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二十一卷 (7)
二十一卷 (7)
1. 四十一、刺寒熱
(《靈樞·寒熱病篇》《素問·長刺節論》)
皮寒熱者,不可附席,毛髮焦,鼻槁臘,不得汗,取三陽之絡,以補手太陰(《靈樞·寒熱病篇》。肺主皮毛,開竅於鼻,皮寒熱者邪在外,故畏於近席而毛髮焦、鼻槁臘也。如不得汗,當瀉足太陽之絡穴飛陽,補手太陰之魚際、太淵。蓋太陽即三陽,主在表之熱,而臂之太陰可以取汗也。
臘音昔,干也。)肌寒熱者,肌痛,毛髮焦而唇槁臘,不得汗,取三陽於下以去其血者,補足太陰以出其汗。(脾主肌肉,其滎在唇。肌寒熱者邪在脾,故當肌痛、毛髮焦而唇槁臘也。取三陽法如上文。補足太陰之大都、太白,可以出汗。義見前章。)骨寒熱者,病無所安,汗注不休。
齒未槁,取其少陰於陰股之絡;齒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腎主骨,骨寒熱者,邪在至陰也,陰虛者必躁,故無所安也。陰傷則液脫,故汗注不休也。齒者骨之餘,若齒未槁者,陰氣尚充,猶為可治,當取足少陰之絡穴大鐘以刺之。若齒有枯色,則陰氣竭矣,其死無疑。
近以愚見,則不獨在齒,凡爪枯者亦危候也,骨寒而厥者皆然。)
陰刺,入一,旁四處,治寒熱,(《素問·長刺節論》。陰刺疑誤。按:《官針篇》云:五曰揚刺,揚刺者,正內一,旁內四,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十曰陰刺,陰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此云陰刺者當是揚刺。詳本類前五。)深專者,刺大臟。(深專者,邪氣深而專在一臟也,治當求其大臟而直取之,凡五臟皆為大臟。
)迫臟刺背,背俞也,(欲迫取其大臟之氣,當刺其背,以五臟之俞在於背也。)刺之迫臟,臟會,(刺背俞而能迫臟者,為臟氣之所會也。)腹中寒熱去而止,(刺背俞者,無問其數,必使腹中寒熱去而後止針。)與刺之要,髮針而淺出血。(言凡與刺臟俞者,不宜出血太多,其要在髮針淺而少出其血也。
)
白話文:
四十一、刺寒熱
皮膚寒熱者,不能靠近坐臥,毛髮乾燥粗糙,鼻子乾燥,出不了汗。應取三陽經絡的穴位,並補手太陰經絡。(肺主皮毛,開竅於鼻,皮膚寒熱表示邪氣在外,所以怕靠近坐臥,毛髮乾燥粗糙,鼻子乾燥。如果出不了汗,應該瀉足太陽經絡的飛陽穴,補手太陰經的魚際、太淵穴。因為太陽經屬於三陽經,主治表層的熱邪,而手太陰經可以幫助出汗。)
肌肉寒熱者,肌肉疼痛,毛髮乾燥粗糙,嘴唇乾燥,出不了汗。應取三陽經下部的穴位以排出瘀血,並補足太陰經以幫助出汗。(脾主肌肉,其滎穴在嘴唇。肌肉寒熱表示邪氣在脾經,所以會肌肉疼痛,毛髮乾燥粗糙,嘴唇乾燥。取三陽經的方法如同上文。補足太陰經的大都、太白穴,可以幫助出汗。)
骨頭寒熱者,病情反复不定,汗出不止。如果牙齒還沒乾枯,就取足少陰經在陰股部的絡穴;如果牙齒已經乾枯,則不治自亡。(腎主骨,骨頭寒熱表示邪氣在至陰之處。陰虛的人必定煩躁不安,所以病情反复不定。陰氣受損則津液虧損,所以汗出不止。牙齒是骨骼的延伸,如果牙齒還沒乾枯,表示陰氣尚足,尚可治療,應取足少陰經的絡穴大鐘穴來針刺。如果牙齒已經乾枯,則陰氣已竭,必死無疑。 個人淺見,不只是牙齒,凡是指甲乾枯也是危險徵兆,骨寒厥冷者皆然。)
