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十七卷 (2)
十七卷 (2)
1. 六十三、血枯
(《素問·腹中論》)
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支滿者,滿如支膈也。肺主氣,其臭腥,肝主血,其臭臊,肺氣不能平肝,則肝肺俱逆於上,濁氣不降,清氣不升,故聞腥臊而吐清液也。口中唾血,血不歸經也。
四肢清冷,氣不能周也。頭目眩運,失血多而氣隨血去也。血氣既亂,故於前陰後陰,血不時見,而月信反無期矣。臊音騷。)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血枯者,月水斷絕也。致此之由,其源有二:一則以少時有所大脫血,如胎產既多及崩淋吐衄之類皆是也;一則以醉後行房,血盛而熱,因而縱肆,則陰精盡泄,精去則氣去,故中氣竭也。
夫腎主閉藏,肝主疏泄,不惟傷腎,而且傷肝,及至其久,則三陰俱虧,所以有先見諸證如上文所云,而終必至於血枯,則月事衰少不來也。此雖以女子為言,若丈夫有犯前證,亦不免為精枯之病,則勞損之屬皆是也。)帝曰:治之奈何?復以何術?岐伯曰:以四烏鰂骨,一藘茹,二物併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中及傷肝也。(復者,復其血氣之原也。
後飯者,先藥後飯也。烏鰂,即烏賊也,骨名海螵蛸,其氣味鹹溫下行,故主女子赤白漏下及血閉血枯,其性澀,故亦能令人有子。藘茹,亦名茹藘,即茜草也,氣味甘寒無毒,能止血治崩,又能益精氣,活血通經脈。按《甲乙經》及《太素》、《新校正》俱作䕡茹者非。蓋䕡茹有毒,豈血枯者所宜?皆未之詳察耳。
雀,即麻雀也。雀卵氣味甘溫,能補益精血,主男子陰痿不起,故可使多精有子,及女子帶下,便溺不利。鮑魚,即今之淡乾魚也,諸魚皆可為之,惟石首鯽魚者為勝,其氣味辛溫無毒,魚本水中之物,故其性能入水臟,通血脈,益陰氣,煮汁服之,能同諸藥通女子血閉也。以上四藥皆通血脈,血主於肝,故凡病傷肝者,亦皆可用之。
愚按:血枯一證,與血隔相似,皆經閉不通之候;然而枯之與隔,則相反有如冰炭。夫枯者,枯竭之謂,血虛之極也。隔者,阻隔之謂,血本不虛,而或氣或寒或積有所逆也。隔者病發於暫,其證則或痛或實,通之則血行而愈,可攻者也。枯者其來也漸,衝任內竭,其證無形,必不可通者也。
常見今人之治此者,聽其言,則明曰血枯經閉也;察其治,則每用四物加桃仁、紅花,甚至硝、樸、稜、莪之類無所不至。夫血既枯矣,只當補養陰氣,使其血充,則弗招自至,奚俟通也?若勉強逼之,則枯者愈枯矣,不危何待?若夫人者,非惟不知病情,即字義曰枯,猶然未解,其與目不識丁者何異?求其無害不可得,安望其有濟於人哉?鰂音賊。藘、䕡俱音閭。
)
白話文:
六十三、血枯
皇帝問道:患有胸脅脹滿的病症,影響飲食,發病初期先聞到腥臊臭味,排出清澈的液體,接著吐血,四肢冰冷,頭暈目眩,時不時地從陰道前後出血,這種病叫什麼名字?是怎麼引起的?(脹滿是指像支撐著膈膜一樣的飽滿感。肺主氣,其氣味腥臭;肝主血,其氣味臊臭。肺氣不能調和肝氣,則肝肺同時逆氣上衝,濁氣下降受阻,清氣上升受阻,所以聞到腥臊味而吐出清液。口中吐血,是因為血液不能回歸經脈。四肢冰冷,是因為氣血不能周流。頭暈目眩,是因為失血過多,氣隨血而去。血氣紊亂,所以陰道前後都會出血,月經也變得無期。臊音同騷。)
岐伯回答:這種病叫做血枯,這是由於年輕時曾大量失血,例如醉酒後性交,導致中氣耗竭,肝臟受損,因此月經量減少甚至停止。(血枯指的是月經完全停止。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年輕時曾大量失血,例如多次妊娠分娩或崩漏、淋證、吐血、衄血等;二是醉酒後性交,血氣旺盛又伴隨熱症,恣意縱慾,導致陰精耗盡,精氣耗竭則中氣也耗竭。
腎主閉藏,肝主疏泄,這種情況不僅傷腎,而且傷肝,時間久了,三陰都會虧虛,所以會出現前面提到的症狀,最終必然導致血枯,月經量減少甚至停止。雖然以上是以女子為例,但男子若有同樣的症狀,也會導致精枯,勞損都屬於此類。)
皇帝問道:應該怎麼治療?用什麼方法?
