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二十六卷 (4)

回本書目錄

二十六卷 (4)

1. 二十二、上下盈虛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白話文:

  1. 「天有六氣,地有六形,人有六藏。」 天空有六種氣候,土地有六種形態,人有六個器官。

  2.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 春季溫暖,夏季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

  3. 「木生東,火生南,土生中,金生西,水生北。」 木屬性生於東方,火屬性生於南方,土屬性生於中央,金屬性生於西方,水屬性生於北方。

  4. 「人之五藏六腑,皆受氣於胃,而更上下左右,以應天地四時五行之變。」 人的五臟六腑都從胃接收氣息,然後按照上下左右的位置,應對天地四季五行的變化。

  5. 「故曰:天有四時之氣以長萬物,地有六位以生萬物,人有五藏六府以載萬物,此之謂也。」 所以說,天空有四季的氣息來生長萬物,土地有六個位置來生長萬物,人有五臟六腑來承載萬物,這就是所說的。

帝曰:六位之氣,盈虛何如?岐伯曰:太少異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六陽年謂之太,六陰年謂之少。太者氣盈,故徐而常。少者氣虛,故暴而亡。如前章六十年運氣之紀,凡六太之年止言正化,而六少之年則有邪化。正以不及之年乃有勝氣,有勝則有復,勝復之氣皆非本年之正化,必乘虛而後至,故其為病反甚也。愚按:人之死生,全以正氣為主。

白話文:

正氣強,邪雖盛者必無害,正氣弱,邪雖微者亦可憂,故欲察病之安危者,但察正氣則吉凶可判矣。觀此云太者徐而常,少者暴而亡,此正盈虛之理也。故凡氣運,盈者,人氣亦盈,其為病則有餘,有餘之病反徐而微,以其正氣盛也。氣運虛者,人氣亦虛,其為病則不足,不足之病必暴而甚,以其本氣虧也。

當人體正氣強盛時,即使邪氣猖獗,也不會造成傷害。當正氣虛弱時,即使邪氣很輕微,也可能令人憂慮。因此,想要判斷疾病的吉凶,只要觀察正氣的盛衰即可。

文中提到:「太者徐而常,少者暴而亡」,這是正氣盈虛的道理。所以,當氣運盈盛時,人體正氣也會盈盛,此時發生的疾病屬於「有餘」,「有餘」之病發展較慢且輕微,這是因為正氣旺盛。

當氣運虛弱時,人體正氣也會虛弱,此時發生的疾病屬於「不足」,「不足」之病發展較快且嚴重,這是因為本氣虧損。

白話文:

人體的抵抗力強時,即使外來的病菌很厲害,也不會造成傷害。但如果抵抗力弱,即使很小的病菌也可能令人擔心。因此,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只要觀察人體的抵抗力强弱就可以了。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體的抵抗力強,疾病就會發展緩慢且輕微,因為抵抗力足夠抵禦病菌;反之,如果抵抗力弱,疾病就會發展迅速且嚴重,因為抵抗力不足以抵抗病菌。

設不明邪正盈虛之道而攻補倒施,多致氣脫暴亡,是不知太者之易與而少者之可畏也。)帝曰:天地之氣,盈虛何如?岐伯曰: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其中而常先也。(天氣即司天,地氣即在泉,運即歲運。歲運居上下之中,氣交之分,故天氣欲降,則運必先之而降,地氣欲升,則運必先之而升也。)惡所不勝,歸所同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

白話文:

如果不懂得分辨邪氣、正氣、虛弱、充盛的道理,而胡亂進補或攻邪,往往會導致氣血脫離身體,暴卒而亡。這是因為不懂得人體的精微變化,卻輕視了人體的脆弱所致。

黃帝問:天地之間的氣,它的盛衰變化是怎樣的?

岐伯答:天上的氣不足時,地上的氣就會跟著衰弱;地上的氣不足時,天上的氣就會跟著衰落。歲運的氣運行於天地之間,並且總是佔據先機。

(這裡的「天氣」是指主宰天上的氣,「地氣」是指主宰地上的氣,「運」是指歲運。歲運運行於天地之間,氣交會的界限,所以天上的氣要降,歲運的氣必定先降;地上的氣要升,歲運的氣必定先升。)

邪氣會攻擊人體的弱點,並歸附於和它相似的氣。隨著歲運的變化,邪氣會進入人體,並根據人體的虛弱情況而導致不同的疾病。

(此亦言中運也。如以木運而遇燥金司其天地,是為不勝則惡之。遇水火司其天地,是為同和則歸之。不勝者受其制,同和者助其勝,皆能為病,故曰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故上勝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上勝者,司天之氣有餘也,上有餘則氣降而下。下勝者,在泉之氣有餘也,下有餘則氣遷而上。

白話文:

這種(病因)與中醫運氣說也有關聯。比如木運期間,如果燥金主宰天地,就會形成「不勝」之氣,從而導致疾病。如果水火主宰天地,就會形成「同和」之氣,有助於疾病康復。不勝之氣會受到制約,同和之氣會增強其勢,這兩者都能導致疾病,所以說「隨運歸從而生其病」。

因此,如果上部氣勢強盛,天氣將下降;如果下部氣勢強盛,地氣將上升。(上部氣勢強盛,說明司天之氣有餘,氣勢過盛就會下降。下部氣勢強盛,說明在泉之氣有餘,氣勢過盛就會上升。)

此即上文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氣不足、天氣隨之之謂。)勝多少而差其分,(勝多少,言氣之微甚也。勝微則遷降少,勝多則遷降多,勝有多少,則氣交之變有多寡之差分矣。)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小差則小變,大差則大變,甚則上下之位,易於氣交之際,運居其中而常先之,故易則大變生、民病作矣。)《大要》曰:甚紀五分,微紀七分,其差可見。

白話文:

這種情況正是前面說的「天氣不足,地氣就會隨之不足;地氣不足,天氣也會隨之不足」。氣勢的盛衰程度不同,兩者之間的差別就會不同。(盛衰程度是指氣勢的強弱。勢微則氣勢衰退較少,勢強則衰退較多,勢有多強或多弱,則氣勢交替的變化也會相應地有大小差別。)勢微則有小差別,勢強則有大分差,勢強到極點,上下之位就容易發生氣勢交接,氣勢交接容易發生,就會產生大變化而導致疾病。(小差別就引起小變化,大分差就引起大變化,勢強到極點,上下之位就容易發生氣勢交接,而氣勢交接總是率先發生,所以容易產生大變化,導致人民生病。)《大要》說:勢強有五分,勢微有七分,由此可見其間的差別。

此之謂也。(甚紀五分,勝氣居其半也。微紀七分,勝止十之三也。此天地盈虛之數有大差小差之分,故變病亦有微甚。)

白話文:

這是指(病情的嚴重程度和勝正氣的強弱有關。病情較重者,勝正氣只佔一半;病情較輕者,勝正氣則佔三分之二。這是因為天地間事物盈虛消長的規律有小有大的差別,所以病情的變化也有輕重之分。)

2. 二十三、五郁之發之治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白話文:

(根據《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的內容)

在不同的氣候變化中,有著特定的氣運規律,這些規律影響著自然界的萬物以及人的健康。當五行之氣過旺或不足時,會導致疾病發生。因此,醫生應該根據天地間氣運的變化來預防和治療疾病。

帝曰:五運之氣,亦復歲乎?(復,報復也。此問五運之氣,亦如六氣之勝復而歲見否。)岐伯曰:鬱極乃發,待時而作也。(五運被勝太甚,其鬱必極,鬱極者必復,其發各有時也。詳如下文。)帝曰:請問其所謂也?岐伯曰:五常之氣,太過不及,其發異也。帝曰:願卒聞之。

白話文:

**黃帝問:**五運的氣候,是否也像六氣那樣按規律交替輪轉?

岐伯答: 鬱積到極點後就會發洩出來,到達時候就會形成。

黃帝問: 請詳細解釋一下。

岐伯答: 五行之氣,如果過盛或不足,就會出現不同的發作方式。

黃帝說: 希望聽您詳細講解。

岐伯曰:太過者暴,不及者徐,暴者為病甚,徐者為病持。(持者,進退纏綿,相持延久也。按:太過者其氣暴,不及者其氣徐,此理之當然也。然前章云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若與此節相反;而不知太者之暴,肆強也;少者之亡,受傷也。肆強者猶可制,受傷者不易支。

白話文:

岐伯說:氣血過盛的人,病情會來勢洶洶;氣血不足的人,病情會緩慢發展。來勢洶洶的病情容易加重,緩慢發展的病情則會持續較久。(「持」的意思是進退反覆糾纏,相持不下的意思。按:氣血過盛的人,其氣勢強盛;氣血不足的人,其氣勢緩慢,這是合乎道理的。然而,前一章說過,氣血過盛的人常會緩慢而持續,氣血不足的人會來勢洶洶但很快死亡,這似乎與這一節相矛盾。但實際上,氣血過盛的人來勢洶洶,是因為他們氣勢強盛;氣血不足的人很快死亡,是因為他們受傷太重。氣勢強盛的人還可能被控制,但受傷太重的人卻難以支撐。)

故此二節互言,正以發明微甚之義耳。)帝曰:太過不及,其數何如?岐伯曰:太過者其數成,不及者其數生,土常以生也。(太過者其數成,成者氣之盛也。不及者其數生,生者氣之微也。土氣長生於四季,故常以生數,而不待於成也。按:此數有生成,其即氣有初中之義歟。

詳見《圖翼》一卷五行生成數解。前章六十年運氣政令之數,凡云寒化一寒化六等義即此。)

白話文:

因此這兩段話互相對應,就是為了闡明氣分強弱的意思。

黃帝問:氣分過剩和不足,它們的量是如何的?

岐伯答:氣分過剩的數量是完整的,氣分不足的數量是殘缺的,而土氣是永遠向旺盛發展的。(氣分過剩的數量是完整的,完整就是氣勢旺盛的意思。氣分不足的數量是殘缺的,殘缺就是氣勢微弱的意思。土氣在四季中不斷生長,所以總是處於生長狀態,而不等待氣勢旺盛的階段。)

(註解:這裡的“數”有生長的意思,所以它與氣的初、中、旺盛階段相應。

帝曰:其發也何如?岐伯曰:土鬱之發,岩谷震驚,(木勝制土,土之郁也。鬱極則怒,怒動則發。岩谷者,土深之處。震驚者,土氣之發也。)雷殷氣交,(殷,盛也。氣交者,升降之中,亦三氣四氣之間。蓋火濕合氣,發而為雷,故盛於火濕之令。)埃昏黃黑,(塵霾蔽日也。

白話文:

黃帝問:「這種發作的徵兆如何?」

岐伯回答:「土氣鬱積會發作,岩石山谷都會震動。(因為木氣剋制土氣,導致土氣鬱結。鬱結到極點就會發怒,發怒就會發作。岩石山谷是土氣深厚的地方。震動是土氣發作的表徵。)雷聲隆隆,氣勢交錯。(隆隆表示聲勢浩大。氣勢交錯是指升降之間,也就是三氣四氣之間的交互作用。火氣和濕氣相合,發作形成雷聲,所以在火濕旺盛的時期雷聲尤其頻繁。)塵埃昏暗,黃色、黑色混雜。(塵埃遮蔽太陽。)

)化為白氣,(濕蒸之氣,嵐之屬也。)飄驟高深,(飄風驟注,沖決高深也。)擊石飛空,洪水乃從,(岩崩石走,洪水從而出也。)川流漫衍,田牧土駒,(川流漫衍,洇沒郊原也。田牧土駒,以洪水之後,惟余土石嵬然,若群駒散牧于田野也。)化氣乃敷,善為時雨,,(土濕之化,鬱而伸也。

白話文:

水蒸氣化為水霧(水蒸氣,像山中的霧氣一樣),升騰到高空中(大風驟雨,衝擊高處),撞擊岩石飛向空中,洪水便隨之而來(岩石崩塌,洪水洶湧而出)。

河川氾濫漫延,田地和牧場變成一片荒野(河水氾濫,淹沒了郊野和農田。洪水過後,只剩下高聳的土石,像一羣野馬散落在田野上)。

水氣蒸發升騰,適時降下甘霖(土地濕潤成漿,氣體上升)。

)始生始長,始化始成。(土氣被郁,物化皆遲,然土鬱之發,必在三氣四氣之時,故猶能生長化成,不失其時也。)故民病心腹脹,腸鳴而為數後,甚則心痛脅䐜,嘔吐霍亂,飲發注下,胕腫身重。(此皆濕土為病。濕在上中二焦,故心腹脹。濕在下焦,故數後下利。心為濕乘,故心痛。

白話文:

生命開始萌芽成長,也開始變化形成。雖然土氣鬱結導致萬物生長遲緩,但土氣鬱結的爆發,通常會在三氣四氣之時,因此生命仍然可以生長變化,不至於錯過時機。因此,當人們感到心腹脹滿,腸鳴且排便頻繁,嚴重時甚至心痛肋骨脹痛,嘔吐腹瀉,飲水後立即排出,身體浮腫沉重,這些都是濕氣困阻於土造成的病症。濕氣停留在上焦和中焦,就會導致心腹脹滿;濕氣停留在下焦,就會引起排便頻繁;心臟被濕氣侵襲,就會導致心痛;

肝為濕侮,故脅䐜。䐜,脹也。有聲為嘔,有物為吐。霍亂者,吐利並行,而心目繚亂也。飲,痰飲也。注下,大便暴泄也。濕氣傷肉,則胕腫身重。皆土發濕邪之證。)云奔雨府,霞擁朝陽,山澤埃昏,其乃發也,以其四氣。(雨府,太陰濕聚之處也。霞擁朝陽,見於旦也。

