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二十二卷 (2)

回本書目錄

二十二卷 (2)

1. 四十八、上膈下膈蟲癰之刺

(《靈樞·上膈篇》全,附:膈證治按)

白話文:

《靈樞·上膈篇》的全部內容,附帶膈肌病症的治療方法。

黃帝曰:氣為上膈者,食飲入而還出,余已知之矣。蟲為下膈,下膈者,食晬時乃出,余未得其意,願卒聞之。(此言膈證有上下之分,而復有因氣因蟲之異也。因於氣則病在上,故食飲一入,即時還出;因於蟲則病在下,故食入晬時而復出。晬時,周時也。愚按:上膈下膈,即膈食證也。

白話文:

黃帝說:氣導致的膈證在上面,吃進去的東西馬上又吐出來,這一點我已經知道了。蟲導致的膈證在下面,下面指的是吃東西的時候才吐出來,這一點我還不清楚,希望詳細瞭解。

此在本經,自有正條,奈何後世俱以脈之關格,認為膈證,既不知有上下之辨,亦不知有蟲氣之分,其謬甚矣。晬音醉。)岐伯曰:喜怒不適,食飲不節,寒溫不時,則寒汁流於腸中,流於腸中則蟲寒,蟲寒則積聚,守於下管,則腸胃充郭,衛氣不營,邪氣居之。(凡傷胃氣,則陽虛而寒汁流於腸中,蟲寒不行,則聚於下管而腸胃充滿也。

白話文:

在《黃帝內經》中,本身就有正條文討論「膈證」,為何後世的人們都把它誤認為脈絡阻塞所導致的「膈證」呢?既不知道上下之分的區別,也不知道蟲氣的類別,這樣的誤解實在太嚴重了。「晬」音同「醉」。岐伯說:喜怒不當、飲食不節、寒暖不適宜,就會導致寒氣流入腸中。寒氣流入腸中,就會讓蟲子感到寒冷,蟲子感到寒冷就會聚集起來,留在下管,導致腸胃脹滿,衛氣不運行,邪氣趁虛而入。(凡是傷及胃氣,就會導致陽氣虛弱,寒氣流入腸中,蟲子受寒不能活動,就會聚集在下管,導致腸胃脹滿。)

衛氣,脾氣也。脾氣不能營運,故邪得聚而居之。管,脘同。郭,廓同。)人食則蟲上食,蟲上食則下管虛,下管虛則邪氣勝之,積聚以留,留則癰成,癰成則下管約。(蟲寒聞食,則喜而上求之,上則邪氣居之而乘虛留聚,以致癰於下脘,要約不行,故食入晬時復出也。癰,壅同。

白話文:

衛氣就是脾氣。如果脾氣不能正常運化,邪氣就會聚集在脾胃中。(“管”和“脘”是同義詞,“郭”和“廓”是同義詞。)人吃東西的時候,胃中的寒氣會上行,胃上部空虛,就會讓邪氣佔據,聚集在胃中,形成膿腫,膿腫形成後就會讓胃部收縮。(胃中的寒氣聞到食物的味道,就會高興地向上尋找,邪氣就會趁虛進入並停留,導致胃的下部形成膿腫,胃部收縮,所以吃進去的食物會在下午時再次吐出來。膿腫和壅塞的意思相同。)

如《論疾診尺篇》曰目窠微癰者,義亦猶此。)其癰在管內者,即而痛深;其癰在外者,則癰外而痛浮,癰上皮熱。(管之內外,即言下脘也。邪伏於中,故熱見於皮肉之上。)黃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微按其癰,視氣所行,(察其氣所必由以刺之也。)先淺刺其旁,稍內益深,還而刺之,毋過三行。

白話文:

就像《論疾診尺篇》中所說的,眼窩附近有小膿瘡的情況也是如此。膿瘡位於管內,就會感到疼痛較深;而膿瘡位於管外,就會在膿瘡外側感到疼痛較表淺,膿瘡部位的皮膚會發熱。(管的內外,就是指下脘區域。病邪潛伏在體內,所以熱象會表現在皮肉表面。)黃帝問:「該如何針刺治療?」岐伯回答:「先輕輕按壓膿瘡,觀察氣血流動的方向(根據氣血流向必然會經過的地方進行針刺)。先從旁側淺淺刺入,逐漸向內加深,然後再刺入,不要超過三針。」

(先淺刺其旁氣所及之處,稍納其針而漸深之,以泄其流行之邪,然後還刺其所病之正穴,以拔其積聚之本;但宜至再至三而止,不可過也。)察其沉浮,以為深淺,已刺必熨,令熱入中,日使熱內,邪氣益衰,大癰乃潰。(邪沉者深刺之,邪浮者淺刺之,刺後必熨以火而日使之熱,則氣溫於內而邪自潰散也。

