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十五卷 (3)

回本書目錄

十五卷 (3)

1. 二十七、八風五風四時之病

(《素問·金匱真言論》)

白話文:

  1. 「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 天地之間,萬物皆全,但人的價值最為尊貴。

  2. 「夫百病者,多因於飲食居處,失時之宜,長生久視之道也。」 百種疾病大多由飲食、居住環境不合適,違反了適合的時間節奏,違反了長壽健康的方法所導致。

  3. 「凡人之始生,必待父母之氣血而後成,故父精母血,乃能成形。」 人類初生,必須等待父母的精血結合才能形成生命。

  4. 「人以水谷為本,以呼吸為息,以心神為主,以骨髓為根。」 人類以食物為基礎,以呼吸為生命之息,以心神為主宰,以骨髓為根本。

  5. 「故人之有疾,必先知其所以然,然後可以治之。」 所以當人類有病痛時,必須首先瞭解病因,然後才能進行治療。

這些段落主要強調了人與自然的關係、疾病的起因、生命的基礎以及治療的原則。

黃帝問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經,經脈也。八風,八方之風也,出《九宮八風篇》。五風,五臟之風也,出《風論》。)岐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八風不得其正,則發為邪氣,其中於人,則入為五經之風,特以所傷之異,故名亦異耳。

白話文:

黃帝問道:天上有八種風,經脈中有五種風,這是什麼意思?(經脈是指經絡,八風是指八方的風,出自《九宮八風篇》。五風是指五臟的風,出自《風論》。)岐伯回答說:八種風引起邪氣,稱為經風,進入五臟,邪氣就會發病。(八種風若不符合正常的運行規律,就會化為邪氣。這些邪氣進入人體,就會進入五臟的經絡,由於侵犯的部位不同,所以名稱也不同。)

風自外入,則循經而觸於五臟,故發病也。)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春木,夏火,長夏土,秋金,冬水,五時五氣,互有克勝。所勝為邪,則不勝者受之。天之運氣,人之藏氣,無不皆然。此節義與《六節藏象論》同,詳運氣類二。

白話文:

當外來風寒侵入人體時,會沿著經絡進入五臟,因此會發病。所謂「得四時之勝」,是指: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也就是四時交替之時。

春秋季屬木,夏季屬火,長夏季屬土,秋季屬金,冬季屬水。五行之間互相剋制,被克的一方為邪氣,則剋制方會受到影響。無論是天地間的運轉還是人體內的藏氣,都是如此。本節的義理與《六節藏象論》中所述相同,詳見運氣類第二章。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上文言四時之勝者能為病,此下言邪氣隨時之為病也。東風生於春,木氣也,故病在肝。春氣發榮於上,故俞應於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火氣應於心。心脈循胸出脅,而南方之氣主於前,故俞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白話文:

春季的東風盛行,容易導致肝臟生病,穴位在頸部和後項。(上文提到,時令旺盛的氣候會導致疾病。下面這段話講述了邪氣隨著不同時節而導致的疾病。東風盛行於春季,代表木氣旺盛,因此疾病會影響肝臟。春季的氣息往上生長,所以相應的穴位在頸部和後項。)

夏季的南風盛行,容易導致心臟生病,穴位在胸部和脅肋。(火氣與心臟相應。心臟的脈絡從胸部穿過脅肋,而南方的氣息主導前方,所以相應的穴位在胸部和脅肋。)

秋季的西風盛行,容易導致肺部生病,穴位在肩部和背部。(西風代表金氣,金氣與肺臟相應。肺臟的經絡分佈在肩部和背部。)

(金之氣也,故病在肺。肺居上焦,附近肩背,故俞應焉。)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水之氣也,故病在腎。腰為腎之府,與股接近,故俞應焉。)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脊居體中,故應土也。)故春氣者病在頭,(陽氣上升也。)夏氣者病在藏,(在藏言心,心通夏氣,為諸藏之主也。

白話文:

