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三卷 (7)

回本書目錄

三卷 (7)

1. 十二、食飲之氣歸輸臟腑

(素問經脈別論)

食氣入胃,散精於肝,淫氣於筋。(精,食氣之精華也。肝主筋,故胃散穀氣於肝,則浸淫滋養於筋也。)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濁,言食氣之厚者也。如陰陽清濁篇曰,受谷者濁,受氣者清是也。心主血脈,故食氣歸心,則精氣浸淫於脈也。)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

白話文:

食物經過胃部消化,其中的精華營養散發到肝臟,滋潤筋骨。(精華是食物精氣中的精華物質。肝臟主導筋骨,所以胃部將食物的精氣散發到肝臟,就能滋養筋骨。)食物經過胃部消化,較為渾濁的氣體歸於心臟,精華營養滋潤脈絡。(渾濁指的是較為厚重的食物精氣。就像《陰陽清濁篇》中所說,「食用穀物者為渾濁,吸納氣體者為清澈」一樣。心臟主導血脈,所以食物精氣歸於心臟,精氣營養就會滋潤脈絡。)脈絡中的氣血流動,經絡中的氣血歸於肺臟,肺臟主管全身脈絡,將精氣營養輸送到皮膚毛髮。

(精淫於脈,脈流於經,經脈流通,必由於氣,氣主於肺,故為百脈之朝會。皮毛為肺之合,故肺精輸焉。)毛脈合精,行氣於府。(肺主毛,心主脈;肺藏氣,心生血。一氣一血,稱為父母,二臟獨居胸中,故曰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者,氣聚之府也,是謂氣海,亦曰膻中。

白話文:

精氣在脈絡中運行,脈絡流淌在經脈中,經脈暢通,必定是因為氣的流通,氣由肺臟主管,因此肺臟是百脈匯集的地方。

皮膚和肺臟相互配合,所以肺臟的精氣滋養著皮膚。毛細血管與精氣結合,在內臟中運行氣。肺臟主管毛髮,心臟主管脈絡;肺臟儲藏氣,心臟產生血液。一氣一血,稱為父母,這兩個臟腑獨居胸中,因此說毛細血管與精氣結合,在內臟中運行氣。內臟是氣聚集的地方,也就是氣海,也稱為膻中。

)府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宗氣積於肺,神明出於心,氣盛則神王,故氣府之精為神明。神王則臟安,故肺肝脾腎四臟,無不賴神明之留以為主宰,然後臟氣鹹得其平而歸於權衡矣。權衡,平也,故曰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權衡以平,氣口成寸,以決死生。

白話文:

肺臟是氣的府庫,精神明亮時,精神會停留在四臟之中,氣會歸於平穩。

(肺臟積聚了宗氣,心臟產生神明,氣勢旺盛則神明強大,所以肺臟的精氣就是神明。神明強大,臟腑就能安寧,所以肺、肝、脾、腎四臟,都需要仰賴神明留在體內進行主宰,才能使臟氣平穩,歸於平衡。權衡,指平衡,所以說主宰明亮,臟腑就會安定;主宰昏昧,十二臟腑就會危急。)

氣的平衡,氣口會規律出現,可以判斷生死。

(臟腑之氣既得其平,則必變見於氣口而成寸尺也。氣口者,脈之大會,百脈俱朝於此,故可以決生死。凡如上文所言者,皆食氣之所化,而食氣之化,又必由於胃氣,故上文言食氣入胃,下文言飲入於胃也。)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遊,浮游也。

白話文:

當臟腑之氣達到平衡時,必定會表現在脈搏上,形成寸脈、尺脈。脈搏是大會所,百脈都匯聚於此,因此可以判斷生死。以上所有提到的,都是食物精氣轉化的結果,而食物精氣的轉化,又必須經過胃氣,所以上文說食物精氣進入胃,下文說飲水進入胃。飲水進入胃後,精氣會浮游瀰漫,向上輸送到脾臟。脾臟精氣散佈,再向上歸於肺臟。(浮游:漂浮遊動的意思。)

