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七卷 (9)
七卷 (9)
1. 三、十二經離合
足陽明之正,上至髀,入於腹裡,屬胃,散之脾,上通於心,上循咽出於口,上頞䪼,還系目系,合於陽明也。足太陰之正,上至髀,合於陽明,與別俱行,上結於咽,貫舌中,此為三合也。(此胃脾二經表裡相為一合也。足陽明上至髀關,其內行者,由氣街入腹裡,屬於胃,散於脾,上通於心,循咽出於口,上頞䪼,入承泣之次,系目係為目下網,以合於陽明本經也。足太陰之正,上股內,合於足陽明,與別者俱行,上咽貫舌,是為六合之三也。
頞音遏。䪼音拙。)
手太陽之正,指地,別於肩解,入腋走心,系小腸也。手少陰之正,別入於淵腋兩筋之間,屬於心,上走喉嚨,出於面,合目內眥,此為四合也。(此小腸與心表裡經脈相為一合也。指地者,地屬陰,居天之內。手太陽內行之脈,別於肩解,入腋走心,繫於小腸,皆自上而下,自外而內,故曰指地。
經脈篇言交肩上,入缺盆絡心;此言別於肩解,入腋走心。蓋前後皆有入心之脈。手少陰之正,自腋下三寸足少陽淵腋之次,行兩筋之間,內屬於心,與手太陽入腋走心者合,乃上行挾於咽、出於面,合於目內眥,是當與足太陽睛明相會矣。此六合之四也。
手少陽之正,指天,別於巔,入缺盆,下走三焦,散於胸中也。手心主之正,別下淵腋三寸入胸中,別屬三焦,出循喉嚨,出耳後,合少陽完骨之下,此為五合也。(此三焦心主表裡經脈相為一合也。指天者,天屬陽,運於地之外。手少陽之正,上別於巔,入缺盆,下走三焦,散於胸中,包羅臟腑之外,故曰指天。
手厥陰之正,其別而內行者,與少陰之脈,同自腋下三寸,足少陽淵腋之次,入胸中,屬於三焦,乃出循喉嚨,行耳後,合手足少陽於完骨之下,此六合之五也。)
手陽明之正,從手循膺乳,別於肩髃,入柱骨,下走大腸,屬於肺,上循喉嚨,出缺盆,合於陽明也。手太陰之正,別入淵腋少陰之前,入走肺,散之大腸,上出缺盆,循喉嚨,復合陽明,此六合也。(此大腸與肺為表裡,經脈相為一合也。手陽明之正,循胸前膺乳之間,其內行者,別於肩髃,入柱骨,由缺盆下走大腸,屬於肺;其上者,循喉嚨,復出缺盆,而合於陽明本經也。
手太陰之正,其內行者,自天府別入淵腋,由手少陰心經之前入內走肺,散之大腸;其上行者,出缺盆,循喉嚨,復合於手陽明經。以上共十二經,是為六合也。)
白話文:
【三、十二經離合】
足陽明經的正經:向上行至大腿,進入腹內,歸屬於胃,散布至脾,向上連通於心,再沿咽喉上行至口部,向上至鼻根和眼眶下方,回繞聯繫目系,與足陽明本經相合。
足太陰經的正經:上行至大腿內側,與足陽明經相合,兩者並行,向上結於咽喉,貫穿舌中。這是第三合(即胃與脾兩經表裡相合)。
手太陽經的正經:向下行(指地),從肩部分出,進入腋下,走向心臟,聯繫小腸。
手少陰經的正經:從腋下分出,行於淵腋穴附近的兩筋之間,歸屬於心,向上行至喉嚨,出於面部,與目內眥相合。這是第四合(即小腸與心兩經表裡相合)。
手少陽經的正經:向上行(指天),從頭頂部分出,進入缺盆,向下行至三焦,散布於胸中。
手心主(手厥陰)經的正經:從腋下三寸處分出,進入胸中,歸屬於三焦,再沿喉嚨上行,出於耳後,與少陽經在完骨下方相合。這是第五合(即三焦與心主兩經表裡相合)。
手陽明經的正經:從手部沿胸側至乳房,從肩髃穴分出,進入頸椎,向下行至大腸,歸屬於肺,再向上沿喉嚨,出於缺盆,與手陽明本經相合。
手太陰經的正經:從腋下分出,行於手少陰經之前,進入體內走向肺,散布至大腸,再向上出於缺盆,沿喉嚨,與手陽明經相合。這是第六合(即大腸與肺兩經表裡相合)。
以上十二經的離合關係,共為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