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原旨》~ 卷二 (20)
卷二 (20)
1. 脈色上第四
肺痹者,煩滿喘而嘔也。起畏日光,以氣分火甚而陰精衰也。)小甚為泄,微小為消癉;(肺脈小甚,則陽氣虛而腑不固,病當為泄。若其微小,亦以金衰,金衰則水弱,故為消癉。)滑甚為息賁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肺脈滑甚者氣血皆實熱,故為息賁上氣。息賁,喘急也。
若其微滑,亦為上下出血。上言口鼻,下言二陰也。賁,音奔。)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瘻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勝其上,其應善酸矣。(澀脈因於傷血,肺在上焦,故澀甚當為嘔血。若其微澀,氣當有滯,故為鼠瘻在頸腋間。氣滯則陽病,血傷則陰虛,故下不勝其上,而足膝當痠軟也。
)肝脈急甚者為惡言,微急為肥氣,在脅下若覆杯;(肝脈急甚,肝氣強也。肝強者多怒少喜,故言多嗔惡也。若其微急,亦以木邪傷土,故為肥氣在脅下。脅下者,肝之經也,肥氣者,肝之積也,當在左。)緩甚為善嘔,微緩為水瘕痹也;(緩為脾脈,以肝脈而緩甚,木土相剋也,故善嘔。
若微緩而為水瘕,為痹者,皆土為木製,不能運行而然。水瘕,水積也。)大甚為內癰,善嘔氣,微大為肝痹、陰縮,咳引小腹;(肝脈大甚,肝火甚也。木火交熾,故為內癰;血熱不藏,故為嘔衄。若其微大而為肝痹,為陰縮,為咳引小腹,皆以火在陰分也。衄,泥六切,鼻血也。
)小甚為多飲。微小為消癉;(肝藏血,肝脈小甚,則血少而渴,故多飲。若其微小,亦以陰虛血燥而為消癉也。)滑甚為㿉疝,微滑為遺溺;(肝脈滑甚者,熱壅於經,故為㿉疝,若其微滑而為遺溺,以肝火在下而疏泄不禁也。)澀甚為溢飲,微澀為瘛攣、筋痹。(脾脈澀甚,血氣衰滯也。
肝木不足,土反乘之,故濕溢肢體,是為溢飲,若其微澀而為瘛攣,為筋痹,皆血不足以養筋也。瘛,翅、系二音。攣,音欒。筋急縮也。)脾脈急甚為瘛瘲,微急為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脾脈急甚,木乘土也。脾主肢體,而風氣客之,故為瘛瘲。若其微急,亦為肝邪侮脾,則脾不能運而膈食還出,土不制水而復多涎沫也。
)緩甚為痿厥,微緩為風痿,四肢不用,心慧然若無病;(脾脈宜緩,而緩甚則熱。脾主肌肉四肢,故脾熱則為肉痿及為厥逆。若微緩而為風痿、四肢不用者,以土弱則木生風也,亦曰脾風痿。弱在經而臟無恙,故心慧然若無病。)大甚為擊僕,微大為疝氣,腹裡大,膿血在腸胃之外;(脾主中氣,脾脈大甚為陽極,陽極則陰脫,故如擊而仆地。若其微大為疝氣,以濕熱在經,而前陰為太陰、陽明之所合也。
腹裡大者,以膿血在腸胃之外,亦脾氣壅滯所致。)小甚為寒熱,微小為消癉;(脾脈小者,以中焦之陽氣不足,故甚則為寒熱,而微則為消癉。)滑甚為㿉癃,微滑為蟲毒蛕蠍,腹熱;(脾脈滑甚,太陰實熱也。太陰合宗筋,故為㿉癃疝。若其微滑,濕熱在脾,濕熱熏蒸,故生諸蟲及為腹熱。
白話文:
脈色上第四