溢,湧溢也。水飲入胃,則其氣化精微,必先輸運於脾,是謂中焦如漚也。脾乃散氣,上如雲霧,而歸於肺,是謂上焦如霧也。)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氣運行,水隨而注,故肺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是謂水出高原,下焦如瀆也。)水精四布,五經並行,(水因氣生,氣為水母,凡肺氣所及,則水精布焉。

白話文:

**溢:**形容液體大量湧出的樣子。

水飲入胃,其氣化精微,必先輸運於脾,是謂中焦如漚: 水液進入胃後,它所含的氣化成極為細小的物質,必須先輸送至脾臟,如同水泡在中間的「中焦」部位。

脾乃散氣,上如雲霧,而歸於肺,是謂上焦如霧: 脾臟會將氣發散開來,如同雲霧般上升,最後歸於肺臟,如同上方的「上焦」部位。

通調水道,下輸膀胱: 肺臟能疏通水液流動的管道,讓水液向下輸送到膀胱。

肺氣運行,水隨而注,故肺能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是謂水出高原,下焦如瀆: 肺臟的氣運行時,水液會隨著氣下降,所以肺臟能疏通水液流動的管道,將水液向下輸送到膀胱,如同水流出高山,流經下方的「下焦」部位。

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水液因氣而產生,氣是水液的來源。凡是肺氣能到達的地方,水液就會分佈於其中。

然水名雖一,而清濁有分。清者為精,精如雨露;濁者為水,水如江河。故精歸五臟,水歸膀胱,而五經並行矣。五經,五臟之經絡也。)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若是則食飲精氣,即得其滋養升降之宜,故四時五臟,皆合於陰陽揆度以為常也。)

白話文:

雖然「水」這個名稱只有一種,但可以分為清澈和渾濁兩種。清澈如雨露的就是精,渾濁如江河的就是水。因此,精會歸於五臟,水會歸於膀胱,並且五條經絡會同時運行(因為五經指的是五臟的經絡系統)。

這些變化與四季、五臟、陰陽的規律相一致,形成正常的生理現象(如果飲食精氣適當,就能得到滋養和調節升降的益處,所以四季五臟的變化始終符合陰陽規律,保持正常的狀態)。

2. 十三、有子無子女盡七七男盡八八

(素問上古天真論,附:種子說)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中提到,人的生命本源於父母,出生後要保持真氣充盈,精神內守,才能延年益壽。如果縱慾過度,會損耗精氣,導致早衰。人應該根據四季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與自然和諧共處,這樣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在談到生育時,應當注重調理身體,使精血充足,才能孕育健康的下一代。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材力,精力也。天數,天賦之限數也。)岐伯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七為少陽之數,女本陰體而得陽數者,陰中有陽也。人之初生,先從腎始,女至七歲,腎氣稍盛。腎主骨,齒者骨之餘,故齒更。腎為精血之臟,發者血之餘,故髮長。

白話文:

**皇帝問道:**人到老了沒有孩子,是因為精力耗盡了嗎?還是天生註定的?

岐伯回答: 女子到了七歲,腎氣旺盛,乳牙更替,頭髮開始生長。(七是少陽的數字,女性本屬陰體,但得到陽數,表示陰中藏有陽氣。人出生時,首先從腎開始發育,女性到了七歲,腎氣逐漸旺盛。腎主管骨骼,牙齒是骨骼的剩餘部分,所以牙齒更替;腎是精血的臟器,頭髮是血的剩餘部分,所以頭髮開始生長。)

愚按:男子屬陽,當合陽數,女子屬陰,當合陰數;而今女反合七,男反合八何也?蓋天地萬物之道,惟陰陽二氣而已,陰陽作合,原不相離,所以陽中必有陰,陰中必有陽,儒家謂之互根,道家謂之顛倒,皆所以發明此理也。如離火屬陽居南,而其中則偶,是外陽而內陰也;坎水屬陰居北,而其中則奇,是外陰而內陽也。震坎艮是為三男,而陰多於陽;巽離兌是為三女,而陽多於陰。

白話文:

我的看法是:男性屬於陽性,應該符合陽數;女性屬於陰性,應該符合陰數。然而,為什麼現在女性符合奇數七,男性反而符合偶數八呢?

