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二十卷 (1)

回本書目錄

二十卷 (1)

1. 十七、五變五輸刺應五時

(《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

白話文:

人體的氣血隨著一天中的不同時間而有所變化,早晨時气血开始活跃,到了中午气血旺盛,傍晚时气血开始收敛,夜晚气血则处于休息状态。因此,在治療上也要根据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来调整方法。

黃帝曰:余聞刺有五變,以主五輸,願聞其數。岐伯曰:人有五臟,五臟有五變,五變有五輸,故五五二十五輸,以應五時。黃帝曰:願聞五變。岐伯曰:肝為牡臟,其色青,其時春,其音角,其味酸,其日甲乙。(肝屬木,為陰中之少陽,故曰牡臟。)心為牡臟,其色赤,其時夏,其日丙丁,其音徵,其味苦。

白話文:

**黃帝說:**我聽說針灸有五種變化,對應五臟。希望能瞭解它們的數量。

岐伯說: 人體有五臟,五臟有五種轉化,五種轉化有五條通道。所以,五臟五變一共二十五條通道,對應五個時期。

黃帝說: 希望能瞭解這五種變化。

岐伯說: 肝臟是陽性臟器,顏色青,在春季活躍,發出「角」音,味道酸,對應甲乙日。(肝屬木,是陰中之少陽,因此稱陽性臟器。)

心臟是陽性臟器,顏色紅,在夏季活躍,發出「徵」音,味道苦,對應丙丁日。

(心屬火,為陽中之太陽,故曰牡臟。)脾為牝臟,其色黃,其時長夏,其日戊己,其音宮,其味甘。(脾屬土,為陰中之至陰,故曰牝臟。)肺為牝臟,其色白,其音商,其時秋,其日庚辛,其味辛。(肺屬金,為陽中之少陰,故曰牝臟。)腎為牝臟,其色黑,其時冬,其日壬癸,其音羽,其味鹹,是為五變。

白話文:

心屬火,是陽中至陽,所以稱為「牡臟」。

脾是「牝臟」,顏色黃,季節是夏末,日子是戊己日,音調是宮,味道是甘甜。(脾屬土,是陰中至陰,所以稱為「牝臟」)

肺是「牝臟」,顏色白,音調是商,季節是秋天,日子是庚辛日,味道是辛辣。(肺屬金,是陽中至陰,所以稱為「牝臟」)

腎是「牝臟」,顏色黑,季節是冬天,日子是壬癸日,音調是羽,味道是鹹味。這五臟的變化,稱之為「五變」。

(腎屬水,為陰中之太陰,故曰牝臟。按:五臟配合五行,而惟肝心為牡臟,脾肺腎皆為牝臟,蓋木火為陽,土金水皆為陰也。)黃帝曰:以主五輸奈何?(此言五輸之主五時也。本節缺岐伯曰三字。)藏主冬,冬刺井;(五臟主藏,其氣應冬,井之氣深,亦應乎冬,故凡病之在藏者,當取各經之井穴也。

白話文:

腎臟屬水,是陰中的太陰,所以稱為「牝臟」。根據五行學說,五臟對應五行,其中肝臟和心臟為「牡臟」,而脾臟、肺臟和腎臟都為「牝臟」,這是因為木屬陽,火也屬陽,而土、金、水都屬陰。

黃帝問:「五臟分別主宰哪些時節?」(這裡指的是五臟分別主宰五時的氣候變化)

藏氣主宰冬季,冬季應當針刺「井」穴。(五臟主藏,它們的氣息與冬季相應,而「井」穴的氣息很深,也與冬季相應,因此凡是藏氣的病症,都應當針刺對應經絡的「井」穴。)

)色主春,春刺滎;(五色蕃華,其氣應春,滎穴氣微,亦應乎春,故凡病見於色者,當取各經之滎也。)時主夏,夏刺輸;(五時長養,其氣應夏,輸穴氣盛,亦應乎夏,故凡病之時作時止者,當取各經之輸也。)音主長夏,長夏刺經;(五音繁盛,氣應長夏,經穴正盛,亦應長夏,故凡病在聲音者,當取各經之經也。)味主秋,秋刺合。

白話文:

顏色主屬春季,春季針刺滎穴:(五顏六色繽紛,其氣息對應春季,滎穴氣息微弱,也對應春季,所以凡是症狀表現在顏色的疾病,都應該取各經絡的滎穴。)**

時辰主屬夏季,夏季針刺輸穴: (五時生長,其氣息對應夏季,輸穴氣息旺盛,也對應夏季,所以凡是按時發作或停止的疾病,都應該取各經絡的輸穴。)

音色主屬長夏,長夏針刺經穴: (五音繁盛,氣息對應長夏,經穴正當旺盛,也對應長夏,所以凡是症狀表現在聲音的疾病,都應該取各經絡的經穴。)

味道主屬秋季,秋季針刺合穴。

(三味成熟,以養五臟,其氣應秋,合穴氣斂,亦應乎秋,故凡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因飲食內傷者,當取各經之合也。按:本篇五時之刺以應五輸,謂冬刺井、春刺滎、夏刺輸、長夏刺經、秋刺合者,以井應冬、滎應春、輸應夏、經應長夏、合應秋也。如本輸、四時氣、水熱穴等論所載皆同,不可易者。

白話文:

當三種味道的果實成熟時,可以用來滋養五臟,其氣候與秋天相應。穴位氣機斂聚,也與秋季相應。因此,凡是經脈氣血充盈的人,或因飲食內傷而患病的人,都應選取各經脈的合穴。

按: 本篇記載的五時刺穴法,是按照五種輸穴來選擇刺穴時間。所謂冬刺井、春刺滎、夏刺輸、長夏刺經、秋刺合,就是因為井穴與冬令相應,滎穴與春令相應,輸穴與夏令相應,經穴與長夏相應,合穴與秋令相應。這些內容在《本輸》、《四時氣》、《水熱穴》等論著中都有記載,不能隨意更改。

考之六十五難曰:井者東方春,合者北方冬也。七十四難曰:經言春刺井,夏刺滎,季夏刺俞,秋刺經,冬刺合。皆與本經不合,必難經之誤也,當以本經為正,不可不辨。)是謂五變,以主五輸。(五變各應五輸,是謂五五二十五輸。)黃帝曰:諸原安合以致六輸?(五臟五輸之外,六腑尚有原穴,是為六輸,故問其所合之義。)岐伯曰:原獨不應五時,以經合之,以應其數,故六六三十六輸。

白話文:

《難經》第六十五難說,井穴屬東方,對應春季。《難經》第七十四難說,春刺井穴,夏刺滎穴,季夏刺俞穴,秋刺經穴,冬刺合穴。這些說法都與本《靈樞經》不符,一定是《難經》記載有誤。應以本《靈樞經》為準,不可不加以辨別。

這就是說的「五變」,以主導五臟的經脈之氣流注五臟。《素問·氣穴論》說:「五變各應五輸,是謂五五二十五輸。」黃帝問:「諸原穴與哪些穴位相合以形成六輸?」(除了五臟五輸外,六腑也有原穴,這便是六輸,所以黃帝詢問與其相合的意義。)岐伯回答:「原穴本身不應對應五時,以經絡與原穴相合,以應對其數量,所以六六三十六輸。」

(上文止言五臟五輸以應五時、而不及六腑之原者,蓋原合於經,不復應時,如長夏之刺經,則原在其中,應其數矣,是即六腑之六輸也。按:《本輸篇》所載六腑之原,在《九針十二原篇》即謂之腧,故六十六難曰以腧為原也。後世針灸諸書宗之,皆言陽經之腧即為原,故治腧即所以治原。

白話文:

上述文章僅討論了五臟五腧對應五時,卻沒有提到六腑的原穴,這是因為原穴與經絡相合,不會再對應時令。例如,長夏時節刺經,原穴也在其中,對應其所屬的數字。這就是六腑的六輸。

根據《本輸篇》記載,六腑的原穴,在《九針十二原篇》中被稱為「腧」。因此,古人云:「以腧為原」。後世針灸書籍遵循這個說法,都認為陽經的腧穴就是原穴,所以治療腧穴就是治療原穴。

