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二十七卷 (1)

回本書目錄

二十七卷 (1)

1. 二十四、六氣之化分司天地主歲紀歲間氣紀步少陰不司氣化

(《素問·至真要大論》)

白話文:

在治療疾病時,必須根據疾病的性質來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當出現實證時,應該採用泄法;當出現虛證時,則應該使用補法。對於寒性的疾病,要用溫熱的藥物來治療;對於熱性的疾病,則需要用寒涼的藥物來處理。在調整人體的機能狀態時,要遵循這些原則,才能達到治病求本的效果。

黃帝問曰:五氣交合,盈虛更作,余知之矣;六氣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至者,言其當位也。)岐伯再拜對曰:明乎哉問也!天地之大紀,人神之通應也。(天地變化之紀,人神運動之機,內外雖殊,其應則一也。)帝曰:願聞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岐伯曰:此道之所生,工之所疑也。

白話文:

黃帝詢問說:五行的運作交替,盈虧變化,我已經明白了。六氣的分掌,主宰天地的事物,它們所處的適當位置是怎樣的?岐伯連連作揖回答說:您的問題問得真好啊!這是天地間運行變化的規律,是人與神靈感應的玄機。(天地的變化規律,人與神靈的運動原理,雖然內外不同,但感應卻是相同的。)黃帝說:我希望聽聽上天與陽氣的配合,以及下地與陰氣的配合的情況。岐伯說:這是大道產生萬物的根源,也是醫術家疑惑不解的地方。

(昭昭者,合天道之明顯。冥冥者,合造化之隱微。道之所生,其生惟一,工不知要,則流散無窮,故多疑也。)帝曰:願聞其道也。岐伯曰:厥陰司天,其化以風;(厥陰屬木,其化以風。凡和氣升陽,發生萬物,皆風之化。)少陰司天,其化以熱;(少陰屬君火,其化以熱。

白話文:

(明顯的事物,符合大道顯著的規律。隱晦的事物,符合造化微妙的運作。大道的產生,來源於同一根源,醫工不掌握要領,就會流散無窮,所以疑惑也多。)帝曰:希望聽聽關於大道的道理。岐伯曰:厥陰之氣主宰天空,它的變化以風為表現;少陰之氣主宰天空,它的變化以熱為表現;

凡炎蒸鬱燠,庶類蕃茂,皆君火之化。)太陰司天,其化以濕;(太陰屬土,其化以濕。凡雲雨滋澤,津液充實,皆土之化。)少陽司天,其化以火;(少陽屬相火,亦曰畏火。凡炎暑赫烈,陽氣盛極,皆相火之化。)陽明司天,以化其燥;(陽明屬金,,其化以燥。凡清明干肅,萬物堅剛,皆金之化。

白話文:

  • 夏季炎熱潮濕,萬物繁茂,這些都是君火(心火)的變化。
  • 冬季太陰(土)主宰,其變化表現為滋潤,所有降雨滋潤、津液充足都是土的變化。
  • 春季少陽(相火)主宰,其變化表現為炎熱,所有烈日炎炎、陽氣旺盛都是相火的變化。
  • 秋季陽明(金)主宰,其變化表現為乾燥,所有天氣晴朗、萬物堅硬都是金的變化。

)太陽司天,其化以寒,(太陽屬水,其化以寒。凡陰凝慄冽,萬物閉藏,皆水之化。)以所臨臟位命其病者也。(肝木位東,心火位南,脾土位中及四維,肺金位西,腎水位北,所臨之氣,與臟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帝曰:地化奈何?岐伯曰:司天同候,間氣皆然。(地化,在泉之化也。

白話文:

太陽司掌天氣,它的變化表現在寒氣上(太陽屬水,它的變化表現為寒氣。凡是陰氣凝聚刺骨,萬物閉塞收藏,都屬於水化作用)。根據太陽所臨在的臟腑部位來確定病症名稱(肝屬木位居東方,心屬火位居南方,脾屬土位居中央及四方,肺屬金位居西方,腎屬水位居北方,太陽所臨之氣與臟腑相合則和諧,不相合則致病)。

