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二十卷 (2)

回本書目錄

二十卷 (2)

1. 十九、刺分四時逆則為害

(《素問·診要經終論》《四時刺逆從論》)

白話文:

《黃帝內經》中的《素問·診要經終論》和《四時刺逆從論》討論了根據四季變化來判斷疾病的診治原則以及針刺治療的順逆之法。在不同的季節,人體的經絡和臟腑會有不同的特徵,治療時應當遵循這些自然規律。

當季節變換時,醫生應當根據患者的情況來決定治療的方法,包括何時該使用針刺,何時應該避免。若針刺的時間選擇不當,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

此外,還詳細描述了十二經脈的終結現象,即當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各條經脈可能出現的症狀和體征,以及如何根據這些表現來預測疾病的轉歸。

黃帝問曰:診要何如?(《素問·診要經終篇》)岐伯對曰:正月二月,天氣始方,地氣始發,人氣在肝。(方,謂氣方升也,歲方首也,人事方與也。發,萬物發生也。肝屬木,氣應春,故人氣在肝。)三月四月,天氣正方,地氣定發,人氣在脾。(正方,謂時氣正升,歲事正新也。

白話文:

黃帝問:診斷疾病的方法是什麼?

岐伯回答:正月和二月,天氣開始升騰,地氣開始萌發,人體氣機主要在肝臟。(「方」指氣氛剛開始上升,農曆年剛開始,人與天地配合也剛開始。「發」指萬物開始生長。肝臟屬木,氣通應於春天,所以人體氣機主要在肝臟。)

三月和四月,天氣正值上升,地氣穩定生發,人體氣機主要在脾臟。(「正方」指時令之氣正旺,農耕時節正當新的一年。)

定發,專於發生也。此時天地之氣,自下而升,土居升降之中而脾應之,故人氣在脾。)五月六月,天氣盛,地氣高,人氣在頭。(盛夏陽升之極,故人氣應之在頭。)七月八月,陰氣始殺,人氣在肺。(氣升則物生,氣降則物死。此時天氣漸降,清秋當令,陰氣始殺,萬物人氣自頭而降,肺金應之,故人氣在肺。

白話文:

九月、十月,陰氣開始凝結,地氣開始閉藏,人體陽氣在心。(從秋天到冬天,陰氣開始凝結,心陽開始閉藏,陽氣在中,所以人體陽氣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寒冷加劇,地氣閉合,人體陽氣在腎。(「復」字表示寒冷加重,此時陽氣深藏於下,所以人體陽氣在腎。) )九月十月,陰氣始冰,地氣始閉,人氣在心。(自秋入冬,陰氣始凝,心氣始閉,陽氣在中,故人氣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復,地氣合,人氣在腎。(復言其重,寒凝之甚也。斯時陽氣深伏於下,故人氣在腎。)

故春刺散俞,及與分理,血出而止,甚者傳氣,間者環也。(按:《四時刺逆從論》曰:春氣在經脈。此散俞者,即諸經之散穴也,義如下文。分理,肌肉分理也。春宜疏達,故欲血出而止。傳,布散也。環,周也。病甚者針宜久留,故必待其傳氣。病稍間者,但候其氣行一周於身,約二刻許,可止針也。

白話文:

因此,在春天時針刺分散的俞穴,以及肌肉的分理處,讓血液出而止住,病情較重的需要讓氣血散開,病情較輕的讓氣血循環一週。

(註釋:根據《四時刺逆從論》記載,春天的氣血在經脈中運行。這裡所說的「散俞」是指各經絡的散穴。「分理」是指肌肉的分岔處。春天的特質是疏通,因此針刺要讓血出而止。「傳」是指散開佈散。「環」是指循環。病情較重的需要針刺較久的時間,直到氣血散開。病情較輕的,只要讓氣血在全身循環一週,大約兩刻鐘左右,就可以拔針了。)

)夏刺絡俞,見血而止,盡氣閉環,痛病必下。(絡俞,謂諸經浮絡之穴,以夏氣在孫絡也。夏宜宣泄,故必見血而止。盡氣,盡去其邪血邪氣也。閉環,謂去針閉穴,須氣行一周之頃也。凡有痛病,必退下矣。)秋刺皮膚循理,上下同法,神變而止。(循理,循分肉之理也。

