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七卷 (13)

回本書目錄

七卷 (13)

1. 四、十二經筋結支別

又由肘上臑外廉,入結於後腋之下,此皆剛筋也。)其支者,後走腋後廉,上繞肩胛,循頸出走太陽之前,結於耳後完骨;(其支者,自腋下與足太陽之筋合,走腋後廉,上繞肩胛,行肩外腧、肩中腧,循頸中天窗之分,出走太陽經筋自缺盆出者之前,同上結於耳後完骨之次也。)其支者,入耳中;直者,出耳上,下結於頷,上屬目外眥。

(此支者,自頸上曲牙,入耳中聽宮之分。其直者,上行出耳上,會於手少陽角孫之次。其前而下者,循頤結於頷,與手陽明之筋合。其前而上者,屬目外眥瞳子髎之次,與手足少陽之筋合也。)

手少陽之筋,起於小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中,循臂結於肘,上繞臑外廉,上肩走頸,合手太陽;(小指次指之端,無名指關衝之次也。上結於手腕之陽池,循臂外關、支溝之次,出臂上兩骨間結於肘,自肘上臑外廉,由臑會行太陽之裡、陽明之外,上肩髎,走頸中天牖之分,與手太陽之筋合,此皆剛筋也。)其支者,當曲頰,入系舌本;(其支者,自頸中當曲頰下入系舌本,與足太陽之筋合。

)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屬目外眥,上乘頷,結於角。(又支者,自頰行曲牙,會足陽明之筋,循耳前上行,與手太陽、足少陽之筋屈曲交綰,而會於耳上之角孫,乃屬目外眥而復會於瞳子髎之次。頷當作額,蓋此筋自耳前行外眥,與三陽交會,上出兩額之左右,以結於額之上角也。

手陽明之筋,起於大指次指之端,結於腕,上循臂,上結於肘外,上臑,結於髃;(大指次指之端,食指尖商陽之次也。歷合谷,結於腕上陽谿之次,循臂上廉,又結於肘外肘髎之次,乃上臑會與足太陽之筋合,結於肩髃,此皆剛筋也。)其支者,繞肩胛,挾脊;(此支自肩髃屈曲後行,繞肩胛,與手足太陽之筋合而挾於脊。

)直者,從肩髃上頸;(此直者自肩髃,行巨骨,上頸中天鼎、扶突之次。)其支者,上頰,結於頄;(此支者,自頸上頰入下齒中,上結於手太陽顴髎之分。)直者,上出手太陽之前,上左角,絡頭,下右頷;(此直者,自頸,出手太陽天窗、天容之前,行耳前上額左角絡頭,以下右頷。此舉左而言,則右在其中,亦如經脈之左之右右之左也。

故右行者,亦上額右角,交絡於頭,下左頷,以合於太陽、少陽之筋。)

手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側,(手大指上,少商之次也。魚後,魚際也。寸口外側,即列缺之次。)上循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上循臂結於肘中尺澤之次,上臑內廉天府之次,乃橫入腋下,與手少陰之筋合,此上皆剛筋也。)出缺盆,結肩前髃,此自腋下上出缺盆,行肩上三陽之前,而結於肩之前髃也。

白話文:

四、十二經筋結支別

從肘部外側向上延伸至手臂外側,連結至後腋下方,這些都屬於剛筋。另一分支向後延伸至腋後側,向上繞過肩胛,沿頸部前行至太陽經筋前方,最終連結於耳後的完骨處。此分支從腋下與足太陽經筋會合,沿腋後側上行,繞過肩胛,經過肩外腧、肩中腧,再沿頸部天窗穴附近前行,與從缺盆出來的太陽經筋交會,同樣連結於耳後完骨。

另一分支進入耳內;直行的部分則從耳上穿出,向下連結於下巴,再向上連接至眼睛外側眼角。此分支從頸部彎曲處進入耳內聽宮穴附近,直行部分向上穿出耳上,與手少陽經筋在角孫穴會合。向下延伸的部分沿下巴連結至頷部,與手陽明經筋相合;向上延伸的部分則連接至眼睛外側瞳子髎處,與手足少陽經筋會合。

手少陽經筋起始於無名指指尖,連結於手腕中央,沿手臂上行至肘部,再繞過手臂外側上至肩部,走向頸部與手太陽經筋會合。此經筋從無名指關衝穴出發,連結於手腕陽池穴,沿外關、支溝等穴位上行,至肘部兩骨之間,再從肘部外側上行至肩髎穴,走向頸部天牖穴與手太陽經筋會合,均屬剛筋。

另一分支從頸部彎曲處進入舌根;再另一分支向上經過耳前,連接至眼睛外側眼角,再向上至額部,連結於頭角。此分支從頸部向下至曲牙處,與足陽明經筋會合,沿耳前上行,與手太陽、足少陽經筋交錯,最終會合於耳上角孫穴,再連接至眼睛外側瞳子髎處。「頷」應為「額」,此筋從耳前經外眼角與三陽經交會,向上至額角連結。

手陽明經筋起始於食指指尖,連結於手腕,沿手臂上行至肘部外側,再向上至肩髃穴。此經筋從食指商陽穴出發,經合谷穴連結至手腕陽谿穴,沿手臂外側上行至肘髎穴,再向上與足太陽經筋會合於肩髃穴,均屬剛筋。

另一分支繞過肩胛,沿脊柱兩側延伸;直行部分從肩髃穴上行至頸部;再另一分支向上至臉頰,連結於顴骨處。直行部分從頸部向前穿過手太陽經筋天窗、天容穴前方,經耳前上行至左額角,繞過頭部向下至右頷部。此處以左側為例,右側亦同,如同經脈左右交錯的規律。

手太陰經筋起始於大拇指上方,沿手指上行至魚際後方,再經過寸口外側,沿手臂上行至肘部尺澤穴,再向上至手臂內側天府穴,進入腋下與手少陰經筋會合,均屬剛筋。從腋下穿出缺盆,連結於肩前髃穴,此部分從腋下上行至缺盆,經肩上三陽經前方,最終連結於肩前髃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