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十五卷 (5)

回本書目錄

十五卷 (5)

1. 三十一、腎風風水

(《素問·評熱病論》《奇病論》,附:中風治法)

白話文:

《黃帝內經·素問·評熱病論》和《奇病論》中提到的中風治療方法為:

人如果得了中風,首先要分辨病情的虛實。治療時,如果是實證,應當採用泄法,放血或針刺以排除邪氣;若是虛證,則應用補法,溫補元氣,調理體質。此外,還要注意調節患者的飲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之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並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過度波動。在治療過程中,還需配合適當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加快康復。

帝曰:有病腎風者,面胕痝然,壅害於言,可刺不?(《素問·評熱病論》)。胕,浮腫也。痝然,失色貌。壅,重濁不清也。腎脈循喉嚨挾舌本,病風則腎脈不利,故壅害於言語。胕音附。痝音芒。)岐伯曰:虛不當刺,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氣必至。(虛者本不當刺,若為腫為實,以針瀉之,則真氣愈虛,邪必乘虛而至。

白話文:

皇帝問道:患有腎風的人,臉部浮腫,講話聲音模糊不清,可以針刺治療嗎?(《素問·評熱病論》)浮腫叫「胕」,失色發白叫「痝」。壅是氣血瘀滯,不清爽的意思。腎脈沿著喉嚨、舌根分佈,腎氣虛弱會導致腎脈不通暢,所以影響言語。胕讀音同「附」,痝讀音同「芒」。

岐伯回答:虛弱的人不適合針刺。如果虛弱的人進行針刺,五天後病氣一定會加重。(虛弱的人本來就不應該針刺,如果因為腫脹感到紮實,用針灸瀉氣,那麼真氣會更虛,邪氣必定會趁虛而入。)

後五日者,臟氣一周而復至其所傷之藏,病氣因而甚矣。)帝曰:其至何如?岐伯曰:至必少氣時熱,時熱從胸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乾苦渴,小便黃,目下腫,腹中鳴,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煩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則咳,病名曰風水,論在刺法中。(腎主水,風在腎經,即名風水。

白話文:

每隔五天,臟氣運行一週,會再次到達受傷的藏腑,病氣因此加重。帝問道:病情加重時會怎樣?岐伯回答:一定會有氣短、發熱的症狀,發熱時熱氣會從胸背往上竄到頭部,汗液從手心排出、發熱,口乾口苦、口渴,小便黃色,眼睛下方浮腫,腹中鳴叫,身體沉重難以行動,月經不來,煩躁不能進食,不能平躺休息,平躺就會咳嗽,這種病症稱為「風水」,治療方法記載在「刺法」中。(腎主水,風在腎經,所以稱為風水。)

論在刺法中,即《水熱穴論》也,詳針刺類三十八。此節諸釋,俱如下文:惟熱從胸背上至頭及手熱等義未之及,或脫簡也。此病以腎陰不足而復刺之,則重傷真陰,乃成是病。蓋腎與膀胱為表裡,腎經自足上注胸中,膀胱經自頭項下行肩背,陰虛則陽勝,故熱從肩背上至頭而汗出也。手心主之脈入掌中,腎水不足則心火有餘,故又為手熱。

白話文:

關於刺法,即《水熱穴論》所述,詳見針刺類第 38 條。這一節諸家解釋,都與下文相符:只有熱從胸背上到頭、手心發熱等意思沒有涉及,可能是漏掉了文字。這種病是因為腎陰不足,又去針刺,就會嚴重損傷真陰,才導致了這種疾病。因為腎臟和膀胱是表裡關係,腎經從足部上走,通向胸中,而膀胱經從頭項向下,經過肩背。當陰虛時,陽氣就會旺盛,所以熱氣從肩背上到頭部,才會出汗。手心主脈進入掌中,腎水不足時,心火就會旺盛,所以又會導致手心發熱。

《平人氣象論》曰:面腫曰風。足脛腫曰水。詳本類後五十九。)帝曰:願聞其說。岐伯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邪必因虛而入,故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經文止此二句,奈何後人有續之者曰: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此言大有不通。夫湊即邪之實也,又何必留而後實耶?留而實者,固然有之,愈留而愈虛者,尤為不少。

白話文:

《平人氣象論》說:臉腫是風邪引起的,小腿腫是水邪引起的。詳細內容請參考本類之後的第五十九條。皇帝問道:我想要聽聽您對此的解釋。岐伯回答說:邪氣之所以會聚集,是因為人體氣虛,邪氣一定會因為虛弱而入侵,所以邪氣聚集的地方,氣必定虛弱。經文中只寫了這兩句,為什麼後人要加上「留而不去,其病則實」呢?這句話很不通。邪氣聚集本來就是邪氣實證,又怎麼需要留下來才算實證呢?留下來就實證,確實有這種情況,但留得越久反而越虛的情況,更是常見。

