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二十六卷 (2)
二十六卷 (2)
1. 十八、至有先後行有位次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在這個部分,古人討論了天地五行與氣候變化的關係,以及這些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每種氣候對應不同的臟腑,過度或不足都會導致相應的病症。治療時應根據當時的氣候特點來調整治療方法。
帝曰:夫子言可謂悉矣,然何以明其應乎?(此連前章而求其氣應之明驗也。)岐伯曰:昭乎哉問也!夫六氣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視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次,序也。位,方也。凡主客六氣各有次序,亦各有方位,故欲明其應,當於正月朔日平旦視之,以察其陰陽晦明、寒溫風氣之位而歲候可知。蓋此為日時之首,故可以佔一歲之兆。
白話文:
黃帝說:您所說的已經很全面了,但是如何證明它會應驗呢?(這段接著前一章,要求驗證氣候現象的應驗。)
岐伯說:您的問題問得好!六種氣候現象,運行有次序,停留有方位,所以通常在正月初一清晨觀察它,看到它的方位就能知道它在哪裡了。(次序,指排列順序。方位,指方位。六種氣候現象,主氣和客氣各有順序,也各有方位,所以如果要證明它們的應驗,就應該在正月初一清晨觀察它們,根據陰陽、晦明、寒溫、風氣的方位,可以預知一年的氣候情況。因為這是時間的開始,所以可以占卜一年的徵兆。)
)運有餘,其至先,運不及,其至後,(至先者,氣先節候而至;至後者,氣後節候而至也。)此天之道,氣之常也。(有餘至早,不及至遲,此天氣之常也。)運非有餘非不足,是謂正歲,其至當其時也。(正歲者,和平之歲,時至氣亦至也。)帝曰:勝復之氣,其常在也,災眚時至,候也奈何?(言勝復之氣,本常有也,而災眚之至,何以知之?)岐伯曰:非正化者,是謂災也。(當其位則為正化,非其位則為邪化,邪則為災矣。
)
白話文:
運氣旺盛的話,節氣會提前到來;運氣不足的話,節氣會延後到來。(提前到來的,意思是氣候早於節氣到來;延後到來的,意思是氣候晚於節氣到來。)這是天道的規律,氣候的常態。(運氣旺盛則節氣早到,運氣不足則節氣遲到,這是天氣的常態。)運氣不旺不衰,就稱作正歲,氣候會準時到來。(正歲指和平的年份,時間到了氣候也會到來。)黃帝問:勝復之氣,應該是經常存在的吧,但是災禍卻只在特定時節出現,這是什麼原因呢?(就是說,勝復之氣本來應該是常有的,那麼災禍的出現,根據什麼來預測呢?)岐伯回答:不是按照正常規律發生的變化,就稱作災禍。(在適當的位置上變化就是正常的變化,不在適當的位置上變化就是邪惡的變化,邪惡的變化就會導致災禍。)
帝曰:氣至而先後者何?(同前《六元正紀大論》。先言其早,後言其遲也。)岐伯曰:運太過則其至先,運不及則其至後,此候之常也。(此即前先天后天之義。)帝曰:當時而至者何也?岐伯曰:非太過、非不及則至當時,非是者眚也。(當時者,應期而至也,是為正歲。
白話文:
黃帝問:氣的到來,有的早有的晚,這是什麼原因?(指前面《六元正紀大論》中提到的,先說氣的到來早,後說其到來遲。)
岐伯回答:運行的太過,氣就會早到;運行的不足,氣就會遲到。這是判斷氣運行是否正常的一般規律。(這就是前面先天後天的道理。)
黃帝問:那些與時間相應而到的氣是什麼原因?(指氣到來時間與規律應期相符。)
岐伯回答:既不過,也不不及,就會按時到達。不符合這個規律的,就是異常。(與時間相應而到的氣,就是應期而到的氣,稱之為正歲。)
若應早而遲,應遲而早,皆為災眚也。《六微旨大論》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何如?岐伯曰: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生則病。帝曰:請言其應。岐伯曰:物生其應也,氣脈其應也,詳本類六。)帝曰:善。氣有非時而化者何也?岐伯曰:太過者當其時,不及者歸其己勝也。
白話文:
如果應發生的不及時,而不該發生的卻提早了,這些都是災難和不祥的徵兆。《六微旨大論》中,皇帝問:本來應該發生的卻沒有發生,或者本來不該發生的卻發生了,這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如果應發生的順利發生,則身體安康;如果不應發生的卻發生了,則身體就會出現異常變化,異常變化就會導致疾病。
皇帝說:請詳細說明這些應發生的情況。
岐伯說:自然萬物的變化,身體氣血的運行,這些都是應發生的情況。
皇帝說:很好。為什麼氣血會在不適宜的時間發生變化呢?
