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二十一卷 (2)
二十一卷 (2)
1. 三十三、刺有五節
(《靈樞·刺節真邪篇》)
白話文:
當體內的邪氣盛行時,應當及時使用針灸的方法來驅除邪氣,調整體內的正氣,以恢復健康。在進行針灸治療時,要根據不同的季節和氣候來選擇適當的穴位,並且要注意調節針刺的深淺與強弱,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此外,治療時還需考慮患者自身的體質和病情,做到個性化的診療。
黃帝問於岐伯曰:余聞刺有五節奈何?岐伯曰:固有五節:一曰振埃,二曰發蒙,三曰去爪,四曰徹衣,五曰解惑。黃帝曰:夫子言五節,余未知其意。岐伯曰:振埃者,刺外經,去陽病也。發蒙者,刺腑輸,去腑病也。去爪者,刺關節肢絡也。徹衣者,盡刺諸陽之奇輸也。
白話文:
黃帝向岐伯詢問:「我聽說針灸有五個步驟,這是怎麼回事?」
岐伯回答:「確實有五個步驟:
- 振埃:針刺外經,去除陽性疾病。
- 發蒙:針刺腑臟的聯絡經絡,去除腑臟疾病。
- 去爪:針刺關節和四肢的經絡。
- 徹衣:徹底針刺所有陽經的奇經。
黃帝說:「先生所說的五個步驟,我還不太明白。」
岐伯解釋道:「振埃就是針刺外在的經脈,去除外在的陽性疾病。發蒙就是針刺內臟的聯絡經絡,去除內臟的疾病。去爪就是針刺關節和四肢的經絡。徹衣就是徹底針刺所有陽經上特殊的奇經。」
解惑者,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振埃者,猶振落塵埃,故取其外經,可以去陽病也。發蒙者,猶開發蒙瞶,故刺其腑輸,可以治腑病也。去爪者,猶脫去余爪,故取關節肢絡,可以治血道不通之病也。徹衣者,猶徹去衣服,故當盡刺諸陽之奇輸也。解惑者,猶解其迷惑,故在盡知陰陽,調其虛實,可以移易其病也。
)
白話文:
那些能夠解決疑惑的醫生,他們具備以下能力:
- 通曉陰陽調理,根據實際情況補充或瀉除過多或不足的部分,實現陰陽平衡。
- 振埃法:猶如清除灰塵,通過針刺體表的經絡,可以治療陽盛之病。
- 發蒙法:猶如打開矇蔽的雙眼,通過針刺腑臟的輸穴,可以治療腑臟疾病。
- 去爪法:猶如去除過長的指甲,通過針刺關節和肢絡,可以治療氣血不通之病。
- 徹衣法:猶如脫去衣物,應當儘量針刺所有陽經的奇經,可以治療各種疑難雜症。
- 解惑法:猶如解除迷惑,通過深入理解陰陽變化,調整虛實平衡,可以轉移或消除疾病。
黃帝曰:刺節言振埃,夫子乃言刺外經、去陽病,余不知其所謂也,願卒聞之。岐伯曰:振埃者,陽氣大逆,上滿於胸中,憤瞋肩息,大氣逆上,喘喝坐伏,病惡埃煙,䭇不得息,請言振埃,尚疾于振埃。(陽邪在上,故滿於胸中,為憤瞋肩息、氣逆喘喝、如埃如煙、䭇不得息等證。
白話文:
黃帝說:「《內經》裡說振埃是因為陽氣向上逆行,夫子您卻說振埃是刺外經,可以去除陽病,我不明白你們說的是什麼,請您能詳細地講解一下。」
岐伯回答:「振埃是因為陽氣強烈逆行,上湧充盈在胸腔,患者會氣喘吁吁,肩部聳起,氣息粗重,胸中氣機逆亂上衝,喘不過氣來,像煙塵一樣憋悶,無法安坐,所以稱之為振埃。治療振埃的病症,比針刺振埃穴還要快速有效。」(由於陽邪在胸腔上部,所以會充盈在胸中,表現為氣喘吁吁、肩部聳起、氣息粗重、胸中氣機逆亂上衝、喘不過氣來,像煙塵一樣憋悶、無法安坐等證候。)