因為天地萬物的規律,只由陰陽兩氣構成。陰陽結合作用,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所以陽中必定有陰,陰中必定有陽。儒家稱之為「互根」,道家稱之為「顛倒」,都是為了闡明這個道理。

例如,離卦屬陽性在南方,但裡面卻是偶數,這是外陽而內陰。坎卦屬陰性在北方,但裡面卻是奇數,這是外陰而內陽。震、坎、艮卦代表三個男性,但是陰多於陽;巽、離、兌卦代表三個女性,但是陽多於陰。

悟真篇曰;日居離位反為女,坎配蟾宮卻是男。是皆陰陽顛倒之義。故女子外為陰體而內合陽數,男子外為陽體而內合陰數。如左傳昭公元年醫和云,女陽物而晦時,乃亦以女為陽矣,此皆醫家當察也。更,平聲。長,上聲。下同。)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白話文:

《悟真篇》說:位於離位(東方)的太陽屬陰(女),位於坎位(北方)的月亮屬陽(男)。這都是陰陽顛倒的道理。因此,女性的身體外在表現為陰,但內在與陽相合;男性的身體外在表現為陽,但內在與陰相合。就像《左傳·昭公元年》中醫和所說的,女性在隱祕時具有陽性特徵,這也說明瞭女性可以屬陽,醫家應當注意這一點。

女子到了二七(14歲)月經來潮,任脈通暢,太衝脈氣血旺盛,月經按時來潮,因此可以生育。

(天癸者,天一之氣也。任沖者,奇經之二也,任主胎胞,沖為血海,氣盛脈通,故月事下而有子。月事者,言女子經水按月而至,其盈虛消長應於月象。經以應月者,陰之所生也。

白話文:

天癸:是人體初次成熟的腎中精氣。任脈和沖脈:是人體特殊的兩條經脈。任脈主管子宮,沖脈是儲血的系統。當氣血旺盛,經脈暢通時,就會按月來月經,才能生育孩子。月經:指女性體內經血按月而來,其流動變化與月亮運行規律相應。月經與月亮相應,是因為陰氣所生的緣故。

愚按:天癸之義,諸傢俱即以精血為解;然詳玩本篇謂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時下,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氣溢瀉,是皆天癸在先,而後精血繼之,分明先至後至,各有其義,焉得謂天癸即精血,精血即天癸?本末混淆,殊失之矣。夫癸者,天之水,干名也。乾者支之陽,陽所以言氣;癸者壬之偶,偶所以言陰。

白話文:

個人認為:關於「天癸」的意義,各家學派都解釋為精血;然而仔細研究這段話,女子在十四歲時「天癸」到來,月經按時來潮,男子在十六歲時「天癸」到來,精氣外溢,這都是「天癸」先到,然後纔是精血跟進,顯然是先到後到,各自有其含義,怎麼能說「天癸」就是精血,精血就是「天癸」呢?把本末混淆在一起,實在是很錯誤的。「癸」是天上的水,是十天干中的名字。而「乾」是十二地支的陽,陽表示氣;「癸」是「壬」的配偶,配偶表示陰。

故天癸者,言天一之陰氣耳,氣化為水,因名天癸,此先聖命名之精而諸賢所未察者。其在人身,是為元陰,亦曰元氣。人之未生,則此氣蘊於父母。是為先天之元氣;人之既生,則此氣化於吾身,是為後天之元氣。第氣之初生,真陰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王,故女必二七、男必二八而後天癸至。

白話文:

所以天癸,指的是天中唯一的陰氣。陰氣化為水,因此取名為天癸。這是前人精準命名的,但很多賢者卻沒有理解。在天癸在人體內,就是元陰,也可以稱為元氣。人在未出生時,這種氣蘊藏在父母體內,稱為先天的元氣。人出生後,這種氣就化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稱為後天的元氣。但是這種氣剛開始產生時,真陰很微弱。等到陰氣逐漸旺盛,精血充盈,所以女子大概在二七、男子大概在二八歲時,天癸才會出現。