白話文:

先在發炎部位旁邊刺個小口,輕輕地把針插入,並逐漸刺深,以排出淤積的毒素。然後再刺患部的主要穴位,以拔除疾病的根源。但只能刺兩到三次,不能過度。

觀察病竈的深淺程度,以確定刺針的深度。刺完後必定要熱敷,讓熱量深入患處,每天讓患處保持溫熱,邪氣就會逐漸減弱,大膿腫就會潰破。(邪氣深藏,就刺得深;邪氣浮淺,就刺得淺。刺完後必定用火熱敷,每天讓患處保持溫熱,這樣內部就會溫暖,邪氣就會潰散。)

潰音會。)伍以參禁,以除其內,恬憺無為,乃能行氣,(三相叅為參,五相伍為伍。凡食息起居,必參伍宜否,守其禁以除內之再傷。又必恬憺無為,以養其氣,則正氣乃行,而邪氣庶乎可散。蓋膈證最為難愈,故當切戒如此。恬音甜。憺音淡。)後以鹹苦化,谷乃下矣。

白話文:

(嗝逆)氣血交逆。(治療宜)配合人參(以益氣),並用禁食(以除內傷)。精神安靜,凡事不勉強,這樣才能使氣血通暢。(人參五行屬「參」,其餘草藥五行屬「伍」。凡是飲食、休息、起牀或活動,都要配合五行屬性而決定是否合宜,並且遵守禁食的規定,以避免再次內傷。同時一定要精神安靜,凡事不勉強,以養護正氣,這樣正氣才能運行,邪氣纔有可能消散。膈症最難治癒,所以應該嚴格戒慎,如上所說。恬:安靜之意。憺:平和之意。)最後用(用鹹味和苦味的藥物)化解,(嗝逆)氣才會下降。

(咸從水化,可以潤下軟堅,苦從火化,可以溫胃,故皆能下谷也。苦味詳按,見運氣類十七,少陰司天條下。愚按:上文雲氣為上膈者,食飲入而還出。夫氣有虛實,實而氣壅,則食無所容,虛而氣寒,則食不得化,皆令食入即出也。至若蟲為下膈者,蟲上食則下脘虛,其寒汁流於腸中,而後致癰滯不行,則亦因陽氣之虛於下,故食入周時復出也。

白話文:

鹹性來自水,可以滋潤身體、軟化堅硬的東西。苦性來自火,可以溫暖胃部,所以這些都能讓穀物順利下行。

關於苦味,請參照「運氣類」第十七條,少陰主天條的段落。

鄙人認為:上文提到氣體積聚在胸膈之上,導致食飲進入後又吐出。氣體可能有虛實之分,實氣會阻塞,讓食物沒有容身之地;虛氣會寒冷,讓食物無法消化,這些都會導致食物吃進去後立刻吐出。

至於蟲子導致的胸膈以下阻塞,是因為蟲子會將食物往上吸,導致下腹空虛,寒冷的汁液流入腸中,形成硬塊導致不通暢,這也是因為陽氣在下腹虛弱,導致食物吃進去後一段時間又吐出。

然余嘗治一中年之婦患此證者,因怒因勞,皆能舉發,發時必在黃昏,既痛且吐,先吐清涎,乃及午食,午食盡,乃及早食,循次而盡,方得稍息,日日如是,百藥不效。乃相延視,則脈弦而大。余曰:此下膈證也。夫弦為中虛,大為陰不足。蓋其命門氣衰,則食至下焦,不能傳化,故直至日夕陽衰之時,則逆而還出耳。

白話文:

不過我曾經治療過一位中年女性,她的症狀是由於生氣和過度勞累引起的。每次發作都發生在傍晚,劇烈疼痛並伴有嘔吐。剛開始嘔吐清口水,接著是午餐,午餐吐完後,再嘔吐早餐,依序吐盡後,才稍獲緩解。每天都是這樣,用過各種藥物都沒有效果。我仔細檢查她的脈象,發現脈搏弦細而有力。我判斷這是胃下垂症。弦脈代表身體虛弱,有力脈代表陰氣不足。可能是她腎氣衰弱,導致食物到了下腹部後無法消化,一直到傍晚陽氣衰弱時,才會逆流吐出。