白話文:

如果肝臟受到濕氣侵襲,就會出現脅部脹痛。脹痛,即脹大。如果脹痛伴隨聲音,就是嘔吐;如果伴隨有東西嘔出,就是吐血。霍亂是一種吐瀉並發的疾病,會導致心神恍惚。飲食,指痰液和飲水。注下,指大便突然泄瀉。濕氣損傷肌肉,就會出現身體腫脹沉重。這些都是土氣引發濕邪的症狀。

《黃帝內經》說:「雨水聚集之處,就像晨曦中瀰漫的彩霞,山川水澤中水氣氤氳,正是濕邪發作的時候,因為它具有四種氣候。」(雨府,指太陰濕氣聚集的地方。彩霞擁抱晨曦,出現在早晨。)

埃昏,土氣之濁也。土主四之氣,在大暑六月中後凡六十日有奇,故土鬱之發,以其四氣。)云橫天山,浮游生滅,怫之先兆。(浮游,蜉蝣也,朝生暮死,其出以陰。此言大者為云橫天山,小者為浮游生滅,皆濕化也。二者之見,則土鬱將發,先兆彰矣。怫,郁也。怫音佛。

白話文:

霧靄瀰漫,是土氣混濁造成的。土氣掌管四時之氣,在盛夏六月中旬之後,超過六十多天,因此積鬱的土氣會發作,這是因為土氣的四種性質。)烏雲密佈在天山之上,小蟲生生死死的浮游在空中,這是濕氣將要發作的前兆。(浮游是指蜉蝣,朝生暮死,它的出現是因為陰氣盛。這裡說大型的是烏雲密佈在天山之上,小型的是小蟲生生死死的浮游在空中,都是濕氣造成的。這兩種現象出現後,說明積鬱的土氣即將發作,其前兆已經明顯。怫,意思是積鬱。怫讀作佛。

金鬱之發,天潔地明,氣清氣切,(火勝制金,金之郁也。金氣清明急切,故其發如此。)大涼乃舉,草樹浮煙,(大涼者,金之寒氣。浮煙者,金之斂氣。)燥氣以行,霿霧數起,(金風至則燥氣行,陰氣凝則霿霧起。霿霧,厚霧也。霿,蒙、茂二音。)殺氣來至,草木蒼干,金乃有聲。

白話文:

當金氣旺盛時,天氣晴朗,空氣清爽通透。

因為火氣旺盛剋制金氣,導致金氣鬱結。金氣清澈明亮,發作迅速。

此時大寒之氣興起,草木上飄起白煙。

燥氣開始運行,濃霧時常出現。

肅殺之氣到來,草木枯黃,金屬發出聲響。

(殺氣,陰氣也。蒼干,凋落也。金乃有聲,金氣勁而秋聲發也。)故民病咳逆,心脅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嗌乾面陳色惡。(咳逆嗌乾,肺病而燥也。心脅滿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側,金氣勝而傷肝也。陳,晦也。金氣肅殺,故面色陳而惡也。)山澤焦枯,土凝霜滷,怫乃發也,其氣五。

白話文:

(殺氣,指陰氣。蒼幹,指樹木凋零。金屬能發出聲音,金氣旺盛,所以秋天會發出聲音。)所以,民眾會患上咳嗽逆氣的疾病,心臟和肋骨部位脹滿並牽引到小腹,容易突發劇烈疼痛,無法翻身,喉嚨乾澀,臉色難看。(咳嗽逆氣、喉嚨乾澀,是肺部疾病引起的燥熱。心臟和肋骨部位脹滿並牽引到小腹,容易突發劇烈疼痛,無法翻身,是金氣過剩而損傷了肝臟。陳,指晦暗。金氣嚴肅殺伐,所以面色晦暗難看。)山澤枯萎,土地凝結霜滷,怫氣便會產生,這種氣一共有五種。

(燥氣行,故山澤焦枯。土面凝白,滷結為霜也。金王五之氣,主秋分八月中後凡六十日有奇,故其發也,在氣之五。滷音魯。)夜雪白露,林莽聲淒,怫之兆也。(二者之見,皆金鬱欲發之先兆。)

白話文:

燥熱之氣運行,因此山川草木都枯萎乾涸。土地表面凝結白色,滷水凝結成為霜。五行中的金王在秋分後的八月後半段,大約六十多天的時間主事,所以金氣發動的時候,在五行中居第五位(滷:鹽滷,發音同「魯」)。

夜裡下雪,白露紛紛,森林裡的樹木發出淒涼的聲響,這是金氣鬱積,將要發動的徵兆。(這兩種現象的出現,都是金氣鬱積,即將發動的先兆。)

水鬱之發,陽氣乃闢,(土勝制水,水之郁也。水鬱而發,寒化大行,故陽氣乃闢。闢,避同。)陰氣暴舉,大寒乃至,川澤嚴凝,寒氛結為霜雪,(寒氛,寒氣之如霧者。氛音分。)甚則黃黑昏翳,流行氣交,乃為霜殺,水乃見祥。(黃,土色。黑,水色。水為土鬱而發,故二色並見於氣交。

白話文:

當水氣抑鬱時,陽氣就會逃避(因為土能剋制水,所以水氣過剩。水氣抑鬱發作,寒氣大作,所以陽氣就會逃避。)。陰氣突然升起,嚴寒就會到來,河川湖泊結冰,寒氣凝結成冰雪(寒氣像霧氣一樣,氛的發音同"分")。嚴重的話,天空會呈現黃黑色昏暗,空氣交替流通,就會結成霜雪,水氣就會顯現吉兆(黃色是土色,黑色是水色。由於水氣被土氣抑鬱才發作,所以兩種顏色都會出現在空氣交替流通中)。

祥,災異也,凡吉凶之兆皆曰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關節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堅腹滿。(此皆寒水之氣為病。火畏水故心痛。寒入腎,故腰脽痛。寒則氣血滯,筋脈急,故關節不利,屈伸不便。陰氣勝,陽氣不行,故厥逆痞堅腹滿。)陽光不治,空積沉陰,白埃昏暝而乃發也,其氣二火前後。

白話文:

吉祥,指徵兆。凡是好或不好的預兆,都稱為吉祥。因此,老百姓得了寒氣導致的心痛,腰臀痛,大關節活動不便,彎曲伸展都不方便,容易氣逆嘔吐,腹結脹滿。這些都是寒水之氣導致的疾病。因為心屬火,火懼怕水,所以會導致心痛。寒氣進入腎臟,所以會導致腰臀疼痛。寒氣入侵,氣血凝滯,筋脈緊張,所以導致關節活動不便,彎曲伸展都不方便。陰氣盛,陽氣不流通,所以會導致氣逆嘔吐,腹結脹滿。如果陽光不治療,空虛的臟腑積聚著陰氣,白色的濁氣昏沉迷濛,就會發病,其致病的元氣是前後兩處的火。

