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十八卷 (7)
十八卷 (7)
1. 九十一、失守失強者死
(《素問·脈要精微論》)
五臟者,中之守也。(五臟者各有所藏,藏而勿失則精神完固,故為中之守也。)中盛藏滿,氣勝傷恐者,聲如從室中言,是中氣之濕也。(中,胸腹也。藏,臟腑也。盛滿,脹急也。氣勝,喘息也。傷恐者,腎受傷也。聲如從室中言,混濁不清也。是皆水氣上逆之候,故為中氣之濕證,此脾肺腎三臟之失守也。
)言而微,終日乃復言者,此奪氣也。(氣虛之甚,故聲不接續,肺臟失守也。)衣被不斂,言語善惡,不避親疏者,此神明之亂也。(神明將脫,故昏亂若此,心臟之失守也。)倉廩不藏者,是門戶不要也。(要,約束也。幽門、闌門、魄門皆倉廩之門戶,門戶不能固則腸胃不能藏,所以泄利不禁,脾臟之失守也。要,平聲。
)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膀胱與腎為表裡,所以藏津液,水泉不止而遺溲失禁,腎臟之失守也。)得守者生,失守者死。(五臟得守,則無以上諸病故生,失守則神去而死矣。)
夫五臟者,身之強也。(此下言形氣之不守,而內應乎五臟也。藏氣充則形體強,故五臟為身之強。)頭者精明之府,頭傾視深,精神將奪矣。(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升於頭,以成七竅之用,故頭為精明之府。頭傾者,低垂不能舉也。視深者,目陷無光也。臟氣失強,故精神之奪如此。
)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隨,府將壞矣。(背乃臟俞所繫,故為胸中之府。背曲肩隨,亦臟氣之失強也。)腰者腎之府,轉搖不能,腎將憊矣。(此腎臟之失強也。)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則僂附,筋將憊矣。(筋雖主於肝,而維絡關節以立此身者,惟膝膕之筋為最,故膝為筋之府。
筋憊若是,則諸經之失強也。僂音呂。)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則振掉,骨將憊矣。(髓充於骨,故骨為髓之府。髓空則骨弱無力,此腎臟之失強也。)得強則生,失強則死。(藏強則氣強,故生。失強則氣竭,故死。)
白話文:
九十一、失守失強者死
五臟是人體內臟的根本,維持著人體的運作。五臟各司其職,若能保持其功能完整,則精神飽滿,這便是五臟作為人體根本的意義。如果胸腹飽滿脹急,呼吸急促,並且伴有腎臟受損的症狀(例如驚恐),聲音低沉模糊,如同從房間深處傳來,這是水氣上逆的徵兆,屬於中氣濕盛,是脾、肺、腎三臟功能失守的表現。
說話聲音微弱,需要長時間才能再次說話,這是氣息衰竭的表現,是肺臟功能失守的徵兆。衣衫不整,言語粗魯,不分親疏貴賤,這是神志混亂的表現,是心臟功能失守的徵兆。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失調,如同倉庫的門戶失守,無法儲藏食物,導致腹瀉不止,這是脾臟功能失守的表現。尿液失禁,這是膀胱功能失守,也是腎臟功能失守的表現(因膀胱與腎臟互為表裡)。總之,五臟功能保持完整則能生存,若功能失守則會死亡。
五臟也是人體強壯的根本。頭部是精氣神明匯聚之處,如果頭部低垂,眼神暗淡無光,則表示精氣神將要衰竭,是五臟六腑精氣不足的表現。背部是胸中臟腑之氣的聚集處,如果背部彎曲,肩膀下垂,則表示臟腑之氣衰弱。腰部是腎臟的所在,如果腰部轉動困難,則表示腎臟衰弱。膝蓋是筋絡的聚集處,如果膝蓋屈伸困難,行走時身體佝僂,則表示筋絡衰弱,也是臟腑功能衰弱的表現。骨骼是骨髓的所在,如果不能久站,行走時身體搖晃,則表示骨髓衰弱,也是腎臟功能衰弱的表現。總之,五臟功能強盛則能生存,若功能衰弱則會死亡。
2. 九十二、五逆緩急
(《靈樞·玉版篇》)
