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十七卷 (9)

回本書目錄

十七卷 (9)

1. 七十七、病成而變

(《素問·脈要精微論》)

白話文:

  1. 「脈者,血之府也」: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

  2. 「凡人之有病者,必先失其常度」:所有的疾病發生,必定是人的生理常態出現了偏差。

  3. 「脈者,心之使也」:脈動是由心臟驅使的,反映了心的功能狀態。

  4. 「脈之盛衰,可以知病之虛實」:脈搏的強弱起伏,能反映疾病的虛或實。

  5. 「脈之浮沈,可以知病之表裏」:脈象的浮沈變化,可以判斷疾病是外在表症還是內部裏症。

  6. 「脈之滑數,可以知病之熱」:脈搏滑動快速,可以預示身體有熱性的疾病。

  7. 「脈之遲緩,可以知病之寒」:脈搏緩慢,可以顯示身體有寒性的疾病。

  8. 「脈之細大,可以知病之虛實」:脈搏細弱或粗大,可以反映疾病的虛或實。

  9. 「脈之散亂,可以知病之危急」:脈搏散亂無序,表示病情可能非常危急。

  10. 「脈之和順,可以知病之安」:脈搏和順平穩,表示病情比較穩定。

以上內容主要強調了脈診在中醫診斷中的重要性,以及通過脈象來判斷疾病狀態的方法。

帝曰:病成而變何謂?(成言病之本,變言病之標,標本不同,是謂之變。)岐伯曰:風成為寒熱,(風,陽邪也,善行而數變。或並於里則陽虛,陽虛則外寒;或並於表則陽實,陽實生外熱。故《生氣通天論》曰:因於露風,乃生寒熱。是風成而變為寒熱也。)癉成為消中,(癉,熱邪也。

白話文:

帝問: 疾病形成後變化是怎麼回事?(形成是指疾病的根本,變化是指疾病的表現,根本和表現不同,稱為變化。)

岐伯回答: 風寒邪氣形成寒熱病。(風,是陽性邪氣,容易運動並經常變化。如果它進入體內,會導致陽氣虛弱,陽虛則外感風寒;如果它停留在體表,則陽氣實盛,陽氣實盛會產生外熱。因此,《生氣通天論》說:接觸露風,就會產生寒熱。這是風寒邪氣形成寒熱變化。)

癉熱邪氣形成消中病。(癉,是熱邪。)

熱積於內,當病為消中,善食易飢也。)厥成為巔疾,(厥,逆氣也。氣逆於上,則或為疼痛,或為眩僕,而成頂巔之疾也。一曰氣逆則神亂,而病為癲狂者,亦通。)久風為飧泄,(風從木化,久風不已則脾土受傷,病為飧泄而下利清穀也。飧音孫。)脈風成為癘,(風寒客於血脈,久而不去則膚肉敗壞,其病為癘。

白話文:

体内积热,容易导致消中之症,患者会表现出食量大却容易饥饿。气逆上冲,则会引发头痛眩晕,甚至发展成头痛的病症。久而久之,风邪损伤脾胃,会导致腹泻,吃进去的东西难以消化吸收。风寒入侵血脉,久久不去,会导致皮肤肌肉坏死,形成癘疾。

癘,賴、利二音,癩也。)病之變化,不可勝數。(此舉風熱之邪,以見致病之概,其他變化百出,有不可以數計者,亦猶此也。)

白話文:

癘,唸作賴或利,指皮膚病(癩)。疾病的變化多端,數不勝數。(舉出風熱之邪的致病過程,說明致病的概況,其他變化千變萬化,無法一一列舉,就和這個例子一樣。)

2. 七十八、雜病所由

(《素問·通評虛實論》)

白話文:

  1. 試論人之虛實,當察其脈之盛衰,氣血之盈虛。
  2. 虛則補之,實則洩之;寒則熱之,熱則寒之。
  3. 治病必先識病之虛實,不詳虛實,妄治無功。
  4. 虛者,氣血不足,宜用補益藥物滋養之。
  5. 實者,氣血過盛或邪氣侵襲,應以消導、清熱、解毒等方法調理。
  6. 寒症,可用溫熱藥物以驅寒;
  7. 熱症,則需使用涼寒藥物以降火。