(二火前後,君火二之氣,相火三之氣,自春分二月中而盡於小暑六月節,凡一百二十日,皆二火之所主。水本王於冬,其氣鬱,故發於火令之時,陰乘陽也。王氏曰:陰精與水,皆上承火,故其發也,在君相二火之前後。)太虛深玄,氣猶麻散,微見而隱,色黑微黃,怫之先兆也。

白話文:

春分到小暑之間(約一百二十天)由「君火」和「相火」兩股能量主宰。冬天是水能量掌權,但其能量受壓抑,所以在火主事的時期發作,也就是陰氣乘勝陽氣。王氏說:陰精和水都依存於火,因此它們發作的時間會在君火和相火之前後。

如果太虛(人體能量場)深沉難測,氣息像麻一樣散亂,若隱若現,呈現黑色微黃的狀態,那就是怫(情緒鬱結)的前兆。

(深玄,黑色也。麻散,如麻散亂可見,微見而隱也。大都占氣之法,當於平旦候之,其色黑而微黃,黃為土色,黑為水色,微黃兼黑,水鬱將發之先兆也。)

白話文:

深玄:意思是深黑色。麻散:像麻一樣分散開來,隱約可見。大部分觀察氣色的方法,都應該在清晨觀察。若面色偏黑帶點微黃,黃色代表土色,黑色代表水色,微黃帶黑,表示水氣鬱結,即將發病的前兆。

木鬱之發,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大風乃至,屋發折木,木有變。(金勝制木,木之郁也。木鬱之發,風氣大行,故有埃昏雲擾、髮屋折木等候,皆木之為變也。)故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飲不下,甚則耳鳴眩轉,目不識人,善暴僵仆。(此皆風木肝邪之為病。

白話文:

肝氣鬱結發作時,會導致頭暈、視線模糊,眼前出現幻象,接著颳起大風,房屋倒塌、樹木折斷,植物出現異常。(金氣旺盛剋制肝木,導致肝木鬱結。肝木鬱結發作後,風氣大作,所以會有頭暈、視線模糊、幻象、房屋倒塌、樹木折斷等異常現象,這些都是肝木的作用。)所以民眾會出現胃部不適、心口疼痛,兩側肋骨上方疼痛,橫膈膜和喉嚨不通,無法進食,嚴重時會耳鳴眩暈,看不清楚人臉,容易突然昏倒。(這些都是風木肝邪導致的疾病。

厥陰之脈,挾胃貫膈,故胃脘當心而痛,膈咽不通,食飲不下也。上支兩脅,肝氣自逆也。肝經循喉嚨,入頏顙,連目系,上會於巔,故為耳鳴眩轉、目不識人等證。風木堅疆,最傷胃氣,故令人善暴僵仆。)太虛蒼埃,天山一色,或為濁色,黃黑郁若,橫云不起雨而乃發也,其氣無常。

白話文:

厥陰經絡,夾隨胃部貫穿膈肌,所以胃脘部會正對著膻中而疼痛,膈肌和咽喉不通暢,食物和水喝不下去。上行分佈到兩側肋部,這是肝氣逆行造成的。肝經沿著喉嚨,進入額頭和額角,連結著眼睛的肌肉,上達於頭頂,所以會出現耳鳴、頭暈目眩、眼睛看不清人等症狀。風屬木,性堅硬而且頑固,最容易傷害胃氣,所以容易導致人突然昏倒。

陰雲密佈,天色一片蒼茫,或者呈混濁之色,黃黑色陰氣籠罩,橫雲不降雨卻在天上飄移,這種天氣的氣候變化無常。

(蒼埃濁色,黃黑郁若,皆風塵也。風勝濕,故云雖橫而不起雨。風氣之至,動變不定,故其發也,亦無常期。)長川草偃,柔葉呈陰,松吟高山,虎嘯岩岫,怫之先兆也。(草偃,草尚之風必偃也。呈陰,凡柔葉皆垂,因風翻動而見葉底也。松吟,聲在樹間也。虎嘯則風生,風從虎也。

凡見此者,皆木鬱將發之先兆。)

白話文:

(空氣中瀰漫著塵土,呈現黃黑色,都是風塵造成的。風勢強盛,濕氣被壓制,所以雖然天空佈滿烏雲,卻不下雨。風的氣息變化無常,所以它的發作也沒有固定的時間。)

長長的草被吹倒,柔軟的葉子向下彎曲,顯示陰暗的一面。松樹在高山上發出陣陣吟唱,老虎在山洞裡咆嘯,這些都是風暴來臨前的徵兆。(草被吹倒,是因為風勢強勁。柔軟的葉子向下彎曲,是因為風吹動它們,露出了葉子的背面。松樹的吟唱聲在樹林間迴盪。老虎的咆哮聲和風有關,風從老虎居住的山洞中吹出。)

火鬱之發,太虛腫翳,大明不彰,(水勝制火,火之郁也。腫字誤,當作曛。蓋火鬱而發,熱化大行,故太虛曛翳昏昧,大明反不彰也。)炎火行,大暑至,山澤燔燎,材木流津,廣廈騰煙,土浮霜滷,止水乃減,蔓草焦黃,風行惑言,濕化乃後。(燔燎騰煙,炎熱甚也。材木流津,汁溶流也。

白話文:

熱鬱上火時發作,會導致身體過度虛弱而腫脹模糊,視力不清。(水勝火,導致火鬱。腫字應為曛,表示視線模糊不清。因為火鬱而發作,熱氣擴散開來,所以身體大量虛弱而模糊不清,視力反而不佳。)

天氣酷熱時,大暑來臨,山澤都被火燒盡,草木流淌著汁液,房屋騰起陣陣煙霧,地面上漂浮著白霜,靜止的水位下降,藤蔓枯萎發黃,風聲傳遞著令人迷惑的言語,濕氣消失得較慢。(燔燎騰煙,說明天氣非常炎熱。材木流津,表明汁液溶解而流淌。)

霜滷,水泉乾涸而滷為霜也。止水,蓄積之水也。風行惑言,熱極風生,風熱交熾而人言惑亂也。濕化乃後,雨不至也。廈音夏。滷音魯。)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首四肢䐜憤臚脹,瘍痱嘔逆,瘛瘲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憹,善暴死。(此皆火盛之為病也。

白話文:

霜滷:水泉乾涸,結成的鹽霜。

止水:蓄積的水。

風行惑言:天氣炎熱,風暴頻發,風熱交加,讓人神智恍惚。

濕化乃後:雨水不降。

廈:應為「夏」。滷:讀音同「魯」。

因此百姓們得了氣虛的病,患上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首四肢腫脹,生痱子嘔吐,頭暈骨痛,關節會痠痛,還可能有下痢、溫瘧、腹中劇痛、血流不止,精液減少,眼睛發紅、心口燥熱,嚴重時還會昏迷、憂鬱、暴斃。(這些都是火氣過盛引發的疾病。)