陰刺法,針刺一處,周圍四處,治療寒熱。(陰刺法可能記載有誤。根據《官針篇》記載,揚刺法是直刺一處,旁邊四處,治療寒邪廣泛侵襲;陰刺法是左右針刺,治療寒厥。這裡所說的陰刺法,應該是揚刺法。詳見前文。)針刺深度專注於某一臟腑者,應針刺大臟。(針刺深度專注表示邪氣深且集中在某一臟腑,治療應直刺該臟腑的大臟經絡,五臟皆屬大臟。)針刺迫近臟腑的部位,應針刺背俞穴。(想要迫近臟腑之氣,應針刺背部,因為五臟的俞穴都在背部。)針刺背俞穴迫近臟腑,是臟腑之氣的會合處。(針刺背俞穴能迫近臟腑,是因為這是臟腑之氣的會合處。)腹部寒熱消除後才能停止針刺。(針刺背俞穴,不管針刺多少次,都要等到腹部寒熱消除後才能停止針刺。)針刺的要訣,是拔針時淺出血。(凡是針刺臟腑俞穴,都不宜出血太多,要訣在於拔針時淺出血。)
2. 四十二、灸寒熱
(《素問·骨空論》)
灸寒熱之法,先灸項大椎,以年為壯數,(此下灸寒熱之法,多以虛勞為言,然當因病隨經而取之也。大椎,督脈穴,灸如患者之年數。)次灸橛骨,以年為壯數,(尾盡之穴曰橛骨,任脈穴也。橛音厥。)視背俞陷者灸之,(背俞,皆足太陽經穴。陷下之處,即經氣之不足者,故當灸之。
)舉臂肩上陷者灸之,(肩髃也,手陽明經穴。)兩季脅之間灸之,(足少陽京門穴也。)外踝上絕骨之端灸之,(足少陽陽輔穴也。踝,胡寡切。)足小趾次趾間灸之,(足少陽俠谿穴也。)腨下陷脈灸之,(足太陽承山穴也。腨音篆。)外踝後灸之,(足太陽崑崙穴也。
)缺盆骨上切之堅動如筋者灸之,(此結聚也,但隨其所有而灸之,不必拘於俞穴。)膺中陷骨間灸之,(任脈之天突穴也。)掌束骨下灸之,(手少陽陽池穴也。)齊下關元三寸灸之,(任脈之關元穴在齊下三寸。)毛際動脈灸之,(足陽明氣衝穴也。)膝下三寸分間灸之,(足陽明三里穴也。
)足陽明跗上動脈灸之,(衝陽穴也。)巔上一灸之,(督脈之百會穴也。)犬所齧之處灸之三壯,即以犬傷病法灸之,(犬傷令人寒熱者,古有灸法如此,故云然也。齧,尼結切。)凡當灸二十九處。(自犬齧之上,共計二十九處。犬傷者無定所,故不在數內。)傷食灸之。
(傷食而發寒熱者,如上法求陽明經穴灸之。)不已者,必視其經之過於陽者,數刺其俞而藥之。(過於陽者,陽邪之盛者也。刺可瀉其陽,藥可瀉其陰,灸之不已,當變其治法如此。)
白話文:
四十二、灸寒熱
治療寒熱的方法,首先灸燒大椎穴,灸的壯數以年齡為準(以下治療寒熱的方法,多以虛勞為例說明,但應該根據病情,選擇相應的經絡穴位施灸。大椎穴是督脈穴位,灸的數量和患者年齡相同)。其次灸燒橛骨穴,灸的壯數以年齡為準(尾骨盡頭的穴位稱為橛骨,是任脈穴位。橛音同厥)。 觀察背部俞穴凹陷處,就灸燒這些地方(背俞穴都是足太陽經的穴位。凹陷的地方,就是經氣不足的地方,所以應該灸燒)。
手臂舉起時,肩部上方凹陷處也灸燒(肩髃穴,手陽明經穴位)。兩肋之間也灸燒(足少陽經的京門穴)。外踝骨上方盡頭也灸燒(足少陽經的陽輔穴。踝,音同胡寡)。足小趾與次趾之間也灸燒(足少陽經的俠谿穴)。腨(音同篆)下凹陷的脈絡也灸燒(足太陽經的承山穴)。外踝後面也灸燒(足太陽經的崑崙穴)。
