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十九卷 (2)

回本書目錄

十九卷 (2)

1. 三、九針之義應天人

(《素問·針解篇》)

帝曰:余聞九針,上應天地四時陰陽,願聞其方,令可傳於後世以為常也。岐伯曰:夫一天二地三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身形亦應之,針各有所宜,故曰九針。(九針之法,各有所宜也。)人皮應天,(包復萬物,天之象也。)人肉應地,(厚靜藏物,地之象也。)人脈應人,(動靜有期,盛衰有變,位於天地之中,人之象也。

)人筋應時,(時主周歲,筋束周身,應其象也。)人聲應音,(音以聲生,備五行也。)人陰陽合氣應律,(人有六陰六陽以合天氣,律之象也。)人齒面目應星,(森羅布列,星之象也。)人出入氣應風,(呼吸出入,風之象也。)人九竅三百六十五絡應野。(形體周遍,野之象也。

)故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六針調陰陽,七針益精,八針除風,九針通九竅,除三百六十五節氣,此之謂各有所主也。(此結上文九針之用,各有所宜也。)人心意應八風,(此下復明上文不盡之義也。人之心意多變,天之八風無常,故相應也。)人氣應天,(氣屬陽而運行不息,故應天。

)人發齒耳目五聲應五音六律,(發之多,齒之列,耳之聰,目之明,五聲之抑揚清濁,皆紛紜不亂,各有條理,故應五音六律。)人陰陽脈血氣應地。(人陰陽脈血氣之行於肉中,亦猶經水之在土也,故應於地。

)人肝目應之九九竅三百六十五人一以觀動靜天二以候五色七星應之以候發母澤五音一以候宮商角徵羽六律有餘不足應之二地一以候高下有餘九野一節俞應之以候閉節三人變一分人候齒泄多血少十分角之變五分以候緩急六分不足三分寒關節第九分四時人寒溫燥濕四時一應之以候相反一四方各作解。(此一百二十九字,古經蠹簡,義理殘缺,必有遺誤,不敢強解。

白話文:

天帝說:我聽說九針療法,上應天地四時陰陽,希望能聽聞其方法,以便流傳後世,成為常規。岐伯說:天地、人、四時、五音、六律、七星、八風、九野,這些都是自然界的規律,人體也遵循著這些規律,九針療法各有其適應症,所以稱為九針。人體的皮膚應天,像包裹萬物的天;人體的肌肉應地,像厚實靜止包容萬物的土地;人體的經脈應人,像人體本身一樣,有動有靜,盛衰變化,位於天地之間;人體的筋絡應四時,像一年四季的運行規律一樣,筋絡遍佈全身;人體的聲音應五音,聲音的產生和五行相應;人體的陰陽之氣應六律,人體有六陰六陽之氣,與天地之氣相合;人體的齒、面、目應七星,像星羅棋布一樣;人體的呼吸應八風,呼吸出入就像風的吹拂;人體的九竅和三百六十五絡脈應九野,遍佈全身,像廣闊的原野。所以,第一針刺皮膚,第二針刺肌肉,第三針刺經脈,第四針刺筋絡,第五針刺骨骼,第六針調節陰陽,第七針滋補精氣,第八針祛除風邪,第九針疏通九竅,排除三百六十五節氣的病邪,這就是九針療法各有針對性的意思。人的心意應八風,人的心意多變,就像天上的八風一樣無常;人的氣應天,因為氣屬陽,運行不息;人的頭髮、牙齒、耳朵、眼睛和聲音,應五音六律;人的陰陽、經脈、血液、氣血應地。人體的肝臟和眼睛應九竅;三百六十五絡脈以觀察人體的動靜;天地之氣以觀察五色、七星;五音六律以觀察宮商角徵羽;地氣以觀察高下;九野以觀察關節;人體的變化以觀察牙齒的出血情況;四時寒溫燥濕以觀察人體的反應。這些文字,由於古籍殘缺,有些義理不完整,難免有錯誤和遺漏,不敢妄加解釋。

2. 四、九針之宜各有所為

(《靈樞·官針篇》)