乃用八味參杞之屬,大補陰中之陽,隨手而應。自後隨觸隨發,用輒隨效,乃囑其加意慎重,調至年餘始愈。可見下膈一證,有食入周日復出而不止晬時者,有不因蟲癰而下焦不通者矣。此篇特言蟲癰者,蓋亦下膈之一證耳,學者當因是而推廣之。)

白話文:

用八味參杞等藥物,大補腎陰中的陽氣,隨時應用。此後疾病隨時發作,隨用隨效。於是囑咐他用心謹慎,調理了一年多才痊癒。由此可見,腹瀉這個病證,有進食後當天又拉出來不止到晚上才停止的,也有不是因為蟲癰而導致下焦不通的。這篇文章特別講的是蟲癰,這也只不過是腹瀉中的一種證候而已,醫者應該由此推廣運用。

2. 四十九、刺腰痛

(《素問·刺腰痛論》全《骨空論》《靈樞·雜病篇》)

白話文:

以下是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的内容:

(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骨空论》以及《灵枢·杂病篇》的内容)

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素問·刺腰痛篇》全。足太陽之脈,下項循肩髆內,挾脊抵腰中,故令人腰痛引項脊尻背如重狀也。尻,開高切,臀也。)刺其郄中、太陽正經出血,春無見血。(郄中,委中也,一名血郄。太陽正經,崑崙也。太陽合腎水,水王於冬而衰於春,故刺太陽經者春無見血。郄,隙同。)

白話文:

足太陽經脈如果出現問題,會讓人腰痛,並連帶感到脖子、脊椎、屁股和後背沉重。如果用針刺足太陽經脈的郄中穴,並使其出血,則在春天就不會出現出血現象。

少陽令人腰痛,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少陽之氣應風木,陽分受之,故如以針刺其皮中。循循然,遲滯貌,謂其舉動不便也。足少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後,循頸下胸中,循脅裡下行身足之側,故身不可以俯仰,頭不可以回顧。俯,俯同。

白話文:

少陽經氣通不通暢會導致腰痛,就像用針刺入皮膚中間一樣,動作遲緩,無法上下俯仰、左右顧盼。

(解釋:少陽之氣屬於風木型,陽分承受它,所以好像針刺皮膚中間一樣。遲滯的樣子,說明動作不便。足少陽經脈起於眼睛的銳眥,向上抵達頭角,向下經耳後,沿著脖子進入胸部,沿著肋骨裡側向下走到身體和足部的側面,因此身體無法俯仰,頭部無法回顧。俯和顧意思相同。)

)刺少陽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獨起者,夏無見血。(膝外側之高骨獨起者,乃胻骨之上端,所以成立其身,故曰成骨。其端則陽關穴也。少陽合肝木,木王於春而衰於夏,故刺少陽經者,夏無見血。)

白話文:

刺入少陽經的成骨端點會出血。成骨是指膝蓋外側突起的骨頭,夏天刺入時不會見血。(膝蓋外側突出的骨頭是胻骨的頂端,支撐著身體,因此稱為成骨。其頂端就是陽關穴。少陽經與肝木相合,木在春天旺盛,夏天衰弱,所以夏天刺入少陽經不會見血。)

陽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善悲,(足陽明之筋,上循脅屬脊;足陽明之脈,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其支別者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循腹裡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故令人腰痛不可以顧。顧如有見者,見鬼怪之謂也。善悲者,神不足則悲也。陽明氣衰而陰邪侮之,故證見如此。

白話文:

足陽明經絡會引起腰痛,而且不能回頭看。如果回頭看,就像看到了什麼東西,會感到悲傷。(足陽明經絡的筋脈,向上經過脅部,連接到脊柱;足陽明經絡的脈絡,經過面頰後緣,向下經過下巴,從大迎穴出來,其分支向下經過人迎穴,沿著喉嚨進入缺盆穴,再向下經過腹部,到氣街穴與足太陰經脈會合,最後向下經過大腿內側,所以會引起腰痛,不能回頭看。如果回頭看,就像看到了鬼怪。感到悲傷,是神氣不足的表現。陽明經氣衰弱,陰邪之氣就會乘虛而入,所以會出現這種症狀。)

)刺陽明於胻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無見血。(胻前三痏,即三里也。上下和之,兼上下巨虛而言也。秋時胃土退氣,故刺陽明者秋無見血。胻音杭,又形敬切。痏音委。)

白話文:

在臀部的大腿外側(三里穴),針刺後上下調和就能出血,但秋天針刺不會出血。(臀部大腿外側的三里穴,就是三里穴。上下調和,包括指上下巨虛穴。秋季胃氣減弱,因此針刺足陽明經不會出血。)