陰經之腧並於原,故治原即所以治腧。今此節云以經合之,以應其數,然則經原腧三穴相鄰,經亦可以代原矣。詳義見經絡類十五、十六章及《圖翼》四卷十二原解中。)黃帝曰:何謂藏主冬,時主夏,音主長夏,味主秋,色主春?願聞其故。岐伯曰:病在臟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故命曰味主合。是謂五病也。

(此申明上文之義也。注如前。)

白話文:

陰經的腧穴都位於原穴,因此治療原穴也就是治療腧穴。現在這邊說以經穴配合,是為了呼應其數目。既然經穴、原穴和腧穴相鄰,那麼經穴也可以代替原穴了。(詳細的解釋請參考《經絡論》第十五、十六章,以及《靈樞》第四卷中《十二原解》。)

黃帝問道:為什麼說藏象主冬天,時令主夏天,聲音主長夏,味道主秋天,顏色主春天?請告訴我它的緣由。

岐伯回答道:疾病在臟腑的,取穴於井穴;疾病表現在氣色上的,取穴於滎穴;疾病隨著時令加重的,取穴於輸穴;疾病表現在聲音上的,取穴於經穴;經穴滿而有血的,疾病在胃部或是因為飲食不節所致的,取穴於合穴,因此稱為味道主合穴。這就是五種疾病的取穴原則。

2. 十八、四時之刺

(《靈樞·本輸篇》《四時氣篇》《素問·水熱穴論》《靈樞·寒熱病篇》《終始篇》)

白話文:

以下是翻译成现代白话文的内容:

(《灵枢·本输篇》《四时气篇》《素问·水热穴论》《灵枢·寒热病篇》《终始篇》)

由于您提供的文本是书名和篇名,并没有具体的古文内容,因此这里没有具体内容可以翻译。如果您有具体的段落或句子需要翻译,请提供详细内容。

春取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靈樞·本輸篇》)。此下言經絡淺深兼諸輸而分主四時也。絡脈者,十二經之大絡,如手太陽列缺之類是也。諸滎者,十二經之滎穴,如手太陰魚際之類是也。絡淺滎微,皆應春氣。春以少陽之令,將升未升,其氣在中,故刺之者在絡在滎,皆中取於大經分肉之間,因其間甚而可深可淺也。)夏取諸腧孫絡,肌肉皮膚之上。

白話文:

春天選擇經絡上的滎穴,定位於經脈與肌肉之間。嚴重的情況下,可以取穴較深,輕微的情況下,則取穴較淺(出自《靈樞·本輸篇》)。這裡所說的經絡深淺,涉及了輸穴,並把它們視為四季主穴。絡脈是指十二經絡的大絡穴,例如手太陽經的列缺穴。諸滎是指十二經絡的滎穴,例如手太陰經的魚際穴。絡穴淺,滎穴小,都與春天的氣候相應。春天屬少陽之令,陽氣將升未升,其氣在體內,因此針刺取穴應定位在絡穴或滎穴,並取於經脈與肌肉之間,因為這個區域的肌肉較薄,可以根據情況決定取穴深度。

夏天取穴在經脈上的腧穴和孫絡穴,定位於肌肉和皮膚之間。

(諸腧者,十二經之腧穴,如手太陰經太淵之類是也;絡之小者為孫絡,皆應夏氣。夏以老陽之令,陽盛於外,故宜淺刺於諸腧孫絡及肌肉皮膚之上也。)秋取諸合,余如春法。(諸合者,十二經之合穴,如手太陽尺澤之類是也。諸合應秋,故宜取之。秋以少陰之令,將降未降,氣亦在中,故余如春法,謂亦宜中取於大經分肉之間,而可淺可深也。)冬取諸井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

白話文:

(諸腧穴,是十二經脈上的穴位,比如手太陰經的太淵穴之類;絡穴中較小的稱為孫絡,它們都對應夏季的氣候。夏季以老陽之氣為主導,陽氣在外旺盛,所以宜在諸腧穴、孫絡穴以及肌肉皮膚的淺層進行針刺。)秋季取諸合穴,其他方法同春季。(諸合穴,是十二經脈的合穴,比如手太陽經的尺澤穴之類。諸合穴對應秋季,所以宜取此穴。秋季以少陰之氣為主導,天氣將要轉涼,氣候也處於中間層次,所以其他取穴方法同春季,即也宜在較深的部位,取經脈與肉分之間的穴位,而且可以淺刺或深刺。)冬季取諸井穴和諸腧穴的分界處,針刺深度宜深且滯留時間長。