(金行的氣,因此肺部容易出問題。肺位於上焦,接近肩背,所以背部應當是它的俞穴。)北風盛行於冬天,會引起腎臟疾病,俞穴在腰部和大腿。(水的氣,因此腎臟容易出問題。腰是腎臟的府邸,和大腿相鄰,所以大腿應當是它的俞穴。)中央屬土,脾臟容易出問題,俞穴在脊椎。(脊椎位於身體的中部,所以應屬土。)因此,春季的氣候容易導致頭部疾病,(這是因為陽氣上行。)夏季的氣候容易導致胸腹疾病,(胸腹是指心臟,心臟與夏季的氣相通,是所有內臟的主宰。)

)秋氣者病在肩背,(肺之應也。)冬氣者病在四肢。(上文北方言在腰股,此言在四肢者,蓋腰股屬陰,四肢氣薄,皆易於受寒者也。)故春善病鼽衄,(風邪在頭也。鼽音求。衄,女六切。)仲夏善病胸脅,(胸脅近心也。)長夏善病洞泄寒中,(風寒犯脾也。)秋善病風瘧,(暑汗不出,風寒襲於膚腠也。

白話文:

秋天容易出現肩頸背部痠痛,這是因為肺氣在秋天最旺盛。

冬天容易出現四肢疼痛,因為腰部和股部屬陰,氣血較弱,容易受寒。

春天容易出現鼻出血,這是因為風邪侵襲頭部。

仲夏容易出現胸脅疼痛,因為胸脅靠近心臟。

長夏容易出現腹瀉和受寒,這是因為風寒入侵脾胃。

秋天容易出現瘧疾,這是因為暑熱出汗後,風寒乘虛侵襲皮膚腠理所致。

)冬善病痹厥。(寒邪在四肢也。)故冬不按蹺,春不鼽衄,(按蹺,謂按摩肢節以行導引也。三冬元氣伏藏在陰,當伏藏之時而擾動筋骨,則精氣泄越,以致春夏秋冬各生其病。故冬宜養藏,則春時陽氣雖升,陰精自固,何有鼽衄及如下文之患?按蹺且不可,則冒寒妄勞益可知矣。蹺音喬,又極虐切。

白話文:

冬天容易得痹症和麻痺。(寒邪在四肢引起的。)所以冬天不要按摩四肢,春天不要鼻子出血,(按摩四肢,指的是按摩四肢以通暢氣血。冬天元氣斂藏在陰部,在應當斂藏的時候擾動筋骨,就會導致精氣泄散,進而在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產生相應的疾病。所以冬天應該養精藏神,那麼春天陽氣雖然升發,陰精也能夠固守,怎麼會有鼻子出血以及下文提到的疾病?按摩四肢都不可以,冒著寒冷亂動就更不可取了。蹺字讀作喬,又讀作極虐切。)

)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此節五句亦皆由冬不按蹺所致,蓋水王則生春木,木王則生夏火,火王則生長夏土,土王則生秋金,金王則生冬水,故可免四時之病。飧音孫。)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白話文:

春天不患頸項疼痛,初夏不患胸脅疼痛,盛夏不患腹瀉、寒腹痛,秋天不患風瘧,冬天不患四肢麻痹、消化不良而汗出。

(這段文字中的五句話都是由冬天不患抽筋引發的。這是因為水主宰春天,春天屬木,木主宰初夏,初夏屬火,火主宰盛夏,盛夏屬土,土主宰秋天,秋天屬金,金主宰冬天,冬天屬水,所以可以免於四季之病。飧讀作孫。)精氣是人體的根本,所以蘊藏精氣的人,春天不患溫病。

(人身之精,真陰也,為元氣之本。精耗則陰虛,陰虛則陽邪易犯,故善病溫。此正謂冬不按蹺則精氣伏藏,陽不妄升則春無溫病,又何慮乎鼽衄頸項等病?)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脈法也。(夏月伏暑而汗不出,則暑邪內蓄,以至秋涼悽切之時,寒熱相爭,乃病風瘧。

白話文:

人體的精華是腎中的真陰,是元氣的基礎。精氣消耗就會陰虛,陰虛就會容易被外邪侵襲,所以容易得溫熱病。這正是說,冬天不要勞累,讓精氣藏匿,陽氣不會妄動,春天就不會得溫病,又何必擔心鼻衄頸項等疾病呢?

