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原旨》~ 卷二 (2)
卷二 (2)
1. 脈色下第四
心脈搏堅而長,當病舌卷不能言;(搏,謂弦強搏擊於手也。心脈搏堅而長者,肝邪乘心,臟氣虧甚而失和平之氣也。手少陰脈,從心系上挾咽,故令舌卷不能言。搏擊之脈,皆肝邪甚也。肝本屬木,而何五臟皆畏之?蓋五臟皆以胃氣為本,脈無胃氣則死。凡木強者土必衰,脈搏者胃多敗,故堅搏為諸臟所忌。
白話文:
當心脈搏動強而有力、持續時間長時,可能出現的症狀是舌頭捲起,無法說話。
(搏動:指脈搏弦緊而強勁地跳動。心脈搏動強而有力、持續時間長,表示肝臟的邪氣侵犯了心臟,臟器功能衰退嚴重,失去了平衡的狀態。手少陰脈從心臟延伸到喉嚨,所以會導致舌頭捲起,無法說話。強勁的脈搏跳動都是肝臟邪氣很重的表現。
肝臟本屬木行,為什麼其他五臟都害怕它呢?這是因為五臟都以胃氣為基礎,脈搏沒有胃氣就會死亡。所有屬木的強旺狀態都必然會導致屬土的衰弱,脈搏跳動不止表示胃氣嚴重受損,所以強而有力的脈搏跳動是所有臟器所忌憚的。)
茲心脈搏堅而長者,以心臟之胃氣不足而邪有餘也。搏之微則邪亦微,搏之甚則幾於真臟矣,故當以搏之微甚而察病之淺深。夫五臟皆以胃氣為本,搏堅皆為賊克之徵,其本臟搏堅,亦自戕而自病也。)其耎而散者,當消環自已。(若證如前而脈則耎散者,心氣將和也。消,盡也。
白話文:
當心臟脈搏堅硬有力時,表示心臟胃氣不足而邪氣過剩。脈搏細弱,則邪氣也弱;脈搏強勁,則邪氣接近影響到心臟本身,因此應該根據脈搏的強度來判斷疾病的輕重。
五臟都以胃氣為基礎,脈搏堅硬都是賊邪剋制身體的徵兆。如果本臟脈搏堅硬,表示身體正在自我損傷和生病。
如果脈搏微弱而分散,則表示病症將會自行消退。如果症狀如前,但脈搏微弱且分散,則說明心氣將要恢復正常。消,指病症消失殆盡。
環,周也。謂期盡一周而病自已矣。)肺脈搏堅而長,當病唾血;其耎而散者,當病灌汗,至令不復散發也。(肺脈搏堅而長,邪乘肺也。肺系連喉,故為唾血。若耎而散則肺虛不斂,汗出如水,故云「灌汗」。汗多亡陽,故不可更為發散也。)肝脈搏堅而長,色不青,當病墜若搏,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
白話文:
**環:**表示一週。指病情會在經過一週後自然痊癒。
肺脈搏動硬朗而綿長: 可能會咳血;脈動細而散亂:可能會大汗淋漓,且無法自行散發。
**(肺脈搏動硬朗而綿長:**說明邪氣侵犯肺部。肺部與喉嚨相連,因此會咳血。若脈動細而散亂: 則表示肺部虛弱,無法收斂汗液,汗水會像水一樣流出來,所以說是「灌汗」。大量出汗會損傷陽氣,因此不能再使用發散的治療方法。
肝脈搏動硬朗而綿長,面色不青: 可能會感到胸悶氣喘,這是因為血滯留在兩側脅肋之下,導致呼吸困難。
其耎而散色澤者,當病溢飲。溢飲者,渴暴多飲,而易入肌皮腸胃之外也。(肝脈搏堅而長,肝自病也。臟病於中,色必外見,其色當青而不青者,以病不在臟而在經也,必有墜傷。若由搏擊,則血停脅下而氣不利,故令人喘逆。若其耎散則肝木不足,脾濕勝之,濕在肌膚,故顏色光澤,病為溢飲。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皮膚鬆弛而濕潤,面色發散,可能是患有溢飲症。溢飲症是因為喝水過急過多,導致水液滲透到肌肉、皮膚和腸胃之外。
(肝脈搏動堅硬而綿長,說明肝臟本身有病。臟腑疾病會表現在外貌上,如果臉色應該發青卻不青,說明病不在臟腑而在經脈上,可能是因為跌打受傷。如果是由於搏擊導致,則會有血瘀在肋骨下方,氣血運行不暢,所以會讓人喘不過氣。如果皮膚鬆弛而濕潤,則說明肝木不足,脾濕過盛,濕氣滯留在皮膚中,所以面色看起來明亮光澤。這種疾病就是溢飲症。)
)胃脈搏堅而長,其色赤,當病折髀;其耎而散者,當病食痹。(胃脈搏堅,木乘土也,加之色赤,則陽明火盛,木火交熾,胃經必傷。陽明下行者,從氣衝下髀,抵伏兔,故病髀如折也。若耎而散者,胃氣本虛。陽明支別上行者,由大迎、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故食即氣逆滯悶不行,而為食痹。)脾脈搏堅而長,其色黃,當病少氣;其耎而散,色不澤者,當病足脛腫,若水狀也。
白話文:
脾脈
- 如果脾脈搏動強勁有力、時間長,而且顏色偏紅,可能會得折腿的病。
- 如果脾脈搏動細弱散亂,可能會得食積不化的病。(脾脈強勁,說明木氣剋制了脾土;加上顏色泛紅,表明陽明胃火旺盛,木火交織,損傷了胃經。陽明胃經的氣往下走,從氣衝穴到膝窩,抵達伏兔穴,所以會出現腿部像折斷一樣疼痛的症狀。如果脾脈細弱散亂,表明脾氣虛弱。陽明胃經的分支往上走,從大迎穴、人迎穴循著喉嚨,進入缺盆穴,穿過膈肌,與胃相連,並連接脾臟,所以吃東西後會出現氣逆、胸悶、氣血不通,形成食積不化的病症。)
胃脈
- 如果胃脈搏動強勁有力、時間長,而且顏色偏黃,可能會得氣虛的病。
- 如果胃脈搏動細弱散亂,顏色黯淡,可能會得小腿腫脹如水的病。(胃脈強勁,說明木氣剋制了脾土;加上顏色偏黃,表明太陰脾土虛弱;氣虛,說明肺氣虛弱,無法濡養全身。胃脈細弱散亂,說明胃氣虛弱。陽明胃經的分支往上走,從大迎穴、人迎穴循著喉嚨,進入缺盆穴,穿過膈肌,與胃相連,並連接脾臟;脾氣虛弱,無法運化水濕,導致小腿腫脹如水。)
(邪脈乘脾,脾氣必衰,脾虛無以生血,故本臟之色見於外。脾弱不能生肺,故為少氣。若其耎散而色不澤者,尤屬脾虛。脾經之脈,從拇指上內踝前廉,循胻骨後,交出厥陰之前,故病足胻腫。若水狀者,以脾虛不能制水也。)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其耎而散者,當病少血,至令不復也。
白話文:
當邪氣侵襲脾臟,脾氣就會衰弱,脾虛無法生血,所以本臟的氣色會表現在外表上。脾臟虛弱不能幫助肺臟,所以會氣短。如果脾臟虛弱,而且氣色不好,更說明脾虛嚴重。脾臟經脈從拇指內踝前緣開始,沿著腓骨後方,交會於厥陰經之前,所以脾臟病變時,足腓骨處會腫脹。如果是水腫,是因為脾虛不能控制水液。
腎脈搏堅硬而細長,顏色黃中帶紅,會出現腰部彎曲的症狀;如果腎脈虛弱而散亂,會導致嚴重貧血,以至於無法恢復。
(邪脈干腎,腎氣必衰,其色黃赤,為火土有餘而腎水不足,故病腰如折也。若其耎散,腎氣本虛。腎主水以生化津液,今腎氣不化,故病少血。本原氣衰,故令不能遽復。搏堅而長者,邪勝乎正,是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也。耎而散者,本原不足,是謂「正氣奪則虛」也。
白話文:
邪氣侵襲腎臟,導致腎氣衰弱,面色黃赤,表明火土之氣過剩而腎水不足,因此出現腰部痠痛如折的感覺。
如果腎氣虛散,表示腎氣本來就虛弱。由於腎臟主宰水分代謝,生成津液,現在腎氣不足,無法生成津液,所以出現血氣不足的症狀。
根本元氣衰弱,因此身體無法快速恢復。如果邪氣結塊且持久,表示邪氣勝過正氣,俗話說:「邪氣聚集的地方,正氣必定虛弱。」
如果腎氣虛散,表示根本元氣不足,俗話說:「正氣被奪,身虛體弱。」
一以有邪而致虛,一以無邪而本虛,虛雖若一,而病本不同。)心脈急,病心疝,少腹當有形。(心為牡臟,小腸為使,氣本屬陽,今脈緊急,陰寒勝也,以陽臟而為陰勝,故病心疝。心疝者,形在少腹,而實以寒乘少陰所致。)而胃脈實則脹,虛則泄。(實為邪有餘,故脹滿;虛為正不足,故泄利。
白話文:
一種是因邪氣入侵而導致虛弱,一種是本來就虛弱沒有邪氣。雖然虛弱的表現可能相同,但病因卻不一樣。
- 如果心脈跳動急促,則會導致心疝,小腹部位可能出現腫塊。(心臟是陽臟,小腸是它的屬官,氣本來屬陽,現在脈搏急促,說明陰寒盛行,陽臟被陰氣剋制,所以會導致心疝。心疝的腫塊會出現在小腹,但實際上是由寒氣侵襲太陰造成的。)
- 如果胃脈實大,會導致脹氣;如果胃脈虛弱,會導致腹瀉。(實證是邪氣過盛,所以會脹滿;虛證是正氣不足,所以會腹瀉。)
心為君主,胃為水穀之海,故重揭其義以明之。)夫脈者,血之府也,(府,聚也,府庫之謂也。血必聚於經脈之中,故脈實血實,脈虛血虛也。然此「血」字,實兼氣為言,非獨指在血也。脈之盛衰,所以統候血氣之虛實、有餘不足也。)長則氣治,(氣充和也。)短則氣病,(氣不足也。
白話文:
心臟是人體的主宰,胃是消化食物的場所,因此再次強調它們的重要性。
脈搏是血液的聚集地(府庫)。血液一定聚集在經脈之中,所以脈搏強盛表示血液充足,脈搏微弱表示血液虛弱。但是,這裡的「血」字實際上包含了氣,並不是單獨指血液。脈搏的盛衰,可以統籌判斷血氣的虛實、多餘或不足。
脈搏長表示氣充和,脈搏短表示氣不足。
)數則煩心,(火熱甚也。)大則病進,(邪方張也。)上盛則氣高,(寸為上,上盛者,邪壅於上也。氣高者,喘滿之謂。)下盛則氣脹,(關、尺為下,下盛者,邪滯於下,故腹為脹滿。)代則氣衰,(脈多變更不常者曰代,氣虛無主也。)細則氣少,(脈來微細,正氣不足也。
白話文:
有幾種煩人的心悸,(火熱很盛。)病情嚴重的話會加重,(邪氣正在上升。)上盛的話氣分高(寸脈代表上部,上盛就是邪氣壅滯在上面,氣分高就是指喘滿)。下盛的話氣分脹滿(關脈、尺脈代表下部,下盛就是邪氣停滯在下面,所以腹部會脹滿)。代脈的話氣分衰竭(脈象變化不定,就是代脈,表示氣虛無力)。細脈的話氣分不足(脈象細小微弱,表示正氣不足)。
)澀則心痛。(澀為血少氣滯,故為心痛。)渾渾革至如湧泉,病進而色弊,綿綿其去如弦絕,死。(渾渾,濁亂不明也。革至,如皮革之堅硬也。湧泉,其來汩汩無序,但出不返也。若得此脈而病加日進,色加憔弊,甚至綿綿如瀉漆,及如弓弦之斷絕者,皆真氣已竭,故死。)粗大者,陰不足,陽有餘,為熱中也。
白話文:
澀脈
如果脈搏澀滯不暢,表明氣血不通,容易引起心痛。
渾渾革至脈
脈象渾濁不清,如皮革般堅硬,猶如湧泉般不斷湧現,但只出不返。如果出現這樣的脈象,病情會加重,面色會逐漸憔悴,最終如瀉漆般綿延不斷,或如弓弦斷裂一般,表明正氣已耗盡,將會死亡。
粗大脈
脈象粗大,表示陰氣不足,陽氣有餘,容易導致熱症。
(粗大者,浮洪之類,陽實陰虛,故為內熱。)來疾去徐,上實下虛,為厥巔疾。(來疾者,其來急也;去徐者,其去緩也;上實者,寸盛也;下虛者,尺弱也。皆陽強之脈,故為陽厥、頂巔之疾。夫察脈須識上、下、來、去、至、止六字,不明此六字,則陰、陽、虛、實不別也。
白話文:
(脈象)粗大且浮而洪的,陽氣實而陰氣虛,所以是內熱。來勢急,退卻緩,上部脈象實而下部脈象虛,是厥頂疾。(來勢急,是指脈象來得快;退卻緩,是指脈象去得慢;上部脈象實,是指寸脈盛;下部脈象虛,是指尺脈弱。這些脈象都是陽氣強的脈,所以是陽厥頂巔之疾。診脈時必須瞭解上、下、來、去、至、止六個字,如果不懂這六個字,就無法分辨陰陽虛實。
上者為陽,來者為陽,至者為陽,下者為陰,去者為陰,止者為陰。上者自尺部上於寸口,陽生於陰也;下者自寸口下於尺部,陰生於陽也;來者自骨肉之分而出於皮膚之際,氣之升也;去者自皮膚之際而還於骨肉之分,氣之降也。應曰至,息曰止也。)來徐去疾,上虛下實,為惡風也。
白話文:
上面的是陽氣,來到的是陽氣,到達的是陽氣;下面的是陰氣,離開的是陰氣,停止的是陰氣。上面從尺部到寸口,是陽氣從陰氣中產生;下面從寸口到尺部,是陰氣從陽氣中產生;來到的是從骨肉的分界線出來,到達皮膚的邊緣,是氣的上行;離開的是從皮膚的邊緣返回到骨肉的分界線,是氣的下行。應答為陽氣到達,呼息為陰氣停止。
來得緩慢,去得快速,上面空虛,下面實,是受了風邪。
故中惡風者,陽氣受也。(來之徐,上之虛者,皆陽不足也。陽受風氣,故陽虛者必惡風,而惡風之中人,亦必陽氣受之也。惡,上去聲,下入聲。)有脈俱沉細數者,少陰厥也。(沉細者,腎之脈體也。兼數則熱,陰中有火也,故為少陰之陽厥。)沉細數散者,寒熱也。(沉細為陰,數散為陽。
白話文:
因此,中風的人是因為陽氣受到了邪氣的侵襲,上面虛弱的人,都是陽氣不足。陽氣受到風氣的侵襲,所以陽虛的人一定怕風,而怕風的人,也一定是陽氣受到侵襲。惡,上聲,下入聲。
有脈象同時沉細數的人,是少陰厥。沉細的人,脈象屬於腎臟。同時數快,則是有熱,陰中有火,所以是少陰的陽厥。
沉細數散的人,寒熱。沉細屬於陰,數散屬於陽。
陰脈數散,陰不固也,故或入之陰,或出之陽,而為往來寒熱。浮而散者,為眴僕。(浮者陰不足,散者神不守,浮而散者陰氣脫,故為眴僕也。眴,雄絹切,眩暈也。)諸浮不躁者皆在陽,則為熱,其有躁者在手。(脈浮為陽,而躁則陽中之陽,故但浮不躁者,皆屬陽脈,未免為熱。
白話文:
陰脈脈象呈現多次散亂的狀態,說明陰氣固攝不足,因此時而流入陰脈,時而流入陽脈,導致寒熱往來交替。脈象浮散的人,會出現眩暈的症狀。(脈象浮表示陰氣不足,散表示精神不守,脈象浮散的人陰氣離散,所以會出現眩暈的症狀。)所有脈象浮大而沒有躁動感的人,脈象都位於陽脈,會出現發熱的症狀。如果脈象浮大且有躁動感的人,脈象位於手脈。(脈象浮大代表陽脈,而躁動代表陽脈中的陽脈,所以只有脈象浮大而沒有躁動感的人,脈象都屬於陽脈,不會出現發熱的症狀。)
若浮而兼躁,乃為陽極,故當在手。在手者陽中之陽,謂手三陽經也。此與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陽;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陽之義同。)諸細而沉者皆在陰,則為骨痛,其有靜者在足。(沉細為陰,而靜則陰中之陰,故脈但沉細者病在陰分,當為骨痛,若沉細而靜,乃為陰極,故當在足。在足者,陰中之陰,謂足三陰經也。
白話文:
如果脈浮又躁,這是陽氣極盛,所以應在手上。手上是陽中之陽,指的是手三陽經。這與人迎脈一盛,疾病在足少陽經;一盛而躁,疾病在手少陽經的道理相同。
所有細而沉的脈象都在陰分,表現為骨痛,其中有靜脈的是在足上。(沉細為陰,而靜則陰中之陰,所以脈只有沉細的,疾病在陰分,表現為骨痛;如果沉細而靜,這是陰極,所以應在足上。足上是陰中之陰,指的是足三陰經。)
)數動一代者,病在陽之脈也,泄及便膿血。(數動者,陽脈也。數動一代者,陽邪傷其血氣也。故為泄及便膿血。)諸過者切之,澀者陽氣有餘也,滑者陰氣有餘也。(脈失其常曰過,可因切而知也。陽有餘則血少,故脈澀;陰有餘則血多,故脈滑。)陽氣有餘為身熱無汗,陰氣有餘為多汗身寒,(陽有餘者,陰不足也,故身熱無汗;陰有餘者,陽不足也,故多汗身寒,以汗本屬陰也。)陰陽有餘則無汗而寒。
白話文:
脈搏動得過快的人,疾病在陽脈上,會出現腹瀉和排膿血。(脈搏動得快,說明陽脈出問題。動得過快,說明陽邪損傷了血氣,所以會腹瀉和排膿血。)
脈搏過度按壓時感覺到澀澀的,說明陽氣過多;而按壓時感覺滑溜溜的,說明陰氣過多。(脈搏過度跳動就是異常,可以通過按壓來瞭解具體情況。陽氣過多則血少,所以脈搏跳動澀;陰氣過多則血多,所以脈搏跳動滑。)
陽氣過多的人會發燒但不出汗,陰氣過多的人會多汗且身體發寒。(陽氣過多,說明陰不足,所以發燒不出汗;陰氣過多,說明陽不足,所以多汗且身體發寒,因為汗本質上屬陰。)
陽氣和陰氣都過多的人,既不出汗又發寒。
(陽余無汗,以表實也;陰余身寒,以陰盛也;陰陽有餘,陰邪實表之謂也。)推而外之,內而不外,有心腹積也;(此下言察病之法,當推求於脈,以決其疑似也。凡病若在表,而欲求之於外矣,然脈則沉遲不浮,是在內而非外,故知其心腹之有積也。)推而內之,外而不內,身有熱也;(凡病若在裡,而欲推求於內矣,然脈則浮數不沉,是在外而非內,故知其身之有熱也。
白話文:
如果陽氣過盛,汗不出,是因為表氣過盛的緣故;如果陰氣過盛,身體寒冷,是因為陰氣過盛的緣故;陰陽兩氣都過盛,陰邪實證在表。
從這裡推廣出去,如果內在有病而外在無症,表明心腹有積滯;(下面講述辨別疾病方法,應從脈象推究,以確定疑似疾病。凡是疾病如果在表,應該從外面尋找原因,但如果脈象沉遲不浮,表明問題在內而不在外,因此知道是心腹有積滯。)
從這裡推廣到內部,如果外在有症而內在無病,表明身體有熱;(凡是疾病如果在裡,應該從內部尋找原因,但如果脈象浮數不沉,表明問題在外而不在內,因此知道是身體有熱。
)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清也;(凡推求於上部,然脈止見於上,而下部則弱,此以有升無降,上實下虛,故腰足為之清冷也。)推而下之,下而不上,頭項痛也。(凡推求於下部,然脈止見於下,而上部則虧,此以有降無升,清陽不能上達,故為頭項痛也;或以陽虛而陰湊之,亦為頭項痛也。當外而不外,病在內;當內而不內,病在外。
白話文:
(如果脈象)推向身體上方,脈象往上走而不往下走,腰部和腳部就會感到清爽。(這種情況是因為脈象只出現在身體的上部,而下部脈象虛弱,所以只有上升而沒有下降,上方實熱而下方虛寒,因此腰部和腳部就會感到清爽。)(如果脈象)推向身體下方,脈象往下走而不往上走,頭部和頸部就會疼痛。(這種情況是因為脈象只出現在身體的下部,而上部脈象虛弱,所以只有下降而沒有上升,清陽之氣不能上升到頭部,因此會導致頭部和頸部疼痛;或者也可能是因為陽氣虛弱,陰氣上擾,也會導致頭部和頸部疼痛。)(如果脈象)應該外顯但沒有外顯,則說明疾病在身體內部;(如果脈象)應該內藏但沒有內藏,則說明疾病在身體外部。
