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

《醫經原旨》~ 卷二 (25)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5)

1. 脈色下第四

)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數動者,陽脈也。數動一代者,陽邪傷其血氣也。故為泄及便膿血。)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脈失其常曰過,可因切而知也。陽有餘則血少,故脈澀;陰有餘則血多,故脈滑。)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陽有餘者,陰不足也,故身熱無汗;陰有餘者,陽不足也,故多汗身寒,以汗本屬陰也。)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

(陽余無汗,以表實也;陰余身寒,以陰盛也;陰陽有餘,陰邪實表之謂也。)推而外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此下言察病之法,當推求於脈,以決其疑似也。凡病若在表,而欲求之於外矣,然脈則沉遲不浮,是在內而非外,故知其心腹之有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凡病若在裡,而欲推求於內矣,然脈則浮數不沉,是在外而非內,故知其身之有熱也。

)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凡推求於上部,然脈止見於上,而下部則弱,此以有升無降,上實下虛,故腰足為之清冷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凡推求於下部,然脈止見於下,而上部則虧,此以有降無升,清陽不能上達,故為頭項痛也;或以陽虛而陰湊之,亦為頭項痛也。當外而不外,病在內;當內而不內,病在外。

上、下亦如之。)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按之至骨,沉陰勝也。脈氣少者,血氣衰也。正氣衰而陰氣盛,故為是病痹。)關格之脈,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以上為格陽。(人迎,足陽明胃脈也,在頸下挾結喉旁一寸五分。

一盛、二盛,猶言一倍、二倍,謂以人迎、寸口相較,或此大於彼,或彼大於此,有三倍、四倍之殊也。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大小齊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故人迎、寸口而至於盛衰相倍者,乃不免於病矣。

然人迎候陽,故一盛為少陽,膽與三焦也;二盛在太陽,膀胱、小腸也;三盛在陽明,胃與大腸也;四盛以上者,以陽脈盛極而陰無以通,故曰「格陽」。)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以上為關陰。(寸口,手太陰肺脈也。寸口候陰,故一盛在厥陰,肝與心主也;二盛在少陰,心與腎也;三盛在太陰,脾與肺也;四盛以上者,以陰脈盛極而陽無以交,故曰「關陰」。)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羸,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俱盛四倍以上,謂盛於平常之脈四倍也。物不可以過盛,盛極則敗。凡脈盛而至於關格者,以陰陽離絕,不能相營,故致羸敗極盡也。精氣,天稟也,言不能盡其天年而夭折也。邪在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氣盛矣,陽氣太盛則陰不利,陰脈不利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氣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關」,陽氣太盛則陰氣不能榮也,故曰「格」,陰陽俱盛不得相榮,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

白話文:

脈色下第四

脈搏跳動快而有力,每次跳動都很快,表示疾病在陽脈,並可能伴隨腹瀉和排出膿血。(脈搏跳動快是陽脈的表現,每次跳動都很快,說明陽邪損傷了氣血,所以會腹瀉和排出膿血。)脈搏過於異常的,要仔細診斷;脈搏澀滯的,是陽氣過盛;脈搏滑利的,是陰氣過盛。(脈搏失去常態就叫異常,可以通過切脈來判斷。陽氣過盛則血液減少,所以脈搏澀滯;陰氣過盛則血液增多,所以脈搏滑利。)陽氣過盛會導致身體發熱不出汗,陰氣過盛會導致多汗怕冷。(陽氣過盛,陰氣不足,所以身體發熱不出汗;陰氣過盛,陽氣不足,所以多汗怕冷,因為汗液屬陰。)陰陽都過盛則會不出汗而感到寒冷。

(陽氣過盛不出汗,是因為表層實證;陰氣過盛怕冷,是因為陰盛;陰陽都過盛,是陰邪實證在表層。)如果推測病情應該在體表,但脈象卻沉遲不浮,則表示病情在內而非外,說明有心腹積聚。(以下論述診斷疾病的方法,應該從脈象推測,以判斷疑似情況。如果疾病在表層,就應該從體表尋找原因,但是脈象卻沉遲不浮,表示病情在內而非外,所以知道是心腹積聚。)如果推測病情應該在內臟,但脈象卻浮數不沉,則表示病情在外而非內,說明身體發熱。(如果疾病在裡層,就應該從內臟尋找原因,但是脈象卻浮數不沉,表示病情在外而非內,所以知道是身體發熱。)