壯火食氣,故少氣。火能腐物,故瘡癰。陽邪有餘,故為䐜塞憤悶、臚腔脹滿、瘍痱瘡毒等患。火氣上衝,故嘔逆。火傷筋則瘛瘲抽掣,火傷骨則骨痛難支,火伏於節則節乃有動,火在腸胃則注下,火在少陽則溫瘧,火實於腹則腹暴痛,火入血分則血溢流注,火爍陰分則精液乃少,火入肝則目赤,火入心則心熱,火炎上焦則瞀悶,火鬱膻中則懊憹。火性急速,敗絕真陰則暴死。

白話文:

火氣旺盛會消耗氣血,因此會導致氣虛。火氣會腐蝕損壞組織,因此會產生瘡瘍。陽氣過盛會導致鬱結不通、胸悶、脹滿、痱子、瘡毒等疾病。火氣上沖會引起嘔吐。火氣傷及筋脈會導致抽搐痙攣,火氣傷及骨骼會導致疼痛難忍,火氣潛伏於關節會導致關節活動障礙,火氣在腸胃會導致腹瀉,火氣在少陽經會導致溫瘧,火氣實積於腹中會導致腹痛劇烈,火氣進入血分會導致出血不止,火氣損傷陰液會導致精液減少,火氣進入肝臟會導致眼睛發紅,火氣進入心臟會導致心熱,火氣灼燒上焦會導致頭暈胸悶,火氣鬱積於胸中會導致煩躁不安。火氣性質急迫,會損耗陰液,嚴重時會導致暴死。

䐜,昌真切。臚,閭、盧二音。痱音肺。瘛音翅。瘲音縱。懊音鏖。憹,乃包切,)刻終大溫,汗濡玄府,其乃發也,其氣四。(刻終者,百刻之終也。日之刻數,始於寅初,終於丑未,此陰極之時也,故一日之氣,惟此最涼。刻終大溫而汗濡玄府,他熱可知矣。玄府,汗空也。

白話文:

「䐜」這個字發「昌真」的音,「臚」這個字用「閭」、「盧」來讀音。「痱」發「肺」的音,「瘛」發「翅」的音,「瘲」發「縱」的音,「懊」發「鏖」的音,「憹」發「乃包」的音。

等到夜深了,也就是凌晨,氣溫會下降,汗液會滲透到毛孔中,這時就是發病的時候,四肢也會出現氣虛的現象。(「夜深了」指的是一天結束後,陰氣最盛的時候。此時氣溫下降,汗液會滲入毛孔,熱氣因此而散發,所以身體會感覺到寒氣。「玄府」指的就是毛孔。)

火本王於夏,其氣鬱,故發於未申之四氣。四氣者,陽極之餘也。)動復則靜,陽極反陰,濕令乃化乃成。(上文言濕化乃後,至此則火王生土,故動復則靜,陽極反陰。土氣得行,濕令復至,故萬物得以化成也。)華髮水凝,山川冰雪,焰陽午澤,怫之先兆也。(群華之發,君火二氣之候也。

午澤,南面之澤也。於華髮之時而水凝冰雪,見火氣之郁也。於面南之澤而焰陽氣見,則火鬱將發之先兆也。)

白話文:

夏季是火旺盛的季節,火氣旺盛,所以火氣會在下午3點到7點這四個時辰發散出來。這四個時辰是陽氣極盛的餘留。

如果活動過多就會導致安靜,陽氣極盛就會轉化為陰氣,濕氣命令就會化解並形成萬物。

上面說濕氣化解之後,這裡才說火旺盛生長出土,所以活動過多就會導致安靜,陽氣極盛就會轉化為陰氣。土氣得以運行,濕氣命令就會再次降臨,所以萬物才能化生出來。

花草茂盛,水氣凝結,山川冰雪融化,太陽正午時光和暖,這些都是陰氣將至的先兆。

有怫之應而後報也,皆觀其極而乃發也,(此以下,總結上文郁發之義也。凡應有先兆,報必隨之。蓋物極則變,故鬱極乃發。)木發無時,水隨火也。(土金火之郁發,各有其時。惟風木善行數變,上文云其氣無常,即木發無時也。水能勝火,上文云其氣二火前後,即水隨火也。

白話文:

情緒不暢快,反應才會表現出來,事物發展到極致才會爆發。(這是總結前面鬱結發散的道理。所有反應都有先兆,報應總是相隨。物極必變,所以鬱結極致後就會爆發。)木氣發散沒有固定的時間,水勢會隨著火勢而變。(土、金、火元素的鬱結發散都有其時間規律。只有風木容易頻繁變化,上文說「風木氣無常」,就是木氣發散沒有固定時間。水能克火,上文說「水二火前後」,就是水勢會隨著火勢而變。)

)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歲,五氣不行,生化收藏,政無恆也。(知時氣,則病氣可與期。失時氣,則五氣之行尚不能知,又焉知生化收藏之常政哉。)帝曰:水發而雹雪,土發而飄驟,木發而毀折,金髮而清明,火發而曛昧,何氣使然?岐伯曰:氣有多少,發有微甚,微者當其氣,甚者兼其下,徵其下氣而見可知也。(此發明承製之義也。

白話文:

如果能密切關注時節,就可以預測疾病發生。如果錯失時機,就會導致疾病反覆發生,五臟六腑的功能失常,生化收藏的規律紊亂。(只有瞭解時氣,才能預測疾病。如果錯失時氣,那就連五氣的運行規律都無法掌握,更不用說生化收藏的規律了。)

皇帝問道:水氣旺盛就會降下冰雹或大雪,土氣旺盛就會颳起大風或暴雨,木氣旺盛就會發生摧毀性的風暴,金氣旺盛就會出現晴朗的光明,火氣旺盛就會造成陰暗昏昧,這些現象是由哪一種氣候因素造成的呢?