岐伯說:過於旺盛的氣血會在適宜的時間出現,而不足的氣血則會在不適宜的時間出現,這是因為氣血會趨向於它們自己更旺盛的地方。
(非時而化,謂氣不應時也。太過者氣盛,故當其時。不及者氣衰,故歸其己勝。己勝者,己被勝也,如春反肅、夏反寒、秋反熱、冬反雨之類是也。)帝曰:四時之氣,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岐伯曰:行有逆順,至有遲速,故太過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後天。(太過氣速,不及氣遲也。
白話文:
非時而化
非時而化,是指氣候不符合季節。太過的人氣盛,所以應在其時。不及的人氣衰,所以回到其本身所勝的。己勝是指自己被勝,例如春天反覆颳風,夏天反覆寒冷,秋天反覆炎熱,冬天反覆下雨等。
帝曰
皇帝問:四時的氣候,為什麼有的早有的晚,有的高有的低,左右也有變化,它們的徵候是什麼?
岐伯曰
天氣運行的有順有逆,到來的有快有慢,所以氣候過盛的會轉化成先天的,氣候不及的會轉化成後天的。(氣候過盛表示運行快,氣候不及表示運行慢。)
)帝曰:願聞其行何謂也?(上文先天后天,止言其至,未及於行,故復有此問。)岐伯曰:春氣西行,(春屬木而王於東,居東者其行必西,故春三月風自東方來。凡四季有東風者,皆得春之氣。)夏氣北行,(夏屬火而王於南,居南者其行必北,故夏三月風自南方來。凡四季有南風者,皆得夏之氣。
白話文:
黃帝問道:「請告訴我它們的運行方式是什麼?」(上文只說了先天和後天,只談到它們的到達,沒有提到它們的運行,所以再次提出這個問題。)岐伯回答道:春天的氣運向西運行,(春天屬木,主宰東方,居於東方,所以它的運行必定向西,因此春季三月,風從東方吹來。凡是四季中有東風的,都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夏天的氣運向北運行,(夏天屬火,主宰南方,居於南方,所以它的運行必定向北,因此夏季三月,風從南方吹來。凡是四季中有南風的,都受到了夏天的氣息。
)秋氣東行,(秋屬金而王於西,居西者其行必東,故秋三月風自西方來。凡四季有西風者,皆得秋之氣。)冬氣南行。(冬屬水而王於北,居北者其行必南,故冬三月風自北方來。凡四季有北風者,皆得冬之氣。)故春氣始於下,(春氣發生自下而升,故始於下。)秋氣始於上,(秋氣收斂,自上而降,故始於上。
白話文:
秋天,風從西方吹來,因為金屬性在秋天主氣,而西方的位置是它的王位。所以秋天,風就會從西方吹過來。凡是四季有西風的時候,都沾染了秋天的氣息。
冬天,風從北方吹來,因為水屬性在冬天主氣,而北方的位置是它的王位。所以冬天,風就會從北方吹過來。凡是四季有北風的時候,都沾染了冬天的氣息。
因此,春天的氣息從下方開始生發,往上上升。秋天的氣息從上方開始收斂,往下下降。
)夏氣始於中,(夏氣長成,盛在氣交,故始於中。)冬氣始於標;(標,萬物盛長之表也。冬氣伏藏,由盛而殺,故始於標。殺,少戒切。)春氣始於左,(木氣自東而西也。)秋氣始於右,(金氣自西而東也。)冬氣始於後,(水氣自北而南也。),夏氣始於前,(火氣自南而北也。
白話文:
夏天從中氣開始,冬天從表氣開始;春天從左邊開始,秋天從右邊開始,冬天從後面開始,夏天從前面開始。
)此四時正化之常。(氣非正化,則為虛邪賊風矣。《九宮八風篇》曰: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沖後來為虛風,傷人者也。即上文之謂。)故至高之地,冬氣常在,至下之地,春氣常在,(高山之巔,夏有冰雪,此冬氣常在也。卑下之地,冬有草生,此春氣常在也。
《五常政大論》曰:高者氣寒,下者氣熱。此之謂也。必謹察之。帝曰:善。)
白話文:
這四種時令的變化是規律的。(如果天氣變化不正常,那就是虛邪賊風作祟了。《九宮八風篇》說:風從它居住的地方吹來,就是正風,主掌萬物的生長和養育;風從它沖激的地方吹來,就是虛風,會傷害人。這就和上面說的相同。)所以,在最高的地方,總是會有冬天的氣候;在最低的地方,總是會有春天的氣候。(高山之巔,夏天也有冰雪,這是冬天的氣候總是存在的;低窪的地方,冬天也有草木生長,這是春天的氣候總是存在的。)
2. 十九、數有終始氣有同化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白話文:
-
「天有六氣,地有六形,人有六藏。」 天空有六種氣候,土地有六種形態,人有六個器官。
-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 春季溫暖,夏季炎熱,秋季涼爽,冬季寒冷。
-
「木生東,火生南,土生中,金生西,水生北。」 木屬性生於東方,火屬性生於南方,土屬性生於中央,金屬性生於西方,水屬性生於北方。
-
「人之五藏六腑,皆受氣於胃,而更上下左右,以應天地四時五行之變。」 人的五臟六腑都從胃接收氣息,然後按照上下左右的位置,應對天地四季五行的變化。
-
「故曰:天有四時之氣以長萬物,地有六位以生萬物,人有五藏六府以載萬物,此之謂也。」 所以說,天空有四季的氣息來生長萬物,土地有六個位置來生長萬物,人有五臟六腑來承載萬物,這就是所說的。
帝曰:天地之數,終始奈何?(司天在泉各有所主之數。)岐伯曰:悉乎哉問也!是明道也。數之始,起於上而終於下,(司天在前,在泉在後,司天主上,在泉主下,故起於上而終於下。)歲半之前,天氣主之,歲半之後,地氣主之,(歲半之前,始於大寒,終於小暑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道:天地間的運行規律,從開始到結束是如何運轉的?