上、下亦如之。)按之至骨,脈氣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按之至骨,沉陰勝也。脈氣少者,血氣衰也。正氣衰而陰氣盛,故為是病痹。)關格之脈,人迎一盛病在少陽,二盛病在太陽,三盛病在陽明,四盛以上為格陽。(人迎,足陽明胃脈也,在頸下挾結喉旁一寸五分。
白話文:
上、下(兩側)的脈象也一樣。如果按壓到骨頭,脈氣微弱,則會腰脊疼痛,身體麻痺。(按壓到骨頭,表示沉陰勝。脈氣微弱,表示血氣衰弱。正氣衰弱,陰氣旺盛,所以才會產生這種麻痺的疾病。)關格之脈,人迎部位(脈象)一次盛大,則病在少陽;兩次盛大,則病在太陽;三次盛大,則病在陽明;四次盛大以上,則為格陽。(人迎,是足陽明胃經的脈絡,位於頸部下挾結喉旁一寸五分。)
一盛、二盛,猶言一倍、二倍,謂以人迎、寸口相較,或此大於彼,或彼大於此,有三倍、四倍之殊也。寸口主中,人迎主外,兩者相應,俱往俱來,若引繩大小齊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故人迎、寸口而至於盛衰相倍者,乃不免於病矣。
白話文:
「一盛、二盛」意即「一倍、二倍」。指的是比較人迎脈與寸口脈,發現兩者大小相差較大,可能是三倍或四倍。寸口脈反映人體內部,人迎脈反映人體外部。兩者相呼應,一起浮現或沉沒。如果兩者浮沉幅度相等,在春夏季節人迎脈會稍大,秋冬季節寸口脈會稍大。這樣的人身體健康,稱為「平人」。人迎脈與寸口脈大小差距超過一倍的人,容易生病。
然人迎候陽,故一盛為少陽,膽與三焦也;二盛在太陽,膀胱、小腸也;三盛在陽明,胃與大腸也;四盛以上者,以陽脈盛極而陰無以通,故曰「格陽」。)寸口一盛病在厥陰,二盛病在少陰,三盛病在太陰,四盛以上為關陰。(寸口,手太陰肺脈也。寸口候陰,故一盛在厥陰,肝與心主也;二盛在少陰,心與腎也;三盛在太陰,脾與肺也;四盛以上者,以陰脈盛極而陽無以交,故曰「關陰」。)人迎與寸口俱盛四倍以上為關格,關格之脈羸,不能極於天地之精氣則死矣。
白話文:
人迎脈是陽氣上迎之處,因此一次脈搏強盛時,代表少陽經脈,與膽、三焦相關;二次脈搏強盛時,代表太陽經脈,與膀胱、小腸相關;三次脈搏強盛時,代表陽明經脈,與胃、大腸相關;四次脈搏強盛及以上時,表示陽脈過於旺盛,陰氣無法運行,稱為「格陽」。
寸口脈是手太陰肺脈,是測量陰氣的地方,因此一次脈搏強盛時,代表厥陰經脈,與肝、心包相關;二次脈搏強盛時,代表少陰經脈,與心、腎相關;三次脈搏強盛時,代表太陰經脈,與脾、肺相關;四次脈搏強盛及以上時,表示陰脈過於旺盛,陽氣無法流通,稱為「關陰」。
人迎脈與寸口脈同時四次脈搏強盛及以上時,稱為「關格」。關格脈弱,無法充分吸收天地精氣,就會死亡。
(俱盛四倍以上,謂盛於平常之脈四倍也。物不可以過盛,盛極則敗。凡脈盛而至於關格者,以陰陽離絕,不能相營,故致羸敗極盡也。精氣,天稟也,言不能盡其天年而夭折也。邪在腑則陽脈不和,陽脈不和則氣留之,氣留之則陽氣盛矣,陽氣太盛則陰不利,陰脈不利則血留之,血留之則陰氣盛矣,陰氣太盛則陽氣不能榮也,故曰「關」,陽氣太盛則陰氣不能榮也,故曰「格」,陰陽俱盛不得相榮,故曰「關格」。關格者,不得盡期而死也。
白話文:
當脈象盛於平日四倍以上時,表示脈象過於旺盛。事物不能過於旺盛,過於旺盛就會走向衰敗。所有脈象旺盛,達到「關格」程度的人,是因為陰陽分離,不能互相滋養,所以導致身體虛弱衰敗到極點。精氣是由天資決定的,意謂無法活到天壽而過早夭折。邪氣侵犯腑臟,會導致陽脈不調和;陽脈不調和,就會導致氣滯留;氣滯留,陽氣就會過於旺盛;陽氣過於旺盛,陰氣就會受阻;陰脈受阻,血就會滯留;血滯留,陰氣就會過於旺盛;陰氣過於旺盛,陽氣就不能滋養身體。所以說「關」是陽氣過於旺盛,陰氣不能滋養。「格」是陰氣過於旺盛,陽氣不能滋養。陰陽兩氣都過於旺盛,不能互相滋養,就稱之為「關格」。發生「關格」現象的人,無法活到預定的壽命而會早逝。
世人病此不少,歷代醫師相傳謬甚。夫所謂關格者,陰陽痞絕,不相營運,乖羸離敗之候也。故人迎獨盛者,病在三陽之腑也,寸口獨盛者,病在三陰之臟也。或見於人迎,或見於氣口,皆孤陽之逆候,實真陰之敗竭也。無陰則無根,而孤陽浮露於外耳。凡犯此者,必死無疑,是皆酒色傷精所致。
白話文:
很多人都有這種病,歷代名醫都相傳誤診甚多。所謂「關格」,是陰陽阻絕不通,不相運作,導致身體衰敗離散的徵兆。所以,如果人迎脈獨盛,表示病在三陽腑;如果寸口脈獨盛,表示病在三陰臟。或者出現在人迎脈,或者出現在氣口脈,都是孤陽逆行的徵兆,實際上是真陰敗竭。沒有陰就沒有根基,所以孤陽才會浮現於外。凡是患有此病的人,必定難以存活,這都是因為縱慾傷身所致。
又以人迎在頭,系陽明表脈,故人迎倍大者曰「格陽」;寸口在手,系太陰里脈,故寸口倍大者曰「關陰」;陰陽互極,抗拒不通,故名「關格」,不可易也。若在尺為關,在寸為格,關則不得小便,格則吐逆,特言膈食與癃閉耳,非此之謂也。)反四時者,有餘為精,不足為消。
白話文:
人迎穴位位於頭部,是陽明經脈的表面脈絡。所以人迎穴特別大的情況稱為「格陽」。寸口穴位位於手臂,是太陰經脈的內部脈絡。所以寸口穴特別大的情況稱為「關陰」。陰陽兩脈互達極致,相互對抗而不能通暢,因此稱為「關格」,這種情況不可輕視。如果關脈在尺部,格脈在寸部,那麼會出現小便困難的症狀。如果格脈在尺部,關脈在寸部,則會出現嘔吐的症狀。這裡只特別指出了食滯於膈,以及大小便不通的情況,並非指上述的關格症狀。
違背四季變化規律的,過剩的部分會轉化為精液,不足的部分會消散。
(此言四時陰陽,脈之相反者,亦為關格也,夫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命曰「平人」,以人迎為陽脈而主春夏,寸口為陰脈而主秋冬也。若其反者,春夏氣口當不足而反有餘,秋冬人迎當不足而反有餘,此邪氣之有餘,有餘者反為精也;春夏人迎當有餘而反不足,秋冬寸口當有餘而反不足,此血氣之不足,不足者日為消也。)應太過,不足為精;應不足,有餘為消。
白話文:
這段文字講述四季陰陽與脈象的對應關係,以及脈象異常時對健康的影響。
當四季正常時,春夏季節「人迎」脈(手腕橈動脈處)略大,秋冬季節「寸口」脈(手腕寸關尺脈最靠近手腕處)略大,稱之為「平人」。這是因為「人迎」脈屬陽,主春夏季節;「寸口」脈屬陰,主秋冬季節。
如果脈象相反,春夏季節「氣口」脈(尺側橈動脈處)應不足而反而有餘,秋冬季節「人迎」脈應不足而反而有餘,表明邪氣過剩,過剩的部分化為精華物質。
如果脈象再反過來,春夏季節「人迎」脈應有餘而反而不足,秋冬季節「寸口」脈應有餘而反而不足,表明氣血不足,不足的部分會逐漸消耗。
總之,當脈象與季節相應時,過剩的部分化為精華物質;當脈象與季節相反時,不足的部分會逐漸消耗。
陰陽不相應,病名曰關格。(如春夏人迎應太過而寸口之應不足者反有餘而為精,秋冬寸口應太過而人迎之應不足者反有餘而為精,是不足者為精也;春夏寸口應不足而人迎應有餘者反不足而為消,秋冬人迎應不足而寸口應有餘者反不足而為消,是有餘者為消也。應不足而有餘者,邪之日盛,應有餘而不足者,正必日消,是為陰陽相反,氣不相營,亦名「關格」。)妊娠之脈,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妊子也。
白話文:
當人體陰陽氣血不協調時,就會產生一種叫做「關格」的疾病。
-
如果在春天或夏季,「寸口」(手腕內側橈動脈搏動處)的脈搏跳動過快,但「人迎」(頸部兩條筋中間的凹陷處)的脈搏跳動卻不夠有力,那麼就會有邪氣盛(為精)的現象。
-
如果在秋冬,寸口的脈搏跳動過快,而人迎的脈搏跳動卻不夠有力,也會出現邪氣盛(為精)的現象。
-
上面兩種情況都是因為「寸口」(陽)脈跳動過快,而「人迎」(陰)脈跳動過慢,導致陰陽失衡,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病。
-
如果在春天或夏季,寸口的脈搏跳動不夠有力,但人迎的脈搏跳動卻有力,那麼就會有正氣衰弱(為消)的現象。
-
如果在秋冬,人迎的脈搏跳動不夠有力,但寸口的脈搏跳動卻有力,也會出現正氣衰弱(為消)的現象。
-
上面兩種情況都是因為「寸口」(陽)脈跳動過慢,而「人迎」(陰)脈跳動過快,導致陰陽失衡,氣血運行不暢而發病。
總之,當脈搏出現「應當有力卻無力、應當無力卻有力」的情況時,說明邪氣盛或正氣衰,導致氣血運行不暢,也就是「陰陽相反,氣不相營」,又稱「關格」之病。
此外,如果女性手少陰脈(手腕內側尺動脈搏動處)跳動得非常明顯,則說明可能懷有身孕。
(手少陰,心脈也。上附上,左外以候心,故心脈當診於左寸。動甚者,流利滑動也。心生血,血王乃能胎,婦人心脈動甚者,血王而然,故當妊子。)陰搏陽別,謂之有子。(陰,如前手少陰也,或兼足少陰而言亦可。蓋心主血,腎主子宮,皆胎孕之所主也。搏,搏擊於手也。
白話文:
手少陰經就是心臟的脈絡。上接於頸部,左手的寸口可以診斷心脈。脈搏動得很厲害,表示血流順暢。心臟產生血液,血液旺盛才能懷孕,所以婦女的心脈動得厲害,是因為血液旺盛,因此很可能懷有身孕。
陰經搏擊陽經的別絡,叫做有孕。陰經,指手少陰經,也可以兼指足少陰經。因為心臟主血,腎臟主子宮,都是懷孕的關鍵所在。搏,指在手上脈搏跳動。
陽別者,言陰脈搏手,似乎陽邪,然其鼓動滑利,本非邪脈,蓋以陰中見陽而別有和調之象,是謂「陰搏陽別」也。尺中之脈按之不絕,無他病而不月者,妊也。古人男女皆稱子,非男曰子而女則否也。男女之別,須審陰陽。右寸盛,陰狀多,主女;左尺盛,陽狀多,主男。
白話文:
陽別脈是指陰脈的脈搏按起來像陽脈,似乎是陽邪,但它鼓動順暢,本質上不是邪脈。這是因為在陰脈中出現了陽脈的象徵,有調和順暢的意思,所以稱為「陰搏陽別」。
尺脈摸起來不斷,沒有其他疾病,但不來月經的,是懷孕了。
古時候,男女都稱呼為「子」,並不是隻有男性才能叫「子」,女性不能叫。男女的區別,需要根據陰陽來判斷。右手的寸脈旺盛,陰性特徵多,表示女性;左手的尺脈旺盛,陽性特徵多,表示男性。
以左右分陰陽,則左為陽,右為陰;以尺寸分陰陽,則寸為陽,尺為陰;以脈體分陰陽,則鼓搏沉實為陽,虛弱浮澀為陰。猶當察孕婦之強弱老少,及平日之偏左偏右,尺寸之素強素弱,庶足以盡其診也。)
白話文:
按照左右劃分陰陽,左邊是陽,右邊是陰;按照長短劃分陰陽,寸口是陽,尺口是陰;按照脈象特徵劃分陰陽,強壯有力的脈象是陽,虛弱浮散的脈象是陰。還應考慮孕婦的強弱、年齡、平日習慣偏向哪邊、寸口和尺口的平時強弱,這樣才能全面地進行診脈。
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滿,邪氣壅滯而為脹滿也。此言肝、腎、肺經皆能為滿,若其脈實,當為浮腫。)肺之壅,喘而兩胠滿。(肺居膈上,其系橫出腋下,故肺壅則喘而兩胠滿。胠,腋下脅也。)肝壅,兩胠滿,臥則驚,不得小便。(肝經之脈,環陰器,布脅肋,故肝壅則兩胠滿而不得小便。
白話文:
肝氣充盈、腎氣充盈、肺氣充盈都會導致浮腫。(充盈是指邪氣堵塞造成脹滿。此處說肝、腎、肺經都可以導致充盈,如果他們的脈搏跳動有力,就會引起浮腫。)肺氣壅塞,會喘息並伴有腋下腫脹。(肺位於膈肌上方,它的經絡橫向延伸至腋下,因此肺氣壅塞就會引起喘息和腋下腫脹。腋下脅部稱為胠。)肝氣壅塞,腋下腫脹,躺下會驚醒,無法小便。(肝經的脈絡環繞陰器,分佈在脅肋部位,因此肝氣壅塞就會導致腋下腫脹和無法小便。)
肝主驚駭,臥則氣愈壅,故多驚也。)腎壅,胠下至少腹滿,脛有大小,髀胻大、跛、易、偏枯。(腎脈循內踝之後,上腨,出膕內廉,上股內,屬腎絡膀胱而上行,故腎經壅則胠下至少腹脹滿也。足脛或腫或消,是謂大小。自髀至胻,或為大,或為跛,或掉易無力,或偏枯不用,是皆腎經壅滯,不能運行所致。
白話文:
肝臟負責控制驚嚇,如果躺下睡覺時,肝氣會更加鬱結,所以容易受驚嚇。腎氣鬱滯時,會導致大腿內側到小腹脹滿,小腿會有粗細不一的情形,大腿和臀部腫大、跛腳、軟弱無力、偏癱。
(註解:腎臟經絡沿著腳踝後方走行,向上到小腿,從膝蓋內側出來,再往上到大腿內側,與腎經相連,再向上到膀胱,所以腎經鬱滯時,就會導致大腿內側到小腹脹滿。足脛會腫脹或消瘦,稱為粗細不一。大腿到臀部可能會腫大、跛腳、軟弱無力、偏癱,這些都是腎經鬱滯,氣血運行不暢所造成的。)
髀,音皮。胻,音杭。)心脈滿大,癇瘛筋攣。(心脈滿大,火有餘也。心主血,脈火盛則血涸,故癇瘛而筋攣。癇,癲癇也。瘛,抽搐也。攣,拘攣也。)肝脈小急,癇瘛筋攣。(肝藏血,小為血不足,急為邪有餘,故為是病。夫癇瘛筋攣,病一也,而心肝二經皆有之,一以內熱,一以風寒,寒熱不同,血衰一也,故同有是病。)肝脈騖暴,有所驚駭,脈不至,若喑,不治自已。
白話文:
髀和胻
大腿稱為髀,音同「皮」;小腿稱為胻,音同「杭」。
心脈滿大
心脈跳動強而有力,會引起癲癇和筋攣。(心脈滿大,表示體內火氣過盛。心主血,脈火旺盛則血液不足,因此會導致癲癇和筋攣。癲癇是一種抽搐的疾病,筋攣是指肌肉痙攣。)
肝脈小急
肝脈跳動細小而急促,也會引起癲癇和筋攣。(肝藏血,脈小表示血液不足,脈急表示邪氣過盛,因此導致這種疾病。癲癇和筋攣同屬一類疾病,但心肝兩經皆可引發,一因內熱,一因風寒。寒熱雖然不同,但都是因為血液衰竭所致,因此會出現相同的症狀。)
肝脈騖暴
肝脈跳動劇烈,表示受到驚嚇,脈搏微弱,類似失語症,如果不治療會自行痊癒。
(騖,馳驟也。暴,急疾也。驚駭者,肝之病,故肝脈急亂者,因驚駭而然,甚有脈不至而聲喑者,以猝驚則氣逆,逆則脈不通而肝經之脈循喉嚨,故聲喑而不出也。然此特一時之氣逆耳,氣通則愈矣,故不治自已。騖,音務。)腎脈小急,肝脈小急,心脈小急,不鼓,皆為瘕。
白話文:
驚嚇 :驚嚇屬於肝臟疾病,所以如果肝脈急促混亂,可能是因為驚嚇所致。甚至有脈搏微弱到無法觸及,聲音嘶啞的情況,這是因為驚嚇時氣息逆行,逆行就會導致脈絡不通,而肝經的脈絡經過喉嚨,所以聲音嘶啞不出。不過,這只是一時的氣息逆行,氣息順暢後就會痊癒,所以不需要治療就會自行恢復。
瘕積 :腎脈細小急促,肝脈細小急促,心脈細小急促,而且不跳動,這些都表示有瘕積(腫塊)。
(三脈細小而急,絕無鼓大之意,陰邪聚於陰分也,故當隨三經之位而為瘕。)腎肝並沉為石水,並浮為風水。(此言水病之有陰陽也。腎肝在下,肝主風,腎主水,肝腎俱沉者,陰中陰病也,當病石水。石水者,凝結少腹,沉堅在下也。肝腎俱浮者,陰中陽病也,當病風水。
白話文:
如果三部脈象都細小而急促,沒有鼓大的感覺,表示陰邪聚集在陰分,因此應根據三經所屬的位置來尋求治療的方法。
- 腎和肝都沉降為「石水」:表示陰中的陰病,主要症狀為腹部堅硬沉重。
- 腎和肝都浮揚為「風水」:表示陰中的陽病,主要症狀為浮腫或風寒侵襲。
風水者,遊行四體,浮泛於上也。)並虛為死,(腎為五臟之根,肝為發生之主,根本空虛,有表無里也,故當死。)並小弦欲驚。(肝腎並小,真陰虛也。小而兼弦,木邪勝也。氣虛膽怯,故為欲驚。)腎脈大急沉,肝脈大急沉,皆為疝。(疝者,寒邪結聚所為。脈急者挾肝邪,脈沉者在陰分,沉急而大,陰邪盛也。
白話文:
風氣在身體中遊走,浮於表面。
腎臟虛弱會導致人感覺虛弱無力,彷彿將死一般(腎臟是五臟的根源,肝臟是身體生發的主宰,根基虛弱,外強中乾,因此會出現瀕死感)。
且脈象細小弦緊,有驚嚇感(肝腎皆虛,真陰不足,脈象細小兼弦,說明木氣邪盛。氣虛膽怯,因此會有驚嚇感)。
腎臟脈象又急又沉,肝臟脈象又急又沉,都是疝氣的徵兆(疝氣是由寒邪凝聚而成。脈象急促說明 همراه بالكبد邪,脈象沉說明在陰分,沉急而有力,說明陰邪強盛)。
肝腎之脈,絡小腹,結於陰器,寒邪居之,故當病疝。按,疝病乃寒挾肝邪之證,或結於少腹,或結於睪丸,或結於睪丸之左右上下,而筋急絞痛,脈必急搏者多,以寒邪結聚陰分而挾風木之氣也。如肺風疝、脾風疝之類,皆兼一風字,其必挾肝邪可知。睪,音高,陰丸也。
白話文:
肝臟和腎臟的經絡連接小腹,並在生殖器處會合。如果寒邪入侵這些經絡,就會導致疝氣。疝氣是一種由肝臟受寒邪侵襲而引起的疾病,可以表現為少腹疼痛、睪丸疼痛,或睪丸左右上下疼痛。患者通常會出現筋脈抽痛和脈搏急跳症狀,這是由於寒邪積聚在身體下部,並挾帶了肝臟的風木之氣所致。類似地,肺風疝、脾風疝等疝氣類型中也包含「風」字,說明這些疝氣都與肝邪有關。睪丸又稱「陰丸」,讀音同「高」。
)心脈搏滑急為心疝,肺脈沉搏為肺疝。(病疝而心脈搏滑急者,寒挾肝邪乘心也;肺脈沉搏者,寒挾肝邪乘肺也。)三陽急為瘕,三陰急為疝。(三陽,手、足太陽經也。三陰,手、足太陰經也。邪聚三陽為瘕聚,邪聚三陰為疝氣。凡脈急者,皆邪盛也。前言肝、腎、心、肺,而此言脾經,所以五臟皆有疝。
白話文:
- 心臟的脈搏滑動而急促,稱為「心疝」。肺部的脈搏沉重而急促,稱為「肺疝」。
- 患有疝氣而心臟脈搏滑動急促的,是寒邪夾雜肝邪侵犯了心臟。肺部脈搏沉重急促的,是寒邪夾雜肝邪侵犯了肺部。
- 三條陽經(手太陽、足太陽)脈搏急促,是「瘕」(聚集)。三條陰經(手太陰、足太陰)脈搏急促,是「疝」(氣滯)。
- 所有脈搏急促的,都是邪氣過盛的表現。前面提到肝、腎、心、肺,而這裡提到脾經,說明五臟都有可能發生疝氣。
)二陰急為癇厥,二陽急為驚。(二陰,少陰也。二陽,陽明也。脈急者為風寒,邪乘心腎,故為癇為厥,木邪乘胃,故發為驚,土惡木也。)脾脈外鼓沉為腸澼,久自已。(沉為在裡,而兼外鼓者,邪不甚深,雖為腸澼,久當自已。腸澼,下痢也。凡心肝脾腎。皆主陰分,或寒濕,或熱,各有所傷,乃自大腸下血,均謂之腸澼。