天癸既至,在女子則月事以時下,在男子則精氣溢瀉,蓋必陰氣足而後精血化耳。陰氣陰精,譬之雲雨,云者陰精之氣也,雨者陰氣之精也,未有云霧不布而雨雪至者,亦未有云霧不濃而雨雪足者。然則精生於氣,而天癸者,其即天一之氣乎,可無疑矣。列子曰: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

白話文:

當「天癸」出現時,在女性身上會表現為每月按時來潮的月經,在男性身上則會表現為精氣過盛。這是因為必須陰氣充足,精血才會化生出來。陰氣就像是陰液的精華,就好比雲和雨。雲是陰液的氣,雨是陰液的精華。沒有雲霧飄散,就沒有下雨或下雪;沒有濃密的雲霧,雨雪就不會充足。因此,精產生於氣。「天癸」就是「天一之氣」,這是無庸置疑的。列子說:「有生命的存在,有孕育生命的來源;有形體的存在,有塑造形體的力量。」

其斯之謂。)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腎氣,即天癸也。平均,充滿之謂。真牙,謂牙之最後生者。腎主骨,故腎氣平則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女子天癸之數,七七而止,年當四七,正及材力之中,故身體盛壯,髮長極矣。)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始墮。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上這麼說。)三十歲時,腎氣平均充實,所以智慧齒長出來而且生長到最後的程度。(腎氣,指體內的精氣。平均,指充實。智慧齒,指最後長出的牙齒。腎臟主導骨骼,所以腎氣平均,智慧齒就能長出來並且生長到最後的程度。)四十歲時,筋骨強健,頭髮生長到最後的程度,身體強壯。(女性的精氣週期為七次,四十九歲時終了,這正好是精力充沛的時期,所以身體強壯,頭髮生長到最後的程度。)五十歲時,陽明脈開始衰退,臉上開始出現皺紋,頭髮開始脫落。

(女為陰體,不足於陽,故其衰也,自陽明始。陽明之脈行於面,循髮際,故面焦發墮。)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三陽脈皆盛於面也。)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至是則衝任血少,陰氣竭,故經水止絕而坤道不通也。

白話文:

女性身體屬陰,陽氣不足,因此衰老時,從陽明經開始。陽明經脈分佈在臉部,沿著髮際延伸,所以臉部會變憔悴,頭髮會脫落。

六七歲時,三陽脈的上部衰弱,臉色都會變憔悴,頭髮開始變白。(三陽脈都盛行於面部。)七七歲時,任脈虛弱,太衝脈衰退,天癸枯竭,生殖機能衰退,因此身體衰敗,無法生育。

(這個時候,衝任二脈的血氣減少,陰氣衰竭,因此經血斷絕,生育能力也喪失了。)

天癸竭絕,故形體衰壞而不能有子矣。)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八為少陰之數,男本陽體而得陰數者,陽中有陰也。髮長齒更義同前。)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男女真陰,皆稱天癸,天癸既充,精乃溢瀉,陰陽和合,故能生子。子者統男女而言,男曰男子,女曰女子。

白話文:

腎氣衰竭,所以身體衰弱而無法生育。

對於男性:

  • 八歲時腎氣充實,頭髮開始生長,牙齒開始更換。(八是少陰的數字,男性本屬陽,而得到陰數,表示陽中帶陰。)
  • 十六歲腎氣旺盛,天癸(腎精)生成,精氣旺盛,陰陽調和,因此能生育後代。(男女的精華物質都稱為天癸,當天癸充足,精氣就會旺盛,陰陽調和,所以能夠生育。子是男女的統稱,男指男子,女指女子。)

愚按:有子之道,必陰陽合而後胎孕成,故天一生水而成於地之六,地二生火而成於天之七,所以萬物之生,未有不因陰陽相感而能成其形者,此一陰一陽之謂道也。至於成男成女之說,按北齊褚澄曰:男女之合,二精交暢,陰血先至,陽精後沖,血開裹精,精入為骨,而男形成矣;陽精先入,女血後參,精開裹血,血入為本,而女形成矣。啟玄子曰:男女有陰陽之質不同,天癸則精血之形亦異。

