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介賓

《類經》~ 十五卷 (3)

回本書目錄

十五卷 (3)

1. 二十七、八風五風四時之病

(《素問·金匱真言論》)

黃帝問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經,經脈也。八風,八方之風也,出《九宮八風篇》。五風,五臟之風也,出《風論》。)岐伯對曰:八風發邪,以為經風,觸五臟,邪氣發病。(八風不得其正,則發為邪氣,其中於人,則入為五經之風,特以所傷之異,故名亦異耳。

風自外入,則循經而觸於五臟,故發病也。)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春木,夏火,長夏土,秋金,冬水,五時五氣,互有克勝。所勝為邪,則不勝者受之。天之運氣,人之藏氣,無不皆然。此節義與《六節藏象論》同,詳運氣類二。

)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頸項。(上文言四時之勝者能為病,此下言邪氣隨時之為病也。東風生於春,木氣也,故病在肝。春氣發榮於上,故俞應於頸項。)南風生於夏,病在心,俞在胸脅。(火氣應於心。心脈循胸出脅,而南方之氣主於前,故俞在胸脅。)西風生於秋,病在肺,俞在肩背。

(金之氣也,故病在肺。肺居上焦,附近肩背,故俞應焉。)北風生於冬,病在腎,俞在腰股。(水之氣也,故病在腎。腰為腎之府,與股接近,故俞應焉。)中央為土,病在脾,俞在脊。(脊居體中,故應土也。)故春氣者病在頭,(陽氣上升也。)夏氣者病在藏,(在藏言心,心通夏氣,為諸藏之主也。

)秋氣者病在肩背,(肺之應也。)冬氣者病在四肢。(上文北方言在腰股,此言在四肢者,蓋腰股屬陰,四肢氣薄,皆易於受寒者也。)故春善病鼽衄,(風邪在頭也。鼽音求。衄,女六切。)仲夏善病胸脅,(胸脅近心也。)長夏善病洞泄寒中,(風寒犯脾也。)秋善病風瘧,(暑汗不出,風寒襲於膚腠也。

)冬善病痹厥。(寒邪在四肢也。)故冬不按蹺,春不鼽衄,(按蹺,謂按摩肢節以行導引也。三冬元氣伏藏在陰,當伏藏之時而擾動筋骨,則精氣泄越,以致春夏秋冬各生其病。故冬宜養藏,則春時陽氣雖升,陰精自固,何有鼽衄及如下文之患?按蹺且不可,則冒寒妄勞益可知矣。蹺音喬,又極虐切。

)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此節五句亦皆由冬不按蹺所致,蓋水王則生春木,木王則生夏火,火王則生長夏土,土王則生秋金,金王則生冬水,故可免四時之病。飧音孫。)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於精者,春不病溫。

(人身之精,真陰也,為元氣之本。精耗則陰虛,陰虛則陽邪易犯,故善病溫。此正謂冬不按蹺則精氣伏藏,陽不妄升則春無溫病,又何慮乎鼽衄頸項等病?)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風瘧。此平人脈法也。(夏月伏暑而汗不出,則暑邪內蓄,以至秋涼悽切之時,寒熱相爭,乃病風瘧。

故《熱論篇》曰:暑當與汗皆出勿止也。以上二節,一言冬宜閉藏,一言夏宜疏泄。冬不藏精則病溫,夏不汗泄則病瘧。陰陽啟閉,時氣宜然。此舉冬夏言,則春秋在其中矣。凡四時之氣,順之則安,逆之則病,是即平人之脈法。脈法者,言經脈受邪之由然也。)

白話文:

二十七、八風五風四時之病

黃帝詢問:天有八風,經脈有五風,這指的是什麼?(經脈指經絡;八風指八方之風,出自《九宮八風篇》;五風指五臟之風,出自《風論》)岐伯回答:八方之風導致邪氣入侵,成為經絡之風,進而侵犯五臟,導致疾病。(八方之風失去平衡,就會產生邪氣,邪氣侵入人體,就會變成侵犯五經的風邪,只是因為受傷的部位不同,所以名稱也不同。