白話文:
二陰(少陰腎經和手少陰心經)脈搏急促稱為癇厥,二陽(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脈搏急促稱為驚。(二陰就是少陰,二陽就是陽明。脈搏急促表示風寒邪氣侵犯心腎,所以導致癇和厥,木邪侵犯胃,所以發作驚,土(胃)厭惡木(肝)。)
脾脈(足太陰脾經脈)在外面鼓動,但脈搏沉滯稱為腸澼,過一段時間自己會好。(沉滯表示在裡面,但同時在外鼓動,說明邪氣不太嚴重,雖然是腸澼,但過一段時間自己會好。腸澼就是腹瀉。凡是心、肝、脾、腎,都主陰分,或者因為寒濕,或者因為熱氣,各自受到損傷,就會從大腸排出血液,都稱為腸澼。
澼,音劈。)肝脈小緩為腸澼,易治。(肝脈急大則邪盛難愈,今脈小緩,為邪輕,易治也。)腎脈小搏沉為腸澼下血,血溫身熱者死。(腎居下部,其脈本沉,若小而搏,為陰氣不足而陽邪乘之,故為腸澼下血。若其血溫身熱者,邪火有餘,真陰喪敗也,故當死。)心肝澼亦下血,二臟同病者可治。
白話文:
澼(音:劈) :肝脈細弱緩慢,這是腸澼的表現,容易治療。(如果肝脈急促有力,說明邪氣旺盛,難以治癒。現在脈象細弱緩慢,說明邪氣輕微,容易治療。)
腎脈 :細小有力且隱沒,這是腸澼下血的表現,如果血液溫熱,身體發熱,將會死亡。(腎臟位於身體下部,其脈象本應隱沒。如果脈象細小有力,說明陰氣不足,陽邪入侵,導致腸澼下血。如果血液溫熱,身體發熱,說明邪火過盛,真陰耗傷,因此難以治癒。)
心肝澼 :也會導致腸澼下血,如果心肝兩臟同時有病,則可以治癒。
(心生血、肝藏血,故二臟之澼亦下血,而不獨腎也。然心肝二臟,木火同氣,故同病者為順而可治;若肝脾同病,是為土敗木賊,其難治也明矣。)其脈小沉澀為腸澼,其身熱者死,熱見七日死。(心肝之脈,小沉而澀,以陰不足而血傷也,故為腸澼。然脈沉細者不當熱,今脈小身熱,是為逆,故當死;而死於熱見七日者,六陰敗盡也。
白話文:
心臟產生血液,肝臟儲藏血液,所以心臟和肝臟受傷也會導致便血,不只是腎臟才會。然而,心臟和肝臟都是木火之氣,所以同時生病的情況屬於順勢而為,可以治療;如果肝臟和脾臟同時生病,則屬於土虛木旺的情況,治療起來很困難。
脈象細小、沉伏且澀滯,表示腸道出血。如果身體發熱,則會死亡,而發熱超過七天則必死無疑。(心臟和肝臟的脈象,如果細小、沉伏且澀滯,是因為陰氣不足、血液受損所致,所以會出現腸道出血。然而,脈象沉細的人不應該發熱,現在脈象細小且身體發熱,屬於逆證,所以會死亡;而熱見超過七天死亡的,是因為六陰氣盡衰竭所致。)
)胃脈沉鼓澀,胃外鼓大,心脈小堅急,皆膈偏枯。(沉鼓澀,陽不足也。外鼓大,陰受傷也,小堅而急,陰邪勝也。胃為水穀之海,心為血脈之主,胃氣既傷,血脈又病,故致上下痞膈,半身偏枯也。)男子發左,女子發右,不喑舌轉可治,三十日起。(男子左為逆,右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
白話文:
如果胃脈虛弱、沉重、澀滯,胃部膨脹變大;心脈微弱、堅硬、急促,這些都是膈肌偏枯的症狀。(沉重、澀滯表示陽氣不足;膨脹變大表示陰氣受傷;微弱、堅硬、急促表示陰寒之邪盛。)胃是水穀之海,心是血脈之主,胃氣受傷,血脈又出問題,導致上下痞悶阻塞,身體一側偏枯萎縮。
男子發病在左邊,女子發病在右邊,如果沒有言語不清、舌頭不能轉動的症狀,還能治療。發病三十天後就無能為力了。(男子左邊屬逆,右邊屬從;女子右邊屬逆,左邊屬從。)
今以偏枯而男子發左,女子發右,是逆證也。若聲不喑,舌可轉,則雖逆於經,未甚於臟,乃為可治,而一月當起。若偏枯而喑者,腎氣內竭而然,其病必甚。如內奪而厥,則為喑俳,此腎虛也,正以腎脈循喉嚨,挾舌本故耳。)其從者喑,三歲起。(若男發於右而不發於左,女發於左而不發於右,皆謂之從。
白話文:
現在發現一側癱瘓的現象,如果是男性,左邊先發病;如果是女性,右邊先發病,這是逆證。如果說話不失聲,舌頭可以轉動,雖然與經絡運行方向相反,但對臟腑的影響還不太嚴重,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大約一個月就能康復。
如果一側癱瘓伴有失聲,這是因為腎氣衰竭所致,病情一定很嚴重。如果身體內氣不足,出現昏厥,就會出現失聲和抽搐,這是腎虛的表現,主要是因為腎經循行經過喉嚨,附著於舌根所致。
如果患者被其他疾病影響,出現失聲,大約三年就能康復。
(如果男性發病在右側而不是左側,女性發病在左側而不是右側,都稱為從。)
從,順也。然證雖從而聲則喑,是外輕而內重也,故必三歲而後起。)年不滿二十者,三歲死。(以氣血方剛之年,輒見偏枯廢疾,此稟賦不足,早凋之兆也,不出三年死矣。)脈至而搏,血衄身熱者死。脈來懸鉤浮為常脈。(搏脈弦強,陰虛最忌。凡諸失血鼻衄之疾,其脈搏而身熱,真陰脫敗也,故當死。
白話文:
從:順從的意思。
但病症雖然順應(年齡增長),但聲音卻沙啞無力,這是外在輕微而內在嚴重,所以一定在三年後才會出現症狀。
年齡不到二十歲的,三年內會死亡。(在氣血旺盛的年紀,卻出現偏癱、廢疾,這是稟賦不足、早逝的徵兆,三年內就會死亡。)
脈搏跳動有力,有鼻血和身熱的,會死亡。脈搏浮而懸浮是正常的。(脈搏弦緊有力的,是陰虛最忌諱的。凡是失血鼻衄的疾病,脈搏有力而且身熱的,是真陰虧虛,所以會死亡。)
然失血之證多陰虛,陰虛之脈多浮大,故懸鉤而浮,乃其常脈,無足慮也。懸者不高不下,不浮不沉,如物懸空之義,謂脈雖浮鉤而未失中和之氣也。)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喘者,如氣之喘,言急促也。暴厥,謂卒然厥逆而不知人也。)脈至如數,使人暴驚,三四日自已。
白話文:
失血癥狀通常陰虛,陰虛的脈象大多浮大,所以脈象懸浮並呈現浮大的情況是其正常脈象,不必擔心。懸浮脈並非太高也不太低,不浮也不沉,就像物品懸浮空中的意思,表示脈象雖然浮大但仍保持中和之氣。
脈搏跳動如同喘息,稱為暴厥。暴厥的症狀是無法與人交談。(喘息:就像氣喘時的感覺,形容脈搏跳動急促。暴厥:表示突然厥倒而失去知覺。)
脈搏跳動如快速數數,會讓人突然驚嚇,三四天後會自行緩解。
(數脈主熱,而如數者,實非真數之脈,蓋以猝動肝心之火,故令人暴驚,然脈非真數,故俟三四日而氣衰自愈矣。)
白話文:
如果脈搏數次,但像這樣突然加速,這並非真正的脈搏數位。這是因為肝心之火突然激發,所以導致人突然驚嚇。但是,脈搏並非真正過快,因此等待三四天,氣就會衰竭,自然會好。
脈至浮合,浮合如數,一息十至以上,是經氣予不足也,微見九十日死;(此下皆言死期也。浮合,如浮波之合,後以催前,泛泛無常也。一息十至以上,其狀如數,而實非數熱之脈,是經氣之衰竭也。微見,始見也。言初見此脈,便可期九十日而死;若見之已久,則不必九十日矣。
白話文:
脈搏浮浮沉沉,起伏不定,一分鐘十次以上,這是經氣虛弱的徵兆,預計九十天內死亡。
(以下都是預測死亡的時間。)浮沉脈就像浮在水面的波浪,後浪推前浪,起伏不定。一分鐘十次以上,表面上像正常脈搏,但實際上不是熱證的脈搏,而是經氣衰竭的徵兆。初次出現這種脈搏時,就可以預測九十天內死亡;如果出現這種脈搏已經很久了,就不一定會在九十天內死亡。
所以在九十日者,以時更季易,天道變而人氣從之也,予、與同,黨與之義。)脈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奪也,草乾而死;(如火薪然者,來如焰之銳,去如滅之速,此火臟無根之脈,而心經之精氣與奪也。夏令火王,猶為可支,草乾而死,陽盡時也。)脈至如散葉,是肝氣予虛也,木葉落而死;(如散葉者,浮泛無根也,此以肝氣大虛,全無收斂。木葉落者,金勝木敗,肝死時也。
白話文:
因此,在九十天這個時間段,由於季節變化,人體氣機也會隨之變動。("予"、"與"同義,表示"黨與"、"追隨"之意。)
脈象像燃燒的柴火一樣,這是心精受奪的緣故,草木乾枯就會死亡。("像燃燒的柴火一樣"形容脈象來勢猛烈,消失得很快,這是心臟虛弱,心經精氣不足導致的。夏季屬火,還可以抵擋一段時間,草木乾枯而死,是陽氣耗盡的時候。)
脈象像散落的葉子一樣,這是肝氣虛弱的緣故,樹葉凋落後就會死亡。("像散落的葉子一樣"形容脈象浮而無根,這是肝氣極度虛弱,無法收斂。樹葉凋落是金氣旺盛,木氣衰敗,肝氣死亡的時候。)
)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不予足也,懸去棗華而死;(省客,如省問之客,或去或來也。塞者,或無而止,鼓者,或有而搏,是腎原不固而無所主持也。棗華之後,初夏時也。懸者華之開,去者華之落,言於棗華開落之時,火王而水敗,腎虛者死也。)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丸泥者,泥彈之狀,堅強短澀之謂,此胃精中氣之不足也。榆莢,榆錢也。
白話文:
脈至如省客,省客者,脈塞而鼓,是腎氣不予足也,懸去棗華而死;
脈搏像罕見的客人,時有時有,時而無,脈象堵塞而鼓動,這是因為腎氣不足所致,到了棗花盛開的季節就會死亡。(省客:像少見的客人,有時出現,有時消失。塞:有時停止。鼓:有時跳動。表示腎臟原氣不穩,無法堅持。棗華之後:初夏時節。懸:棗花開放。 去:棗花凋落。比喻初夏時節,陽氣旺盛而陰氣衰弱,腎虛的人容易死亡。)
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莢落而死; 脈搏像泥丸,也就是又硬又短又澀,這是因為胃中精氣不足所致,到了榆莢掉落的時候就會死亡。(丸泥:像泥丸。堅強短澀,形容胃中精氣不足。榆莢:榆樹的果實,榆錢。)
春深而落,木王之時,土敗者死。)脈至如橫格,是膽氣予不足也,禾熟而死;(橫格,如橫木之格,於指下長而且堅,是為木之真臟,而膽氣之不足也。禾熟於秋,金令王也,故木敗而死。)脈至如弦縷,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弦縷者,如弦之急,如縷之細,真元虧損之脈也。胞,子宮也。
白話文:
春天深了卻開始凋零,正是木氣當令的時節,土氣衰敗的人就會死去。如果脈象像橫木一樣堅硬,代表膽氣不足,秋天收穫時就會死去。如果脈象細而緊繃,像弦線一樣,代表胞中精氣不足,病患會不停說話,霜降時就會死去,如果他不說話,就還有救。
命門,元陽之所聚也。胞之脈繫於腎,腎之脈系舌本,胞氣不足,當靜而無言,今反善言,是陰氣不藏而虛陽外見。時及下霜,虛陽消敗而死矣。不言者,腎氣猶靜,尚可治也。)脈至如交漆,交漆者,左右旁至也,微見三十日死;(交漆者,如瀉漆之交。左右旁至,纏綿不清也。
白話文:
命門:是元氣匯聚的地方。胞脈連接著腎,腎脈連著舌根。如果胞氣不足,應該保持安靜不說話。現在卻善於說話,說明陰氣外露,虛陽外見。等到天氣轉涼,虛陽就會耗盡而亡。如果不再說話,腎氣平穩,還有治療的可能。
脈象:脈如交漆
交漆脈:是指左右脈象交錯旁至。如果出現交漆脈,三十天內會死亡。交漆脈就像漆水交融在一起,左右脈象纏綿不分。
微見,初見也。三十日為月建之易,而陰陽偏敗者,不過一月之期也。)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太陽氣予不足也,少氣,味韭英而死;(湧泉者,如湧之泉,有升無降,而浮鼓於肌肉之中,是足太陽膀胱之氣不足也。膀胱為三陽而主外。今其外實內虛,陰精不足,故為少氣。
白話文:
微見 :指初次發現疾病徵象。
三十日為月建之易 :一個月是一個「月建」的變化週期。
而陰陽偏敗者,不過一月之期也 :如果陰陽失衡,偏勝或偏衰,一般不會超過一個月。
脈至如湧泉浮鼓肌中 :脈象像湧泉一樣鼓脹浮在肌肉表面,這是足太陽膀胱經氣氣不足的表現。
太陽氣予不足也 :太陽膀胱經氣氣不足。
少氣 :氣虛。
味韭英而死 :食韭菜而亡。
當至味韭英之時而死者,以冬盡春初,水漸衰也。)脈至如頹土之狀,按之不得,是肌肉予不足也,五色先見黑,白壘發死;(頹土之狀,虛大無力,按之即不可得。肌氣,即脾氣,脾主肌肉也。黑為水之色,土敗極而水反乘之,故當死。壘、蘽同,即逢蘽之屬。蘽有五種,而白者發於春,木王之時,土當敗也。
白話文:
當韭菜長得很茂盛的時候而死亡的人,是因為冬天結束春天開始,水氣逐漸衰退。
脈象像塌陷的泥土一樣,按壓感覺不到,這是因為肌肉和氣血不足。五種顏色中先看到黑色,白色斑點出現,代表死亡。
(塌陷的泥土一樣:虛浮沒有力量,按壓就感覺不到。肌肉和氣血:指脾氣,脾主導肌肉。黑色是水的顏色,土氣極度衰敗,水氣反過來勝過土氣,所以會死亡。斑點、白斑同義,就是逢發白斑。白斑有五種類型,白色發於春天,是木旺的時候,土氣應該衰敗。)
)脈至如懸雍,懸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懸雍,喉間下垂肉乳也。如懸雍浮揣,切之益大者,浮短孤懸,有上無下也。俞皆在背,為十二經臟氣之所繫。水凝而死,陰氣盛而孤陽絕也。揣,杵水切。俞,音輸。)脈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堅大急,五臟菀熱,寒熱獨並於腎也,如此,其人不得坐,立春而死;(偃刀,臥刀也。浮之小急,如刀口也。
白話文:
脈象像懸雍垂 :懸雍就是喉嚨裏下垂的肉球。脈象像懸雍垂,浮而鬆軟,按壓時會變大,這是因為十二俞穴氣血不足,水液凝聚,會導致死亡。
脈象像偃刀 :偃刀就是臥放的刀。脈象浮動微急,按壓時堅硬而急促,這是因為五臟發熱,寒熱之邪獨見於腎。出現這種脈象,患者無法坐,到春天就會死亡。
按之堅大急,如刀背也。此以五臟菀熱而發為寒熱,陽王則陰消,故獨並於腎也。腰者腎之府,腎陰既虧,則不能起坐,立春陽盛,陰日以衰,所以當死。)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如丸,短而小也。直,當也。言滑小無根而不勝按也。
白話文:
按之堅大急,如刀背也。
按壓時感覺堅硬、大而急促,就像刀背一樣。
此以五臟菀熱而發為寒熱,陽王則陰消,故獨並於腎也。
這是因為五臟蘊積熱氣而發作為寒熱病。陽氣旺盛,陰氣就會消退,所以獨獨與腎相併。
腰者腎之府,腎陰既虧,則不能起坐,立春陽盛,陰日以衰,所以當死。)
腰是腎藏貯的所在,腎陰已虧,人就無法坐立。到了立春,陽氣旺盛,陰氣逐日衰微,所以會死亡。
脈至如丸,滑不直手,不直手者,按之不可得也,是大腸氣予不足也,棗葉生而死;
脈象來得像丸子一樣,圓滑而不順暢,按上去抓不住。這是因為大腸氣血不足,就像棗葉一出生就死了。
大腸應庚金,棗葉生初夏,火王則金衰,故死。)脈至如華者,令人善恐,不欲坐臥,行立常聽,是小腸氣予不足也,季秋而死。(如華,如草木之華而輕浮柔弱也。小腸屬丙火,與心為表裡,小腸不足,則氣通於心。善恐不欲坐臥者,心氣怯而不寧也。行立常聽者,恐懼多而生疑也。
丙火墓於戌,故當季秋死。)
白話文:
大腸屬於庚金之氣。棗葉在初夏生長,而火旺則金衰,因此(棗葉)會枯死。
如果脈象跳動輕浮,就像花朵一樣,會讓人感到恐懼不安,坐臥不寧,站立時也不得安寧。這是因為小腸的氣不足,到了秋季就會死亡。(脈象輕浮,就像植物的花朵一樣柔弱不堅固。小腸屬丙火,與心臟互為表裡。小腸氣不足,會導致氣血通向心臟。恐懼不安、坐臥不寧,是因為心氣膽怯不寧所致。站立時也不得安寧,是因為恐懼過多而產生疑慮。)
形盛脈細,少氣不足以息者危。(形盛脈細而少氣不足以息者,外有餘而中不足,枝葉盛而根本虛也,故危亡近矣。)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體消瘦而脈反大,胸中反多氣者,陰不足而陽有餘也。陰形既敗,孤陽無獨留之理,故死。)形氣相得者生,(體貌為形,陰也;運行屬氣,陽也。
白話文:
如果身體壯實,但脈搏細弱,呼吸短促,無法正常呼吸的人,情況危險。(這表示外表健康,但內部虛弱,枝葉茂盛但根基不穩,所以危險臨近。)
如果身體消瘦,但脈搏卻很大,胸中氣息過盛的人,會死亡。(這表示陰氣不足,陽氣過盛。陰氣衰敗,孤獨的陽氣無法獨存,所以會死亡。)
如果身體和氣息互相配合,則會活命。(身體的外貌屬於形,為陰;氣血的運行屬於氣,為陽。
陰主靜,陽無陰不成。陽主動,陰無陽不生,故傷以寓氣,氣以運形,陰陽當和,不得相失。如形盛脈大,形瘦脈細,皆為相得。相得者生,反此者危也。)參伍不調者病。(三以相參,伍以相類,謂之不調。凡或大或小、或遲或疾、往來出入而無常度者,皆病脈也。)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白話文:
陰氣主靜,陽氣離不開陰氣才能形成。陽氣主動,陰氣離不開陽氣才能產生。所以陰氣以氣質來顯示,氣質以形體來運動,陰陽應該調和,不能偏失。比如身材健壯,脈象強勁;身體消瘦,脈象細微,這些都是陰陽調和的表現。陰陽調和的人會健康長壽,反之則會危及生命。
脈象參差不同、不規則,是疾病的徵兆。(參伍:指脈象的三部九候。三以:指上、中、下三部。伍以:指浮、沉、遲、數、虛等九候。不調:指脈象無規律)
如果脈象的三部九候之間完全失調,就會導致死亡。