凡刺之要,官針最妙。(官,法也,公也。制有法而公於人,故曰官針。)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不得其用,病弗能移。(用不得法,則不能去病。)疾淺針深,內傷良肉,皮膚為癰;(內傷良肉,則血流於內而潰於外,故皮膚為癰。)病深針淺,病氣不瀉,支為大膿。

(病氣不瀉而傷其支絡,故為大膿。凡病有沉浮,刺分深淺,過之則內傷,不及則外壅,邪反從之,後生大病。)病小針大,氣瀉太甚,疾必為害;(氣瀉太甚,元氣傷也,故必為害。)病大針小,氣不泄瀉,亦復為敗。(針不及病,則病氣不泄,而刺失其宜,故亦為敗。)失針之宜,大者瀉,小者不移。

(當小而大則瀉傷正氣,當大而小則病不能移,皆失針之宜也。)已言其過,請言其所施。(上文言其過失,下文言其所施。)

病在皮膚無常處者,取以鑱針於病所,膚白勿取。(病在皮膚無常處者,火之遊行也。用鑱針者,主瀉陽氣也。膚白則無火可知,故不宜刺。)

病在分肉間,取以圓針於病所。

病在經絡痼痹者,取以鋒針。

病在脈氣少當補之者,取之鍉針於井滎分輸。(此針宜於用補。分輸,言各經也。)

病為大膿者,取以鈹針。

病痹氣暴發者,取以圓利針。

病痹氣痛而不去者,取以毫針。

病在中者,取以長針。(中者,言其遠也。)

病水腫不能通關節者,取以大針。

病在五臟固居者,取以鋒針,瀉於井滎分輸,取以四時。(四時義詳後十八。)

白話文:

四、九針之宜各有所為

各種針灸的要領,以官針法最為精妙。(官針指符合法度、公正的針灸方法。)九種針的運用,各有其適應症,長短粗細,也各有其施針部位。如果不能正確運用,疾病就無法痊癒。(如果使用方法不當,就不能治癒疾病。)疾病淺表卻針刺過深,會損傷肌肉,導致皮膚潰爛成癰;(損傷肌肉,血液流到體表,就會形成癰。)疾病深在卻針刺過淺,病邪不能排出,則會導致局部化膿。

(病邪不能排出而損傷經絡,就會化膿。凡是疾病都有深淺之分,針刺的深淺也要根據病情而定,過深則會內傷,過淺則會堵塞,邪氣就會乘虛而入,導致更嚴重的疾病。)疾病輕微卻使用粗大的針,氣血耗損過度,病情必定加重;(氣血耗損過度,元氣受損,所以病情必定加重。)疾病嚴重卻使用細小的針,病邪不能排出,也會導致治療失敗。(針刺不到病灶,病邪不能排出,針刺方法失當,所以也會導致治療失敗。)針灸方法失當,粗針會損傷正氣,細針則不能奏效。

(應該用細針的地方用了粗針就會損傷正氣,應該用粗針的地方用了細針則疾病無法痊癒,都是針灸方法失當。)以上說明了針灸的錯誤方法,下面說明各種針的正確使用方法。

疾病位於皮膚表面,遊走不定者,用鑱針在患處施針,皮膚發白則不宜針刺。(皮膚表面遊走不定的疾病,如同火一樣遊走不定。使用鑱針主要是瀉去陽氣。皮膚發白表示沒有火邪,所以不宜針刺。)

疾病位於肌肉之間,用圓針在患處施針。

疾病位於經絡,久病痺阻者,用鋒針。

脈氣不足需要補益者,用鍉針刺井穴、滎穴、輸穴。(此種針法適用於補益。井、滎、輸指各經的穴位。)

疾病化膿者,用鈹針。

痹症氣血突然發作,用圓利針。

痹症疼痛久治不愈者,用毫針。

疾病位於深部者,用長針。(深部指較遠的部位。)

水腫不能活動關節者,用粗大的針。

疾病位於五臟,病邪固著者,用鋒針,瀉井穴、滎穴、輸穴,並根據四時施針。(四時的意義詳見後文第十八章。)

3. 五、九變十二節

(《靈樞·官針篇》)