岐伯答道:氣的多少不同,發生的現象就有輕有重。輕微的現象,是與其對應的氣候因素直接引起的。嚴重的現象,則可能是同時受了兩種以上氣候因素的影響。根據後一種氣候因素的影響,就可以推斷出嚴重現象的原因了。(這段話闡明瞭病症承製的原理。)

氣有多少,太過不及也。發有微甚,郁微則發微,郁甚則發甚也。微者當其氣,本氣之見也。甚者兼其下,承氣兼見也。如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木氣承之;土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火位之下,水氣承之是也。故水發之微者為寒,甚者為雹雪,是兼乎土,雹雪之體如土故也。

白話文:

氣的分量有不同,過多或過少都會產生影響。發作的程度也有輕重之分,鬱結程度輕微則發作輕微,鬱結程度嚴重則發作嚴重。輕微的發作是氣正常運行時出現的症狀,是本氣的表現。嚴重的發作會影響到下層的氣,導致本氣和下層的氣同時出現症狀。就像水位之下有土氣支撐;土位之下有木氣支撐;土位之下有金氣支撐;金位之下有火氣支撐;火位之下有水氣支撐一樣。所以,水氣發作輕微的表現是寒冷,嚴重的表現是冰雹和雪,這是因為同時影響了土氣,而冰雹和雪的質地就像土一樣。

土發之微者為濕,甚者為飄驟,是兼乎木,風主飄驟故也。木發之微者為風,甚者為毀折,是兼乎金,金主殺伐故也。金髮之微者為燥,甚者為清明,是兼乎火,火主光明故也。火發之微者為熱,甚者為曛昧,是兼乎水,水主昏昧故也。徵,證也。取證於下承之氣,而鬱發之微甚可知矣。

白話文:

大地微生之氣為濕氣,極盛時則化為狂風暴雨,這是因為它也包含了木氣,而木氣掌管風。

樹木微生之氣為和風,極盛時則造成毀折,這是因為它也包含了金氣,而金氣掌管殺伐。

金石微生之氣為乾燥,極盛時則化為清明之氣,這是因為它也包含了火氣,而火氣掌管光明。

火微生之氣為熱氣,極盛時則化為昏暗之氣,這是因為它也包含了水氣,而水氣掌管昏暗。

「徵」是證明的意思。從下承之氣中驗證,鬱發之氣的強弱就很容易明白了。

)帝曰:善。五氣之發,不當位者何也?(不當位,謂有不應其時也。)岐伯曰:命其差。(氣有盛衰,則至有先後,故曰命其差。差者,不當其位也。如《至真要大論》曰:勝復之作,動不當位,或後時而至。但彼論勝復之至不當位,此論五氣之發不當位,雖所論似異,而義則一也。

白話文:

黃帝說:很好。五氣發作,不按時令來,是為什麼呢?(不按時令,是指不應在這個時候。)岐伯回答:是時令出了差錯。(氣有盛衰,所以先後有別,故稱之為時令出了差錯。差錯是指不按時令而出現。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盛陽復至,動作不按時令,或者晚到。不過《至真要大論》是論述勝陽復至不按時令,而這裡是論述五氣發作不按時令,雖然所論似有不同,但其道理卻是一致的。)

)帝曰:差有數乎?言日數也。)岐伯曰:後皆三十度而有奇也。(後者,自始及終也。度,日也。三十度而有奇,一月之數也。奇,謂四十三刻七分半也。蓋氣有先至後至之差,不過三十度耳。即如氣盈朔虛節序置閏之法,早至者先十五日有奇,遲至者後十五日有奇,或前或後,總不出一月有奇之數,正此義也。

白話文:

黃帝問:「是否有計算上的差異呢?」

岐伯回答:「(計算起來)有先後,但總共都是三十個日。」

(「後」指從開始到結束,「度」指日。三十個日加上一些,就是一個月的長度。那些「一些」,是指四十三刻七分半。由於氣候的關係,時間會有先到後到的差異,但是都不會超過三十個日。就像現在計算朔望節氣的方法一樣,氣候早到的會提前十五日多一點,氣候遲到的會延後十五日多一點。不管提前或延後,總不會超過一個月。)

愚按:本篇風雲雷雨之至,雖五行各有所主,然陰陽清濁之分,先賢亦有所辨,此雖非本篇之意,然格致之理有不可不知者,今並附之。如或問雷霆風雲霜雪雨露於張子者,對曰:陰氣凝聚,陽在內不得出,則奮擊而為雷霆。陽在外不得入,則周旋不捨而為風。陽為陰累,則相持為雨而降。

白話文:

我認為:這篇古文提到的風雲雷雨,雖然五行各有主管,但是先賢也區分了陰陽清濁。雖然這不是本篇的主旨,但這也是格物致知的道理,不可不知。因此我也附帶說明一下。例如有人問張子:雷霆風雲霜雪雨露是什麼?張子回答:陰氣凝聚,陽氣在內無法出來,就會奮力擊出,形成雷霆。陽氣在外無法進去,就會不斷旋轉,形成風。陽氣被陰氣壓制,就會相互牽制,形成雨水落下。

陰為陽得,則飄揚為云而升。又有問雨風雲雷於邵子者,答曰:陽得陰為雨,陰得陽為風,剛得柔為云,柔得剛為雷。無陰不能為雨,無陽不能為雷。雨柔屬陰,待陽而後興;雷剛屬陽,待陰而後發。張氏釋之曰:風雨自天降,故言陰陽;云雷自地升,故言柔剛。天陽無陰不能為雨,地陰無陽不能成雷。

白話文:

陰氣得到陽氣,就會飄浮上升,形成雲層。曾經有人向邵雍請教雨、風、雲、雷的形成原因。邵雍回答說:陽氣得到陰氣會形成雨,陰氣得到陽氣會形成風,陽性得到陰性會形成雲,陰性得到陽性會形成雷。沒有陰氣就不能形成雨,沒有陽氣就不能形成雷。雨屬於陰性,柔弱;雷屬於陽性,剛烈;雨的形成需要陽氣的幫助,雷的形成需要陰氣的參與。張載解釋說:風和雨從天上降落,所以用陰陽來描述;雲和雷從地上升起,所以用柔剛來描述。天上的陽氣如果沒有陰氣,就不能形成雨;地上的陰氣如果沒有陽氣,就不能形成雷。

雨陰形柔,本乎天氣之陽;雷陽聲剛,出乎地體之陰。陰陽互相用也。又有以八卦爻象問於蔡節齋者,答曰:坎陰為陽所得,則升為云,陽淺則為霧;坎陽為陰所累,則降為雨,陰淺則為露。陰在外、陽不得出則為雷,陰固則為地動,震也。陰在內、陽不得入則為風,陰固則為大風,巽也。

白話文:

雨水陰柔,源於天上的陽氣;雷聲陽剛,來自地下的陰氣。陰陽相互作用。還有向蔡節齋先生用八卦卦爻象請教的,蔡先生回答說:坎卦的陰爻被陽爻所得到,就會升騰為雲,陽爻力量弱就會形成霧;坎卦的陽爻被陰爻所阻礙,就會降落為雨,陰爻力量弱就會形成露。陰在下、陽不能出來就會形成雷,陰爻堅固就會造成地震,也就是震卦。陰在上、陽不能進去就會形成風,陰爻堅固就會形成大風,也就是巽卦。

陽包陰則離為霰,陽和陰則為雪,離交坎也;陰包陽則坎為雷,陰入陽則為霜,坎交離也。陰陽之精,互藏其宅,則離為日,坎為月。陰陽相戛則為電,陰陽失位則為霓。此固諸賢之說也。若以愚見觀之,風者陽中之清氣也,氣之微者和,氣之甚者烈,無陽不為風也。云者陽中之濁氣也,濁之清者輕,濁之濁者重,無陰不成云也。