白話文:

我愚見認為:生殖需要陰陽結合才能孕育生命。所以,天一產生水就會孕育於地的六,地二產生火就會孕育於天的七。因此,萬物的誕生都需要陰陽相互作用才能形成。這就是「一陰一陽」即為「道」的意思。

至於男女之別,北齊的褚澄表示:男女結合時,精血交融,陰血先到,陽精後沖。血包裹著精,精進入形成骨骼,於是男性形成;陽精先入,女性的血後參與,精包裹著血,血進入形成根本,於是女性形成。啟玄子表示:男女有不同的陰陽質性,天癸(腎精)與精血的形態也不同。

故自後醫家皆宗其說,而近者玄臺馬氏駁之曰: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稱;今王注以女子之天癸為血,則男子之天癸亦為血耶?易曰: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故交構之時,各有其精,而行經之時,方有其血。未聞交構之時,可以血言。廣嗣諸書,皆言精裹血、血裹精者亦非。

白話文:

馬氏的說法確實有道理。另外,李東垣說:經期結束後一兩天,血海才開始淨化,精氣勝過血氣,受孕者就會生男;四五天後,血脈已經旺盛,精氣不勝過血氣,受孕者就會生女。朱丹溪說:乾坤就是陰陽的情性;左右就是陰陽的道路;男女就是陰陽的形象。陰陽交合,胎兒才會成形,胎兒所藏的地方,叫做子宮,它在下面連成一體,上面有兩個分叉,中間分成兩半,形狀像合起來的缽,一個通向左邊,一個通向右邊。 此馬氏之說誠是也。又按李東垣曰:經水斷後一二日,血海始淨,精勝其血,感者成男;四五日後血脈已王,精不勝血,感者成女。朱丹溪曰:夫乾坤,陰陽之情性也;左右,陰陽之道路也;男女,陰陽之儀象也。陰陽交構,胎孕乃凝,所藏之處,名曰子宮,一系在下,上有兩岐,中分為二,形如合缽,一達於左、一達於右。

精勝其血,則陽為之主,受氣於左子宮而男形成;精不勝血,則陰為之主,受氣於右子宮而女形成。若此諸說不同,未必皆為確論;然以愚見,亦有謂焉。如王氏以精血為天癸,蓋以經文言女子之血,男子之精,皆隨天癸而至故也。此雖未得其真,而其義猶不相遠。至於褚氏之說,則必所不然。

白話文:

如果精氣勝過血氣,那麼陽氣就會主導,受氣於左邊的子宮而形成男性。如果精氣不勝過血氣,那麼陰氣就會主導,受氣於右邊的子宮而形成女性。雖然這些說法各不相同,但未必都是確切的論述。但是從我的淺見來看,也有道理的。比如王氏認為精血就是天癸,因為經文說女性的血氣、男性的精氣都是隨著天癸而來的。雖然這個說法並未完全正確,但其意思相去不遠。至於褚氏的說法,肯定是錯誤的。

蓋男女相合,兩精和暢,本無血至之事。惟是結胎之後,男以精而肇其元,女以血而成其體,此以男精女血而謂之構,自是正理。若以交會之際,而言其精裹血、血裹精者,誠然謬矣。此不若丹家以陽精為天壬、陰精為地癸者為妥。其說曰:天壬先至,地癸隨至,癸裹壬則成男子;地癸先至,天壬隨至,壬裹癸則成女子;壬癸齊至,則成雙胎;一遲一速,俱不成胎。天壬地癸者,乃天地元精元氣也。

白話文:

男人和女人的結合,兩方的精氣暢通無阻,原本就不會有流血的情況。只有在懷孕之後,男人用精子形成胎兒的基礎,女人用血養成胎兒的身體,這纔是用男子的精子、女人的血液來組成胎兒的正理。如果說在交合時,精子包著血、血包著精子,這肯定是錯的。這不如丹家稱陽精為天癸、陰精為地癸的說法更恰當。丹家說法是:天癸先到,地癸隨後到,地癸包著天癸就形成男胎;地癸先到,天癸隨後到,天癸包著地癸就形成女胎;天癸地癸同時到達,就形成雙胞胎;一個到早、一個到晚,都無法成胎。所謂的天癸地癸,就是天地間原始的精氣。