(三部九候失其常,故死。)上下左右之脈,相應如參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數者死。(上下左右,即三部九候而各有左右也。參舂,謂大數而鼓,如杵之舂,陽極之脈也,故曰「病甚」,甚至息數相失而不可以數計者死。夫人一呼脈再至,一吸脈再至曰「平」,三至曰「離經」,四至曰「脫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盡」。今相失而不可數,蓋不止於五六至矣,必死可知。
白話文:
(三部九候失去常規,因此死亡。)上下左中右脈相應,如果像搗鼓一樣急速有力,病情嚴重;上下左右脈相失,無法計數的情況下會死亡。(上下左右脈,也就是三部九候,各自身體的左右兩側。搗鼓,指脈搏有力而鼓動,就像杵頭搗鼓一樣,是陽脈極盛的表現,所以說「病情嚴重」,甚至脈搏次數失去規律,無法計數的情況下表示死亡。一個人一呼氣時脈搏跳兩次,一吸氣時脈搏跳兩次稱為「平脈」;跳三次稱為「離經」;跳四次稱為「脫精」;跳五次稱為「死亡」;跳六次稱為「命盡」。現在脈搏相失而無法計數,肯定超過了跳五六次這個程度,死亡是必然的。)
舂,書容切。)中部之候雖獨調,與眾臟相失者死,中部之候相減者死。(三部之脈,上部頭,中部手,下部足。此言中部之脈雖獨調,而頭,足眾臟之脈已失其常者當死。若中部之脈減於上下二部者,中氣大衰也,亦死。)目內陷者死。(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目內陷者,陽精脫矣,故必死。
白話文:
舂,讀作「容」。
中部的氣血雖然獨自調理,但是如果與其他臟腑失去聯繫,那麼就會死亡。中部的氣血 如果比上、下兩部氣血衰弱,那麼也會死亡。(三部分的脈絡,上部在頭,中部的在手,下部的在腳。這裡說中部的脈絡雖然獨自調理,但是頭部和腳部其他臟腑的脈絡已經失去平衡,那麼就會死亡。如果中部的脈絡比上、下兩部衰弱,說明中氣大衰,也會死亡。)
眼睛內陷 者會死亡。(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注於眼睛而形成精華,眼睛內陷說明陽精已經脫落,因此會死亡。)
)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當踝而彈之。(手足之絡,皆可取而驗之。手踝之上,手太陰肺絡也;足踝之上,足太陰脾絡也。肺藏氣而主治節,脾屬土而主灌溉,故可取之以察吉凶。)其應過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應疾中手渾渾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應上不能至五寸,彈之不應者死。(應,動也。
白話文:
(使用)左手:在向上五寸的腳踝處按壓,而右手則在腳踝處彈擊。(手足的脈絡,都可以取來診驗。手踝上方,是手太陰肺脈絡所在;腳踝上方,是足太陰脾脈絡所在。肺藏氣而主治節,脾屬土而主灌溉,所以可以取這些脈絡來觀察吉凶。)按壓部位超過五寸,按壓時有蠕動感,表示沒有疾病;按壓時在手心中迅速彈動,表示有疾病;按壓時在手心中慢慢彈動,表示有疾病;按壓部位不到五寸,彈擊沒有反應,表示死亡。(「應」,指脈絡的動態反應。)
應過五寸以上,氣脈充也。蠕蠕,蟲行貌,謂其耎滑而勻和也,是謂不病之脈。疾,急疾也。渾渾,濁亂也。徐徐,遲緩也。不能至五寸者,氣脈衰,彈之不應者,氣脈絕,故微則為病,而甚則為死也。蠕,音如。)是以脫肉身不去者死。(脾胃竭則肌肉消,肝腎敗則筋骨憊,肉脫身重,死期至矣。
白話文:
脈搏應當跳動的幅度至少在五寸以上,表示氣血充盈。
脈搏跳動時像蟲子蠕動一樣,柔滑而均勻,這叫做健康之脈。
如果脈搏跳動急促,表示氣血混濁;如果脈搏跳動緩慢,表示氣血衰竭。
脈搏的跳動幅度不足五寸,表示氣血衰弱;如果脈搏完全沒有跳動,表示氣血中斷,所以輕微時會生病,嚴重時會死亡。
(「蠕」字讀音同「如」。)所以人體肌肉脫落且無法復原,表示人將死亡。(因為脾胃虛竭,肌肉會消瘦;肝腎衰敗,筋骨會無力;肌肉脫落,身體沉重,死亡的時日就到了。)
不去者,不能動搖來去也。)中部乍疏乍數者死。(中部,兩手脈也。乍疏乍數者,氣脈敗亂之兆也,故死。)其脈代而鉤者,病在絡脈。(代而鉤者,俱應夏氣,而夏氣在絡也。)九候之相應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上下若一,言其大小遲疾,皆貴乎和平也。)一候後則病,二候後則病甚,三候後則病危。
白話文:
脈搏沒有變化,氣血不通暢,也無法催動身體運作。手部脈搏時緊時松的人會死亡。(「中部」指手部脈搏,「時緊時松」是氣血混亂的徵兆,所以會死亡。)脈搏時斷時續且鉤形的人,疾病在經絡。(「時斷時續且鉤形」都對應夏季之氣,而夏季之氣在經絡。)九種脈象相應,脈象上下一致,不能有所偏差。(「脈象上下一致」指脈搏的強弱、速度都應平和。)脈搏出現一個異常,會導致生病;出現兩個異常,會病情加重;出現三個異常,病情危急。
所謂後者,應不俱也。(應不俱者,脈失常度,逆順無倫也。)察其腑臟,以知死生之期。(死生之期,察其克賊生王而可知也。)必先知經脈,然後知病脈。(經者常脈,病者變脈,不知其常,不足以知變也。)真臟脈見者勝死。(勝死,謂遇其勝己之時而死,如肝見庚辛,脾見甲乙之類是也。
白話文:
上面所說的後者,不應該同時出現。(不應該同時出現的,是指脈象失常,無規律地忽快忽慢。)觀察患者的五臟六腑,可以預測生死的時間。(生死的時間,可以通過觀察克賊生王的變化來判斷。)必須先了解正常的脈象,才能知道病變的脈象。(正常的脈象是常脈,病變的脈象是變脈,如果不瞭解常脈,就不能知曉變脈。)相應的臟脈顯現得越明顯,說明越容易死亡。(容易死亡,是指疾病在剋制自己身體的那個時期死亡,比如肝脈在庚辛日顯現,脾脈在甲乙日顯現之類。)
)足太陽氣絕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足太陽之脈,下者合膕中,貫腨內,出外踝之後;上者起目內眥,其脈有通項入於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故太陽氣絕者,血枯筋急,足不可屈伸,而死必戴眼。戴眼者,睛上視而瞪也。腨,音篆。瞪,曹庚切。)九候之脈,皆沉細懸絕者為陰,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數者為陽,主夏,故以日中死。(夜半者,一日之冬也,陰盡陽生,故陰極者死。
白話文:
如果足太陽經的氣血耗盡,那麼腳就不能彎曲伸展,並且臨死前眼睛會睜大。
足太陽經的脈絡,在下肢的部分匯集於膝窩,貫穿小腿內側,從外踝後方而出;在上肢的部分從眼睛內眥開始,其脈絡穿過頸部進入腦中,正好屬於眼睛的根源,稱為「眼系」。因此,足太陽氣絕的人,血氣枯竭,筋脈僵硬,腳不能彎曲伸展,而臨死前眼睛會睜大。眼睛睜大的意思是,眼球往上看並瞪大。
九種脈象中,脈搏細小、無力且斷續的人體質偏陰,屬於冬季,所以會在夜半時死亡;脈搏強勁、急促、次數眾多的人體質偏陽,屬於夏季,所以會在正午時死亡。
夜半是一天中陰氣最盛的時候,陰氣盡而陽氣生,因此陰氣極盛的人會死在夜半。
日中者,一日之夏也,陽盡陰生,故陽極者死。)是故寒熱病者,以平旦死;(平旦者,一日之春,陰陽之半也,故寒熱病者,亦於陰陽出入之時而死。)熱中及熱病者,以日中死;(以陽助陽,真陰竭也。)病風者,以日夕死;(日夕者,一日之秋也。風木同氣,遇金而死。
白話文:
正午是白天最熱的時候,陽氣達到極點,陰氣開始生長,所以陽氣極盛的時候就會死亡。
因此患有寒熱病的人,容易在破曉時分去世。破曉時分是白天的開始,也是陰陽交替的時候,所以患有寒熱病的人,也會在陰陽交替的時候去世。
患有熱中病和熱病的人,容易在正午時分去世。這是因為陽氣助長陽氣,導致真陰耗盡。
患有風病的人,容易在日落時分去世。日落時分是白天的結束,是金氣最盛的時間。而風屬木,木和金相互剋制,所以患有風病的人遇到金氣就會死亡。
)病水者,以夜半死。(亥子生王,邪盛極也。)其脈乍疏乍數,乍遲乍疾者,日乘四季死。(脈變不常者,中虛無主也。日之四季,辰、戌、醜、未也。四季為五行之墓地,故敗竭之臟,遇之而死。)形肉已脫,九候雖調猶死。(脾主肌肉,為五臟之本,未有脾氣脫而能生者,故九候雖調亦死。
白話文:
患水病的人,會在子夜時分死亡。(亥子和醜時是「水旺」的時候,邪氣會極度旺盛。)
他們的脈象時而疏鬆時而急數,時而緩慢時而急促,這樣的人會在一天之內的辰、戌、醜、未四個時辰(水旺的時辰)死去。(脈搏變化不定,表示體內虛弱,沒有主氣。辰、戌、醜、未是五行中的「墓地」,虛弱的臟腑在這個時候會衰竭死亡。)
即使病人的形體和肉體已經枯槁,即使「九候」(指望、聞、問、切、四診)都調和,病人仍然會死亡。(脾臟主掌肉體,是五臟的根本。沒有脾氣(脾臟的功能)的人不能存活,所以即使九候調和,病人也會死亡。)
)七診雖見,九候皆從者,不死。(從,順也,謂脈順四時之令及得諸經之體者,雖有獨大獨小等脈,不至死也。)所言不死者,風氣之病及經月之病,似七診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風者,陽病也,故偶感於風則陽分之脈或大或疾。經月者,常期也,故適值去血,則陰分之脈或小或遲,或為陷下,此皆似七診之脈而實非也,皆不可以言死。然則非外感及經月之病而得七診之脈者,非吉兆也。
白話文:
雖然出現了七種診斷徵象,但只要九種候診都符合正常,就不會死亡。(「從」,順從的意思,指脈搏順應四季的規律並且符合經絡的特性,即使有單獨過大或過小的脈象,也不會導致死亡。)這裡所說的「不死」,指的是風氣之病和經月之病,它們雖然表現出七種診斷徵象,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此不會導致死亡。(風氣之病:陽氣所致的疾病,所以偶爾感受風邪,就會導致陽分脈象增大或加快。經月之病:指月經的正常規律,如果恰巧在月經期間失血,陰分脈象就會減小或減慢,甚至出現陷下。這些脈象雖然類似於七種診斷徵象的脈象,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都不能預示死亡。但是,如果出現七種診斷徵象的脈象,卻不是外感之病或經月之病,那就不是吉兆了。
)若有七診之病,其脈候亦敗者死矣,必發噦噫。(風氣、經月之病,本非七診之類,若其果系脈息證候之敗者,又非不死之比。然其死也,必發噦噫,蓋噦出於胃,土氣敗也,噫出於心,陰邪勝也。噦,於決切,呃逆也。噫,伊、隘二音,噯氣也。)必審問其所始病,與今之所方病,而後各切循其脈,視其經絡浮沉,以上下逆從循之。
白話文:
如果有七診所列的疾病,脈象又衰敗的,會死亡,而且一定會出現嘔呃。如果是風氣、經月等疾病,本不屬於七診的範圍,但如果是脈象證候出現衰敗,那一定會死亡。死亡時一定會出現嘔呃,因為嘔出於胃,表示胃氣衰敗;呃出於心,表示陰邪盛。嘔的發音類似「決」,呃的發音有兩種:「伊」和「隘」,都是指排出氣體。一定要仔細詢問患者發病的起因和目前的症狀,然後再切脈診斷,觀察經絡的浮沉,從上到下、逆從循序診脈。
(凡診病之道,必問其始病者,察致病之由也。求今之方病者,察見在之診也。本末既明,而後切按其脈,以參合其在經在絡,或浮或沉,上下逆從,各因其次以治之也。)其脈疾者不病,其脈遲者病,脈不往來者死,皮膚著者死。(疾言力強有神,遲言氣衰不足。若脈不往來者,陰陽俱脫。
白話文:
診病時,一定要詢問患者的病情起因,這樣才能瞭解疾病的來由。檢查患者目前的病情,才能瞭解當下的病情變化。病因和病情都清楚後,再用手把脈,結合脈象在經絡上的位置、浮沉、上下順逆等情況,依據脈象的不同進行治療。
脈搏強而有力,精神飽滿,表示不生病;脈搏遲緩,氣息衰微,表示生病;脈搏若有若無,則表示死亡。皮膚發黑,也表示死亡。
(注釋:疾指脈搏跳動有力,遲指脈搏跳動緩慢,著者指皮膚發黑)
皮膚著者,血液已盡,謂皮膚枯槁著骨也。)經病者治其經,(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治其經,謂即其經而刺之也。)孫絡病者治其孫絡血。(絡之小者為孫,即絡脈之別而浮於肌膚者也。諸刺絡脈者,急取之以瀉其邪而出其血,留之發為痹也,故曰治其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經絡。
白話文:
皮膚乾枯得厲害的,是表示血液已經耗盡,就是皮膚乾枯得附著在骨頭上。)經脈有疾病的,治療它的經脈。(經脈在身體裡面,分支出來的稱為絡脈。治療經脈就是針刺經脈。)絡脈的小分支有疾病的,治療它的小分支血。(孫絡就是絡脈的小分支,是絡脈的分支,浮出在皮膚肌肉上。針刺絡脈,就是快速針刺以排除邪氣和血液,如果滯留在體內會發作成痹證,所以說治療它的血液。)因血液有毛病而身體有疼痛的,治療它的經絡。
(血病而身痛者,不止於孫絡,而經亦有滯也。當隨其經絡而刺之。)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脈,則繆刺之。(奇邪者,不入於經,而病於絡也。邪客大絡則左注右,右注左,其氣無常處,故當繆刺之。)留瘦不移,節而刺之,(留,病留滯也。瘦,形消瘦也。不移,不遷動也。
白話文:
如果因為血液問題而身體疼痛,不僅僅是針灸穴位,經絡也可能阻塞。應該根據經絡循行來針灸治療。
如果疾病是因為奇邪,就要在奇邪的脈絡上進行針灸。(奇邪:不循經絡運行,而侵襲絡脈的邪氣。當邪氣侵犯大絡脈時,會時左時右地遊走,氣機不固定,所以應在奇邪的脈絡上針灸。)
如果邪氣停滯不移動,且身體消瘦,就要隔節點針灸。(留:邪氣停滯。瘦:身體消瘦。不移:不能移動。)
凡病邪久留不移者,必於四肢八溪之間有所結聚,故當於節之會處索而刺之,期可平也。)上實下虛,切而從之,索其結絡脈,刺出其血,以見通之。(上實下虛,有所隔也,故當切其脈以求之,從其經以取之,索其絡脈之有結滯者刺出其血,結滯去而通達見矣。)瞳子高者太陽不足,戴眼者太陽已絕,此決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
白話文:
凡是病邪長期滯留不去的,必定會在四肢八脈之間聚集。因此,應當在關節相會的地方尋找並針刺,以求平復病症。
上部有實證、下部有虛證,切脈順著脈絡尋找,探尋結滯的經絡,刺出其血,以通暢氣血。
(上實下虛表示中間有所阻隔,所以要切脈探尋,順著經絡取穴,尋找有結滯的絡脈並刺出其血,結滯解除,氣血就能通達。)
瞳孔朝上者,表示太陽經氣不足;戴著眼罩者,表示太陽經氣已經絕止了。這是判斷生死的重要徵兆,不可不仔細觀察。
(瞳子高者,目上視也。戴眼者,上視之甚而定直不動也。此重明上文足太陽之證而分其輕重,以決死生也。)脈有陰陽,知陽者知陰,知陰者知陽。(知陽脈之體而後能察陰脈,知陰脈之體而後能察陽脈。陽中有陰,似陽非陽也;陰中有陽,似陰非陰也。所當詳辨,誤者殺人。
白話文:
瞳孔向上斜視,是上視的表現。眼珠固定向上看且不動,這是上視的極端表現。這些都是足太陽經脈證候的重緩之別,可以判斷生死。
脈象有陰陽之分,瞭解陽脈就能瞭解陰脈,瞭解陰脈就能瞭解陽脈。(瞭解陽脈的本質後才能察覺陰脈,瞭解陰脈的本質後才能察覺陽脈。陽脈中含有一些陰脈的性質,看起來像陽脈但實際上不是;陰脈中含有一些陽脈的性質,看起來像陰脈但實際上不是。必須仔細辨別,辨錯了會害死人。)
)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陽者,所謂胃脘之陽,即胃氣也。五者,即五臟之脈,如肝弦,心鉤、脾耎、肺毛、腎石也。以一臟而兼五脈,即五臟互見,是為五五二十五脈也。然五臟之脈,皆不可以無胃氣,故曰「凡陽有五」,而二十五脈,即二十五陽也。)所謂陰者,真臟也,見則為敗,敗必死也。
白話文:
陽有五種,五乘五等於二十五種陽。(陽指的是胃部的陽氣,也就是胃氣。五種是指五臟的脈象,例如肝弦、心鉤、脾耎、肺毛、腎石。每個臟包含五種脈象,也就是五臟互相反映,所以有五乘五等於二十五種脈象。然而五臟的脈象都離不開胃氣,所以說「凡陽有五」,而二十五種脈象也就是二十五種陽。)所謂的陰,是指真臟,如果出現陰證,就表示真臟受損,受損必定導致死亡。
(陰者,無陽之謂。無陽者,即無陽明之胃氣,而本臟之陰脈獨見,如但弦、但鉤之類,是謂真臟,胃氣敗也,故必死。)所謂陽者,胃脘之陽也。(胃屬陽明。胃脘之陽,言胃中陽和之氣,即胃氣也,五臟賴之以為根本者也。故人無胃氣曰逆,逆者死,脈無胃氣亦死。)別於陽者,知病處也;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白話文:
陰脈是指沒有陽氣的脈象。沒有陽氣就是沒有陽明胃氣,而本臟的陰脈單獨顯現,就像只有弦脈或鉤形脈這樣。這種情況稱為真臟,表示胃氣敗落,所以肯定會死亡。
所謂的陽脈,指的是胃脘部的陽氣。(胃屬於陽明經。胃脘部的陽氣,就是指胃中的陽和之氣,也就是胃氣。五臟都依賴胃氣作為根本。因此,沒有胃氣的人稱為「逆」,逆者死。脈象沒有胃氣也表示死亡。)
辨別陽脈和陰脈,可以知道疾病的部位;辨別陰脈,可以知道生死的期限。
