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雪

《醫經原旨》~ 卷二 (1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4)

1. 脈色上第四

如循長竿,無末梢之和耎也。亦弦多胃少之義,故曰「肝病」。)死肝脈來,急益勁,如新張弓弦,曰肝死。(勁,強急也。如新張弓弦,弦之甚也。亦但弦無胃之義,故曰「肝死」。)平脾脈來,和柔相離,如雞踐地,曰脾平。(和柔,雍容不迫也。相離,勻淨分明也。如雞踐地,從容輕緩也。

此即充和之氣,亦微耎弱之義,是謂脾之平脈。)長夏以胃氣為本,(耎而和也。)病脾脈來,實而盈數,如雞舉足,曰脾病;(實和盈數,強急不和也。如雞舉足,輕疾不緩也。前言弱多胃少,此言實而盈數,皆失中和之氣,故曰「脾病」。)死脾脈來,銳堅如鳥之喙,如鳥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

(鳥喙、鳥距,言堅銳不柔也。屋漏,點滴無倫也。水流,去而不返也。是皆脾氣絕而怪脈見,亦但代無胃之義,故曰「脾死」。距,權輿切,雞足鉤距也。)平腎脈來,喘喘累累如鉤,按之而堅,曰腎平。(冬脈沉石,故按之而堅。若過於石,則沉伏不振矣。故必喘喘累累,如心之鉤,陰中藏陽而得微石之義,是為腎之平脈。

)冬以胃氣為本,(石而和也。)病腎脈來,如引葛,按之益堅,曰腎病;(脈如引葛,堅搏牽連也。按之益堅,石甚不和也。亦石多胃少之義,故曰「腎病」。)死腎脈來,發如奪索,辟辟如彈石,曰腎死。(索如相奪,其勁必甚。辟辟如彈石,其堅必甚。即但石無胃之義,故曰「腎死」。

)太陽脈至,洪大以長;(此言人之脈氣,必隨天地陰陽之化而為之卷舒也。太陽之氣王於穀雨後六十日,是時陽氣太盛,故其脈洪大而長也。)少陽脈至,乍數乍疏,乍短乍長;(少陽之氣王於冬至後六十日,是時陽氣尚微,陰氣未退,故長數為陽,疏短為陰而進退未定也。)陽明脈至,浮大而短。

(陽明之氣王於雨水後六十日,是時陽氣未盛,陰氣尚存,故脈浮大而仍兼短也。此但言三陽而不及三陰,因《難經》有「太陰之至,緊大而長;少陰之至,緊細而微;厥陰之至,沉短而敦」,則固已補其缺略矣。)太陽臟獨至,厥喘,虛氣逆,是陰不足陽有餘也,表裡當俱瀉,取之下俞;(此言臟氣不和而有一臟太過者,氣必獨至,諸證不同,針治亦異也。太陽者,膀胱經也。

太陽獨至,則為厥逆,為喘氣,為虛氣衝逆於上。蓋膀胱與腎為表裡,皆水臟也。以水臟而陽氣獨至,則陽有餘、陰不足矣,當於二經取其下俞。膀胱下俞名束骨,腎經之俞名太谿。腎陰不足而亦瀉之,以陽邪俱盛也,故必表裡兼瀉,而後可遏其勢。)陽明臟獨至,是陽氣重並也,當瀉陽補陰,取之下俞;(陽明者,足陽明胃經也。

陽明為十二經脈之海而行氣於三陽,若其獨至,則陽氣因邪而重並於本臟,故當瀉胃之陽,補脾之陰而取之下俞也。陽明之俞名陷谷,太陰之俞名太白。)少陽臟獨至,是厥氣也,蹺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陽者,足少陽膽經也。膽經之病連於肝,其氣善逆,故少陽獨至者是厥氣也。

白話文:

脈色上第四

脈象如同沿著長竿,沒有末梢的柔和。這也是弦脈多而胃脈少的含義,所以稱為「肝病」。肝臟已死的脈象,脈來急促有力,像新拉開的弓弦,稱為「肝死」。(勁,指脈象強而急;像新拉開的弓弦,指弦脈很盛。這也是只有弦脈而無胃脈的含義,所以稱為「肝死」。) 平衡的脾脈,脈來柔和勻稱,脈象分明,如同雞爪踏地,稱為「脾平」。(柔和,指脈象平和從容;勻稱,指脈象均勻清晰;如同雞爪踏地,指脈象輕緩從容。這是充盈平和的氣息,也是略微柔和虛弱的意思,這就是脾臟平和的脈象。) 長夏以胃氣為本,(脈象柔和平和。) 脾臟有病的脈象,脈來充實而頻數,如同雞抬起腳,稱為「脾病」;(充實而頻數,指脈象強急不平和;如同雞抬起腳,指脈象輕快而不緩慢。前面說柔和脈少而胃脈少,這裡說充實而頻數,都是失去了中和的氣息,所以稱為「脾病」。) 脾臟已死的脈象,脈來銳利堅硬,如同鳥的喙、鳥的距、屋頂的漏水、流動的水,稱為「脾死」。(鳥喙、鳥距,指脈象堅硬銳利而不柔和;屋漏,指脈象像滴水一樣沒有規律;水流,指脈象像流水一樣一去不返。這些都是脾氣衰竭而出現異常脈象,也是只有代脈而無胃脈的意思,所以稱為「脾死」。距,雞腳的鉤距。) 平衡的腎脈,脈來細小而連續,如同彎鉤,按壓則堅實,稱為「腎平」。(冬季脈象沉而實,所以按壓則堅實。如果過於沉實,則沉伏不振。所以必然是細小而連續,如同心臟的鉤子,陰中藏陽而略帶沉實的意思,這就是腎臟平和的脈象。) 冬季以胃氣為本,(脈象沉實而平和。) 腎臟有病的脈象,脈來如同牽引葛藤,按壓則更加堅實,稱為「腎病」;(脈象如同牽引葛藤,指脈象堅硬搏動牽連;按壓則更加堅實,指脈象沉實而不平和。這也是沉實脈多而胃脈少的含義,所以稱為「腎病」。) 腎臟已死的脈象,脈來急促有力像搶奪繩索,跳動如同彈石,稱為「腎死」。(繩索一樣互相搶奪,其力量必然很強;跳動如同彈石,其堅硬必然很強。這也是只有沉實脈而無胃脈的意思,所以稱為「腎死」。) 太陽脈來,脈象洪大而長;(這指的是人體的脈氣,必然隨著天地陰陽的變化而舒張或收縮。太陽之氣在穀雨後六十日最盛,此時陽氣太盛,所以脈象洪大而長。) 少陽脈來,脈象時而數時而疏,時而短時而長;(少陽之氣在冬至後六十日最盛,此時陽氣尚弱,陰氣未退,所以長數為陽,疏短為陰而盛衰不定。) 陽明脈來,脈象浮大而短。(陽明之氣在雨水後六十日最盛,此時陽氣未盛,陰氣尚存,所以脈象浮大而兼短。這裡只說了三陽脈而沒有說三陰脈,因為《難經》已經記載了「太陰之至,緊大而長;少陰之至,緊細而微;厥陰之至,沉短而敦」,所以已經補充了這些不足。) 太陽臟獨至,出現厥逆、喘息,虛氣逆上,這是陰虛陽盛,表裡都應該瀉,取下俞穴;(這指的是臟腑氣息不調,某一臟腑氣息過盛,氣息必然獨至,各種症狀不同,針灸治療也各異。太陽,指膀胱經。太陽獨至,則出現厥逆,喘息,虛氣衝逆於上。因為膀胱與腎臟是表裡關係,都是水臟。水臟陽氣獨至,則陽盛陰虛,應該在兩經取下俞穴。膀胱下俞名為束骨,腎經下俞名為太谿。腎陰不足也瀉之,因為陽邪都盛,所以必須表裡都瀉,才能遏止其勢頭。) 陽明臟獨至,這是陽氣過盛,應該瀉陽補陰,取下俞穴;(陽明,指足陽明胃經。陽明是十二經脈之海,氣行於三陽,如果獨至,則陽氣因邪氣而過盛於本臟,所以應該瀉胃經的陽氣,補脾經的陰氣,取下俞穴。陽明下俞名為陷谷,太陰下俞名為太白。) 少陽臟獨至,這是厥氣,脈象突然增大,取下俞穴。(少陽,指足少陽膽經。膽經的疾病連於肝臟,其氣容易逆亂,所以少陽獨至是厥氣。)