治在上者,尚疾于振埃,謂其疾如拂塵也。瞋,昌真切。䭇,古噎字,食不下也。)黃帝曰:善。取之何如?岐伯曰:取之天容。(天容,手太陽經穴。)黃帝曰:其咳上氣窮詘胸痛者,取之奈何?岐伯曰:取之廉泉。(廉泉,任脈穴。詘音屈,不伸也。)黃帝曰:取之有數乎?岐伯曰:取天容者無過一里,取廉泉者血變而止。
帝曰:善哉。(無過一里,如人行一里許也。血變,血色變也。)
白話文:
治療上半身的疾病,速度要像揮動拂塵一樣迅速。瞋,讀作「昌」。噎,是古代指「食物無法吞嚥」的字。)黃帝說:「好。如何取穴?」岐伯說:「取天容穴。」(天容穴,位於手太陽經。)黃帝說:「如果咳嗽、氣促、胸痛,該取哪個穴位?」岐伯說:「取廉泉穴。」(廉泉穴,位於任脈。詘,讀作「屈」,指無法伸展。)黃帝說:「取穴的次數有規定嗎?」岐伯說:「取天容穴不超過一次,取廉泉穴直到血液顏色改變為止。
黃帝曰:刺節言發蒙,余不得其意。夫發蒙者,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夫子乃言刺腑輸、去腑病,何輸使然?願聞其故。(耳無所聞、目無所見者,刺腑輸可愈,故曰發蒙。)岐伯曰:妙乎哉問也!此刺之大約,針之極也,神明之類也,口說書卷,猶不能及也,請言發蒙耳,尚疾於發蒙也。(疾於發蒙,取效之速也。
白話文:
黃帝說:「『刺節言發蒙』這句話,我還不明白它的意思。所謂的『發蒙』,是指耳朵聽不見,眼睛看不見。可是您卻說要針刺臟腑輸脈,去除臟腑疾病,到底是哪個輸脈能發揮這樣的作用?請您講解一下其中的緣故。」(耳朵聽不見,眼睛看不見的人,可以用針刺臟腑輸脈來治療,所以說「發蒙」)岐伯說:「您的問題太妙了!這可是針刺的大概,針術的極致,是神妙莫測的境界,光是書面文字的說明,還不足以表達它的精要。請您就談談針刺『發蒙』吧,這種治療方法的速度比『發蒙』還要快。」(「疾於發蒙」的意思是治療效果非常快)
)黃帝曰:善。願卒聞之。岐伯曰:刺此者,必於日中,刺其聽宮,中其眸子,聲聞於耳,此其輸也。(日中,陽王氣行之時也。聽宮,手太陽腑輸也。其脈與目相通,故能中其眸子。刺之而聲應於耳,乃其穴也。)黃帝曰:善。何謂聲聞於耳?岐伯曰:刺邪以手堅按其兩鼻竅而疾偃,其聲必應於針也。
白話文:
黃帝說:好,我願意聽完你的話。岐伯說:要刺入這個穴位,必須在正午時,刺入聽宮穴,它的位置在眼睛瞳孔的中央,聲音能傳到耳朵,這就是它的輸穴。(正午時,是陽氣旺盛運行的時候。聽宮穴,是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它的經脈與眼睛相通,所以能刺到眼睛瞳孔的中央。刺入這個穴位後,聲音能傳到耳朵,這就是它的穴位。)黃帝說:好,什麼叫「聲音能傳到耳朵」?岐伯說:用針刺入穴位後,用手指緊按住兩邊的鼻孔,然後快速躺下,聲音必定會傳到針尖上。
(此驗聲之法也。刺其穴,以手堅按鼻孔而疾為偃臥,其聲則應於針也。)黃帝曰:善。此所謂弗見為之,而無目視,見而取之,神明相得者也,(謂病無形見,有不必相見而取者,真有神明相得之妙也。)
白話文:
(這是聲音響應的取穴方法。針刺穴位時,用手指緊按著鼻孔,然後迅速躺平,聲音就會應和著針刺的部位。)黃帝說:好。這就叫做「不去看而能取穴」,沒有用眼睛看,卻能取到穴位,這是神明相互感應的結果。(意思是說,疾病沒有具體的形狀,有些穴位不必看到就能找到,這真是神明相助的妙用啊。)
黃帝曰:刺節言去爪,夫子乃言刺關節肢絡,願卒聞之。岐伯曰: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肢脛者,人之管以趨翔者。莖垂者,身中之機,陰精之候,津液之道也。(腰脊所以立身,故為身之大關節。肢脛所以趨翔,故為人之管。管,鍵也。莖垂者,前陰宗筋也。命門元氣盛衰,具見於此,故為身中之機。