白話文:

夏天針刺絡俞穴,看到血就可以停止,讓氣血運行一週,疼痛的疾病必定減輕。(絡俞穴是指各經絡表皮浮揚的穴位,因為夏天氣血在孫絡中運行。夏天宜宣洩,因此針刺一定要看到血才停止。讓氣血運行一週,是指把針取出來後,讓氣血運行一圈時間。所有疼痛的疾病,必定會減退。)秋天針刺皮膚,沿著肌肉紋理,上下使用相同的方法,運針變化,就能讓疼痛停止。(沿著肌肉紋理,是指沿著肌肉分層的紋理針刺。)

上言手經,下言足經,刺皆同法。秋氣在皮膚,邪猶未深,故但察其神氣變易,異於未刺之前,可止針矣。)冬刺俞竅於分理,甚者直下,間在散下。(孔穴之深者曰竅。冬氣在骨髓中,故當深取俞竅於分理間也。甚者直下,察邪所在而直取其深處也。間者散下,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針而稍宜緩也。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上文十二月言氣之升降,此四季言氣之深淺,故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白話文:

之前提到手部經絡,現在提到足部經絡,針灸的方法都是類似的。秋天時節,邪氣在皮膚上,還不是很深入,所以只要觀察身體氣血的變化,如果和針刺前不同,就可以停止針灸了。冬天針刺時,針要深達俞穴之間的分界處,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再深一點,有時也可以分散針刺(深淺不一)。(較深的孔穴稱為俞竅。冬天天氣寒冷,邪氣藏在骨髓中,所以要深刺俞穴,直到分界處。如果情況嚴重,可以直達邪氣所在。分散針刺是指左右上下分散施針,可以稍微緩和一些。)

春刺夏分,脈亂氣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氣;(此下言四時之誤刺也。春刺孫絡,是春刺夏分也。夏應心,心主脈,故脈亂氣微。腎水受氣於夏,腎主骨,故入淫於骨髓。心火微則胃土失其所養,故不嗜食。不嗜食,故少氣也。)春刺秋分,筋攣逆氣,環為咳嗽,病不愈,令人時驚,又且哭;(春刺皮膚,是刺秋分也。肝木受氣於秋,肝主筋,故筋攣也。

白話文:

春天在夏至前後針灸

脈象混亂,氣息微弱,寒氣侵入骨髓,疾病難以治癒,令人食慾不振,氣息短促。

春天在秋分前後針灸

筋脈抽搐,氣息逆亂,造成咳嗽,疾病難愈,令人時常受驚,容易哭泣。

逆氣者,肝氣上逆也。環,周也。秋應肺,故氣周及肺,為咳嗽也。肝主驚,故時驚。肺主悲憂,故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氣著藏,令人脹病不愈,又且欲言語。(春刺骨髓,是春刺冬分也。冬應腎,腎傷則邪氣內侵而著藏,故令人脹。火受氣於冬,心屬火而主言,故且欲言語也。

白話文:

逆氣是指肝氣上逆。環指周圍。秋天對應肺,所以氣會上行到肺,導致咳嗽。肝主驚悸,所以會時常受到驚嚇。肺主悲憂,所以又會哭泣。

春刺冬分 指的是在春天施行冬分針灸。邪氣會隱藏在身體內,導致人患上脹病難以痊癒,而且還想說話。(春刺骨髓,也就是說在春天施行冬分針灸。冬天對應腎,腎虛的話邪氣就會入侵隱藏,所以人會脹痛。火在冬天會受到氣的影響,心屬火而且主言語,所以人會想說話。)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惰;(夏刺經俞,是夏刺春分也。肝應春,其主筋,傷其肝氣,故令人筋力解惰。)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無言,惕惕如人將捕之;(夏刺秋分,傷其肺也,肺氣不足,故令人慾無言。惕惕如人將捕之者,恐也,恐為腎之志,肺金受傷,病及其子,故亦虛而恐也。

白話文:

夏季刺血後,到了春分節氣時,身體的病痛若仍未痊癒,則會使人變得懶散。(夏季針刺經絡穴位,就是「夏刺春分」。肝臟對應春天,主掌筋腱,刺傷肝氣,就會使人筋疲力盡,因此會變得懶散。)