(能別陽和之胃氣,則一有不和,便可知疾病之所;能別純陰之真臟,則凡遇生克,便可知死生之期也。)三陽在頭,三陰在手,所謂一也。(三陽在頭,指人迎也。三陰在手,指氣口也。上文以真臟、胃氣言陰陽,此節以人迎、氣口言陰陽,蓋彼言脈體,此言脈位,二者相依,所謂一也。)別於陽者,知病忌時;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
白話文:
(如果能辨別陽氣旺盛的胃氣,那麼一旦出了問題,就能知道疾病的部位;如果能辨別純陰之氣的真臟,那麼每遇到相生相剋的情況,就能知道生死的期限。)三條陽脈在頭部,三條陰脈在手上,這是所謂的「一」。(三條陽脈在頭部,指的是人迎穴;三條陰脈在手上,指的是氣口穴。上文用真臟、胃氣來說明陰陽,這一節用人迎、氣口來說明陰陽,因為這兩者相依相賴,所以說「一」。)辨別陽脈,就能知道疾病忌諱的時間;辨別陰脈,就能知道生死的期限。
(此與前節稍同,而復言之者,蓋前以真臟、胃氣言,而此以陰陽表裡言,二義相關,皆不可缺。忌時,言氣有衰王,病有時忌也。)謹熟陰陽,無與眾謀。(陰陽之理,不可不熟,故曰「謹」;獨聞獨見,非眾所知,故「無與謀」。)所謂陰陽者,去者為陰,至者為陽;靜者為陰,動者為陽;遲者為陰,數者為陽。
(脈之陰陽,其概如此。得陽者生,得陰者死,此其要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與前一段類似,又重複說明是因為前一段從臟腑、胃氣的角度論述,而這一段從陰陽表裏的角度論述,這兩種觀點相互關聯,都不可或缺。需要注意時節,這是因為氣有盛衰,疾病在不同的時節有不同的禁忌。
仔細研究陰陽的道理,不要與眾人討論。(陰陽的道理非常重要,所以要認真研究;這些道理獨自領悟,不是眾人所知,所以不與眾人討論。)所謂陰陽,離去的稱之為陰,到來的稱之為陽;寂靜的稱之為陰,活動的稱之為陽;緩慢的稱之為陰,快速的稱之為陽。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其氣動形,期六月死,真臟脈見,乃予之期日。(大骨、大肉,皆以通身而言,如肩脊腰膝,皆大骨也,尺膚臀肉,皆大肉也。肩垂項傾、腰重膝敗者,大骨之枯槁也;尺膚既削,臀肉必枯,大肉之陷下也。腎主骨,骨枯則腎敗矣;脾主肉,肉陷則脾敗矣;肺主氣,氣滿喘息則肺敗矣。
白話文:
全身骨頭乾枯瘦弱,肌肉深陷、凹陷,胸中氣體滿滿,喘息困難,氣勢微弱,預計在六個月內死亡。因為身體表面上的血管脈絡清晰可見,所以可以預估其過世的期限。(全身的骨頭和肌肉都包括在內,例如肩、脊、腰、膝都是大骨;前臂的皮膚和臀部的肌肉都是大肉。肩膀下垂、脖子前傾、腰部沉重、膝蓋衰弱都是大骨枯槁的表現;前臂的皮膚瘦削,臀部的肌肉也一定會枯萎,這是大肉陷下的表現。腎臟主導骨頭,骨頭枯槁說明腎臟虛弱;脾臟主導肌肉,肌肉陷下說明脾臟虛弱;肺臟主導氣息,氣滿喘息說明肺臟虛弱。)
氣不歸原形體振動,孤陽外浮而真陰虧矣。三陰虧損,死期不出六月。六月者,一歲陰陽之更變也。若其真臟脈已見,則不在六月之例,可因克賊之日而定其期矣。)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期一月死,真臟見,乃予之期日。(內痛引肩項,病及心經矣,較前已甚,期一月死。
白話文:
當元氣無法返回身體,身體會出現顫動,陽氣外浮損耗了陰氣。陰氣損耗嚴重,壽命不會超過半年。半年是陰陽交替的時間。如果患者的臟腑脈象已經顯著,就不會按照半年這個期限,而是根據病情的加重程度來估計壽命。
如果患者骨瘦如柴,肌肉凹陷,胸中氣滯,呼吸困難,內臟疼痛蔓延到肩頸,估計壽命為一個月。如果臟腑脈象顯著,這個期限可能會更短。
(內臟疼痛蔓延到肩頸,說明病情已經影響到心經,比之前更加嚴重,壽命估計是一個月。)
一月者,鬥建移而氣易也。)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䐃,真臟見,十日之內死。(身熱者,陰氣去也;脫肉者,肌肉消盡也;破䐃者,臥久骨露而筋肉敗也。是為五臟俱傷而真臟又見,當十日內死。十日者,天干盡而旬氣易也。
白話文:
一月時,斗宿的位置移動,氣候也隨之變化。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骨頭嚴重枯萎,肌肉嚴重萎縮,胸腔氣息充盈,呼吸困難,內部疼痛蔓延至肩頸,身體發熱,肌肉脫落皮膚破裂,內臟外露,則在十天內死亡。若發熱,則陰氣已盡;若肌肉脫落,則肌肉已全部消亡;若皮膚破裂,則因臥牀時間過長,骨頭外露,肌肉腐爛。這是因為五臟俱傷,內臟外露,故十天內死亡。十天之期,是天干全部輪完,十日之氣變化結束之故。
䐃,筋肉結聚之處,肘膝後肉如塊者。)大骨枯槁,大肉陷下,骨髓內消,動作益衰,真臟未見,期一歲死,見其真臟,乃予之期日。(骨枯肉陷,脾腎已虧,兼之骨髓內消,動作益衰,雖諸證未全,真臟未見,然敗竭已兆,僅支一年,歲易氣新,不能再振矣。若一見真臟,乃可必其死期也。
白話文:
「䐃」是指肌肉緊縮的地方,就像肘部和膝蓋後方那塊像硬塊的肉。如果大骨乾枯瘦弱,大肉塊凹陷,骨髓枯竭消失,行動越來越衰弱,但真正的臟器病症還沒出現,預計一年後死亡;如果出現了真正的臟器病症,那麼可以確定死亡期限。
(按:骨瘦肉陷,說明脾腎已經虛弱,加上骨髓枯竭消失,行動越來越衰弱,雖然其他病症還沒完全出現,真正的臟器病症也還沒出現,但已經出現了敗竭的徵兆,最多隻能再撐一年,隨著一年四季氣候變化,身體就無法再振作了。如果一旦出現真正的臟器病症,那麼就可以確定死亡期限。)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䐃脫肉,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五臟敗證俱見,而目眶陷,真臟見,目不見人者。神氣已脫,故當立死。若其見人者,神氣猶在,故必待克賊之時而死也。
白話文:
襲
)急虛身中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墮溺,不可為期。其脈絕不來,若人一呼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雖不見,猶死也。(急虛者,言元氣暴傷而忽甚也,故其邪中於身,必猝然而至,譬之墜者溺者,旦時莫測,有不可以常期論也。若脈絕不至,或一呼五六至者,皆臟氣竭而命當盡也,故不必其形肉脫而真臟見也。
)真肝脈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責責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澤,毛折乃死;(此下皆言真臟脈也。肝之真臟如刀刃,如琴瑟弦者,言細急堅搏,而非微弦之本體也。青本木色,而兼白不澤者,金剋木也。五臟率以毛折死者,皮毛得血氣而充,毛折則精氣敗矣,故皆死。
白話文:
真實的肝脈脈象,脈搏急促而有力,彷彿觸摸刀刃一樣堅硬鋒利,進逼有力,又像按壓琴瑟上的弦一樣緊繃。患者面色青白而不潤澤,毛髮脫落,就會死亡。
(以下所述都是真實臟腑的脈象。肝臟的真實脈象如刀刃,如琴瑟的弦,這是形容其細小、急促、堅實和搏動有力,並不是指細弱虛弦的本體。青色本屬木色,兼夾白色而不潤澤,這是金剋木的表現。五臟通常會在毛髮脫落時死亡,因為皮毛需要氣血滋養才能充盈,毛髮脫落說明精氣已經衰敗,所以最終會導致死亡。
)真心脈至,堅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澤,毛折乃死;(堅而搏,如循薏苡子者,短實堅強而非微鉤之本體,心脈之真臟也。赤本火色,而兼黑不澤者,水剋火也,故死。)真肺脈至,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色白赤不澤,毛折乃死;(大而虛,如以毛羽中人膚,浮虛無力之甚而非微毛之本體,肺脈之真臟也。白本金色,而兼赤不澤者,火剋金也,故死。
白話文:
心:")==(真大黑)指仁之行,毛羽**血
)真腎脈至,搏而絕,如指彈石,辟辟然,色黑黃不澤,毛折乃死。(搏而絕,搏之甚也,如指彈石,辟辟然,沉而堅也,皆非微石之本體,而為腎脈之真臟也。黑本水色,兼黃不澤者,土剋水也,故死。)真脾脈至,弱而乍數乍疏,色黃青不澤,毛折乃死。(弱而乍數乍疏,則和緩全無而非微耎弱之本體,脾脈之真臟也。
白話文:
真腎脈 出現時,脈搏會強烈有力,然後突然消失,就像用手指彈擊石頭,發出清脆的聲音。脈象呈現黑黃色,沒有光澤,毛孔閉塞,這是死亡的徵兆。(強烈有力的脈搏是腎脈的真實表現,就像用手指彈擊石頭發出的清脆聲響。黑黃色脈象表明水被土剋制,所以會導致死亡。)
真脾脈 出現時,脈搏微弱,忽快忽慢,脈象呈現黃青色,沒有光澤,毛孔閉塞,這是死亡的徵兆。(微弱的脈搏是脾脈的真實表現,忽快忽慢則表示脾脈缺乏和緩性。黃青色脈象表明脾胃不好,所以會導致死亡。)
黃本土色,而兼青不澤者,木剋土也,故死。)諸真臟脈見者,皆死不治也。(無胃氣者,即名真臟,皆為不治之脈。)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臟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故臟氣必因於胃氣乃得至於手太陰,而脈則見於氣口,此所以五臟之脈必賴胃氣以為之主也。)故五臟各以其時自為,而至於手太陰也。
白話文:
皮膚呈黃色偏青、無光澤,這是木氣剋制土氣的表現,所以會死亡。各種臟腑的脈象如果顯露在外,都是不治之症。(沒有胃氣的,就稱為真臟,都是不治之脈。)五臟都從胃中獲得氣,胃是五臟的根本。臟腑之氣自己不能運作到手太陰經,必須依靠胃氣,才能到達手太陰經。(食物進入胃後,通過肺輸送到五臟六腑,所以臟腑之氣必須依靠胃氣才能運送到手太陰經,而脈象纔可以在氣口上顯現出來,這就是為什麼五臟之脈必須依賴胃氣的原因。)因此,五臟各自在自己的時間表現出來,而到達手太陰經。
(以時自為,如春而但弦、夏而但鉤之類,皆五臟不因於胃氣,即真臟之見也。)故邪氣勝者,精氣衰也。病甚者,胃氣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故真臟之氣獨見。獨見者,病勝臟也,故曰死。(凡邪氣甚而正氣竭者,是病勝臟也,故真臟之邪獨見。真臟獨見者,胃氣必敗,故不能與之俱至於手太陰,則胃氣不見於脈,此所以為危兆也。
白話文:
十八個精囊,十八個腎臟,和平模糊的(?)東西。
)腎至懸絕,七日死;(七日者,為水土生數之餘,土勝水也。)脾至懸絕,四日死。(四日者,為木生數之餘,木勝土也。此者皆不勝克賊之氣,故真臟獨見者,氣敗而危矣,)肝見庚辛死,(庚辛為金,伐肝木也。)心見壬癸死,(壬癸屬水,滅心火也。)脾見甲乙死,(甲乙屬木,克脾土也。
)肺見丙丁死,(丙丁屬火,鑠肺金也。)腎見戊己死,(戊己屬土,傷腎水也。)是謂真臟見,皆死。
白話文:
)腎衰竭到極點,七天死亡;(七天,因為水土的相生關係,土勝水。)脾衰竭到極點,四天死亡;(四天,因為木的相生關係,木勝土。這些都是因為臟腑不敵邪氣,所以單獨出現真臟,氣血敗壞非常危險。)肝見到庚辛死(庚辛屬金,金克肝木)。心見到壬癸死(壬癸屬水,水滅心火)。脾見到甲乙死(甲乙屬木,木克脾土)。
陰陽虛,腸闢死。(陰陽虛者,尺寸俱虛也。腸闢,利膿血也。胃氣不留,魄門不禁,而陰陽虛者,臟氣竭也,故死。滑大者曰生,懸澀者曰死。)陽加於陰謂之汗,(陽言脈體,陰言脈位。汗液屬陰,而陽加於陰,陰氣泄矣,故陰脈多陽者多汗。)陰虛陽搏謂之崩。(陰虛者,沉取不足。
白話文:
陰陽俱虛,腸道破裂而死。(陰陽俱虛,脈搏的寸口和尺口都虛軟無力。腸道破裂,排出膿血。因為胃氣不能固攝,肛門括約肌鬆弛,而陰陽虛弱,臟氣衰竭,所以會死亡。脈搏滑利而有力表示生,脈搏遲緩而不順暢表示死。)
陽氣加於陰氣之上,稱為出汗。(這裡的「陽」指脈體,「陰」指脈位。汗液屬於陰,而陽氣加於陰氣之上,陰氣就會外泄,所以脈絡中陰脈多而陽脈多的人容易出汗。)
陰氣虛弱,陽氣搏擊,稱為崩漏。(陰氣虛弱,脈搏沉取不足。)
陽搏者,浮取有餘。陽實陰虛,故為內崩失血之證。)三陰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三陰,手太陰肺、足太陰脾也。搏,即真臟之搏擊也。二十日者,脾肺成數之餘也,夜半陰極氣盡,故死。)二陰俱搏,十三日夕時死;(二陰,手少陰心,足少陰腎也。十三日者,心腎之成數也。
白話文:
- **陽氣搏動:**脈象浮浮取之有餘。陽氣旺盛,陰氣虧虛,所以導致內臟潰爛失血。
- **三陰脈搏動:**會在二十天後的夜半時死。其中「三陰」指手太陰肺經、足太陰脾經。脈搏動即表示臟器搏擊。二十天是脾肺的成數,夜半時陰氣最盛,氣盡而死。
- **二陰脈搏動:**會在十三天的傍晚時死。其中「二陰」指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十三天是心腎的成數。
夕時者,陰陽相半,水火分爭之會也。)一陰俱搏,十日平旦死;(一陰、手厥陰心主足厥陰肝也。十日者,肝心生成之數也。平旦者,木火王極而邪更甚,故死。)三陽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陽,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也。水一火二,故死在三日。其死之速者,以既搏且鼓,陽邪之盛極也。
白話文:
傍晚時分,陰陽勢均力敵,水火交戰。
如果手厥陰心經和足厥陰肝經同時受阻,十天後就會死亡。(因為肝和心共同生長,十天是它們發生的數字。平旦時分,木火之氣極盛,邪氣更加嚴重,所以會死亡。)
如果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同時受阻並鼓動,三天後就會死亡。(水一火二,所以三天後死亡。死亡速度快是因為既阻且鼓,陽邪之氣極盛。)
)三陰三陽俱搏,心腹滿發盡,不得隱曲,五日死;(三陰三陽,脾、肺、小腸、膀胱也,四臟俱搏,則上下俱病。故在上則心腹脹滿,至於發盡。發盡者,脹之極也。在下則不得隱曲,陰道不利也。四臟俱病,惟以胃氣為主,土數五,五數盡而死矣。)二陽俱搏,其病溫,死不治,不過十日死。
(二陽,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也。十日者,腸胃生數之餘也。不舉一陽,非與一陰同推,必脫簡也。)
白話文:
三陰三陽(足厥陰肝、足少陰腎、手少陰心、手厥陰肺、手少陽三焦、手太陽小腸、足太陰脾、足少陽膽)都阻塞,心腹脹滿,頭髮全部脫落,不能小便,五天後死亡。(三陰三陽,包括肝、肺、小腸、膀胱,四條經絡都阻塞,則上下都生病。在上半身則心腹脹滿,頭髮全部脫落。頭髮全部脫落,是病情的極致。在下半身則不能小便,陰道不通暢。四條經絡都生病,病因以胃氣為主,胃的數字是五,數字五用完就死亡。)二陽(手陽明大腸、足陽明胃)都阻塞,這個病是溫熱病,不治則死亡,不超過十天死亡。
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精明見於目,五色顯於面,皆五氣之精華也。切脈動靜,而視精明,察五色,以此參伍,決死生之分。)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裹朱,隱然紅潤而不露也。赭,代赭也,色方而紫。此火色之善惡也。)白欲如鵝羽,不欲如鹽;(鵝羽白而明,鹽色白而暗,此金色之善惡也。
白話文:
臉色光亮、氣色紅潤、五官鮮明,這是氣血旺盛的表現。(眼睛明亮神清,五色明顯,都是五臟精氣的顯現。切脈考察脈動的快慢,觀察臉色氣色的光亮,察看五臟的顏色,以此交叉對照,就可以判斷生死。)紅色要像白布包裹著紅朱,不應該像赭石的顏色。(白布包裹著紅朱,隱約透著紅潤而不顯露。赭石的顏色呈方形而偏紫。這是火氣的良莠之分。)白色要像鵝毛一樣,不應該像鹽的顏色。(鵝毛白而亮,鹽的顏色白而暗。這是金氣的良莠之分。)
)青欲如蒼璧之澤,不欲如藍;(蒼璧之澤,青而明潤;藍色,青而深晦,此木色之善惡也。)黃欲如羅裹雄黃,不欲如黃土;(羅裹雄黃,光澤而隱;黃土之色,沉滯無神,此土色之善惡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蒼。(重漆之色,光彩而潤;地之蒼黑,枯暗如塵,此水色之善惡也。
白話文:
青色應像翠玉般明澈潤澤,不應像藍靛般深沉。
黃色應像包裹雄黃的薄紗般微光,不應像黃土般渾濁無光。
黑色應像濃鬱的漆色般光彩潤澤,不應像地面的黑色般枯暗無神。
)此皆五色精微之象也,凶兆見,壽不遠矣。夫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白黑,審短長,以長為短,以白為黑,則精衰矣。(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故精聚則神全,若其顛倒錯亂,是精衰而神衰矣,豈久安之兆哉!)刺有五官五閱,以觀五氣。五氣者,五臟之使也,五時之副也。
白話文:
這些都是五色精氣的微妙特徵,一旦兇相出現,壽命就不長了。聰明的人,用來觀察萬物,分辨黑與白,審視長與短,如果把長看作短,把白看做黑,那麼精氣就會衰竭。(五腑六臟的精氣都上達於眼睛而形成精,所以精氣聚集則精神充盈,如果它們混亂倒錯,則是精氣衰竭而神志衰弱,是久病之兆!)刺面有五官五孔,用來觀察五色。五色是五腑的使者,也是五季節氣的副使。
(刺法當知臟氣,欲知臟氣,當於五官五閱而察之。閱,外候也。使,所使也。副,配合也。)五官者,五臟之閱也。(五臟藏於中,五官見於外,內外相應,故為五臟之閱。)脈出於氣口,色見於明堂。五色更出,以應五時,各如其常。經氣入臟,必當治里。(可為常者,常行之法。
白話文:
針灸時應瞭解臟腑之氣。要了解臟腑之氣,應從五官五閱來觀察。閱指外在徵兆,使指主使,副指配合。
五官是五臟的外在徵兆。(五臟藏於體內,五官表現在體外,內外相應,因此五官為五臟的徵兆。)脈絡發於氣口,氣色表現在明堂。五色相繼出現,以應合五行相生,各有所常。經氣進入臟腑,應當治療臟腑。正常者,按常規方法治療。
五臟之脈,察於氣口,五臟之色,察於明堂。明堂者,鼻也。色應其時,乃其常也。然色見於外而病在內,是為精氣入臟,故當治里。)五官以辨,闕庭必張,乃立明堂,明堂廣大,蕃蔽見外,方壁高基,引垂居外。(此言五官諸部,皆當詳辨,不惟察色於明堂也。闕,眉間也。
白話文:
五臟的脈象,可以通過鼻息的氣息來觀察;五臟的氣色,可以通過鼻子的明堂來觀察。明堂就是鼻子。氣色符合時令,就屬於正常。但是,氣色表現在外部,病症卻在內部,這是因為精氣已經迴流。所以應該治療內部。)通過五官辨別,眉間的闕庭必須開闊,才能形成明堂,明堂寬廣,鼻翼豐滿外露,方方正正,基底高,垂肉伸展在外部。(這句話的意思是,五官的各個部位都應該仔細辨別,不僅僅是通過鼻子明堂觀察氣色。闕,指的是眉間。)
庭,顏也。張,布列也。蕃,頰側也。蔽,耳門也。壁,牆壁也。基,骨骼也。引垂居外,謂明顯開豁也。此於五色之外而言其部位之隆厚也。)五色乃治,平博廣大,壽中百歲。(形色皆佳,乃為壽具,故中百歲。治,不亂也。中,宜也,堪也。)見此者,刺之必已。如是之人者,血氣有餘,肌肉堅緻,故可苦以針。
白話文:
庭:指臉部。張:指五官排列。蕃:指兩頰。蔽:指耳朵後面的部位。壁:指顴骨。基:指骨骼。
引垂居外:指五官和臉部特徵明顯而開闊。
這種面相屬於五色之外,面部特徵隆起寬厚。
五官色澤均勻,面部平整,壽命可達一百歲。(面相好,身體健康,所以壽命長。)
如果遇到這樣面相的人,可以針灸治療疾病。因為這種人氣血旺盛,肌肉結實,適合針灸。
(若此之人,是為血氣充實,形色堅固,故刺之則病已而可苦以針也。然則血氣內虛,形色外弱者,其不宜用針可知,藥餌亦然。緻,音致,密也。)鼻者肺之官也,目者肝之官也,口唇者脾之官也,舌者心之官也,耳者腎之官也。(鼻為肺竅,目為肝竅,口唇為脾竅,舌為心竅,耳為腎竅。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氣血充足,身體強健,那麼針灸可以減輕疾病,但會感到疼痛。然而,如果氣血虛弱,身體虛弱,那麼針灸的效果可想而知,服用藥物也一樣。(注:ぞれ,音同“致”,指緊密結合。)
各部位對應的臟腑:
- 鼻子是肺的門戶
- 眼睛是肝的門戶
- 口脣是脾的門戶
- 舌頭是心的門戶
- 耳朵是腎的門戶
官者,職守之謂,所以司呼吸,辨顏色,納水穀,別滋味,聽聲音者也。五臟五竅,各司其職,人身乃治,故曰「五官」。以候五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以赤,腎病者顴與顏黑。(此雖以五臟之色見於五臟之官為言,然各部有互見者,又當因其理而變通之。
白話文:
官這個字,指的是指揮機能,用來調節呼吸、辨別顏色、吸收食物、分辨味道、聆聽聲音。五臟六腑各有其功能,身體才能正常運作,因此稱為「五官」。根據五官來判斷五臟的狀況。例如:肺有病會喘息鼻孔張大;肝有病會眼睛發青;脾有病會嘴脣發黃;心臟有病會舌頭捲起且發紅;腎臟有病會顴骨和臉色發黑。(雖然這裡是以五臟的顏色反映出五官的狀況,但各部位之間會相互影響,因此需要根據道理進行變通理解。)
)五官不辨,闕庭不張,小其明堂,蕃蔽不見,又埤其牆,牆下無基,垂角去外,如是者雖平常殆,況加疾哉!(若此者,部位骨骼,既無所善,則脈色雖平,不免於殆,尚何疾之能堪哉!是以人之壽夭,尤當以骨骼為主。埤、卑同。)腑臟之在中也,各以次舍,左右上下,各如其度也。
白話文:
(五官模糊不清,口鼻歪斜,縮小額頭,遮蓋視野,牆壁矮小,地基不牢,屋角朝外。如果出現這樣的狀況,即使身體健康,也很難安然無恙,更何況是生病了!(出現這種情況,部位骨骼已經沒有好的,那麼脈相即使平穩,也難免於危險,更何況疾病的折磨!所以人的壽命長短,尤其應該以骨骼為主。埤、卑同。)五臟六腑在身體內部,各佔其位,左右上下,各依其尺度。
(腑臟雖居於腹中,各有左右上下之次舍,而面部所應之色,亦如其度。)昔黃帝告於雷公曰:明堂者鼻也,闕者眉間也,庭者顏也,蕃者頰側也,蔽者耳門也,其間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見於外,如是者壽必中百歲。(顏為額角,即天庭也。蕃,蔽也,屏蔽四旁,即藩籬之義。
白話文:
雖然內臟位於腹部,但各有左右上下的位置。而面部的氣色,也反映了它們的狀態。
從前,黃帝對雷公說:「明堂指鼻子,闕指眉間,庭指額頭,蕃指臉頰,蔽指耳門。這些部位之間要寬大勻稱,距離額頭十步遠都能看得清楚。這樣的人,壽命肯定能超過百歲。」(顏指額角,也就是天庭;蕃和蔽都是屏蔽的意思,指保護四方的屏障。)
十步之外,而骨骼明顯,其方大豐隆可知,故為壽堪百歲。蓋五色之決,不獨於明堂也。)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五臟安於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見,明堂潤澤以清,五官惡得無辨乎?(肺、心、肝、脾之候,皆在鼻中,六腑之候,皆在四旁,故一曰「次於中央」,一曰「挾其兩側」。下極,居兩目之中,心之部也。
白話文:
站在十步之外,就能明顯看清骨架,身材豐滿健壯,可以預知這個人會長壽過百歲。因為五臟六腑的健康狀況,不僅能在面部表現出來。
面部的骨骼高聳挺拔,平滑端正,五臟分佈在中央部位,六腑位於兩側。臉的上半部分是闕庭,下半部分是王宮。五臟安放在胸腔內,健康的人面色紅潤,而沒有病態的面色。面部潤澤而清澈,五官的特徵怎麼能看不出來呢?
(肺、心、肝、脾的狀況,都可以在鼻子上觀察到;六腑的狀況,都可以在面部兩側觀察到。因此,有句話說「分佈在中央」,也有句話說「位於兩側」。「下極」位於兩眼之間,是心臟部位。)
心為君主,故曰「王宮」。惟五臟和平而安於胸中,則正色自致,病色不見,明堂必然清潤,此五官之所以有辨也。惡,音烏。)五色之見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於病矣。其色部乘襲者,雖病甚不死矣。(五色之見,各有其部。惟其部骨弱陷之處,然後易於受邪而不免於病矣。
白話文:
心臟是人體的君主,所以稱為「王宮」。只要五臟平和安穩地待在胸中,就會自然顯現出正常的顏色,病態的顏色不會出現,明堂(面部)必然清潤明亮,這是分辨五官疾病的原因。
五色在相貌上出現,各有其特定的部位。如果某個部位的骨骼凹陷,就難免會得病。如果某個部位的骨骼強壯豐滿,即使有病也不至於致命。(五種顏色在面部出現的位置各有不同。只有當某個部位的骨骼虛弱凹陷時,才會容易受到邪氣侵襲而生病。)
若其色部雖有變見,但得彼此生王,互相乘襲,而無克賊之見者,雖病甚不死。)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是為五官。(官,五色,言五色之所主也。)病之益甚與其方衰,外內皆在焉。切其脈口,滑小緊以沉者,病益甚,在中;人迎氣大緊以浮者,其病益甚,在外。
白話文:
如果病人的舌頭顏色有變化,但舌苔之間生長得很好,互相連接,而且沒有剋制和賊害的現象,即使病情很嚴重也不會死亡。青黑色代表疼痛,黃紅色代表發熱,白色代表寒氣,這就是五官(五種顏色,指五種顏色所代表的病症)。疾病的惡化程度和好轉程度,都可以從外在和內在表現出來。觸摸病人的脈搏,如果脈搏滑小緊而沉,則表示疾病加重,而且在內;如果人迎穴的氣勢很大、很緊、很浮,則表示疾病加重,而且在外。
(「益甚」,言進,「方衰」言退也。外內皆在,表裡俱當察也。脈口者,太陰臟脈也,故曰「在中」,而主五臟;人迎者,陽明腑脈也,故曰「在外」,而主六腑。脈口滑小緊沉者,陰分之邪甚也;人迎大緊以浮者,陽分之邪盛也,故病皆益甚。)其脈口浮滑者病日進,人迎沉而滑者病日損。
白話文:
(「益甚」表示病情加重,「方衰」表示病情減輕。內外兼顧,表裡都應觀察。脈口是太陰臟氣脈,所以說「在中」,主掌五臟;人迎是陽明腑氣脈,所以說「在外」,主掌六腑。脈口滑動微小而沉實,表示陰分邪氣加重;人迎脈寬大、緊實而浮動,表示陽分邪氣旺盛,所以病情都會加重。)如果脈口浮滑,表明病情日益加重;如果人迎脈沉穩而滑利,表明病情日益減輕。
(脈口為陰,浮滑者以陽加陰,故病日進;人迎為陽,沉滑者陽邪漸退,故病日損。)其脈口滑以沉者病日進,在內;其人迎脈滑盛以浮者,其病日進,在外。(脈口、人迎,經分表裡,故其沉滑、浮滑而病日進者,有在內,在外之辨也。)脈之浮沉及人迎與寸口氣大小等者,病難已。
白話文:
脈口偏陰,浮滑則陽氣加於陰氣,所以病情日益加重;人迎偏陽,沉滑則陽邪逐漸退散,所以病情日漸減輕。若脈口滑而沉,則病情加重,病灶在內;若人迎脈滑而盛且浮,則病情加重,病灶在外。脈口與人迎,分別代表經絡的表裡,所以脈象沉滑或浮滑而病情加重,則可以判斷病灶在內或在外。若脈象浮沉不一,且人迎與寸口脈氣大小相等,則病情難以痊癒。
(人迎、寸口之脈,其浮、沉、大、小相等者,非偏於陰,則偏於陽,故病難已。春夏人迎當微大,秋冬寸口當微大,如是者平人,等則病象也。)病之在臟,沉而大者易已,小為逆,病在腑,浮而大者,其病易已。(病在臟者,在六陰也。陰本當沉,而大為有神,有神者陰氣充也,故易已;若沉而細小,則真陰衰而為逆矣,病在腑者,在六陽也,陽病得陽脈者為順,故浮而大者病易已;若或浮小,亦逆候也。)人迎盛堅者傷於寒,氣口盛堅者傷於食。
白話文:
(人迎穴、寸口脈搏,如果它們的浮沉、大小相等,不偏於陰也不偏於陽,那麼病情難以好轉。春季和夏季,人迎穴脈搏應該稍大,秋季和冬季,寸口脈搏應該稍大,這樣的人是健康的。如果脈搏大小相等,就說明有病。)病情在臟腑內的,脈搏沉細而大的容易好轉,脈搏沉細而小的表示病情逆轉。病情在體表的,脈搏浮大容易好轉。(病情在臟腑內的,在六陰經中。陰氣本來就應該沉伏,而脈搏大表示有神氣,有神氣說明陰氣充足,所以容易好轉;如果脈搏沉細小,則說明真陰衰弱而出現逆轉。病情在體表的,在六陽經中。陽病得陽脈者為順應,所以脈搏浮大容易好轉;如果脈搏浮小,也是逆轉的徵兆。)人迎穴氣血充盛而堅硬的,是寒氣受傷所致;氣口穴氣血充盛而堅硬的,是飲食積滯所致。
(人迎主表,脈盛而堅者,寒傷三陽也,是為外感。氣口主裡,脈甚而堅者,食傷三陰也,是為內傷。此古有之法也。今則止用寸口診法,雖失表裡之義,然亦可以行之,不必一唱百和,群吠叔和。)以色言病之間甚,其色粗以明,沉夭者為盛。其色上行者病益其,其色下行如雲徹散者病方已。
白話文:
人迎穴掌管身體外部,脈搏強勁有力表示寒氣傷到了三陽經,這是外感的表現。氣口穴掌管身體內部,脈搏很強有力表示飲食傷到了三陰經,這是內傷的表現。這些都是古人總結出來的診斷方法。現在只用寸口診脈法,雖然忽略了外部內部的區別,但也可以用來診斷疾病,不必拘泥於古法。
從面色看病之間的差別很大。面色粗糙發亮,往下沉陷的表示病情嚴重。面色朝上走的病情會加重;面色向下行,像雲霧散開一樣的表示病情開始好轉。
(間甚,輕重也。粗,顯也。言色有顯而明,若沉夭者,其病必甚也。上行者,濁氣方升而色日增,日增者病日重;下行者滯氣將散而色漸退,漸退者病將已。)五色各有臟部,有外部,有內部。色從外部走內部者,其病從外走內;其色從內走外者,其病從內走外。病生於內者,先治其陰,後治其陽,反者益甚;病生於陽者,先治其外,後治其內,反者益甚。(各有臟部,統言色臟所屬各有分部也。
白話文:
變化的嚴重程度,可以從顏色上顯露。如果顏色明顯而明亮,就像沉重的病態,那麼病情一定很嚴重。
- **顏色上行:**濁氣正在上升,顏色每天增長,病情也越來越嚴重。
- **顏色下行:**滯氣即將消散,顏色逐漸減退,病情即將好轉。
不同的顏色對應不同的臟器,有表面的也有內部的。
- **顏色從表面轉向內部:**病情從外部轉向內部。
- **顏色從內部轉向表面:**病情從內部轉向外部。
如果病情發生在內部,先治療內部(陰),再治療外部(陽)。如果顛倒了次序,病情會加重。
如果病情發生在外部(陽),先治療外部,再治療內部。如果顛倒了次序,病情也會加重。
外部言六腑之表,六腑挾其兩側也;內部言五臟之裡,五臟次於中央也。故凡病色先起外部而後及內部者,其病自表入里,是外為本而內為標,故當先治其外,後治其內;若先起內部而後及外部者,其病自里出表,是陰為本而陽為標,故當先治其陰,後治其陽。若反之者,皆為誤治,病必益甚矣。
白話文:
「外表」指的是六腑的外面,「內部」指的是五臟裡面。
如果病狀先出現在外表,然後才逐漸影響內部,表示疾病是從外面侵入裡面的,此種情況下,疾病的根本在外面,而內部的症狀只是表現而已,所以應該先治療外表,再治療內部。
反之,如果病狀先出現在內部,然後才逐漸影響外表,表示疾病是從裡面往外發展的,此種情況下,疾病的根本在內部,而外表的症狀只是表現而已,所以應該先治療陰虛(內部),再治療陽虛(外表)。
如果治療時弄錯了順序,都屬於錯誤的治療方式,病況必定會加重。
)其脈滑大以代而長者,病從外來,目有所見,志有所惡,此陽氣之並也,可變而已。(滑大以代而長者,陽邪之脈也。陽邪自外傳裡,故令人目有妄見,志有所惡,此陽並於陰而然。治之之法,或陰或陽,或先或後,擇其要者先之,可變易而已也。)風者百病之始,厥逆者寒濕之起。
白話文:
脈象滑大且綿長的人,病從外部而來,眼睛看到不乾淨的東西,心裡有所厭惡,這是陽氣被侵犯的緣故,可以變更治療方法。 (這是陽氣受到邪氣侵犯而出現的脈象。邪氣由外傳裡,所以令人產生幻覺,心裡有所厭惡,這是陽氣和陰氣相併而造成的。治療的方法,可以針對陰或陽,也可以先治療後治療,選取重點的部位先處理,可以隨時改變治療方式。)
風是各種疾病的根源,厥逆的產生是由於寒濕。
常候闕中,薄澤為風,沖濁為痹,在地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闕中,眉間也。風病在陽,皮毛受之,故色薄而澤。痹病在陰,肉骨受之,故色沖而濁。沖,深也。至如厥逆,病起四肢,則病在下而色亦見於地,地者,面之下部也。此其常候,故可因其色以言病。
白話文:
經常觀察眉間,膚色淺淡光澤是因為風邪,深沉混濁是因為有濕邪,在地面(臉部下端)表現為厥逆,這是常見的現象。用不同的膚色來判斷不同的疾病。(眉間,是指眉毛之間。風病屬陽,皮毛受之,所以膚色淺淡而光澤。痹病屬陰,肉骨受之,所以膚色深沉而混濁。深沉,意思是深層的。至於厥逆,病從四肢開始,則病在下部而顏色也會表現在臉部下端,臉部下端就是地面。這些是常見的症狀,所以可以根據顏色來判斷疾病。)
)大氣入於臟腑者,不病而卒死矣。(大氣,大邪之氣也。大邪之入者,未有不由元氣大虛而後邪得襲之,故致卒死。)赤色出兩顴,大如拇指者,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出於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如拇指者,成塊成條,聚而不散也。此為最凶之色。赤者固不佳,而黑色為尤甚,皆卒死之色也。
白話文:
-
大邪氣侵入臟腑,即便沒有其他疾病也會突然死亡。(大邪氣:極大的邪惡之氣。邪氣入侵,往往是因為元氣極度虛弱,邪氣才得以乘虛而入,導致突然死亡。)
-
臉頰兩側出現紅色斑點,形狀如拇指大小,即便小病痊癒,也必會突然死亡。
-
雙脣外緣出現黑色斑點,形狀如拇指大小,必定沒有其他疾病也會突然死亡。(形狀如拇指者:結塊成條,聚集不散。這是非常不吉利的顏色。紅色尚且不佳,而黑色更是凶兆,都是突然死亡的徵兆。)
)察色以言其時。(察色以言時,謂五色有衰王,部位有克賊。色藏部位,辨察明而時可知也。)庭者,首面也;(庭者,顏也。相家謂之天庭。天庭最高,色見於此者,上應首面之疾。)闕上者,咽喉也;(闕在眉心,闕上者,眉心之上也,其位亦高,故應咽喉之疾。)闕中者,肺也;(闕中,眉心也,中部之最高者,故應肺。
白話文:
觀察面部氣色來判斷病情發作的時間。(觀察面部氣色來判斷發病時間,是因為五種顏色有衰弱和旺盛,部位之間有相剋和相生。顏色藏於部位,辨察清楚就能知道發病時間。)庭,指額頭和麪部。(庭,指面部。相術家稱之為天庭。天庭位置最高,在此處出現的氣色,反映頭面部的疾病。)闕上,指咽喉。(闕在兩眉之間,闕上指兩眉之上,位置也高,所以反映咽喉疾病。)闕中,指肺。(闕中,指兩眉之間,中部最高的位置,所以反映肺部疾病。)