白話文:
黃帝說:「所謂『刺節』是指去除指甲,而老師您卻說要刺關節和經絡,我希望能進一步瞭解。」
岐伯說:「腰脊是人體最主要的關節。四肢腿骨是人體用來行動的支柱。前陰宗筋是人體的重要樞紐,反映著陰精的狀況和津液的流動。(腰脊支撐著身體,所以是人體最重要的關節;四肢腿骨幫助人體行動,所以是人體的支柱;前陰宗筋反映著元氣的旺衰,所以是人體的重要樞紐。)
精由此泄,故可以候陰精而為津液之道。)故飲食不節,喜怒不時,津液內溢,乃下留於睪,血道不通,日大不休,俯仰不便,趨翔不能,此病滎然有水,不上不下,鈹石所取,形不可匿,常不得蔽,故命曰去爪。帝曰:善。(飲食不節,病在太陰、陽明。喜怒不時,病在少陰、厥陰。
白話文:
精液從這裡排出,因此可以從這裡得知陰精化為津液的過程。因此,飲食不規律,喜怒不按時,津液就會內溢,停留在睪丸上,導致血道不通,腫大不斷,上下受限,行走困難。這種疾病就像水一樣積聚,不上下流動,可以用鈹石針刺取。腫大的形狀無法隱藏,所以通常無法遮擋,因此稱為「去爪」。
神農氏說:「很好」。(飲食不規律,疾病在太陰、陽明經。喜怒不按時,疾病在少陰、厥陰經。)
故其津液內溢則下留於睪,為日大不休、不可蔽匿等證,蓋即㿗疝之類,治之者當察在何經,以取其關節肢絡,故命曰去爪者,猶去其贅疣也。睪音高,陰丸也。鈹音披,義見前。)
白話文:
因此,津液向內溢出,就會沉積在睪丸裡,導致睪丸日益腫大、無法遮掩等症狀。這類現象通常是疝氣之類的疾病。治療時,需要辨別是在哪條經絡上,找到與之相關的關節肢絡,因此將這種治療方法命名為「去爪」,就像去除多餘的贅肉一樣。睪,發音為「高」,指的是陰丸。鈹,發音為「披」,具體意思見前面。
黃帝曰:刺節言徹衣,夫子乃言盡刺諸陽之奇輸夫有常處也,願卒聞之。岐伯曰:是陽氣有餘而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則內熱,陽氣有餘則外熱,內熱相搏,熱於懷炭,外畏綿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閉塞則汗不出,舌焦唇槁,臘干嗌燥,飲食不讓美惡。(陽氣有餘,陰氣不足,陽邪盛而真陰衰也。
白話文:
黃帝說:「刺節這種針灸法,你說是用針刺透衣物,現在您又說要仔細刺遍所有陽經上的奇經,這一定有它固定的道理,希望您能仔細講一講。」
岐伯說:「這(病人)是陽氣過剩、陰氣不足。陰氣不足就會內熱,陽氣過剩則會外熱。內熱相互激盪,熱得像懷裡抱著炭火一樣,而外在卻害怕穿上棉衣,不能靠近身體,也不能靠近坐席,皮膚和肌肉的縫隙閉塞,汗出不來,舌頭燒焦、嘴脣乾裂,口乾、喉嚨乾燥,吃喝東西都不分美味或難吃。(這是因為陽氣過剩、陰氣不足,邪陽旺盛而真陰衰竭的緣故。)
熱於懷炭,熱之甚也。外畏綿帛近,不欲衣也。不可近身,畏人氣也。不可近席,憎寒也。臘干,肌肉乾燥也。飲食不讓美惡,滋味不能辨也。臘音昔。)黃帝曰:善。取之奈何?岐伯曰:取之於其天府、大杼三痏,又刺中膂以去其熱,補足手太陰以出其汗,熱去汗稀,疾於徹衣。黃帝曰:善。
白話文:
身體發熱,像抱著炭火一樣,極度發熱。害怕棉被和絲綢靠近,不願意穿衣服。不能靠近身體,因為害怕別人的氣味。不能靠近被褥,因為討厭寒冷。肌肉乾燥。吃東西時不挑剔美味和味道,無法分辨味道。(臘的發音為「昔」)
黃帝說:很好。如何治療呢?