夏季刺血後,到了秋分節氣時,身體的病痛若仍未痊癒,則會使人心裡感覺想說話卻說不出,感到戰戰兢兢,好像有人要來抓他。(夏季刺血傷及肺臟,導致肺氣不足,因此讓人想說話卻說不出來。戰戰兢兢的感覺像有人要來抓他,這是恐懼,恐懼是腎臟的情志,肺金受傷,病及腎水,因此腎水也虛弱而感到恐懼。

)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氣,時欲怒。(夏傷其腎,則精虛不能化氣,故令人少氣。水虧則木失所養而肝氣強急,故時欲怒也。)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為,起而忘之;(秋刺春分,傷肝氣也。心失其母則神有不足,故令人惕然,且善忘也。)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臥,又且善寐;(秋刺夏分,則心氣少而脾氣孤。

白話文:

夏至刺春分,病不癒,令人少氣,時欲怒。 (夏天刺傷腎氣,精氣虛弱無法化生氣血,所以讓人感到氣短。腎水虧損,肝木失去滋養,肝氣旺盛,所以時常想要發怒。)

秋至刺夏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為,起而忘之。 (秋天刺傷肝氣。心火失去腎水的滋養,神氣不足,所以讓人感到心神不寧,容易健忘。)

秋至刺冬分,病不已,令人益嗜臥,又且善寐。 (秋天刺傷心脾之氣,心氣不足,脾氣孤立。脾胃失調,運化無力,所以讓人越來越愛睡覺,而且睡得很好。)

脾虛則倦而嗜臥,心虛則神不安而善夢。)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時寒。(秋刺冬分,誤傷腎陰,則精氣耗散,故令人洒洒寒慄也。)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慾臥不能眠,眠而有見;(肝藏魂,肝氣受傷則神魂散亂,故令人慾臥不能眠,或眠而有見,謂怪異等物也。

白話文:

  • 脾虛的人會感覺疲倦嗜睡,心虛的人會精神不安,容易做夢。

  • 秋天針刺會傷到冬分的陽氣,如果病情沒有好轉,會讓人感到寒戰。

  • 冬天針刺會傷到春分的肝氣,如果病情沒有好轉,會讓人想睡又睡不著,即使睡著了也會做夢,夢到奇怪的東西。

)冬刺夏分,病不愈,氣上,發為諸痹;(心應夏,其主血脈,脈傷則邪氣乘虛客之,故發為諸痹。)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刺傷肺金,必虧腎水,故令人善渴。)

白話文:

  • 冬季針刺到夏季分至,如果疾病沒有痊癒,氣上行,導致各種關節痹痛;(心臟對應夏季,主導血脈運行,脈絡受損,邪氣趁虛而入,因此發作各種關節痹痛。)
  • 冬季針刺到秋季分至,疾病仍未好轉,會讓人經常口渴。(針刺傷及肺金,必然損傷腎水,所以會讓人經常口渴。)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臟。(此下言刺害也。五臟傷則五神去,神去則死矣,故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臟。)中心者環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腎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環,周一日也。此節止言四臟,獨不及肝,必脫簡耳。按:刺禁論所言五臟死期,尤為詳悉,但與本節稍有不同,見本類後六十四。

白話文:

凡是針灸胸腹部位的,必定要避開五臟。(這裏所說是針灸造成的損害。如果五臟受傷,五神就會離開,神離開了人就會死亡,所以凡是針灸胸腹部位的必定要避開五臟。)針灸到中心的位置,會立即死亡;針灸到脾臟,會在五天內死亡;針灸到腎臟,會在七天內死亡;針灸到肺臟,會在五天內死亡。(中心,即周圍一天的時間。這一節只提到四臟,唯獨沒有提到肝臟,應該是版本脫漏了。按:針灸禁刺論中所說的五臟死期更加詳細,但與這一節略有不同,見本類後六十四。)

)中膈者皆為傷中,其病雖愈,不過一歲必死。(膈膜,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心肺居於膈上,肝腎居於膈下,脾居在下,近於膈間。膈者,所以隔清濁、分上下而限五臟也。五臟之氣,分主四季,若傷其膈,則臟氣陰陽相亂,是為傷中,故不出一年死。)刺避五臟者,知逆從也。