黃帝曰:諸病皆有逆順,可得聞乎?岐伯曰:腹脹身熱脈大,是一逆也;(身熱脈大而加以腹脹,表裡之邪俱盛也,是為一逆。)腹鳴而滿,四肢清,泄,其脈大,是二逆也;(腹鳴而滿,四肢清冷而兼後泄,陰證也,脈不宜大而大者,脈證相反也,是為二逆。)衄而不止,脈大,是三逆也;(鼻衄在陰,脈大為陽,陽實陰虛,是謂三逆。
衄,女六切。)咳且溲血脫形,其脈小勁,是四逆也;(咳而溲血脫形者,正氣已衰,脈小而急者,邪氣仍在,邪正不能相當,是為四逆。)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謂五逆也。(脫形身熱,真陰已虧而火猶不清也,其脈細小疾數,正邪盛正衰之候,是為五逆。)如是者,不過十五日而死矣。
(一節之更,時移氣易,客強主弱,則不能勝,故不過十五日而死。)
其腹大脹,四末清,脫形泄甚,是一逆也;(此下言五逆之急證也。腹大脹者,最忌中虛,若見四肢清冷而脫形泄甚者,脾元敗而陽氣去也,故為一逆。)腹脹便血,其脈大,時絕,是二逆也;(腹脹便血,陰病也,脈大時絕,孤陽將脫也,故為二逆。)咳,溲血,形肉脫,脈搏,是三逆也;(咳而溲血者,氣血俱病,形肉脫者敗在脾,脈搏者真藏也,敗在胃氣,故為三逆。
)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四逆也;(嘔血胸滿引於背者,藏氣連乎背也,脈見細小疾數,則真元大虧矣,故為四逆。)咳嘔腹脹且飧泄,其脈絕,是五逆也。(上為咳嘔,中為脹滿,下為飧泄,三焦俱病,而脈至於絕者,有邪無正也,故為五逆。飧音孫。)如是者,不及一時而死矣。
(不及一時,謂不能周一日之時也。)工不察此者而刺之,是謂逆治。(病不可治而強治之,非惟無益,適以資害,是謂逆治也。)
白話文:
九十二、五逆緩急
黃帝問道:各種疾病都有逆順之分,能告訴我嗎?岐伯回答:腹部膨脹,身體發熱,脈搏有力,這是第一種逆證。(身體發熱,脈搏有力,再加上腹部膨脹,說明表裡邪氣都盛,這是第一種逆證。)腹部鳴叫且脹滿,四肢冰冷,腹瀉,脈搏有力,這是第二種逆證。(腹部鳴叫且脹滿,四肢冰冷又伴隨腹瀉,屬於陰證,脈搏不應該有力卻有力,脈象與病症相反,這是第二種逆證。)鼻出血不止,脈搏有力,這是第三種逆證。(鼻出血屬陰,脈搏有力屬陽,陽盛陰虛,這是第三種逆證。)咳嗽,小便帶血,形體消瘦,脈搏細弱有力,這是第四種逆證。(咳嗽,小便帶血,形體消瘦,說明正氣已衰,脈搏細弱有力,邪氣仍在,邪正力量不能抗衡,這是第四種逆證。)咳嗽,形體消瘦,身體發熱,脈搏細小而快,這是第五種逆證。(形體消瘦,身體發熱,說明真陰已虧損而陽熱尚未清除,脈搏細小而頻數,是正氣衰弱,邪氣盛行的徵兆,這是第五種逆證。)像這樣的情況,最多十五天就會死亡。
(一天之內病情變化,時間推移,氣機改變,邪氣強盛,正氣衰弱,則無法戰勝邪氣,所以最多十五天就會死亡。)
腹部脹大,四肢冰冷,形體消瘦,腹瀉嚴重,這是第一種急性的逆證。(以下說明五種急性的逆證。腹部脹大,最忌諱臟腑虛弱,如果見到四肢冰冷,形體消瘦,腹瀉嚴重,則說明脾臟元氣受損,陽氣衰竭,故為第一種逆證。)腹部脹滿,便血,脈搏有力,時而消失,這是第二種急性的逆證。(腹部脹滿,便血,屬於陰證,脈搏有力時而消失,孤陽將竭,故為第二種逆證。)咳嗽,小便帶血,形體消瘦,脈搏跳動有力,這是第三種急性的逆證。(咳嗽,小便帶血,說明氣血都病變,形體消瘦說明脾臟受損,脈搏有力說明胃氣受損,故為第三種逆證。)嘔血,胸部脹滿,疼痛牽引到後背,脈搏細小而快,這是第四種急性的逆證。(嘔血,胸部脹滿,疼痛牽引到後背,臟腑之氣與後背相連,脈搏細小而頻數,則真元大虧,故為第四種逆證。)咳嗽,嘔吐,腹部脹滿,且經常腹瀉,脈搏消失,這是第五種急性的逆證。(上為咳嗽嘔吐,中為脹滿,下為腹瀉,三焦都生病了,而脈搏消失,說明邪氣盛行,正氣全無,故為第五種逆證。)像這樣的情況,不到一天就會死亡。
(不到一天,是指不到一整天時間。)不懂得這些而用針灸治療,就是逆向治療。(病情不可治而強行治療,不僅無益,反而有害,這就是逆向治療。)
3. 九十三、風痹死證
(《靈樞·厥病篇》)
風痹淫濼,病不可已者,(病在陽命曰風,病在陰命曰痹,陰陽俱病,命曰風痹。淫濼者,浸淫日深之謂。濼音鹿。)足如履冰,時如入湯中,股脛淫濼,煩心頭痛,時嘔時悗,眩已汗出,久則目眩,悲以喜恐,短氣不樂,不出三年死也。
