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

《醫經原旨》~ 卷二 (30)

回本書目錄

卷二 (30)

1. 脈色下第四

大腸應庚金,棗葉生初夏,火王則金衰,故死。)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如華,如草木之華而輕浮柔弱也。小腸屬丙火,與心為表裡,小腸不足,則氣通於心。善恐不欲坐臥者,心氣怯而不寧也。行立常聽者,恐懼多而生疑也。

丙火墓於戌,故當季秋死。)

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盛脈細而少氣不足以息者,外有餘而中不足,枝葉盛而根本虛也,故危亡近矣。)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體消瘦而脈反大,胸中反多氣者,陰不足而陽有餘也。陰形既敗,孤陽無獨留之理,故死。)形氣相得者生,(體貌為形,陰也;運行屬氣,陽也。

陰主靜,陽無陰不成。陽主動,陰無陽不生,故傷以寓氣,氣以運形,陰陽當和,不得相失。如形盛脈大,形瘦脈細,皆為相得。相得者生,反此者危也。)參伍不調者病。(三以相參,伍以相類,謂之不調。凡或大或小、或遲或疾、往來出入而無常度者,皆病脈也。)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三部九候失其常,故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上下左右,即三部九候而各有左右也。參舂,謂大數而鼓,如杵之舂,陽極之脈也,故曰「病甚」,甚至息數相失而不可以數計者死。夫人一呼脈再至,一吸脈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脫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盡」。今相失而不可數,蓋不止於五六至矣,必死可知。

舂,書容切。)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臟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減者死。(三部之脈,上部頭,中部手,下部足。此言中部之脈雖獨調,而頭,足眾臟之脈已失其常者當死。若中部之脈減於上下二部者,中氣大衰也,亦死。)目內陷者死。(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目內陷者,陽精脫矣,故必死。

)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當踝而彈之。(手足之絡,皆可取而驗之。手踝之上,手太陰肺絡也;足踝之上,足太陰脾絡也。肺藏氣而主治節,脾屬土而主灌溉,故可取之以察吉凶。)其應過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應疾中手渾渾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應上不能至五寸,彈之不應者死。(應,動也。

應過五寸以上,氣脈充也。蠕蠕,蟲行貌,謂其耎滑而勻和也,是謂不病之脈。疾,急疾也。渾渾,濁亂也。徐徐,遲緩也。不能至五寸者,氣脈衰,彈之不應者,氣脈絕,故微則為病,而甚則為死也。蠕,音如。)是以脫肉身不去者死。(脾胃竭則肌肉消,肝腎敗則筋骨憊,肉脫身重,死期至矣。

不去者,不能動搖來去也。)中部乍疏乍數者死。(中部,兩手脈也。乍疏乍數者,氣脈敗亂之兆也,故死。)其脈代而鉤者,病在絡脈。(代而鉤者,俱應夏氣,而夏氣在絡也。)九候之相應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上下若一,言其大小遲疾,皆貴乎和平也。)一候後則病,二候後則病甚,三候後則病危。

白話文:

脈色下第四

大腸的氣血運行與庚金(五行之一)相關,庚金的旺盛時期在初夏,而火氣過盛則會導致金氣衰弱,所以人就會死亡。脈象像花朵一樣輕浮柔軟的人,會經常感到恐懼,不想坐臥,走動時也總是豎起耳朵聆聽,這是小腸之氣不足的表現,到了季秋就會死亡。 (脈象如花,指的是像花朵一樣輕浮柔軟。小腸屬丙火,與心臟互為表裡,小腸氣虛,則氣血流通受阻於心臟。經常恐懼不想坐臥,是因為心氣不足而不安寧;走動時總是豎起耳朵聆聽,是因為恐懼過多而產生疑慮。)丙火在戌(戌為地支之一)處為墓庫,所以會在季秋死亡。