白話文:

(得了)中膈病的人都是因為傷了中焦,這種病即使治好了,也活不過一年(中膈,前面與人字骨齊平,後面與第十一椎骨齊平。心肺位於中膈上方,肝腎位於中膈下方,脾位於中膈下緣,靠近中膈。中膈的作用是隔開清濁、分隔上下,限制五臟的位置。五臟之氣,分別主掌四季,如果傷了中膈,那麼五臟之氣的陰陽就會混亂,這就是傷中,因此活不過一年。)刺針的時候避開五臟,要懂得反向而行。

所謂從者,膈與脾腎之處,不知者反之。(膈連胸脅四周,脾居於中,腎著於脊,知而避之者為從,不知者為逆,是謂反也。)

白話文:

所謂順應人體規律的,就是胸膈、脾臟、腎臟所在的位置,不懂的人卻反過來。

刺胸腹者,必以布㹠著之,乃從單布上刺,(此下言刺法也。胸腹虛淺近臟,故必以布㹠著之而後刺,所以護心腹,慎風寒也。㹠音皎,布也。著音灼,被服也。)刺之不愈復刺。(以平為期也。)刺針必肅,(敬謹毋忽也。)刺腫搖針,(搖大其竅,瀉之速也。)經刺勿搖,(恐泄其氣也。)此刺之道也。

白話文:

刺胸腹時,一定要用布或棉絮蓋住,然後從單層布上刺入。(接下來是關於針刺方法的說明。胸腹部位較淺,靠近臟器,所以必須用布或棉絮蓋住後再刺入,這是為了保護心腹,避免風寒入侵。㹠讀作「皎」,意思是布。著讀作「灼」,意思是披、蓋。)針刺後沒有好轉,可以再次針刺。(以不感到疼痛為標準。)針刺時,一定要恭敬謹慎,不可馬虎。針刺腫脹部位時,要搖動針具,(擴大針孔,以便氣血排出。)針刺經絡時,不要搖動針具,(以免傷氣。)這些就是針刺的原則。

是故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中(《素問·四時刺逆從論》)。)帝曰:余願聞其故。岐伯曰:春者,天氣始開,地氣始泄,凍解冰釋,水行經通,故人氣在脈。(春時天地氣動,水泉流行,故人氣亦在經脈。)夏者經滿氣溢,入孫絡受血,皮膚充實。

白話文:

因此,春天的氣息運行在經脈中,夏天的氣息運行在孫絡中,長夏的氣息運行在肌肉中,秋天的氣息運行在皮膚中,冬天的氣息運行在骨髓中。(《素問·四時刺逆從論》)皇帝說:我希望聽聽其中的道理。岐伯說:春季,天氣開始變化,地氣開始疏通,冰雪融化,水流暢通,所以人體的氣息運行在經脈中。(春天天地氣動,水泉流行,所以人體的氣息也運行在經脈中。)夏季,經脈中的氣息滿溢,進入孫絡(經脈旁細小的絡脈)接收血液,皮膚變得豐滿。

(夏時氣盛,故溢入孫絡而充皮膚,所以人氣在孫絡。)長夏者,經絡皆盛,內溢肌中。(六月建未,是為長夏土勝之時,經絡皆盛,所以人氣在肌肉中。)秋者,天氣始收,腠理閉塞,皮膚引急。(秋氣始收,腠理始閉,所以人氣在皮膚。)冬者蓋藏,血氣在中,內著骨髓,通於五臟。

白話文:

夏天時氣血旺盛,所以就會溢入肌肉組織中,使皮膚充盈,因此人體精氣主要在肌肉組織中運作。

長夏時節,所有經絡都充盈,氣血溢入肌肉組織。(六月開始進入未月的長夏,土氣旺盛,經絡充盈,所以人體精氣主要在肌肉組織中運作。)

秋天時節,天氣開始收斂,皮膚毛孔閉合,皮表收緊。(秋氣開始收斂,皮膚毛孔開始閉合,所以人體精氣主要在皮膚組織中運作。)