倘執前言為成訓,則未免虛實誤用。斯言也,不惟為贅,且為害矣,當察之。)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陰虛則無氣,故為少氣時熱。陽主散而湊於陰分,故汗出。)小便黃者,少腹中有熱也。(少腹有熱,邪在陰也,故小便黃。)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

白話文:

如果堅持將過去的觀點奉為圭臬,則會誤用虛證和實證的治療方法。這種說法不僅是多餘的,而且是有害的,必須加以審視。

陰虛則陽氣必會聚集到陰分,因此少氣時會發熱出汗。(陰虛則氣不足,所以會少氣發熱。陽氣主散,會聚集到陰分,所以會出汗。)

小便黃,是因為少腹中有熱。(少腹有熱,邪氣在陰分,所以小便黃。)

不能平躺,是因為胃中不和。

正偃則咳甚,上迫肺也。(正偃,仰臥也。腎脈貫肝膈入肺中,其支者注胸中,腎邪自下而上,則胃氣逆而不和,故正偃則咳甚而上迫於肺。)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目下也。帝曰:何以言?岐伯曰: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至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目下腫如臥蠶者,其腹必有水氣也。

白話文:

仰臥時咳嗽加劇,是因為邪氣上迫肺部。(仰臥是指仰面躺在牀上。腎脈貫穿肝臟和膈肌,進入肺部,它的分支延伸到胸部。腎臟的邪氣從下往上走,就會導致胃氣逆而不順,所以仰臥時咳嗽會加劇,上迫於肺部。)

所有有水氣的人,眼睛下方會先出現輕微的浮腫。皇帝問:為什麼會這樣?岐伯答:水是陰氣,眼睛下方也是陰位,腹部是至陰之處,所以腹部有水氣,一定會導致眼睛下方浮腫。(眼睛下方浮腫像蠶臥在上面一樣,那一定是有腹水。)

)真氣上逆,故口苦舌乾,臥不得正偃,正偃則咳出清水也。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咳甚也。(水邪留滯於臟,故為氣逆。氣逆則不得正臥,故驚而咳甚。)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薄脾則煩不能食,食不能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脾胃屬土,所以制水,土弱則寒水反侮之,故腹中鳴而食不下。

白話文:

當真氣上逆時,會出現口苦舌乾的現象,並且無法平躺睡覺,一旦平躺就會咳出清水。患有水邪疾病的人,因此無法平躺睡覺,一旦平躺就會驚醒,驚醒後咳嗽會加重。(水邪滯留在臟腑內,因此導致氣逆。氣逆則不能平躺睡覺,所以會驚醒並咳嗽加重。)

出現腹中鳴叫的現象,說明疾病的根源在於胃部。脾臟虛弱則會出現煩躁不安、不能進食的症狀,食物無法順利下行的現象,便是胃脘隔所致。身體沉重、行動困難,是因為胃經循行於足部。(脾胃屬土,所以可以控制水,脾胃虛弱則寒水反過來侵犯脾胃,因此導致腹中鳴叫、飲食不進。)

胃主肌肉,其脈行於足,水氣居於肉中,故身重不能行。)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於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胞即子宮,相火之所在也。心主血脈,君火之所居也。陽氣上下交通,故胞脈屬心而絡於胞中以通月事。今氣上迫肺,則陰邪遏絕陽道,心氣不得下行,故胞脈閉而月事斷矣。

凡如上文者,皆虛不當刺之病,可見誤刺之害為不小也。)帝曰:善。

白話文:

胃臟主管肌肉,它的經脈運行在腳上。水氣存在於肌肉中,因此若是水氣過多,人體就會沉重得無法行動。

月經不來的女性,可能是因為子宮的經脈閉塞了。子宮的經脈與心臟相連,環繞在子宮內。現在上半身的氣上升壓迫肺部,心氣無法向下運送,所以月經就不來了。(子宮就是子宮,相火所在之處;心臟主管血脈,是君火所在之處。陽氣上下運行暢通,所以子宮的經脈與心臟相連,才能使月經順利排出。現在上半身的氣上升壓迫肺部,導致陰邪之氣阻斷了陽氣的運行,心氣無法向下運送,因此子宮的經脈閉塞,月經也就斷了。)