岐伯回答:用四份烏賊骨,一份茜草,兩種藥材混合研磨成丸,用麻雀蛋做丸藥的輔料,丸藥大小如小豆,每次服五丸,飯後服用,用鮑魚汁送服,可以通利腸道和修復肝臟。(復者,恢復其血氣之根本也。飯後服用,是指先服藥後再吃飯。烏賊,即烏賊魚,其骨頭叫做海螵蛸,其氣味鹹溫,具有下行作用,所以可以治療女子赤白帶下、月經閉止及血枯,其性澀,所以也能幫助女子受孕。茜草,氣味甘寒無毒,能止血治崩漏,又能補益精氣,活血通經脈。按《甲乙經》及《太素》、《新校正》中皆作䕡茹者,是錯誤的。因為䕡茹有毒,怎麼可能是血枯患者所宜?這都是沒有仔細考證的。
麻雀蛋,氣味甘溫,能補益精血,主治男子陽痿,所以能使男子精子充足,生育子女,也能治療女子帶下、小便不利。鮑魚,就是現在的淡乾魚,各種魚類都可以,但石首魚效果最佳,其氣味辛溫無毒,魚本是水中之物,所以其性能進入水臟,通利血脈,補益陰氣,煮汁服用,能配合其他藥物治療女子血閉。以上四種藥物都能通利血脈,血主要依靠肝臟,所以凡是傷肝的疾病,都可以用這些藥物治療。)
我的看法:血枯症與血瘀相似,都是月經閉止不通的症狀;但是血枯與血瘀,卻像冰炭一樣相反。血枯是指血液枯竭,是血虛的極端狀態。血瘀是指血液運行受阻,血液本身並不虛,而是由於氣、寒或積聚等因素導致的阻礙。血瘀發病較快,症狀可能疼痛或腫脹,疏通後血液運行恢復正常,即可痊癒,可以用攻法治療。血枯則發病緩慢,衝任二脈氣血內竭,症狀不明顯,是無法疏通的。
現在很多人治療這種病,聽他們說,就說是血枯、經閉;觀察他們的治療方法,卻經常使用四物湯加桃仁、紅花,甚至硝石、樸硝、檳榔、莪術等,什麼藥都用。血液已經枯竭了,只應該補養陰氣,讓血液充盈,則自然會來月經,為什麼要強行疏通呢?如果勉強逼迫它,則枯竭的血液會更加枯竭,不危及生命嗎?這些人,不僅不懂病情,就連「枯」字的字義都不懂,與目不識丁的人有什麼區別?想讓他們不造成傷害都不可能,還指望他們能治病救人嗎?(鰂音賊。藘、䕡俱音閭。)
2. 六十四、陽厥怒狂
(《素問·病能論》)
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怒狂者,多怒而狂也,即罵詈不避親疏之謂。)岐伯曰:生於陽也。帝曰:陽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陽氣宜於暢達,若暴有折剉,則志無所伸,或事有難決,則陽氣被抑,逆而上行,故為怒狂,病名陽厥。)帝曰:何以知之?岐伯曰:陽明者常動,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候也。
(陽明常動者,謂如下關、地倉、大迎、人迎、氣衝、衝陽之類,皆有脈常動者也。巨陽、少陽不動者,謂巨陽惟委中、崑崙,少陽惟聽會、懸鐘,其脈雖微動,而動不甚也。於其不甚動者而動且大疾,則其常動者更甚矣,此即陽厥怒狂之候。)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奪其食即已。
夫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五味入口而化於脾,食入於陰也。藏於胃以養五臟氣,長氣於陽也。食少則氣衰,故節奪其食,不使胃火復助陽邪,則陽厥怒狂者可已。)使之服以生鐵洛為飲,夫生鐵洛者,下氣疾也。(生鐵洛,即爐冶間錘落之鐵屑,用水研浸,可以為飲,其屬金,其氣寒而重,最能墜熱開結,平木火之邪,故可以下氣疾、除狂怒也。凡藥中用鐵精、鐵華粉、針砂、鐵鏽水之類,皆同此意。
癲狂詳義,見針刺類三十七,當與此互閱。)
白話文:
六十四、陽厥怒狂