冬天時節,萬物閉藏,血氣內聚,貫通於骨髓和五臟。(冬天萬物閉藏,血氣內聚,貫穿於骨髓和五臟,所以人體精氣主要在內臟中運作。)

(冬氣伏藏,內通五臟,所以人氣在骨髓中。)是故邪氣者,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至其變化,不可為度,然必從其經氣,闢除其邪,除其邪則亂氣不生。(時氣遷變,病必隨之。察病氣,從經氣,以闢除其邪,邪去氣調,故不致生亂矣。)

白話文:

冬季氣息潛伏,與五臟相通,所以人體氣血會藏在骨髓中。因此,邪氣會隨著四季氣血而侵入人體。邪氣的變化幅度難以預測,但一定會循著人體經絡發作。必須從經絡入手,驅除邪氣。邪氣驅除後,人體氣息就會恢復平衡,就不會產生疾病。

隨著時間推移,氣候會發生變化,疾病也會相應發生。觀察疾病的氣息,從經絡入手,驅除邪氣。邪氣驅除後,氣息就會調和,因此疾病就不會發生了。

帝曰:逆四時而生亂氣奈何?(此下言刺逆四時也。)岐伯曰:春刺絡脈,血氣外溢,令人少氣;(此春刺夏分也。夏氣未至,先奪於外,故令血氣外溢而少氣血。)春刺肌肉,血氣環逆,令人上氣;(此春刺長夏也。春時木王,土氣本虛,復刺肌肉,重傷脾元,血氣環周皆逆,不相運行,故為喘滿上氣。

白話文:

皇帝問:違逆四季而產生的邪氣該怎麼辦?(以下討論刺傷逆亂四季的情況。)

岐伯回答:

  • 春天刺傷血管,血氣會外溢,導致人體氣血不足。

  • 春天刺傷肌肉,血氣會逆流,導致人體上氣(喘息)。

  • 上面兩種情況分別是春天裡刺傷「夏分」和「長夏」。夏天之氣還未到,如果先刺傷身體,就會奪取身體的外在血氣,導致血氣外溢而氣血不足。

  • 春天屬木旺,土氣原本虛弱,如果再刺傷肌肉,就會嚴重損害脾胃,導致血氣在全身逆行,無法正常運行,從而引起氣喘和上氣。

按:本篇與前診要經終論者義同文異,但彼分四時,此分五時,故有刺肌肉之謂。然本篇春夏冬三時,皆關刺秋分皮膚等義。意者以長夏近秋,故取肌肉,即所以刺秋分也。後仿此。)春刺筋骨,血氣內著,令人腹脹。(此春刺冬分也。春氣發越,而復深取筋骨以傷其陰,故血氣內著,令人腹脹。

白話文:

注: 本文和前一個診脈要領的結論部分內容相同,但前者分為四季,而本文分為五季,所以這裡提到了刺肌肉。然而,本文的春、夏、冬三季,都涉及到了針刺秋分皮膚的內容。也許是因為盛夏接近秋天,所以採用了刺肌肉,也就是針刺秋分的意思。(後面的內容也仿照此篇。)

春季刺入筋骨,血氣流向體內,會讓人腹部脹滿。(這是春季針刺冬分的說法。春季陽氣升發,如果再針刺筋骨,就會損傷陰氣,導致血氣流向體內,讓人腹部脹滿。

)夏刺經脈,血氣乃竭,令人解㑊;(誤刺經脈,所以血氣內竭。解㑊者,形跡困倦,莫可名之之謂。㑊音跡。)夏刺肌肉,血氣內卻,令人善恐;(長夏未至而先奪其氣,所以血氣卻弱,故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夏刺冬分,則陰虛於內,陽勝於外,故令人血氣逆而善怒。

白話文:

夏季刺破經絡,會導致血氣耗盡,讓人感到疲倦無力。

夏季刺傷肌肉,會導致血氣內縮,讓人容易感到恐懼。

夏季刺傷筋骨,會導致血氣上逆,讓人容易發怒。

)秋刺經脈,血氣上逆,令人善忘;(心主脈,誤刺經脈則心氣虛,故令人善忘。)秋刺絡脈,氣不衛外,令人臥不欲動;(秋時收斂,氣已去絡而復刺之,則氣虛不能衛外。氣屬陽,陽虛故臥不欲動。)秋刺筋骨,血氣內散,令人寒慄。(秋氣未至筋骨而深刺之,則血氣內散而中氣虛,所以寒慄。