岐伯說:治療時從天府穴、大杼穴和三痏穴取血,再針刺中膂穴以去除熱氣,補充手太陰經的氣血以發汗,熱氣去除後,汗水就會稀少,就像迅速脫掉衣服一樣。
黃帝說:很好。
(天府,手太陰經穴。大杼、中膂俞,俱足太陽經穴。刺此皆可以去熱。又補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以出其汗,熱去汗止而病除,其速有如徹衣,此蓋傷寒邪熱之類也。)
白話文:
天府穴屬於手太陰肺經。大杼穴、中膂俞穴都屬於足太陽膀胱經。針灸這些穴位都可以清除熱氣。此外,還可以補足太陰脾經、手太陰肺經,讓熱氣隨著汗液排出。熱氣一散,汗水一止,疾病就會消除,速度之快就像脫下一件衣服一樣。這是因為這類疾病是傷寒導致的邪熱所引起。
黃帝曰:刺節言解惑,夫子乃言盡知調陰陽、補瀉有餘不足、相傾移也,惑何以解之?岐伯曰:大風在身,血脈偏虛,虛者不足,實者有餘,輕重不得,傾側宛伏,不知東西,不知南北,乍上乍下,乍反乍復,顛倒無常,甚於迷惑。(風邪在身,血脈必虛,正不勝邪,故為輕重傾側等病。
白話文:
黃帝問道:「你們說針灸可以解除疑惑,可是你剛才所講的,都是調和陰陽、補充不足、洩除有餘、相互轉化的理論,這和解除疑惑有什麼關係?」
岐伯回答道:「如果體內受到大風邪氣侵襲,血脈就會偏虛,虛弱的地方無法得到足夠的滋養,而強盛的地方則變得過於強盛。這樣一來,輕重失衡,身體就會傾斜或萎靡,分不清東西南北,時而向上,時而向下,時而突然逆轉,時而又恢復原狀,這種混亂的狀態比迷失方向還要嚴重。」
以其顛倒無常,故曰甚於迷惑,此即中風之類。)黃帝曰:善。取之奈何?岐伯曰: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陰陽平復,用針若此,疾於解惑。黃帝曰:善。請藏之靈蘭之室,不敢妄出也。(盡知陰陽,平其虛實,用針若此,疾無不瘳矣,故曰疾於解感。)
白話文:
因為它們反覆無常,所以說比迷惑還嚴重,這就屬於中風之類的疾病。黃帝說:很好。該怎麼治療呢?岐伯說:瀉除多餘的陰陽之氣,補足不足的部分,讓陰陽平衡。如果針灸這麼做,就能迅速解除困惑。黃帝說:很好。請把這收在靈蘭之室中,不敢隨意拿出來。(只要充分了解陰陽,平衡其虛實,針灸這麼做,沒有治不好的疾病,所以說比解除迷惑還快。)
2. 三十四、五邪之刺
(《靈樞·刺節真邪篇》)
白話文:
當體內的邪氣盛時,應該及時用針灸的方法來排除邪氣,調整體內的正氣,以恢復身體的健康。在進行針刺治療時,要根據不同的季節來選擇適當的穴位,並且要注意調節針刺的深淺和角度,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在治療過程中,醫生還需要注意觀察病人的反應,適時調整治療方法,以確保邪氣被徹底清除,同時保護好體內的正氣。
黃帝曰:余聞刺有五邪,何謂五邪?岐伯曰:病有持癰者,有容大者,有狹小者,有熱者,有寒者,是謂五邪。黃帝曰:刺五邪奈何?岐伯曰:凡刺五邪之方,不過五章,痹熱消滅,腫聚散亡,寒痹益溫,小者益陽,大者必去,請道其方。(五章,五條也。詳如下文。)
白話文:
黃帝說:我聽說針灸治療有五種邪氣,這五種邪氣是什麼?
