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八卷 (6)
八卷 (6)
1. 十六、五臟五腧六腑六腧
溺,娘吊切。)
手太陽小腸者,上合於太陽,出於少澤,少澤小指之端也,為井金。(此小腸經所出為井也,屬陽金。)溜於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節前陷者中也,為滎。(此小腸經所溜為滎也,屬陽水。)注於後谿,後谿者在手外側本節之後也,為腧。(此小腸經所注為腧也,屬陽木。)過於腕骨,腕骨在手外側腕骨之前,為原。
(此小腸經所過為原也,亦屬陽木。)行於陽谷,陽谷在銳骨之下陷者中也,為經。(此小腸經所行為經也,屬陽火。)入於小海,小海在肘內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為合。(此小腸經所入為合也,屬陽土。)手太陽經也。(以上小腸之六腧,皆手太陽經也。
)
大腸上合手陽明,出於商陽,商陽大指次指之端也,為井金。(此大腸經所出為井也,屬陽金。)溜於本節之前二間,為滎。(此大腸經所溜為滎也,屬陽水。)注於本節之後三間,為腧。(此大腸經所注為腧也,屬陽木。)過於合谷,合谷在大指岐骨之間,為原。(此大腸經所過為原也,亦屬陽木。
)行於陽谿,陽谿在兩筋間陷者中也,為經。(此大腸經所行為經也,屬陽火。)入於曲池,在肘外輔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為合。(此大腸經所入為合也,屬陽土。)手陽明也。(以上大腸之六腧,皆手陽明經也。)是謂五臟六腑之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六三十六腧也。
(五臟各有井滎腧經合五穴,共計二十五腧,六腑復多一原穴,故共計三十六腧也。)六腑皆出足之三陽,上合於手者也。(凡五臟六腑之經,臟皆屬陰,腑皆屬陽。雖六腑皆屬三陽,然各有手足之分。故足有太陽膀胱經,則手有太陽小腸經;足有陽明胃經,則手有陽明大腸經;足有少陽膽經,則手有少陽三焦經,此所謂上合於手者也。不惟六腑,六臟亦然。
如足有太陰脾經,則手有太陰肺經;足有少陰腎經,則手有少陰心經;足有厥陰肝經,則手有厥陰心主,此臟腑陰陽,手足皆相半也。然其所以分手足者,以經行有上下,故手經之腧在手,足經之腧在足也。)
白話文:
十六、五臟五腧六腑六腧
手太陽小腸經,向上與太陽經相合,起始於少澤穴。少澤穴位於小指末端,屬井穴(五行屬陽金)。經氣流注於前谷穴,前谷穴位於手外側小指本節前的凹陷處,屬滎穴(五行屬陽水)。再注入後谿穴,後谿穴位於手外側小指本節後方,屬腧穴(五行屬陽木)。經氣經過腕骨穴,腕骨穴位於手外側腕骨前方,屬原穴(五行亦屬陽木)。接著運行於陽谷穴,陽谷穴位於銳骨下方的凹陷處,屬經穴(五行屬陽火)。最後匯入小海穴,小海穴位於肘內側大骨外緣,距離肘端半寸的凹陷處,伸展手臂可找到,屬合穴(五行屬陽土)。以上是小腸經的六個腧穴,皆屬手太陽經。
大腸經向上與手陽明經相合,起始於商陽穴。商陽穴位於食指末端,屬井穴(五行屬陽金)。經氣流注於本節前的二間穴,屬滎穴(五行屬陽水)。再注入本節後的三間穴,屬腧穴(五行屬陽木)。經氣經過合谷穴,合谷穴位於拇指與食指骨間,屬原穴(五行亦屬陽木)。接著運行於陽谿穴,陽谿穴位於兩筋間的凹陷處,屬經穴(五行屬陽火)。最後匯入曲池穴,曲池穴位於肘外側輔骨凹陷處,屈臂時可找到,屬合穴(五行屬陽土)。以上是大腸經的六個腧穴,皆屬手陽明經。
這就是五臟六腑的腧穴,五臟各有井、滎、腧、經、合五個腧穴,共二十五腧;六腑則多一個原穴,共三十六腧。六腑的經氣皆源自足部三陽經,並向上與手部經脈相合。五臟經脈屬陰,六腑經脈屬陽,且六腑雖屬三陽經,但分為手足兩類。例如:足有太陽膀胱經,手有太陽小腸經;足有陽明胃經,手有陽明大腸經;足有少陽膽經,手有少陽三焦經,這就是「上合於手」的意思。不僅六腑如此,六臟也相同,如足有太陰脾經,手有太陰肺經;足有少陰腎經,手有少陰心經;足有厥陰肝經,手有厥陰心包經。臟腑陰陽經脈在手足分布均衡,而手足之分是因經脈循行有上下之別,故手經腧穴在手,足經腧穴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