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六卷 (26)
六卷 (26)
1. 三十二、色藏部位脈病易難
天庭最高,色見於此者,上應首面之疾。)闕上者咽喉也,(闕在眉心。闕上者,眉心之上也。其位亦高,故應咽喉之疾。)闕中者肺也,(闕中,眉心也,中部之最高者,故應肺。)下極者心也,(下極者,兩目之間,相家謂之山根。心居肺之下,故下極應心。)直下者肝也,(下極之下為鼻柱,相家謂之年壽。
肝在心之下,故直下應肝。)肝左者膽也,(膽附於肝之短葉,故肝左應膽,而在年壽之左右也。)下者脾也,(年壽之下者,相家謂之準頭,是為面王,亦曰明堂。準頭屬土。居面之中央,故以應脾。)方上者胃也,(準頭兩旁為方上,即迎香之上,鼻隧是也,相家謂之蘭臺廷尉。
脾與胃為表裡,脾居中而胃居外,故方上應胃。)中央者大腸也,(中央者,面之中央,謂迎香之外,顴骨之下,大腸之應也。)挾大腸者腎也,(挾大腸者,頰之上也。四臟皆一,惟腎有兩;四臟居腹,惟腎附脊。故四臟次於中央,而腎獨應於兩頰。)當腎者臍也,(腎與臍對,故當腎之下應臍。
)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鼻準也。小腸為腑,應挾兩側,故面王之上,兩顴之內,小腸之應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面王以下者,人中也,是為膀胱子處之應。子處,子宮也。凡人人中平淺而無髭者多無子,是正子處之應。以上皆五臟六腑之應也。)顴者肩也,(此下復言肢節之應也。
顴為骨之本,而居中部之上,故以應肩。)顴後者臂也,(臂接乎肩,故顴後以應臂。)臂下者手也,(手接乎臂也。)目內眥上者膺乳也,(目內眥上者,闕下兩旁也。胸兩旁高處為膺。膺乳者,應胸前也。)挾繩而上者背也,頰之外曰繩,身之後為背,故背應於挾繩之上。
)循牙車以下者股也,(牙車,牙床也。牙車以下主下部,故以應股。)中央者膝也,(中央,兩牙車之中央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脛接於膝,足接於脛,以次而下也。)巨分者股里也,(巨分者,口旁大紋處也。股里者,股之內側也。)巨屈者膝臏也,(巨屈,頰下曲骨也。
膝臏,膝蓋骨也。此蓋統指膝部而言。臏音牝。)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以上臟腑肢節部位,有色見面部三圖,在圖翼四卷。)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部分既定,陰陽乃明。陽勝者陰必衰,當助其陰以和之。陰勝者陽必衰,當助其陽以和之。
陰陽之用,無往不在,知其盛衰,萬舉萬當矣。)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陽從左,陰從右。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故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者,男子左為逆右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故曰陰陽。陰陽既辨,又必能察其潤澤枯夭,以決善惡之幾,庶足謂之良工也。
白話文:
三十二、色藏部位脈病易難
天庭是臉部最高的位置,若此處出現異常色澤,對應頭部和面部的疾病。眉心上方對應咽喉(眉心稱為「闕」,闕上即眉心之上,位置較高,故與咽喉相關)。眉心(闕中)對應肺(眉心是臉部中央最高處,故與肺相應)。兩眼之間(下極,相學稱「山根」)對應心(心位於肺下方,因此下極反映心臟)。鼻柱(下極之下,相學稱「年壽」)對應肝(肝在心之下,故鼻柱反映肝臟)。鼻柱左側對應膽(膽附於肝的短葉,故肝左側反映膽,位於年壽左右)。鼻頭(年壽之下,相學稱「準頭」或「面王」「明堂」)對應脾(準頭屬土,居臉中央,故與脾相應)。鼻翼兩側(方上,迎香穴上方,相學稱「蘭臺廷尉」)對應胃(脾與胃表裡相應,脾居中而胃在外,故方上反映胃)。臉部中央(迎香外側、顴骨下方)對應大腸。大腸兩側(頰部上方)對應腎(腎有兩枚,附於脊椎,故獨見於兩頰)。腎部下方對應臍(腎與臍位置相對)。鼻準(面王)以上、兩顴內側對應小腸(小腸為腑,故分佈兩側)。人中(面王以下)對應膀胱和子宮(人中平淺無鬚者多無子,反映子宮狀況)。以上為五臟六腑在面部的對應位置。
顴骨對應肩(顴為骨之本,居中部之上)。顴後對應手臂(臂接於肩)。手臂下方對應手。眼內角上方(闕下兩側)對應胸乳(胸前高處為膺)。臉頰外側(繩)上方對應背部(背在身後,故反映於臉側)。牙床(牙車)以下對應大腿。兩牙床中央對應膝蓋。膝蓋以下對應小腿,小腿下方對應足。口旁大紋(巨分)對應大腿內側。頰下曲骨(巨屈)對應膝蓋骨。以上為五臟六腑及四肢關節在面部的分佈。
明確各部位後,可調和陰陽:陽盛則陰衰,需滋陰以平衡;陰盛則陽衰,需助陽以調和。陰陽之理無處不在,掌握盛衰則萬無一失。能分辨左右(陽左陰右,男女逆從不同),即通曉大道;觀察色澤潤枯,可判斷吉凶,此為良醫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