足少陰令人腰痛,痛引脊內廉,(足少陰之脈,貫脊內屬腎也。按:此前少足太陰腰痛一證,必古文之脫簡也。)刺少陰於內踝上二痏,春無見血,出血太多,不可復也。(內踝上二痏,足少陰之復溜也。春時木旺水衰,故刺足少陰者,春無見血。若出血太多,則腎氣不可復也。)

白話文:

  • 足少陰經會引起腰痛,疼痛蔓延到脊椎內側。(足少陰經的經脈貫穿脊椎內部,屬於腎經。注:前面少足太陰經的腰痛症狀,應該是古文中脫漏的部分。)
  • 刺足少陰經的復溜穴(位於內踝上方兩寸處),如果是在春天,刺針時不要見血,如果出血太多,腎氣會受損。(復溜穴是足少陰經的穴位。春天時木氣旺盛,水氣衰弱,因此刺足少陰經時,春天不要見血。若出血太多,則腎氣會無法恢復。)

厥陰之脈令人腰痛,腰中如張弓弩弦,(王氏曰:足厥陰之支者,與太陰少陽之脈,同結於腰踝下中髎下髎之間,故令人腰痛。肝主筋,肝病則筋急,故令腰中如張弓弩弦。)刺厥陰之脈,在腨踵魚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腨,腿肚也。踵,足跟也。魚腹,腨之形如魚腹也。

白話文:

厥陰經絡受阻會導致腰痛,腰部就像被弓弦拉扯一樣。(王氏曰:足厥陰經支脈與太陰、少陽經絡共同連接於腰部,下中髎穴和下髎穴之間,所以會導致腰痛。肝臟主導筋,肝病會導致筋緊,所以腰部會感到像弓弦一樣被拉扯。)治療厥陰經絡的穴位在小腿後側腓腹肌外側,順著它摸索,找到有突起的地方就針灸。(腓腹肌,小腿後面的肌肉。腓骨,小腿後面的骨頭。腓腹肌形狀像魚腹。)

腨踵之間,魚腹之外,循之累累然者,即足厥陰之絡,蠡溝穴也。腨音篆。)其病令人善言默默然,不慧,刺之三痏。(善言默默然者,善於言語默默也,即不能發聲之謂。肝病從風,人多昏冒,故不爽慧。三痏,三刺其處也。)

白話文:

在大腳趾和後腳跟中間,小腿肚外側,觸摸時有隆起的感覺,就是足厥陰經的絡脈,也就是蠡溝穴。

如果這個穴位有問題,會導致人善於言辭卻沉默寡言,不聰敏。治療方法是用針灸刺這個穴位三次。

(「善於言辭卻沉默寡言」是指善於表達卻不能發聲。「肝病從風」是指肝臟疾病會導致風邪侵襲人體,使人昏迷濛蔽,因此不聰敏。「三刺」是指在這個穴位刺針三次。)

解脈令人腰痛,痛而引肩,目䀮䀮然,時遺溲,刺解脈,在膝筋肉分間郄外廉之橫脈出血,血變而止。(解脈,足太陽經之散行脈也。其脈循肩髆,故痛而引肩。其起在目內眥,故目䀮䀮然。其屬膀胱,故令遺溲。當刺解脈之在膝後者,即膕中橫文兩筋間,弩肉高起之處,則郄中之分,此足太陽之血郄也。若郄之外廉,有血絡橫見,盛滿而紫黑者,刺之當見黑血。

必候其血色變赤,乃止其針,此亦足太陽經之腰痛也。䀮音荒。郄,隙同。)

白話文:

解除脈位阻塞會導致腰痛,疼痛延伸至肩膀,而眼睛也會模糊不清,偶爾會有尿失禁。解除脈位阻塞,刺在膝蓋上的肌肉分隔間外側的橫脈,讓血流出,血液變色後就停止。

(解除脈是足太陽經的散行脈。此脈絡經過肩頸,所以疼痛會延伸至肩膀。此脈起源於眼睛內眼角,所以會造成眼睛模糊不清。此脈絡屬膀胱,所以會造成尿失禁。應刺解除脈位於膝蓋後方,即膕中橫向紋路的兩條肌腱之間,有鼓脹的肌肉處,此處即是隔間的分隔處,為足太陽經的血郄穴。如果隔間的外側可以看到橫向的血絡,且充盈紫黑,刺入時應會看見黑色的血液。)

解脈令人腰痛如引帶,常如折腰狀,善恐,刺解脈,在郄中結絡如黍米,刺之血射以黑,見赤血而已。(復言解脈者,謂太陽支脈,從腰中下挾脊,貫臀入膕中者也,故其痛如引帶、如折腰也。太陽之脈絡腎,腎志恐,故善恐。郄中,即委中穴也。上文言郄外廉之橫脈,此言郄中結絡,治稍不同耳。已,止針也。)