夏天如果不出汗,秋天就會得風瘧。這是通常人的脈象特點。(夏天伏熱而不出汗,則暑邪積蓄在體內,等到秋天涼爽的時候,寒熱交爭,就會得風瘧。)

故《熱論篇》曰:暑當與汗皆出勿止也。以上二節,一言冬宜閉藏,一言夏宜疏泄。冬不藏精則病溫,夏不汗泄則病瘧。陰陽啟閉,時氣宜然。此舉冬夏言,則春秋在其中矣。凡四時之氣,順之則安,逆之則病,是即平人之脈法。脈法者,言經脈受邪之由然也。)

白話文:

《熱論篇》說:天氣炎熱時,正當流大量汗,不要阻止它。以上兩節,一節說冬天要封閉收藏,一節說夏天要疏通宣洩。冬天不收藏精氣就會得溫病,夏天不出汗就會得瘧疾。陰陽的開閉,順應時令應當如此。這裡舉冬夏為例,春天和秋天也包含其中。凡四時之氣,順應它就會安康,違背它就會生病,這正是常人的脈象法則。脈象法則,意思就是經脈受邪的途徑。

2. 二十八、風證

(《素問·風論》全)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願聞其說。(風之傷人,若惟一證;及其為變,則或寒或熱,或表或里,或在臟腑,或在經絡,無所不至。蓋風雖陽邪,氣則寒肅,是風之與寒本為同類,但有陰陽之辨耳。

白話文:

黃帝詢問:風邪侵襲人體,有的人會出現寒熱症狀,有的人會中暑,有的人會寒症發作,有的人會偏癱,有的人會抽搐。這些病症各不相同,名稱也不一樣,有的還會侵犯五臟六腑,我搞不懂要怎麼治療,希望您能告訴我。

《歲露篇》曰:四時八風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所以病變若此。後人不究其本,而多立風證名目,失其梗概,致資學者之疑。凡欲辨風者,但當詳察此下諸篇之義。癘,癩同,又音利。)岐伯對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

白話文:

《歲露篇》中說:人生活在四季八風之中,因此會受到寒暑之氣的影響。寒則皮膚收縮,腠理閉塞,暑則皮膚鬆弛,腠理疏通。所以疾病之變化是這樣的。後代的人不深入探究其根本,而設立了許多風症的名目,失去了要領,導致學者們產生疑惑。凡是想辨別風症的人,只要仔細研究下文中的各種疾病就可以了。(癘、癩是同一個字,還有一個讀音是「利」)岐伯回答說:風氣藏在皮膚之間,既不能暢通於內,也不能發散於外。

(風寒襲於膚腠,則玄府閉封,故內不得通,外不得泄,此外感之始也。)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風性動,故善行數變。風本陽邪,陽主疏泄,故令腠理開,開則衛氣不固,故灑然而寒。若寒勝則腠理閉,閉則陽氣內壅,故煩熱而悶。數音朔。)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白話文:

當風寒侵襲人體表面的皮膚腠理時,人體的內府器官就會關閉閉塞,所以內部的氣血運行不通暢,外界的邪氣也無法排出,這便是外感疾病的開始。

風這種邪氣容易流動且變化多端。腠理打開時,人就會感到寒氣逼人;腠理關閉時,人就會感到發熱和胸悶。

風的性質屬動,所以容易流動和變化。風本身是一種陽邪,陽氣主疏通散發,所以會導致腠理打開。腠理打開,衛氣就不會固守,所以會感到寒氣逼人。如果寒氣過重,腠理就會關閉。腠理關閉,陽氣就會在體內積聚,所以會感到煩熱和胸悶。

寒氣過重會導致食慾不振,熱氣過重會消磨肌肉。所以,寒熱交加會導致人顫慄、不能進食,這種情況就叫做寒熱。

(寒邪傷陽,則胃氣不化,故衰少食飲。熱邪傷陰,則津液枯涸,故消瘦肌肉。寒熱交作則振寒,故為怢慄不食。此上三節,皆以明風為寒熱也。怢音秩。)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