風邪從體外入侵,沿著經絡運行,侵犯五臟,所以就發病了。)所謂四時相克相勝,是指春天克制長夏,長夏克制冬天,冬天克制夏天,夏天克制秋天,秋天克制春天,這就是四時相克的道理。(春天屬木,夏天屬火,長夏屬土,秋天屬金,冬天屬水,五行五氣互相克制。被克制的一方成為邪氣,則克制的一方就會受到影響。天地的運氣和人體的臟氣,都遵循這個道理。這段內容與《六節藏象論》相同,詳見運氣類第二篇。

)東風產生於春天,病邪侵犯肝臟,病症表現在頸項。(上文講述了四時相克導致疾病,這裡講述的是邪氣隨著季節變化而導致疾病。東風產生於春天,屬木氣,所以疾病侵犯肝臟。春氣上升,所以病症表現在頸項。)南風產生於夏天,病邪侵犯心臟,病症表現在胸脅。(火氣應於心臟。心脈循胸出脅,南方之氣主於前面,所以病症表現在胸脅。)西風產生於秋天,病邪侵犯肺臟,病症表現在肩背。

(屬金之氣,所以疾病侵犯肺臟。肺臟位於上焦,靠近肩背,所以病症表現在肩背。)北風產生於冬天,病邪侵犯腎臟,病症表現在腰股。(屬水之氣,所以疾病侵犯腎臟。腰是腎臟的府舍,與股部相近,所以病症表現在腰股。)中央屬土,病邪侵犯脾臟,病症表現在脊背。(脊背位於身體中央,所以應於土。)所以,春天容易出現頭部疾病,(陽氣上升)夏天容易出現臟腑疾病,(指心臟,心臟通於夏氣,是諸臟之主)秋天容易出現肩背疾病,(肺臟的反應)冬天容易出現四肢疾病。(上文北方之病在腰股,這裡說四肢是因為腰股屬陰,四肢氣血較弱,更容易受寒。)所以春天容易患鼻衄,(風邪侵犯頭部)仲夏容易患胸脅疾病,(胸脅靠近心臟)長夏容易患泄瀉腹痛(風寒侵犯脾臟)秋天容易患瘧疾,(暑熱不透,風寒襲擊肌膚)冬天容易患痹症厥冷。(寒邪侵犯四肢)所以冬天不按摩腿部經絡,春天就不會鼻衄,(按摩腿部經絡指按摩肢節以行導引。三冬元氣潛藏於陰,在潛藏的季節擾動筋骨,則精氣外泄,導致春夏秋冬各生其病。所以冬天應該養藏,那麼春天陽氣上升,陰精自固,就不會有鼻衄以及下文所述的疾病?按摩腿部經絡都不可以,那麼冒寒勞作就更不用說了。

)春天不會患頸項疾病,仲夏不會患胸脅疾病,長夏不會患泄瀉腹痛,秋天不會患瘧疾,冬天不會患痹症及泄瀉並伴隨汗出。(這五句也是因為冬天不按摩腿部經絡造成的,因為水旺則生春木,木旺則生夏火,火旺則生長夏土,土旺則生秋金,金旺則生冬水,所以就可以避免四時的疾病。 )精氣是人體的根本,所以精氣充足的人,春天不會患溫病。(人體的精氣,是真陰,是元氣的根本。精氣耗損則陰虛,陰虛則容易受陽邪侵犯,所以容易患溫病。這正是說冬天不按摩腿部經絡,精氣潛藏,陽氣不妄動,春天就沒有溫病,又何必擔心鼻衄頸項等疾病?)夏天暑熱汗不出,秋天就會患瘧疾。這是普通人脈象的規律。(夏季暑熱而汗不出,則暑邪內蓄,等到秋天涼爽的時候,寒熱相爭,就會患瘧疾。所以《熱論篇》說:暑熱應該出汗,不可阻止。)以上兩節,一節說冬天應該閉藏,一節說夏天應該疏泄。冬天不閉藏精氣就會患溫病,夏天不汗泄就會患瘧疾。陰陽開合,應順應時氣。這裡舉冬夏兩季說明,春秋也在其中。凡是四時的氣候,順應則安康,違逆則生病,這就是普通人脈象的規律。脈象,指的是經絡受邪的緣由。

