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

《醫經原旨》~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陰陽第二

氣為陽,故升。)味厚者為陰,薄為陰之陽;氣厚者為陽,薄為陽之陰。(此言氣味之陰陽,而陰陽之中復各有陰陽也。味為陰矣,而厚者為純陰,薄者為陰中之陽;氣為陽矣,而淳者為純陽,漓者為陽中之陰。)味厚則泄,薄則通利;氣薄則發泄,厚則發熱。(陰味下行,故味厚者能泄於下,薄者能通利;陽氣上行,故氣薄者能泄於表,厚者能發熱也。)壯火之氣衰,少火之氣壯。

壯火食氣,氣食少火。壯火散氣,少火生氣。(火,天地之陽氣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萬物之生,皆由陽氣。但陽和之火則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過則氣反衰,火和平則氣乃壯。壯火散氣,故云「食氣」,猶言火食此氣也。少火生氣,故云「食火」,猶言氣食此火也。

此雖承氣味而言,然造化之道,少則壯,壯則衰,自是如此,不特專言氣味。)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此言正味之陰陽也。辛散甘緩,故發肌表;酸收苦泄,故為吐瀉。湧、湧同。)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此下言陰陽偏勝之為病也。陰陽不和,則有勝有虧,故皆能為病。

)陽勝則熱,陰勝則寒。(太過所致。)重寒則熱,重熱則寒。(物極則變也。此即上文寒極生熱、熱極生寒之義。蓋陰陽之氣,水極似火,火極似水,陽盛格陰,陰盛格陽,故有真寒假熱、真熱假寒之辨,此而錯認,則死生反掌。重,平聲。)寒傷形,熱傷氣。(寒為陰,形亦屬陰,寒則形消,故傷形,熱為陽,氣亦屬陽,熱則氣散,故傷氣。

)氣傷痛,形傷腫。(氣欲利,傷之則痛;形有質,傷之則腫。)故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氣先病而後及於形,因氣傷形也;形先病而後及於氣,因形傷氣也。)風勝則動,(風勝者為振掉搖動之病,即醫和云「風淫末疾」之類。)熱勝則腫,(熱勝者為丹毒癰腫之病,即「陽淫熱疾」之類。

)燥勝則乾,(燥勝者為津液枯涸,內外乾澀之病。)寒勝則浮,(寒勝者陽氣不行,為脹滿浮虛之病,即「陰淫寒疾」之類。)濕勝則濡瀉。(脾惡濕而喜燥,濕勝者必侵脾胃,為水穀不分濡瀉之病,即「雨淫腹疾」之類是也。濡,音如,濕滯也。)天有四時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生寒、暑、燥、濕、風。

(四時者,春、夏、秋、冬;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合而言之,則春屬木而主生,其化以風;夏屬火而主長,其化以暑;長夏屬土而主化,其化以濕;秋屬金而主收,其化以燥;冬屬水而主藏,其化以寒。五行各一,惟火有君、相之分。此言寒、暑、燥、濕、風者,即五行之化也;言寒、暑、燥、濕、風、火者,是為六氣也。

白話文:

陰陽第二

氣屬陽,所以會上升。味道濃厚的屬陰,清淡的屬陰中之陽;氣濃厚的屬陽,稀薄的屬陽中之陰。(這裡談的是氣味方面的陰陽,而陰陽之中又各有陰陽。味道屬陰,濃厚的為純陰,清淡的為陰中之陽;氣屬陽,濃厚的為純陽,稀薄的為陽中之陰。)味道濃厚則瀉下,清淡則通利;氣稀薄則發泄於外,濃厚則發熱。(陰性的味道向下運行,所以味道濃厚的能瀉下,清淡的能通利;陽氣向上運行,所以氣稀薄的能發泄於外,濃厚的能發熱。)強盛的陽氣衰弱,微弱的陽氣則強盛。

強盛的陽氣消耗氣,氣則滋養微弱的陽氣。強盛的陽氣散發氣,微弱的陽氣則生長氣。(這裡的火,指天地間的陽氣。沒有陽氣,天地萬物都不能生長,人體也無法生存,所以萬物的生長都依靠陽氣。但是溫和的陽氣能使萬物生長,過盛的陽氣反而有害,所以陽氣過盛則氣反而衰弱,陽氣平和則氣就強盛。強盛的陽氣散發氣,所以說「消耗氣」,就像火消耗氣一樣;微弱的陽氣生長氣,所以說「滋養火」,就像氣滋養火一樣。

雖然這裡是從氣味來講,但造化之道,都是少則強盛,強盛則衰弱,這是自然規律,不只是專指氣味。)辛辣甘甜的味道發散屬陽,酸苦的味道湧泄屬陰。(這裡講的是正味方面的陰陽。辛辣味散,甘甜味緩和,所以能發於肌表;酸味收斂,苦味瀉下,所以能導致嘔吐瀉下。「湧」與「泄」意思相近。)陰盛則陽氣受損,陽盛則陰氣受損。(以下論述陰陽偏盛所致的疾病。陰陽不調,就會有盛有衰,所以都會導致疾病。)陽盛則發熱,陰盛則寒冷。(都是因為過盛所致。)過於寒冷則轉為發熱,過於發熱則轉為寒冷。(事物到了極點就會轉變。這與上面所說的寒極生熱、熱極生寒的意思相同。陰陽之氣,水到極點如同火,火到極點如同水,陽氣盛極則轉為陰,陰氣盛極則轉為陽,所以有真寒假熱、真熱假寒的區分,如果錯認,就會導致生死攸關。 「重」讀平聲。)寒冷傷損形體,熱傷損氣。(寒冷屬陰,形體也屬陰,寒冷則形體消損,所以傷損形體;熱屬陽,氣也屬陽,熱則氣散,所以傷損氣。)氣受損則疼痛,形體受損則腫脹。(氣需要暢通,受損則疼痛;形體有物質基礎,受損則腫脹。)所以先痛後腫的,是氣傷及形體;先腫後痛的,是形體傷及氣。(氣先生病然後影響到形體,是因為氣傷及形體;形體先生病然後影響到氣,是因為形體傷及氣。)風盛則動,(風盛則導致振顫搖晃的疾病,如同醫書中所說的「風淫末疾」之類。)熱盛則腫,(熱盛則導致丹毒癰腫的疾病,如同「陽淫熱疾」之類。)燥盛則乾燥,(燥盛則導致津液枯竭,內外乾燥的疾病。)寒盛則浮腫,(寒盛則陽氣運行不暢,導致脹滿浮腫的疾病,如同「陰淫寒疾」之類。)濕盛則水瀉。(脾性喜燥惡濕,濕盛則必定侵犯脾胃,導致水穀不分,水瀉的疾病,如同「雨淫腹疾」之類。 「濡」讀如「如」,指濕滯。)天有四季五行,以生長收藏,以產生寒、暑、燥、濕、風。

(四季指春夏秋冬;五行指木火土金水。總而言之,春天屬木主生長,其變化為風;夏天屬火主生長,其變化為暑;長夏屬土主化育,其變化為濕;秋天屬金主收斂,其變化為燥;冬天屬水主收藏,其變化為寒。五行各一,只有火有君相之分。這裡說的寒暑燥濕風,就是五行的變化;說的寒暑燥濕風火,就是六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