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八卷 (4)
八卷 (4)
1. 十六、五臟五腧六腑六腧
(此肝經之所行為經也,屬陰金。使逆則宛,使和則通,言用針治此者,逆其氣則鬱,和其氣則通也。宛,郁同。)入於曲泉,曲泉輔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為合。(此肝經之所入為合也,屬陰水。)足厥陰也。(以上肝之五腧,皆足厥陰經也。)
脾出於隱白,隱白者足大趾之端內側也,為井木。(此脾經之所出為井也,屬陰木。)溜於大都,大都本節之後下陷者之中也,為滎。(此脾經之所溜為滎也,屬陰火。)注於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為腧。(此脾經之所注為腧也,屬陰土。)行於商丘,商丘內踝之下陷者之中也,為經。
(此脾經之所行為經也,屬陰金。)入於陰之陵泉,陰之陵泉,輔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為合。(此脾經之所入為合也,屬陰水。)足太陰也。(以上脾之五腧,皆足太陰經也。)
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為井木。(此腎經之所出為井也,屬陰木。)溜於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為滎。(此腎經之所溜為滎也,屬陰火。)注於太谿,太谿內踝之後,跟骨之上陷中者也,為腧。(此腎經之所注為腧也,屬陰土。)行於復留,復留上內踝二寸,動而不休,為經。
(此腎經之所行為經也,屬陰金。)入於陰谷,陰谷輔骨之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應手,屈膝而得之,為合。(此腎經之所入為合也,屬陰水。)足少陰經也。(以上腎之五腧,皆足少陰經也。)
膀胱出於至陰,至陰者足小趾之端也,為井金。(此膀胱經所出為井也。以下凡六腑之井皆屬陽金,故六十四難謂之陽井金也。)溜於通谷,通谷本節之前外側也,為滎。(此膀胱經所溜為滎也,屬陽水。)注於束骨,束骨本節之後陷者中也,為腧。(此膀胱經所注為腧也,屬陽木。
)過於京骨,京骨足外側大骨之下,為原。(本篇惟六腑有原而五臟則無,前十二原篇所言五臟之原,即本篇五臟之腧,然則陰經之腧即原也。陽經之原自腧而過,本為同氣,亦當屬陽木。下仿此。詳義見圖翼四卷十二原解中。)行於崑崙,崑崙在外踝之後,跟骨之上,為經。
(此膀胱經所行為經也,屬陽火。)入於委中,委中膕中央,為合,委而取之。(此膀胱經所入為合也,屬陽土。)足太陽也。(以上膀胱六腧,皆足太陽經也。)
膽出於竅陰,竅陰者足小趾次趾之端也,為井金。(此膽經之所出為井也,屬陽金。)溜於俠谿,俠谿足小趾次趾之間也,為滎。(此膽經之所溜為滎也,屬陽水。)注於臨泣,臨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為腧;(此膽經之所注為腧也,屬陽木。)過於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為原。
(此膽經之所過為原也,亦屬陽木。)行於陽輔,陽輔外踝之上,輔骨之前,及絕骨之端也,為經。(此膽經之所行為經也,屬陽火。)入於陽之陵泉,陽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為合,伸而得之。(此膽經之所入為合也,屬陽土。)足少陽也。(以上膽之六腧,皆足少陽經也。
白話文:
十六、五臟五腧六腑六腧
(肝經的氣血流動稱為「經」,屬陰金。若針刺時逆其氣則鬱滯,調和其氣則通暢。這裡的「宛」與「鬱」意思相同。)進入曲泉穴,曲泉位於輔骨下方、大筋上方,屈膝時可找到,是肝經的「合」穴。(此為肝經氣血匯入之處,屬陰水。)以上是足厥陰經的五個腧穴。
脾經起始於隱白穴,隱白位於足大趾內側尖端,是「井」穴。(此為脾經氣血出發之處,屬陰木。)流至大都穴,大都在足大趾本節後方的凹陷處,是「滎」穴。(此為脾經氣血流經之處,屬陰火。)注入太白穴,太白位於足腕骨下方,是「腧」穴。(此為脾經氣血灌注之處,屬陰土。)行至商丘穴,商丘在內踝下方的凹陷處,是「經」穴。(此為脾經氣血流動之處,屬陰金。)匯入陰陵泉穴,陰陵泉位於輔骨下方的凹陷處,伸直腿部可找到,是「合」穴。(此為脾經氣血匯入之處,屬陰水。)以上是足太陰經的五個腧穴。
腎經起始於湧泉穴,湧泉位於足心,是「井」穴。(此為腎經氣血出發之處,屬陰木。)流至然谷穴,然谷在足骨下方,是「滎」穴。(此為腎經氣血流經之處,屬陰火。)注入太谿穴,太谿位於內踝後方、跟骨上方的凹陷處,是「腧」穴。(此為腎經氣血灌注之處,屬陰土。)行至復留穴,復留在內踝上兩寸,脈搏跳動明顯,是「經」穴。(此為腎經氣血流動之處,屬陰金。)匯入陰谷穴,陰谷位於輔骨後方、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壓有反應,屈膝時可找到,是「合」穴。(此為腎經氣血匯入之處,屬陰水。)以上是足少陰經的五個腧穴。
膀胱經起始於至陰穴,至陰位於足小趾尖端,是「井」穴。(此為膀胱經氣血出發之處,屬陽金。)流至通谷穴,通谷在足小趾本節前外側,是「滎」穴。(此為膀胱經氣血流經之處,屬陽水。)注入束骨穴,束骨位於本節後方的凹陷處,是「腧」穴。(此為膀胱經氣血灌注之處,屬陽木。)經過京骨穴,京骨在足外側大骨下方,是「原」穴。(六腑有原穴而五臟無,陰經的「腧」穴即為原穴,陽經的原穴與腧穴性質相同,屬陽木。)行至崑崙穴,崑崙在外踝後方、跟骨上方,是「經」穴。(此為膀胱經氣血流動之處,屬陽火。)匯入委中穴,委中位於膝膕中央,屈膝時可找到,是「合」穴。(此為膀胱經氣血匯入之處,屬陽土。)以上是足太陽經的六個腧穴。
膽經起始於竅陰穴,竅陰位於足第四趾尖端,是「井」穴。(此為膽經氣血出發之處,屬陽金。)流至俠谿穴,俠谿在足第四、五趾之間,是「滎」穴。(此為膽經氣血流經之處,屬陽水。)注入臨泣穴,臨泣在足背上方一寸半的凹陷處,是「腧」穴。(此為膽經氣血灌注之處,屬陽木。)經過丘墟穴,丘墟在外踝前下方的凹陷處,是「原」穴。(此為膽經氣血經過之處,亦屬陽木。)行至陽輔穴,陽輔在外踝上方、輔骨前方及腓骨末端,是「經」穴。(此為膽經氣血流動之處,屬陽火。)匯入陽陵泉穴,陽陵泉在膝外側凹陷處,伸直腿部可找到,是「合」穴。(此為膽經氣血匯入之處,屬陽土。)以上是足少陽經的六個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