白話文:

當陽氣包圍陰氣時,就會形成霰(小冰珠),陽氣和陰氣混合時,就會形成雪,這是離卦交坎卦的結果;當陰氣包圍陽氣時,就會形成雷電,陰氣進入陽氣時,就會形成霜,這是坎卦交離卦的結果。陰陽之精,互相藏匿於對方之家,所以離卦代表太陽,坎卦代表月亮。當陰陽相互激盪時,就會形成閃電;當陰陽失衡時,就會形成彩虹。這些都是古賢者的說法。

從我的觀點來看,風是陽氣中的清氣,較溫和的氣合和,較猛烈的氣暴烈,沒有陽氣就不會形成風。雲是陽氣中的濁氣,較清澈的濁氣輕盈,較渾濁的濁氣沉重,沒有陰氣就不會形成雲。

陰之清者,從陽凝聚則為露;陰之濁者,從陽升降則為雨。陽為陰鬱,激而成雷,雷即電之聲,電即雷之形,故雷之將發,電必先之。其所以有先後者,形顯見之速,聲遠聞之遲也。有有雷而無電者,或以陽氣未盛,聲已達而形未露也;或以陰氣太重,而蔽火之光也。有有電而無雷者,或以光遠可見,而聲遠不可聞也;或以孤陽見形,陰氣未及,而無水之激也。凡欲得雷之情者,當驗以水之沃火也。

白話文:

陰氣中的清氣,從陽氣凝聚而形成露水;陰氣中的濁氣,從陽氣上升降下而形成雨水。陽氣被陰氣壓抑,激發而形成雷鳴,雷鳴是電的聲音,電光則是雷鳴的形狀,所以雷鳴發生前,一定要先有電光。之所以有先後之分,是因為形狀顯現得比較快,而聲音傳播得比較慢。

有雷鳴但是沒有電光的情況,可能是因為陽氣還不夠強盛,聲音已經傳到了,但是形狀還沒有顯現出來;或者是因為陰氣太過於濃厚,遮蔽了電光的亮度。

有電光但是沒有雷鳴的情況,可能是因為電光距離太遠,可以看見,但是聲音傳播得太遠,聽不到;或者是因為只有陽氣顯形,陰氣還沒有來得及聚集,沒有水氣激發。

想要了解雷電的原理,可以參考水潑火的現象。

霧乃陰氣,由陽逼而升。霧多見於早者,以夜則日居地下,旦則水氣上達,故日將中則霧必收,又為陽逼而降。凡欲得霧之情者,當驗以釜中之氣也。虹為日影穿雨而成,故虹必見於雨將霽,日東則虹西,日西則虹東,而中必有殘雨以間之,其形乃見。無雨則無虹,無日亦無虹,秋冬日行南陸,黃道既遠,故虹藏不見矣。

白話文:

霧是一種陰氣,由陽氣逼迫而上升。霧氣通常在清晨出現,因為夜晚陽氣在下方,白天陽氣升起,導致水氣上升,所以太陽升到中天後,霧氣就會消散,這是因為陽氣繼續逼迫霧氣下降。想要了解霧氣的情況,可以觀察鍋中的水氣。

虹是陽光穿過雨滴形成的,所以虹通常會出現在雨過天晴時。陽光在東,虹就會在西,陽光在西,虹就會在東,中間必定有殘餘的雨滴作為間隔,這樣才能看到彩虹。沒有雨就沒有虹,沒有陽光也沒有虹。秋冬時節,太陽運行在南邊,黃道較遠,所以彩虹會隱藏起來而無法看到。

凡欲得虹霓之情者,當驗水盆映日之影也。雹是重陰凝寒所成。如岐伯曰:至高之地,冬氣常在。所以高山之巔,夏無暑熱,而碧空之寒,凝結有之。然地穴可以藏冰,則深山窮谷,寧無蓄此,雲龍所帶,於義亦通。是以漢文時雹如桃李,漢武時雹似馬頭,隨結隨下者,有如是其巨哉?然則結者帶者,皆理之所有也。至若雨凝為雪,露結為霜,是又無待於辨者。

天道茫茫,誠非易測,姑紀管窺,以資博雅之擇云。)

白話文:

如果你想知道彩虹的形成原理,那麼你可以觀察一下水盆在陽光照射下的影子。雹子是由大量陰氣凝聚成寒氣所形成的。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山頂上位置很高,終年都有冬天的寒氣。所以高山之巔在夏季也沒有暑熱,而晴空的寒氣則會凝結。不過,地穴可以儲藏冰塊,那麼深山幽谷中,肯定也會有冰塊儲藏在那裡,雲龍所帶來的冰塊,這兩者在道理上也是相通的。所以,漢文帝時期的雹子像桃子和李子一樣,漢武帝時期的雹子像馬頭一樣,剛剛形成就紛紛落下,有這麼大的個頭還真是少見!所以,形成雹子與雲龍帶來的雹子,都是有道理的。至於雨凝結成為雪,露水凝結成霜,這些就不用再解釋了。

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此以下詳明五郁之治也。天地有五運之郁,人身有五臟之應,鬱則結聚不行,乃致當升不升,當降不降,當化不化,而鬱病作矣。故或鬱於氣,或鬱於血,或鬱於表,或鬱於里,或因鬱而生病,或因病而生郁。鬱而太過者,宜裁之抑之;鬱而不及者,宜培之助之。

白話文:

皇帝說:「很好。鬱結特別嚴重的,該如何治療?」(以下詳細說明五鬱的治療方法。天地有五運之鬱,人體有五臟相應,鬱則凝聚不行,導致應升不升,應降不降,應化不化,而鬱病產生。所以有的鬱於氣,有的鬱於血,有的鬱於表,有的鬱於裏,或因鬱而生病,或因病而生鬱。鬱結過盛的,宜裁製抑壓之;鬱結不足的,宜培育助長之。

大抵諸病多有兼郁,此所以治有不同也。)岐伯曰:木鬱達之,(達,暢達也。凡木鬱之病,風之屬也。其臟應肝膽,其經在脅肋,其主在筋爪,其傷在脾胃、在血分。然土喜調暢,故在表者當疏其經,在裡者當疏其臟,但使氣得通行皆謂之達。諸家以吐為達者,又安足以盡之?)火鬱發之,(發,發越也。

白話文:

一般來說,許多疾病都有鬱結,所以治療方法也不同。)岐伯說:木鬱的症狀,應暢通它,(暢通,暢達的意思。所有木鬱的疾病,都屬於風的範圍。它的臟腑對應肝和膽,它的經絡位於脅肋,它的主要影響在筋和爪,它會損傷脾胃和氣血。然而,土喜調暢,所以表面的病症應疏通經絡,內部的病症應疏通臟腑,只要氣血能夠通行,都算是暢通。諸家認為嘔吐是暢通的方法,但怎麼能充分概括呢?)火鬱的症狀,應發洩它,(發洩,發散的意思。

