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二十三卷 (3)
二十三卷 (3)
1. 四、五運六氣上下之應
(《素問·五運行大論》)
白話文:
-
五運:指的是自然界的五種運行狀態,包括風、熱、濕、燥、寒,這些運行狀態影響著自然界和人類的健康。
-
六氣:是五運加上「火」形成的一組六個要素,分別代表風、熱、濕、燥、寒、火,它們是自然界中對生命活動有重大影響的基本元素。
-
五臟:指心、肝、脾、肺、腎,是身體的五大主要器官,負責調節各種生命功能和維持內環境穩定。
-
六腑:指胃、膽、大腸、小腸、膀胱、三焦,是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動的主要執行者。
-
五行:木、火、土、金、水,這五種元素在自然界和人體中具有相生相剋的關係,用來解釋和預測物質和生命現象的發展變化。
-
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密切聯繫,認為人的健康狀態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因此通過調整個人行為和生活習慣可以達到與自然和諧共存,保持健康。
這些理論為中醫診斷和治療疾病提供了理論基礎,通過辨證施治,調整人體的陰陽、五行、五臟六腑的平衡,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標。
黃帝坐明堂,始正天綱,臨觀八極,考建五常,(明堂,王者朝會之堂也。正天綱者,天之大綱在於鬥,正鬥綱之建,以占天也。八極,八方之輿極也。觀八極之理,以志地也。考,察也。建,立也。五常,五行氣運之常也。考建五常,以測陰陽之變化也。)請天師而問之曰:論言天地之動靜,神明為之紀,陰陽之升降,寒暑彰其兆。
白話文:
黃帝坐在明堂,開始推定天上的規律,觀察八方,考察建立五行的常態。(明堂是君王舉行朝會的地方。正天綱是說天上的大綱在於北斗七星,測定北斗七星的運行規律來占卜天意。八極是指八方的極遠之處。觀察八方的道理,用來理解大地。考是考察,建是建立。五常是五行氣運的常態。考察建立五常,用來測知陰陽的變化。)請教天師說:論語中說天地有運行和靜止,神明記下其規律;陰陽有升降,寒暑顯示出這些規律的徵兆。
(論,氣交變大論也。但彼以升降二字作往復,見後第十。)余聞五運之數於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氣之各主歲耳,首甲定運,余因論之。鬼臾區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此五運也。首甲定運,謂六十年以甲子始,而定其運也。)子午之上,少陰主之;丑未之上,太陰主之;寅申之上,少陽主之;卯酉之上,陽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陽主之;巳亥之上,厥陰主之。不合陰陽,其故何也?(此三陰三陽之所主也,主者司天也。
白話文:
我從老師那裡聽說了五運的道理,老師所說的是五行之氣分別主宰一年的事,以甲子年為起始來決定運氣,我因此對此進行論述。鬼臾區說:土主宰甲己年,金主宰乙庚年,水主宰丙辛年,木主宰丁壬年,火主宰戊癸年。
子午二位之上,少陰主宰之;丑未二位之上,太陰主宰之;寅申二位之上,少陽主宰之;卯酉二位之上,陽明主宰之;辰戌二位之上,太陽主宰之;巳亥二位之上,厥陰主宰之。這三陰三陽主宰的方式,卻與陰陽不相合,這是為什麼呢?