白話文:

寒邪損傷陽氣,就會導致胃部功能受損,所以會食慾不振。熱邪損傷陰液,就會導致津液乾涸,所以會消瘦肌肉。寒熱交替就會發抖,所以會瑟瑟發抖而不想吃東西。以上三種情況,都是因為風邪導致寒熱。

風氣和陽明之氣進入胃部,沿著經脈向上到達眼睛內角。如果這個人肥胖,風氣不能外泄,就會變成熱鬱而導致眼睛發黃;如果這個人瘦弱,風氣外泄而寒冷,就會變成寒鬱而導致流淚。

(風氣客於陽明,則內入於胃,胃居中焦,其脈上行繫於目系,人肥則腠理致密,邪不得泄,留為熱中,故目黃。人瘦則肌肉疏淺,風寒犯之,陽氣易泄,泄則寒中而泣出。此明風氣之變,或為熱中,或為寒中也。眥音漬。)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風由太陽經入者,自背而下,凡五臟六腑之俞皆附焉,故邪必行諸脈俞而散於分肉也。

白話文:

風邪侵襲陽明經脈,就會進入胃中。胃在中焦,其脈絡向上連接眼睛。肥胖的人腠理緻密,邪氣無法排出,積聚在體內形成內熱,所以眼睛發黃。瘦弱的人肌肉薄淺,受到風寒侵襲,陽氣容易外泄。陽氣外泄,則會導致內寒,從而流淚。這說明風邪的變化,會導致內熱或內寒。

風邪與太陽經脈一起進入體內,運行在各經脈的腧穴,散佈在筋肉之間,與衛氣相交。如果經絡不通暢,就會導致肌肉紅腫化膿,衛氣瘀滯不通,就會導致肌肉麻木不仁。

(由太陽經進入的風邪,從背部向下行,經過五臟六腑的腧穴,因此邪氣必定運行在各經脈的腧穴,並散佈在筋肉之間。)

分肉者,衛氣之所行也。衛氣晝行於陽,自足太陽始,風與衛氣相搏,俱行於分肉之間,故氣道澀而不利。不利則風邪摶聚,故肌肉腫如憤䐜而為瘡瘍。或衛氣不行則體有不仁,故凡於痛癢寒熱,皆有所弗知也。此節帝無所問而伯言之,所以發其詳耳。下節有同然者類此。䐜,昌真切。

白話文:

皮膚的層次是衛氣運行的地方。衛氣白天在陽經運行,從足太陽經開始,風邪與衛氣互相衝擊,一起運行在皮膚層次之間,所以氣血運行不順暢。不順暢的話,風邪就會凝聚,因此肌肉腫脹發炎,形成瘡瘍。或者衛氣運行不通暢,身體就會沒有知覺,所以凡是疼痛、搔癢、寒熱等症狀,都會感覺不到。這一節帝並沒有詢問,但伯已經說出來了,原因是要詳細闡述。下一節有相似之處。

瘍音陽。)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風寒客於血脈,久留不去,則榮氣化熱,皮膚胕潰,氣血不清,敗壞為癘。故《脈要精微論》曰,脈風成為癘也。胕,腐同。潰音會。)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以季夏戊己傷於邪者為脾風,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為肺風,以冬壬癸中於邪者為腎風。(春與甲乙皆木也,故傷於肝。

白話文:

古文:

瘍(讀音同「陽」)。癘(同「癬」),有榮氣熱脹於皮膚,其氣不清爽,因此使鼻樑骨壞死而顏色敗壞,皮膚潰瘍。風寒侵襲脈絡而不散去,稱為癘風,或稱寒熱。(風寒侵襲血脈,長期停留不去,則榮氣化熱,皮膚脹潰,氣血不清,敗壞成癘。故《脈要精微論》說,脈風成為癘。脹同「腐」,潰讀音同「會」。)