肺部阻塞的人,會感到煩悶、胸悶、呼吸困難並嘔吐。怕曬太陽,是因為氣分中的火氣太盛,陰精衰弱了。脈象稍弱則為泄瀉,脈象非常弱則為消瘦;肺脈稍弱,陽氣虛弱,腑臟不堅固,疾病表現為泄瀉。如果脈象非常弱,也是因為金氣衰弱,金氣衰弱則水氣也弱,所以會消瘦。脈象滑利而強則為呼吸急促,氣往上衝;脈象稍滑則為上下出血;肺脈滑利而強,氣血都充盈而熱盛,所以會呼吸急促,氣往上衝。呼吸急促,喘息急促之意。如果脈象稍滑,也會上下出血,上面指口鼻,下面指陰部。澀脈很強則為嘔血,脈象稍澀則為鼠瘻,位於頸部、腋窩之間,下肢承受不住上肢的重量,患者會覺得酸痛;澀脈是因為傷血,肺在上焦,所以澀脈很強就會嘔血。如果脈象稍澀,氣機一定有阻滯,所以會出現鼠瘻,位於頸部和腋窩之間。氣滯則陽氣有病,血傷則陰精虛弱,所以下肢承受不住上肢的重量,足膝就會酸軟。
肝脈急速而強則為愛發脾氣,脈象稍急則為肥胖,在脅肋下如同覆蓋著一個杯子;肝脈急速而強,肝氣盛強。肝氣盛強的人容易發怒,很少感到快樂,所以說話多嗔怒。如果脈象稍急,也是因為木氣邪氣傷及土氣,所以會出現肥胖,位於脅肋下。脅肋下是肝經循行的部位,肥胖是肝臟積聚的病症,應該在左側。脈象緩慢而強則容易嘔吐,脈象稍緩則為水腫痺證;緩慢是脾脈的表現,肝脈卻緩慢而強,木克土的關係,所以容易嘔吐。如果脈象稍緩而為水腫痺證,都是因為土氣被木氣所克制,不能運轉而引起的。水腫,指水液積聚。脈象強大則為內部癰腫,容易嘔吐,脈象稍強則為肝臟阻塞、陰莖縮小,咳嗽牽引小腹;肝脈強大,肝火旺盛。木火交熾,所以會出現內部癰腫;血熱不能收藏,所以會出現嘔血。如果脈象稍強而出現肝臟阻塞,陰莖縮小,咳嗽牽引小腹,都是因為火氣在陰分。脈象稍弱則為多飲水。脈象非常弱則為消瘦;肝臟藏血,肝脈稍弱,則血少而口渴,所以多飲水。如果脈象非常弱,也是因為陰虛血燥而導致消瘦。脈象滑利而強則為疝氣,脈象稍滑則為尿失禁;肝脈滑利而強,熱邪壅滯於經脈,所以會出現疝氣。如果脈象稍滑而出現尿失禁,是因為肝火在下焦而疏泄失禁。脈象澀滯而強則為水腫,脈象稍澀則為抽搐、筋脈痺痛;脾脈澀滯而強,氣血衰弱阻滯。肝木不足,土氣反而乘克之,所以濕邪溢於肢體,這就是水腫。如果脈象稍澀而出現抽搐,筋脈痺痛,都是因為血不足以濡養筋脈。
脾脈急速而強則為抽搐,脈象稍急則為膈中氣滯,飲食入口又吐出,之後還會有唾沫;脾脈急速而強,木克土。脾臟主司肢體,而風邪客之,所以會出現抽搐。如果脈象稍急,也是因為肝邪侮犯脾臟,則脾臟不能運化,所以飲食入口又吐出,土氣不能制水,所以唾沫增多。脈象緩慢而強則為肌肉萎縮,脈象稍緩則為風邪引起的肌肉萎縮,四肢無力,但神志清楚,好像沒有生病一樣;脾脈宜緩,而緩慢而強則為熱證。脾臟主司肌肉四肢,所以脾熱則會出現肌肉萎縮和厥逆。如果脈象稍緩而出現風邪引起的肌肉萎縮,四肢無力,是因為土氣虛弱則木氣生風,也叫做脾風引起的肌肉萎縮。虛弱在經脈,而臟腑沒有毛病,所以神志清楚,好像沒有生病一樣。脈象強大則為突然仆倒,脈象稍強則為疝氣,腹部膨脹,膿血在腸胃之外;脾臟主司中氣,脾脈強大則為陽氣極盛,陽盛則陰虛,所以會突然仆倒。如果脈象稍強則為疝氣,是因為濕熱在經脈,而前陰是太陰、陽明經脈交會的部位。腹部膨脹,是因為膿血在腸胃之外,也是脾氣壅滯造成的。脈象稍弱則為寒熱往來,脈象非常弱則為消瘦;脾脈弱,是因為中焦的陽氣不足,所以很弱則為寒熱往來,而非常弱則為消瘦。脈象滑利而強則為尿道阻塞,脈象稍滑則為蟲毒,腹痛;脾脈滑利而強,太陰經實熱。太陰經與宗筋相連,所以會出現尿道阻塞。如果脈象稍滑,濕熱在脾臟,濕熱熏蒸,所以會生蟲和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