如果推測病情在上半身,但脈象只在上半身出現,下半身卻虛弱,表示氣血上升而不下降,上實下虛,所以腰腿會感覺冰冷。(推測病情在上半身,但是脈象只在上半身出現,下半身卻虛弱,這是因為氣血上升而不下降,上實下虛,所以腰腿感覺冰冷。)如果推測病情在下半身,但脈象只在下半身出現,上半身卻虛弱,表示氣血下降而不上升,清陽之氣不能上升,所以會頭項疼痛。(推測病情在下半身,但是脈象只在下半身出現,上半身卻虛弱,這是因為氣血下降而不上升,清陽之氣不能上升,所以頭項疼痛;或者因為陽虛陰盛,也會導致頭項疼痛。如果診斷病情應該在體表,卻不在體表,則表示病情在內;如果診斷病情應該在內臟,卻不在內臟,則表示病情在體表。上、下半身的診斷也是如此。)按壓到骨頭,脈氣微弱,表示腰脊疼痛並且身體麻痹。(按壓到骨頭,表示陰氣過盛。脈氣微弱,表示氣血衰弱。正氣衰弱而陰氣盛,所以會腰脊疼痛並且身體麻痹。)

關格脈的診斷:人迎脈搏跳動一次比寸口脈強,疾病在少陽;跳動兩次比寸口脈強,疾病在太陽;跳動三次比寸口脈強,疾病在陽明;跳動四次以上比寸口脈強,表示格陽。(人迎脈是足陽明胃脈,位於頸部喉嚨旁一寸五分處。一次、兩次跳動比寸口脈強,是指一倍、二倍,是指人迎脈和寸口脈相比,一個大於另一個,有二倍、三倍的差別。寸口脈主內,人迎脈主外,兩者互相應,此消彼長,如果如同繩子一般大小相等,春夏人迎脈略強,秋冬寸口脈略強,這種情況稱為「平人」,所以人迎脈和寸口脈出現盛衰相差一倍以上,就免不了生病。人迎脈診斷陽氣,所以一次跳動比寸口脈強,疾病在少陽,膽經和三焦經;兩次跳動比寸口脈強,疾病在太陽,膀胱經和小腸經;三次跳動比寸口脈強,疾病在陽明,胃經和大腸經;四次以上跳動比寸口脈強,是陽脈過盛而陰氣不能流通,所以稱為「格陽」。)寸口脈搏跳動一次比人迎脈強,疾病在厥陰;跳動兩次比人迎脈強,疾病在少陰;跳動三次比人迎脈強,疾病在太陰;跳動四次以上比人迎脈強,表示關陰。(寸口脈是手太陰肺脈。寸口脈診斷陰氣,所以一次跳動比人迎脈強,疾病在厥陰,肝經和心經;兩次跳動比人迎脈強,疾病在少陰,心經和腎經;三次跳動比人迎脈強,疾病在太陰,脾經和肺經;四次以上跳動比人迎脈強,是陰脈過盛而陽氣不能交合,所以稱為「關陰」。)人迎脈和寸口脈都比平常跳動快四倍以上,稱為關格,關格脈虛弱,不能充分吸收天地精氣就會死亡。

(都比平常跳動快四倍以上,是指比平常脈象強四倍。事物不能過度,過盛則衰。脈象過盛而達到關格的程度,是因為陰陽離絕,不能互相滋養,所以會虛弱衰敗到極點。精氣是先天稟賦,表示不能活到盡其天年而夭折。邪氣在腑臟,則陽脈不協調,陽脈不協調則氣滯留,氣滯留則陽氣過盛,陽氣過盛則陰氣受損,陰脈受損則血滯留,血滯留則陰氣過盛,陰氣過盛則陽氣不能滋養,所以稱為「關」,陽氣過盛則陰氣不能滋養,所以稱為「格」,陰陽都過盛而不能互相滋養,所以稱為「關格」。關格,是指不能活到盡其天年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