岐伯說:有的是症狀明顯的膿腫,有的是體積很大的腫塊,有的是範圍較小的腫塊,有的是發熱的,有的是發寒的,這就是五種邪氣。
黃帝說:如何對五種邪氣進行針灸治療?
岐伯說:治療五種邪氣的針灸方法不超過五條,可以消散痺熱,腫塊散去,寒痺得到溫暖,小型的腫塊會陽氣增強,而大型的腫塊必須去除。請允許我說明一下這五條針灸方法。(五條,指五種針灸方法,詳見以下正文。)
凡刺癰邪無迎隴,易俗移性,(隴,盛也。《營衛生會篇》曰:日中而陽隴。生氣通天論作隆,蓋隴、隆通用也。無迎隴者,癰邪之來銳,所當避也。易俗移性,謂宜從緩調和,如移易俗性,不宜欲速。此釋上文腫聚散亡也。隴音籠。)不得膿,脆道更行,(脆,柔脆潰堅之謂。
白話文:
凡是針刺癰瘡時,不要逆向刺入腫脹處,應順著氣血流動的方向,採用緩和的方式,就好比改變習俗和性格一樣,不能操之過急。這是解釋上文腫脹會消散的意思。
凡癰毒不化則不得膿,故或托其內,或溫其外,或刺以針,或灸以艾,務化其毒,皆脆道更行也。)去其鄉,不安處所乃散亡,諸陰陽過癰者,取之其輸瀉之。(鄉,向也。安,留聚也。去其毒氣所向,不使安留處所,乃自消散矣。故於諸陰經陽經,但察其過於壅滯者,皆當取輸穴以瀉其銳氣,是即所謂去其鄉也。
)
白話文:
所有發炎腫毒不消散,就會化膿。所以有時候需要用內服藥物,有時需要用外敷藥物,有時需要用針刺,有時需要用艾灸,目的都是為了化解腫毒,促使它消散。
消除腫毒的原則,就是找到腫毒的源頭,不讓它停留在某個地方。對於因經絡不通所導致的腫毒,則需要找出相應的輸穴,進行瀉氣治療(輸穴:經絡上特定穴位,用於宣洩氣血)。
(鄉:腫毒所在的位置;安:聚集)消除腫毒的方法,就是找到腫毒聚集的地方,不讓它繼續停留,這樣腫毒就會自然消散。所以,對於因陰經或陽經不通所導致的腫毒,只需要找到過度壅滯的地方,然後找出相應的輸穴進行瀉氣治療,也就是消除了腫毒聚集的地方。
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奪其有餘乃益虛,(大邪,實邪也。邪氣盛大,難以⿸疒念除,日促小之,自可漸去,去其有餘,實者虛矣。此釋上文大者必去也。)剽其通,針其邪,(剽,砭刺也。通,病氣所由之道也。針無妄用,務中其邪。剽音票。)肌肉親視之,毋有反其真,(言邪正脈色,必當親切審視,若以小作大,則反其真矣。
)刺諸陽分肉間。(盛大實邪,多在三陽,故宜刺諸陽分肉間。)
白話文:
對於嚴重疾病,我們應該逐漸減輕,從小處著手,釋放和減少多餘的邪氣,這樣才會使虛弱的身體得到益處。(「大邪」指實邪。邪氣旺盛,難以去除,逐日減弱,自然可以逐漸消失,去除多餘的邪氣,實症就會變成虛症。這句話解釋了上文「大的疾病必定要徹底消除」的意思。)清除通暢的經絡,針灸有邪氣的地方。(「剽」指刮刺。「通」指病氣流經的道路。針灸不能亂用,務必要準確扎入邪氣所在。「剽」讀作「票」。)仔細觀察肌肉的顏色和脈象,不要與正常的狀態相反。(指邪氣和正氣的脈象和顏色,一定要仔細觀察,如果把小的當成大的,就會與正氣相反。)