凡刺有九,以應九變。一曰輸刺,輸刺者,刺諸經滎輸臟腧也。(諸經滎輸,凡井滎經合之類皆腧也。臟腧,背間之臟腑腧也。本經輸、腧、俞三字皆通用。)二曰遠道刺,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腑腧也。(腑腧,謂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十二經中,惟此三經最遠,可以因下取上,故曰遠道刺。

)三曰經刺,經刺者,刺大經之結絡經分也。(刺結絡者,因其結聚而直取之,所謂解結也。)四曰絡刺,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調經論》曰:病在血,調之絡。《經脈篇》曰:諸刺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無結,急取之以瀉其邪而出其血,留之發為痹也。)五曰分刺,分刺者,刺分肉之間也。

(刺分肉者,泄肌肉之邪也。)六曰大瀉刺,大瀉刺者,刺大膿以鈹針也。(治癰瘍也。)七曰毛刺,毛刺者,刺浮痹皮膚也。(其治在淺也。)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邪客於經而有移易者,以巨刺治之。詳見後三十。)九曰焠刺,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

(謂燒針而刺也,即後世火針之屬,取寒痹者用之,以上謂之九變。焠音翠。燔音凡。)

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後,以治心痹,刺此者旁針之也。(偶,兩也。前後各一,故曰偶刺。直,當也。以手直心若背,謂前心後心,當其痛所,各用一針治之。然須斜針以刺其旁,恐中心則死也。)二曰報刺,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也,上下行者,直內無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針復刺之也。(報刺,重刺也。

痛無常處,則或上或下,隨病所在,即直內其針,留而勿拔,乃以左手按之,再得痛處,乃出前針而復刺之也。)三曰恢刺,恢刺者,刺旁之,舉之前後,恢筋急以治筋痹也。(恢,恢廓也。筋急者,不刺筋而刺其旁,必數舉其針或前或後以恢其氣,則筋痹可舒也。)四曰齊刺,齊刺者,直入一,旁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氣小深者也。(齊者,三針齊用也,故又曰三刺。

以一針直入其中,二針夾入其旁,治寒痹稍深之法也。)五曰揚刺,揚刺者,正內一,旁內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揚,散也。中外共五針而用在浮泛,故能祛散博大之寒氣。)六曰直針刺,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者也。(直者,直入無避也。引起其皮而刺之,則所用不深,故但治寒氣之淺者。

)七曰輸刺,輸刺者,直入直出,稀髮針而深之,以治氣盛而熱者也。(輸,委輸也,言能輸瀉其邪,非上文滎輸之謂。直入直出,用其銳也。稀髮針,留之久也。久而且深,故可以去盛熱之氣。)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短者,入之漸也。

故稍搖而深,致針骨所,以摩骨痹。摩,迫切也。)九曰浮刺,浮刺者,旁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浮,輕浮也。旁入其針而浮舉之,故可治肌膚之寒。此與上文毛刺義大同。)十曰陰刺,陰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後少陰也。(陰刺者,刺陰寒也。

率,統也。言治寒厥者,於足踝後少陰經左右皆刺之。)十一曰旁針刺,旁針刺者,直刺旁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旁針刺者,一正一旁也。正者刺其經,旁者刺其絡,故可以刺久居之留痹。)十二曰贊刺,贊刺者,直入直出,數髮針而淺之出血,是謂治癰腫也。(贊,助也。

數髮針而淺之,以後助前,故可使之出血而治癰腫。)

白話文:

五、九變十二節

凡是針灸,有九種不同的方法,以應對九種不同的病變。

一、輸刺:刺入經絡的滎、輸、穴位。 (滎、輸、穴位指的是井、滎、經、合等穴位,以及背部臟腑相關的穴位,本經的輸、腧、俞三字意思相通。)

二、遠道刺:疾病在上,針灸在下,刺入腑部的穴位。(腑部的穴位指的是足太陽膀胱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的穴位。這三條經脈在十二經脈中最為遠端,可以藉由下部取穴來治療上部的疾病,所以稱為遠道刺。)

三、經刺:刺入大經脈的結絡和經筋處。(結絡是指經脈互相絡結的地方,直刺可以解開這種結聚。)