不合陰陽,如五行之甲乙,東方木也;而甲化土運,乙化金運。六氣之亥子,北方水也;而亥年之上,風水主之,子年之上,君火主之。又如君火司氣,火本陽也,而反屬少陰;寒水司氣,水本陰也,而反屬太陽之類,似皆不合於陰陽者也。)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陰陽也。
白話文:
如果依照陰陽法則,就好像五行的甲乙,東方屬木;而甲到土運時化氣,乙到金運時化氣。六氣中的亥子,北方屬水;在亥年時,風水主導;在子年時,君火主導。又例如君火主導氣,火本屬陽,但卻歸屬於少陰;寒水主導氣,水本屬陰,卻歸屬於太陽之類,似乎都與陰陽法則不合。岐伯說:這正是明白大道啊,這是天地之間的陰陽啊。
(言鬼臾區之言,是明顯之道也。其所云運五氣六不合陰陽者,正所以明天地之陰陽也。)夫數之可數者,人中之陰陽也,然所合,數之可得者也。夫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天地陰陽者,不以數推,以象之謂也。(人中之陰陽,言其淺近可數,而人所易知者也。
白話文:
鬼臾區的論述是顯而易見的道理。他所說的五氣六合不及陰陽,正是用來闡明天地陰陽的原理。
可數的氣數,指人體內的陰陽之氣,它們之間的結合,也是可以數得出來的。而天地間的陰陽,卻不能用數字來推算,而是用形象來表示。
這一點正是因為人體的陰陽氣數淺顯易見,容易被人所知曉。
然陰陽之道,或本陽而標陰,或內陽而外陰,或此陽而彼陰,或先陽而後陰,故小之而十百,大之而千萬,無非陰陽之變化,此天地之陰陽無窮,誠有不可以限數推言者,故當因象求之,則無不有理存焉。數之可十以下四句,又見經絡類二十九及三十四。)帝曰:願聞其所始也。
白話文:
然而陰陽的變化之道,有的從陽開始,表現為陰;有的內在是陽,外在表現為陰;有的這一方是陽,那一方面是陰;有的先表現為陽,後表現為陰。所以陰陽變化組合起來,小的有上百種,大的有千萬種,都離不開陰陽的變化。天地間的陰陽變化是無窮盡的,實在是無法用數字來推算。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具體事物表現出來的現象來探求陰陽的變化,這樣才能掌握陰陽變化的規律。內容提到「四句」,可參考經絡類的第二十九和第三十四條。)帝問:我想聽聽陰陽變化的開始。
岐伯曰:昭乎哉問也!臣覽太始天元冊文,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此所以辨五運也。始,謂天運初分之始。太始天元冊文,太古占天文也。丹,赤色,火氣也。
白話文:
岐伯說:你的問題真是發人深省啊!我閱覽了上古時代的占星文書《太始天元冊文》,發現其中記載:
火氣的運行路徑,經過牛宿和女宿,屬於戊運。 水氣的運行路徑,經過心宿和尾宿,屬於己運。 木氣的運行路徑,經過危宿、室宿、柳宿和鬼宿。 金氣的運行路徑,經過亢宿、氐宿、昴宿和畢宿。 土氣的運行路徑,經過張宿、翼宿、婁宿和胃宿。
(這些說法可以幫助我們區分不同的運勢。所謂「始」,指的是天體運行剛剛開始的時候。而《太始天元冊文》則是上古時代占卜星象的著作。「丹」,指的是赤色,代表火氣。)
黅,黃色,土氣也。蒼,青色,木氣也。素,白色,金氣也。玄,黑色,水氣也。此天地初分之時,赤氣經於牛女戊分,牛女癸之次,戊當乾之次,故火主戊癸也。黃氣經於心尾己分,心尾甲之次,巳當巽之次,故土主甲己也。青氣經於危室柳鬼,危室壬之次,柳鬼丁之次,故木主丁壬也。
白話文:
**黅:**黃色,代表土的屬性。
蒼: 青色,代表木的屬性。
素: 白色,代表金的屬性。
玄: 黑色,代表水的屬性。
在天地初分的時候,赤色的氣運行在牛女星之間的戊土和癸水位置。牛和女星位於甲木和己土位置,而戊土與乾金的屬性相符,所以火屬性掌管戊土和癸水。
黃色的氣運行在心宿和尾宿之間的己土和甲木位置。心和尾星位於壬水和丁火的屬性,而己土與巽木的屬性相符,所以土屬性掌管甲木和己土。
青色的氣運行在危宿、室宿、柳宿和鬼宿之間的壬水和丁火位置。危和室星位於癸水和庚金位置,而柳和鬼星位於乙木和辛金位置,所以木屬性掌管丁火和壬水。
白色經於亢氐昴畢,亢氐乙之次,昴畢庚之次,故金主乙庚也。黑氣經於張翼婁胃,張翼丙之次,婁胃辛之次,故水主丙辛也。此五運之所以化也。又詳義見《圖翼》二卷,五天五運圖解。黅音今。)所謂戊己分者,奎壁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奎壁臨乾,戊分也。角軫臨巽,己分也。
白話文:
白色經絡行經亢氐昴畢,其中亢氐屬乙,昴畢屬庚,所以金主乙庚。黑色經絡行經張翼婁胃,其中張翼屬丙,婁胃屬辛,所以水主丙辛。這就是五運運化的原理。
詳細的說明請參考《圖翼》二卷,關於「五天五運圖解」的部分。
黅(黑色)在音律中對應的音符是今。所謂戊己的分界點,就是奎壁角軫,它們是天地門戶。(奎壁位於乾卦方位,屬戊。角軫位於巽卦方位,屬己。)
戊在西北,己在東南,遁甲經曰:六戊為天門,六己為地戶。故曰天地之門戶。詳義見《圖翼》一卷,奎壁角軫天地之門戶說。)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此五天五運,即氣候之所始,天道之所生也。)
白話文:
戊在西北,己在東南,《遁甲經》說:六戊為天門,六己為地戶。所以稱作天地之門戶。詳細的意義請參閱《圖翼》第一卷,《奎壁角軫天地之門戶說》。候氣之所發端,天道之所產生,不可不懂得。(這五天五運,就是氣候發端的所在,天道產生的因素。)
帝曰:善。論言天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未知其所謂也。(此所以辨六氣也。論,即《天元紀大論》,見前章;及《陰陽應象大論》,見陰陽類第一。)岐伯曰;所謂上下者,歲上下,見陰陽之所在也。(上,司天也。下,在泉也。歲之上下,即三陰三陽迭見之所在也。
白話文:
皇帝說:「好。」談論天地,就是萬物的上下,左右,就是陰陽的道路,我不明白其中的意思。(這就是區分六氣的方法。談論,《天元紀大論》,見上一章;《陰陽應象大論》,見陰陽類第一。)
岐伯回答:所謂的上下,就是一年四季的上下,表示陰陽所處的位置。(上,指主宰天上的;下,指存在地下的。一年四季的變化,就是三陰三陽交替出現的位置。)
)左右者,諸上見厥陰,左少陰,右太陽;見少陰,左太陰,右厥陰;見太陰,左少陽,右少陰;見少陽,左陽明,右太陰;見陽明,左太陽,右少陽;見太陽,左厥陰,右陽明。所謂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司天在泉,俱有左右。諸上見者,即言司天。故厥陰司天,則左見少陰,右見太陽,是為司天之左右間也。
白話文:
當司天之氣在泉,左右兩側都會受到影響。左側會依序出現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厥陰,右側則依序出現太陽、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這就是說,以司天之氣為中心,左右兩側的經脈會依照一定的順序出現。
余義仿此。司天在上,故位南面北而命其左右之見。左,西也。右,東也。)帝曰:何謂下?岐伯曰: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左陽明,右太陰;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左太陽,右少陽;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左厥陰,右陽明;少陽在上則厥陰在下,左少陰,右太陽;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左太陰,右厥陰;太陽在上則太陰在下,左少陽,右少陰。所謂面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
白話文:
其他五行也是這樣。司令天的神在上,所以面對正南,面向正北,安排左右方的官員。左方代表西,右方代表東。)帝說:什麼叫「下」?岐伯說:厥陰在上的話,少陽就在下,左邊是陽明,右邊是太陰;少陰在上的話,陽明就在下,左邊是太陽,右邊是少陽;太陰在上的話,太陽就在下,左邊是厥陰,右邊是陽明;少陽在上的話,厥陰就在下,左邊是少陰,右邊是太陽;陽明在上的話,少陰就在下,左邊是太陰,右邊是厥陰;太陽在上的話,太陰就在下,左邊是少陽,右邊是少陰。所謂「面對正南,安排左右方的位置」,是指指派這些官員所負責的方位。
(下者,即言在泉。故位北面南而命其左右之見,是為在泉之左右間也。左,東也。右,西也。司天在泉,上下異而左右殊也。按:右二節,陰陽六氣,迭為遷轉。如巳亥年厥陰司天,明年子午,則左間少陰來司天矣。又如初氣厥陰用事,則二氣少陰來相代矣。六氣循環無已,此所以上下左右、陰陽逆順有異,而見氣候之變遷也。
有司天在泉左右間氣圖解,在《圖翼》二卷。)
白話文:
古文中提到的「泉」,是指司天之位,位於北方南方之間。因此,司天之位朝北面南,而其左右的方位分別是:
- 左:東方
- 右:西方
司天之位在泉,上下相異,左右也有差異。按照文中描述,陰陽六氣會交替運行。例如:
- 巳亥年是厥陰司天,到了明年子午年,則左間的少陰就會來司天。
- 初氣是厥陰運作,那麼二氣就會是少陰來代替。
六氣循環不息,因此上下左右、陰陽逆順都會有所變化,這也是造成氣候變遷的原因。
上下相遘,寒暑相臨,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此明上下之相遘也。遘,交也。臨,遇也。司天在上,五運在中,在泉在下,三氣之交,是上下相遘而寒暑相臨也。所遇之氣彼此相生者,為相得而安。彼此相剋者,為不相得而病矣。詳義見《圖翼》五運六氣諸解中。遘音姤。
白話文:
上方的氣跟下方的氣交會,寒氣和暑氣同時存在,氣彼此相容就調和,不相容就會生病。(這段說明上方和下方氣的交會。交會指交接,同時存在指相遇。主管天象的氣在上,五運在中間,主管泉水的氣在下,三股氣交會,就是上方和下方氣的交會,而寒氣和暑氣同時存在。交會的氣中,彼此互相養生的,就相容而安;而彼此互相剋制的,就相剋而生病。詳情請參照《圖翼》中五運六氣的解釋。交會的「遘」唸作「ㄍㄡˋ」。)
)帝曰:氣相得而病者何也?岐伯曰:以下臨上,不當位也。(氣同類者,本為相得,而亦不免於病者,以下臨上也。如《六微旨大論》曰: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此指君相二火而言也。詳見後第七。)
白話文:
皇帝問:氣勢上合適而仍然生病的原因是什麼?