凡刺小邪日以大,補其不足乃無害,(小邪,虛邪也。虛邪補之,則正氣日大而邪自退也。不足而補,乃可無害,若瀉其虛,斯不免矣。此釋上文小者益陽也。)視其所在迎之界,遠近盡至,其不得外侵而行之乃自費,刺分肉間。(迎之界者,迎其氣行之所也。先補不足之經,後瀉有餘之經,邪去正復,則遠近之真氣盡至,邪氣不得外侵,則必費散無留矣。小邪隨在可刺,故但取分肉間也。
)
白話文:
針對較小的病邪,可以用補益法治療,這樣病邪就會逐漸減弱。補充身體虛弱的地方,就能避免傷害身體。(「小邪」是指虛邪,虛邪得到補益,正氣就會逐漸強盛,病邪就會自動消退。虛弱的地方得到補充,才能避免產生傷害,如果再瀉掉虛弱的部分,就會無法避免傷害了。這段話解釋了上文所說的「小者益陽」的意思。)觀察病邪所在的位置,順著病邪行經的路線進行治療,無論遠近,病邪都無法向外擴散,這樣才能徹底消除病邪。治療時可以刺入分肉之間。(「迎之界」是指病邪行經的路線。先補益虛弱的經絡,再瀉掉有餘的經絡,病邪消除,正氣恢復,遠近的真氣就會都匯聚過來,病邪無法向外擴散,就會消散瓦解而不再殘留。小病邪不論在什麼位置都可以刺治,所以只要刺入分肉之間就行了。)
凡刺熱邪越而蒼,出遊不歸乃無病,(越,發揚也。蒼,卒疾也。出遊,行散也。歸,還也。凡刺熱邪者,貴於速散,散而不復,乃無病矣。此釋上文痹熱消滅也。)為開通闢門戶,使邪得出病乃已。(開通壅滯,闢其門戶,以熱邪之宜瀉也。)
白話文:
凡是針刺後熱邪發作過猛,導致出現突然發作的急病,這種情況下只要邪氣散發後不復發,就沒有問題了。(「越」指發作,「蒼」指發作迅速,「出遊」指散發,「歸」指復發。針刺治療熱邪時,最重要的是讓它快速散發,散發後不再復發,就沒有問題了。這句話解釋了上文中的痹熱消退。)這是為了打通身體的通道,讓邪氣得以排出,病情才能痊癒。(打通堵塞,打開身體的通道,這是因為熱邪宜於瀉散。)
凡刺寒邪日以溫,徐往徐來致其神,(溫者,溫其正氣也。徐往徐來,欲和緩也。致其神者,致其陽氣則寒邪自除。此釋上文寒痹益溫也。)門戶已閉氣不分,虛實得調其氣存也。(補其虛,則門戶閉而氣不泄,故虛實可調,真氣可存,此寒邪之宜溫也。)
白話文:
針灸治療寒邪時,要循序漸進,溫補正氣,緩慢下針,讓身體適應。這樣做,可以調和陽氣,驅除寒邪。
如果是門戶閉鎖,氣血不暢,則要調和虛實,讓氣血可以流通。補虛,讓門戶閉合,氣血不外泄,這樣虛實才能調和,正氣才能保存。這也是治療寒邪需要溫補的原因。
黃帝曰:官針奈何?岐伯曰:刺癰者用鈹針,刺大者用鋒針,刺小者用圓利針,刺熱者用鑱針,刺寒者用毫針也。(五邪之刺,官針各有所宜,不可不辨。九針詳義,見本類前二。)
白話文:
黃帝問道:「官針怎麼區分使用?」岐伯回答:「治療膿腫用鈹針,治療較大的膿腫用鋒針,治療較小的膿腫用圓利針,治療發熱的膿腫用鑱針,治療寒性的膿腫用毫針。」(針對五種邪氣的針灸,官針各有適用的種類,不可不加以分辨。九種針的詳細說明,請參閱同一類別的前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