雖然,此固一說也,但亦涉於渺茫耳。若東垣之說,則以數日之後,感必成女。第以近驗,求男者每用三十時辰、兩日半之法,而有必不免於女者,有在二十日以外而得男者,此皆與東垣相反矣。若丹溪以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一句為論,乃指既受之後為言,而亦未明其所以然。

白話文:

雖然這種說法可以成立,但也有點虛無縹緲。如果按照東垣的說法,那麼受孕幾天後,感應必然會生女兒。但是根據最近的驗證,想要生男孩的人通常在受孕後30個時辰、兩天半的時間內行房,然而有人還是生了女兒,也有人在受孕後20多天才生了男孩,這都和東垣的說法相反。如果丹溪以「左右者陰陽之道路」這句話作為論據,是指在受孕後才會產生這樣的影響,但這也沒有說明為什麼會這樣。

且左右者,言陰陽升降之理,豈此兩岐之謂,尤屬太奇。若必欲得其實理,則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陽勝陰者為男,陰勝陽者為女,此為不易之至論。然陰陽盛衰之說固如此,而亦何以見其詳?如老陽少陰,強弱判矣;羸陽壯陰,盛衰分矣。壯而不蓄,同乎弱矣;老而知養,同於少矣。

白話文:

左右指的是阴阳升降的道理,绝非仅仅是两分的简单说法,实在太过奇特。如果一定要追究其中的道理,那么乾道化成男性,坤道化成女性,阳气胜过阴气则为男,阴气胜过阳气则为女,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然而阴阳盛衰的理论固然如此,又该如何具体体现呢?比如老阳少阴,强弱一目了然;羸阳壮阴,盛衰分明。强壮却不能积蓄,就如同虚弱一样;衰老却懂得保养,就如同年轻一样。

期候有陰陽,忽之者其氣衰;起居有消長,得之者其氣盛。兩軍相對,氣可奪於先聲;一靜自持,機待時而後動。以寡擊眾,孰謂無方?轉弱為強,果由妙用。受與不受在闔闢,不在淺深,言遲疾者殊謬;男與不男在盈虛,不在沖裹,道先後者尤差。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貴而壽,多欲而得之男女濁而夭,何莫非乾坤之道乎?!知之者,豈惟擅璋瓦之權,而藍田久無煙焰者,不外此也;子女生而夭弱者,不外此也。有子女之念者,其留意於是焉。

白話文:

氣候有陰陽變化,忽視它的人體氣息就會衰弱;起居有規律,適當調整,人的氣息就會旺盛。兩軍交戰,氣勢可在開戰前就能奪取敵軍;保持冷靜,等待時機再行動。以少勝多,怎麼能說沒有辦法呢?把弱勢轉變為強勢,確實是妙用。關鍵在於懂得掌握和運用。是否能掌握,在於把握時機,不在於深入淺出;說得快或慢的人都是大錯特錯;男人的陽剛與否在於精氣充沛與否,不在於是否衝動;講求先後次序的人更差。凡是慾望少而能掌握要領的,男女都會健康長壽;慾望多而能掌握要領的,男女都會病弱短命,難道不都遵循天地法則嗎?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不僅能掌握治國大權,還能讓藍田縣永無烽火;子女出生後體弱多病,也是這個道理。想要有健康子女的人,要多加註意這個道理。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腎水生肝血,故筋亦勁強也。余注同前女子。)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男子氣數至此,盛之極也。)五八腎氣衰,發墮齒槁。(男為陽體,不足於陰,故其衰也自腎始,而發齒其徵也。)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白話文:

38 歲時腎氣平均,筋骨強健,所以真正的牙齒生長並達到頂峯。(腎水生肝血,所以筋骨也強健。與之前女子年齡相符的註解相同。)48 歲時筋骨隆起,肌肉飽滿強壯。(男性的氣運發展至此,達到頂峯)58 歲時腎氣衰弱,頭髮脫落,牙齒枯槁。(男性為陽性體質,陰氣不足,所以衰老從腎臟開始,頭髮和牙齒是明顯的徵兆。)68 歲時陽氣在上面衰竭,面部發黑,鬢髮花白。

(陽氣,亦三陽氣也。頒,班同。)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臟衰,形體皆極。(肝主筋,肝衰故筋不能動。腎主骨,腎衰故形體疲極。)八八則齒髮去。(衰之甚也。)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臟盛乃能瀉。(腎為水臟,精即水也,五臟六腑之精,皆藏於腎,非腎臟獨有精也,故五臟盛則腎乃能瀉。)今五臟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

白話文:

陽氣,也就是三陽之氣。頒與班同義。

四十八歲 肝氣衰弱,筋不能動彈,天癸耗盡,精氣減少,腎臟衰弱,身體各方面都極度衰退。(肝主筋,肝衰弱所以筋不能動。腎主骨,腎衰弱所以身體疲憊衰退。)

八十八歲 則牙齒脫落,頭髮變白。(衰老到極點。)

腎臟主水,接受五臟六腑的精氣並儲藏,因此五臟強健才能瀉精。(腎為屬水的臟腑,精即水,五臟六腑的精氣都儲藏在腎臟,並不只是腎臟纔有精,所以五臟強健,腎臟才能瀉精。)

現在五臟都衰弱,筋骨鬆弛脫力,天癸已經枯竭了。

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凡物壯則老,此上文所謂天數也。解,懈同。)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天稟有餘,即所謂材力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白話文:

因此,頭髮花白,身體笨重,走路不穩,這些都是沒有子嗣的表現。(所有生物到了強壯時期之後就會衰老,這也就是上面文章中提到的天命。懈怠和疏懶,意思相同。)皇帝問:有的人年紀已經大了,但是還有子嗣,這是怎麼回事?岐伯回答:這是因為他們的天生命運超出常限,氣血脈絡流通順暢,腎氣充足。(這屬於天生的稟賦有餘,也就是所謂的體質強健。)這樣的人雖然有子嗣,但男性不會超過八十八歲,女性不會超過七十七歲,因為天地間的精氣全都耗盡了。

(天癸大數,女已盡於七七,男已盡於八八,精氣既竭,此外多難於子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道者,言合道之人也。既能道合天地,則其材力天數,自是非常,卻老全形,壽而生子,固有出人之表,而不可以常數限者矣。

白話文:

古文:

天葵大數,女已盡於七七,男已盡於八八,精氣既竭,此外多難於子矣。

女性的生育能力一般在四十九歲左右就結束了,男性的生育能力一般在六十四歲左右就結束了。一旦精氣消耗殆盡,超過這個年齡生育子女就比較困難了。

帝問:

那些得道的人年齡都達到了一百多歲,他們還能生育子女嗎?

岐伯答:

得道的人能延緩衰老,保持身體健康。即使年歲已高,仍然可以生育子女。得道之人是指那些與天地大道相合的人。既然他們與天地大道相合,那麼他們的生命力和壽命自然與常人不同。他們能返老還童,長壽生子,遠遠超越常人,不能用一般的規律來限制他們。

此篇大意,帝以材力天數為問,而岐伯之答,如天癸盛衰者,言材力也;七七八八者,言天數也。雖材力之強者,若出於數限之外,而其所以能出者,又何莫非天稟之數乎?其有積精全神,而能以人力勝天者,惟法則天地而合同於道者,為能及之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重點是,皇帝詢問關於才能和壽命的問題,而岐伯的回答如下:

  • 天癸盛衰:代表才能
  • 七七八八:代表壽命

即使是才能強的人,如果超過了壽命的限制,那麼他們所擁有的才能也來自於天賦。只有那些積累精氣、保持身心健康,並且能夠按照天地規律和道合而為一的人,纔能夠超越天生的壽命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