(諸井者,十二經之井穴,如手太陰少商之類是也。諸腧者,臟腑之腧,如肺腧心腧之類是也,非上文五腧之謂。諸井諸藏,皆主冬氣。冬以老陰之令,陽氣伏藏,故宜取井腧,欲其深而久留之也。)此四時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舍,臟之所宜。(處,上聲,謂氣之所居也。

白話文:

(諸井:指十二經脈的井穴,如手太陰肺經的少商穴等。諸腧:指臟腑的腧穴,如肺腧、心腧等,不是上文中提到的五腧。諸井穴、諸臟腑穴主治冬季的疾病。冬季是老陰主令,陽氣潛伏,所以宜取井穴和腧穴,使針灸之氣深達而停留較久。)這是四季的順序,氣候所處的位置,疾病寄居的場所,以及臟腑應用的部位。(處:指氣候所居之處。)

黃帝問於岐伯曰:夫四時之氣,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為定?(《靈樞·四時氣篇》。定,一本作寶。)岐伯答曰:四時之氣,各有所在,灸刺之道,得氣穴為定。(時氣所在,即氣穴也。)故春取經,血脈分肉之間,甚者深刺之,間者淺刺之。(春取經,即前篇大經分肉之間也。

白話文:

黃帝問岐伯:「四季的氣候不同,百病的產生都有原因,灸刺的療法,哪一種纔算正確呢?」岐伯回答:「四季的氣候各有所在,灸刺的療法,得氣穴纔算正確。」(氣候所在的地方,就是氣穴。)所以春天治療經絡,經絡在肌肉與肉之間,嚴重的病症要深刺,輕微的病症要淺刺。

甚者深,間者淺,義俱如前。)夏取盛經孫絡,取分間,絕皮膚。(盛經孫絡,皆陽分也。)秋取經腧,邪在腑,取之合。冬取井滎,必深以留之。(邪在腑,謂秋陰未盛,陽邪猶在陽分也。本篇詳義見下文。)

白話文:

病情嚴重的,下針深一些;病情較輕的,下針淺一些。針刺的要領都和前面所說的一樣。夏季取盛經孫絡穴,下針深度應適中,不要刺破皮膚。(盛經孫絡都是陽經上的穴位)秋季取經腧穴,邪氣在腑,下針要刺到穴位會處。冬季取井滎穴,必須下針深一些,以留住針感。(邪氣在腑,說明秋季陰氣還沒盛起來,陽邪還停留在陽經上。這部分的詳細說明見後文)

帝曰:春取絡脈分肉何也?(《素問·水熱穴論》。本論之義,即所以釋前篇也。)岐伯曰:春者木始治,肝氣始生,肝氣急,其風疾,經脈常深,其氣少,不能深入,故取絡脈分肉間。(春屬木,木應肝,肝主風。春刺絡者,刺肝邪也。風木之邪雖為急疾,然春風本柔,將達於外,經脈常深,邪非深入,故當取絡脈之穴如前篇,及分肉間也。)

白話文:

皇上說:春季針刺絡脈和分肉之間是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春季是生機勃發的季節,肝氣開始生發。肝氣性急,化風則疾,經脈運行較深,不宜針刺太深。因此,春季針刺應選擇絡脈和分肉之間。

(春季屬木,木氣與肝相應,肝主風。春季針刺是為了治療肝臟的病邪。雖然風木之邪發病較快,但春季的風氣本質柔和,且會向外發散。經脈位置較深,病邪未深入經脈,所以應選擇絡脈穴位,以及分肉之間的部位。)

帝曰:夏取盛經分腠何也?岐伯曰:夏者火始治,心氣始長,脈瘦氣弱,陽氣流溢,熱熏分腠,內至於經,故取盛經分腠,絕膚而病去者,邪居淺也。(夏屬火,火應心,心主熱。夏令陽浮於外,熱熏分腠,氣在盛經孫絡之間。故夏取盛經分腠者,治在陽分,所以去心邪也。

)所謂盛經者,陽脈也。(謂手足三陽及十二經之經穴,如手太陰經渠之類,凡夏氣所在者,即陽脈也。)

白話文:

皇帝問:夏季取盛經分腠的目的是什麼?