身體強壯但脈象細弱,氣息微弱到不足以維持呼吸的人很危險。(身體強壯但脈象細弱,氣息微弱,這是外在充盛而內在不足,就像枝葉茂盛而根基虛弱一樣,所以危險臨近。)身體消瘦但脈象卻很強大,胸中氣息充盈的人會死亡。(身體消瘦而脈象卻很大,胸中氣息又很充盈,這是陰氣不足而陽氣過盛。陰氣已衰敗,單獨的陽氣無法長久存在,所以會死亡。)形氣相合的人能活下去,(形體是陰,氣息是陽。陰主靜,陽氣依賴陰氣才能存在;陽主動,陰氣依賴陽氣才能生長,所以傷病要依靠氣血來調理,氣血要運行於形體,陰陽要調和,不能互相虧損。例如身體強壯脈象強大,或身體消瘦脈象細弱,這些都是陰陽相合的。陰陽相合的人能活,反之則危險。)陰陽失調就會生病。(三種脈象互相參照,五種脈象互相類比,如果這些脈象失調,例如脈象忽大忽小、忽快忽慢、來回不定,這些都是病脈。)三部九候全部失常的人會死亡。(三部九候失去常態,就會死亡。)上下左右的脈象,如果像舂米一樣互相應和,病情就很嚴重;上下左右的脈象如果互相脫節,無法計數,就會死亡。(上下左右指的是三部九候,各有左右之分。「舂」指的是大力捶打,像用杵舂米一樣,是陽氣極盛的脈象,所以說「病情很嚴重」,如果呼吸和脈象互相脫節,無法計數,就必定會死亡。正常人一呼一吸,脈搏跳動兩次,稱為「平脈」,三次稱為「離經」,四次稱為「脫精」,五次稱為「死脈」,六次稱為「命盡」。現在脈象脫節無法計數,超過五次或六次,死亡是必然的。)中部脈象即使正常,但與其他臟腑的脈象互相脫節的人也會死亡;中部脈象減弱的人也會死亡。(三部脈象,上部指頭部,中部指手部,下部指足部。這裡指的是中部脈象雖然正常,但頭部、足部和其他臟腑的脈象已經失去常態,就會死亡。如果中部脈象比上下兩部脈象減弱,說明中氣大衰,也會死亡。)眼睛凹陷的人會死亡。(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注於眼睛,使眼睛有神采,眼睛凹陷說明陽氣精華已經耗盡,所以必定會死亡。)用左手按壓足踝上方五寸處,然後彈擊右手足踝處。(手足的絡脈都可以用來診斷。手踝上方是手太陰肺經的絡脈;足踝上方是足太陰脾經的絡脈。肺臟主氣,主宰全身氣血的運行;脾臟屬土,主運化水谷精微,所以可以通過這些絡脈來觀察吉凶。)如果脈象反應超過五寸以上,像蟲子一樣蠕動,則沒有疾病;如果脈象反應在手腕處,脈象混亂或遲緩,則有疾病;如果脈象反應不到五寸,彈擊也沒有反應,則會死亡。(「應」指的是脈象的反應。「應」超過五寸以上,說明氣血充盈。「蠕蠕」像蟲子爬行一樣,指的是脈象柔和均勻,這是沒有疾病的脈象。「疾」指的是急促。「渾渾」指的是混亂。「徐徐」指的是遲緩。反應不到五寸,說明氣血衰弱,彈擊沒有反應,說明氣血已絕,所以輕則生病,重則死亡。「蠕」的讀音與「如」相同。)所以肌肉脫落而身體卻不能動的人會死亡。(脾胃衰竭則肌肉消瘦,肝腎衰敗則筋骨無力,肌肉脫落而身體卻不能動,死亡期限已到。)中部脈象忽疏忽數的人會死亡。(中部指的是兩手脈象。脈象忽疏忽數,是氣血敗亂的徵兆,所以會死亡。)脈象代搏而呈現鉤狀的人,疾病在絡脈。(脈象代搏而呈現鉤狀,都與夏季的氣候有關,而夏季之氣主絡脈。)九候脈象互相應和,上下協調一致,不能互相脫節。(上下協調一致,指的是脈象的大小、快慢都要平和。)觀察脈象一候後出現病情,二候後病情加重,三候後病情危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