2. 二十八、風證

(《素問·風論》全)

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或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願聞其說。(風之傷人,若惟一證;及其為變,則或寒或熱,或表或里,或在臟腑,或在經絡,無所不至。蓋風雖陽邪,氣則寒肅,是風之與寒本為同類,但有陰陽之辨耳。

《歲露篇》曰:四時八風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則皮膚急而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而腠理開。所以病變若此。後人不究其本,而多立風證名目,失其梗概,致資學者之疑。凡欲辨風者,但當詳察此下諸篇之義。癘,癩同,又音利。)岐伯對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

(風寒襲於膚腠,則玄府閉封,故內不得通,外不得泄,此外感之始也。)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風性動,故善行數變。風本陽邪,陽主疏泄,故令腠理開,開則衛氣不固,故灑然而寒。若寒勝則腠理閉,閉則陽氣內壅,故煩熱而悶。數音朔。)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

(寒邪傷陽,則胃氣不化,故衰少食飲。熱邪傷陰,則津液枯涸,故消瘦肌肉。寒熱交作則振寒,故為怢慄不食。此上三節,皆以明風為寒熱也。怢音秩。)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

(風氣客於陽明,則內入於胃,胃居中焦,其脈上行繫於目系,人肥則腠理致密,邪不得泄,留為熱中,故目黃。人瘦則肌肉疏淺,風寒犯之,陽氣易泄,泄則寒中而泣出。此明風氣之變,或為熱中,或為寒中也。眥音漬。)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衛氣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風由太陽經入者,自背而下,凡五臟六腑之俞皆附焉,故邪必行諸脈俞而散於分肉也。

分肉者,衛氣之所行也。衛氣晝行於陽,自足太陽始,風與衛氣相搏,俱行於分肉之間,故氣道澀而不利。不利則風邪摶聚,故肌肉腫如憤䐜而為瘡瘍。或衛氣不行則體有不仁,故凡於痛癢寒熱,皆有所弗知也。此節帝無所問而伯言之,所以發其詳耳。下節有同然者類此。䐜,昌真切。

瘍音陽。)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曰寒熱。(風寒客於血脈,久留不去,則榮氣化熱,皮膚胕潰,氣血不清,敗壞為癘。故《脈要精微論》曰,脈風成為癘也。胕,腐同。潰音會。)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以季夏戊己傷於邪者為脾風,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為肺風,以冬壬癸中於邪者為腎風。(春與甲乙皆木也,故傷於肝。

夏與丙丁皆火也,故傷於心。季夏與戊己皆土也,故傷於脾。秋與庚辛皆金也,故中於肺。冬與壬癸皆水也,故中於腎。此明風邪內至五臟也。按:本節以四時十干之風分屬五臟,非謂春必甲乙而傷肝,夏必丙丁而傷心也。凡一日之中,亦有四時之氣,十二時之中,亦有十干之分。

故得春之氣則入肝,得甲乙之氣亦入肝,當以類求,不可拘泥,諸氣皆然也。又如本節曰傷曰中,本為互言,初無輕重之別;後世以中風為重,傷風為輕,原非經旨,亦牽強矣。)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風中五臟六腑之俞,即十二經臟腑之風也。

隨俞左右而偏中之,則為偏風,故有偏病之證。)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府,督脈穴。自風府而上,則入腦戶,故為腦風。)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風自腦戶入繫於頭,則合於足之太陽。太陽之脈起於目內眥,風邪入之,故為目風,則或痛或癢,或眼寒而畏風羞澀也。

)飲酒中風,則為漏風。(酒性溫散,善開玄府,酒後中風則汗漏不止,故曰漏風。《病能論》謂之酒風,義見後三十二。)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內耗其精,外開腠理,風邪乘虛入之,故曰內風。)新沐中風,則為首風。(沐頭面中風也。一曰沐浴。)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