帝曰:有病痝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者,形不瘦,不能食,食少,名為何病?(《素問·奇病論》。)如有水狀,謂其痝然浮腫,似水而實非水也。脈大者、陰虛也。脈緊者,寒氣也。身無痛形不瘦者,邪氣在臟不在表也。風挾腎邪,反傷脾胃,故不能食。)岐伯曰:病生在腎,名為腎風。

白話文:

皇帝問道:如果有人生病,感覺身體像有水一樣,把脈發現脈象很大很緊,但身體沒有疼痛,形體也不瘦弱,吃不下東西,食量很少,這是什麼病呢? 岐伯回答說:這種病是因腎虛而導致的風邪侵襲,叫做腎風。

(病生在腎,名為腎風,其非外感之風可知,然則五風有由內生者,皆此義也,所以風有內外之分,不可不辨。愚按:風之為病,最多誤治者,在不明其表裡耳。蓋外風者,八方之所中也;內風者,五臟之本病也。八風自外而入,必先有發熱惡寒頭疼身痛等證,此因於外者,顯然有可察也;五風由內而病,則絕無外證,而忽病如風,其由內傷可知也。

白話文:

腎臟發生疾病,稱為腎風。這並非指外來風寒所致的風,但五臟產生風邪也屬於內風。因此風邪可分為外因和內因,不可混淆。我認為:談到風邪致病,最容易誤診的情況在於不辨明風邪是來自體外還是體內。外風是由外來八方侵襲所致;內風則是由五臟本病所產生。外風侵襲時,通常會伴有發熱、惡寒、頭痛、全身痠痛等症狀,這些是由於外邪入侵所致,很容易辨別;內風則是由內部病變所引起,並不會出現外感症狀,但會突然發病,如同風邪入侵,可推測其是由內部損傷所致。

然既非外感,而經曰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何也?蓋肝為東方之臟,其藏血,其主風,血病則無以養筋,筋病則掉眩強直之類,諸變百出,此皆肝木之化,故云皆屬於風。謂之屬者,以五氣各有所主,如諸濕腫滿皆屬於脾之類,其義同也。蓋有所中者謂之中,外感也;無所中者謂之屬,內傷也。

白話文:

既然不是外感,但《內經》說:「所有的突然發作的強直都屬於風,所有的風引起的眩暈都屬於肝」,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肝臟是東方的臟腑,它儲藏血液,主宰風。如果血液出了問題,就無法濡養筋脈;如果筋脈出了問題,就會出現眩暈、強直等各種各樣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是肝木所化,所以說都屬於風。

之所以說「屬於」,是因為五氣各自主管著不同的方面,就像所有的濕腫脹滿都屬於脾一樣,其道理是一樣的。被外邪入侵的情況稱為「中」,也就是外感;沒有被外邪入侵的情況稱為「屬」,也就是內傷。

故王安道有真中類中之辨,所當察也。後世不明此義,不惟以類風者認為真風,而且以內奪暴厥等證俱認為風,誤亦甚矣。夫外感者,邪襲肌表,故多陽實;內傷者,由於酒色勞倦,七情口腹,致傷臟氣,故由陰虛。

白話文:

因此王安道區分了真中風和類中風,這是我們必須仔細辨別的。後世不懂得這個道理,不僅把類風當作真風,甚至把內奪暴厥等病證都當作風,誤會很大。外感是由邪氣侵襲肌表,所以多數表現為陽盛,內傷是由於飲酒、房事、過勞、七情過度或飲食不節,導致臟氣受損,所以多表現為陰虛。

凡臟氣受傷,脾敗者病在肢體,或多痰飲;腎病者,或在骨髓,或在二陰;心病者,或在血脈,或在神志;肺病者,或在營衛,或在聲音;肝病者,或在筋爪,或在脅肋,此五臟之類風,未有不由陰虛而然者。惟東垣獨得其義曰:有中風者,卒然昏憒,不省人事,此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自病也。

白話文:

當內臟氣血受損時,脾臟受損會導致肢體疾患或痰飲增多;腎臟受損可能涉及骨髓或泌尿系統;心臟受損可能影響血脈或意識;肺臟受損可能影響呼吸系統或聲音;肝臟受損可能影響筋骨或肋間。這些與五臟相關的疾病,都是由於陰虛所致。