黃帝問:患有怒狂症的人,這病是怎麼產生的呢?(怒狂,就是容易發怒且行為狂亂,即使是親人也不忌諱地辱罵。)岐伯回答:這是由於陽氣的問題引起的。黃帝問:陽氣怎麼會讓人發狂呢?岐伯回答:陽氣因為突然受阻而難以疏通,所以容易發怒,這種病叫做陽厥。(陽氣應該暢通無阻,如果突然受阻,則情緒無法舒發,或者遇到難以決斷的事情,陽氣就會受抑,逆行上衝,因而導致怒狂,此病名為陽厥。)黃帝問:怎麼知道是這種病呢?岐伯回答:陽明經脈通常活躍,而巨陽、少陽經脈卻不活躍,不活躍的經脈卻突然活躍起來而且非常劇烈,這就是它的症狀。
(陽明經脈通常活躍是指像下關、地倉、大迎、人迎、氣衝、衝陽等穴位,這些地方的脈象通常都比較活躍。巨陽、少陽經脈不活躍是指巨陽經(委中、崑崙穴)和少陽經(聽會、懸鐘穴),雖然脈象也微弱跳動,但跳動並不強烈。如果這些原本不活躍的經脈突然活躍起來而且非常劇烈,那麼原本活躍的經脈則會更加劇烈,這就是陽厥怒狂的症狀。)黃帝問:怎麼治療呢?岐伯回答:減少飲食就可以了。
因為食物進入陰分,滋養陽氣,所以減少飲食就能治療。(五味進入口中,在脾胃運化,食物進入陰分。貯藏在胃中以滋養五臟之氣,滋養陽氣。減少飲食,則氣血衰弱,因此節制飲食,不讓胃火助長陽邪,陽厥怒狂就能痊癒。)再讓病人服用生鐵落製成的飲料,生鐵落能迅速降低氣逆。(生鐵落,就是冶煉過程中錘落的鐵屑,用水研磨浸泡,可以製成飲料,它屬金,性寒重,最能降熱通瘀,平息肝陽之邪,所以能迅速降低氣逆、消除狂怒。凡是藥方中使用鐵精、鐵華粉、磁石、鐵鏽水等,都是同樣的道理。
關於癲狂的詳細說明,請參閱針刺類三十七篇,應該相互參照閱讀。)
3. 六十五、癲疾
(《素問·通評虛實論》《奇病論》)
帝曰:癲疾何如?(《素問·通評虛實論》)。岐伯曰: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搏大而滑為陽脈,陽盛氣亦盛,故久將自已。若小堅而急,則肝之真藏脈也,全失中和而無胃氣,故死不治。)帝曰:癲疾之脈,虛實何如?岐伯曰:虛則可治,實則死。(虛則柔緩,邪氣微也,故生。實則弦急,邪氣盛也,故死。)
帝曰:人生而有病巔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素問·奇病論》。凡百病之生,必由外感內傷,人有初生者,未犯邪氣,即有巔疾,故欲以明之。)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巔疾也。(驚則氣亂而逆,故氣上不下。
氣亂則精亦從之,故精氣並及於胎,令子為巔癇疾也。愚按:巔疾者,即癲癇也。本經巔、癲通用,於此節之義可見,諸家釋為頂巔者非。蓋兒之初生,即有病癲癇者,今人呼為胎里疾者即此,未聞有胎病頂巔者也。凡諸篇有書巔字者,當因此以辨其義。)
白話文:
六十五、癲疾
黃帝問:癲疾的症狀如何?岐伯回答:脈搏大而滑,病情會慢慢自行痊癒;脈搏小而堅急,則無法治癒,必死。 (脈搏大而滑是陽氣盛的表現,陽氣盛則病情雖然嚴重但最終會自行好轉。如果脈搏小而堅急,這是肝臟經脈受損的徵兆,失去了陰陽平衡,而且沒有胃氣,因此無法治癒。)
黃帝問:癲疾的脈象,虛實如何判斷?岐伯回答:虛證可以治療,實證則會致死。(虛證的脈象柔和緩慢,邪氣較輕,因此可以活下來;實證的脈象弦急,邪氣很盛,因此會死亡。)
黃帝問:人生下來就患有癲疾,這種病該怎麼命名?又是怎麼引起的?(凡是疾病的產生,必定是由於外感或內傷,但有些嬰兒在出生時,尚未受到外邪侵襲,就已經患有癲疾,所以我想弄清楚原因。)岐伯回答:這種病叫做胎病,這是因為在母體懷孕期間,母親受到很大的驚嚇,導致氣血逆亂,精氣不能下降,所以孩子出生後就會發病。(驚嚇會導致氣機紊亂逆上,所以氣無法下降。氣機紊亂,精氣也會跟著紊亂,所以精氣一起影響胎兒,導致孩子患上癲癇。 癲疾也就是癲癇。古代典籍中「巔」、「癲」通用,這裡的「巔疾」指的是癲癇,並不是指頭頂上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