(足如履冰之寒,又如入湯之熱,下而股脛,中而腹心,上而頭目,無所不病,在表則汗出,在裡則短氣不樂,或為悲哀,或為喜恐,此陰陽俱病之候,雖尚可支持,然不能出三年也。悗,美本切。)
白話文:
風濕痺證嚴重,病情無法治癒者,會出現以下症狀:患者腳部時冷時熱,忽冷如履冰,忽熱如入湯,腿部也浸淫日深,心煩頭痛,間歇性嘔吐,頭暈目眩並伴隨出汗,時間久了會持續目眩,情緒反覆,或悲或喜或恐懼,呼吸短促且感到不適,這種情況通常在三年內會死亡。
4. 九十四、病傳死期
(《靈樞·病傳篇》全、《素問·標本病傳論》)
黃帝曰:余受九針於夫子,而私覽於諸方,或有導引行氣、喬摩灸熨、刺焫飲藥之一者,可獨守耶?將盡行之乎?(《靈樞·病傳篇》全。喬,蹺同。焫,如瑞切。)岐伯曰:諸方者,眾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盡行也。(謂當因人所宜以施治,是眾人各有其方也。)黃帝曰:此乃所謂守一勿失、萬物畢者也。
(人得其一,則萬變之道可畢矣。《移精變氣論》曰:治之極於一。即此謂也。)今余已聞陰陽之要,虛實之理,傾移之過,可治之屬;願聞病之變化,淫傳絕敗而不可治者,可得聞乎?(淫邪傳變,未必即危,正氣絕敗,則不可治矣。)岐伯曰:要乎哉問。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與俱成,畢將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於竹帛,不可傳於子孫。(昭乎如醒,道之明也。
窘乎如瞑,察之難也。著之竹帛,則澤及於人;傳之子孫,則道私於己,故不可也。)黃帝曰:何謂日醒?岐伯曰:明於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黃帝曰:何謂夜瞑?岐伯曰:喑乎其無聲,漠乎其無形,折毛髮理,正氣橫傾,淫邪泮衍,血脈傳溜,大氣入臟,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大氣,大邪之氣也。
凡邪之中人,(喑乎其無聲,不可得而聞也。漠乎其無形,不可得而見也。至其絕敗,則為折毛髮理,正氣橫傾等證,故有死無生也。喑音音。)黃帝曰:大氣入臟奈何?岐伯曰:病先發於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病發於心而傳於肺,火乘金也。
三日而金復乘木,故傳之肝也。五日而木復乘土,故傳之脾也。再三日而邪氣不退,其甚則死。冬月夜半,水王之極也。夏月日中,火王之極也。心火畏水,故冬則死於夜半。陽邪亢極,故夏則死於日中。蓋衰極亦死,盛極亦死,有所偏勝,則有所偏絕也。五行之氣,無不皆然,下文之義皆仿此。
)病先發於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自肺而肝,自肝而脾,皆傳所勝也。自脾而胃,表裡相傳也。肺邪王於申酉,故冬則死於日入。金氣絕於寅卯,故夏則死於日出。)病先發於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腎,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此肝木傳土,而土邪復傳水臟也。木受傷者,金勝則危,故冬畏日入。肝發病者,木則同劇,故夏畏早食時也。)病先發於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此土邪乘水而表裡俱相傳也。人定在亥,而土病於冬者畏之,寒水反能侮土也。
晏食在巳,而脾病於夏者畏之,以戊己王鄉而合邪為患也。)病先發於胃,五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昳。(此土邪傳水而水復傳火,故自膀胱以及於心也。下文標本病傳論云冬夜半後,醜也;夏日昳,未也。皆土王之時,故胃病逢之,氣極則敗。