白話文:

解脈會讓人腰痛,就像腰部被繩子緊縛,常常像腰折一樣,容易受到驚嚇。針刺解脈,在郄穴中會發現像小米一樣的硬結,針刺後會射出黑色的血液,等到看到鮮血就可以停止針刺。(再次說明,解脈是指太陽經的支脈,從腰部往下沿脊椎兩側,貫穿臀部進入大腿後側的地方,所以它的疼痛像被繩子綁著,或像腰折一樣。太陽經與腎臟相連,腎臟主恐,所以容易受到驚嚇。郄穴,就是委中穴。上文提到郄穴外廉的橫脈,這裡提到郄穴中的硬結,治療方法稍有不同。已,指停止針刺。)

同陰之脈令人腰痛,痛如小錘居其中,怫然腫,(足少陽之別,絡於厥陰,並經下絡足跗,故曰同陰之脈。如小錘居其中,痛而重也。怫然,怒意,言腫突如怒也。錘音槌。怫音佛。)刺同陰之脈,在外踝上絕骨之端,為三痏。(即足少陽陽輔穴也。)陽維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腫,(陽維,奇經之一也,陽脈相維交會之脈,故曰陽維,)刺陽維之脈,脈與太陽合腨下間,去地一尺所。(陽維脈氣所發,別於金門而上行,故與足太陽合於腨下間,去地一尺所,即承山穴也。

白話文:

與陰經相通的經脈會導致腰痛,疼痛就像一個小錘子卡在腰部一樣,腫脹而且發紅(足少陽經的別支與厥陰經相連,並在足背處相交,所以稱為「與陰經相通的經脈」。像小錘子卡在其中,疼痛而沉重。發紅,指腫脹得發怒一樣。錘讀作「槌」。發紅讀作「佛」。)。刺取與陰經相通的經脈,位於外踝上方,絕骨的末端,名為三焦穴(即足少陽經的「陽輔」穴)。

陽維脈會導致腰痛,疼痛向上,腫脹而發紅(陽維脈,奇經之一,是各條陽經相互交會聯繫的經脈,所以稱為陽維,)。刺取陽維脈,經脈與太陽經會合於小腿後方,距離地面一尺左右(陽維脈氣發出,從金門穴向上行,所以與足太陽經會合於小腿後方,距離地面一尺左右,即承山穴)。

衡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則恐僕,得之舉重傷腰,衡絡絕,惡血歸之,(衡,橫也。足太陽之外絡,自腰中橫出髀外後廉,而下合於膕中,故曰衡絡。若舉重傷腰,則橫絡阻絕而惡血歸之,乃為腰痛。)刺之在郄陽,筋之間,上郄數寸,衡居,為二痏,出血。(郄陽,即足太陽之委陽穴,在血郄上外廉兩筋間,故云上郄數寸。

衡居,並居也,即殷門穴。二穴皆當出血。)

白話文:

橫行的經絡脈絡導致腰痛,無法俯仰。仰頭時會擔心仆倒。這是因為舉重過重傷了腰部,導致橫行的經絡阻斷,瘀血聚集所致。(橫行的經絡,指的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外絡,從腰部橫向延伸至大腿外側後方,下接於膕中,所以稱之為衡絡。如果舉重過重傷到了腰部,那麼橫行的經絡就會被阻斷,瘀血就會聚集在其中,進而導致腰痛。)治療方法是刺灸委陽穴,位於兩筋之間,比血郄穴高數寸處。委陽穴下方是衡絡所在,刺灸後會出痧出血。(委陽穴,也就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血郄穴,位於血郄穴上方的外廉兩筋之間,所以說比血郄穴高數寸。)

會陰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汗出,汗乾令人慾飲,飲已欲走,(會陰,任脈穴也,在大便前,小便後,任、沖、督三脈所會,故曰會陰。任由此行腹,督由此行背,故令人腰痛。邪在陰分,故漯漯然汗出。汗乾而液亡,故令人慾飲。飲多則陰氣下溢,故欲走也。漯音磊。

白話文:

會陰穴的經絡不通,會導致腰痛,痛起來時汗流不止,等汗乾了又想喝水,喝完水後又想排便。(會陰穴是任脈上的穴位,位於大便前、小便後方,任脈、沖脈、督脈三條經絡相交於此,因此稱為會陰。任脈從此處通往腹部,督脈從此處通往背部,所以腰部會痛。病邪在陰部,因此會大汗淋漓。汗液乾涸,體液不足,所以會想喝水。喝太多水,陰氣就會往下流動,所以會有排便的感覺。)