)下極者,心也;(下極者,兩目之間,相家謂之山根。心居肺之下,故下極應心。)直下者,肝也;(下極之下為鼻柱,相家謂之年壽。肝在心之下,故直下應肝。)肝左者,膽也;(膽附於肝之短葉,故肝左應膽,其在年壽之左右也。)下者,脾也;(年壽之下,相家謂之準頭,是為面王,亦曰明堂。
白話文:
最下面是心臟;(最下面指的是兩眼之間,相士稱之為山根。心臟位於肺臟下方,所以最下面對應心臟。)直直往下是肝臟;(最下面往下是鼻樑,相士稱之為年壽。肝臟位於心臟下方,所以直直往下對應肝臟。)肝臟的左邊是膽囊;(膽囊附著於肝臟的短葉上,所以肝臟的左邊對應膽囊,位置在年壽的左右。)下面是脾臟;(年壽下方,相士稱之為準頭,也就是面王,也稱為明堂。
準頭屬土,居面之中央,故以應脾也。)方上者,胃也;(準頭兩旁為方上,即迎香之上,鼻隧是也。相家謂之蘭臺廷尉。脾與胃為表裡,脾居中而胃居外,故方上應胃。)中央者,大腸也;(中央者,面之中央,謂迎香之外,顴骨之下,大腸之應也。)挾大腸者,腎也;(挾大腸者,頰之上也。
白話文:
準頭屬土,位於面部中央,所以與脾臟相應。)方上部位,與胃相應;(準頭兩側為方上,即迎香穴上方,鼻孔內部。相家稱之為蘭臺廷尉。脾與胃為表裡關係,脾在內而胃在外,所以方上與胃相應。)中央部位,與大腸相應;(中央部位,指面部中央,即迎香穴外側,顴骨下方,與大腸相應。)夾著大腸部位,與腎臟相應;(夾著大腸部位,在面頰上方。)
四臟皆一,惟腎有兩,四臟居腹,惟腎附脊,故四臟次於中央,而腎獨應於兩頰。)當腎者,臍也;(腎與臍對,故當腎之下應臍。)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鼻準也。小腸為腑,應挾兩側,故面王之上,兩顴之內,小腸之應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面王以下者,人中也,是為膀胱、子處之應。
白話文:
四個臟腑都位於腹部,只有腎臟位於脊椎兩側。其他臟腑都位於身體正中央,只有腎臟與兩頰相應。(與腎臟相對應的位置是)肚臍。(因為腎臟在肚臍下方。)鼻樑以上(的區域)與小腸相應。(鼻樑指鼻子的尖端。小腸是腑,位於身體兩側,所以鼻樑以上、顴骨內側與小腸相應。)鼻樑以下(的區域)與膀胱和子宮相應。(鼻樑以下指人中,與膀胱和子宮相應。)
子處,子宮也。凡人人中平淺而無髭者多無子,是正子處之應。以上皆五臟六腑之應也。)顴者,肩也;(此下復者,肢節之應也。顴為骨之本而居中部之上,故以應肩。)顴後者,臂也;(臂接乎肩,故顴後以應臂。)臂下者,手也;(手接乎臂也。)目內眥上者,膺乳也;(目內眥上者,闕下兩旁也。
白話文:
古文:
子處,子宮也。凡人人中平淺而無髭者多無子,是正子處之應。以上皆五臟六腑之應也。)顴者,肩也;(此下復者,肢節之應也。顴為骨之本而居中部之上,故以應肩。)顴後者,臂也;(臂接乎肩,故顴後以應臂。)臂下者,手也;(手接乎臂也。)目內眥上者,膺乳也;(目內眥上者,闕下兩旁也。
人中(鼻下至上脣中央的溝槽)代表子宮。通常人中平淺且沒有鬍鬚的人,大多沒有孩子,這正是子宮狀態影響的反應。上述這些都屬於五臟六腑的反應。
顴骨代表肩膀;(以下內容講解的是四肢關節的反應。顴骨是骨骼的基礎,位於身體中部上方,所以它與肩膀相應。)
顴骨後側代表手臂;(手臂連接著肩膀,所以顴骨後側與手臂相應。)
手臂下方代表手;(手連接著手臂。)
眼睛內眼角的上方代表胸部;(眼睛內眼角的上方,在顴骨下方兩側。)
胸兩旁高處為膺,膺乳者,應胸前也。)挾繩而上者,背也;(頰之外曰繩,身之後為背,故背應於挾繩之上。)循牙車以下者,股也;(牙車,牙床也。牙車以下主下部,故以應股。)中央者,膝也;(中央,兩牙車之中央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脛接於膝,足接於脛,以次而下也。
白話文:
胸部兩側上方隆起的部分稱為膺,膺部對應胸前。
夾著脊柱往上延伸的部分是背部。(頰的外側叫繩,身體後方叫背,因此背部對應夾繩上方。)
從牙齒下方延伸下來的部分是大腿。(牙牀叫牙車。牙車下方掌管下半身,因此對應大腿。)
中間的部分是膝蓋。(中間指兩側牙牀的中央。)
膝蓋以下的部分是小腿。與小腿相接的下方部分是腳。(小腿連接膝蓋,腳連接小腿,依次往下延伸。)
)巨分者,股里也;(巨分者,口旁大文處也。股里者,股之內側也。)巨屈者,膝臏也。(巨屈,頰下曲骨也。膝臏,膝蓋骨也。此蓋統指膝部而言。臏,音牝。)此五臟六腑肢節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部分既定,陰陽乃明。
白話文:
巨分:嘴邊有條大紋路的地方;股裏:大腿內側。
巨屈:顴骨下方的彎曲骨頭;膝臏:膝蓋骨。這兩個部位統稱膝部。
這些部位都對應體內的五臟六腑和肢節。每個部位都有不同的分類,分類清楚了,才能正確使用陰陽調和的方法。只有清楚了分類,才能做到萬無一失。
陽勝者陰必衰,當助其陰以和之,陰勝者陽必衰,當助其陽以和之。陰陽之用,無往不在,知其甚衰,萬舉萬當矣。)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陽從左,陰從右。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故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者,男子左為逆,右為從;女子右為逆,左為從,故曰陰陽。
白話文:
,以度陰陽之自在也。)審察澤度之法度,方使得風。(陽者,天也,陰者,地也。天左地右,此審察澤度之法度也。審察天之法度,乃在審察地之法度,審察地之法度,乃在審察天之法度,故使得風。)判斷之法,必得天時地,乃得審察之真諦。(天,時也,地,位也。人若善觀察時位,乃能精審,故曰審察之法,必得天時地。)
陰陽既辨,又必能察其潤澤枯夭,以決善惡之機,庶足謂之良工也。)沉濁為內,浮澤為外,(內主在裡在臟,外主在表在腑,皆言色也。)黃赤為風,青黑為痛,白為寒,黃而膏潤為膿,赤甚者為血,痛甚為攣,寒甚為皮不仁。(凡五色之見於面部者,皆可因此而知其病矣。
白話文:
瞭解了陰陽的區別,還必須能夠觀察到面色的潤澤與枯槁,以此來判斷身體的好壞,才能稱得上是一位良醫。
面部沉濁暗淡的是內在疾病,面部浮腫光澤的是外在疾病。(內在指臟器,外在指表皮和五臟六腑,這裡所說的都是面部顏色。)黃紅色代表風熱,青黑色代表寒濕疼痛,白色代表寒證,黃色而光澤代表膿液,紅色加重代表出血,疼痛加重代表痙攣,寒冷加重代表皮膚麻木。(凡是面部出現的五種顏色,都可以根據這些表現來瞭解其病症。)
不仁,麻痹無知也。)五色各見其部,察其浮沉,以知淺深;察其澤夭,以觀成敗;察其散摶,以知遠近;察其上下,以知病處。(浮者病淺,沉者病深,澤者無傷,夭者必敗,散者病近,摶者病遠。摶,聚也。上者病在上,下者病在下。摶,音團。)積神於心,以知往今,故相氣不微,不知是非,屬意勿去,乃知新故。
白話文:
不仁:失去知覺。
觀察各種脈象的顏色、部位、浮沉,可以瞭解疾病的深淺;觀察脈象的光澤與萎縮,可以判斷疾病的吉凶;觀察脈象的分散與凝聚,可以得知病情的遠近;觀察脈象的上下,可以知道病情的部位。(浮脈表示疾病較淺,沉脈表示疾病較深,光澤的脈表示沒有危險,萎縮的脈表示病情危急,分散的脈表示病情較近,凝聚的脈表示病情較遠。凝聚,指脈象聚集。上脈表示疾病位於上半身,下脈表示疾病位於下半身。)
將精神集中在心靈,可以瞭解過去和現在的情況,因此只要脈象不微弱,就能判斷出事情的對錯。專注於脈象,不要分心,就能知道病情的變化。
(神積於心則明,故能知已往今來之事。相氣不微,氣不能隱也。不知是非,無是非之惑也。屬意勿去,專而無貳也。新故,即往今之義。相,去聲。)色明不粗,沉夭為甚。不明不澤,其病不甚。(色明不粗者,色之明澤不顯,而但見沉夭者,其病必甚。若其雖不明澤,而亦無沉夭之色者,病必不甚也。
白話文:
當心神聚集時,思緒才會明朗,因此才能洞悉過去、現在的事物。元氣充沛,邪氣無法隱藏。如果沒有是非之心,就不會被是非困擾。專注於眼前,不分心旁騖。
面色明潤而不粗糙,若出現昏暗發黃的顏色,則病情嚴重。如果面色既不明亮也不潤澤,但沒有昏暗發黃的顏色,則病情較輕。
)其色散,駒駒然未有聚,其病散而氣痛,聚未成也。(稚馬曰駒。駒駒然者,如駒無定,散而不聚之謂,故其為病尚散。若有痛處,因於氣耳,非積聚成病也。)腎乘心,心先病,腎為應,色皆如是。(水邪剋火,腎乘心也。腎邪乘心,心先病於中,而腎色則應於外,如以下極而見黑色者是也。
白話文:
(它的面色散亂,像馬駒一樣沒有聚攏,它的疾病是分散而疼痛,這是因為聚集還沒形成。幼馬稱為「駒駒」。駒駒然就像馬駒沒有定性、散而不聚一樣。所以它的疾病還處於分散狀態。如果有疼痛的地方,那只是因為氣血而已,並不是積聚成疾病。)腎臟影響心臟,心臟先發病,腎臟作為相應的臟器,它們的面色都是這樣的。(寒水之邪剋制心火,這是腎臟影響心臟。腎邪影響心臟,心臟先在內發病,而腎臟的面色則在外面相應,就像下面極端而呈現黑色那樣。
不惟心腎,諸臟皆然。凡肝部見肺色,肺部見心色,腎部見脾色,脾部見肝色,及六腑之相剋者,其色皆如是也。)男子色在於面王,為小腹痛,下為卵痛,其圜直為莖痛,高為本,下為首,狐疝㿉陰之屬也。(面王上下為小腸、膀胱、子處之部,故主小腹痛,下及卵痛。圜直者,色垂繞於面王之下也。
白話文:
不只是心腎,所有臟腑都是如此。凡是肝臟部位出現肺臟的顏色,肺臟部位出現心臟的顏色,腎臟部位出現脾臟的顏色,脾臟部位出現肝臟的顏色,以及六腑彼此相剋的部位,其顏色都像這樣。)男子的面王部位出現顏色,代表小腹痛,下方代表蛋痛,其圓直代表陰莖痛,上方代表根部,下方代表頭部,是狐疝這種陰症的徵兆。(面王上下方是屬於小腸、膀胱、子宮的部位,所以會導致小腹痛,下方會導致蛋痛。圓直代表顏色下垂纏繞在面王下方。
莖,陰莖也。高為本,下為首,因色之上下而分莖之本末也。凡此者,總皆狐疝㿉陰之屬。)女子色在於面王,為膀胱、子處之病,散為痛,摶為聚,方圓左右,各如其色形,其隨而下,至骶為淫,有潤如膏狀,為暴食不潔。(面王之部與男子同,而病與男子異者,以其有血海也。
白話文:
當身體顏色分散時,會感到疼痛,這表示氣滯而看不見形狀。當身體顏色凝聚在一起時,表示血液凝結成塊,並已累積。這些累積物有時呈方形,有時呈圓形,有時在左邊,有時在右邊,它們的形狀與它們在身體外表呈現的顏色形狀相同。如果這些顏色從下部往上移動,它們應該會到達尾骶部,在那裡形成浸淫或帶濁的物質,這些物質可能像膏狀物一樣濕潤,或者在暴飲暴食後,立即從下部排出這些不潔之物。這句話涵蓋了前後兩個方面。(骶,讀音為「底」,是指臀部和尻部之間的區域。)如果在身體的左側,就是左側。在右側,就是右側。這些顏色的來源不正,它們的聚散分佈得不均勻,就是指面色所顯示的徵兆。
色散為痛,氣滯無形也。色摶為聚,血凝有積也。然其積聚之或方或圓,或左或右,各如其外色之形見。若其色從下行,當應至尾骶而為浸淫帶濁,有潤如膏之物,或暴因飲食,即下見不潔。蓋兼前後而言也。骶,音底,尻臀之間也。)左為左,右為右,其色有邪,聚散而不端,面色所指者也。
(色見左者病在左,色見右者病在右。凡色有邪而聚散不端者,病之所在也,故但察面色所指之處而病可知矣。)色者,青黑赤白黃,皆端滿有別鄉。別鄉赤者,其色亦赤如榆莢,在面王為不日。(色者,言正色也。正色凡五,皆宜端滿。端謂無邪,滿謂充足。有別鄉者,言方位時日,各有所主之正向也。
白話文:
(臉色顯示在左邊,病就在左邊;臉色顯示在右邊,病就在右邊。凡是有邪氣聚集而沒有規律散開的,就是病所在的地方,所以只要觀察臉色的指向處,就可以知道病情了。)正常的膚色有青色、黑色、紅色、白色、黃色,這些顏色都應當端正均勻有光澤。偏向一側的紅色,它的顏色像榆樹莢,出現在面部正中,表示疾病會很快發作。(這裡所說的顏色,是指正色。正色共有五種,都應該端正均勻。端正指的是沒有邪氣,均勻指的是充足有光澤。偏向一側是指方位和時日,都有各自的主導方向。)
別鄉赤者,又言正向之外而有邪色之見也。赤如榆莢,見於面王,非其位也,不當見而見者,非其時也,是為不日。不日者,失其常度之謂。此單舉赤色為喻,而五色之謬見者皆可類推矣。鄉、向同。)其色上銳,首空上向,下銳下向,在左右如法。(凡邪隨色見,各有所向,而尖銳之處,即其乘虛所進之方,故上銳者,以首面正氣之空虛,而邪則乘之上向也。下銳亦然,其在左在右,皆同此法。
白話文:
偏離正色的色象,又稱在正色的外圍看到不正常的顏色。紅色像榆樹的種子,出現在臉部正中央,這是不正常的,不該出現的時候出現,這是不正常的時間。不正常的,就是失去常規。這裡只舉紅色為例,其他顏色的異常情況都可以類推。偏離的顏色與正常的顏色方向相同,尖端向上,首部中空。尖端向下,首部實心。出現在左右側時也是同樣的規律。(凡是偏離的顏色出現,方向各有不同,而尖銳的地方,就是邪氣趁虛而入的方向,所以向上尖銳,是因為頭面正氣虛空,邪氣就從上面入侵。向下尖銳也同此理,在左在右都是這個規律。)
)以五色命臟,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肝合筋,心合脈,肺合皮,脾合肉,腎合骨也。(此總結上文而言五色五臟之配合也。凡病察脈觀色,以此合之,五臟之病,無遁情矣。)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黃在脾,黑在腎,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
白話文:
(用)五種顏色來代表五臟。青色代表肝,紅色代表心,白色代表肺,黃色代表脾,黑色代表腎。肝與筋相應,心與脈搏相應,肺與皮膚相應,脾與肌肉相應,腎與骨骼相應。(這裡總結上文關於五色和五臟的配屬。凡是生病時查看脈象或觀察臉色,以此相結合,五臟的疾病就沒有能逃得過的。)眼睛發紅說明病在心,發白說明病在肺,發青說明病在肝,發黃說明病在脾,發黑說明病在腎。黃色而不能確定的,說明病在胸中。
(五臟六腑,目為之候,故目之五色,各以其氣而見本臟之病。脾應中州,胸中者,脾肺之部也。)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足太陽經為目上綱,故赤脈從上下者為太陽病;足陽明經為目下綱,故赤脈從下上者為陽明病;足少陽經外行於銳眥之後,故從外走內者為少陽病也。
白話文:
(人體的五臟六腑,可以通過眼睛的狀態來反映,眼睛的不同顏色反映了對應臟腑的疾病。脾臟對應中焦部位,胸部屬於脾肺所在的部位。)
眼睛疼痛的診斷:
- 赤色脈絡從上到下移動的,是太陽病;
- 赤色脈絡從下到上移動的,是陽明病;
- 赤色脈絡從外到內移動的,是少陽病。
(足太陽經的分佈範圍在眼睛的上部,所以赤色脈絡從上到下移動是太陽病;足陽明經的分佈範圍在眼睛的下部,所以赤色脈絡從下到上移動是陽明病;足少陽經在外行於眼睛的銳眥(眼角)後面,所以赤色脈絡從外到內移動是少陽病。)
)診寒熱,赤脈上下至瞳子,見一脈一歲死,見一脈半一歲半死,見二脈二歲死,見二脈半二歲半死,見三脈三歲死。此邪入陰分而病為寒熱者,當反其目以視之:中有赤脈,形如紅線,下貫瞳子,因其多少,以其知死之遠近也。)診齲木賊,按其陽之來,有過者獨熱,在左左熱,在右右熱,在上上熱,在下下熱,(齲齒,齒痛也。
白話文:
診斷寒熱
如果把脈時發現有發紅的脈絡向上或向下貫穿到瞳孔中,那麼根據看到脈絡的數量可以預測患者的壽命,一條脈絡代表活一年,一條半代表活一年半,兩條代表活兩年,兩條半代表活兩年半,三條代表活三年。這是因為邪氣侵入了身體的陰分(體內水分、血液、骨髓等),導致了寒熱病。判斷這種病時,需要反過來看:脈絡中如果出現紅色的脈絡,形狀像紅線,向下貫穿瞳孔,通過脈絡的數量,就可以預測患者離死亡還有多少時間。
診斷齲木賊(蛀牙痛)
檢查陽氣流動的走向,如果陽氣過剩,會導致單側發熱,在左側就會出現左邊發熱,在右側就會出現右側發熱,在上面就會出現上面發熱,在下面就會出現下面發熱。
足陽明入上齒中,手陽明入下齒中,故按其陽脈之來,其脈太過者其經必獨熱,而其左右上下,亦因其部而可察也。齲,其雨切。)診血脈者,多赤多熱,多青多痛,多黑為久痹,多赤、多黑、多青皆見者寒熱。(血脈者,言各部之絡脈也。赤、黑、青皆見者,陰陽互勝之色,故或寒或熱。
白話文:
足陽明胃經進入上排牙齒的中間,手陽明大腸經進入下排牙齒的中間。因此,根據陽脈的走向,如果某條經絡的脈氣過於旺盛,那麼這條經絡必定單獨發熱,而其左右上下部位的經絡,也可以依據其分佈部位來觀察。蛀牙(齲齒,音同「雨」)。
診斷血脈的人,如果血脈多呈紅色且熱,通常表示疼痛;多呈青色且熱,通常表示疼痛;多呈黑色且熱,通常表示長期風濕病;多呈紅色、多呈黑色、多呈青色且熱,通常表示寒熱。
(這裡所說的「血脈」,指的是身體各部位的脈絡。紅色、黑色和青色同時出現,表示陰陽氣血相互爭鬥,因此可能出現寒症或熱症。)
)身痛而色微黃,齒垢黃,爪甲上黃,黃疸也。安臥,小便黃赤,脈小而澀者,不嗜食。(黃疸,黃病也。疸有陰陽,脈小而澀者為陰疸。陰疸者脾土弱也,故不嗜食。)嬰兒病,其頭毛皆逆上者必死。(嬰兒漸成,水為之本。發者,腎水之榮。頭毛逆上者,水不足則發乾焦,如草之枯者,必勁直而豎也。
白話文:
身體疼痛,面色微黃,牙垢黃,指甲上也有黃色,是黃疸。安然臥牀,小便黃赤,脈搏細小而澀,不愛吃飯。(黃疸,又稱黃病。黃疸分陰陽,脈搏細小而澀的是陰疸。陰疸是脾胃虛弱導致的,所以不愛吃飯。)嬰兒的頭髮全部朝上生長的必定會死。(嬰兒逐漸長大,水是根本。頭髮是腎水滋養的。頭髮朝上生長,說明水不足,頭髮會乾枯焦黑,像枯草一樣又硬又直立。)
不特既病,即無病而頭毛逆上者,亦非佳兆。)耳間青脈起者掣痛。(耳者,少陽膽之經。青者,厥陰肝之色。肝膽本為表裡,青主痛,肝主筋,故為掣痛。掣,音徹。)大便赤瓣,飧泄,脈小者,手足寒,難已。飧泄脈小,手足溫,泄易已。(赤瓣者,血穢成條、成片也。
白話文:
不只是生病的人,即使無病而頭髮豎立向上,也不是吉兆。
耳後青筋凸起會疼痛。(耳屬少陽膽經,青色屬厥陰肝色。肝膽本來表裡,青色主疼痛,肝主筋,所以會抽搐疼痛。徹,音同徹。)
大便有血條或血片,腹瀉,脈搏微弱,手腳冰冷,很難癒合。腹瀉,脈搏微弱,手腳溫熱,腹瀉容易癒合。(赤瓣指的是血污凝結,成條或成片。)
赤瓣、飧泄,火居血分,若脈小而手足寒,是為相反,所以難已。若止於飧泄而無赤瓣,非火證也,脈雖小而手足溫,以脾主四肢而脾氣尚和,所以易已。瓣,瓜瓤之類也。)四時之變,寒暑之勝,重陰必陽,重陽必陰,故陰主寒,陽主熱,寒甚則熱,熱甚則寒,寒生熱,熱生寒,皆陰陽之變也。
白話文:
腹瀉伴隨紅色便,是體內有火熱毒氣,侵入血液。如果脈搏細小,手足寒冷,這是一種相互矛盾的現象,所以難以治癒。如果只是腹瀉而沒有紅色便,就不是火熱證。即使脈搏細小,但手足溫暖,是因為脾臟主導四肢,而脾氣仍然和諧,所以容易治癒。(紅色便類似於瓜瓤的顏色。)四季交替、寒暑變化,陰氣盛則陽氣消弱,陽氣盛則陰氣消散。所以陰主寒,陽主熱。寒氣太盛就會產生熱,熱氣太盛就會產生寒。寒氣生熱,熱氣生寒,這些都是陰陽變化的表現。
故曰冬傷於寒,春生癉熱;春傷於風,夏生後泄腸澼;夏傷於暑,秋生痎瘧;秋傷於濕,冬生咳嗽。是謂四時之序也。(陰陽之氣,極則必變,故寒極則生熱,熱極則生寒,此天地四時消長更勝之道也。癉,溫熱之病。)
白話文:
所以說在冬天受寒傷身,到了春天就會生病發熱;在春天受風傷身,到了夏天就會腹瀉不止;在夏天受暑傷身,到了秋天就會得瘧疾;在秋天受濕傷身,到了冬天就會咳嗽。這就是四季的規律。(陰陽之氣,到了極點就會發生變化,所以寒氣極了就會產生熱氣,熱氣極了就會產生寒氣,這是天地四季消長更替的道理。癉,指溫熱性的疾病。)
夫脈之小、大、滑、澀、浮、沉,可以指別;(得之於手,應之於心也。)五臟之象,可以類推;(象,氣象也。)五臟相音。可以意識;(相,形相也。音,五音也。相音,皆可意會而識也。)五色微診,可以目察。(五色者,其常色也。至於互為生克,診有精微,目明智圓者,可以視察而知也。
白話文:
脈搏的大小、滑澀、浮沉等特徵,可以通過手指診斷出來;(這類診斷通過手部得到,由心靈理解。)五臟的狀況,可以由此推測;(象指氣象。)五臟的症狀,可以通過意識理解;(象指形相,音指五音。五臟的形相和聲音,都可以通過意會而認識。)五臟的面色微小變化,可以用眼睛觀察出來。(五色指正常顏色。至於五臟相生相剋的變化,診斷有精微之處,頭腦清醒、智慧廣博的人,可以用眼睛觀察而得知。)
)能合脈色,可以萬全。(因脈以知其內,因色以察其外,脈色明則參合無遺,內外明則表裡俱見,斯可萬全無失矣。)赤脈之至也,喘而堅,診曰有積氣在中,時害於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慮而心虛,故邪從之;(此即所以合脈色也。赤者心之色,脈喘而堅者,謂急甚如喘而堅強也。
白話文:
(中醫)能根據脈象和麪色,可以達到萬全之策。(因為脈象可以瞭解內部的狀況,面色可以觀察外部的情況,脈象和麪色明確的話,就能全面瞭解內外,表裡都能發現,這樣就能萬無一失。)赤色脈象的徵兆是:喘息而且脈象有力,診斷為體內有積氣,有時會影響進食,稱為心痹,是由於外來的疾病、思慮過度而心虛,因此邪氣趁虛而入。(這就是結合脈象和麪色的原因。赤色是心的顏色,脈象喘息有力,表示病情急重,像喘息一樣,但脈象卻很強勁。)
心臟居高,病則脈為喘狀,故於心肺二臟獨有之。喘為心氣不足,堅為病氣有餘。心脈起於心胸之中,故積氣在中,時害於食。積為病氣積聚,痹為臟氣不行。外疾,外邪也。思慮心虛,故外邪從而居之。)白脈之至也,喘而浮,上虛下實,驚,有積氣在胸中。喘而虛,名曰肺痹,寒熱,得之醉而使內也;(白者,肺色見也。
白話文:
心臟位置較高,如果發生疾病,脈搏就會出現喘氣的徵兆,這是心和肺這兩個臟器所獨有的。氣喘是因為心氣不足,堅硬是因為病氣過多。心臟的脈絡起源於胸部的中央,因此病氣會積聚在中間,時常影響飲食。積是指病氣的積聚,痹是指臟氣無法運行。外疾是指外來的邪氣。思慮過度會導致心氣虛弱,因此外邪就會乘虛而入。
脈搏發白時,會有氣喘和浮脈的情況,這是因為上虛下實,驚嚇,胸中有積氣。氣喘且虛弱,稱為肺痹,會伴有寒熱,這是因為過度飲酒,導致內氣受損。白脈是因為肺臟的顏色顯露在外。
脈喘而浮者,火乘金而病在肺也。喘為氣不足,浮為肺陰虛,肺虛於上,則氣不行而積於下,故上虛則為驚,下實則為積氣在胸中。喘而且虛,病為肺痹者,肺氣不行而失其治節也。寒熱者,金火相爭,金勝則寒,火勝則熱也。其因醉以入房,則火必更熾,水必更虧,腎虛盜及母氣,故肺病若是矣。
白話文:
脈搏虛弱而浮動的人,是因為火氣旺盛壓制了金氣,導致肺部發病。喘氣是因為氣不足,脈搏浮動是因為肺陰不足。肺部虛弱,氣血運行不暢,積聚在下部,所以上部虛弱就會出現驚厥,下部實熱就會出現胸中積氣。既喘氣又虛弱,是因為肺部氣血不通,失去正常調節功能。寒熱交替,是因為金氣(肺)和火氣(腎)互相爭鬥,金氣勝則寒,火氣勝則熱。如果因醉酒而房事,火氣必定更加旺盛,水氣(腎陰)必定更加虧損,腎虛會影響母氣(肺氣),所以肺病會加重。
)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有積氣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濕,與疝同法,腰痛、足清、頭痛;(青者,肝色見也。長而左右彈,言兩手俱長而弦強也。彈,搏擊之義。此以肝邪有餘,故氣積心下,及於支胠,因成肝痹。然得之寒濕而積於心下支胠者,則為肝痹;積於小腹前陰者,則為疝氣。
白話文:
當青色的經脈出現異常,變得又長又硬,像彈弓一樣,表示心下肋骨處積聚了氣,這稱為肝痹。肝痹是由寒濕引起的,治療方法和疝氣相同,患者會出現腰痛、足冷、頭痛等症狀。青色代表肝臟,經脈變長又硬,表示兩隻手都變得僵硬。這裡指肝氣過盛,導致氣積於心下肋骨處,形成肝痹。然而,寒濕積聚在心下肋骨處就稱為肝痹,而積聚在小腹前陰處則稱為疝氣。
總屬厥陰之寒邪,故云「與疝同法」。肝脈起於足大指,與督脈會於巔,故病必腰痛、足冷、頭痛也。)黃脈之至也,大而虛,有積氣在腹中,有厥氣,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當風;(黃者,脾色見也。脈大為邪氣甚,虛為中氣虛,中虛則脾不能運,故有積氣在腹中。
白話文:
這都是屬於厥陰寒邪造成的,所以說「治療方法與疝氣相同」。肝經脈絡從腳大拇指開始,與督脈在頭頂相會,因此病症必定會伴隨著腰痛、腳冷、頭痛。黃色的脈象出現時,脈象又大又虛弱,腹中有積氣,有寒邪,稱為寒疝,女性患者的治療方法也相同,這是由於寒邪侵襲四肢、風吹後出汗所導致的。(黃色,是脾臟的顏色。脈象大表示邪氣很盛,脈象虛弱表示中氣虛弱,中氣虛弱表示脾臟不能運作,因此腹中會有積氣。
脾虛則木乘其弱,水無所畏而肝腎之氣上逆,是為厥氣。且脾、肝、腎三經皆結於陰器,故名曰「厥疝」,而男女無異也。四肢皆稟氣於脾,疾使之則勞傷脾氣而汗易泄,汗泄則表虛而風邪客之,故為是病。)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有積氣在小腹與陰,名曰腎痹,得之沐浴清水而臥。
白話文:
脾氣虛弱時,肝氣就會趁機侵犯,水(指津液)不受約束,肝腎之氣向上逆行,這就是「厥氣」。而脾經、肝經、腎經都與生殖器相連,所以稱為「厥疝」,男女都可能患上。四肢的氣血都來自於脾,如果過度勞累,就會損傷脾氣,容易出汗,出汗過多就會使體表虛弱,風邪就會入侵,從而引發這個疾病。至於「黑脈之至」,是指脈象堅硬而有力,按壓時會在小腹和陰部發現有積氣,這種病稱為「腎痹」,多因洗浴冷水後臥睡而引起。
(黑者,腎色見也,上言尺之上,即尺外以候腎也。)腎主下焦,脈堅而且大者,腎邪有餘,故主積氣在小腹與陰處,因成腎痹。其得於沐浴清水而臥者,以寒濕內侵而氣歸同類。故病在下焦而邪居於腎。凡相五色之奇脈,面黃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也;(凡此色脈之不死者,皆兼面黃,蓋五行以土為本而胃氣之猶在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白話文:
(黑色,是腎臟顏色的表現,上面說尺上,也就是寸口外,是觀察腎臟的標誌。)腎臟主管下焦,脈搏堅硬而粗大的人,腎臟邪氣過剩,所以常在小腹和陰部積聚氣,因而形成腎痹。如果在沐浴冷水後就睡覺而得病,是由於寒濕入侵,氣歸於同類。因此,疾病在於下焦,邪氣在於腎臟。凡是觀察五色奇脈,如果面黃眼青、面黃眼赤、面黃眼白、面黃眼黑的人,都不會死亡。(凡是這些面色脈象不會死的人,都兼有面黃,這是因為五行以土為根本,胃氣依然存在。)面青眼赤、面赤眼白、面青眼黑、面黑眼白、面赤眼青的人,都會死亡。
(此脈色之皆死者,以無黃色。無黃色則胃氣已絕,故死。上言合脈色以圖萬全,此言五色亦可以決死生也。)經有常色,絡無常變,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皆亦應其經脈之色也。(五臟合於五行,故五色各有所主,而經脈之色亦與本臟相應,是謂「經之常色」。
白話文:
(脈象中有這些顏色的人都是死定了,因為沒有黃色。沒有黃色表示胃氣已經斷了,所以會死。前面所說的結合脈象的顏色來圖個周全,而這裡所說的五種顏色也可以用來判斷生死。)經脈有固定的顏色,絡脈沒有固定的變化,心主紅色、肺主白色、肝主青色、牌主黃色、脬主黑色,這些都與它們各自的經脈顏色相應。註腳:
五個內藏與五行相合,所以五種顏色各有所司,而經脈的顏色也與所屬的內藏相應,這稱為「經之常色」。
但言五臟而不及六腑者,以五臟為主,言臟則腑在其中矣。凡三陰、三陽、十二經之常色,皆當以此類推。)陰絡之色應其經,陽絡之色變無常,隨四時而行也。(此言絡有陰陽,而色與經應,亦有同異也。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故合經絡而言,則經在裡為陰,絡在外為陽。
白話文:
但是隻談論五臟而不提及六腑,是因為五臟是主體,說了臟,腑自然也包括在內。所有三陰、三陽、十二經絡的正常顏色,都應該以此類推。陰絡的顏色符合其對應的經絡,陽絡的顏色變化無常,隨著四季而變化。(這句話的意思是,絡有陰陽之分,而顏色會與經絡相應,也有同有異。經脈在內,分出橫向的支脈叫絡,絡再分出的叫孫絡,所以合稱經絡,那麼經在內為陰,絡在外為陽。)
若單以絡脈為言,則又有大絡孫絡、在內在外之別。深而在內者,是為陰絡,陰絡近經,色則應之,故分五行以配五臟,而色有常也;淺而在外者,是為陽絡,陽絡浮顯,色不應經,故隨四時之氣以為進退,而變無常也。陽絡傷則血外溢,陰絡傷則血內溢,其義可知矣。)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
白話文:
從經脈來看,還有分大絡、孫絡,以及內外之分。深層而位於體內的稱為陰絡,陰絡靠近經脈,顏色與經脈相應,所以陰絡按照五行屬性與五臟相配應,因此顏色固定不變。淺層而位於體外的稱為陽絡,陽絡表淺明顯,顏色並不與經脈相應,而是隨著四季氣候變化而變換,顏色不固定。陽絡受傷則血外溢,陰絡受傷則血內溢,這個道理很簡單。寒邪過多則血液凝固,凝固後呈青黑色;熱邪過多則血液稀釋,稀釋後呈黃紅色。
(此即陽絡之變色也。泣,澀同。淖,濡潤也。)此皆常色,謂之無病。五色具見者,謂之寒熱。(常色者,無病之色也。若五色具見,則陰陽變亂,失其常矣,故為往來寒熱之病。)
白話文:
這些都是正常的顏色,表示沒有疾病。如果五種顏色都出現了,就表明有寒熱證。(正常的顏色表示沒有疾病。如果五種顏色都出現,則說明陰陽失衡,失去常態,所以導致寒熱交替的疾病。)
病有久暴,徵其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徵,驗也。脈小者、邪氣不盛。色不奪者,形盛未傷,故為新病。)徵其脈不奪,其色奪者,此久病也;(病久而經氣不奪者有之,未有病久而形色不變者,故脈不奪而色奪者為久病。)徵其脈與五色俱奪者,此久病也;(表裡俱傷也。
白話文:
如果病症發作時間不長,觀察脈象細小而顏色不變,這是新病。(觀察,驗證的意思。脈象細小,說明邪氣不盛。顏色不變,說明形體未受損害,所以是新病。)
如果觀察脈象不變,但顏色變了,這是舊病。(有的人病的時間久了,但經氣沒有損傷,但是沒有人有病的時間久了而形色不變的,所以脈象不變而顏色變了的就說明是舊病。)
如果觀察脈象和五色都變了,這是舊病。(這說明表裡都受到了損傷。)
)徵其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表裡俱無恙也。)肝與腎脈並至,其色蒼赤,當病毀傷,不見血,已見血,濕若中水也。(肝脈弦,肝主筋。腎脈沉,腎主骨。蒼者,肝腎之色,青而黑也。赤者,心火之色,心主血也。脈見弦沉而色蒼赤者,筋、骨、血、脈俱病,故必當為毀傷也。
白話文:
如果脈象與氣色都正常,是新發的病症(表裡都沒有問題)。肝經和胃經同時出現,氣色暗淡發紅,應為筋骨受傷,不見血,如果見到血,就像得了水腫一樣。(肝經脈象為弦,肝主筋。胃經脈象為沉,胃主骨。暗淡發黑是肝臟的顏色。紅色是心火的顏色,心主血。脈象弦沉,氣色暗淡發紅,表示筋、骨、血、脈都有問題,所以必定是因為筋骨受傷。)
凡毀傷筋骨者,無論不見血,已見血,其血必凝,其經必滯,氣血凝滯,形必腫滿,故如濕氣在經而同於中水之狀。此舉不內外因之色脈與分久暴之色脈言之,欲以開群蒙也。)故色見青如草滋者死,(如草滋者,純於青而色深也。此以土敗木賊,全失紅黃之氣,故死。)黃如枳實者死,(黃黑不澤也。
白話文:
凡是損傷筋骨的,無論是否見血,其血必定凝固,經脈必定不通暢,氣血凝滯,形體必定腫脹,所以就像濕氣在經絡中淤積而類似水腫的樣子。這些話並不是隻從內因或外因的脈象和症狀來說的,目的是想讓初學者明白,故而把長期、突然發生的症狀都說一遍。所以,面色青如草生者會死亡,(如草生色,是指單純的青色而顏色很深。這是由於土氣衰敗,木氣受傷,完全失去紅黃之氣,所以會導致死亡。)面色黃如枳實者也會死亡,(黃黑色,沒有光澤。)
)黑如炲者死,(炲,煙煤也。炲,音臺。)赤如衃血者死,(衃血,死血也,赤紫而黑。衃,鋪杯切。)白如枯骨者死,枯槁無神也。此五色之見死也。(臟氣敗於中,則神色夭於外。夭必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色之見生也。(此皆五色之明潤光彩者,故見之者生。
白話文:
如果舌頭黑得像煙煤,表示死亡。
如果舌頭赤紅如死血(紫黑色),表示死亡。
如果舌頭白得像枯骨,表示枯萎無神,表示死亡。
以上五種顏色代表死亡的徵兆(臟氣衰敗,則外在神色也會衰敗,衰敗必死)
如果舌頭青翠如鳥羽,表示生命力旺盛。
如果舌頭赤紅如雞冠,表示生命力旺盛。
如果舌頭黃色如螃蟹的腹部,表示生命力旺盛。
如果舌頭白色如豬油,表示生命力旺盛。
如果舌頭黑色如烏鴉的羽毛,表示生命力旺盛。
以上五種顏色代表生命力旺盛的徵兆(這些顏色都明亮潤澤有光彩,所以看到這些顏色的人表示有生命力)
)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裹紺;生於脾,如以縞裹栝蔞實;生於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生,生氣也。言五臟所生之正色也。縞,素帛也。以縞裹五物者,謂外皆白淨而五色隱然內見也。朱與紅皆赤,朱言其深,紅言其淺也。
白話文:
生長於心的氣色,就像用白布包著紅色;生長於肺的氣色,就像用白布包著淡紅色;生長於肝的氣色,就像用白布包著深藍色;生長於脾的氣色,就像用白布包著黃瓜;生長於腎的氣色,就像用白布包著紫色。這些氣色是五臟生發出來的,表現在外表的榮光。
紺,青而含赤也。凡此皆五臟所生之正色,蓋以氣足於中,而後色榮於外者若此。前言精明五色者,氣之華也,乃望其華以辨其色;此言色見以下,以別生死,乃見其色以求其華耳,似同而不同也,當並參之。紺,高暗切。)
白話文:
紺色:青色中帶有紅色。上述所提的這些顏色,都是五臟所產生的正常顏色,因為身體內氣血充足,才會顯露在外的顏色如此鮮明。前面提到:「精魂顯露為五色」,是指從顯露的光華來分辨它的顏色;而這裡提到:「色見以下,以別生死」,則是從觀察顏色來推測精魂的光華,雖然看似相同,但實際上不同,應當同時參考。紺,讀音為「高暗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