢,面色發紫,甚至會出現便血、皮膚腫脹,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同時,熱氣向上升,導致頭頂、囟門、腦戶疼痛,眼睛感覺昏花。寒氣進入下焦,會轉化為腹瀉。

羽蟲屬火,故後化。太陽經挾脊貫臀。故痔發。寒勝則邪正分爭。故為瘧。寒氣入胃,厥逆於中,上侵君火,故內生心痛。太陽之脈絡腎屬膀胱,故為陰瘍,為隱曲不利而互引陰股,筋肉得寒則為急為痹,,故筋急肉苛。血脈得寒則營衛凝澀,經脈不行,故絡滿色變。血滯於經則妄行,故或為血泄。

白話文:

蚊蟲類屬性火,所以夏天會發生。太陽經沿著脊椎貫穿臀部,所以會導致痔瘡。寒氣太強,邪氣和正氣會對抗,所以會出現瘧疾。寒氣進入胃中,逆行於內,侵犯心火,所以內部會產生心痛。太陽經的脈絡與腎臟和膀胱相連,所以會導致陰部膿腫,因為陰部曲折不利於氣血運行,會互相牽引導致陰股疼痛。肌肉筋絡受到寒氣侵襲,就會僵硬麻痹,所以筋骨會僵硬,肌肉會攣縮。血脈受到寒氣侵襲,營衛之氣就會凝滯不暢,經脈運行不暢,所以脈絡會滿脹變色。血液滯留在經脈中就會胡亂運行,所以有時會導致血便。

表寒不行,故皮膚痞腫。裡寒為滯,故腹滿食減。陰寒在下,則戴陽於上,故熱反上行。頭項囟頂腦戶目內眥,皆太陽經也,寒氣居之,故為痛如脫。寒入下焦,則命門陽衰,故傳為大便濡瀉。囟音信。)帝曰:治之奈何?(治六氣相勝。)岐伯曰:厥陰之勝,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瀉之。

白話文:

皮膚緊繃腫脹,是因為體表寒氣不通所致。內臟受寒氣阻滯,就會導致肚子脹滿、食慾不振。寒氣沉積在下部,導致陽氣上升,所以熱氣反而向上運行。頭部、頸部、前囟、後囟、腦戶、內眼角等部位,都屬於太陽經循行範圍,寒氣積聚於此,就會產生脫落般的疼痛。寒氣進入下焦後,命門陽氣衰弱,所以會傳變成大便稀溏。

皇帝問:那該如何治療呢?(治療六氣相勝)

岐伯回答:厥陰之氣勝過其他五氣時,用甘涼的藥物治療,並搭配苦辛味的藥物,再用酸味的藥物瀉去寒氣。

(木勝土敗,治以甘清,甘益土,清平木也。佐以苦辛,散風邪也。以酸瀉之,木之正味,其瀉以酸也。)少陰之勝,治以辛寒,佐以苦鹹,以甘瀉之。(熱勝則乘金,,治以辛寒,散火也。佐以苦鹹,泄熱也。以甘瀉之,火之正味,其瀉以甘也。)太陰之勝,治以咸熱,佐以辛甘,以苦瀉之。

白話文:

木勝土敗 處理方法:使用甘涼的藥物,甘味可以滋養脾土,清涼味可以平息肝木。輔以苦辛味藥物,可以疏散風邪。用酸味來瀉下,因為酸味是木味的正味,瀉下木氣要用酸味。

少陰之勝 處理方法:使用辛寒的藥物,輔以苦鹹味藥物,用甘味來瀉下。

熱勝則乘金 處理方法:使用辛寒的藥物,可以疏散邪熱。輔以苦鹹味藥物,可以瀉去熱氣。用甘味來瀉下,因為甘味是熱味的正味,瀉下熱氣要用甘味。

太陰之勝 處理方法:使用鹹熱的藥物,輔以辛甘味藥物,用苦味來瀉下。

(土勝則濕淫,治以咸熱,咸能潤下,熱能燥濕也。濕勝則土寒,佐以辛甘,辛能溫土,甘能補土也。以苦瀉之,土之正味,其瀉以苦也。)少陽之勝,治以辛寒,,佐以甘鹹,以甘瀉之。(此與上少陰治同,但佐有少異,蓋甘能瀉火也。)陽明之勝,治以酸溫,佐以辛甘,以苦泄之。

白話文:

(土勝則濕淫) 當土盛而濕盛時,要用鹹熱的藥物治療。鹹能滋潤腸胃,促進排便,熱能乾燥濕氣。

(濕勝則土寒) 當濕盛而土虛寒時,可以用辛甘的藥物治療。辛能溫暖脾胃,甘能補益脾胃。用苦味藥瀉下,因為苦味是脾胃的正味,能瀉下脾胃的濕氣。

(少陽之勝) 當少陽之氣盛時,要用辛寒的藥物治療,並配以甘鹹的藥物。甘能瀉火。

(陽明之勝) 當陽明之氣盛時,要用酸溫的藥物治療,並配以辛甘的藥物。用苦味藥瀉下。

(燥金之勝,病在肺肝,治以酸溫,潤燥暖肺也。佐以辛甘,瀉肺補肝也。以苦泄之,苦從火化,能泄燥邪之實也。)太陽之勝,治以甘熱,佐以辛酸,以咸瀉之。(水勝則火衰,治以甘熱,甘益土以制水,熱扶陽以逐寒也。佐以辛酸,辛散寒邪之實,酸收心氣之傷也。以咸瀉之,水之正味,其瀉以咸也。

白話文:

燥金(金屬性過盛)所造成的疾病,病在肺和肝臟。治療方法是用酸溫的藥物,滋潤燥熱,溫暖肺部。同時輔以辛甘的藥物,瀉去肺熱,補養肝臟。再用苦味的藥物發散,因為苦味通過火熱化解,可以發散燥邪的實質。

太陽(陽熱過盛)所造成的疾病,治療方法是用甘熱的藥物,輔以辛酸的藥物。再用鹹味的藥物發散。

水(陰寒過盛)所造成的疾病,治療方法是用甘熱的藥物。甘味可以補益脾土,制約水氣;熱性可以溫陽,驅逐寒邪。同時輔以辛酸的藥物,辛味可以發散寒邪的實質,酸味可以收斂心氣的損傷。再用鹹味的藥物發散,因為水的主味是鹹,發散就要用鹹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