白話文:

在秋天針刺經脈,會導致氣血上逆,讓人容易健忘。(心主脈,錯誤針刺經脈會虛耗心氣,所以容易健忘。)

在秋天針刺絡脈,會削弱身體對外抵抗力,讓人不想動彈。(秋天收斂,氣已內斂而再次針刺,則氣虛無法對外抵抗。氣屬陽,陽虛所以不想動彈。)

在秋天針刺筋骨,會導致氣血內散,讓人感到寒冷。 (秋天氣候未深入筋骨而深刺,則氣血內散,中氣虛損,所以會感到寒冷。)

)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諸脈者皆屬於目,冬刺經脈,預奪之也,故令人血氣脫而目不明。)冬刺絡脈,內氣外泄,留為大痹;(當陽氣伏藏之時,而刺其陽分,則陽氣外泄。陽虛陰勝,故留為大痹。)冬刺肌肉,陽氣竭絕,令人善忘。(冬時刺其夏之氣,故陽氣竭絕。

白話文:

  • 冬季針刺經絡,血氣都會流失,導致視力模糊。(所有的脈絡都與眼睛有關,冬季針刺經絡,會預先奪取血氣,所以會導致血氣流失而視力模糊。)
  • 冬季針刺絡脈,內氣會外泄,留下大痹症。(當陽氣潛藏的時候,如果針刺陽分,則陽氣會外泄。陽氣虛衰陰氣過盛,所以會留下大痹症。)
  • 冬季針刺肌肉,陽氣會耗盡,導致善忘。(冬季針刺夏季的氣,所以陽氣會耗盡。)

陽氣者精則養神,陽虛則神衰,所以善忘。)凡此四時刺者,大逆之病,不可不從也,反之則生亂氣,相淫病焉。(刺失四時,是為大逆,此時氣之不可不從也。若反而為之,必生亂氣,故相淫為病。)凡刺不知四時之經,病之所生,以從為逆,正氣內亂,與精相搏,必審九候,正氣不亂,精氣不轉。(薄,邪正相迫也。

九候各有其部,必審明病之所在,從而刺之,庶正氣不亂,精氣不致轉變矣。)

白話文:

人體的陽氣充沛,就能滋養精神;陽氣不足,精神就會衰弱,因此記憶力會下降。

四季中特定時間的針灸,如果違反了規律,就會引發嚴重的病症,必須遵循。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會產生混亂的氣機,相互作用引發疾病。(刺穴違背四季規律,這是一種嚴重的錯誤,此時應遵循氣機的規律。如果反其道而行,則會產生混亂的氣機,導致疾病。)

針灸時不瞭解四季經脈的特性和疾病的成因,就會將順應的治療變成違逆,正氣會受到內部幹擾,與邪氣相爭。因此,必須仔細辨別九候變化,使正氣不混亂,精氣不轉化。

帝曰:善。刺五臟,中心一日死,其動為噫;中肝五日死,其動為語;中肺三日死,其動為咳;中腎六日死,其動為嚏欠;中脾十日死,其動為吞。(此節義與刺禁論同,但多一欠字,詳見本類後六十四。)刺傷人五臟必死,其動則依其臟之所變候,知其死也。(動,變動也。見其變動之候,則識其傷在某臟,故可知其死期。)

白話文:

皇帝說:很好。刺傷五臟,刺到心臟一日內就會死亡,其症狀會出現打嗝;刺到肝臟五日內會死亡,其症狀會出現說話困難;刺到肺臟三日內會死亡,其症狀會出現咳嗽;刺到腎臟六日內會死亡,其症狀會出現打噴嚏、哈欠;刺到脾臟十日內會死亡,其症狀會出現吞嚥困難。(這段文字的意思與《刺禁論》相同,但多了一個「欠」字,詳見本類後面第六十四則。)刺傷人的五臟,必定會死亡,其症狀會根據受傷的臟器而出現不同的變化,由此可以判斷其死亡的時間。(「動」指變動,觀察其變動的症狀,就可以知道受傷的臟器,因此可以預測其死亡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