凡火鬱之病,為陽為熱之屬也。其臟應心主、小腸、三焦,其主在脈絡,其傷在陰分。凡火所居,其有結聚斂伏者,不宜蔽遏,故當因其勢而解之、散之、升之、揚之,如開其窗,如揭其被,皆謂之發,非獨止於汗也。)土鬱奪之,(奪,直取之也。凡土鬱之病,濕滯之屬也。

白話文:

凡是由火氣鬱結引起的疾病,都屬於陽熱的範疇。它們對應的臟腑是心、小腸和三焦,而它們主要影響的是脈絡,對陰分的傷害最大。凡是火氣停留的地方,如果有結聚或隱伏的情況,都不宜掩蓋或壓制。因此,應該順應火勢,把它疏散、昇發、揚起,就像打開窗戶或揭開被子一樣。這些都稱之為「發」,而不僅僅是出汗一種表現。

土壤鬱結導致的疾病,應該直接取掉(奪,直接取走的意思)。凡是由土壤鬱結引起的疾病,都屬於濕滯的範疇。

其臟應脾胃,其主在肌肉四肢,其傷在胸腹。土畏壅滯,凡滯在上者奪其上,吐之可也;滯在中者奪其中,伐之可也;滯在下者奪其下,瀉之可也。凡此皆謂之奪,非獨止於下也。)金鬱泄之,(泄,疏利也。凡金鬱之病,為斂為閉、為燥為塞之屬也。其臟應肺與大腸,其主在皮毛聲息,其傷在氣分。

白話文:

與脾胃相關的臟腑,主要寄託在肌肉和四肢上,受傷部位主要在胸部和腹部。土性怕阻塞,凡是堵塞在上部的,奪取它的上面,可以進行催吐;堵塞在中部的,奪取它的中部,可以進行導下;堵塞在下部的,奪取它的下面,可以進行瀉下。凡是這些情況都叫做奪取,不只是限於瀉下。

金性鬱結,則瀉之。(瀉,疏通的意思。凡是金性鬱結的病症,都屬於收斂、閉塞、乾燥、堵塞的性質。)與肺和大腸相關的臟腑,主要寄託在皮膚毛髮和呼吸上,受傷部位主要在氣分上。

故或解其表,或破其氣,或通其便,凡在表在裡、在上在下皆可謂之泄也。)水鬱折之,(折,調製也。凡水鬱之病,為寒為水之屬也。水之本在腎,水之標在肺,其傷在陽分,其反克在脾胃。水性善流,宜防泛溢。凡折之之法,如養氣可以化水,治在肺也;實土可以制水,治在脾也;壯火可以勝水,治在命門也;自強可以帥水,治在腎也;分利可以泄水,治在膀胱也。凡此皆謂之折,豈獨抑之而已哉?)然調其氣,(然,如是也。

白話文:

因此有時候要解表(驅散外感),有時候要通氣(疏通氣滯),有時候要通便(促進排便)。凡是在表裡、上下各處的泄瀉都可以稱之為泄瀉。

治療水氣鬱結的方法是調製(調製,指調節)。凡是水氣鬱結的病症,都屬於寒性或水性。水氣的根本在腎臟,而水氣的表徵在肺部。如果陽氣受損,就會剋制脾胃。水性具有流動性,容易氾濫。調製水氣的方法包括:

  • 養氣化水:治療在肺部
  • 健脾制水:治療在脾臟
  • 壯火力勝水:治療在命門(腎上腺)
  • 腎氣強健帥水:治療在腎臟
  • 分利排水:治療在膀胱

所有這些方法都可以稱之為調製,而調製水氣並不只是單純地抑制水氣。

用是五法以去其鬱,郁去則氣自調矣。)過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謂瀉之。(此承上文而言郁之甚者,其邪聚氣實則為太過之病,過者畏瀉,故以瀉為畏。如《至真要大論》曰木位之主、其瀉以酸、火位之主、其瀉以甘、土位之主、其瀉以苦、金位之主、其瀉以辛、水位之主、其瀉以咸之類,是即治以所畏也。)帝曰:假者何如?岐伯曰:有假其氣,則無禁也。

白話文:

用這五種方法來消除鬱滯,鬱滯消除了,氣自然就會和調。邪氣過盛的,要把它折服,因為它害怕瀉法,這就是所謂的「瀉法」。(這段話承接上面所說的鬱滯嚴重的情況,邪氣聚集,氣實,就成了過盛的病症。過盛的病症害怕瀉法,所以用瀉法來對付它,讓它害怕。比如《至真要大論》中所說的:木位的主人,用酸味來瀉;火位的主人,用甘味來瀉;土位的主人,用苦味來瀉;金位的主人,用辛味來瀉;水位的主人,用鹹味來瀉等。這些都是用讓它害怕的方法來治療的。)黃帝說:虛弱的怎麼辦?岐伯說:虛弱的,只要調適氣機,就不必拘泥於法度了。

所謂主氣不足、客氣勝也。(假,假借也。氣有假借者,應熱反寒,應寒反熱也,則亦當假以治之,故可以熱犯熱、以寒犯寒而無禁也。溫涼亦然。如《五常政大論》曰假者反之,《至真要大論》曰反者反治,即無禁之義。然氣之有假者,乃主不足而客勝之。蓋主氣之寒熱有常,而客氣之陰陽多變,故有非時之相加,則亦當有變常之施治也。

白話文:

這句話的意思是,主氣不足,客氣就會變強。(「假」指假借之意。氣有假借之處,本應熱卻反寒,本應寒卻反熱,就應該假借其他東西來治療,所以可以用熱治熱,也可以用寒治寒而沒有禁忌。)溫涼也是如此。就像《五常政大論》中所說:「假者反之」,《至真要大論》中所說:「反者反治」,就是沒有禁忌的意思。但是氣有假借之處,一定是主氣不足而客氣變強才會出現。因為主氣的寒熱是有規律的,而客氣的陰陽變化多端,所以有非時之相加,就應該有變通的治療方法。

假者反治諸義,當考論治會通。)帝曰:至哉聖人之道!天地大化運行之節,臨御之紀,陰陽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請藏之靈蘭之室,署曰六元正紀,非齋戒不敢示,慎傳也。(此總結六元正紀,以示珍重也。

白話文:

使用反向治療方法時,應審慎考量治療的協調性。(黃帝說:聖人的道理真是博大精深!天地運行造化的規律、臨御萬物的綱紀、陰陽相生的法則、寒暑交替的命令,除了您,誰能通曉?請把這些道理收藏在靈蘭之室,題名為《六元正紀》。只有經過齋戒才能示人,慎重傳授。(此句總結《六元正紀》,表示非常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