岐伯答:夏季是火氣開始盛行的季節,心臟之氣開始旺盛,脈搏細弱,陽氣外溢,熱氣燻蒸,將經絡和腠理分開,熱氣進入經絡,所以取盛經分腠,是疾病停留在表淺部位,故針刺後疾病就會消除。

帝曰:秋取經俞何也?岐伯曰:秋者金始治,肺將收殺,金將勝火,陽氣在合,陰氣初勝,濕氣及體,(經俞者,諸經之經穴俞穴也。俞應夏,經應長夏,皆陽分之穴。秋屬金,金應肺,令主收殺。其時金將勝火,陽氣尚在諸經之合。陽氣初衰,陰氣初勝,故寒濕之氣及體。

白話文:

皇帝問道:為什麼秋天要取經俞穴呢?

岐伯回答:秋天是金氣開始統治的季節,肺開始收斂,金氣將要勝過火氣,陽氣還在經脈的合處,陰氣剛剛開始勝過陽氣,濕氣侵襲身體,(經俞穴是指諸經的經穴和俞穴。俞穴對應夏季,經穴對應長夏,都是陽氣分配的穴位。秋天屬金,金對應肺,主宰收斂。這個時候金氣將要勝過火氣,陽氣還存在於諸經的合處。陽氣剛開始衰弱,陰氣剛剛勝過陽氣,所以寒濕之氣侵襲身體。

)陰氣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瀉陰邪,取合以虛陽邪,陽氣始衰,故取於合。(陰氣未深,猶在陽分,故取經俞以瀉陰邪。陽氣始衰,邪將收斂,故取合穴以虛陽邪也。皇甫士安云:是謂始秋之治變。)

白話文:

由於陰氣尚未過盛,還不能深入,因此取用足太陽膀胱經的俞穴來祛除體內的陰邪之氣,取用足三陽合穴來虛耗陽邪之氣。陽氣剛開始衰退,所以要取用合穴。 (陰氣還不深,仍處於陽氣主導的階段,因此取用經脈的俞穴來祛除陰邪之氣。陽氣剛開始衰退,邪氣即將斂藏,因此取用合穴來耗盡陽邪之氣。皇甫士安說:這屬於初秋疾病變化的治療。)

帝曰:冬取井滎何也?岐伯曰:冬者水始治,腎方閉,陽氣衰,少陰氣堅盛。巨陽伏沉,陽脈乃去,(井應冬,滎應春也。冬屬水,水主腎,水王於冬,其氣閉藏也。少陰,腎也;巨陽,膀胱也;二經表裡,陰氣方盛,所以陽脈衰去。)故取井以下陰逆,取滎以實陽氣。(取井以下陰逆,抑有餘也;取滎以實陽氣,扶不足也。

)故曰冬取井滎,春不鼽衄。此之謂也。(皇甫士安云:是為初冬之治變。鼽音求。)

白話文:

黃帝問:為什麼在冬天取井穴和滎穴?

岐伯回答:冬天是水氣開始主政的時候,腎臟的功能暫時關閉,陽氣衰弱,少陰氣(腎氣)旺盛。巨陽(膀胱經)潛伏於下,陽經的氣血開始減少。(井穴對應冬天,滎穴對應春天。冬天屬水,水主腎,水在冬天藏匿。少陰指腎經,巨陽指膀胱經,兩條經絡表裡相通,此時陰氣旺盛,陽經的氣血因此衰弱。)

所以,取井穴可以抑制過盛的陰氣,取滎穴可以補益陽氣。(取井穴抑制過盛的陰氣,減少多餘的部分;取滎穴補益陽氣,扶助不足的部分。)