皇帝問:地球的變化怎麼樣?岐伯答:與天上氣候變化相同,而陰陽二氣之間的變化也是這樣(地球的變化就像泉水的變化一樣)。

間氣,義如下文。六步之位,雖有上下左右之分,而氣化皆相類,故與上文司天之化同其候。)帝曰:間氣何謂?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謂間氣也。(六氣分主六步,上謂司天,下謂在泉,餘四者謂之間氣。在上者,為司天左間,司天右間;在下者,為在泉左間,在泉右間。

白話文:

所謂「間氣」,指的是左右兩側的氣。六步各有上下左右之分,但氣化原理都相似,因此與上文司天之化具有相同特徵。黃帝問道:「間氣是什麼?」岐伯答道:「掌管左右的氣,就是間氣。」六氣分主六步,上部稱為司天,下部稱為在泉,其他四者則稱為間氣。在上者,分別為司天左間和司天右間;在下者,分別為在泉左間和在泉右間。

《陰陽應象大論》曰:天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有圖在《圖翼》二卷。)帝曰:何以異之?岐伯曰:主歲者紀歲,間氣者紀步也。(主歲者紀歲,司天主歲半之前,在泉主歲半之後也。間氣者紀步,歲有六步,每步各主六十日八十七刻半也。)

白話文:

《陰陽應象大論》中說:天地是萬物的上方和下方,左右是陰陽運行的道路。(具體的圖表記載在《圖翼》兩卷中。)黃帝問:區別在哪裡?岐伯回答:主歲的是紀元,間氣的是紀步。(主歲的掌管一年,在春季之前,在秋季之後。間氣的掌管一個月,一年有六個月,每個月各掌管六十分鐘又八十七刻半。)

帝曰:善。歲主奈何?(此詳言上下左右,氣化之有異也。)岐伯曰:厥陰司天為風化,(木氣在天為風化,而飄怒搖動,雲物飛揚,如巳亥歲厥陰司天是也。)在泉為酸化,(木氣在地則味為酸化,如寅申歲厥陰在泉是也,)司氣為蒼化,(司氣,言五運之氣也。木運司氣,故色化青蒼,丁壬年是也。

白話文:

皇帝說:「很好。每年的主管是什麼呢?」(這一段詳細地說明瞭上下左右的氣化變化不同。)岐伯說:「厥陰主管天上為風化,(木氣在天上有風化的作用,並且飄動搖晃,雲霧飛揚,像是巳亥年厥陰主管天上一樣。)在地底下為酸化,(木氣在地上的味道為酸化,像是寅申年厥陰在地底一樣。)主管氣化為蒼化。(主管氣化,指的是「五運」的氣化。木運主管氣化,所以顏色轉化為青蒼,像丁壬年一樣。)

)間氣為動化。(厥陰所臨之位,風化行則群物鼓動,故曰動化。如丑未歲則為地之左間,主初之氣;子午歲則為天之右間,主二之氣;辰戌歲則為天之左間,主四之氣;卯酉歲則為地之右間,主五之氣也。)少陰司天為熱化,(君火在天為熱化,而為陽光明耀,溫養萬物,如子午歲少陰司天是也。)在泉為苦化,(火氣在地則味為苦化,如卯酉歲少陰在泉是也。

白話文:

間氣為動化 (日月的間隔氣候變化,會讓萬物運動活躍。厥陰掌管的方位,風化氣運通暢,萬物就會生機勃勃,因此稱為動化。例如:醜未年是地面的左間,掌管着初始之氣;子午年是天上的右間,掌管着次之氣;辰戌年是天上的左間,掌管着四之氣;卯酉年是地面的右間,掌管着五之氣。)

少陰司天為熱化 (少陰君火在天,會產生熱化氣候,形成陽光普照,溫暖萬物。例如:子午年少陰司天,就會帶來熱化氣候。)

在泉為苦化 (火氣在地,味道就會變成苦化。例如:卯酉年少陰在泉,就會產生苦化的味道。)

)不司氣化,(君不司運也。夫五運六氣之有異者,運出天干,故運惟五;氣出地支,故氣有六。五者,五行各一也。六者,火分君相也。故在六氣則有君火相火所主之不同,而五運則火居其一耳。於六者而缺其一,則惟君火獨不司五運之氣化。正以君火者太陽之火也,為陽氣之本,為萬化之原,無氣不司,故不司氣化也。

白話文:

由於君火沒有主管氣化作用(太陽之火主管運轉)。五運六氣之所以有所不同,是運氣來自天干,所以只有五種運氣;氣來自地支,所以有六種氣。五種運氣,就是五行各一種。六種氣,是因為火分為君火和相火。所以六種氣中,有君火和相火掌管的不同屬性,而五種運氣中,火只佔一項。在六種氣中缺少了一種,那麼只有君火獨自不能主管五運的氣化作用。正是因為君火是太陽之火,它是陽氣的根本,是萬物化生的根源,因此說不主管氣化作用(君火主管萬物化生,無一氣不司)。

按《新校正》及諸家之注此者,皆曰君火以名,相火以位,正以明君火不主運也。其說殊謬。夫《天元紀大論》原曰君火以明,非曰以名也,奈何將明字改作名字,牽強為解,大失經旨。蓋不改全不相干,義殊不通,必欲引以注此,則不得不改明為名,尤屬誖亂矣。愚有詳註,在本類前第三章君火以明之下,所當考正。

白話文:

根據《新校正》和其他中醫家的註解,他們都說君火是按名稱來命名,相火是按位置來定位,正是為了說明君火不負責運行。他們的說法完全錯誤。

《天元紀大論》原本說君火以「明」命名,而不是說以「名」命名。為什麼把「明」字改為「名」,牽強附會地解釋,完全錯誤地理解了經書的要旨。如果完全不改,那這部分就毫無關聯,意思完全不通。如果一定要用來注釋這部分,那就不得不把「明」改為「名」,更顯得混亂了。

我已經在前面第三章「君火以明」後做了詳細的註解,應當在考證後予以糾正。

)居氣為灼化。(居,所在也。灼,光明也。不曰間氣而曰居氣者,君之所居,無往不尊,故不敢言間也。如寅申歲居在泉之左,主初之氣;丑未歲居司天之右,主二之氣;巳亥歲居司天之左,主四之氣;辰戌歲居在泉之右,主五之氣也。)太陰司天為濕化,(土氣在天為濕化,而為埃郁曚昧,雲雨潤濕,如丑未歲太陰司天是也。

白話文:

居氣為灼化。(居,所在也。灼,光明也。不說「間氣」而說「居氣」,是君主所在之地,無處不尊貴,所以不敢說「間」也。如寅申歲居在泉之左,主初之氣;醜未歲居司天之右,主二之氣;巳亥歲居司天之左,主四之氣;辰戌歲居在泉之右,主五之氣也。)太陰司天為濕化,(土氣在天為濕化,而為埃鬱曚昧,雲雨潤濕,如醜未歲太陰司天是也。

)在泉為甘化,(土氣在地則味為甘化,如辰戌歲,太陰在泉是也,)司氣為黅化,(土運司氣則色化黅黃,甲己年是也。)間氣為柔化。(太陰所臨之位,濕化行則庶物柔軟也。如卯酉歲則為地之左間,主初之氣;寅申歲則為天之右間,主二之氣;子午歲則為天之左間,主四之氣;巳亥歲則為地之右間,主五之氣也。

白話文:

在地下則土氣化為甘味(如辰戌年時,太陰星在泉位即是如此),主持氣運則化為黅黃色(如甲己年時即是如此)。變通的氣運則化為柔軟(太陰星所臨之位,濕氣運行時萬物柔軟。例如卯酉年時為地之左間,主初氣;寅申年時為天之右間,主二氣;子午年時為天之左間,主四氣;巳亥年時為地之右間,主五氣。

)少陽司天為火化,(相火在天為火化,而為炎光赫烈,燔灼焦然,如寅申歲少陽司天是也。)在泉為苦化,(火氣在地則味為苦化,如巳亥歲少陽在泉是也。)司氣為丹化,(火運司氣則色化丹赤,戊癸年是也。)間氣為明化。

白話文:

*少陽主管天體時,象徵著火化作用,(相火在天時,會產生烈火和炎熱,像是寅申年少陽主管天體的情況。) *當少陽主管泉水時,象徵著苦化作用,(火氣在地表時,會形成苦味,像是巳亥年少陽主管泉水的情況。) *少陽主管氣運時,象徵著丹化作用,(火運主管氣運時,會形成赤紅色的變化,像是戊癸年少陽主管氣運的情況。) *少陽主管季節交替時,象徵著明化作用。