)刺直陽之脈上三痏,在蹺上郄下,五寸橫居,視其盛者出血。(直陽,謂足太陽正經之脈,俠脊貫臀,下至膕中,循腨過外踝之後,徑直而行者,故曰直陽。蹺為陽蹺,即申脈也。郄,即委中也。此脈上之穴,在蹺之上,郄之下,相去約五寸而橫居其中,則承筋穴也。或左或右,視其血絡之盛者,刺出其血。

白話文:

在足太陽經上,刺入承筋穴(位於腰部,委中穴上五寸)。左右兩側任選一側,找到血管較粗大的一處,刺入放血。

飛陽之脈令人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則悲以恐,(飛陽,足太陽之絡穴,別走少陰者也,故為腰痛。痛上怫怫然,言痛狀如嗔憤也。足太陽之脈絡腎,其別者當心入散,故甚則悲以恐,悲生於心,恐生於腎也。)刺飛陽之脈,在內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與陰維之會。(在內踝上五寸、少陰之前者,即陰維之會,築賓穴也。

白話文:

飛陽這個穴位會讓人腰痛,疼痛時會感到一股憤怒難耐的感覺,嚴重時還會悲傷和恐懼。(飛陽是足太陽經的絡穴,與少陰經相連,因此會引起腰痛。疼痛上竄,讓人生氣憤恨,是因為足太陽經的絡穴連接著腎臟,而其別絡進入心臟散佈,所以嚴重時會悲傷和恐懼,因為悲傷與心有關,恐懼與腎有關。)如果要針灸飛陽這個穴位,其位置在內踝上方五寸,少陰經之前方,它是陰維經與絡脈的交會點。(內踝上方五寸、少陰經之前方,就是陰維經與絡脈的交會點,也就是築賓穴。)

亦同治飛陽之腰痛者。)昌陽之脈,令人腰痛,痛引膺,目䀮䀮然,甚則反折,舌卷不能言,(昌陽,即足少陰之復溜也。少陰屬腎,故為腰痛。腎脈注胸中,故痛引於膺。腎之精為瞳子,故目䀮䀮然。少陰合於太陽,故反折。腎脈循喉嚨,故舌卷不能言。)刺內筋為二痏,在內踝上,大筋前,太陰後,上踝二寸所。

(內筋,筋之內也,即復溜穴,在足太陰經之後,內踝上二寸所,此陰蹺之郄也。)

白話文:

與治療同治時期飛陽導致的腰痛相似。)昌陽經脈不通會讓人腰痛,疼痛會延伸到胸部,眼睛發直,嚴重時會導致身體反弓,舌頭捲曲不能說話。(昌陽經,也就是足少陰腎經上的復溜穴。少陰經屬腎,所以腰會痛。腎經脈絡分佈在胸部,所以疼痛會延伸到胸部。腎的精華會滋養瞳孔,所以眼睛會發直。少陰經與太陽經相會,所以會導致身體反弓。腎經脈絡循行經過喉嚨,所以舌頭會捲曲,不能說話。)刺內踝上的內筋穴可以治療兩種疾病。內筋穴位於內踝上方,大筋的前方,太陰經的後方,距離腳踝約兩寸。

散脈令人腰痛而熱,熱甚生煩,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則遺溲,(散脈,足太陰之別也,散行而上,故以名焉。其脈循股入腹,結於腰髁下骨空中,故病則腰下如有橫木居其中,甚乃遺溲也。)刺散脈在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為三痏。(膝前,膝內側之前也。骨肉分間,謂膝內輔骨下廉,腨肉之兩間也。

白話文:

散脈(足太陰脾經的別脈)會導致腰痛發熱,熱勢過重會產生煩躁感,感覺腰部好像有根橫木卡在裡面,嚴重的話還會出現尿失禁。

(散脈由足太陰脾經分出,向上走行,所以叫做散脈。它沿著大腿內側進入腹部,停留在腰椎骨下方的空腔中,所以如果散脈出問題,就會感覺腰部好像有根橫木卡在裡面,嚴重的話還會出現尿失禁。)

刺治散脈的穴位在膝蓋前方,骨頭和肌肉交界處,沿著外側,將脈絡束縛起來形成三個結節。

(膝蓋前方指膝蓋內側的前方。骨頭和肌肉交界處指膝蓋內側靠近骨頭的下緣,肌肉和骨頭之間的兩處。)