岐伯回答:因為氣勢下者居上,不處於恰當的位置。(本屬相同種類的氣勢原本會彼此契合,但若下臨上,則難免生病。如《六微旨大論》所說:君主位居君位則順,臣子位居君位則逆。此處指君火和相火。)
帝曰:動靜何如?(此言遷轉之動靜也。)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復會也。(上者右行,言天氣右旋,自東而西以降於地。下者左行,言地氣左轉,自西而東以升於天。故司天在上,必歷巳午未申而西降;在泉在下,必歷亥子醜寅而東昇也。余而復會,即前篇五六相合、積氣余而復會其始之義。
白話文:
皇帝說:氣機的動靜如何?(這裡指的是氣機轉移的動靜)
岐伯說:上天的氣機向右旋轉,地下的氣機向左旋轉,左右兩股氣機循環往復,最終又重新會合。(上天的氣機向右旋轉,意思是天氣從東向西旋轉,然後降落到地上。地下的氣機向左旋轉,意思是地氣從西向東旋轉,然後上升到天上去。所以主宰天空的氣機在上面,必定經過巳、午、未、申這四個時辰而降臨到西方;主宰泉水的氣機在下面,必定經過亥、子、醜、寅這四個時辰而升到東方。重新會合,就是前面提到的六個時辰相合,氣機多餘了又重新回到一開始的意義。)
)帝曰:余聞鬼臾區曰:應地者靜。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謂也,願聞何以生之乎?(應地者靜,見前天元紀篇。)岐伯曰:天地動靜,五行遷復,雖鬼臾區其上候而已,猶不能遍明。(上候而已,天運之候也。不能遍明,猶未詳言左右也。)夫變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緯虛,五行麗地,地者所以載生成之形類也,虛者所以列應天之精氣也,形精之動,猶根本之與枝葉也,仰觀其象,雖遠可知也。(天地之體雖殊,變化之用則一,所以在天則垂象,在地則成形。
白話文:
黃帝說:「我聽鬼臾區說:順應天地的人是安靜不動的。可是現在您卻說下面的人(也就是陰主治病)往左走,我不明白您的意思,請問他是怎麼造成的呢?」(順應天地的人是安靜不動的,見前面的《天元紀篇》。)
岐伯說:「天地之間有動有靜,五行不斷地變化遷移,即使是鬼臾區也只不過是觀察其表面的徵兆而已,也不能完全瞭解(這其中的道理)。天地萬物的變化,是天上的星象發出的信號,地上的氣候型態形成萬物的形狀,七曜星宿在虛空中運行,五行也在地球上顯現出不同的屬性。地球是承載萬物生成和形成各種類別的,虛空是排列與應和天上精氣的。形態和精氣的運動,就像根和葉的關係,抬頭看天上的星象,即使很遠也能知道(地上的變化)。(天地雖然本質不同,但是變化運行的道理是相同的,因此在天上的表現是星象,在地上的表現則是形狀。)
故七曜緯於虛,即五行應天之精氣也。五行麗於地,即七曜生成之形類也。是以形精之動,亦猶根本之與枝葉耳。故凡物之在地者,必懸象於天,第仰觀其象,則無有不應。故上之右行、下之左行者,周流不息,而變化乃無窮也。)
白話文:
因此,天上的七曜星體(太陽、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運行在虛空中,正是由地上的五行靈氣所感應形成的。而地上的五行靈氣則體現在七曜星體所生成的不同形態上。因此,形體和靈氣的運動,就像樹木的根和枝葉一樣不可分割。所以凡是存在於地上的事物,必定會有對應的天象。只要我們仰望天空觀測天象,就能發現它們之間的應驗。因此,天上星體的右旋、地上事物的左旋,周而復始,永不停止,所以變化是無窮無盡的。
帝曰:地之為下否乎?(此欲詳明上下之義也。)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人在地之上,天在人之上。以人之所見言,則上為天,下為地。以天地之全體言,則天包地之外,地居天之中,故曰太虛之中者也。由此觀之,則地非天之下矣。然則司天者,主地之上。
白話文:
皇帝問道:「地是不是位於下方的?」(皇帝想詳細瞭解「上」和「下」的含義。)岐伯回答道:「地處於人的下方,位於無垠的太虛之中。」(人在地的上面,天在人的上面。從人的視角來看,天上是天,地上是地。從天地整體來看,天包圍著地,而地處於天的中間,所以說地處於無垠的太虛之中。從這個角度看,地並非位於天的下方。然而,主宰天體運行的力量主導著地面的事情。)
在泉者,主地之下。五行之麗地者,是為五運,而運行於上下之中者也。此特舉地為辨者,蓋以明上中下之大象耳。)帝曰:馮乎?(馮,憑同。言地在太虛之中而不墜者,果亦有所依憑否也?)岐伯曰:大氣舉之也。(大氣者,太虛之元氣也。乾坤萬物,無不賴之以立。故地在太虛之中,亦惟元氣任持之耳。
白話文:
在泉水之下的是地,五行中所代表的地,也就是五運,在天地之中運行循環。這裡特別提出地來區分辨明,目的是為了說明天地之大的形勢。黃帝問:地憑藉什麼?岐伯回答:大氣託舉著它。大氣就是太虛之中的元氣,世間萬物沒有它就不能存在。因此,地處於太虛之中,也是元氣承載著它的。
)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風以動之,濕以潤之,寒以堅之,火以溫之。(此即大氣之所化,是為六氣而運用於天地之間者也。曰燥,曰暑,曰風,曰濕,曰寒,曰火,六者各一其性,而功用亦異。)故風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遊行其間,寒暑六入,故令虛而化生也。
白話文:
乾旱可以讓物質乾燥,炎熱可以讓物質蒸發,風可以讓物質移動,濕氣可以讓物質滋潤,寒冷可以讓物質凝固,火熱可以讓物質溫暖。(這些都是大氣的作用,它們在天地間運行不息。所謂乾旱、炎熱、風、濕氣、寒冷、火熱,這六種性質各有不同,其作用也不一樣。)因此,風寒之下、乾燥炎熱之上、濕氣居中,火熱遊走其中,寒暑六氣交會,於是才產生空虛和變化。
(寒居北,風居東,自北而東,故曰風寒在下,下者左行也。熱居南,燥居西,自南而西,故曰燥熱在上,上者右行也。地者土也,土之化濕,故曰濕氣在中也。惟火有二,君火居濕之上,相火居濕之下,故曰火遊行其間也。凡寒暑再更而氣入者六,非虛無以寓氣,非氣無以化生,故曰令虛而化生也。
白話文:
寒氣居住在北方,風氣居住在東方。寒氣從北方吹到東方,所以說風邪寒在下,下方的氣流向左運行。熱氣居住在南方,燥氣居住在西方。熱氣從南方吹到西方,所以說燥熱在上,上方的氣流向右運行。大地是土,土能化生濕氣,所以說濕氣在中間。只有火有兩種,帝王之火居住在濕氣之上,相火居住在濕氣之下,所以說火遊走其間。凡是寒暑交替,氣進入人體有六種,不是虛無的空間容納氣,也不是沒有氣就能化生萬物,所以說要使虛無的空間存在,才能化生萬物。
)故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熱,風勝則地動,濕勝則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凡此六者,皆言地氣本乎天也。自上文地之為下至此,正所以發明此義。《天元紀大論》曰:太虛廖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總統坤元。亦此之謂。此下接寒暑燥濕風火、在人合之奈何、其於萬物、何以生化一章,列藏象類第六。
)
白話文:
因此,乾燥力量強盛則大地乾涸,炎熱力量強盛則大地炎熱,風的力量強盛則大地震動,潮濕力量強盛則大地泥濘,寒冷力量強盛則大地龜裂,而火的力量強盛則大地堅固。(凡是這六種情況,都在說明大地的氣息源自於天氣。從上文「地」字的定義開始到這裡,正是為了闡明這個道理。《天元紀大論》中說:廣闊的太虛之中,孕育了萬物的根本,萬物由此而生,五行運轉直到終結,散佈著靈氣,統御著大地。這也是這個道理。接下來將論述寒、暑、燥、濕、風、火在人體中的作用,以及它們對萬物的生化作用,這是「列藏象類」的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