(久風不散,傳變而入於腸胃之中,熱則為腸風下血,寒則水穀不化而為飧泄瀉痢。)外在腠理,則為泄風。(風在腠理則汗泄不止,故曰泄風。自上文風氣循風府而上至此共七種,所以明或為風也,故有其病各異、其名不同之義。)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無常方然,致有風氣也。

(風之始入,自淺而深,至其變化,乃為他病,故風為百病之長。《骨空論》曰:風為百病之始也。無常方然者,言變化之多。而其致之者,則皆因於風氣耳。)帝曰:五臟風之形狀不同者何?願聞其診及其病能。(凡察病之法,皆謂之診。凡致病之害,皆謂之能。)岐伯曰: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時咳短氣,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多汗者,陽受風氣,開泄腠理也。

惡風者,傷風惡風也。下文諸臟皆同。皏然,淺白貌,金色白也。肺主氣,在變動為咳,風邪迫之,故時咳短氣也。晝則衛氣在表,風亦隨之,故覺其瘥。暮則衛氣入陰,邪應於內,故為甚也。眉上乃闕庭之間,肺之候也,故肺病則白色見於此。皏,普梗切。差,瘥同。)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

(多汗惡風義如前。焦絕者,唇舌焦燥津液干絕也。風化木,心屬火,風薄於心,則木火合邪,神志潰亂,故或為善怒,或為驚嚇。心主舌,病甚則舌本強,故言不可快。心和則舌能知味,故診當在口。口者兼唇而言,色當赤也。嚇音黑,又虛嫁切。)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乾善怒,時憎女子,診在目下,其色青。

(氣並於肺則悲,肝病而肺氣乘之,故善悲。色微蒼,肝之色也。足厥陰脈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故嗌乾也。善怒,肝之志也。肝為陰中之陽,其脈環陰器,強則好色,病則妒陰,故時憎女子也。肝氣通於目,故診在目下,色當青也。嗌音益。憎音曾。)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墮,四肢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

(身體怠惰、四肢不用者,脾主肌肉四肢也。色薄微黃,土之色也。不嗜食,脾病不能化也。鼻為面王,主應脾胃,故色診當見於鼻上。嗜音示。)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痝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痝然,浮慘貌。風邪入腎,則挾水氣上升,故面為浮腫。

腎脈貫脊屬腎,故令脊痛不能正立。炲,煙炲也。隱曲,陰道也。腎主水,故色黑如炲。腎開竅於二陰,故為隱曲不利。肌肉本主於脾,今其風水合邪,反侮乎土,故診在肌上,色當黑也。又腎風風水義,見後三十一。痝音芒。炲音臺。)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䐜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胃脈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故胃風之狀,頸必多汗惡風。

胃主受納水穀,而風邪居之,故食飲不下,膈塞不通。胃脈循腹裡,故善滿。失衣則陽明受寒於外,故為䐜脹。食寒則胃氣受傷於內,故為泄瀉。胃者肉其應,胃病故形瘦。腹者胃所居,邪實故腹大。此下當詳明六腑之病,而止言胃風者,以胃為六腑之長,即如《本輸篇》所謂大腸小腸皆屬於胃之意,胃病則腑在其中矣。)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

(首為諸陽之會,因沐中風,則頭面之皮腠疏,故多汗惡風。凡患首風者,止作無時,故凡於風氣將發,必先風一日而病甚頭痛,以陽邪居於陽分,陽性先而速也。先至必先衰,是以至其風日則病少愈。內,謂房室之內。不可出者,畏風寒也。)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漏風之病,因於飲酒中風也。

風邪挾酒,則陽氣散越,故多汗。陽勝則身熱惡寒,故不可以單衣。食入於陰,長氣於陽,故食則汗出。甚則陽浮於上,故喘息。汗出不止,故衣濡。陽盛陰虛,津亡於內,所以口乾善渴,身不能勞也。能,耐同。)泄風之狀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乾,上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

(泄風者,表不固也。上漬者,身半以上,汗多如漬也。口中乾,津液涸也。液涸則血虛,故不能勞而身盡痛。汗多則亡陽,故令人寒也。漬,曾四切。)帝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