(少陽所臨之位,火化行則庶物明燦也,如辰戌歲則為地之左間,主初之氣;卯酉歲則為天之右間,主二之氣;丑未歲則為天之左間,主四之氣;子午歲則為地之右間,主五之氣也。)陽明司天為燥化,(金氣在天為燥化,而為清涼勁切,霧露蕭飋,如卯酉歲陽明司天是也。)在泉為辛化,(金氣在地則味為辛化,如子午歲陽明在泉是也。

白話文:

少陽所處的位置,火氣運行時,萬物都會顯得明亮。比如辰戌年是地支的左間,主掌最初的氣;卯酉年是天干的右間,主掌第二個氣;醜未年是天干的左間,主掌第四個氣;子午年是地支的右間,主掌第五個氣。

陽明主司天,為燥化(金氣在天,為燥化,會產生清涼勁烈的風,霧露蕭瑟)。陽明主司地,為辛化(金氣在地,味道為辛化)。

)司氣為素化,(金運司氣則色化素白,乙庚年是也。)間氣為清化。(陽明所臨之位,燥化行則清涼至也。如巳亥歲則為地之左間,主初之氣;辰戌歲則為天之右間,主二之氣;寅申歲則為天之左間,主四之氣;丑未歲則為地之右間,主五之氣也。)太陽司天為寒化,(水氣在天為寒化,而為嚴肅慄冽,陰慘堅凝,如辰戌歲太陽司天是也。)在泉為咸化,(水氣在地則味為咸化,如丑未歲太陽在泉是也。

白話文:

(金)運行的氣化作用為白色,(金運行的氣化作用則顏色化為白色,乙庚之年就是這樣。)相間的氣化作用為清涼,(陽明所掌管的地方,乾燥的氣化作用行使則清涼來到。例如巳亥年是地支的左間,掌管開始的氣;辰戌年是天干的右間,掌管第二部分的氣;寅申年是天干的左間,掌管第四部分的氣;醜未年是地支的右間,掌管第五部分的氣。)(水)太陽掌管天空為寒冷,(水氣在天上的氣化作用為寒冷,表現為嚴肅凜冽,陰冷堅硬,例如辰戌年太陽掌管天空就是這樣。)(水)太陽在泉水為鹹味,(水氣在地上的氣化作用則味道為鹹,例如醜未年太陽在泉水就是這樣。)

)司氣為玄化,(水運司氣則色化玄黑,丙辛年是也。)間氣為臟化。(太陽所臨之位,寒化行則萬物閉藏也。如子午歲則為地之左間,主初之氣;巳亥歲則為天之右間,主二之氣;卯酉歲則為天之左間,主四之氣;寅申歲則為地之右間,主五之氣也。)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臟所宜,乃可以言盈虛病生之緒也。

白話文:

水運氣化,變化為玄黑色(丙辛年生的人是這種情況)。間氣變化為臟腑。太陽所在的位置,寒冷的變化行致,萬物封藏。例如子午年為地之左間,主管初始的氣;巳亥年為天之右間,主管第二個氣;卯酉年為天之左間,主管第四個氣;寅申年為地之右間,主管第五個氣。所以治療疾病的人,一定要明白六氣化的分治原則,五味五色的生成,以及五臟的需要,才能根據這些原理來說明疾病產生的盈虛變化。

(凡治病者必求其本,六化是也;必察其形,五色是也;必分其主治,五味是也;必辨其宜否,五臟是也。明此數者,而後知孰為氣之盛,孰為氣之衰,乃可以言盈虛病生之端緒,而治之無失矣。)

白話文:

凡是治療疾病的人,必須探求疾病的根本原因,這就是「六化」;必須觀察病人的外在表現,這就是「五色」;必須區分疾病的主症,這就是「五味」;必須辨別治療的適宜性,這就是「五臟」。明確這幾個方面,才能知道是氣盛還是氣衰,從而瞭解盈虛病變的起因,這樣治療纔不會有失誤。

帝曰:厥陰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風化之行也何如?(此問厥陰在泉既為酸化,而上文之言地化者,曰司天同候,則厥陰在泉亦曰風化,然則酸之與風,其辨為何如也,)岐伯曰:風行於地,所謂本也,餘氣同法。(有風化而後有酸化,是風為酸化之本。其他餘氣皆同此義,故有熱化火化而後有苦,有濕化而後有甘,有燥化而後有辛,有寒化而後有咸。凡六氣之行乎地者,即化生五味之本也。

白話文:

**帝王問:**厥陰在泉中的變化,是酸味的產生,這我已經知道了;那麼,風在泉中的化生作用又是怎樣的呢?(既然厥陰在泉中的變化是產生酸味,而上文所說的地中化生,叫做「司天同候」,那麼厥陰在泉中的變化也稱為「風化」。酸和風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岐伯答: 風在地中運行,是本源的力量,而其餘的氣化作用都遵循相同的規律。(風的化生作用產生後,纔有酸味的產生,所以風是酸味的本源。其他的餘氣也都遵循這個原理,所以有熱的化生作用產生後纔有苦味,有濕的化生作用產生後纔有甘味,有燥的化生作用產生後纔有辛味,有寒的化生作用產生後纔有鹹味。在土地中運行的六種氣,就是促使五味產生並轉化的本源。)

《天元紀大論》曰:所謂本也,是謂六元。與此本字義同。)本乎天者,天之氣也,本乎地者,地之氣也,(六氣之在天,即為天之氣,六氣之在地,即為地之氣,上下之位不同,而氣化之本則一。)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天氣下降,地氣上升,會於氣交,是謂合氣,由是六節氣分,而萬物化生無窮矣。

)故曰謹候氣宜,無失病機,此之謂也。(本於天地者,是為氣宜。應於人身者,是為病機。)

白話文:

《天元紀大論》上說:所謂「本」,指的是六元(六氣)。「本」這個字的意思,與「源頭」相同。由天而來的,就是天的氣;由地而來的,就是地的氣。(六氣存在於天上,就是天的氣;六氣存在於地上,就是地的氣。天地位置不同,但氣化的根源是一樣的。)天地之氣結合,六節氣分化,於是萬物誕生。(天上的氣下降,地上的氣上升,在氣交接處會合,稱為「合氣」。於是六節氣分化,萬物無窮無盡地誕生。)

帝曰:其主病何如?(此言藥物之主病者。)岐伯曰: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天地之氣,每歲各有所司,因司氣以備藥物,則主病者無遺矣。如厥陰司歲則備酸物,少陰少陽司歲則備苦物,太陰司歲則備甘物,陽明司歲則備辛物,太陽司歲則備咸物,所謂歲物也,歲物備則五味之用全矣。)帝曰:先歲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專精也。

白話文:

皇上問:「每種藥物的主治疾病是什麼?」岐伯回答:「根據每一年的支配氣候,準備好應季的藥物,這樣就沒有遺漏的主治疾病了。」(天地之間的氣候,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氣,根據主氣來準備藥物,那麼主治的疾病就沒有遺漏了。例如,厥陰主一年中的冬季,則準備酸性的藥物;少陰、少陽主一年中的春季,則準備苦性的藥物;太陰主一年中的夏季,則準備甘甜的藥物;陽明主一年中的長夏,則準備辛辣的藥物;太陽主一年中的秋季,則準備鹹性的藥物,這些就是所謂的「歲物」,歲物齊全,則五種味道的藥材使用就完整了。)皇上問:「歲物是什麼?」岐伯回答:「天地間最精純的東西。」

(歲物者,得天地精專之化,氣全力厚,故備所當先也。此與《六元正紀大論》食歲谷以全其真者同義。)帝曰:司氣者何如?岐伯曰:司氣者主歲同,然有餘不足也。(司氣,即上文五運之司氣也。主歲即上文司天在泉之主歲也。運之與氣,所主皆同;但五太之運為有餘,五少之運為不及,而物性之稟有厚薄矣。

白話文:

(由於生物都是獲得天地精氣轉化後的生成,氣勢充實強盛,所以適合優先考慮。這裡和《六元正紀大論》所說的「食用當年的穀物以保持自身真氣旺盛」是同一個意思。)

黃帝說:掌握氣候的因素是什麼?

岐伯說:掌握氣候的因素跟季節對應,但是有餘缺的情況。(掌握氣候的因素,就是上文提到的五運掌握的氣候。跟季節對應,就是上文司天在泉掌握的季節。五運和氣候所對應的主體都是一樣的;但是五太之運所掌管的是有餘,五少之運所掌管的是不足,而生物的天性稟賦也有強弱之分。)

)帝曰:非司歲物何謂也?岐伯曰:散也,(非司歲物,謂非主歲之物也。散者,謂六氣之序,不司天地則司四間,故物生之應,亦當隨氣散見於四方,而各有所稟也。)故質同而異等也。(惟天地之氣變不常,故物生之體質雖同,而性用之厚薄則異。)氣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靜,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淺深,此之謂也。

(此即質同異等之謂。蓋司氣者與不司氣者,其有不同如此。)

白話文:

皇帝問:什麼不是主宰四季萬物的東西?