四、絡刺:刺入小絡脈的血管。(《調經論》說:如果病在血脈,就應該調治絡脈。《經脈篇》說:凡是刺絡脈,一定要刺在絡脈的結聚處;即使血脈瘀滯沒有結聚,也要迅速取穴瀉去邪氣,排出瘀血,否則瘀血停積會導致痹症。)

五、分刺:刺入肌肉之間。(刺入肌肉之間,可以瀉出肌肉的邪氣。)

六、大瀉刺:用鈹針刺入大的膿腫。(用於治療癰瘍。)

七、毛刺:刺入浮腫的皮膚。(治療淺表的病症。)

八、巨刺:左側取穴治療右側,右側取穴治療左側。(邪氣侵犯經脈並移動時,用巨刺法治療。詳見後三十條。)

九、焠刺:用燒紅的針刺入,治療痹症。(用燒紅的針刺,也就是後世的火針,用於治療寒痺。)

凡是針灸,還有十二種不同的針刺方法,以應對十二經脈的病症。

一、偶刺:針灸時,一手扶持患者心臟或背部,直達疼痛處,前面刺一針,後面刺一針,用於治療心痹。(偶指兩次,前後各刺一針,所以叫偶刺。直指準確的意思。一手扶持患者心臟或背部,指準確找到前心後心的疼痛處,各用一針治療。但是必須斜刺,避免刺中心臟而造成危險。)

二、報刺:疼痛位置不固定,上下移動時,針直接刺入,不拔針,左手隨著疼痛處按壓,然後拔出針,再重新刺入。(報刺指重覆刺入。疼痛位置不固定,則可能在上或下,隨著疼痛處,直接將針刺入,不拔出,用左手按壓疼痛處,找到確切的疼痛點,然後拔出之前的針,再重新刺入。)

三、恢刺:刺在疼痛處的旁邊,針上下移動,舒緩筋脈的緊張,以治療筋痹。(恢指舒展。筋脈緊張時,不直接刺筋脈,而刺其旁邊,多次上下移動針頭,以舒展筋脈之氣,則筋痹可緩解。)

四、齊刺:直刺一針,旁邊斜刺二針,用於治療寒氣較深的病症;或三針齊刺,用於治療痹氣較深的病症。(齊指三針同時使用,所以又稱三刺。一針直刺入中心,兩針斜刺其旁,治療寒痺較深的方法。)

五、揚刺:正中一針,旁邊四針,淺刺,用於治療寒氣廣泛的病症。(揚指散開。中外共五針,淺刺,可以祛散廣泛的寒氣。)

六、直針刺:直接刺入皮膚,用於治療寒氣淺表的病症。(直指直接刺入,不避開任何組織。直接刺入皮膚,針刺較淺,所以只用於治療寒氣淺表的病症。)

七、輸刺:直入直出,針留較久且刺得較深,用於治療氣盛而熱的病症。(輸指疏導的意思,指能疏導瀉出邪氣,與上文滎輸之輸不同。直入直出,利用針的銳利。針留時間長,刺得深,所以可以去除盛熱之氣。)

八、短刺:刺入骨痹處,稍微搖動針,深入骨骼,上下摩擦骨骼。(短指漸漸深入。所以稍微搖動針,深入骨骼,以摩擦骨痹。摩,指用力摩擦。)

九、浮刺:斜刺並淺刺,用於治療肌肉緊張而寒的病症。(浮指輕淺。斜刺針並淺刺,可以治療肌膚的寒邪。此與上文毛刺意思大致相同。)

十、陰刺:在足踝後少陰經的左右兩側刺針,用於治療寒厥。(陰刺指刺治療陰寒。率指整體。治療寒厥,在足踝後少陰經的左右兩側都刺針。)

十一、旁針刺:直刺一針,旁刺一針,用於治療久病的痹症。(旁針刺,一正一旁。正針刺經脈,旁針刺絡脈,所以可以治療久病的痹症。)

十二、贊刺:直入直出,多次淺刺出血,用於治療癰腫。(贊指輔助。多次淺刺,後刺輔助前刺,可以使之出血而治療癰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