鎖骨上端,摸起來堅硬,活動起來像筋一樣的地方也灸燒(這是經絡阻塞,只要發現就灸燒,不必拘泥於特定的俞穴)。胸部中間凹陷的骨骼之間也灸燒(任脈的天突穴)。手腕掌骨下方也灸燒(手少陽經的陽池穴)。肚臍下三寸處也灸燒(任脈的關元穴在肚臍下三寸)。毛髮邊緣跳動的脈絡也灸燒(足陽明經的氣衝穴)。膝蓋下三寸的肌肉分界處也灸燒(足陽明經的三里穴)。
足陽明經跗骨上方跳動的脈絡也灸燒(衝陽穴)。頭頂百會穴也灸燒(督脈的百會穴)。被狗咬傷的地方灸燒三壯,也就是按照狗咬傷的治療方法灸燒(古代治療狗咬傷引起的寒熱,就有這樣的灸法。齧,音同尼結)。總共需要灸燒二十九個部位。(從狗咬傷部位開始,共計二十九處。狗咬傷沒有固定位置,所以不在這個數目之內)。食物中毒也灸燒。
(食物中毒引起寒熱,按照上述方法尋找陽明經的穴位灸燒)。如果灸燒後仍然不好,必須觀察哪條經絡陽氣過盛,就多次針刺其俞穴,並配合藥物治療。(陽氣過盛,是指陽邪過盛。針刺可以瀉去陽氣,藥物可以瀉去陰氣,灸燒後仍然不好,就要改變治療方法。)
3. 四十三、刺頭痛
(《靈樞·厥病篇》)
厥頭痛,面若腫起而煩心,取之足陽明、太陰。(厥,逆也。邪逆於經,上幹頭腦而為痛者,曰厥頭痛也。下仿此。足陽明之脈上行於面,其悍氣上衝頭者,循眼系入絡腦,足太陰支者注心中,故以頭痛而兼面腫煩心者,當取足之陽明、太陰也。)厥頭痛,頭脈痛,心悲善泣,視頭動脈反盛者,刺盡去血,後調足厥陰。
(頭脈痛者,痛在皮肉血脈之間也。心悲善泣者,氣逆在肝也。故當先視頭脈之動而盛者,刺去其血以泄其邪,然後取足厥陰肝經而調補之,以肝脈會於巔也。)厥頭痛,貞貞頭重而痛,瀉頭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陰,後取足少陰。(貞貞,堅固貌,其痛不移也。頭上五行、行五,即前篇熱病五十九俞之穴,所以散諸陽之熱逆也。
先取手少陰心經,瀉南方以去火也。後取足少陰腎經,補北方以壯水也。)厥頭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頭面左右動脈,後取足太陰。(脾藏意,意傷則善忘。陽邪在頭而無定所,則按之不得。故當先取頭面左右動脈以泄其邪,後取足太陰經以補脾氣也。)厥頭痛,項先痛,腰脊為應,先取天柱,後取足太陽。
(項先痛,腰脊為應,皆足太陽經也。故當先取天柱,後及本經之下腧。)厥頭痛,頭痛甚,耳前後脈湧有熱,瀉出其血,後取足少陽。(耳之前後,足少陽經也。其脈湧而熱者,當瀉出熱血,仍取本經之穴。有熱,一本云有動脈。)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
(頭痛有二:上文言厥頭痛者可治,此言真頭痛者不可治。蓋頭為諸陽之會,四肢為諸陽之本,若頭痛甚而遍盡於腦、手足寒至節者,以元陽敗竭,陰邪直中髓海,故最為凶兆。)頭痛不可取於腧者,有所擊墮,惡血在於內,若肉傷痛未已,可則刺,不可遠取也。(頭痛因於擊墮者,多以惡血在脈絡之內,故傷痛未已,若可刺者,但當刺去其痛處之血,不可遠取滎腧,徒傷正氣,蓋此非大經之病也。)頭痛不可刺者,大痹為惡,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