只有東垣先生真正領悟了這個道理,他說:有些中風患者,突然昏迷不醒,並不是因外在風邪導致,而是自身氣血病變所致。

人年逾四旬,氣衰者,多有此疾。蓋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故多犯之,豈非陰虛之病乎?夫人生於陽而根於陰,根本衰則人必病,根本敗則人必危矣。所謂根本者,即真陰也。人知陰虛惟一,而不知陰虛有二。如陰中之水虛,則病在精血;陰中之火虛,則病在神氣。蓋陽衰則氣去,故神志為之昏亂,非火虛乎?陰虧則形壞,故肢體為之廢弛,非水虛乎?今以神離形壞之證,乃不求水火之源,而猶以風治,鮮不危矣。試以天道言之,其象亦然。

白話文:

人一過四十歲,氣血開始衰退,容易得這種疾病。因為人到了四十歲,體內的陰氣會減半,所以很多人會患上這種病,難道不是因為陰虛嗎?人是由陽氣出生,但根基在於陰氣。根基衰弱,人必然生病;根基毀壞,人就會危險。所謂的根基,就是真陰。人們只知道陰虛一種,卻不知陰虛有兩種。如果陰中的水液虛弱,則疾病會表現在精血上;如果陰中的火氣虛弱,則疾病會表現在神氣上。陽氣衰弱,氣血就會流失,所以才會神志昏亂,這不是火氣虛弱嗎?陰氣虧損,形體就會衰敗,所以四肢才會無力,這不是水液虛弱嗎?現在看到神氣離散、形體衰敗的症狀,卻不探求水火之源,反而用治療風病的方法,這樣的人很難不危險。我們以自然界的現象來說明,道理也是一樣的。

凡旱則多燥,燥則多風,是風木之化從乎燥,燥即陰虛之候也。故凡治類風者,專宜培補真陰,以救根本,使陰氣復則風燥自除矣。然外感者非曰絕無虛證,氣虛則虛也。內傷者非曰必無實證,有滯則實也。治虛者當察其在陰在陽而直補之,治實者但察其因痰因氣而暫開之,此於內傷外感及虛實攻補之間,最當察其有無微甚而酌其治也。

白話文:

乾旱時容易出現乾燥,乾燥時容易產生風,那是風木之氣順應乾燥而發生變化,乾燥就是陰氣虛弱的徵兆。所以治療類風濕的人,特別適合培補真陰來救治根本,讓陰氣恢復,風燥自然會消失。不過,外感的人也不是說完全沒有虛證,氣虛就會虛弱。內傷的人也不是說一定沒有實證,有痰阻、氣滯就會實。治療虛證的人,應該觀察虛證的部位是在陰還是陽,然後直接補虛;治療實證的人,只要觀察實證的原因是痰濕還是氣滯,然後稍微疏通即可。無論是內傷外感或虛實體質,調補的時候,都應該觀察症狀的輕重與有無,然後視情況給予適當的治療。

甚至有元氣素虧,猝然仆倒,上無痰,下失禁,瞑目昏沉,此厥竭之證,尤與風邪無涉,使非大劑參熟或七年之艾破格挽回,又安望其復真氣於將絕之頃哉?倘不能察其表裡,又不能辨其虛實,但以風之為名,多用風藥。不知風藥皆燥,燥復傷陰;風藥皆散,散復傷氣。以內傷作外感,以不足為有餘,是促人之死也。

白話文:

甚至有的人因為元氣虧虛,會突然倒下,沒有痰液,卻大小便失禁,昏睡不清醒,這是氣血衰竭的徵象,與外來的病邪無關。如果不用大量參鬚或經過七年生長的艾草來破格救治,怎麼能指望在奄奄一息時挽回真氣呢?倘若不能辨別病情的內外、虛實,只是用「風邪」的名義,大量使用驅風的藥物,就要注意了。驅風的藥物都偏燥熱,燥熱會傷及陰津;驅風的藥物都偏發散,發散會傷及正氣。把內傷當成外感,把不足當成有餘,這無異於促使人走向死亡。

班氏云不服藥為中醫者,正為此輩而發耳。)腎風而不能食,善驚,驚已心氣痿者死。(風生於腎,則反克脾土,故不能食。腎邪犯心,則神氣失守,故善驚。驚後而心氣痿弱不能復者,心腎俱敗,水火俱困也,故死。)帝曰:善。

白話文:

班氏說:「不使用藥物看病的人才是真正的中醫,這句話正是針對他們這類人說的。」腎臟有風氣而不能進食,容易受驚,受驚後心氣衰弱導致死亡。(風氣產生於腎臟,就會剋制脾臟的土氣,所以不能進食。腎臟的邪氣侵犯心臟,就會導致神氣失守,所以容易受驚。受驚後心氣衰弱不能恢復的,說明心腎都已經衰敗,水火都已經耗盡,所以會死亡。)皇帝說:「說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