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二十四卷 (6)

回本書目錄

二十四卷 (6)

1. 十二、德化政令不能相過

(《素問·氣交變大論》)

白話文:

  1. 「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人亦有四時五臟,以應天地之氣。」 天空有四季和五行,分別代表生長、繁榮、收穫和儲存。人類也有四季和五臟,用來應對天地的氣候變化。

  2. 「春氣在頭,夏氣在目,秋氣在鼻,冬氣在口。」 春季的氣息影響頭部,夏季的氣息影響眼睛,秋季的氣息影響鼻子,冬季的氣息影響口腔。

  3. 「夫四時之氣,各有所屬,人亦應之,故春氣在頭者,肝木也;夏氣在目者,心火也;秋氣在鼻者,肺金也;冬氣在口者,腎水也。」 四季的氣息各有其屬性,人類也應對這些氣息。春季氣息影響頭部,是肝木的屬性;夏季氣息影響眼睛,是心火的屬性;秋季氣息影響鼻子,是肺金的屬性;冬季氣息影響口腔,是腎水的屬性。

  4. 「是以知調氣之方,必先知四時之氣,而後可言治矣。」 由此可知,要調節氣息的方法,必須先瞭解四季的氣息,然後才能談論治療方法。

帝曰:其德化政令之動靜損益皆何如?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災變,不能相加也。(加,增重也,亦相陵也。夫天地動靜,陰陽往復,政令災眚,報施不爽,故不能相加也。)勝復盛衰,不能相多也。(勝微則復微,勝甚則復甚,故不能相多也。)往來小大,不能相過也。(勝復小大,氣數皆同,故不能相過也。

白話文:

皇帝问道:德化、政令的兴衰变化,对灾变的影响如何?岐伯答道:德化、政令以及灾变,彼此之间并不会相互叠加。天地运转,阴阳交替,政令与灾变的报应也是丝毫不差的,所以不会相互叠加。盛衰的程度,也不会相互超过,如果稍稍胜过,则稍微恢复,如果胜过太多,则恢复也会更多,所以不会相互超过。彼此之间的往来大小,也不会相互超越,胜负恢复的大小,气数都相同,所以不会相互超越。

)用之升降,不能相無也。(五行之用,先者退而後者進,迭為升降,升降失則氣化息矣,故不能相無也。)各從其動而復之耳。(五運之政,猶權衡也,故動有盛衰,則復有微甚,各隨其動而應之。《六微旨大論》曰:成敗倚伏生乎動,動而不已,則變作矣。易曰: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白話文:

五行相生相剋的作用,必須交替進行,不能有所缺少。(五行的作用,先盛的退下,後盛的進來,交替升降,如果升降失常,氣化就會停止,所以五行相生相剋的作用不能有所缺少。)只要隨著它的變化而調整即可。(五運的運行就像權衡一樣,所以變化有盛衰,調整也有微弱和強烈的區別,根據不同的變化而採取相應的措施。《六微旨大論》說:成敗和起伏都源於變化,變化不斷,就會導致結果有所不同。易經說:吉凶、悔恨和憂慮,都是源於變化。)

皆此之謂。然則天地和平之道,有必不可損益於其間者,於此章之義可見矣。)帝曰:其病生何如?(言災變眚傷之應於病也。)岐伯曰:德化者氣之祥,政令者氣之章,變易者復之紀,災眚者傷之始。(祥,瑞應也。章,昭著也。紀者,變易之候。始者,災傷所由。)氣相勝者和,不相勝者病,重感於邪則甚也。

白話文:

所有這些都是這個意思。然而,天地之間和平之道,有絕對不能損壞或增益其間的事物,這是從這章的意義中可以看出來的。)帝皇問道:災變、不祥和傷害是如何產生的?(說的是災變、不祥、傷害的徵兆對疾病的影響。)岐伯回答:德行教化是氣的吉祥徵兆,政令法規是氣的顯著標誌,變易是復元的規律,災變和不祥是傷害的開始。(吉祥:瑞應。顯著:昭著。規律:變易的時機。開始:災難和傷害產生的原因。)氣勢相勝就和諧,不相勝就生病,受到邪氣的嚴重感應就會加重。

(相勝,相當也。謂人氣與歲氣相當,則為比和而無病;不相當,則邪正相干而病生矣。重感於邪,如有餘逢王,不足被傷,則盛者愈盛,虛者愈虛,其病必甚也。)帝曰:善。所謂精光之論,大聖之業,宣明大道,通於無窮,究於無極也。余聞之,善言天者,必應於人;善言古者,必驗於今;善言氣者,必彰於物;善言應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變者,通神明之理。

白話文:

(相勝,就是相當的意思。人體之氣與季節之氣相當,就會和諧而沒有疾病;不相當時,邪氣與正氣就會互相影響而產生疾病。如果邪氣過重,就像「有餘之物遇見君王」,不足之物就會被傷害,那麼強盛的會更加強盛,虛弱的會更加虛弱,疾病必定非常嚴重。)帝皇說:好。所謂精深的靈光之論,是大聖的功業,宣揚了大道,通徹無窮,窮盡無極。我聽說,擅長談論天的人,必定能用於人;擅長談論古的人,必定能驗證於今;擅長談論氣的人,必定能彰顯於物;擅長談論應對的人,能與天地化生相通;擅長談論變化的人,能通曉神明之理。

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歟!乃擇良兆而藏之靈室,每旦讀之,命曰氣交變,非齋戒不敢發,慎傳也。(聖人知周萬物,故能通於無窮,究於無極,因天以應人,因古以知今,因氣應變化以通神明之理。帝所以極言讚美用示珍藏者,重之甚也。

白話文:

如果沒有孔子,誰能闡述通曉宇宙真理呢?因此,孔子選擇良辰吉時,將《中庸》收藏在神聖所處的屋舍中。每天清早,孔子都會朗讀《中庸》,並稱其為「氣交變」。如果沒有齋戒淨身,孔子不敢打開《中庸》,以慎重地傳遞其思想。

(聖人通曉萬物,因此能夠貫通無窮,究明無極,藉助天象來應對人事,藉由古事來洞悉現在,按照氣的變化來溝通神靈的道理。堯帝極力稱讚並珍藏《中庸》,是極為重視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