(痹之甚者,謂之大痹。其證則風寒濕三氣雜至,合成惡患,令人頭痛,不可刺也。若日作者,則猶有間止,故刺之可令少愈,終亦不能全已也。)頭半寒痛,先取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頭半寒痛者,偏頭冷痛也。手足少陽陽明之脈,皆循耳上行頭角,故當先取手經以去其標,後取足經以去其本也。
)
白話文:
四十三、刺頭痛
厥頭痛,臉腫脹且煩躁不安,治療取足陽明經、足太陰經。厥,指氣逆。邪氣逆行經脈,上犯頭腦而導致疼痛的,稱為厥頭痛。以下治療方法也遵循此原則。足陽明經脈上行於面部,其強盛的氣血上衝頭部,沿著眼眶經絡進入腦部;足太陰經的支脈通向心臟,所以頭痛同時伴有臉腫脹和煩躁不安,就要取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的穴位。厥頭痛,頭部脈絡疼痛,心情悲傷愛哭,觀察頭部脈搏跳動反常旺盛的,用針刺放血,然後調治足厥陰經。
頭部脈絡疼痛,是指疼痛位於皮膚、肌肉、血脈之間。心情悲傷愛哭,是氣逆於肝。所以應該先觀察頭部脈搏跳動旺盛的,用針刺放血以排出邪氣,然後取足厥陰肝經的穴位調補,因為肝經脈絡會合於頭頂。厥頭痛,頭部沉重堅硬地疼痛,治療瀉頭上五行穴和行五穴,先取手少陰經,後取足少陰經。堅硬疼痛不移動。頭上五行、行五,就是前文熱病篇中提到的五十九個俞穴,用以疏散陽氣的熱逆。
先取手少陰心經,瀉南方以去火。後取足少陰腎經,補北方以壯水。厥頭痛,容易健忘,按壓疼痛處無效,取頭面左右的動脈處,然後取足太陰經。脾主藏意,意傷則健忘。陽邪在頭部而位置不定,所以按壓無效。因此應該先取頭面左右動脈的穴位以排出邪氣,然後取足太陰經以補脾氣。厥頭痛,頸部先痛,腰脊部也受影響,先取天柱穴,後取足太陽經。
頸部先痛,腰脊部也受影響,都是足太陽經的循行路線。所以應該先取天柱穴,然後再取足太陽經的其他穴位。厥頭痛,頭痛劇烈,耳前後脈搏跳動伴有熱感,放血,然後取足少陽經。耳的前後,是足少陽經的循行路線。脈搏跳動伴有熱感,應該放血,然後再取足少陽經的穴位。有熱,也有一說是有脈搏跳動。真頭痛,頭痛劇烈,整個腦部都痛,手腳冰冷到關節,則無法治愈。
頭痛分兩種:上文所說的厥頭痛是可以治療的,此處所說的真頭痛則無法治療。因為頭是諸陽之會,四肢是諸陽之本,如果頭痛劇烈且遍及整個腦部,手腳冰冷到關節,這是元陽衰竭,陰邪直犯腦髓的徵兆,所以是最凶險的徵兆。頭痛不宜從腧穴取穴治療的,是因為外力撞擊導致的,瘀血在內,如果肌肉創傷疼痛尚未痊癒,可以針刺,但不可遠取穴位。
頭痛是由於外力撞擊導致的,大多是瘀血在經脈血管內,所以創傷疼痛尚未痊癒,如果可以針刺,只需要刺出血腫疼痛處的血,不可遠取滎穴,以免傷及正氣,因為這不是大經絡的病症。頭痛不宜針刺的,是痹症嚴重,每天都痛的,可以讓其稍微好轉,但不能痊癒。痹症嚴重者,稱為大痹。其症狀是風寒濕三氣交雜,形成嚴重的疾病,導致頭痛,不宜針刺。如果每天都痛,但還有間歇,所以針刺可以使之稍微好轉,最終也不能完全痊癒。
頭部一半冰冷疼痛,先取手少陽經、陽明經,然後取足少陽經、陽明經。頭部一半冰冷疼痛,是指偏頭痛,冷痛。手少陽經、陽明經,都循行於耳上,經過頭角,所以應該先取手經的穴位去除其標,然後取足經的穴位去除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