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經》~ 五卷 (21)
五卷 (21)
1. 十三、五臟平病死脈胃氣為本
按之益堅,石甚不和也。亦石多胃少之義,故曰腎病。)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索如相奪,其勁必甚。辟辟如彈石,其堅必甚,即但石無胃之義,故曰腎死。愚按:十五難所載平病死脈,與本經互有異同。
如以厭厭聶聶、如循榆葉為春平,如雞舉足為夏病,藹藹如車蓋、按之而益大曰秋平,按之蕭索、如風吹毛曰秋死,上大下兌、濡滑如雀之啄曰冬平,啄啄連屬、其中微曲曰冬病,來如解索、去如彈石曰冬死,此皆與本經之不同者也。
至於如引葛、如奪索、如鳥之喙、如鳥之距、耎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喘喘累累如鉤而堅之類,又皆不載,不知何故異同顛倒若此?意者其必有誤或別有所謂耶?且難經之義,原出本論,學者當以本經為主。)
白話文:
十三、五臟平病死脈胃氣為本
按壓時感覺更加堅硬,像石頭一樣且極不和緩,這是腎脈中石多胃氣少的表現,所以稱為腎病。
死亡的腎脈表現為:脈來時像被爭奪的繩索般緊繃,又像彈射的石頭般堅硬急促,這稱為腎死。(「索如相奪」表示脈象極其緊繃;「辟辟如彈石」表示脈象極其堅硬,即只有石脈而無胃氣,所以稱為腎死。)
《難經·十五難》中記載的平脈、病脈、死脈,與《內經》的內容有些差異。例如:
- 將「厭厭聶聶、如循榆葉」視為春季的平脈,
- 「如雞舉足」視為夏季的病脈,
- 「藹藹如車蓋、按之而益大」視為秋季的平脈,
- 「按之蕭索、如風吹毛」視為秋季的死脈,
- 「上大下尖、濡滑如雀之啄」視為冬季的平脈,
- 「啄啄連屬、其中微曲」視為冬季的病脈,
- 「來如解索、去如彈石」視為冬季的死脈,
這些都與《內經》的記載不同。
此外,《難經》中未記載的脈象,如「如引葛、如奪索、如鳥之喙、如鳥之距、耎弱招招如揭長竿末梢、喘喘累累如鉤而堅」等,不知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或許是記載有誤,或另有其他解釋?
《難經》的理論原本出自《內經》,因此學習時應以《內經》為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