春三月甲乙日受到風寒侵襲的,稱為肝風。夏三月丙丁日受到風寒侵襲的,稱為心風。季夏五月戊己日受到邪氣侵襲的,稱為脾風。秋七月庚辛日受到邪氣侵襲的,稱為肺風。冬十一月壬癸受到邪氣侵襲的,稱為腎風。(春與甲乙都屬木,故傷於肝。

夏與丙丁皆火也,故傷於心。季夏與戊己皆土也,故傷於脾。秋與庚辛皆金也,故中於肺。冬與壬癸皆水也,故中於腎。此明風邪內至五臟也。按:本節以四時十干之風分屬五臟,非謂春必甲乙而傷肝,夏必丙丁而傷心也。凡一日之中,亦有四時之氣,十二時之中,亦有十干之分。

白話文:

夏季和丙丁都是火,因此會損傷心臟。初夏季和戊己都是土,因此會損傷脾臟。秋季和庚辛都是金,因此會影響肺臟。冬季和壬癸都是水,因此會影響腎臟。這說明風邪從內部侵害五臟。

註解:

本段以四季中的十個天干順序對應五臟,並不是說春天一定是甲乙才會損傷肝臟,夏天一定是丙丁才會損傷心臟。在一天之內,也有四季不同的氣候變化,在十二個時辰中,也有十個天干對應的時間段。

故得春之氣則入肝,得甲乙之氣亦入肝,當以類求,不可拘泥,諸氣皆然也。又如本節曰傷曰中,本為互言,初無輕重之別;後世以中風為重,傷風為輕,原非經旨,亦牽強矣。)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風中五臟六腑之俞,即十二經臟腑之風也。

白話文:

因此,春天的氣息進入肝臟,甲、乙之氣也進入肝臟。應該按照類別尋找,不要拘泥死板,所有的氣息都是如此。又如本條說「傷」「中」是相互說明的,原本沒有輕重之分;後世把中風當成重病,傷風當成輕病,這根本不是經書的本意,也是牽強附會。風邪中傷五臟六腑,也形成臟腑之風,各自進入它們的門戶,中傷哪個臟腑,就變成偏風。

隨俞左右而偏中之,則為偏風,故有偏病之證。)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府,督脈穴。自風府而上,則入腦戶,故為腦風。)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風自腦戶入繫於頭,則合於足之太陽。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風邪入之,故為目風,則或痛或癢,或眼寒而畏風羞澀也。

白話文:

如果風邪偏離正常的經絡而進入人體,就會導致偏風,因此會有偏癱的症狀。)風氣沿着風府穴向上走,就會引起腦風。(風府穴是督脈上的穴位。從風府穴向上,就會進入腦戶,所以稱為腦風。)風氣進入頭部的筋絡,就會引起目風眼寒。(風氣從腦戶進入頭部的筋絡,就會與足太陽經相合。太陽經的脈絡起於眼睛內側的眥部,風邪進入其中,就會導致目風,表現為眼睛疼痛或發癢,或者眼部畏風和感到羞澀。)

)飲酒中風,則為漏風。(酒性溫散,善開玄府,酒後中風則汗漏不止,故曰漏風。《病能論》謂之酒風,義見後三十二。)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內耗其精,外開腠理,風邪乘虛入之,故曰內風。)新沐中風,則為首風。(沐頭面中風也。一曰沐浴。)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

白話文:

飲酒中風:漏風 飲酒過量導致中風,會出現汗流不止的症狀,稱為「漏風」。這是因為酒精具有散發溫熱、打開身體通道的作用,飲酒後中風會導致汗液難以收斂。

房事後汗出中風:內風 房事過度消耗精氣,會導致身體腠理外開。這時風邪乘虛而入,導致中風,稱為「內風」。

洗頭後中風:首風 洗頭後受到寒風侵襲而中風,稱為「首風」。

風邪久滯體內:腸風、飧泄 風邪長期滯留體內,會導致腸鳴、腹瀉等症狀,稱為「腸風」或「飧泄」。

(久風不散,傳變而入於腸胃之中,熱則為腸風下血,寒則水穀不化而為飧泄瀉痢。)外在腠理,則為泄風。(風在腠理則汗泄不止,故曰泄風。自上文風氣循風府而上至此共七種,所以明或為風也,故有其病各異、其名不同之義。)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白話文:

長期的風證沒有消散,會流竄轉化進入腸胃之中,如果熱盛則化為腸風下血,如果寒盛則無法消化水穀,就會變成飧泄瀉痢。而如果在體表外層的腠理之間,則表現為泄風。(風邪滯留在腠理,就會汗出不止,所以稱之為泄風。從上文中循著肺系風府穴上行到此,已經有七種表現,所以明辨是否是風邪導致,就必須瞭解其病症各自不同、名稱各異的原理。)因此風為百病之首,它變化後就會導致其他疾病,沒有固定的方劑,而這就導致了風氣的多樣性。

(風之始入,自淺而深,至其變化,乃為他病,故風為百病之長。《骨空論》曰:風為百病之始也。無常方然者,言變化之多。而其致之者,則皆因於風氣耳。)帝曰:五臟風之形狀不同者何?願聞其診及其病能。(凡察病之法,皆謂之診。凡致病之害,皆謂之能。)岐伯曰: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時咳短氣,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多汗者,陽受風氣,開泄腠理也。

白話文:

當風邪初次侵入人體時,會從淺層部位逐漸深入,最終產生變化,引發其他疾病。因此,風邪被稱為「百病之長」。《骨空論》中說:「風邪是百病的根源。」風邪變化無常,而導致這些變化的根源,都來自於風氣。

皇帝問:「五臟所藏之風,它們的表現形式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希望聽聽你的診斷和它們的病理機制。」(這裡的「診」指觀察疾病的方法,「能」指疾病對人體的危害。)

岐伯回答:「肺風的表現為多汗畏風,面色蒼白枯槁,時常咳嗽氣短,白天症狀較輕,晚上加重。診斷時,觀察眉毛上方,其顏色蒼白。」(多汗是因為陽氣受風邪影響,使皮毛腠理開泄。)

惡風者,傷風惡風也。下文諸臟皆同。皏然,淺白貌,金色白也。肺主氣,在變動為咳,風邪迫之,故時咳短氣也。晝則衛氣在表,風亦隨之,故覺其瘥。暮則衛氣入陰,邪應於內,故為甚也。眉上乃闕庭之間,肺之候也,故肺病則白色見於此。皏,普梗切。差,瘥同。)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

白話文:

惡風 :指因感受風邪而導致的惡風發作。下文中所提到的其他臟腑虛弱的症狀也都是類似的。

皏然 :淺白而光亮的樣子,呈白色。肺臟主導氣息,病變時會導致咳嗽,風邪侵襲肺臟,就會出現時常咳嗽和氣喘的症狀。

晝則衛氣在表 :白天,衛氣(保護身體的氣)在體表循環,風邪也會隨著衛氣流動,因此患者會感覺比較舒緩。

暮則衛氣入陰 :傍晚,衛氣收斂入陰,風邪隨著衛氣入侵體內,因此病情會加重。

眉上乃闕庭之間 :眉上是肺臟的反映部位,因此肺臟疾病會在眉上表現出白色症狀。皏:讀作「普梗」。

:同「瘥」,指病情好轉。

心風之狀 :心臟虛弱的症狀,包括多汗、怕冷、心煩氣躁、容易發怒、臉色發紅,病情嚴重時說話會斷斷續續。舌診部位在舌頭,舌色發紅。

(多汗惡風義如前。焦絕者,唇舌焦燥津液干絕也。風化木,心屬火,風薄於心,則木火合邪,神志潰亂,故或為善怒,或為驚嚇。心主舌,病甚則舌本強,故言不可快。心和則舌能知味,故診當在口。口者兼唇而言,色當赤也。嚇音黑,又虛嫁切。)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乾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

白話文:

多汗惡風 :症狀與前面提到的相同。

焦絕 :嘴脣和舌頭乾裂,津液乾枯。

風化木,心屬火 :風入侵心臟,而心臟屬火,風從外部侵犯心臟,水火相剋,就會產生邪氣,造成神志混亂,因此或易怒,或受到驚嚇。

心主舌:心臟主導舌頭,病症嚴重時,舌根發硬,所以說話不流利。心和則舌能知味:心臟健康,舌頭就能分辨味道,所以診病應觀察口腔。口者兼脣而言 :口包含了嘴脣,其顏色應為紅色。

肝風之狀 :多汗惡風,容易悲傷,臉色微青,咽喉乾燥易怒,時常討厭女性,診病應觀察眼睛下方,其顏色為青色。

(氣並於肺則悲,肝病而肺氣乘之,故善悲。色微蒼,肝之色也。足厥陰脈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故嗌乾也。善怒,肝之志也。肝為陰中之陽,其脈環陰器,強則好色,病則妒陰,故時憎女子也。肝氣通於目,故診在目下,色當青也。嗌音益。憎音曾。)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墮,四肢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

白話文:

當肺氣上盛於肺部時會引起悲傷的情緒。肝臟疾病會影響肺氣,因此肝病患者容易悲傷。臉色微青,因為青色是肝臟的顏色。足厥陰經循著喉嚨後方,向上進入頭部,因此嗓子會乾澀。容易發怒是肝臟的情緒表現。肝臟是陰中之陽,其脈絡環繞陰器,強壯時會好色,生病時會嫉妒女性,因此有時會討厭女性。肝氣與眼睛相通,因此診斷時要觀察眼睛下方,顏色應為青色。

脾風的症狀:

經常出汗,畏懼風寒,身體疲倦,四肢不願活動,臉色淡黃,不想吃東西,診斷時要觀察鼻子上方,顏色為黃色。

(身體怠惰、四肢不用者,脾主肌肉四肢也。色薄微黃,土之色也。不嗜食,脾病不能化也。鼻為面王,主應脾胃,故色診當見於鼻上。嗜音示。)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痝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痝然,浮慘貌。風邪入腎,則挾水氣上升,故面為浮腫。

白話文:

身體懶惰,四肢不用者,

脾臟主掌肌肉和四肢。

面色發黃,土色也。

不喜歡吃東西,說明脾臟生病,無法消化食物。

鼻子是面部之王,與脾胃相應,

所以診斷面色時要看鼻子。

嗜睡。

腎風的症狀,

多汗惡風,面部浮腫浮慘,脊背疼痛無法挺直,面色發黑,筋脈不暢,診斷在肌肉上,其色黑。

(浮慘: 浮腫慘淡的樣子。風邪入侵腎臟,會挾帶水氣上升,導致面部浮腫。)

腎脈貫脊屬腎,故令脊痛不能正立。炲,煙炲也。隱曲,陰道也。腎主水,故色黑如炲。腎開竅於二陰,故為隱曲不利。肌肉本主於脾,今其風水合邪,反侮乎土,故診在肌上,色當黑也。又腎風風水義,見後三十一。痝音芒。炲音臺。)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䐜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胃脈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故胃風之狀,頸必多汗惡風。

白話文:

腎經循行於脊柱,與腎臟相連,所以腎虛會導致腰背疼痛,無法站立。黑色如同燒焦後的煙灰,而腎臟主水,所以面色發黑。腎經開竅於二陰,因此腎虛會造成陰部不適。肌肉的健康主要由脾臟負責,但現在風邪、水邪和病邪共同侵犯脾臟,導致脾虛無法正常運作,所以肌肉上會出現黑色的病變。關於腎風,後面第31條會再詳細說明。胃風會造成頸部出汗怕風、食慾不振、胸悶氣短、腹部脹滿、脫衣後腹脹、吃寒涼食物會拉肚子,身體瘦弱但腹部卻很大。胃經從大迎穴向下經過人迎穴,循行於喉嚨,進入鎖骨上窩,因此胃風會造成頸部出汗怕風的症狀。