絡外廉者,太陰之絡,色青而見者也。輔骨之下,後有大筋結束膝䯒之骨,令其連屬,取此係束之脈,三刺以去其病,故曰束脈為三痏,是即地機穴也。按:此節云膝前骨肉分間絡外廉束脈,似指陽明經為散脈,而王氏釋為太陰,若乎有疑;但本篇獨缺太陰刺法,而下文有云上熱刺足太陰者,若與此相照應,及考之地機穴,主治腰痛,故今從王氏之注。)

白話文:

在膝蓋外側有絡脈,太陰經絡脈,顏色為青色,且能看到。在膝蓋骨下方,有大筋連接膝蓋骨和脛骨,使它們相互連接。取這條束縛之脈進行三針刺血,以治癒疾病,因此稱束脈為三痏,這也就是地機穴。

註:此節說膝蓋前側骨肉分開間的絡脈,束脈在膝蓋外側,看起來像是指陽明經的散脈,但王冰註解為太陰經,這讓人有些疑惑;但本篇中只有太陰經的刺法缺失,而下文提到熱上攻時刺足太陰經,與這裡相呼應,再考證地機穴,其主治腰痛,因此現在採用王冰的注釋。

肉裡之脈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則筋急,(肉裡,謂分肉之裡,足少陽脈之所行,陽輔穴也,又名分肉。少陽者筋其應,咳則相引而痛,故不可以咳,咳則筋縮急也。)刺肉裡之脈為二痏,在太陽之外,少陽絕骨之後。(太陽經之外,少陽絕骨穴之後,即陽輔穴也。)

白話文:

分肉裡面的經脈會導致腰痛,不能咳嗽。因為咳嗽時筋脈會緊張。(分肉,指的是肌肉裡面,少陽經脈經過的地方,又稱陽輔穴。)少陽經脈對應筋,咳嗽會牽引筋脈而疼痛,所以不能咳嗽,咳嗽會導致筋縮緊。

針刺分肉裡面的經脈會導致兩種疾病,位於太陽經之外,少陽絕骨穴之後。(太陽經之外,少陽絕骨穴之後,就是陽輔穴。)

腰痛俠脊而痛至頭几几然,目䀮䀮,欲僵仆,刺足太陽郄中出血。(几几,憑伏貌。䀮䀮,目亂不明也。此皆太陽證,故當刺郄中出血,即委中穴也。)

白話文:

腰部痠痛,疼痛延伸至頭部,好像要昏迷一樣,眼睛昏花,身體僵硬無力,要跌倒。針刺小腿外側足太陽經的郄穴委中,讓血流出來。(「几几」形容身體不舒服,「䀮䀮」形容眼睛昏花看不清楚。這些都是足太陽經的症狀,所以要針刺郄穴放血,也就是委中穴。)

腰痛上寒,刺足太陽、陽明;上熱,刺足厥陰;(上寒上熱,皆以上體言也。寒刺陽經,去陽分之陰邪;熱刺厥陰,去陰中之風熱也。)不可以俯仰,刺足少陽;(少陽脈行身之兩側,故俯仰不利者當刺之。)中熱而喘,刺足少陰,刺郄中出血。(少陰主水,水病無以制火,故中熱。

少陰之脈貫肝膈入肺中,故喘。當刺足之少陰,湧泉、大鐘悉主之。郄中義如前。)

白話文:

腰痛是由於上半身寒氣引起,可以針灸足太陽經和足陽明經。如果是上半身發熱引起,則需要針灸足厥陰經。(這裡的上寒上熱,都是指上半身的狀況。寒氣針灸陽經,可以驅除陽分中的陰邪之氣;熱氣針灸厥陰經,可以驅除陰中之風熱。)

如果彎腰和仰頭都感到困難,可以針灸足少陽經。(少陽脈沿著身體兩側運行,因此如果彎腰和仰頭都不利索,應該針灸這裡。)

如果內部發熱並且喘息,可以針灸足少陰經,同時刺破郄穴讓血流出來。(少陰經主管水,水不足以抑制火,所以會導致內熱。

腰痛上寒,不可顧,刺足陽明;上熱,刺足太陰。(足陽明之脈挾喉嚨,上絡頭項,足太陰合於陽明,上行結於咽,故皆不可左右顧。王氏曰:上寒,陰市主之。不可顧,三里主之。上熱,地機主之。)中熱而喘,刺足少陰。(重出。)大便難,刺足少陰。(腎開竅於二陰也。

白話文:

腰痛伴有上寒,不要左右顧看,應針刺足陽明經;若上熱,應針刺足太陰經。(足陽明經的脈絡經過喉嚨,向上連接頭頸;足太陰經與足陽明經相合,向上行結於咽喉,因此兩者都不可左右顧。王氏說:上寒,由陰市穴主治。不可顧,三里穴主治。上熱,地機穴主治。)

喘息伴有中熱,應針刺足少陰經。(此句重複。)

大便困難,應針刺足少陰經。(因為腎臟的開竅與足少陰經和足太陰經相通。)

王氏曰:湧泉主之。)少腹滿,刺足厥陰。(厥陰之脈抵少腹也。王氏曰:太衝主之。)如折不可以俯仰,不可舉,刺足太陽。(足太陽之脈循腰背,故為此諸證。王氏曰:如折,束骨主之。不可以俯仰,京骨、崑崙悉主之。不可舉,申脈、僕參悉主之。)引脊內廉,刺足少陰。

(脊之內廉,腎脈之所行也,故當刺足少陰。王氏曰:復溜主之。)

白話文:

王氏說:湧泉主治。小腹脹滿,刺足厥陰經。(厥陰經脈循行到小腹。王氏說:太衝穴主治。)像腰折一樣不能彎腰仰頭,不能抬起手臂,刺足太陽經。(足太陽經脈循行腰背,所以會出現這些症狀。王氏說:像腰折一樣,束骨穴主治;不能彎腰仰頭,京骨穴、崑崙穴都主治;不能抬起手臂,申脈穴、僕參穴都主治。)脊椎內側痙攣,刺足少陰經。

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兩髁胂上,以月生死為痏數,髮針立已,(此邪客太陰之絡為腰痛也。控,引也。䏚,季脅下之空軟處也。腰尻交者,按王氏云:即下髎穴,此足太陰、厥陰、少陽三脈,左右交結於中也。兩髁胂,謂腰髁骨下堅肉也。蓋腰髁下尻骨兩旁有四骨空,左右凡八穴,為之八髎骨。

白話文:

腰痛引發小腹疼痛,不能仰臥。針刺腰尻交匯的穴位,位於腰部髁骨突起部位下方,與月經週期相符。使用髮針治療,病情可以迅速好轉。(這是因為邪氣侵犯了太陰經絡,導致了腰痛。控:牽引。䏚:季肋下方的空虛柔軟處。腰尻交匯:按王氏的說法,即下髎穴,是足太陰、厥陰和少陽三條經脈左右交會於中的地方。兩髁胂:是指腰髁骨下方的堅實肌肉。在腰髁骨下方的尻骨兩側有四塊骨頭空隙,左右共有八個穴位,稱為八髎穴。)

此太陰腰痛者,當取第四空,即下醪也。以月死生為痏數,如《繆刺篇》曰:月生一日一痏,二日二痏,漸多之,十五日十五痏,十六日十四痏,漸少之也。按繆刺論曰:邪客於足太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䏚,不可以仰息。即此節之義,詳本類前三十。䏚音秒。髁,苦瓦切。

胂音申。)左取右,右取左。(因脈之左右交結,故宜繆刺如此也。)

白話文:

這種太陰經引起的腰痛,應該取第四個穴位,也就是下醪穴。以月亮盈虧為病症次數,就像《繆刺篇》所說的:月亮生長一天,病症增加一次;生長兩天,病症增加兩次,逐漸增加。月亮生長十五天,病症增加十五次;生長十六天,病症減少一次,逐漸減少。

根據《繆刺論》的論述:邪氣侵襲足太陰經的絡脈,導致腰痛、牽引小腹、陰囊收縮,無法仰臥呼吸。這就是這一條文的意思,詳細內容請參閱前面第三十章。

腰痛不可以轉搖,急引陰卵,刺八髎與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間。(《素問·骨空論》。八髎者,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共八髎,俱足太陽經穴,在腰之下,尻之上,筋肉分間陷下處。髎音遼。)

白話文:

腰痛時不能扭動,因為這樣會牽動陰囊導致疼痛。針灸八髎穴和疼痛部位。八髎穴位於腰部和臀部的分界處。(出自《素問·骨空論》。八髎穴包括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右兩側共有八穴,都是足太陽經上的穴位,位於腰部下方,臀部上方,肌肉分界處的凹陷部位。髎讀作「遼」。)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陽、陽明;痛上熱,取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陽。(《靈樞·雜病篇》。重出見上文。)

白話文:

腰痛:如果疼痛向上竄,侵犯寒邪,治療時取足太陽經和陽明經;如果疼痛向上竄,侵犯熱邪,治療時取足厥陰經;如果不能彎腰和仰頭,治療時取足少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