岐伯回答說:您問得相當好!這正是探討天地之道的關鍵。
萬物的運行規律,自上而下,從開始到結束。在時序上,前半部分由天氣主導,後半部分由地氣主導。歲半之前,從大寒到小暑,天氣主宰天地萬物;歲半之後,從小暑到大寒,地氣主宰天地萬物。
歲半之後,始於大暑,終於小寒也。《至真要大論》,曰: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上下交互,氣交主之,歲紀畢矣。(交互者,天氣地氣,互合為用也。氣交主之,即三氣四氣之際,乃天地氣交之時。詳義見本類前九。)故曰位明,氣月可知乎,所謂氣也。
白話文:
過了歲半(一歲半),從大暑(7月底8月初)開始,到小寒(1月初)結束。
《至真要大論》說:初氣到三氣,天氣主導;四氣到終氣,地氣主導。天地氣息交替,氣候交替交影響,一年就結束了。
(天地氣息交替,是指天氣和地氣互相配合。氣候交替交影響,是指三氣和四氣的交接處,是天地氣息交會的時候。詳細的意義,請參照本類前面的第九條。)
所以說,位置明確了,氣候和月份就可以知道了,這就是所謂的「氣」的作用。
(上下左右之位既明,則氣之有六,月之有十二,其終始移易之數,皆可知矣,此即所謂天地之氣。)帝曰:余司其事,則而行之,不合其數何也?(不合其數,謂以上中下運氣之數,推其歲候,其有不能相合者也。)岐伯曰:氣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衰盛多少,同其化也。
白話文:
當我們明白上方、下方、左方、右方的方位後,就能得知氣有六種,月有十二種,它們終始變化的規律都可以瞭解,這便是所謂的天地之氣。黃帝說:我主管這件事,照著去做,為什麼不合乎這個規律呢?(不合乎這個規律,是指根據上面、中間、下面的運氣規律,推算歲月,有的不能相符合。)岐伯說:氣的使用有多有少,作用有著盛衰,衰盛的程度,與其作用相同。
(洽,合也。氣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言一歲之上下左右、主客運氣必有所合,若以多合多,則盛者愈盛,以少合少,則衰者愈衰,故盛衰之化,各有所從,則各同其化也。洽,爻甲切。)帝曰:願聞同化何如?岐伯曰:風溫春化同,熱曛昏火夏化同,勝與復同,(凡四時氣化,有見風溫者,皆木氣也,故與春化同。有見熱曛昏火者,皆火氣也,故與夏化同。
白話文:
(洽,指配合。氣的運用有強弱之分,配合的程度也有盛衰之別。一年之中,上下左右、主客的運氣必定有相互配合的情況。如果強配合強,那麼強盛者會更加強盛;如果弱配合弱,那麼衰弱者會更加衰弱。因此,強盛和衰弱的變化,各有所因,然後它們各依其變化而行動。)
帝說:希望聽聽它們的相互配合是如何的?
岐伯說:風和溫暖的氣息,與春天的變化相配合;炎熱、昏暗的火焰,與夏天的變化相配合。
勝與復同者,言初氣終三氣,勝之常也;四氣盡終氣,復之常也。凡此同化之氣,所遇皆然,而無分乎四時也。下文燥清煙露等化亦然。)燥清煙露秋化同,(皆金氣之同化也。)雲雨昏暝埃長夏化同,(皆土氣之同化也。)寒,氣霜雪冰冬化同,(皆水氣之同化也。)此天地五運六氣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運氣更用則化有盛衰,盛衰有常變,故難合於數也。此篇下文言同天化、同地化者,詳本類前七。)
白話文:
勝和復是相通的,這是指初氣最終變成三氣,這是勝的規律;四氣終了後變成終氣,這是復的規律。凡是這種同類氣候的變化,所遇見的現象都是這樣的,而不分四季。(下文所說的燥清煙露等變化也是如此。)燥、清、煙、露在秋天化為同類,(都是金氣同類化的表現。)雲、雨、昏暗、煙塵在夏天化為同類,(都是土氣同類化的表現。)寒、氣、霜、雪、冰在冬天化為同類,(都是水氣同類化的表現。)這是天地間五運六氣的變化,其中還包含著盛衰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