胃主受納水穀,而風邪居之,故食飲不下,膈塞不通。胃脈循腹裡,故善滿。失衣則陽明受寒於外,故為䐜脹。食寒則胃氣受傷於內,故為泄瀉。胃者肉其應,胃病故形瘦。腹者胃所居,邪實故腹大。此下當詳明六腑之病,而止言胃風者,以胃為六腑之長,即如《本輸篇》所謂大腸小腸皆屬於胃之意,胃病則腑在其中矣。)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

白話文:

胃負責接受和消化食物,但風邪容易侵犯胃,導致食物無法下嚥,胸膈不通暢。胃的經脈循行於腹部,所以容易脹滿。受寒後,胃陽氣受到外部損傷,就會導致脹氣。吃了寒涼的食物,胃氣受到內部損傷,就會腹瀉。胃的性質屬肉,所以胃病會導致消瘦。腹部是胃所在的地方,邪氣或實證會導致腹脹。本段主要詳述六腑的疾病,但只提到了胃風,這是因為胃是六腑之首,就像《本輸篇》所說的,大腸和小腸都附屬於胃,胃病了,其他腑也會受到牽連。

風濕的症狀是頭面多汗、惡風,風邪侵襲後,一天之內就會病情加重,頭痛得不能外出或入內,到了特定的風邪流行的那一天,病情會稍有緩解。

(首為諸陽之會,因沐中風,則頭面之皮腠疏,故多汗惡風。凡患首風者,止作無時,故凡於風氣將發,必先風一日而病甚頭痛,以陽邪居於陽分,陽性先而速也。先至必先衰,是以至其風日則病少愈。內,謂房室之內。不可出者,畏風寒也。)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漏風之病,因於飲酒中風也。

白話文:

(頭部為諸陽經脈相會的地方,如果忽然被中風,則頭面部的皮膚腠理疏鬆,所以容易出汗,怕風。凡是患有頭風的人,發作沒有固定的時間,所以經常在風邪將要發作的前一天,頭痛會先加劇,這是因為陽邪居於陽經,陽性的特質是快速、先發。先達到的必定先衰弱,因此到了風邪發作的那天,病情反而會略有好轉。房室之內的環境,不可走出,這是因為怕風寒。)漏風的症狀,可能會流很多汗,通常不能穿單衣,一吃東西就會出汗,嚴重的時候全身會冒汗、喘息、怕風,衣服常常濕透,口乾易渴,無法做勞累的事。(漏風這種疾病,是因為飲酒後中風而造成的。)

風邪挾酒,則陽氣散越,故多汗。陽勝則身熱惡寒,故不可以單衣。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食則汗出。甚則陽浮於上,故喘息。汗出不止,故衣濡。陽盛陰虛,津亡於內,所以口乾善渴,身不能勞也。能,耐同。)泄風之狀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乾,上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

白話文:

風邪侵入體內,挾帶酒氣,導致陽氣外散,因此容易出汗。陽氣過盛,就會發熱,但卻畏寒,所以不能只穿單薄的衣服。飲食會進入陰部,陽氣會增長,因此吃飯後會出汗。情況嚴重時,陽氣會浮在上半身,導致喘息。汗水不斷流出,所以衣服會被浸濕。陽氣旺盛,陰氣虛弱,體內的津液會消耗殆盡,因此口乾舌燥,容易口渴,身體無法勞累。能做的事,與承受力相同。風邪已經洩盡,汗水浸透衣服而出,口中乾渴,上面浸濕,風邪無法使身體勞動,全身痠痛則表明受到風寒。

(泄風者,表不固也。上漬者,身半以上,汗多如漬也。口中乾,津液涸也。液涸則血虛,故不能勞而身盡痛。汗多則亡陽,故令人寒也。漬,曾四切。)帝曰:善。

白話文:

泄風:是因為表氣不固。上漬:指身體上半身,汗多得像水漬一樣。口中乾:津液枯竭的意思。津液枯竭就會導致血虛,所以不能勞累,勞累後全身都會疼痛。汗多就會陽氣耗損,所以會讓人感到寒冷。「漬」的讀音是「曾四切」。

漢桓帝說:說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