昳音迭。)病先發於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腸,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此水病乘火而表裡皆相傳也。大晨,辰刻也,為水之庫。晏晡,戌時也,土能伐水。故病發於腎者,不能出乎此也。晡,邦模切。)病先發於膀胱,五日而之腎,一日而之小腸,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此亦水火二臟自表而里之相傳也。
冬之雞鳴在醜,陰之極也。夏之下晡在未,水所畏也。膀胱為水府,故其盛極衰極皆能死。)諸病以次相傳,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間一臟及二三四臟者,乃可刺也。(間臟義,詳脈色類十二。七傳義,詳藏象類二十四。)
夫病傳者,心病先心痛(《素問·標本病傳論》),此下皆詳明病傳之見證也,故病發於心者,其證必先為心痛。)一日而咳,(心病傳肺也。上文病傳論所謂一日而之肺者,即其義也。餘臟准此。)三日脅支痛,(肺復傳肝,故脅支痛,即所謂三日而之肝也。)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所謂五日之脾也。
脾病則不能運化,故閉塞不通。)三日不已死,(再三日不已,則脾又傳腎,五臟俱傷故死。)冬夜半,夏日中。(此子午時也。釋義雖如上文,然少陰君火主子午正對之化,心通其氣,失守則死,亦一義也。)
肺病喘咳,(肺主息,故病為喘咳。)三日而脅支滿痛,(三日而之肝也。)一日身重體痛,(一日而之脾也。)五日而脹,(五日而之胃,自臟傳腑也。)十日不已死,(十日不已,則胃復傳腎,而五行生成之數已極,故死。)冬日入,夏日出。(此卯酉時也,屬燥金之化,肺主氣,失守則死,於義亦通。)
肝病頭目眩、脅支滿,(肝開竅於目,而經脈布於脅肋也。)三日體重身痛,(即三日而之脾也。)五日而脹,(即五日而之胃也。)三日腰脊少腹痛、脛痠,(即三日而之腎也。)三日不已死,(三日不已,則腎復傳心,故死。)冬日入,夏早食。(卯酉時也,燥金主之,為木所畏,於義亦通。)
脾病身痛體重,(脾主肌肉也。)一日而脹,(即一日而之胃也。)二日少腹腰脊痛、脛痠,(即二日而之腎也。)三日背𦛗筋痛、小便閉,(即三日而之膂膀胱也。𦛗,膂同,音呂。)十日不已死,(十日不已,則復傳於心,故死。)冬人定,夏晏食。(此巳亥時也,司風木之化,脾病畏之也。)
腎病少腹腰脊痛、胻痠,(腎主下部,其經脈行於少腹腰脊胻骨之間也。胻音杭。痠音酸。)三日背𦛗筋痛、小便閉,(即三日而之膂膀胱也。)三日腹脹,(即三日而之小腸也。)三日兩脅支痛,(即三日而上之心也。手心主之正,別下淵腋三寸入胸中,故兩脅支痛。)三日不已死,(復傷肺金也。
)冬大晨,夏晏晡。(此辰戌時也。土王四季,為水所畏,故腎病患之。)
胃病脹滿,(胃脈布於腹裡也。)五日少腹腰脊痛、胻痠,(即五日而之腎也。)三日背𦛗筋痛、小便閉,(即三日而之膂膀胱也。)五日身體重,(前《病傳論》曰:五日而上之心。此云身體重者,疑誤。)六日不已死,(心復傳肺也。)冬夜半後,夏日昳。(丑未司濕土之化,氣通於胃,失守則死,理之自然。)
膀胱病小便閉,(膀胱為津液之府也。)五日少腹脹、腰脊痛、胻痠,(即五日而之腎也。)一日腹脹,(即一日而之小腸也。)一日身體痛,(即一日而之心,腑傳臟也。心主血脈,故為身體痛。)二日不已死,(心病不已,必又傳金臟,故死。)冬雞鳴,夏下晡。(丑未時也。
土能剋水,故膀胱之病畏之。)諸病以次,是相傳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上文相傳,死期各有遠近,蓋其臟有要害,氣有虛實也。倉公曰:能谷者過期,不能谷者不及期。正此之謂。即有死徵,不可刺矣。)間一臟止,及至三四臟者,乃可刺也。(間三四臟者,皆非以次相傳者也,治之則愈,故可針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