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六卷 (31)

回本書目錄

六卷 (31)

1. 三十四、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脾虛則木乘其弱,水無所畏,而肝腎之氣上逆,是為厥氣。且脾肝腎三經皆結於陰器,故名曰厥疝,而男女無異也。四肢皆稟氣於脾,疾使之則勞傷脾氣而汗易泄,汗泄則表虛而風邪客之,故為是病。)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黑者,腎色見也。上言尺之上,即尺外以候腎也。腎主下焦,脈堅而且大者,腎邪有餘,故主積氣在小腹與陰處,因成腎痹。其得於沐浴清水而臥者,以寒濕內侵而氣歸同類,故病在下焦而邪居於腎。)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

(凡此色脈之不死者,皆兼面黃,蓋五行以土為本,而胃氣之猶在也。相,去聲。)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此脈色之皆死者,以無黃色。無黃色則胃氣已絕,故死。上文言合脈色以圖萬全,此二節則單言五色,亦可以決死生也。)

白話文:

三十四、能合脈色可以萬全

脾氣虛弱時,肝木會趁虛而入,腎水也無所畏懼,導致肝腎之氣向上逆行,形成「厥氣」。脾、肝、腎三條經脈都匯聚於陰部,因此這種病症稱為「厥疝」,男女皆可能發生。四肢的氣血皆由脾臟供應,若過度勞累會損傷脾氣,使汗液容易外洩,汗洩則體表虛弱,風邪便容易侵襲,因而引發疾病。

若脈象呈現黑色(腎色顯現),且上部堅硬而粗大,表示小腹與陰部有積聚的邪氣,稱為「腎痹」。此病是因沐浴後未擦乾身體便躺臥,寒濕之氣內侵,與腎氣同類相應,故病邪積聚於下焦腎臟。

觀察五色與脈象的異常變化:若面色黃而眼睛呈現青、赤、白、黑等色,皆不會致命。這是因為黃色代表土(脾胃)之氣尚存,五行以土為根本,胃氣仍在。反之,若面色青而眼睛赤、面色赤而眼睛白、面色青而眼睛黑、面色黑而眼睛白、面色赤而眼睛青,皆屬死症。因這些情況缺乏黃色,表示胃氣已絕,故預後不良。

前文強調結合脈象與色診以確保周全,此二段則單從五色判斷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