以上內容強調了在中醫診療過程中,正確判斷病情的虛實是基礎,並針對不同情況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

黃帝曰:凡治消癉僕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高粱之疾也。(消癉,熱消也。僕擊,暴僕如擊也。偏枯,半身不隨也。痿,痿弱無力也。厥,四肢厥逆也。高梁,膏梁也。肥貴之人,每多厚味,夫肥者令人熱中,甘者令人中滿,熱蓄於內,多傷其陰,故為此諸病。癉音丹,又上、去二聲。

白話文:

黃帝說:治療消瘦、中暑、半身不遂、四肢虛弱、氣滿、狂躁、肥胖富貴人的疾病,都是因為飲食過於豐盛造成的。肥胖會導致內熱,甘甜食物會導致腹中脹滿。內熱積聚,多傷陰血,所以會導致這些疾病。

僕音付。)隔則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故或上或下,致為痞隔,而水穀有不通也。)暴厥而聾,偏塞閉不通,內氣暴薄也。(暴厥,氣暴逆也。此以內氣之逆,暴有所薄而然。薄,侵迫之謂。)不從內,外中風之病,故瘦留著也。(有病不從內,而外中風寒,藏蓄不去,則伏而為熱,故致燔爍消瘦,此以表邪留薄,而著於肌肉筋骨之間也。)蹠跛,寒風濕之病也。

白話文:

我為人看病時,遇到突然發作的疾病,有時會感到隔離閉塞,上下不通,這可能是由過度憂愁引起的。(憂愁的人,氣機閉塞而不能運行,可能會導致上焦或下焦氣機不通,造成痞隔,使得水穀不能正常運行。)

突然發作的耳聾,也是由於偏塞閉不通,導致內氣突然暴發。(暴厥,指氣機突然逆亂。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內氣逆亂,突然侵犯某一部位所致。薄,侵犯的意思。)

如果不從內部處理,而從外部的中風寒邪入手,就會導致消瘦。(如果疾病不從內部調理,而從外部中風寒邪入手,寒邪就會積蓄在體內,不能散去,就會轉化為熱邪,導致身體灼熱消瘦。這是因為表邪留滯,侵襲了肌肉筋骨所致。)

腳底腫痛,是寒風濕邪引起的疾病。

足不可行謂之蹠,一足偏廢謂之跛,此在下者,必風寒濕氣之病也。蹠音只。跛,波上聲。)黃疸暴痛,癲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此以氣逆之久,而陰陽營衛有所不調,然後成此諸證,皆非一朝所致也。疸音旦。)五臟不平,六腑閉塞之所生也。(六腑閉塞,則水穀無以化,津液無以行,精氣失所養,故五臟有不平矣。

白話文:

  • 腳不能行走叫做「蹠」症,一隻腳偏廢不能用叫做「跛」症,這些都是下半身的疾病,通常是由風寒濕氣引起的。(「蹠」讀作「只」;「跛」讀作「波」)
  • 黃疸疼痛發作劇烈,癲癇狂燥,都是由於氣逆時間過久引起的。(因為氣逆時間長了,陰陽營衛就會失調,從而導致這些症狀,這些症狀都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的。)(「疸」讀作「旦」)
  • 五臟失調,六腑閉塞也會導致這些症狀。(六腑閉塞,水和穀物不能消化,津液也不能正常運行,精氣得不到滋養,所以才會導致五臟失調。)

白話文:

黃疸、疼痛發作劇烈、癲癇、狂燥,這些都是因為氣逆時間過久導致的。氣逆時間久了,陰陽營衛就會失調,從而引發這些症狀,這些症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五臟失調、六腑閉塞也會導致這些症狀。六腑閉塞,水和穀物無法消化,津液也不能正常運行,精氣得不到滋養,所以才會導致五臟失調。

)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頭耳九竅,皆手足陽明經脈所及,故病由腸胃之所生。然腸胃二字,實兼六腑為言,蓋六腑俱屬三陽,三陽遍於九竅也。)

白話文:

頭痛耳鳴,各種感官功能不順,是腸胃所引起的疾病。(頭、耳、九竅,都和手足陽明經脈相連,所以病症是腸胃所引起的。不過「腸胃」二字,實際上包括了六腑,因為六腑都歸屬於三陽,而三陽遍佈九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