春取絡脈,夏取分腠,秋取氣口,冬取經輸,(《靈樞·寒熱病篇》。春夏之取,與前四時氣篇、水熱穴論皆同。秋取氣口者,手太陰肺脈應秋金也。冬取經輸者,經穴通藏氣,藏主冬也。)凡此四時,各以時為齊。(齊義見下文。)絡脈治皮膚,分腠治肌肉,氣口治筋脈,經輸治骨髓。

白話文:

春天治療絡脈(在皮膚表層),夏天治療分腠(在肌肉層),秋天治療氣口(在筋脈層),冬天治療經輸(在骨髓層)。(這段話出自《靈樞·寒熱病篇》。春天和夏天的治療方法,與《四時氣篇》和《水熱穴論》中的相同。秋天治療氣口,是因為手太陰肺脈對應秋天的金氣。冬天治療經輸,是因為經穴與臟腑相通,而藏主冬。)這四個季節,各有特定的治療層次(齊義見下文)。絡脈的治療適用於皮膚,分腠的治療適用於肌肉,氣口的治療適用於筋脈,經輸的治療適用於骨髓。

(絡脈浮淺,故治皮膚;分腠有理,故治肌肉;氣口者脈之大會,故治筋脈;經輸連臟,故治骨髓。按:此言經輸者,總言經穴也,非上文經俞之謂。蓋彼以五輸言,故云秋取經俞,冬取井滎;此以內外言,故云絡脈治皮膚,經輸治骨髓也。當解其意。)

白話文:

細微的絡脈浮於表層,所以治療皮膚病;肌肉分佈合理,所以治療肌肉病;氣口是脈絡的大會所,所以治療筋脈病;經絡通達內臟,所以治療骨髓病。這裡指的經絡,是指所有的經穴,而不是上面經脈俞穴所指。因為上面是用五輸理論,所以說「秋天取經俞,冬天取井滎穴」;而這裡是用內外之分來說,所以說「絡脈治療皮膚,經絡治療骨髓」。應當理解其中的意思。

春氣在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靈樞·終始篇》)。此言病氣之中人,隨時氣而為深淺也。按:《四時刺逆從論》曰:春氣在經脈,夏氣在孫絡,長夏氣在肌肉,秋氣在皮膚,冬氣在骨髓中。與本篇若異者何也?蓋本篇言病邪之應時令,有表有里。四時刺逆從論言人氣之合天地,有升有降。

白話文:

春天,病氣在體表的毛孔處;夏天,病氣在皮膚中;秋天,病氣深入肌肉內;冬天,病氣到達筋骨中。(引自《靈樞·終始篇》)

這句話說明,疾病對人體的影響,會根據不同的季節而有不同的表現。

根據《四時刺逆從論》記載:春天,病氣在經絡中;夏天,病氣在較小的經絡中;長夏,病氣在肌肉中;秋天,病氣在皮膚中;冬天,病氣在骨髓中。

為什麼《靈樞·終始篇》和《四時刺逆從論》的說法不同呢?因為《靈樞·終始篇》強調病邪受季節影響的深淺程度,有表症也有裡症;而《四時刺逆從論》則強調人體氣血與天地氣候相呼應,有升有降。

義本不同,非矛盾也。詳見下章。)刺此病者,各以其時為齊。(齊,劑同,藥曰藥劑,針曰砭劑也。春夏陽氣在上,故取毫毛皮膚,則淺其針;秋冬陽氣在下,故取分肉筋骨,則深其針,是以時為齊也。)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齊;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齊。(此又於四時之中,而言肥瘦之異也。

肥人肉厚,淺之則不及,故宜秋冬之齊。瘦人肉薄,深之則太過,故宜春夏之齊也。)

白話文:

針灸治療的方法並非互相衝突,詳細說明請見下一章。針灸治療此病,應根據不同的季節進行。

(「齊」,同「劑」,藥物稱為「藥劑」,針具稱為「砭劑」。春季和夏季,陽氣在上,因此針刺毫毛和皮膚,針刺深度較淺;秋季和冬季,陽氣在下,因此針刺分肉、筋骨,針刺深度較深,因此以季節為準則。)

所以治療肥胖者,應使用秋季和冬季的針灸方法;治療瘦弱者,應使用春季和夏季的針灸方法。(這是在四季的基礎上,進一步區分肥瘦體質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