岐伯答:六氣。

(帝曰:非主宰四季萬物,是什麼意思?岐伯曰:散也,(非主歲物,謂非主宰四季之物也。散者,謂六氣之序,不主宰天地而是主宰四間,故萬物生長的應對,也應該順應六氣而散見於四方,各有其稟受。)

所以,同種的物質,等級也不同。

(惟天地之氣變幻不定的,所以萬物生長的體質雖然相同,但性質和作用的濃淡卻不同。)

氣味有濃淡之別,性質和作用有躁動和安靜之分,治療和保護的功效有大小,力道和轉化作用有淺深之異,這就是這個道理。

帝曰:歲主藏害何謂?岐伯曰:以所不勝命之,則其要也。(此言天有歲氣,人有臟氣,而歲主有害於五臟者,在所不勝者也。如木氣淫則脾不勝,火氣淫則肺不勝,土氣淫則腎不勝,金氣淫則肝不勝,水氣淫則心不勝,是皆臟害之要。)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上淫於下,所勝平之;外淫於內,所勝治之。

白話文:

皇帝問: 每年主管人體健康的年份氣候對五臟會有什麼傷害呢?

岐伯答: 按五臟所不勝的氣候來命名,這是關鍵所在。(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天有年份氣候,人體有五臟氣,而年份氣候中傷害五臟的氣候,就在於五臟所不勝的氣候。例如,木氣過盛,則脾臟不能勝過它,火氣過盛,則肺臟不能勝過它,土氣過盛,則腎臟不能勝過它,金氣過盛,則肝臟不能勝過它,水氣過盛,則心臟不能勝過它,這些都是五臟受傷的原因。)

皇帝問: 該如何治療這種傷害呢?

岐伯答: 如果上焦的氣候侵害下焦,則用下焦所勝的氣候來調和它;如果外界的氣候侵害內臟,則用內臟所勝的氣候來治療它。

(淫,太過為害也。上淫於下,謂天以六氣而下病六經也。外淫於內,謂地以五味而內傷五官也。淫邪為害,當各以所勝者平治之也。)帝曰:善。平氣何如?(此問歲氣和平而亦有病者,又當何如,治之也。)岐伯曰: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白話文:

(「淫」指過度而造成傷害。上淫於下,是指天上的六氣下降,導致六經生病。外淫於內,是指地上的五味過度,損傷五官。淫邪之氣帶來危害,應根據其剋制的方式進行治療。)皇帝說:很好。平順氣候如何?(這裡詢問歲氣和平,但仍有病人,應如何治療?)岐伯說:仔細觀察陰陽所在之位,然後加以調節,以平順為目標。正氣旺的,就用正治法;邪氣旺的,就用反治法。

(陰陽者,脈有陰陽,證有陰陽,氣味有陰陽,經絡臟象有陰陽,不知陰陽所在,則以反為正,以逆為從。故宜謹察而調之,以平為期,無令過也。若陽經陽證而得陽脈,陰經陰證而得陰脈,是為正病。正者正治,謂當以寒治熱,以熱治寒,治之正也。若陽經陽證而得陰脈,陰經陰證而得陽脈,是為反病。

反者反治,謂當以熱治熱,以寒治寒,治之反也。此下接言南政北政陰之所在,見本類前五。)

白話文:

陰陽的概念貫穿醫學,脈象、症狀、氣味、經絡和臟腑都有陰陽之分。如果不瞭解陰陽所在,就會把相反的當成正確的,把錯誤的當成正確的。因此,應該仔細觀察並調和陰陽,以平衡為目標,不能過度偏頗。

如果陽經出現熱性症狀而脈象符合陽脈,陰經出現寒性症狀而脈象符合陰脈,這就是正病。正病應對症治療,用寒涼藥治療熱症,用溫熱藥治療寒症,治療方法正確。

如果陽經出現熱性症狀而脈象符合陰脈,陰經出現寒性症狀而脈象符合陽脈,這就是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